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17:4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师:“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语文教学应该富有人情味,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成长与活力。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其之间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情况。我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当作赵州桥进行自我介绍,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陡然高涨。一位学生这样介绍:“我叫赵州桥,小名济桥。我出生在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我是隋朝的工匠李春生下的。今年我已经1300多岁了。”学生把自己当作赵州桥自豪地向别人展示介绍,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欢乐天地。又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教学这一节时,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赵州桥的设计师李春带着工匠们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样采访他们?”接着小组合作,一人当记者,三人当被采访者,然后全班交流。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采访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样的采访设计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互动教学设计使古老的赵州桥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可见学生进入了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积极状态之中。这样的语文课,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充满了创造与发现的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二、课堂因赏识而绚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因此,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有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要有说话的自由,要有生命本真展示的自由,更要有个性流淌的自由。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随时质疑,保留看法,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个性尽情展现。答案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有同学率先问:“老师,燃烧弹燃烧之后,火为什么只烧,而没有烧‘我’和其他战士呢?”我惊呆了,这可是我对此课教了好几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盯着我。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由衷地赞叹道:“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有水平,太不简单了!”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我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教室里气氛热烈,最后大家比较一致地认可岳鹿思考的结论。他说:可能趴在下风处。我们趴在上风处,火往下风处烧,所以没有烧到我们。接着,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独到的问题。如:“课文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九小节写了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同志报仇!’其他人是怎么知道牺牲的呢?”有的提出:“从插图看,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而这些弹药怎么没有爆炸呢?”还有的同学说:“我们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那烈火烧身体,那种棉布焦味,敌人能闻不到吗?”多妙的发现啊。在课堂里,我和学生们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着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问。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这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师生的对话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努力以真诚的语言、和蔼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要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运用赞美的语言(如:“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你观察的角度很新,很出色!”)。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学习语文的主人是儿童,儿童的语文世界必须得到尊重。
三、课堂因感悟而丰满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乃发灵光”。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是一种生命的交流和对话的课堂。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且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倾诉心声。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我紧紧把握课文的这条情感主线,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到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其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精彩之段,学生差不多都能找出这一段话。我质疑:“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习惯使用‘几个小时’这样的句式,很少采用课文这种表达方式。那这儿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呢?”于是学生一遍遍深情地朗读,边读边感悟。学生联系上下文,把“8个小时”与“8小时”对比着一读,不难发现作者这样写有其特别的用意。在当时的情况下,每过去一分一秒,就意味着孩子们生存的希望越来越小,何况是用“小时”来表示,这样更显出当时事实的残酷,而加上了“个”字,显得故事情节拖沓,节奏缓慢,很难突出当时危险的情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写突出了父子间的情深,因为在“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么紧张、急促、令人窒息的节奏感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父亲挖掘过程的艰难,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品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爱得坚强、爱得执著、爱得深重的父亲。通过个体感悟和集体讨论,文本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学生也由此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魅力。
四、课堂因情感而高涨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情感流淌的课堂。“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所。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白的精神乐园。如教学《火烧云》,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受到美的熏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片子,吸引了学生后,随机发问:“火烧云还会怎么变?”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盎然,有的说:“忽然天边跑来了一只羊,紧跟着一只狼也来了。羊拼命地跑着。转眼间,就不见了,狼也不见了。”有的说:“你们看,那边,穿着风衣的猫也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说的头头是道,听的津津有味,笑声不断。趁同学们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我说道:“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如此奇妙。想不想夸夸火烧云?学生纷纷道:“想!”一位学生动情地说:“啊,火烧云,你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有的说:“火烧云。你美化了天空,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我要高声赞美你。”浓厚的兴趣,高涨的激情,流淌着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五、课堂因想象而灿烂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死了,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课文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学生对此却十分关心。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许就是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还有如《小摄影师》一文,高尔基第二次接待小男孩,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续写故事。
六、课堂因体验而升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将多姿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国上下瞩目的大事,课文《向往奥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无此激动、自豪的情感。在教学前,我让孩子们通过上网查询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剪贴报纸。了解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口号、主题,交流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奥运的了解,我在课堂播放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雅典奥运会的精彩片断;在教学后,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写自己的感想、体会。学生在这些看、读、听、说、写的过程中,感悟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对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对自己国家走向世界的自豪,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升华,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师生关系生活化。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地思考探索,才能勇于表现自我,才能创新和超越。教师应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创造自主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在实际教学行动中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发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才能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32-01
问题有助于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热情地探索语文学科的奥秘,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准确把握问题式教学内涵,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灵活地设置问题。首先,设置问题时,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不能随意提问,而应当抓住主要内容。例如《观潮》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潮水的波澜壮阔。因此,学生学习完整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一定对潮水有了更深的印象,现在你们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心目中的潮水。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要点进行思考,然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设置问题时,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巩固学到的新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教学《神笔马良》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再进行提问,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良有神奇的画笔,可以为老百姓造福。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借助语文课程的学习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准确把握问题式教学内涵,巧妙设计“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将提问式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
二、营造“问题”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有效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质疑。通常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效,即教师使用该教学法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即教师使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发现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与反思。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看了文章的题目,同学们觉得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想:“鸟的天堂”究竟是怎样的画面呢?是不是有非常多的鸟?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会自主探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一些主要的情境、词和句等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讲授《火烧云》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火烧云形成全过程的紧张情节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火烧云的迫切心情,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对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答案。
三、培养学生“问题”式思维意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问题式教学法,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思考,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教学《雷雨》一文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打雷下雨的情景吗?当你们问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告诉你的?”“你们知道雷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听到老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想象雷雨发生的情景,思考雷雨是怎么形成的。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就可以对课文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雷雨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问题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问题,显而易见,最后也应将问题当作终点。要精心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通过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或小组讨论获得答案。在课外,学生不但要掌握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而且还应主动拓展知识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巧妙设计“问题”,营造“问题”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问题”式思维意识,注重问题式教学的延伸。要着重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