多元系统理论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多元系统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多元系统理论

篇1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Even-Zohar)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该学派主要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认为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埃文-佐哈尔出版了《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根据该理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也就是由符号主导人类交际形式,诸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须视为系统而非又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较充分地理解和研究。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大的“多元”系统。要全面并充分的理解各个系统,就必须将其置于多元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中来研究。后来佐哈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中。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作为整个文化和社会系统的次系统,文学系统是各种文学子系统的集合。翻译文学是文学多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研究翻译文学,就必须将其置于大的文学系统中来研究。

二、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翻译策略的选择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化因素。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涉及最少两个文化系统,即源语文化系统和译入语文化系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译入语文化中所占的地位。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是处在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又决定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归化或异化。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作为文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可以占据中心位置,也有可能处在边缘位置,这与当时该文化系统中其他文学子系统的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各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和依存,同时也存在矛盾和斗争。正是由于各个系统的地位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原创文学与翻译文学是文学这个多元系统中一对对立的子系统,翻译文学在三种情形下会出现繁荣,甚至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1.当某种文学系统还没有明确成型,也就是说,文学还处于“幼嫩的”形成之中的阶段;2.当文学处于“边缘”(在相互联系的各国文学中)或者处于“弱势”地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3.当文学中出现了转折点、危机或者文学真空的情况。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地位的变化会引起翻译策略的变化。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时,往往是创新的力量,这时译者就不再套用本国文学中已有的规范和模式,相反,译者会打破本国文化的传统模式,而遵守源语文化的规范,采取异化策略;而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时译者注重的是译文的“可接受性”,所以多遵守译入语文化已有的模式及规范。

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慎重考虑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以及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必须从原语中寻找蕴含的文化信息,并且在译文中反映出来,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偏离原文的文化内涵,又要使译入语读者能准确地理解其意义。因此,对文本进行文化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翻译就充分地体现了文化因素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其英译本中,当属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s)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最具影响力。但是,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策略,保留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而霍克斯译本以译文读者为导向,多采用归化策略。

杨宪益夫妇对中国传统文化带着敬仰和崇尚之情,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认同感。而且杨译本是受外文出版局的委托,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它把《红楼梦》译本定位于英语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在处理文化信息时更加注重对文化信息的考究,更加忠实于原文。而对霍克斯来讲,由于受到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的影响,在翻译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中都处在边缘位置,译成英语的中国翻译文学在英语国家的文学系统中,也同样处在边缘位置。因而霍克斯在翻译时就很可能相应地将《红楼梦》的英译本也定位在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

例如,对书中端阳节的翻译,杨译本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赛龙舟的文化意向,将其译成Dragon-Boat Festival;而霍克斯译本只是点出了这个文化意向的时间是midsummer,他更注重的是译文的可接受性,因此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多元系统理论使很多翻译学者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翻译文学,因此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分析之中,它其实同样适用于指导商务翻译实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商务英语也逐渐得到发展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因此,商务英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商务广告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对译入语的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例如,商标的翻译,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占领市场。

(一)Rejoice 飘柔;Heads&Shoulders 海飞丝;Safeguard 舒肤佳;7-ups 七喜。

以上的例子均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它们都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特点---中国人比较喜欢喜庆的事物。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在大的文化系统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因此这种采取归化策略的翻译正反映出了译入语文化中已有的模式和规范。与直译相比,更具有接受性。

(二)Kentucky 肯德基;Mc Donald 麦当劳 ;Nokia 诺基亚;Motorola 摩托罗拉;Cadillac 卡迪拉克;Pierr Cardin 皮尔卡丹。

以上的例子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这与中国人当时普遍的心理是有很大关系的。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事物被引进到中国,同时中国人在心理上也更乐于接受西方新鲜事物。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将外来文化放在了文化系统中的中心地位来考虑,采用了异化的方法,保留原文的语音效果,使其听起来更具异国情调,更有“洋味”。因此异化的翻译策略非常好的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占领市场。

四、多元系统理论指导翻译的不足之处

虽然多元系统理论从文化层面指导翻译研究与实践,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但其理论自身也并非完美,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是其理论中评价性术语的界定问题。佐哈尔提出了翻译文学系统在文学系统中占中心地位的三种情况,提到“边缘”和“弱势”,但是对其应该如何界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篇2

一、张南峰的“扩充的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最早由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提出。香港岭南大学的张南峰教授在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充的多元系统”,该理论认为,就翻译研究而言,可以假设文化大多元系统是由六个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多元系统所组成的,那就是政治、意识形态、经济、语言、文学和翻译多元系统。“每一个多元系统,都从自己的某些原则或价值观衍生出一套规范,不但支配系统内的活动,有些还试图参与其他系统的运作”。

二、以“扩充的多元系统理论”看电影字幕翻译

1.字幕翻译面临挑战。近年来,大量的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而2014年10月的《银河护卫队》,早在上映之初,就因电影字幕翻译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风波,起因是民间译者“谷大白话”对电影官方字幕的批评和勘误。

电影字幕是各种力量作用下的产物,来自不同多元系统的规范同时作用于译者,译者主动地接受这些力,各种拉力最终与译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所以,在某些翻译“硬”错误之外,民间和官方翻译的一些分歧是可以由“扩充化的多元系统”理论来进行解释的。笔者对此用多元系统理论,对制约字幕翻译的规范做一描述。

2.对《银河护卫队》字幕翻译焦点问题的探讨。首先,people with sticks up their butts的翻译。该句直译为“屁股里插了棍子的人”,说明他们过于拘谨。官方字幕是“教会了人们扭屁股”,民间译者认为这抹煞了原本的幽默感。字幕译制方解释,如果“忠实”翻译,会违背我国的电影审查规范。众所周知,审查尺度就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外国影片经常通过“性暗示”的手段达到幽默或双关的效果,而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性”的包容度比较小,这样的台词不能公然出现在屏幕上。

第二,rodent官方译为“小浣熊”,民间译者认为蔑视之意欠缺,应换做 “鼠辈”,但官方译者称“小浣熊”也相去不远,重点是该译法获得了发行方认可。票房问题为重中之重,如果翻译不贴近观众,恐怕难以达到满意的市场反应。所以,发行方会提出“接地气”的要求。“小浣熊”一词比“鼠辈”更贴近中国观众(源自一种食品的风靡),目前的观影主力――80后、90后年轻人,对这个词有着不一样的情怀。由此看到来自经济多元系统的规范的影响,电影发行方为了经济利益,利用有限的话语权,也在左右字幕翻译。

第三,Normal people don't even think about eating someone else, much less, that person having to be grateful for it的翻译。官方字幕是“我为什么要为这事感激你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甚至有信息牺牲。不难理解,这是语言多元系统的规范的影响,电影字幕一闪而过,就需要尽量使用短句,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

第四,片中loser的翻译。这类人被称为“废柴”,即失败者,片中该词被译为四字短语“落魄失意”。如果使用“废柴”,不了解美国文化的观众无法准确理解,由此可见来自文学多元系统的规范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3.来自不同多元系统的规范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首先,来自政治与意识形态多元系统的规范多结合在一起对电影字幕翻译方向进行规约。政治多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份,通过控制影片的翻译渠道以及多层次审查确保翻译结果不违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经济多元系统主体为电影制片方,他们要求电影字幕不拖“后腿”,影响其经济利益。如果翻译词不达意、晦涩难通,势必打击观影热情。所以,他们会提供台本、名词对照表等保证字幕翻译的准确,另一方面,则会对翻译提出要求,让翻译内容贴近译入语文化。

来自语言和文学多元系统的规范则对字幕翻译的具体用词、用句进行约束。比如使用中国观众熟悉的短句,尽量不适用倒装句、插入语、被动句、从句等。对于影片中的一些修辞方式,则有必要转换成中国观众了解的修辞手法,不能通过字面硬译,造成观众的困惑。

对于翻译多元系统的规范,除“忠实”、“对等”之外,笔者认为字幕翻译本身也可以理解为翻译多元系统中的一个独特的子系统,不同于其他类型翻译的规范,可总结为“简洁明了”。钱绍昌教授提出影视翻译具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等五个特点,可见字幕翻译之独特性。

三、结语

如今,观影的观众构成了一个活跃的翻译批评群体,加之电影语言的对白为主、语言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强、文化色彩浓郁等特点,都让字幕翻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多元系统理论探讨影响电影字幕翻译的各种因素,不仅可以帮助译者进一步认识字幕翻译活动,还能够解释字幕翻译中官方和民间的分歧,促成二者之间平等、友好地交流,这将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引进片字幕的翻译水准发挥关键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83-01

多元系统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对整个翻译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掀起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热潮,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巨大帮助。

一、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相互交错的多种系统(包括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及人们的生活标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这就是多元系统。其中多种交叉的关系网也不是相等的,有的影响巨大,有的则微弱,但无论影响大小,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当一个关系网发生变化时,要结合整体对其进行观察。

二、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作用

文化语境指的是在指定的社会或者团体定的规范和习俗,它包括很多方面,如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底线、“三观”认识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所以,文化语境并不属于语音语境。而我们将多元系统与文化语境联系起来,其实就是想说明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首先,文化语境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译者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创造,所以文化语境因素影响着译者自身,同样也制约着译者的翻译实践。翻译时,译者要明白原文想要表达的主题,这无疑要经历原语和目的语文化语境的碰撞,对译者自身的文化感知和创造力都有着较高要求,译者不能脱离原文的意思,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文化语境进行合理的创造,这种创造性体现了语言层面和文化交际层面的二重效应。

其次,文化语境与读者。译者的译文是不变的,但是读者是变化的,多元系统理论有着对动态因素的考察,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不同的文化经历,这都是可变因素,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可变因素,在多元系统理论的结合下促使译者对译文不断更新,为的就是适应读者不同的文化语境,满足读者的需求。

再次,文化语境与文本“复译”。多元系统理论对因素变化的考虑,使得翻译实践要根据特定的文化语境进行[1]。就如之前所说,读者的文化语境在进行更新的同时,对译文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文化语境的更新给复译的译文带来新鲜的血液,让复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多样的变化。

三、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文化语境顺应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翻译学的发展可以说十分繁荣,翻译研究有两个趋势: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为更重视文化的转换。[2]这样做也是让翻译成为科学的转换和文化的交际。

现阶段文化的发展是繁荣的,在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文化语境的顺应显得尤为重要,译者不仅要考虑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语境,也要结合现在的文化语境更准确地翻译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

如今全球文化相互渗透,译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根据自己的文化语境来翻译,使得最后的g文都归化了。现在更多的译者尝试用异化的方式来翻译,用这样的方法也是基于他们对外来文化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异化的程度要把控好,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语境顺应,必要时也要采取归化的方式,使二者相互结合。

首先,应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翻译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但是说其是转换也不够恰当,因为翻译的过程还要设计相应的文化内容,这不是在语言的范畴内。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异国文学作品中当然也体现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有的文化内容,好让读者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异国文化的影响。

现在有些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归化过于严重,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在感受不到异国文化的影响,甚至认为是在读本国的文学作品。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本国特色,保持文化的真实性。

其次,翻译研究离不开对各学科的深度认识,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与众多因素相互结合促进,使得翻译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文学翻译必须跟上其文化语境的更新与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促使文化语境也发生改变,所以对翻译的要求就是不断顺应文化语境。

参考文献:

[1]陈言.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

篇4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述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 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即一个网络系统。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可以划分为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一系列互相对立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交叉、相互依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而且这些系统处于相互对立和不断的斗争中。在不断的斗争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中心地位的系统会向边缘移动,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系统则有可能占据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既可以是主要的,又可以是次要的,视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通常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的地位也可以发生转化。佐哈尔提出,在以下阶段或条件下,翻译文学可以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1)当文学多元系统还没有完全确立,即文学还处于发展初期。(2)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弱势时。(3)当文学多元系统出现转折、危机或真空时。

根据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而是译者不顾一切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说,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倾向于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时,译者则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二、鲁迅翻译策略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

1.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翻译的时代背景

鲁迅的翻译活动从1903年翻译雨果的随笔《哀尘》开始。当时的中国处于晚清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仍盲目地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已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尤其是在文学上。西方的文化和文学变得繁荣,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作家及作品。相反,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下,中国的国力衰败,加上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和文化也几乎进入停滞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学习西方。而学习西方当时最可行的办法便是翻译西书。起初,他们把西方的强大归因于其先进的科技。随着与西方列强的进一步接触,他们觉得是西方先进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使其繁荣。最后他们意识到文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梁启超等人的大力倡导下,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认为文学,尤其是小说有改良社会、唤醒民众的作用。于是大量的文学作品得到译介,由此,文学翻译活动便活跃起来;到了五四时期,人们高举“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大旗,通过翻译改造中国的旧文化,使翻译活动达到了。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剧变,在文化和文学系统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文化曾经在世界文化多元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到了清朝,中国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甚至已经停滞。另一方面,随着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文化也繁荣起来。因此,中国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文化,在这个新的文化多元系统中也处于落后地位。中国的文学多元系统也不能继续保持其原来的中心地位,而在这个大多元系统中逐步走向边缘。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时,翻译文学会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所以从晚清到五四前后,中国的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2.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是1903年从日文转译的雨果的随笔《哀尘》,后来他又翻译了儒勒・凡尔纳的两部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以及路易斯・托仑的《造人术》。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受当时翻译风气的影响,鲁迅在翻译这几本书的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即“意译”的方法:对原文任意删改,用文言文进行翻译,并借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形式。比如他在翻译《月界旅行》时,就把原来28章的小说改成14回;《地底旅行》原文有45章,翻译后仅剩下12回。后来谈到这些翻译时,连鲁迅自己也说“虽说译,其实乃改作”。

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代表了鲁迅翻译策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从这本书的翻译开始,鲁迅就放弃了之前的“意译”方法,而采用了“直译”。在《域外小说集・序言》当中,鲁迅说:“《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这里的“近世名人”指的就是林纾。这句话不仅表明了在翻译《域外小说集》时,鲁迅(以及周作人)采用的译笔质朴,还表达了鲁迅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当时的译意风尚的不满。所以在翻译时,即使人名和地名,也是直接的音译,而不是改用中国人名地名。此外,他又加入著者小传,并把小说中的一些典故,加以括弧注解,一些不太重要的资料,以及“未译原文”,都录在书末的“杂识”中。这样忠于原著的译法,与当时流行的“意译”法有很大的区别,代表了鲁迅“直译”的主张。在此后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坚持用直译的方法。1924年,在为译作《苦闷的象征》写的《引言》中,鲁迅说:“文句大概是直译的,也极原意一并保存原文的口吻。”在1925年为所译的《出了象牙塔之后》写的《后记》中他又强调:“文句仍然是直译,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在理论方面,他也多次对他的翻译方法进行论述和争辩。1929年,鲁迅在《〈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译后附记》中写道:“因为译者的能力不够和中国文本来的缺点,译完一看,晦涩,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倘将仂句拆下来呢,又失去了原来了精悍的语气。在我,是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之外,只有‘束手’这一条路――就是所谓的‘没有出路’――了。”1935年在《“题未定”草・二》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如果还是翻译……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可见,自《域外小说集》之后,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鲁迅都坚持“异化”的翻译策略。

之前提到,当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时,译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而是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因此他们往往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鲁迅从事翻译的时期,中国的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按照多元系统理论,译者应该采取“异化”策略,但是鲁迅在翻译初期仍是采用的“归化”策略,这是不是说多元系统理论解释不了鲁迅翻译这一“特殊现象”呢?事实上,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中从边缘到中心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而且译者对一个国家文化地位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当鲁迅意识到中国文学的落后地位之后,便放弃之前的“归化”策略,转而采用“异化”的策略,这正论证了多元系统理论关于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的文化地位制约译者翻译策略的正确性。

三、结语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基本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化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并认为翻译活动实际上是由译入语文化里的各个系统所决定的,从而为翻译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翻译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因素,以及为什么他会从意译转向直译,并坚持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鲁迅.“题未定”草[A].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5]鲁迅.域外小说集序言[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