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力资源考核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指的是考核主体以企业预设工作目标与绩效标准为依据,借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履职程度、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最终评定结果及时反馈给职工的完整过程。实施绩效考核优化设计,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高效结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提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改善员工日常工作表现,激励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工作挑战。此外,绩效考核优化还能够充分增强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发展。因此,为了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现状
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内容完整性欠缺、信息采集方式单一、反馈沟通不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1)绩效考核目的和原则有待明确,一些企业只是为了绩效考核而考核,致使绩效考核实施沦为一种表面形式,未能达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预先设置的管理目标;(2)绩效考核指标有待完善,这是因为考核方式和指标的单一性极易致使考核失真情况出现,不利于实现企业职工的个人价值;(3)未合理设置权重,部分企业在制定考核权重时,忽略了岗位差异性,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相同岗位之间也存在着工作量大小与难易的差异问题,权重分配一旦失误,不仅无法激励员工,还会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从上述角度出发,实现最佳优化效果。
三、绩效考核优化方案
1.确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目的和原则。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调动、任职、培训、奖惩的重要依据,为了最大限力度地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加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确立绩效考核目的和考核原则就成为了绩效考核优化设计中的基础内容。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结合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对员工发展的系统性、科学化、全方面管理,充分激发员工工作潜力,创造职工个人价值,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实现的目的。在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时,企业必须遵循下列六点原则:(1)坚持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原则,鼓励员工全体参与,通过各部门协商、员工参与、岗位调研等方式对原有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积极吸纳企业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2)以绩效为指导,促进企业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3)从实际出发尊重岗位差别,切忌实行平均主义管理理念,需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内容,制定切合实际的绩效考核标准,保证考核公平性;(4)重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绩效考核实施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5)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实现员工绩效的全面考评;(6)坚持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只有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高效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2.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企业通常包括多部门、项目部及中心,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运用360度评价方法,实现对员工实际工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履职情况的全面考核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路径,这就要求各部门开展协同作业,对于本部门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及时确立、审查和提交。一方面,对于企业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实行归口管理,同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及管理工作加以组织和协调。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本部门设定的各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实际检验,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对具体的考核方式进行细节化制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吸纳多方意见,并对各项具体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和计算,然后经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批,收集反馈意见,还需做好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以360度考评法为例,在考核过程中,负责评估的人员包括职工上司、专家、同事、客户、下属、自身等不同考评主体,最大限度地排除情感因素对考评结果造成的干扰,以防因单个主评者个人主观臆断情况所导致的考评结果失真情况出现,提高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其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内容、结果加以统一汇总,并借助现代信息软件对其中的绩效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吸取各部门反馈的相关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和完善,借助这种方式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优化,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各部门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过程中,还需确立考核周期,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确立考核维度及周期,形成按季度汇总统计、按年度考评的科学考评体系。例如,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可设立KPI指标,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全面记录,并促进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设立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并明确权重。由于当前薪酬发放多以月结形式,因此,月度绩效考核是绩效考核优化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部门做好绩效考核月度指标确立工作。为了确保月度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必须将月度考核指标与员工当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高效结合,同时借助定性和定量指标两种考评方式,对员工的月度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例如,在进行绩效考核月度硬性指标设立的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相同岗位员工的日常绩效考评结果,总结其中各项评价指标数据正态分布的整体规律和特点,对不同等级在整体所占的比重予以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科学确立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及等级评判或是分数评判标准。此外,权重设计也是考核方案优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针对各个岗位对应的实际工作职责和人员要求,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指标评判都需要予以不同权重的赋值,从而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以海尔实行的OEC管理体系为例,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日事日毕,对每位职工每天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清理,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控制,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发掘潜在问题,予以及时解决。目前,此项绩效考核方式已被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采纳。
四、重视绩效考核后续管理工作
在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后,后续的绩效管理工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绩效考核工作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以下五点工作:(1)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出绩效考核方案中现存的不足之处,以便对其改进和完善;(2)确保绩效考核方案中的各项细则都落到实处;(3)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在每一轮考核结束后都对现有的绩效考核加以改进,使其适应企业实际发展需求;(4)根据员工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问题,确立培训计划;(5)实施绩效考核内容建档管理工作,以便为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绩效考核的内涵为切入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从而提高绩效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加强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局面,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莉.现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2015(3):61.
关键词 通信企业 全员业绩考核 方案研究
一、前言
通信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企业规模大、覆盖面广、员工数量多等特点,随着通信企业服务标准的提高,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考核实效,成为了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通信企业的现有的管理制度来看,对员工的业绩考核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实现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的实效性,目前通信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具体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这一考核方案的出台主要是基于企业现有的考核体系而做出的,对通信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开展对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研究,提高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实效性。
二、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现状
通过了解发现,目前通信企业的全员业绩考核现状主要为以下特点:
现有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较粗放,基本上是按部门进行考核。公司根据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设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各部门在根据部门考核指标情况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而部门在对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设计的时候,只简单的根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指标设计,指标主要是体现该人员需要取得的工作成果。如营销人员,负责行业客户和负责公众客户的工作内容及由此引起的工作业绩差异很大。但在设计指标体系的时候都设定有用户发展这个指标,且目标值。考核方式等均不进行区分。可能造成员工吃大锅饭现象,起不到奖勤罚懒的实际考核作用。
另外,员工考核指标分为业绩类、管理类指标,但所有指标均为结果性指标。造成员工所有工作都围绕“取得好结果”进行,对过程不进行管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员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保指标,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无人重视。基于这一认识,在通信企业中创新业绩考核方式,实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必要性
对于通信企业来讲,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不但是解决原有绩效考核制度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充分认识到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必要性。
1、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对于通信企业而言,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出,解决了通信企业原有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优化了员工业绩考核标准,对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效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对提高员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在通信企业内部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员工的工作意识、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在通信企业中,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行,是提高员工意识的重要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选择。
3、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
在通信企业中,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行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推行全员业绩考核,通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所以,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
四、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原则分析
目前来看,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员工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保证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方案的制定中把握以下原则:
1、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将所有员工纳入到考核中来
在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中,应突出全员性的原则,应将所有的员工都纳入到考核中来,使业绩考核方案能够针对所有员工,保证业绩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高业绩考核的针对性,保证业绩考核能够发挥积极效果,促进企业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2、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考核细则的制定应符合工作实际
为了保证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考核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对通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有深入了解,使考核细则的制定能够符合工作实际,满足工作需要,从而提升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应用范围。
3、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注重考核的实效性
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效果。基于这一考虑,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注重考核的实效性,以实效性为主要指标,指导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满足企业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需要制定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并在管理中积极推行该方案,使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成为保证通信企业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天航.企业员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研究.企业导报.2012年5期.
[2]崔明月.通信企业如何提高员工整体管理质量.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3]肖龙.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点.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近年来,绩效考核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在各基层公立医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对于科学评定医院职工的工作效能、专业资质、业务表现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部分医院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未充分结合内部的岗位结构及科室设置,在实际执行考核方案时,过于关注考核结果而人为淡化了各项指标的关键性,造成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失衡,考核内容片面。同时,因医院不同科室、岗位的职工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且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故医院多采用易受考核者主观因素影响的定性考核手段,很难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医院经营方向的变动也会造成考核指标的不稳定,倘若医院管理层在对内外部环境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下就确定了今后的经营方向,就会在各项业务的进展过程中出现目标变动的情况,导致相应的考核指标也出现变化。考核指标的反复变更,会大大降低其对医院职工的激励效应,甚至使员工对考核产生敷衍对待的想法。
二、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1.关键绩效指标法
该方法又称KPI考核法,其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产出端、投入端的重要参数进行预设、取样、分析,来实现对绩效流程的科学衡量。KPI考核法的优势在于考核目标明确、结果可比性强,缺点在于指标的设置及确定比较困难,且各个指标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系,难以对各项考核目标进行主次区分。KPI考核法应用于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时,应首先成立相应的考核领导小组,比如由院长、书记等任职,负责考核的全局管理。考核中,应树立全局意识,同时突出重点、适当量化,结合医院工作重心来完成关键考核条目的编制,着重体现对医疗质量、安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2.TOPSIS法
TOPSIS法又称优劣解距离法,是基于理想方案的相似性顺序来优选技术的一种方法,如今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管理领域。TOPSIS法以归一化之后的数据矩阵为基础,利用有限方案中的正、负理想解组建空间模型,而待评测方案则充当该空间中的某一点,通过分析该点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对不同方案的优劣作出准确对比。
3.秩和比法
秩和比法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考核方法。秩和比法通过对多个项目的评价指标讯息加以综合,能够反映多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水平,数值越高则代表越优。秩和比法的优点在于其综合的能力较强,能够替代部分专业的综合指标,亦可对微小的变动进行显示且对离群值不敏感,其缺点是,指标数值经秩替换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损失,使得各指标的编秩无法做到完全刚好。
三、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施对策
1.成立绩效考核组织机构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所涉及的管理机制较为复杂,要求医院对绩效管理进行详细的论证,增强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医院成立健全的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并安排一些专业且能力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来负责考核评估工作,在实际的管理环节中,要构建以医院绩效考核委员会为中心,人力资源部门为辅,各级科室为依托的三级考核机构。其中,绩效考核委员会处于该考核体系的最高层,掌握着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最终决定权,包括年度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考核申诉的处理、考核结果的裁定等。
人力资源部是绩效考核的执行机构,其负责编制绩效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考核的正常运作,确保绩效考核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同时,人力资源部要负责汇总考核结果,并对考核质量进行把关,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最后,要依据具体的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出色、岗位贡献大的员工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嘉奖,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的薪酬发放、选拔任命等相挂钩,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激发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各级科室主要负责绩效考核的辅导实施以及与员工的交流反馈等,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实施中,各科室要立足本科室的工作内容与实际情况,组织员工参加各项绩效辅导培训活动,并按时对本科室人员实施例行检查与考核评价,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
2.制定绩效考核目标
绩效考核目标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纲领,倘若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绩效考核将无从谈起。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医院长远的发展目标作为基础。当前,基层公立医院大都采用院长负责制,即医院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与院长签下目标责任书,然后以此责任书为基础,将绩效考核任务和目标逐一落实下去。目标责任书的编制应当与医院整体的发展规划相吻合,并对医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然后立足医院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一套具有较强可执行性、便于实施绩效考核,且能够反映医院发展需求的责任目标体系,最后围绕该目标体系来确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3.细化绩效考核标准
科学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医院推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医院职工业绩优劣的准绳和依据。通过对绩效考核标准的细化和分解,有助于实现分类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进而大大减少绩效考核的复杂程度。对于临床医技科技人员,对其考核标准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要素进行:收治人数、门诊人次、病床使用率、药品费用比重、住院病历甲级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等;对于医院行政人员,首先应对医院现行考核标准加以分析、掌握,然后在突出专业技能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学历、信息技术能力、英语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医院特色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
4.加强绩效考核监督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同时熟悉企业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学科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理论联系,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较好地把握。同时,传统教学一般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基本职能分割成独立的章节进行教学,忽略了知识模块之间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很难站在整体高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手段简单,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费用少,但缺少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枯燥。虽然案例教学已经被不少高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实践教学的模式也亟需创新。实践教学不仅是指案例教学,还应结合社会实践来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末考卷面成绩为主,同时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很难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一卷定夺的考核方式导致大多学生可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考试前对知识点的背诵和复习上面,而忽略了平时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原则
1、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人力资源七大核心职能:工作分析、工作规划、招聘和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等。在新的教学设计下,通过不同项目和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将得到提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人力资源课程改革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通过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前将项目和任务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扩充性学习从而获取有用信息,为设计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做好准备。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研讨、答疑、辩论等,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收获。
3、强调团队参与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体参与教学,而我们的课程改革是以构建模拟公司为载体,学生在各种教学环节是以自己所在的模拟公司为单位,以团队为单位。这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无疑是很好的锻炼。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研、方案的设计到最后方案的展示,都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现代企业最强调的团队精神将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4、体现趣味性
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寓教于乐。为使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在课程改革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很多互动环节,同时综合使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小测试、管理游戏、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为了尽可能缩小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我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职业要求,设计了一套“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章节独立教学的做法,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转化为有序联系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
1、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实施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组建模拟公司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这种思路借鉴了“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方式。“ERP沙盘模拟”课程广受师生好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验式教学。因此,我们把这种思路推广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在上课之初,让学生按照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一般5―8人,代表一个模拟公司。为保证后续教学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我们把每个模拟公司的初始状态设置为基本相同。即公司的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人员规模是一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招聘主管、招聘助理、培训主管、薪酬主管等课程规定的职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各个模拟公司按照工作过程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项目。通过模拟公司的对抗竞争,将人力资源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素质提升的转化。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
我们以项目为主线引导教学,按人力资源原理基础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场景中,工学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以提高。我们以人力资源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了从年度计划制定到劳动关系处理十一项工作项目,每一个工作项目下又包含若干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之间是连续的工作流程,又可以看成是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初步学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模块的管理方案,具备人力资源常规管理的基本能力。
由于教学学时有限,老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余进行调研、讨论、学习,完成相应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学生以ppt形式展示其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老师针对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就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成立模拟公司。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初始状态设立,小组成员分配管理角色。
第二,项目一:年度计划制定。工作任务:人力资源供给、需求预测;编制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第三,项目二:工作分析。工作任务:编制组织结构图;编写工作说明书。
第四,项目三:企业招聘筹备。工作任务:制定招聘计划;招聘信息;设计面试提问提纲和面试评价表。
第五,项目四:个人应聘准备。工作任务:个人职业兴趣测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面试礼仪及技巧准备。
第六,项目五:现场招聘。工作任务:招聘、应聘双方现场交流。
第七,项目六:人员甄选。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方案;组织人员甄选。
第八,项目七:人员录用。工作任务:与录用者签订劳动合同;招聘成本和招聘效果评估。
第九,项目八:员工培训。工作任务: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
第十,项目九:绩效管理方案设计。工作任务: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第十一,项目十:薪酬方案设计。工作任务:薪酬调研,撰写薪酬调研报告;编制工资表。
第十二,项目十一: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劳动纠纷仲裁和处理。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必修课闭卷考试一卷定案的传统做法,把考试内容贯穿到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综合成绩 (100分计)=平时成绩×50% + 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出勤(20%),课堂表现(20%),个人作业(20%),小组项目完成(4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强调过程考核和团队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及团队协作意识。这种考核方法更加客观和立体,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作出评价,更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4、创新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机会,必须创新实践平台。一方面,要强化校内实训室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仿真模拟实训室,配置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给学生提供校内仿真模拟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拓宽和企业合作的渠道。通过邀请企业资深人士讲学、校企共编实训教材、学生定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真正地能与企业无缝对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信息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成熟基础上,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样发展条件下,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方案上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快速发展,增加科学规划管理方案,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必要性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企业发展逐渐进入到网络化经营模式中,网络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很多要求,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案方面不断优化与创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企业建立坚实的后盾依靠。网络发展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条件非常显著,包含人力资源在人才管理上的提升以及在自身信息化系统建设。
1.提升现代化人才要求
信息化时展下,很多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上要求企业扩展对于现代化人才的招揽与使用,对于人才的要求条件也需要进行改善与创新。不仅要求企业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在综合素质方面需要进行注意,当下的企业在复合型人才方面非常紧缺。因此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针对现状进行优化改善,利用现代人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都需要高科技人才,要求企业人才具备高度专业性以及高尚品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方面提升对于现代化人才的要求,建立更加专业的团队展开企业运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与强大。
2.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具有专业管理系统,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基础上很多技术与管理系统等已经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发展,因此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针对管理系统进行改善与创新,不断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保证系统管理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在管理监督方面尽量全面实现无纸化记录形式,同时在系统控制能力上进行提升、改善管理手段、制定合理管理措施等,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降低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上的压力,多多举行企业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各个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加强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企业的团结协作。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下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的提升,减少企业人才资源流失,保证企业稳步上升。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创新
1.加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中绩效考试非常重要,同时绩效考试是对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优秀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能够很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团结员工工作动力,促进企业发展。网络资源发展下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进行全面创新,建立先进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利用多媒体与计算机等网络化手段保证绩效信息管理与统计的准确性。同时对于员工档案的管理也需要加强,结合自身绩效考核要求积极借鉴优秀绩效考核管理方式,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管理方式。不同部门在绩效考核中需要采取不同手段,提升员工之间的监督责任意识,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将考核规章制度等进行细化,坚持做到依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促进部门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各种需要,根据实际发展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建立网络沟通交流平台,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各种管理意见,“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科学合理。
2.扩大人力资源招聘平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扩大自身人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人才招聘方面逐渐扩大招聘平台,大力招聘现代化人才促进企业建设与发展。在传统人才招聘中基本上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介绍或是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进行人才的吸纳,这种方式在快节奏生活中已经不能很好的实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了,需要利用网络化的手段扩大招聘平台,更好的实现人才的招收。现在的网络手段非常发达,并且招聘网站形式多样。例如现在非常实用的智联、赶集、58同城、前程等,将企业信息以及招聘条件放在这些网站中,吸引各地人才观看与考虑。现在的高素质人才基本上寻找工作的手段都是通过大型网站进行筛选,因此企业在进行招聘信息制定期间,尽量建立企业专属网络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求职者的注意。同时将具体招聘条件以及企业薪资待遇等进行标注,针对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与规划进行详细介绍,求职者将自己求职信息投递到企业中,企业人力部门进行具体筛选,这样不仅能够将企业信息以及招聘信息进行扩散,同时在招聘手段与过程上进行简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网路经济发展下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进步。
3.建立网络培训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在人才的招聘上进行改善与创新,在人才的管理与培训手段方面也需要进行完善,建立完整成熟的网络信息化培训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带动求职者的学习激情,同时在时间上能够做到合理安排,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视频,企业职员在合理的时间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化手段将培训视频等放在企业网站中,建立严格的训练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三、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文章将网络经济发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式进行具体介绍,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招聘与培训等方面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现状
我国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一般还处在新旧体制之间,而实际上是以旧体制为主。①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治理思路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老人”实行“单位人”和“身份人”管理。这些人享受着比较优厚的待遇,并一直到退休。“老人”既无压力,更无辞退之忧。“新人”是指新进人员,这些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引进的人才。“新人”一般是地方高校用优厚待遇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一般而言“新人”一旦引进就必须签订聘任协议。协议中规定所聘人员待遇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比如服务年限、业绩要求等。如达不到要求校方可以解聘。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约束而使解聘成为一纸空文。他们步“老人”的后尘成为新的“老人”,并享受着“老人”的待遇。另一类是人才引进配偶或稀缺专业教师。这些人由于编制滞后于学校发展,因此受到编制限制,一般处于无编状态。然而在管理中他们事实上与在编人员一样。他们既缺少聘任协议的约束,又缺乏业绩考评要求,事实上成为“只进不出”的人员。他们同样享受“老人”待遇。总之,地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还是在旧体制之中。这一体制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更不能形成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为提高效益所必须的淘汰机制。高校人浮于事、冗员堆积、效率低下的体制老病依旧存在。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去年召开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上提出,要建立包括退出机制在内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②这使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建立的前提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是高校为提高管理效能而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制度和退出制度的机制总称。前者不仅仅是评价,还是为后者提供尺度。后者不仅仅是为退出,也是为了起警戒作用。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并不是无条件的。
首先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基础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出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规划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人力资源构成、人力资源匹配、人力资源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要求和条件。在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上既要根据高校的学生规模和师生比要求,又要从高校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出发,以确定好适度的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在人力资源构成上主要是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结构比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在人力资源构成上要把教学人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要精简管理人员,压缩后勤人员,控制教学人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人力资源匹配上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建设,师资梯队建设,学历、职称比例结构要求和各类人员的年龄结构等要求,以形成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人力资源匹配。在人力资源的岗位设置上要遵循因事设岗、工作饱和、责权对称、结构合理的原则设定岗位。岗位之间要有一定的梯次和联系。在岗位聘任要求和条件上要明确岗位职责,明确聘任条件,明确聘任程序和聘任待遇,使岗位聘任清晰、准确。
其次要制定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条例。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是建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不仅包括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准入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晋升制度,还包括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制度和退出制度。尤其是约束制度和退出制度,其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只是软性约束,而约束制度和退出制度是硬性约束。也就是说硬性约束打破了过去“只进不出”的定律,辞聘者可以不是因为受处分而被辞聘。只有建立了相应的制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建立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再次要制定符合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建立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实质是定编、定岗、定员。其主要是依据地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求和实际需要,对全校各教学和管理部门进行定编定岗。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是建立在切实可行的竞聘方案基础上。
最后要制定落聘人员的消化落实方案。对未竞聘上的人员要有一个消化落实的办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安置落聘人员。对不同的落聘人员要有不同的安置办法,使每一个落聘人员都有归宿。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形成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形成是从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始的。具体是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开始的,包括建立岗位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作绩效考评制和工作责任追究制等。
必须从建立岗位聘用制入手。岗位聘用涉及到岗位的设置、竞聘条件的确立、竞聘方式的规定、岗位聘任程序、聘任目标期限、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考核评估方式以及岗位责任追究等。只有搞好了岗位聘任,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建立才有良好的基础。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形成必须在科学的管理理念下进行。在岗位设置上要合理设岗,确保岗责明晰、责权对等。在聘任上,要做到公开透明、程序合法。只有实行岗位聘任的公开性、公平性,才能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必须明确岗位目标和责任,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此首先是下达工作任务书。工作任务书包括工作目标细分、工作隶属关系及责任对象、工作目标任务及时限要求等。工作任务书是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建立约束机制的主要环节。明确了工作任务,就明确工作责任,从而为有效考评打下基础。
必须进行岗位绩效考核评价。这是建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的关键。只有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才能甄别,才能对其不胜任者、不合格者以及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要求的予以解聘或辞退,实行优胜劣汰。在此环节主要是要形成考核评价制度,要建立以常规考核评价制度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日常考核、重点考核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简化形式考核突出实质考核,真正把考核作为激励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辞聘手段。
必须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追究制。对绩效考评存在问题的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建立警戒教育和辞退制。警戒教育要建立责任追问制,对责任者实行警戒、处罚。警戒即警示告诫,对责任还不足以处罚的给予告诫并记入年责任档案。如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进行处罚直至辞退。处罚就是对较大责任者进行职务解除和经济赔偿。对严重违反纪律或在考核中不合格、不称职者予以辞退。对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则实行一票否决。
地方高校工作人员的退出方式
积极的退出方式。在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之初,化解冗员过多矛盾时多以积极的方式退出。1、鼓励提前退休。对55岁以上的副高人员,达到一定服务年限可以允许其提前退休。对50岁以上的讲师人员,达到一定服务年限可以允许其提前退休。对50岁以上的管理、后勤人员,达到一定服务年限可以允许其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人员自行申请退休并获得学校批准。提前退休人员在正式退休前享受正常教职工待遇并有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义务。2、对落聘的教学人员可以批准两年的学术假,从而为落聘教学人员提供一个学术进修或转岗的机会。两年后落聘教学人员可以继续参加竞聘。如再次落聘则实行解聘。3、对落聘的管理和后勤人员学校买断工龄并实现社会化就业。4、对身体原因不能坚持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工作的人员,视不同情况予以提前退休或解聘。
强制退出方式。1、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或不称职者按聘任条例实行解聘。2、严重违纪达到一定程度的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条例予以辞退。3、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条例予以辞退。4、违法并受到刑事处罚的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条例予以辞退。
地方高校在解聘或辞退时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事实认定上要有充分的证据。对被解聘或辞退人员要允许其申诉并给予一定的申诉期。对有争端的可以诉诸法律手段解决。
只有建立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人力资源才能不断得到优化,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地方高校的人力资源才能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但是,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约束和退出机制建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改革工程,在推进时要多方面加以研究,系统考虑,有序推进。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在低效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地方高校新的发展。(作者单位:宜春学院人事处)
考评方案虽好,员工并不买账
五年前,国内某知名集团公司开始进入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行业,为了实现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战略,公司在上海布局设立了研发机构。针对移动通讯行业多学科配合的特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加强各学科专业队伍建设和强化技术积累上。首先,将现有的并列式组织结构调整为矩阵管理模式。在新的矩阵架构体系中新设立了专业处经理,他是专业领域技术专家及调度者,发挥指导、培养、支持、积累、协调等功能,负责做好人才储备、技术积累、项目保障等工作。
矩阵架构的组织模式优势在于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技术共享,并实现灵活快速响应;同时专业处培养员工能力和技术积累,项目组体现员工才能,相互激励、相互验证,在促进项目完成的同时,也促进了员工的发展。当然其管理难度也加大了。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方面。在考评形式上,研发人员由原来只接受项目组的考核变为同时接受项目组和专业处的绩效考核;在考评内容上,强化了公司的文化导向――技术积累和员工发展。
但绩效考评的调整思路在内部网上一公布,便引起了员工的纷纷议论。不少研发人员对设置“专业处经理”职位很不理解,认为是多头管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贡献都体现在项目上,而专业处经理并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做出评价?他们还担心多头管理会使自己无所适从;也有的把绩效考评比做套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心存反感;有的冷漠地认为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呗;有的甚至说多一人评估等于多浪费他们一倍时间,人力资源部是在“谋财害命”。
这时离上级要求正式推出新考核方案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了,面对种种的误解和压力,加上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尚未与员工建立足够的工作联系并建立威信,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新的矩阵式考核方案,势必有很大的阻力。对此,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收集到员工的不同心声后,开始认真研究说服员工的准备工作。
【分析】
宣贯方案:清清楚楚沟通
从理论上说,具有专家资格的说服者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并容易接受对自己有益的事,但如果人们认为说服者能从自己倡导的观点中获益,便会对说服者产生不信任感。其次,对于说服信息来说,其来源的可靠性对改变态度是很有效的,一定程度内的信息压力感也有助于人们改变态度。再次,在被说服者的情境方面,他们卷入(参与)问题程度越深,越不容易持反对态度,而高认知需求的研发人员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他们会仔细分析说服情境中的信息。
基于以上这几方面理性的考虑之后,人力资源部经理开始采取沟通和说服行动了。
说服步骤一:解除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误解。抓住每月例会的机会,与全体员工做沟通。在会上,人力资源经理首先介绍自己,并代表人力资源部同仁向员工们道歉,因为员工产生的种种误解说明人力资源部没有把工作做好,这种姿态和态度使员工对人力资源经理产生了信任感。接着人力资源经理就绩效管理的实质及给员工带来的实惠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减少了员工对绩效考评的抵触情绪。然后,列举了半年来骨干员工流失的数据,以及对公司研发产生影响的状况,在此情形下再向大家介绍公司的战略意图,强调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及绩效考核方案必须随着组织结构的改革而调整,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必须要做的事。并强调本次结构调整最重要的目的是强化技术积累,因而公司会加大力度投入各种资源在员工的技术培训上。这次沟通有效地赢得了员工对变革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为下一步设计出一套新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打下了基础。
说服步骤二:与一线经理形成共识。经过以上心理铺垫后,人力资源部趁热打铁,听取一线经理们的意见,首先向他们阐明了新考评方案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对新考评方案的思路、内容及流程展开多次讨论。由于一线经理们都很忙,事先征得了技术总监的支持和时间上的统一安排(当然最好技术总监本人也参加讨论)。经过他们的充分参与,最终形成了初稿。这个过程花了近两周的时间,但他们的支持非常重要,他们了解员工并对员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一旦经理们接受并支持新考核方案,员工们即便不支持也至少会顺从的。
说服步骤三:员工分组深入讨论。紧接着人力资源部又安排一周的时间让一线经理们分头组织员工分组参与考核草案的讨论,同时人力资源部也派专员们参与到每个小组中去,倾听并收集员工的疑问、困惑和建议。这样就为日后形成并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新方案奠定了基础。
推进过程:明明白白交底
经过三周充分沟通,人力资源部已收集了大量信息,并对新考评方案的细节做了多次修改,在设计上既要表现出专业化水准,也要体现出对各方需求和愿望的关注。在考评方案定稿后,考虑到研发人员属于高认知需求群体,有必要在宣贯时就有关问题与他们做较深层交流,因此,经过充分准备,将整体考核方案向员工进行正式交底,消除员工的疑虑。
――在“专业处经理并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的问题上,人力资源部做出了清晰的解释:专业处经理每周都参加项目例会,可以通过例会上反应的情况判断研发人员的绩效。另外,专业处经理也会根据员工在专业领域参加技术交流和技术积累及贡献等情况对员工作出客观的评定。
――在如何体现公平合理方面,人力资源部采用了矩阵式考核,这样研发人员不必担心会“死”在一人手上,如果项目经理和专业处经理的打分偏差很大,上级就会过问,而且打分有范围标准,结果要正态分布,标准差要一致,中间值固定,最后打分作归一化处理。这样,不同项目组的打分成绩就有可比性,为打分偏差再设一道防线。通过以上技术方法,系统偏差减少到最低;同时考核方案采用独立评分人、面谈时可以申请评分者的上级复议等方式减少个体误差。总体来看,整个方案比以前的方案在信度与效度方面都有提高,使员工对新方案增加了信任感。
――在考核过程是否可以简化成主管直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排队的问题上,公司给一线经理的回答是,过程很重要,没有过程,结果信度是不高的,如果你是拍脑袋打的分,员工会觉的不公平;同时,没有过程,上级在受理绩效差的员工的投诉时显然很被动;当然,没有过程,就没有文化导向的作用,文化导向的作用体现在对考核维度的设立上。
――对员工关于考核人的工作量是否太大的问题,公司强调新的考核方案在流程上做了改进,但大量的统计工作由HR完成,HR并未从中受益,他们只要打分并按规则传送即可,这样就减少了他们的顾虑。
――对于表格有点繁的问题,人力资源部指出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和不得已。因为表格设计主要考虑为以后的网上运作打基础,这是迫不得已的,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的选择感;同时强调关注内容的重要性,也就使表格有点繁琐变得不太重要了;另外,告诉他们通过行为是可以改变态度的道理,先试着用,用顺了也就不觉得繁了。最后新的表格和流程以演示形式给大家呈现后,大家真的就不再有异议了。
【结果】
员工和组织同受益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61-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是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
本文依据高职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就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行了阐述。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和员工关系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规程,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架构和职业方向。它以管理学基础、组织行为学的一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并与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政策法规、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密切相关。
二、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及培养目标
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在改革中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手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善学、学出成效。”同时,通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模块工作,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框架,为人力资源资格考证和各模块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能力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职务分析计划的制定、分析职务的选择、职务分析方法的确定、职务分析的步骤和时间的安排、职务分析调查的实施、职务说明书的撰写,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2.员工的招聘与配置,包括:招聘计划的制定、招聘广告的编写、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流程的制定、面试活动的组织和时间安排、工作申请表的设计和筛选、面试问题的设计、面试过程的实施、面试结果的评估、劳动合同的签订、入职手续的办理。
3.绩效考核,包括:绩效考核内容的确定、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考核表格的设计、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
4.培训与开发,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日常管理、进行培训工作的准备工作、培训预算和核算。
5.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信息的采集、员工工资核算、处理常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6.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和道德规范。
三、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
为达到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按人力资源原理基础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教、学、做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实训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进行工学结合、体验式学习。如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模拟招聘、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内容设计、绩效管理方案设计、薪酬管理方案设计和劳动合同管理等理论教学内容在模拟的企业背景下,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看边学边练边改来完成。课程内容突出对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校内实训结合课堂内容,在掌握模块基础知识后,实训项目任务书,学生课后制定项目工作任务安排计划。一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事先安排好各自分工,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这过程中,针对相应的具体任务,指导老师会在课上或课外进行一次专题辅导,并要求学生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在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和指导老师随时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找出解决的途径,并把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记录下来,形成大家共同学习知识库。这个问题知识库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形成庞大的问题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然后,小组提交小组作业,交阶段性分析报告,制作PPT在课堂进行汇报分析。
随着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不仅能循序渐进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方法,而且能动手进行人力资源日常管理,能初步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模块的管理方案和实施措施,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由于是以项目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课程改革中设计了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在实训环节中,学生分组在不同企业现场顶岗实训,其目的是通过对招聘面试、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的实地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管理原则、操作流程,尤其要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训练职业技能,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把模块的基础要求和实际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结合,把知识转变成技能,把实务提升为实操。
四、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管理等业务工作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现场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
1.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能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工学交替”将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技能为主的生产现场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基本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互动协助,从学习中完成任务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实习小组进行分工协作,进行方案的设计、过程的组织、资料的查阅,最后共同完成工作报告。使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工作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进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学生约5人一组分组协作进行。
3.现场教学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在一些教学环节采取了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结合。
4.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给出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及学院图书馆资源进行资料查阅,使学生通过自己获取信息,在探究性问题的过程实践中,掌握活动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有: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在线测试”系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用“管理视野”系统提供管理资料,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用“在线答疑”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方案改革设计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考核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从考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到考核学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以考不考来确定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思维来限定学生的思维。“高分低能”现象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传统考试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笔者对专业课程教学结业考试进行了改革,重视课程过程性考核,重点强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让考试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
1.学习态度考核(15%),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交作业情况、课堂违纪情况等。
2.学习方式考核(20%),包括: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和集体学习意识、网络学习和转移学习能力等。
2.当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布局风险
总体来说,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地铁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很低,不能长期留住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详细说来,有关数据表明,整个维修队伍人员分布不均衡,三线员工很多,二线员工懈怠,一线员工紧缺,这种局面显然是不科学的,况且企业员工(技术工人)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学习能力相当落后,而一线员工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再学习的动力。企业没有技术性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要优化资源配置。
2.2人员招聘及培训风险
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纳贤才时未考察好人才的能力及才能,没能招到对口的人员,为合理分配人员埋下隐患,况且现有企业在招聘及培训人才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利于维修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人员培训时,要使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宗旨、文化、前景,要有实际性的内容,使员工对企业有信心,调动员工为企业献身的积极性。
地铁施工行业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其绩效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改以往的考核方式,要明确考核目的,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法一般是主观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反映人员真正的表现情况,导致努力工作的员工还没懒散员工得到的报酬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减小甚至会仇视企业,整个企业会不团结,技术性人才可能会考虑换工作,企业剩下的都是工作懒散的员工,造成懒散的工作氛围,企业效益显然会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3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建立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全面理解,不能片面。虽然企业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有成绩,仍有少许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成效,其员工没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员工有不同的理解,片面的抽象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达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并且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使员工受益,这样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每年都要开展几种文化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享受文化活动带给的快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3.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提升的途径
3.1建立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体系
要依据生产需要,将岗位的设置合理化,也要参考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综合起来安排职位。要提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出众的的待遇和一定程度上的升迁,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尝试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流程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人员的团结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地铁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企业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POSITION )职责、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工资(PAYMENT)分配等方面(简称“3P模式”)。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3P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步骤为: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职务分析,应收集以下信息:①工作内容是什么;②责任者是谁;③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等;④工作时间规定;⑤怎样及操作工具是什么;⑥为什么要这样做;⑦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如生理、心理、技能要求是什么; ⑧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是什么。
(2)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考核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其考核结果以数字的量化形式表达;考核形式最好采用员工个人、部门、直接领导、间接领导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形式;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可以涉及整个企业、部门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个人,同时,面谈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此方案的设计涉及三部分:①考虑保障员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员工所得的固定工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政策;②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员工的相关情况,使用面谈或宣传的方法,为相关的岗位设定可变的工资待遇;③综合考虑整个企业、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三者的业绩情况,设计相应的员工薪酬中可变部分的发放方案。其中关键
的是如何确定三者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在这里可以有效地体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想。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林泽炎博士给某电子公司制定薪酬发放方案为: ①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②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③按“基本工资十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的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时发放。 3.2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优化管理机制,第一步就是招聘新成员方面,分析并优化原有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制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引导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引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思想,用年轻人的热情来感染老一辈的工作积极性,新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校园招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标准;社会招聘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所做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引进所需人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企业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勘查、规划、具体施工等,其技术性较强,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因此,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是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解决管理不善的问题,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布局人力资源的分布,可以向其他在人员管理方面优秀的国外地铁施工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员管理方案,帮助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使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使管理的具体环节有序化,管理措施具体化,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也要使员工得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尝到甜头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经济上奖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给予职位的升迁,让其当组长、项目经理等,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以进行某些工艺的创新,调动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在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尊重。确保员工安心地工作,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3.3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措施引进新的人才,然后要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虽然招进来的都是高素质人才,但其实践操作技能要重新培训,况且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掘进方法和盾构技术也逐渐优化,为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需要保证员工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增强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每月或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全体员工大会,将最新思想及技术传授给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考核并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例如专业考核、实践操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为以后培训打好基础。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才能保证员工学到真本领,提高专业水平,总体素质,有利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只有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同行业中站住脚。
3.4建立企业文化
2.当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布局风险
总体来说,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地铁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很低,不能长期留住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详细说来,有关数据表明,整个维修队伍人员分布不均衡,三线员工很多,二线员工懈怠,一线员工紧缺,这种局面显然是不科学的,况且企业员工(技术工人)整体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学习能力相当落后,而一线员工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再学习的动力。企业没有技术性人才,技术密集型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要优化资源配置。
2.2人员招聘及培训风险
地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纳贤才时未考察好人才的能力及才能,没能招到对口的人员,为合理分配人员埋下隐患,况且现有企业在招聘及培训人才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专业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利于维修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在人员培训时,要使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宗旨、文化、前景,要有实际性的内容,使员工对企业有信心,调动员工为企业献身的积极性。
地铁施工行业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同样其绩效管理体系也要随之改变,以改以往的考核方式,要明确考核目的,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法一般是主观分析,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这是不公平的,不能反映人员真正的表现情况,导致努力工作的员工还没懒散员工得到的报酬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减小甚至会仇视企业,整个企业会不团结,技术性人才可能会考虑换工作,企业剩下的都是工作懒散的员工,造成懒散的工作氛围,企业效益显然会下降,影响企业发展。
2.3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建立
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全面理解,不能片面。虽然企业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有成绩,仍有少许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成效,其员工没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员工有不同的理解,片面的抽象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要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要达到全面统一的认识,并且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使员工受益,这样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每年都要开展几种文化活动,在工作的同时享受文化活动带给的快乐,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3.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提升的途径
3.1建立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薪酬体系
要依据生产需要,将岗位的设置合理化,也要参考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综合起来安排职位。要提高技术水平高、能力出众的的待遇和一定程度上的升迁,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尝试对部分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流程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人员的团结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确保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另外现代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地铁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企业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POSITION )职责、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工资(PAYMENT)分配等方面(简称“3P模式”)。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地铁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
3P模式的内涵及操作步骤为: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职务分析,应收集以下信息:①工作内容是什么;②责任者是谁;③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等;④工作时间规定;⑤怎样及操作工具是什么;⑥为什么要这样做;⑦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如生理、心理、技能要求是什么; ⑧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要求是什么。
(2)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考核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其考核结果以数字的量化形式表达;考核形式最好采用员工个人、部门、直接领导、间接领导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形式;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可以涉及整个企业、部门及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个人,同时,面谈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此方案的设计涉及三部分:①考虑保障员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这是员工所得的固定工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政策;②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员工的相关情况,使用面谈或宣传的方法,为相关的岗位设定可变的工资待遇;③综合考虑整个企业、员工个人和部门的经营业绩,根据这三者的业绩情况,设计相应的员工薪酬中可变部分的发放方案。其中关键的是如何确定三者各自所占的权重系数。在这里可以有效地体现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想。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林泽炎博士给某电子公司制定薪酬发放方案为: ①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额;②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③按“基本工资十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的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时发放。
3.2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优化管理机制,第一步就是招聘新成员方面,分析并优化原有的人才引进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制度,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引导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定期引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思想,用年轻人的热情来感染老一辈的工作积极性,新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校园招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能力,以综合能力为标准;社会招聘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所做项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引进所需人才,这样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企业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勘查、规划、具体施工等,其技术性较强,企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因此,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是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为解决管理不善的问题,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新布局人力资源的分布,可以向其他在人员管理方面优秀的国外地铁施工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企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员管理方案,帮助管理部门设置人力资源,使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使管理的具体环节有序化,管理措施具体化,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也要使员工得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尝到甜头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经济上奖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员工,或者给予职位的升迁,让其当组长、项目经理等,让其掌握一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以进行某些工艺的创新,调动同事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在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员工得到尊重。确保员工安心地工作,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3.3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措施引进新的人才,然后要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虽然招进来的都是高素质人才,但其实践操作技能要重新培训,况且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掘进方法和盾构技术也逐渐优化,为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需要保证员工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增强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人员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入职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每月或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的技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全体员工大会,将最新思想及技术传授给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考核并检验员工的培训效果,例如专业考核、实践操作,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为以后培训打好基础。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才能保证员工学到真本领,提高专业水平,总体素质,有利于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只有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同行业中站住脚。
3.4建立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03-03
一、金程物流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金程物流有限公司是面向生产制造型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为核心的运输服务企业。公司设董事会等十二个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公司的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在招聘、培训等方面,人力资源部与其他部门有决策权(招聘高层管理、技术、营销人员除外),公司总经理事后审核,但在岗位设计、考核方案或考核指标的设计、薪酬设计方面人力资源部仅仅有建议权,上述方案通常是总经理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由人力资源部门传达并与相关部门一同直接执行。
金程物流定期对一线员工开展培训工作,每周一由公司的内设培训讲师会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与工作技能培训,一线员工的薪水基本上是按员工工作时间、行车里程、客服工作来设计,在推行绩效考核前,薪酬水平处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基本上是公司总理根据印象加以评价。
2006年年底公司经济效益下滑,为摆脱公司困境,人力资源部推出了新的绩效管理方案。第一,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一线员工培训由每周一次,改为一周两次,培训内容多是教育员工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第二,将原来对中层主管的“面对面”考核、固定工资改为由总经理拟定考核方案发放薪水;第三,设立了员工申诉系统,允许对考核方案、结果提出异议;第四,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对公司绩效管理进展情况进行总结。
公司从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推行近一年多时间,效果十分不理想,不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反而导致员工大量流失。
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指标的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工作,忽视了整个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是孤立的,绩效管理实施后是否能产生绩效,不仅仅与绩效管理本身的设计、执行有关,而且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规划、薪酬设计、培训与开发等相关模块紧密关联。绩效管理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应用开发阶段,考核只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但公司将绩效管理视同为绩效考核,只重视最后的考核结果,不重视过程。考核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沟通。只重视对以往员工表现的评价,忽略了对将来绩效改进的引导,更多的是将绩效当做一种兑现奖惩的手段。金程物流的一线员工经常将货交叉发错地点。主管除了按考核方案扣分(扣钱)外,并没有指导员工如何避免发错。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其他模块存在弊端
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岗位设计、薪酬设计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工作,公司岗位设计、薪酬设计不合理,所以考核结果不理 想。
表现一: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设计不合理,岗位职责重叠,导致多头领导,难以统一考核标准。
公司招聘了一名总经理助理,但工作内容实质上仍是与行政经理一样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权限仅相当于行政主管,两者的岗位职责基本重叠。同样一个员工的行为,经两个上级考核出两种结果,使员工无所适从。设置这样的岗位,不但考核无法顺利进行,而且人为制造两者的矛盾,导致“总经理助理”跳槽走人。
表现二:一线员工的薪酬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经过考核后,一线员工平均薪酬中公司当月产值指标占工资的比例过高。
公司将一线员工的考核指标定为基本工资与公司效益相结合,明显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公司的产值多少要影响公司一线员工的收入,占到员工收入的30%,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司效益不好时,使一线员工的薪酬远低于市场薪酬,导致驾驶员集体跳槽。
3.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流于形式
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的绩效考核,由公司总经理直接设计考核指标,打破原来的固定工资制,体现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但执行过程中,总经理经常忙于处理事务,不重视考评。考评不能坚持原则,打分随心所欲。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未能执行。对中层的考核流于形式,仍然回到仅靠老板一时主观臆断评定中层管理人员的情况。这样做丧失了考核本身的公信力,人为破坏考核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制造员工间的矛盾。
4.绩效考核评审、申诉系统形同虚设
公司对员工的考核虽设立了评审、申诉系统,员工对考核方案及考核结果有意见,可以越级直接找总经理反映。但当一线员工提出公司产值的多少,对员工基本工资影响太大,希望相应减少时,该意见未被采纳,评审、申诉系统形同虚设。
三、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1.企业的经营理念决定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
公司老板有句名言:“我只要效益,不管方法、手段。”企业形成了以“结果”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弊端会逐渐显露出来。公司高层有这样的认识,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推行绩效管理自然不会重视过程了。
2.公司高层过多干预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如油价上涨、同行竞争企业过多等原因,造成企业效益下滑,企业给员工提供的薪酬对外没有竞争力,公司在招聘行政主管时,经过几次招聘,均未成功。最后公司高层将这个岗位名称提升为总经理助理,目的是通过在不提高员工待遇的情况下,通过“封官”来笼络人才。人才引进后,岗位职责、薪酬、考核等全部是按照基层主管来对待,所以就出现了上文所述的行政部多头领导,考核无法进行的情况。
公司将产值作为考核一线员工的主要指标,表面上是将员工与组织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真实目的是分担经营风险,降低人工成本。这必然会扭曲股东利益最大化,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绩效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3.公司中层管理者的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存在骨干流失的风险
公司的中层人员由三类人员组成,一类是随老板共同打天下的,是公司的核心成员,如各级主管等。对其考核同样与公司的产值相结合。公司效益下滑,其薪酬将远低于往年水平,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导致公司骨干流失。老板通过暗中的补贴来平衡。另一类是家族成员,考核结果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影响。最后一类是新进公司的人员,考核基本上是只考核他们。出现了对中层的考核基本上是流于形式。
4.绩效管理评审、申诉系统只是为了改进一线员工的操作流程
绩效管理的考评阶段有两个系统,分别是“员工绩效评审系统”和“员工绩效申诉系统”,主要功能是监督部门领导考核员工,研究并解决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保证考评的公正性,允许员工提出异议,减少矛盾。公司设置的上述两个系统,并没有考虑到上述系统的功能,设计这两系统只是为了改进操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公司高层对员工提出的改进工作流程的建议通常会接受,但是,对涉及“动钱”这一敏感事项时,基本上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论公司董事会,还是公司高层,对此态度十分坚决,这不属于与员工讨论的范围。造成这两个系统形同虚设。
四、改进金程物流绩效管理的方案
1.重视管理过程
改变高层管理人员“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经营观念,认清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增强企业的核心力,只有改变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才有可能获得绩效管理的成功。中层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加强主管和员工的沟通。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培训,让员工融入到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来。参与绩效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全过程,使他们对绩效管理制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同。针对经常出现交叉发错货的现象,应先分析原因,然后教会员工如何避免错误。发错货的关键原因是一线员工知识水平不高,不认识货物包装上印刷的外文单词。如果是有两票进仓发向国外不同城市的货,外包装如果很相近,员工通常就会犯错误,避免错误的方法很简单,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并用中文注明发货地点,此外,凡是有此类货物,均由外语水平较好的员工在发货前做最后一次检查。
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合理公平的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绩效管理需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的支持。事实证明公司人为打乱原有的人力资源体系,改变薪酬结构、用考核来降低员工薪酬、用“封官”来笼络人才,这些“非常规方法”都不可行。这就要求企业高层在推行绩效管理时,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工作,建立并完善岗位设计、薪酬等相关模块。重新整合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
要重点培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让高层管理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转变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管理顺利进行。
在设计一线员工关键考核指标时,剔除考核中不合理的指标(产值等),同时还考虑金程物流中存在许多高风险岗位,按行驶里程、货物运送量、油耗、安全记录及差错率等考核指标,并设一定的权重来执行。
3.打破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中层员工的考核一视同仁
金程物流是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影响公司发展或有要调动资源的岗位基本上由股东的亲戚控制,未能做到人尽其才。在推行绩效管理时,应打破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做到人尽其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股东按股权享有利益,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应按公司对外招聘方案执行;②为了避免掌握核心业务的员工难于管理,考核后员工离职,岗位空缺,可采取关键岗位“轮岗”的方式来让更多员工管理人员掌握公司的核心业务;③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对公司员工一视同仁地考核。将金程物流的考核指标加以书面化,由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定量准确、先进合理、突出特点、简洁扼要的原则设计中层人员的考核指标。
4.利用绩效考核的申诉与评审两个系统,提升企业核心力
通过外聘培训讲师对管理层进行强化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从公司长远的利益来看,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成员”真正去关心和爱护他们;改革绩效考核存在的弊端,调动职工积极性;真正采纳员工合理意见,增加企业的核心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推行绩效管理体系,摆脱公司目前的困境。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红卫,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2002,(5):15-19.
A公司于99年在纺织服装行业初具规模,短短几年中,依靠核心成员的不懈努力,主营业务大幅提升,从而积累了较为坚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目前其公司总部人数约50人,全年出口创汇额已全面超过2000万美元,应属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并已酝酿明确产权制度。虽然业务量蒸蒸日上,公司人员与规模也日渐增加和扩大,但近期,经营者们愈发受到“人”的不良现象困扰,内部管理日显吃力。
1.高层管理者深感人才梯队建设不足,缺乏人才规划;
2.公司的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多数员工尤其对于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如考勤)存在较大意见。并认为人事工作者的素质不佳;
3.该行业人员流定性大,鉴于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领导不主张淘汰人员,工作环境比较宽松,工作懈怠情况时有发生;
4.公司目前的考核流于形式,没有与薪资、晋升等挂钩,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也有很多员工不满公司目前的薪酬水平,薪资与考核的激励性不强。同时存在的人员不良表现有:心思不齐,遇到责任经常互相推诿,解决问题总要依赖创业核心成员;员工的危机感缺乏,奉献与拼搏精神减退。并且,公司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合公司当前的各方面运作,业务流程和环节的总体控制与协调欠佳,产品的质量开始波动。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就会成为阻碍公司壮大的病态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执行现状
以上现象代表了中小型成长企业在我国转轨环境中遇到的共同难题,即如何让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发挥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人员素质急需提升。面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快速发展以及实践需要,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都在尝试制订各样人力资源管理守则并努力贯彻。但效果普遍不如人意。
1.这些规定不是一种科学制度化的系统管理体制。据调查,现阶段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做法仅是以强制执行制度来对员工加以限制,没有从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通过实践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而强制性的制度又大大削弱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工作的责任感,陷入管理“人”的怪圈。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不贴切企业的经营。离员工最近的一线主管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权力,而高层领导总认为HR部需要承担一切相关职责,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期。比如A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刚成立不久,前身是行政办公室,虽然名称很现代化,但目前仍主要从事琐碎行政事务,还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管理职能。
在股权制度尚不明确的企业中,要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并不实质性地涉及公司治理,而应主要着眼公司内部的组织制度完善与管理,即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属于公司管理科学的范畴。企业的成长期是实现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迅速发展与管理规范化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面临不容乐观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加强规范公司管理,为产权制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二、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合理分工协作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由各功能模块整合发挥效用的框架体系;人力资源战略、工作分析、人员规划、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管理等有机地结合,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并促使员工不断与环境交流,保持学习状态。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并不缺乏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但是在有效处理矛盾的技术方法和操作工具的掌握上明显不足,也没有系统地进行流程实践。每个企业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不同,各层次人员的素质也不同,但是有一个规范管理的思路:通过明晰职位管理,以绩效考核为结果,以奖惩兑现来保障员工的利益。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重点掌握3P技术(position、performance、payment),抓住核心流程,并通过三维模式合理分工协作,循序渐进地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一)导入现代HRM核心技术3P模式,实现激励闭环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ition)职责。工作分析的内容有: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及其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时间规定、操作工具、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与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关系等。依据此分析技术可以解决的其他主要技术问题有:服务于组织战略方向的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科学设置灵活的组织结构、岗位和编制、准确及时的人员配置、员工能力开发与职业规划、管理职务与关键技术岗位继任计划。
2.根据工作分析,设计分类实施工作绩效考核(performance)。传统的考核方案和工具多来自西方,常见的有比较法、特性法、行为法、结果法和质量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实施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要讨论的工作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并考虑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还与一个组织中人的因素有关,管理者必须确保明确的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形式与角度,并重视考核反馈的形式与实施。
3.完善分享成功的薪酬激励方案。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主要内容包括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特殊薪酬分配实施系统的勾践与操作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建设执行和控制活动。企业需要运用合适的薪酬管理技术解决薪酬的内部和外部公平、员工公平,充分激励。
(二)利用三维模式明确过渡性HRM工作的角色定位和各方职责
明确了重点工作内容和技术之后,需要根据企业特点在内部合理分配任务,划分职权以保证实践成功,郑海航提出的三维立体模式很值得借鉴。同时,企业的决策层应该树立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符的人性假设,在管理模式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成长期的企业在规范化之路中仍然需要领导者的绝对权威,一线经理亦处于关键位置。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分工不如大企业细致,但这反而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即建立起一个在决策层、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三维模式;相关战略性的内容由高层决策,一线经理与员工接触较多,具体负责把关各核心业务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工作分析等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何一方的主要工作都需要其他两方人员的密切配合。在三方的共同协作的合理管理方式和重点工作内容之下,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会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改进,影响企业命运,形成良性循环。
三、规范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操作
(一)做好人力资源的工作分析和战略规划,为成长期企业科学储备人才
成长期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灵活机动,其组织设计和岗位安排时常随环境调整。如果没有进行过工作分析,就必须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它的实施好坏关系到其他职能可否被规范执行。对于职位变动的部分,也需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以在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选择、安排和使用人才。工作分析结果的体现就是岗位说明书,为今后的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岗位评估提供了依据。人力资源部门在得到高层同意后,具体负责这一基础性业务。其次,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并得到一线经理的大力配合,由人力资源部讲解编制的意义、注意事项及范例。然后进行信息收集,根据日志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式收集必要信息,期间涉及的访谈提纲、各类问卷等由人力资源部提供。最后的岗位说明书亦由人力资源部编写,并与一线经理、高层沟通审核,达成共识,修改后上报、编辑成册发送。工作分析完成时,企业就要立即决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案。这时,企业高层即决策层在人力资源部门和一线经理所提供源供求预测中,确定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再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具体方案,三方通过沟通完成对规划的评价。三方人员通过掌握所辖范围内的后备人选,时时关注他们,能够系统地建立人才梯队,相应拉动培训计划的实施。
(二)重视绩效考核的难点,加强绩效沟通与改进的执行力度
不可否认,绩效考核的实施是个难点。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奖酬,进而影响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而成长期的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极快,人们的思维总是围绕如何做更多的业务,赚更多的钱展开,若考核方案在实施的前期不能深入人心,长期以往,考核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鸡肋”。事实上绩效考核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绩效计划和沟通是基础,绩效诊断和改进必不可少。只要一线经理与高层管理者平时认真执行了绩效计划并做好了沟通工作,就会减少员工与主管在考核方面的冲突。考核工作结束后,要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寻找问题,一线经理与HR部可以提供给员工参考的工作改进方案,充当导师、帮助者的角色。因此绩效诊断和改进是考核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环节,是引发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绩效沟通中,还能培养员工接受现代HRM理念,塑造企业文化。另外,考核方法的成本亦须重点考虑,比如360度考核虽然被许多大型企业广泛运用,但实际并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在考核体系的构建中,决策层要明确考核的动机、目的以及实施它会为企业带来如何的意义;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设计考核表格,并参照人力资源理论中绩效标准的建立知识与一线经理沟通而提炼出各岗位的绩效标准与考核内容项目和权重。
(三)将考核与薪资相应挂钩,充分激励员工
引起员工对薪酬不满的原因有薪酬内部公平性不够、外部不具竞争力,个人公平体现不够。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工具,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应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激励性。成长期企业为求各产品业务的再成长,要进一步考虑对员工的激励措施的设计。薪酬体系建设所用到的技术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提供并开发,薪酬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一线经理掌握,而高层必须考虑以下几大影响激励的因素。
1.重视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强调劳资双方之间的利润分享,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员工的奖励,对于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骨干可设置长期性薪酬措施(如股权),与未来的股权制度接轨。
2.区分重要程度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保证以有限的资金对贡献大的人员支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对于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员、企业急需的人员,可在薪酬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般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众多,可将其薪资水平定位于市场平均水平或以下。另外,为满足企业对特殊人才引进的需要而支付高额薪酬,又不至于与其他人员的薪资制度相冲突,可设置配套的特殊人才薪酬制度。
3.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的分析统计,设置绩效工资,发挥薪资的激励效应;并设置正常的薪资晋升机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予以晋升工资,使员工对工资晋升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四、结语
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实现人力资源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努力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有赖于企业各层次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需要一个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即决策层、一线经理、人力资源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的管理模式。在3P重点工作内容和三维管理模式中完成人员对员工的激励循环,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减弱“人治”、主观臆断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涛、一凡.不要让绩效管理有痛感[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3).
2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3杜洋徐鹏飞,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J].机电信息,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