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陶瓷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陶瓷艺术与生活中的陶瓷
宋瓷无疑是中国陶瓷历史的高峰,最突出的当属定瓷,定瓷的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为主,细润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闪黄。装饰以印花、刻花、划花与剔花为代表,尤以印花技法为世人所称道。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陶瓷制品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首先看中物品的实用性和整体美感。陶瓷装饰艺术品更加注重物品的艺术性,给人们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世界的冲击。因此,对于陶瓷装饰品来说,其艺术性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实用性。同样的造型设计,使用不同的艺术纹样和釉色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也会得到不同人的欣赏,因此可以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在家居装饰中,陶瓷装饰品无处不在。目前市场上的陶瓷制品已经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瓶瓶罐罐,陶瓷墙砖、地砖、陶瓷卫浴产品都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换言之,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陶瓷产品。在质量相同的产品面前,人们主要选择的是陶瓷的釉色和样式。由此可见,陶瓷装饰品的设计理念和较强的装饰理念对于陶瓷产品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要求不断提高,这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罗伯特·奇美尔曼在《美学》中说过:“具有审美精神的人与非审美精神的人的区别在于想象、概括、思维(的形式)如何,而不是在于它们(的内容)是什么。”日用瓷的独特造型的形式美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一、日用瓷造型的形式美感法则
(一)统一与变化这里所说的统一,就是日用瓷各组成部分的关系能够和谐统一,形成视觉美感。达到调和统一,也就是外形中必须有共同的因素存在。统一使人感到整洁,而变化给人带来刺激。如果只注意整体统一,日用瓷的造型就会显得呆板、单调、乏味、枯燥。所以,在整体和谐一致的情况下必须要有适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对比关系是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深浅、锐钝、方圆、冷暖、强弱、光滑与粗糙......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以及通过重心、空间、有与无、虚与实的关系元素的对比,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觉。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用在增强日用瓷造型的形式美感上有实用效果。对比强调了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它与统一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表现更加的委婉、宁静。
1.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完美形态,对称的视觉感受是庄严、秩序、安静、平和。对称是有机生命的完美的形式体现,如:人,各种动物大多都是对称的形态,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所以在设计时间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日用瓷的造型的形式美感大多延续了古瓷的风格,对称的原则体现殆尽。
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来源于自然事物在力的状态下稳定存在的视觉感受,所以均衡是力与量的视觉平衡。在日用瓷的设计中是日用瓷要素在总体配比中的平衡统一,是利用设计要素的虚实、气势、量感等相互呼应和协调的整体效果。在日用瓷设计中的整体形状构想方面均衡是首先思考的设计要素,因为它具有构成的完整趋向,也是日用瓷的形式美感的完美体现。
2.节奏与韵律
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的“韵”是变化,“律”是节律,造型要素有规律的重复为节奏,节奏的变化才有韵律之美。如图日用瓷壶的流畅的外形线条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感,使壶身有运动感,并有变化丰富的效果。
二、日用瓷造型的形式美感的概括元素
(一)概念元素
所谓的概念元素是那些实际不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概念元素包括了点、线、面和其他的视觉元素,例如日中瓷壶造型的轮廓,感觉上是有边缘线的存在,这个看不见的边缘线决定了日用瓷壶的外形特征,它的形式美是日用瓷壶造型形式美的直接体现。
(二)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包括产品的大小、形状、色彩等。对于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尺度大的东西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但是从日用瓷方面考虑,精致则是最吸引人的;对于形状而言,从古至今日用瓷的形状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全新的奇特的形状是从视觉方面要考虑的;对于色彩,暖色比冷色更引人注意,现代时尚的生活人们把视线多转移到了有色彩的瓷中壶,这是时尚色彩形式美的表现。
(三)关系元素
关系元素指的是视觉元素在产品上如何组织、排列。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例如图案在日用瓷上的表现,图案是日用瓷造型的一部分也是体现日用瓷形式美不可或缺的,它的方向是要与日用瓷的形状相呼应的,跟着瓷中壶的外形走;它的位置不一定非要是在日用瓷显眼的位置,但一定要是恰当的位置;它的空间感是与日用瓷默契的融合的;它的中心也一定要是根据日用瓷的外形而定夺。
(四)实用元素
实用元素指产品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及设计的目的和功能。顾名思义日用瓷的造型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表达着人们在时代中的精神,它的形式美也同时被体现了。它造型的目的和功能不仅要满足人们对日用瓷的使用,而且要满足人们对它的在审美上的欣赏。:
三、日用瓷造型的形式美感的体现
由于日用瓷是一种机械化的大生产,受到工艺技术上的制约,因而在造型上不可能有太过怪异或夸张的设计出现,在装饰上不能太过繁琐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市场上所售产品造型特点不鲜明,趋于雷同。工艺技艺上的客观条件是阻碍日用瓷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设计的任务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工艺技艺与造型法则的调节。在可实现的工艺技艺条件下,尽可能地对造型做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以达到丰富效果。另外,在一种造型、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几种不同的装饰手法以产生不同的变化。这一点说明了形式美感对于造型设计的辅助作用。
结语:
美国认知科学与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虽然率先提出产品的可用性,但同时也提出不能因为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产品的艺术形式美感。这样人们对产品产生的情感就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形式美的基础不仅培养知性美,也培养形式的愉悦感。日用瓷造型的形式美感本着给人愉悦感的态度紧随着时代的步伐稳健的前进。
2陶瓷雕塑的主要空间艺术特征
陶瓷雕塑是民族和时代特征的反映,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随着我国雕塑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陶瓷雕塑作品不断出现许多生动的动物形象,赋予其鲜活的表情动作。不仅给这些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鲜活的艺术美,还提升了陶瓷雕塑作品的整体艺术感染力。笔者认为,陶瓷雕塑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陶瓷雕塑的空间自由性与作品功用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在当今社会,陶瓷雕塑的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审美性的弱化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塑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塑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和灵动性。
(2)陶瓷雕塑特殊的表现性。
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塑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塑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陶瓷雕塑家往往在雕塑的过程中会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并赐予艺术品以灵魂。雕塑艺术家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塑的方式自由体现。因此,这种陶瓷雕塑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塑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使观赏者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陶瓷雕塑平实的动态美。
随着陶瓷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陶瓷雕塑作品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动态美和平实美。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塑的静态之美来呈现给观赏者以动态的感觉。一千个观赏者就能从雕塑中品出一千种体现,感受随心而变,带给欣赏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使得雕塑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能使得观众与设计师、雕塑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陶瓷雕塑的空间艺术美
陶瓷雕塑以空间为载体来表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陶瓷雕塑依托空间,以空间为其存在的主要要素,通过不同形式的形体限制来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陶瓷雕塑通过这种空间与形态之间的相互结合来体现出雕塑的艺术效果,通过空间的运用来体现艺术形体。陶瓷雕塑利用形体给观赏者形成直观的视觉效果,而形体又通过空间来表现出艺术效果。因此,陶瓷雕塑的空间美是要先认识到其形体才能到达最佳的审美效果的。陶瓷雕塑的空间美,美在它既可思又无形。人们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打造生活空间,并且在艺术品中得以活化和拓展。通过雕塑这一艺术品,使人们对空间美的认识更加充分,陶瓷雕塑借助于其独特的优势,使空间美更加独立、无形。陶瓷艺术品空间美的产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陶瓷雕塑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使得作品所用的黏土在烧纸前后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预见性,这给予陶瓷艺术品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其空间美来自于艺术品本身给人思维和环境氛围的遐想空间。空间美是陶瓷艺术品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其主题的重要体现。陶瓷雕塑外在的空间要与周围的物质环境相适应,其内在的空间则又要与雕塑本身的内涵相吻合。正是由于陶瓷雕塑巧妙的对空间艺术的运用,加上艺术品本身形体的结合,使得陶瓷雕塑在整体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陶瓷雕塑的空间艺术美
1.无形性及无限性
陶瓷雕塑将空间作为载体展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具有无形性、无限性的特点,空间是其依存的重要元素,艺术家往往利用丰富形式的形体展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陶瓷雕塑家则将空间和形态之间有机结合表现出陶瓷雕塑的艺术效果,充分利用空间展示艺术形体。陶瓷雕塑的形体会使欣赏者获得较为直观、和谐的视觉效果。欣赏者只有先对其形体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深度的内涵
陶瓷雕塑空间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任意想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构建生活空间,在艺术品中也能够将其不断深化和拓展。人们提高雕塑艺术品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空间美,对其的体会也更加深刻。陶瓷雕塑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能够有效提升空间美的独立性及无形性。陶瓷艺术品的空间美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即自身特质和环境空间的结合。自身特质是指陶瓷雕塑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点,制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所使用的黏土,在进行烧制前和烧制后形态均极不确定,且不可预见,使得人们对于陶瓷艺术品有了更多的创造空间。环境空间的结合是指艺术品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及环境氛围的深度感。空间美是构成陶瓷艺术品的重要因素,能够集中表现主题。其外在的空间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内在空间则需要和雕塑本身的内涵一致。陶瓷雕塑家通过灵活利用空间艺术,将陶瓷雕塑自身的形体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的美感具有深刻的内涵,艺术效果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1)当代陶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早已突破传统陶瓷艺术的界限,在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以实用为设计目的,用来反映现今时代与社会现实。正是由于当今现实文化的发展,使得一些文化艺术的观念慢慢渗透,这些都与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陶瓷艺术突破传统陶瓷框架的束缚,将之前较为单一的陶瓷艺术手段和艺术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超越传统,融合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创新手法。例如,创新的工艺技法、意象派图画、抽象派视觉语言,并且重视不同的配色和选料,这些手段的契合促进了一种潜意识形态的陶瓷艺术潮流的诞生。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不仅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例如,一些现代西方文化对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再加上东方文化的底蕴不断滋养,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家有了不断试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从而完成一件特别的艺术品的底气。这种通过不断努力来达成特别艺术效果的过程也体现出了当代陶瓷艺术家的全新创作理念和审美情绪。
(2)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差异
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完整艺术形态的创造性审美活动,其创作观念的差异与表达方式的区别是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差异。正因为在艺术界,无论何种艺术品的诞生都需要其体现整个时代的精神。因此,当代陶瓷艺术通过体现当代这个时代现实的开放性思维和综合交叉的多向思维方式,从而赋予了自身更加强烈的个性追求与现实迫切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代陶瓷艺术相较于传统陶瓷艺术对于艺术表现力方面显得更为重视,尤其是注重当代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对现实心灵的揭示能力以及当今现实社会精神的感染力和思维创造力。
1.2科技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既然陶瓷艺术是取之自然造福人类的艺术,而在陶瓷艺术成品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人类的手工实践活动进行磨合,这种手段称为“工艺”。只有技术水平有保障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的、能够运用理性判断得到大家认可的工艺,才是真正能够符合当代审美、合乎目的性、具有实用价值的合理有效的科技工艺。从工艺方面来说,当代陶瓷艺术使用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泥和火进行锻造和揉捻。原本形态各异的、柔软的泥土,在艺术家的巧手惠心之下进行精心的雕琢之后,放入炉火之中进行烧制,才能够变成满含陶瓷艺术家心血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不仅富有情感,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享受。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理论和数字技术在陶瓷的制造过程中被大量的使用。这种高科技手法的使用加速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也开拓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新视野。
(1)数学理论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一些陶瓷艺术品创作者通过运用数学理念对陶瓷艺术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例如,日本京瓷公司所开发出来的高科技陶瓷刀,完美地运用了陶瓷的耐腐蚀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得这种产品的性能远超一般的金属刀片。而在艺术作品方面,将陶瓷这种原料做成三角锥或者圆锥等几何拼接的图案进行镂空的加工和雕琢,让这种材料的材质得以完美地展现。或者只是将陶瓷做成立方体,之后再进行加减法的切割工艺,显得十分整洁和干练。或者是加工成圆形和弧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组合,使之曲线分明,简单明快,充满欣喜的律动感。再或者使用更加高科技的工艺让陶瓷的表面产生扭曲的质感,采用数学曲线的理论,充满趣味性的将陶瓷延展成为一个曲面,让陶瓷那种脆生生的质感与数学曲线的柔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在烧制的过程中注意高科技的时间控制,让陶瓷工艺品的性能更加良好和完善。
(2)数字技术在陶瓷图案制作中的应用
除去其他的光环,陶瓷艺术还可以称为是绘画和雕塑相加的艺术。在这种艺术形式之中,绘画是指陶瓷的图案制作方面。既然是二者相加的艺术,那么图案所能够展现出的陶瓷艺术魅力自然也不必多言。在传统意义上来说,陶瓷艺术品的诞生可以分为两半。第一半人为因素的控制,另一半是指陶瓷工艺品在进窑烧制过程中是无法预测的,因为烧制高温的缘故而脱离了人类的束缚范围,导致烧制结果无法控制。为了减少在烧制过程中的损失,以及工艺品图案经过高温之后变色的不可抑制性,数字技术就应运而生,被应用于陶瓷的图案之作过程中。传统釉料需要高温窑变形成最终的颜色。因此,难以直接地进行图案设计,尤其是当代一些科技图案或者一些抽象的图案印到瓷器上就有很大的难度。可以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的方法,利用数字技术辅助设计陶瓷图案。最常用的方法是热转印技术,即在计算机里设计图案,这种图案是由一些十分精密的数学图案构成的,其细腻程度远非人工绘画所能达到的。然后再使用喷墨打印机进行处理,最终采取热传因技术印制到陶瓷工艺品表面。这样有利于保持图案的色泽和光鲜度。
早至清末民初,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便掀起了以金品卿、王少维、程门等人和“珠山八友”分别创新的“釉上浅绛彩”和“新文人粉彩瓷画”艺术风潮。这股向书画界文人精英靠拢的陶瓷艺术思想,影响了之后近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
在珠山八友奠定了新文人瓷画的基础之上,中国在上世纪下半叶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工艺美术大师,如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李进、王恩怀、王隆夫、戴荣华等。
王锡良系珠山八友中重要成员王大凡之子,但并未因此在艺术风格上不思革新、承袭旧式,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新的艺术风格。和王锡良一样,张松茂在50年代也进入了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在这个阶段,他学习并吸收了大量优秀民间艺术:诸如青花、影青刻花、珐琅彩、半刀泥、剪纸、年画等,并且不断勤奋研习金石、书画,在创作中能够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从中国釉上浅绛彩瓷绘,到之后的王锡良、张松茂等人的艺术,都在不断完善并促进着中国文人瓷画艺术的发展。这个艺术风格是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仍是当下陶瓷艺术创作界和收藏界的主流,为之后更加多元化的陶艺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创作风气,是中国近现代陶艺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艺术流派。
二、五十年代日美陶艺运动与学院派的崛起
横观五十年代的世界陶艺,颇为热闹。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陶艺家彼得·沃克斯和日本的八木一夫皆不约而同地在东西方掀起了性质相仿的现代陶艺革命。身为瓷器之宗的中国自然也在这次日美陶艺运动的余波中,深受其影响。而在中国受这股强劲的西方陶艺革命之风影响最大的,是一些在院校陶瓷专业任教的老师们。学院派陶艺家们于是凭借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创作环境,对西方现代陶艺理论和艺术语言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在困顿和迟蹰中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当代陶艺作品。例如清华美院的祝大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周国桢、姚永康、施于人等,便是第一批学院派现当代陶艺家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兼具教育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
所谓术业有专攻,根据所长专业不同,学院派各艺术家也各有自己的“实验领地”。如周国桢主要以雕塑为艺术形式,延续了对陶土、瓷土材料自然属性方面的实验;施于人则是主攻釉上五彩、古彩,以十分扎实、卓越的硬彩绘画技巧,设计并绘制了大量形态稚拙、天真,并具有构成形式的作品。
以周国桢为例,八十年代以后的他,立足于本土文脉,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扩展到历史文化深厚的西北地区,着力从“黄土文明”中寻求重新唤起蓬勃生命力的源泉。将原始艺术中的“雅拙”,汉代雕塑中“力量”,唐代艺术中的“包容”与自我的感性经验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充满人性的“动物世界”。周国桢十分大胆地打破了传统材料观,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对材料的完整性、洁净度、精致感、细腻感等的惯性审美,将釉料、泥料残缺性的追求贯穿在长期的陶艺创作中去,表现了一个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现代陶艺世界。
三、“八五美术思潮”中当代陶艺的挣扎与自省
1980-90年代的中国文艺界处于激进于迷茫共存的转折阶段,以“八五美术思潮”为标志性事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饱受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逐渐丧失了对传统美学的信心,而纷纷倾力于通过西方文艺理论来寻求未来艺术发展的出路。从毕加索、米罗等西方现代艺术家介入陶艺创作开始,陶土、釉料这样一些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媒介及各种丰富的成型烧制方式,便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摒弃了传统陶瓷艺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目的,明晰地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意义和情感体验远远超越了其造型的实用功能。而受到这种文艺价值观影响的陶艺家们,亦在迷茫与挣扎的复杂情绪中纷纷加入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中去。而在这个混乱的时期,陶艺界却出现了一些人坚持住了对母体文化的释放,汲取了异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创作出了一批十分深刻、优秀作品。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学界对陶瓷的进一步了解,一直被知识分子所忽视的民间青花,以其奔放肆意的笔法,简洁淳朴的风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新宠。以当时陶研所秦锡麟为首,对传统民间青花、釉里红的探索,将十分具有现代形式的器形与绘画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学习了民间青花十分饱满灵动的笔触,并以这种富有张力的笔触和线条为符号,表现了水草、秋叶、鸟兽、云天等各种自然事物,将对万物的生长规律的认识、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在技法上,秦锡麟独创了釉里红红中沁翠的新釉下装饰形式,并将色彩诠释得淋漓尽致。
四、新纪元当代陶艺的多元化趋势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过用含有钴的蓝釉彩用来装饰,这到早期青花的出现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到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有江西景德镇和吉州、云南玉溪、浙江江山等,其中产量和质量都以景德镇为最。景德镇地区是在当地宋代影青和卵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下彩绘的技术上和艺术上受到过磁州窑的影响。
为了发展瓷业,元代统治者实施了多种管理手段,除设立行政机构外,对具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也很重视,规定免去工匠的一切差科,对他们的技艺实行“世袭制”,既使生产专门化,又使得特殊技艺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装饰纹样主要有松梅竹莲、龙凤鹤鹿、人物花鸟、卷草锦地等,此外,历史故事也风兴一时。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载有中国瓷器近两万件,包括当时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官窑、钧窑以及景德镇等窑场的大量产品,成为考查元代各窑址产品情况的可靠实物佐证。
二、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晴”,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1.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工具起,设计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设计更具有了象征性。如,从远古陶器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人类对当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也具有抽象性,这些纹样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再对其进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设计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强调美感与装饰性。这时的艺术设计还只是单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各种艺术流派不断发展,这时的艺术设计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气息。
2.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来的,由于地域性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设计的多元化格局。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内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而现在的艺术设计大都侧重动态多元,是对静态多元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仅符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
3.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现代艺术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商家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谋得利润,而且是要完善人们自身的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人们当前面对的是不断创新的世界,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中国传统艺术,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涌现,使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影响。陶瓷绘画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陶瓷绘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它是陶瓷艺术面向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体现为:第一,文化价值。就陶瓷绘画而言,其发展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又使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审美价值。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艺术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会使更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艺术领域的经营机构关注陶瓷绘画。所以,人们对陶瓷绘画的审美与价值判断也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更新,将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第三,经济价值。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到了“顾客至上”这一理念,而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因为陶瓷雕塑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可塑性受到限制,所以在陶瓷雕塑的设计中艺术品的造型比较单一,都是采用简单的造型构造,雕塑造型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的,形成之后是静止的。同时,这种陶瓷雕塑不是随意进行雕塑的,而是在原材料的形态的基础上所雕塑的。陶瓷雕塑在人物雕塑、动作雕塑、内涵雕塑等各个方面的造型都具有明显的单纯的特质,在人物雕塑方面都是以单一的人物形象或者物品为主,如在对武松打虎的造型进行构造的时候,多是采用着重描述打虎时英勇的形象,对于老虎采取简略的手法。在动作雕塑方面,无论所要雕塑的作品是什么类型,都是静止的单纯画面,没有动态的连续动作。在内涵情感上的雕塑也是采用单纯的情节和单纯的情感表达,注重某一时刻的状态表达。
(2)陶瓷雕塑造型完整。
陶瓷雕塑艺术成品都是非常完整的,它不仅包括人物形态、动作,也包括陶瓷雕塑本身所具有内涵。所有的陶瓷雕塑的内涵的表达都是通过陶瓷雕塑的整体所显示出来的,而并非陶瓷雕塑的一部分所表达的。同时,陶瓷雕塑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看上去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非常的和谐,恰到好处。例如,在进行雄鸡打鸣的作品造型的创作时,只着重雕塑雄鸡的身子和脑袋部分,忽略了公鸡的双腿,将公鸡的脑袋和脖子通过整体的造型的呈现出高昂的状态。
(3)陶瓷雕塑造型具有艺术美感。
陶瓷雕塑的艺术品不想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它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给人们一直观的感受,让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对陶瓷雕塑的造型进行审美,不仅能够实现视觉上的美感价值,还能够充分体现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将艺术家的心理素质、审美情况充分地体现在作品上。
2陶瓷雕塑的造型思想
(1)陶瓷雕塑造型美学思想。
自古以来,人们在对待陶瓷雕塑的造型上都是非常注重纹样和颜色的搭配,而对陶瓷雕塑的造型的选择却往往不太重视。然而陶瓷雕塑中最重要的就是造型的设计,一个陶瓷雕塑的价值与否,与陶瓷雕塑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在进行陶瓷雕塑造型创作的时候注意它的视觉效果,充分的利用美学的思想。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与美学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在进行陶瓷雕塑造型设计的时候通常是采用中国式委婉的线条设计,表现出中国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注重通过陶瓷雕塑的造型所表达出来的形式美。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的陶瓷雕塑流传久远,并具有一定的韵味。
(2)陶瓷雕塑造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思想。
不同的陶瓷雕塑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但是所有的陶瓷雕塑都会表现出的一种氛围就是和谐。想要将陶瓷雕塑发扬光大,就要注重陶瓷雕塑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结合,让陶瓷雕塑的成品能够与社会的生活状态相协调。所有的陶瓷雕塑的艺术作品都是来源艺术家们的生活体验,正因为如此,陶瓷雕塑才受到人们的欣赏与青睐。不同时代的陶瓷雕塑可以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状态,人文精神以及物质水平,也是源于所有的陶瓷雕塑都在追求与社会生活相协调的造型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他不仅昭示着我国艺术文化水平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情感的凝聚。
(3)陶瓷雕塑造型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的思想。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陶瓷雕塑更能透彻地反映出我国的艺术文化精髓。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也各有不同,不同时代的陶瓷雕塑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也是各具特点。例如宋代的文化风格较为大气,所以当时的陶瓷雕塑作品造型都是比较大方典雅,透露浑厚的文化气息;而明朝时期则多数以素雅的造型为主,到了现代,陶瓷雕塑造型则多了几分现代的艺术特点,显得时尚简洁大方。陶瓷雕塑的造型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底蕴很好地结合并表达,显示了中国的古朴致雅,产生了别有深意的作品。
3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
(1)艺术美感表现手法。
艺术美感也就是利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采用中国画的笔法,对陶瓷雕塑造型进行线条的勾勒,制造出想要表达的意境,突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形象。所谓的中国画手法也分为许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手法对陶瓷雕塑的造型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的陶瓷雕塑造型中许多都采用中国画线条勾勒,以直接的方法对陶瓷雕塑作品进行整理,将陶瓷雕塑的造型表现出流畅的感觉。同时还可利用中国画意境表现手法,使陶瓷雕塑更具内涵性魅力,具有鉴赏的价值。
(2)真实性表现手法。
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就是讲中方古典的美感与西方的文化相互融合,进行真实写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作品真实地表达出来,对作品的造型进行客观细致的设计。这一表现手法可以从陶瓷雕塑的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再陶瓷雕塑的釉色的选择中表现,另一方面可以从陶瓷雕塑的色彩搭配中表现。釉色的选择方面,源于陶瓷雕塑的釉色不同所表现出的质感也有所差距,运用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则注重选用逼真的釉色作为陶瓷雕塑的基本材料用以实现以假乱真的目的。非常成功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皮夹克”陶瓷,可以做到无法辨别真假的境界。而色彩搭配方面,为了展现真实性的表现手法,可以再对陶瓷雕塑进行彩绘时候着重进行色彩的复原,是真实的场景设置于陶瓷雕塑的造型相一致,取得无法辨认的成就。不仅这两方面,在陶瓷雕塑的造型构造、陶瓷雕塑的装饰方面也是需要进行真实性表现手法的应用的。这种手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逼真的效果,对于陶瓷雕塑的发扬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陶瓷花鸟画的情感表达
陶瓷花鸟画的情感主体依托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物象,通过再造审美物象,再现陶艺家的情趣精神。“诗以道志”,陶艺家通过观察理解,创作时结合想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因此作品常给人诗情画意之感。花鸟画中寄托着画家深厚的个人情怀与恢弘的抱负追求,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与“岁寒三友”松竹梅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歌颂和描绘的对象,陶艺家深入描绘细心刻划,不单纯只为其具有美感的外形,更是为表现一种气节和象征。“四君子”具有傲、幽、坚、淡的高贵品质,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美好品格,与人的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均有丰富寓意,如四季常青的松柏组合长寿的仙鹤,就有延年益寿之意;桃子多福多寿,以桃祝寿常是画家的表达方式[2]。福禄寿喜、平安吉祥的创作题材经久不衰。花鸟本质无甚差别,但当其成为表达思想的载体时,就被赋予了浓厚感情,移情易性,体现人们的主观意愿。这种再现自然草木,执着追求笔墨,在丰富笔痕墨韵过程中,袒露内心、张扬个性,从而触动观者心灵情感,此种独特魅力正是陶瓷花鸟画的价值所在。
在原始社会,陶瓷的发明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里发现了一些陶瓷器皿,这些陶瓷器皿大概有7000年历史之久。而这些陶瓷器皿以简单的造型以及朴素的刻画花纹为主,反映了当时原始社会里人们简单的生活文化,也体现了早期陶瓷制作的技术范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的逐渐提高,陶瓷制作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中国的奴隶社会中,陶瓷器皿的使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盛装物件的器皿。无论在日常生活中、建筑中、祭拜中也得到广泛使用,这使得陶瓷的应用范围得到更大的扩展,也促使当时朝廷重视陶瓷制作工作。由于陶瓷器皿需求的扩大。民间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陶瓷器皿生产的工种,陶瓷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家在商朝的一些遗址中挖掘出一些陶瓷器皿碎片和陶罐。这些陶瓷的做工更加精美,设计更加精巧而且款式多样,有黑陶、灰陶、彩陶、红陶、白陶以及一些带有釉的硬陶。这些陶瓷器皿上都带有一些简单的纹理、符号以及文字,这些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标志着陶瓷制作进一步的成熟。
到了唐朝,由于社会安定和国力强盛使得发展非常繁盛,人们的生活得到迅速的提高,文化艺术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在陶瓷上表现诗画艺术方面更为突出,促使唐代陶瓷制作技术发展更加成熟。说到唐朝陶瓷不得不提驰名中外的唐三彩。这种色彩亮丽并以黄、绿、青三色为基色的陶瓷历久不衰,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广泛的追捧和收藏。唐三彩的种类也很多,有人物、动物、酒器、家具等等。由于唐代盛行厚葬,唐三彩还广泛用作陪葬器皿。
到了宋代,陶瓷的制造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不管是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步骤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而当时景德镇以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的白度和透光度高的陶瓷闻名于宋朝时期的陶瓷界。宋朝时期由于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化艺术崇尚素雅和简洁的色彩装饰,让宋朝时期的陶瓷色调优雅并以单色釉著称。由于宗教文化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以及民间的广泛利用。宋朝时期的陶瓷艺术相对带有宗教文化色彩。譬如釉里红的出现能很好说明这一点,这是受到中国喜红传统习惯的影响,陶瓷颜色显红而且稳定醇厚,深受当时人们的喜悦。
元朝是一个结合草原文化、黄河文化以及长江文化碰撞的多民族文化的朝代。文化艺术上激起灿烂缤纷的火花,绘画艺术也不再局限于人物花鸟,也为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制造了有力的环境条件,使得当时陶瓷艺术更加多民族性。元朝时期出产的青花瓷著名中外。当时的青花瓷体型厚重,装饰花纹由于构图严谨,线条工整,描绘精细而得到人们广大的喜爱。
明清时期让中国的陶瓷发展进入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虽然闭关锁国的国家政策极大地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在文化文学艺术上依然不断发展,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明清时期对于陶瓷绘画水准要求很高,而且绘画风格多样,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涌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主要盛行山水画科和水墨画科。加上陶瓷制作技术成熟及多样性,在意境表现上更有神韵因此让明清陶瓷以精湛的造工和技艺享誉世界。随着陶瓷商业得到空前的繁荣,陶瓷制作上也得到大胆的创新。“粉彩”陶瓷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是宫廷陶瓷艺人受到漂亮的珐琅彩的启发影响下创造出来,色调独特另类,得到了不少贵族的青睐。
清朝末期,受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影响,陶瓷再一次得到改变,“新彩”的出现能够说明这一点。这种结合西方外来文化大量引进而产生的‘新彩’是陶瓷釉上彩的一种变现技法,而由于技法表现力强而且操作简便,很快就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大众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陶瓷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今天的陶瓷不再是达官贵人拥有的专利,也不是特指器皿和陶罐,陶瓷已经平民化,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这得益于科技的创新及陶瓷生产机器化的效益,让陶瓷的制作周期减少而达到量产化,低成本,这也是陶瓷能够迅速被完全普及的重要因素。现代陶瓷主要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工业陶瓷三大种类。而且陶瓷还应用到科学研究领域里,陶瓷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越过去。
受到西方审美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传统中国文化的碰撞,现代的陶瓷艺术不但只是注重传统的青花彩绘和传统的单一器皿表现形式,而且注重体现艺术欣赏性和审美性,让现代陶瓷艺术从现代审美观念潮流里获取世界美术潮流中的活力元素。其主要以表现为创新的个性艺术,充分体现陶瓷的自然本色和强调当代社会文化与陶瓷艺术的相互结合为主。这不仅结合中国传统的陶瓷表现形式继续发展,而且让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得到创新和延续,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2陶瓷草虫画的文化内涵
草虫题材是中国陶瓷绘画中的独特题材,它是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是民众对于各类草虫亲切熟悉,对其富有感情,而另一方面,其又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美学观与伦理道德等相关联,表达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首先,陶瓷草虫画寄托了普通民众对于生命、种族延续、长寿等吉祥意义的期盼之情。各类草虫普遍具有极强的生殖能力,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寄托了国人心目中对生殖的崇拜。如陶瓷草虫画中常见的蝈蝈,又名螽斯,《诗经》中即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传说其能生一百个后代,因而成为种族繁衍的象征。蝴蝶也同样如此,其是陶瓷草虫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不仅仅在于其外形的美观,而是寓意生命,如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两两相对而舞的团蝶纹,其子孙繁衍的意味相当明显。而“梁祝”故事的广泛流传,又使其平添一种美好爱情的寓意。另外,蝴蝶与猫合画在一起则表示耄耋之年,寓意长寿。而陶瓷草虫画常见的“喜鹿蜂猴”则谐音禧禄封候。其次,陶瓷草虫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含义非常丰富。陶瓷草虫画以活泼飞动的昆虫表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表明自然万物生灵未受人为污染与干扰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使民众居于城镇或家中即可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与健康。而草虫本身也常常成为创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在对草虫生机盎然、自由活动和飞翔的描绘中,寄托了一种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飞舞的蝴蝶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家“逍遥游”的思想,据传庄周曾在梦中化为蝶。特别是对于古代民窑和旧中国草虫画创作者来说,他们长年辛苦劳作,不得歇息和自由,借对各种草虫自由状态的描述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最后,陶瓷草虫画还隐含了道德伦理的观念。在陶瓷草虫画中,草虫被赋予了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独立无求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在近当代草虫画中,以草虫品格来暗寓人生道德追求更为普遍。一些草虫自古即被赋予了道德含义,如蝉自远古以来即被视为一种高洁的昆虫,新石器时代即加以崇拜,曹植《蝉赋》中即称蝉“与众物无求”、“漱朝露之清流”。蝉成为一种清流高士的道德象征。陶瓷草虫画中比较罕见的蜘蛛则有“知足常乐”之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