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5: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教学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教学管理

篇1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同样每年也都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然而,这些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是否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校园环境的转变等等,都是和学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决定高校高等教育成果优劣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高校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只单单会学习的人才,需要的是一些具有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合作的人才。评定当前高等教育成果的标准已经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从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不能够说明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

虽然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一直在逐年地扩大招生规模,但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几乎成为各大高校的“头疼事”。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最根本的因素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相对于当前社会的需求有些滞后,没能够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近些年来国家多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但是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难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导致口号很响亮,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同时当前的高校教学依然遵循着以往的全面教学方法,力求能够将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地教授,这种方法固然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该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并不能限制该专业当前技术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渗透。对科技的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取代之前的老的东西,有的新技术可能还会保留之前技术的关键内容,有的新技术可能完全与之前技术原理大相径庭。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或者课程调整时,一定要根据当前实际的社会情况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条不紊的完善,构建一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主攻方向调整的机制,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老的过时的技术敢于否认,对于一些前沿科技敢于接受。何为创新,不仅仅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就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东西。只有这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敢于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与设计。

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在评定一个高校的教学成果主要是看学校一些专业学生的考证率、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所以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狠抓学生的过证率,将一些证书与学生的评优、评奖、毕业挂钩,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一些证书。这种做法毫无科学根据,并且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证书的考取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书都适合所有的学生。没必要的证书而进行全面的学习,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以此下去,学校的教学成果只是最终的一个数字,看着很漂亮很绚丽,但实质上的教学效果恰恰相反。证书固然重要,它能够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某种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这里并不是否定高校对证书的要求,而是要说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所有的证书。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侧重点的证书设置。社会上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求什么样的证书,这个专业的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证书能够帮助其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提高了,但是学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设备的作用。每个高校在成立的初期就开始对自身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着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是教学硬件设施的提高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为系统更为有效的教学工作。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几乎都是摆设,学生要么是没什么兴趣去学习去钻研,要么就是喜欢学习但是不能够充分的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已经长期的出现在很多高校当中,老师一直充当的是“教”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学习。大学校园里课堂上学生睡觉、逃课、考试屡屡出现的作弊现象实际上都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及格而努力,这样下去何谈教学效果。硬件设施的提高固然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说硬件设施齐全,教学效果就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研究分析的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些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让想学习的学生通过硬件设施的使用更加真实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硬件设施的充实丰富着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得一些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学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时,设定标准并不科学。现在各个高校都有专业的考勤人员,他们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随机检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进行实际的考察。学校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估最大的弊端是只关注教师,没能充分注意到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才是最佳的呢?这要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接受方式,对哪些专业知识感兴趣,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和认识这些专业技能。当前高校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只单单拥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等,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课。所以高校的教学管理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仅要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教师其他方面素养的提高进行系统的培训。

篇2

近几年,随着社会改革不断进步,高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管理模式应该根据学术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综合发展的依据,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科学、有效、规范的教学管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高校需要全面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到一起,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其具体工作可以按照管理部门的差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等院校教育部所属下级教育机构对其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组织,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遵守学校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另一类是教学管理,也就是高校对自身的教育管理。本文主要对高校自身教学管理问题从学术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二、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教学评价和科研成果为依据。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更多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学成果并没有更完善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学难以进行明确的对比,所以很多高校将教师考核评价放在学术和科研成果方面,促使教师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领域的科研和论文方面,忽视了教学工作。然而,正是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教师在学术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这也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在学术管理方面不被认可,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三、学术视角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1.完善学术视角下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重视学术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术性教学评价带入教学管理制度中,促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带入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也应该接受教学管理的约束,提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为进一步普及学术性教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启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管理改革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在学术基础上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加大学术教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完善学术教学的考核标准,将日常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2)规范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该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第一目标。首先,高校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制定科学的学生信息制度,建立教学监督小组,对教学进行随机抽查,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其次,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探索适合高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建设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再次,学校应该严格依照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坚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为教学管理改革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全面进行改革创新,否则落后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严重制约高校的发展。只有教学管理改革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服务,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实现教学管理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艺林.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及其践行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2]安志宏.精细化理念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2(75).

[3]刘Z.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傅昌德.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5]王小梅.西北民族大学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篇3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目前的信息可谓是海量,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有着全新的心理过程,自然也有着全新的受教育过程,因而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也将随之变化。但在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却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经验的制约,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极为僵化,不能灵活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依旧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信息。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教学理念所导致的,在高等教育中,每年教师都有规定的相应课时量,同时也会有相应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又是年底考核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安排与管理,才导致了高校教育授课模式过于机械化;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与其他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高校教学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不是基础内容的涉猎,而是专业内容的设置,因而必须涵盖众多专业内容和相关学者的观点,这些信息必须全面地传递给学生,因而导致教学过程的僵化。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求相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众多学者的观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中有着一定的涉猎,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发展方向,保证学生的发展潜力得到满足和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但是,教学过程不应该僵化而是要灵活多变,应该让课堂充满学术辩论气息,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与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维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做准备。

(二)高校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管理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是在学校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总结吸收自己的管理经验,并且原封不动地运用在当下的教学管理之中。虽然这是在实践基础上所得出的适合本高校的管理经验,但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变化却导致了本质上的机械主义与教条主义,比如,指令性的命令依旧大量地出现在当今高校管理之中,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相比中学教育来说,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做到全面的自主。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自主不自主地受到来自校方的干涉。这种干涉不仅是行政命令,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评定,尤其是教育部评定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以及选用教材都有给出了相应的硬性规定,而且必须要有详细的教案,这样就给教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羁绊,从而导致教师的自主性缺失。教师自主性的缺失,导致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缺失,从而最终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教学管理内容老套

高校管理内容是由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所决定的,因而这是以上两个问题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但却是不能不提的一个问题,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考核方式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呆板不合时宜。在当今高校的管理内容中,尤其是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高校最为关心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水平,尽管也有年底测试,但是阅卷老师其实都是相关教育课程的执行者,因而导致了标准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中大量地存在着考试范围的划分,这虽然方便了学生的复习,却也导致了目的性的复习,从而失去了考试与学习的意义。当然这只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当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监督评价标准不合理。在监督评价标准中,虽然也涉及了教学任务,但是却更多地关注科研成果,尤其是北大与南大的核心期刊论文,这给侧重于教学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不公,也是当今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根源,更不用说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二、基于创新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一)基于创新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是指导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决定着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与管理手段。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要求:吸收本校发展历程中的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摒弃其中不合时宜的管理理念,以时展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构建合理的符合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念群。笔者认为,基于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首先,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其管理过程与管理内容的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价值与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人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其次,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时展机遇,坚持科学的教学管理观,通过制定高校教学发展战略意图,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使其得以实施,从而促进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结构的合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效率的增强相统一,保障高校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再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而应该积极地面对市场的挑战,以发展的眼光设置教学管理内容与管理过程,将高校教学置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着眼人才市场需求,以社会的运行规律指导高校教学,并以此来实行高校教育管理;最后,加强知识的管理,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社会财富,以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以加强师资力量整合为手段来适应高校教学大局,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中提升高校教学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基于创新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也是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我国高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说,虽然质量有着一定的提高,却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和教学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挥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职能集中化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因为高度集中的权力使得二级学院丧失了自主性,从而限制了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摒弃这种高度集中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将高度集中的教学管理权力重心下移,使得教学过程能够在二级学院实现分级管理,扩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权限,从而激活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管理职能;其次,应该在教学管理机制中,注意发挥教学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行者,是教学质量发生的主体,只有将教师、学生与教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全部调动起来,三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监督教学,才能营造全新的教学管理局面。

(三)基于创新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手段

1.以信息化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手段。

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而也应该运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之中。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运用,应该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和全面化,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原始的与整理的)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供查询和综合利用,并及时地进行信息更新和管理,为高校教学管理方案的制订和新管理策略的确立提供依据。

2.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的学籍管理制度。

以学年为单位将高校的学生分类,以学分为标准,记录学生的高校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在一定学年内所修习的课程,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在学分制修满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修相关课程,从而满足学生自由发展兴趣,促使其根据自身的特点,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篇4

近几年来,思想教育的观念落后是在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时期已经比较长,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扭转过来。所以说,对于一个新观念的确立,必定要经过慢长时间的适应和在工作中的不断实践才能稳固下来,然而更别说是对于不断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的管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出现,人们在头脑中不断的调整和转变,才尽可能的跟上新的变革与发展。因此,思想教育观念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仍就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重点。一直一来,我国历高校管理方面,只注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足够重视;减少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观念不仅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还不利于学生接触到科学的前沿问题,虽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也没有对新的理论进行充分的阐述。所以说思想教育观念的落后阻碍了教学管理改革的步伐。

1.2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在现阶段教学管理中,学校和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都不够重视,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师资队伍也发生了变化,忽略了对教学管理的重视,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不断更换,出现了管理漏洞,大部分学校没有把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对待,学校管理不够到位,也造成了校内外教育研究的信息沟通,没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研究,再加上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不重视,他们只认为学校要以教学为主,管理是次要的,对于管理的好坏并不去理采,因此,在工作中,也不愿去学习管理知识,不懂管理,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阻碍了教学管理的质量。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在新形势的教学管理下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也有了更大的要求。但在就现在来看,许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是对新成立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还停在原来的位置,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了解还不够深刻,影响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1.3在教学管理中,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只停留在常规的管理工作中,仅仅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忽略了对教学的科学管理。如果教学管理一味的维持现状,不去思索和探究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那么管理的道路就会越来越窄。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创新,最终也会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绊脚石。

1.4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管理的自

大部分的高校管理工作,都是集中在教学管理部门手中,管理者只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进行办事,没有自,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和创造性;1.5教学管理中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障高校教学的质量,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良好的导向和激励管理工作人员。但目前来看,在实际的的教学管理中,评估体系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比如在教学评价中不够规范,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评价,由谁来操作等问题,导致了教学评价只处于形式,没形成科学、有效的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评价,还有就是一些管理人员的学历不高,对教育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去加强学习和培训,从而使整个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2、现阶段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策略研究

2.1转变思想教育观念

当前,高校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深入地进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和讨论,提高对教学质量工作的认识。这主要包括一是;在学科专业的建设方面。要注重发展学科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突出特色,适时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调整,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二是人才培养方面。要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做到人文素质教育,并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因材施教,让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2.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学管理方法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包括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以高等教育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依据,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二是要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借鉴近年来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以充分体现出教学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四是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各大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还有就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一是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2.3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只培养学生从事简单的技术操作和技术应用,这远远适应不了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以,要想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模式,能使目标管理在教学工作中有效的运作,我们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和特点,深入调查研究,以此来确定自身的工作目标。二是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在工作目标确定的情况下,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注重以人为本,把教师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让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校,首先要严格监督校长等管理者对管理法的执行。把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分开,探究新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学术管理。其次要开展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认真研究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分析和研究高与政府以及社会中介之间相互的关系,进一步得到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目标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篇5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由郭思乐①教授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强调教育应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生本理念下,高等教育的“育人”不但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管理上。它要求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长为本,肯定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尊重并依靠学生开展教学管理活动。从根源上将传统的便于教师操作的被管理转变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利于学生自觉成长的自主管理。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生本理念缺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秉承传统的师本理念,强调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

(一)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学生满意度不高

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服务行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服务的接受者。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教学管理者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师为本,重管理轻服务,缺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的咨询不予耐心解答,学生的需求不予及时解决。更有甚者,对犯错的学生冷言斥责,造成师生间矛盾,学生不满情绪严重。

(二)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了解

理想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信息应当是对称的,即相关利益者(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了解的信息一致,占据的信息优势对等。然而信息不对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在相关信息的产生、传达、接收、统和、使用以及反馈等步骤中,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三方间常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情况,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知之甚少或毫不知情,只是一味地服从安排。

(三)管理自上而下,学生被动参与

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大多是自上而下,以管理者为中心制定有关规定,做出决策后下发通知要求学生参与,学校主管职能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学生参与的管理组织机构,如学生会、学生分团委等也一直处在多层次管理体制之下,没有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及监督机制,工作效能不高,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参与,自主选择权、主体话语权有所缺失。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基于生本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学生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转变思想,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服务角色定位,不再强势地管理和控制,而是要平等对待服务对象——学生;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耐心地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广泛覆盖

充分借助校园广播、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橱窗展板、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扩大教学管理信息的覆盖面,努力实现信息对称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办事流程等等。

(三)积极支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树立主体教学管理观,以尊重、弘扬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能动性为基本价值取向,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设立学生管理岗位,如助导、助教、学习委员、教学信息员等,学生自愿报名后从中选拔有责任感、有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职,也可采用轮岗的方式,给予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任务较重的岗位,可以适当发放补贴,调动学生积极性。

篇6

2处理好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管理模式的革新

高校管理者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开辟有序竞争地氛围,进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环境。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原则性事情上的管理,就需要管理者严格、规范按照管理条例去执行,公事公办,没有任何的理由可讲,但是如果要想真正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又不能过于死板,因此需要适度宽松,采取弹性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潜力以及个性才能够张扬出来,最终脱颖而出。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高校教育强调的是采用刚性手段来进行管理,而现代世界各国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注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管理者进行柔性管理。而此种管理方式正是对现如今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是一种革新。教师作为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推动者,有义务和责任投入到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中来,不要对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持有轻视和抵触心理,只有教学管理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就跟教师的本职工作有着相同本质的出发点,教师作为接触学生的第一线人员,对于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有着最敏锐的判断,所以,如果我们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学校在政策、奖励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撑,目前部分现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推进变革的障碍因素。目前个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师实行了教学工作量达标这一制度,通常是以某教师必须承担具体的课时来计算工作量,这与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划上等号。现在,不少高校出台了奖励性文件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但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却出现了空白,很难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没有工作的热情,并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同时与管理革新并不感兴趣,高校教学管理革新难以实现。大部分高校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弹性学分制等措施,为复合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所限,使得许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为此,学分制的实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带来更多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今后深化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教学管理思路、,通过进一步改革,逐渐形成完整的能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形成一种有别于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正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所在,也是广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无法逾越的一个重要任务。

3规范与创新并行、加速管理系统更新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加之我国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作为一种消费资源,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培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如教育收费标准的调整、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推广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地的改革和发展,使得高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者处在社会改革的需求之中。我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去,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方法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这一原则的制定是否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是否正确处理和协调了师生的关系,是否有利于深化教育和教学的改革,这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弄清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支撑点以及如何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统一。如何将这一思想切实运用到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教学参与人员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同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将教学方式改革放在首位。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来看,往往要求教师把内容观点是否讲解清楚的同时能够重点突出、课堂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等作为授课好坏的基本标准,其本质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上述要求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应该抛弃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还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交流以及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途径。

篇7

高校的办学思想决定了高效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效力,制度的执行与领导者的管理素质相关,同时与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官僚化等级意识,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冗余,各部门之间职能不明确,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的领导体制多位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党政双重领导关系交叉点存在,执行者常感到无所适从。教学管理活动不仅要走改革开放式的发展道路,还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二者之间很难做到平衡。这就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受到干扰,教学管理执行工作效率低,管理资源浪费。

1.2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中的缺失

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度制定的滞后。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涉及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时有发生,只能根据发生的新问题进行制度的制定。宏观性的制度零散不全,而原则性的制度又缺乏详细的操作规范细则,指导性的制度缺乏统一性,教学管理常感到无所是从。第二,制度制定的主体不明。在制度的制定方面,没有专门的制定机构,更没有固定的制定程序,没有制定的原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职能管理部门在制度的制定方面主观性强,只由管理人员制定即可,没有必要的审批程序。第三,制度的内容不细致。在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条款内容不够准确清晰,很多条款之间存在着认识分歧和问题冲突。制度的内容缺乏清晰的层次,不够细致,职能管理部门的制度内容显得空泛,不够具体,使得制度执行困难,教学管理职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制度的条款格式杂乱,用语不符合规范。

1.3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程序的缺失

制度的执行过程也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具体过程,是对高校各种复杂关系的协调方法。制度本身缺乏法律的强制性,有一定的弹性存在,其执行和裁量是建立在人为的基础上,随时会被更改和调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无法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学校制定的制度,执行者有管理权,对于问题的调查,由执行方单方认定,缺少听证和申诉程序。制度的执行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每一个环节缺失,都会造成执行力的降低。

1.4教学资源配置不到位

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校的硬件建设、教改成果、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维护和建设都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支持,这就给教学资源的配置带来巨大的挑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从而使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受到阻碍。

2.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2.1更新观念,提高执行能力

高校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和策划能力以及执行考核的能力是影响执行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提高领导层制度的制定能力是第一步。领导层制定的制度本身就要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有明确的目标,有完整的执行程序,有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达到预期的执行力效果。领导在进行执行考核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奖惩分明,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2.2改革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执行水平

积极对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和完善,改善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混乱管理局面。高等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完善管理机构的职能,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执行团队,本着务实协作的团队精神,对机构职能进行清晰的界定,严抓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执行水平。执行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在执行队伍的建设上,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培养专业化、科学化的高素质管理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管理执行者要对制度的精神和内涵深入的理解,提高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提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制度的体系进行整体的设计和构建。高校作为一个行政主体,在制度框架体系的构建上,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都要做到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从性质上构建可分为纲领性、程序性、执行性、记录性文件,从内容上构建可分为工作制度、组织制度、激励制度等。要文本格式规范,用语准确易懂,使用规范语言,对概念的界定要准确。其次,制度的构建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师生参与进来,并赋予一定的监督权。再次,制度的制定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制度的制定要有合法性,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教育法等法律制度。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与一般企事业单位不同,高校更具有学术性,文化氛围浓厚。还要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重视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并考虑到学校所具有的物质资源和软硬件条件等因素。最后,要具有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先对问题发现并进行分析,以确定制度制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再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设计方案,建立草案,然后对草案进行论证,最终形成正式的制度文件进行公布。

2.4规范执行过程,加强执行管理

制度的执行,需要执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安排。除了对执行环节和资源进行配备以外,还要做好资源的准备工作,如经费、人员、技术等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将执行工作落到实处。执行动员是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需要做好细致的宣传工作,对师生进行认真的解释,使师生对制度认识并认可,获得师生的支持。在执行的方法和手段上要恰当合适,与国家的法律区别开来,不能违反法律规定,采用不合法的强制手段。要以思想教育为主,文化宣传为辅,与学校的每一个成员达成共识。另外还要做好执行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信息反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和纠正,对制度的合理有效性进行评估。这对于制度的完善是非常有利的,对提高执行力具有重要作用。

2.5建立激励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者要根据高校所具有的组织特点,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学校教学成员的积极性。高等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主要动力,这需要教学成员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工作情绪对待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中,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如物质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措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调动全体教学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有效发挥。

篇8

自1990年代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学术的热潮,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部分高校忽视教学,或者不重视教学,或者科研冲击教学的做法。然而,尽管有国内学者的呼吁,也有敏锐的高校管理者的努力,但国内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较少考虑教学和教学学术等,偏离了大学的本真。因此,我们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元素的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教学学术的内涵

面对纳税人对大学的不间断地责难,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在二十世纪九十年表的《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学术包括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是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学术;教学首先是一种学术活动和一个能动过程,是维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他也很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纳人学术范畴、成为教学学术是理所应当的。[1]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有的对教学学术作出行为描述,阐述教学学术这一行为的具体特征;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构成作出分解,阐释教学学术的组合要素;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概念作出整合,构建教学学术的系统模型。教学学术的概念因为争论而更加清晰,虽然各家仍有差异,但是都一致同意教学学术的共同特征:反思、交流、公开化。[2]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是由教学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同时,高校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学在大学中也必然享有学术地位。[3]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必须立足于教学,从理念到制度,从领导到普通管理人员的中心应该是教学。然而,现实并非尽如理想。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缺失的现状

在当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忽视教学学术的现象,特别是管理理念、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缺失

理念先行带动管理的成效。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所秉持的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管理成效。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关于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仍不够成熟,主要以引介为主。如此致使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缺乏教学学术理论支持。不少管理者偏狭地看待学术内涵,他们认为只有生产知识才称得上学术研究,把学术视为发表学术论文与出版学术专著,将传播知识的教学未列入学术范围。故此,他们就不可能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进行探讨,而是把大学教学仅仅当做肤浅的技能。同时,为数颇多的高校管理者未能区分学科学术与教学学术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对两种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活动进行管理,不重视教学学术规律的独特性。认识的偏差使管理者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不能缺乏教学学术理念的指导,热衷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的水平与成果都得不到得不到合理而公正的承认和评价。从而导致那些潜心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的缺少成就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缺乏质量意识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许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缺乏。他们大多数人以上课多少的课时量来看待教学工作,较少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被忽视。高校管理人员考核教师的指标以具体可测的论文篇数、著作多少和课题级别等指标为主。至于教学,也是看课时量的多寡。对于质量缺少相应的可以测量的指标体系。长期以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具体落实效果不甚理想。如此,造成教学管理人员不重视教学质量,不关注教学质量;教师不关注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被忽视,教学工作被表面重视而实际上边缘化。

(三)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对教学工作成绩的成绩承认不足,对教学工作的考核,采取对教学工作量的分解的方法,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师晋升主要是依据科研成果。尽管每所高校都会定期考核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但其中科研成果所占权重远远超越教学成果。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与质量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这一规定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导致一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各自的专业领域,产生错误的科研决定轮,误认为学术上的成就可以替代教学的成就,科研好教学质量就高。还会导致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出论著、发论文上,对教学投入较少。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研究相比其他科研来说难以量化评价,即使涉及到教学工作也是最容易满足的条件。尽管部分高校出台教学岗位职称晋升网办法,但是其条件也是以可以量化的诸如教学比赛获奖等级等为主要指标,许多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很少用机会获奖。这大概就是周鼎现象产生的根源。如此僵化的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的学术性。

(四)激励机制缺失

在多数高校,教师不重视教学的原因还在于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乏力。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需要全校上下都重视教学,日常的行为围绕着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教师重视教学学术,关注教学问题。但是,学校缺乏对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的欣赏、承认、关心和高度的评价,亦即对教师教学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教学效果好坏对考核结果影响不大。如此便导致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缺乏外在的来自于组织的动力,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五)约束机制乏力

除了激励机制缺失之外,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约束不足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约束机制是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约束机制,执行起来往往不到位,显得乏力。各高校对于备课、教学纪律、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而不能履行教学职责的教师往往不按照制度执行。

三、以教学学术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为了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大学本位,我们根据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不单单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内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教学学术理念,用教学学术来统领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学的学术性。教学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学学术理论,充分理清教学学术的意义、内涵、作用和运行规律,将教学学术放在与知识生产的学术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教学学术,把对于教师在教学学术方面的期望通过制度融合到他们的工作中,营造敏于观察教学现象、善于研究教学问题、用于发表教学见解的氛围。同时,要制定教学学术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教学成就,搭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平台。

(二)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评价机制

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机制的有效促进。在教学学术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今天,应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加大教学学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首先,制定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之间个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学的反思与研究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其次,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同行专家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更能够理解教学学术的意义,掌握着本专业教学的规律和评价标准,他们的评价往往让其他教师接受,他们的肯定会使其他教师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教学积极性,促进其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制度完善和系统化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交流与表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等。教学准入制度的完善将会改变过去的高校教师资格门槛过低的情况。通过准入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学历、学位做出更高的规定,同时可以制定退出机制,从而保障了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学水平。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方面,要构建教学信息获取机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教学实际,从而能够对教学质量做出准确的合理评价,真正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将为教学评价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凡此种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务必要围绕教学学术来完成,每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与其他制度相协调、不冲突,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从而保障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得到保证。如果各种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各自独立或者各种规则出现矛盾,那将失去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学术正常发展运行的功能。因此,各类教学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互相组合成为整体。

(四)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是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在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中,激励和约束机制行政化程度过高,激励不到位而约束失位。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该平衡激励和约束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就激励机制而言,高校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设立奖项,激励教师探索教学、研究教学。例如可以设置基于同行专家评价的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并将这些奖励纳入到教师晋级之中。同时,建立教师发表机制,鼓励教师公开教学成果。高校应该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表教学见解、交流教学经验、彼此评价教学效果等,从而使教学的学术地位得到承认,使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赏识,从而树立信心,促其教学学术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仅有激励不足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约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使教师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各自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教学质量,改变教师“重研轻教”的倾向。而且,约束机制要宽严适度,既有规则又具有灵活性。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教学潜能,既要以各种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主动性,还要通过约束机制规范教师不良教学行为。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有教学学术来主导,围绕着教学完善制度,建构机制,贯彻有效措施,平衡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回归大学本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Boyer,E(1990)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forthePro-fessoriate.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Princeton.NJ.p.24;

篇9

2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空间电感耦合或者电磁耦合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RFID应用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阅读器、中间件、信息处理系统4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将RFID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志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阅读范围时,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信,标签向读写器发送携带信息,读写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计算机处理,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RFID技术具有如下特性:数据的读写功能;标签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与传统的条形码相比,条形码识别物品的种类,而RFID技术确定每一个单独的物体对象。

3系统实现可行性

课堂教学是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教学质量是一个高校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领导会高度重视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教学管理的智能化,领导的重视是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的RFID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应用,技术的成熟推动了行业的应用,目前高频RFID技术无论从技术性能还是价格等方面都有大幅改善。RFID近距离自动获取信息技术完全能做到在课堂环境下对师生信息的非接触式提取。采用RFID防冲撞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多标签的识别与读取,达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与管理。高校一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综合性业务网络,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与教学相关的场所都接入了网络,而且大部分高校也建立了各种无线局域网,各种应用服务器配置比较齐全,这些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打下了网络与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智能化管理最终还是信息的处理与控制,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前端自动获取,我们借助于高校已有的应用服务器来搭建后台的信息服务器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动态信息的储存与处理。另外,高校师生大多都采用了电子标签作为师生的身份标识工具,电子标签的应用,方便了对师生课堂教学的智能化管理。

4系统设计及管理过程

4.1总体技术方案在高校各种教学场所如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区域一般都实现了网络化,大多数高校还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全面覆盖,我们在本设计中采用无线局域网作为网络传输平台,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在系统设计上,我们在各教学场所的入口安装一台带有无线网络功能的RFID阅读器,另外也可适量配置移动式RFID阅读器,方便各类管理人员灵活应用。基于RFID的智能化课堂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该系统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与RFID手持或固定式阅读器、RFID课堂信息处理子系统、教学动态管理终端子系统、远程教学动态查询子系统、实时信息系统和教学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其中教学信息处理系统是智能化课堂管理系统的核心.它对以无线方式传递的感知射频标识信息进行处理,并反馈给相应的子系统,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4.2智能化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智能化课堂教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师生个人信息的数字化标识。利用RFID电子标签给师生制作个人信息及相关的教学信息。在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这部分工作在师生开学报到时就能顺利完成。课堂信息的日常获取是整个系统管理过程的关键。师生上下课在特定时间内经过教学场所的入口处,阅读器从师生身上携带的师生卡非接触式近距离获取信息,通过无线局域网的传输,多种信息存储在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前端阅读器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对一些特殊情节(如:忘带学生卡、多人同时通过等)进行实时处理。师生上下课的实时信息基本上反映了全校日常教学的一个整体情况,教学动态管理终端子系统用来处理这些信息,经过对全校课堂教学动态信息的分析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呈现给教学管理人员,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师生上课情况。也可以依此分配资源协调各部门做好教学工作。当然可以利用实时信息系统在LED大屏幕上动态课堂教学信息。目前,Internet网络十分普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服务功能,做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掌握全校的教学情况,并能及时发出处理指令。

5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5.1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设计在介绍RFID工作原理时,已经提到了RFID可以工作在4个频段上,各个频段的RFID系统都有一定应用适应面,针对本系统的设计要求,选取中心频率为13.56MHz高频段RFID系统(视情况可采用900MHz超高频段)。高频电子标签、阅读器目前在国内相当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电子标签可以直接选购。RFID系统硬件核心是阅读器。阅读器控制电路采用MFRC522芯片来实现.MFRC522是高度集成的非接触式(13.56MHz)读写卡芯片,支持ISO14443A/MIFARE卡,可实现与各种不同主机的接口功能,如SPI,UART及I2C等,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MFRC522芯片与单片机采用SPI接口,单片机(u78F0451)作为主处理器,MFRC522作为从处理器。单片机引脚P1.1(SCK),P1.2(MISO),P1.3(MOSI),P4.4(NSS)与MFRC522芯片的SPI引脚相连。为了降低系统功耗,电路采用了分时供电的方法:只有当检测到有卡靠近时,控制单片机引脚P2.1输出低电平,导通U7,为MFRC522芯片提供电源,其他情况下不为其提供电源。另外,该电路部分中的RF接口也通过控制单片机引脚P4.3的电平采用分时供电的方法,只有当需要检测是否有卡靠近时才为其提供电源,P1.4用来采样卡的到位信号。目前单片机的主要编程语言有C语言和汇编语言。这两种语言在嵌入式应用开发中可以单独编程,也可以混合编程。由于本系统的主控芯片u78F0451的RAM和FLASH容量相对较小,为节省代码空间,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PM+开发环境下,本系统采用汇编语言,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系统软件功能分为主程序模块、卡通信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网络接口通信模块和其他处理功能模块5个部分,如图4所示。系统的软件程序固化在u78F0451单片机的FLASH存储器中。另外,在阅读器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做到功能齐备、人机界面友好,目前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开发。5.2系统网络设计传输网络是本系统应用基础,目前所有的高校都已构建起了基于光纤的高速交换校园网络,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一般高校也构建了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局域网。高校的信息服务系统在这些网络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因此本系统设计的网络基础在各高校一般均具备。5.3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管理系统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以下几个模块:RFID阅读器信息处理模块、教学动态管理终端模块、远程教学动态查询模块、实时信息模块和教学信息处理模块。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处理模块。一般作为应用分系统集成到学校原有的应用系统之中,数据库系统依情况而定,常用的可选用微软公司的MSSQLServer2008,开发平台可采用C#或其他开发语言来完成。阅读器信息处理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读写、多标签冲突、课堂特情、人机友好界面等功能,并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前期处理。教学动态终端模块是主要的客户端。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以B/S方式来实现。主要完成实时数据查询、统计、报表、合并、资源调度、师生标签信息写入等功能。远程教学动态查询模块便于外出人员查询之用,基本与终端模块类似,只是增加了远程网络通信与认证功能。实时信息处理模块完成大型LED屏的显示控制。

篇10

引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高校作为教育成才的最后关键一步,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这样,才会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教学管理要以教学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并结合当前形势,制定好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把握好就业和创业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鉴于以上原因,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开拓新的领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真正的人才。

一、变革思维理念,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我们应该改变原有思维,改变死读书的思想,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所以,教学管理尤其重要。要从根本上摒弃原有固有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要敢于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熟的先进理念,并结合本校教育实际,找到符合自己的一条新的路子。同时,围绕中央的教育方针大方向,来开展各自具有特色的教育途径,想方设法的与国际接轨,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

与时俱进,教育理应比其他更快一步,我们不能等待,只能够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摸着石头过河”,不只是适合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教育也应该如此。我们要敢想敢干,敢犯错,不应该患得患失,更不能畏缩不前。

诚然,教育思想的变革,要及时进行。没有先进的思想理念,没有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先进管理,也就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培养好的人才更无从谈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遵循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当中,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性的学习。而学校的教学管理至关重要,起着导向作用。

所以,高校教学管理要及时的变革思维理念,紧紧跟随时代大潮,确定先进思想。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增添新的知识,开拓新的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前有力的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都能够学有所成,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均衡学科配置,突出优势专业

近十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建设,高校教育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更加多样,综合性越来越强。可是与之相反的是,教学的质量没有大的提升,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也没有大的提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改变现有状况,真正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一份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

为此高校教育管理必须从自己入手,切实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及时的调整学科配置,优化教育资源。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增设前沿学科,并有计划地实地参观和考查相关产业,做到有的放矢,按照社会的需求来确定所学内容,合理配置好教育资源,并加大相关师资的配备和其他辅助设施的购置。真正实现学习和就业接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优势专业的发展,争取优中更优,使部分专业成为成为国内的一流学科,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教学管理是关键,要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把握好正确的教育方向,弄清社会的需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应该切实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抓重点,促发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让教学管理发挥最大效用。

社会需要高校综合性发展,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服务与社会的各个行业。同时,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因此,我们的教育管理和学校教学,既要抓好个学科的建设,也要做好优势专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院校中,办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科研都要抓,齐头并进

高校不仅仅是培养人才之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高校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入科研的思想,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搞好科研。让能力突出的学生加入科研创新的领域,发挥他们的能力,真正让两者做到有机的统一。

学校的管理,要理清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来指导教学和科研。正确把我科研的方向和教育的指向,通过教学管理,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如,校企联合,合作研发产学研一条龙,是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有更大的突破。通过实际的需要和要求,是学生更早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标准。

高校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锻炼条件,让他们走出去,去亲身体会一下社会大熔炉的温度;或者,我们也可以请进来,让经验丰富,历练多年的师傅来为学生上课,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大家分享。

所有这些,需要学校的管理和统筹,切实找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人才之路。结合自身的优势,把科研抓好,落到实处,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高校成败的关键,因为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管理是一门科学,教育管理更是如此。我们要有计划的,科学的管理,只有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我们的管理方式方法,才能够真正的把高校建设好,才能真正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管理在整个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好教学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不畏艰险,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

篇11

不管是哪所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其它一些专职学院,都会有一个管理制度,而每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会不一样,但是却出奇统一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制度都是针对学生进行编写的,极少一部分会提及教师的所要遵守的一部分规章制度。大家都知道,一般都认为老师是为学生好,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所以,在一个老师为学生好的情况下就会不设立其规章制度。在中国,即使老师犯了错误,也是在为学生好的前提下才有的,而此时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有的父母还会感恩戴德,毕竟老师还是管自己孩子的。然而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虽然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情况下很少会有将矛盾升级成语言攻击或者肢体冲突。不过大部分学生将不满都会埋藏在心里,慢慢累积,结果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想听老师所讲的课程,教学与学习质量不但不会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所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管理制度的不明确和不重视

每个学校学生从开学到毕业,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学院内的管理制度是怎么一回事,一般都是学校老师口头上不许这样做也不许那样做。极少一部分学校会在开学第一天和学生讲解学院历史与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宗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牌,但所存放的地方不明显,有的干脆挂在学校办公室里,学生们更无法看到学校所谓的制度管理。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缺乏认知,更别提这些制度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没人指正修改。管理制度随意设置,没有任何意义,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遵守,只抓学习不讲德行,就算学习再好毕业了也不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想要学校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当然需要学校宣传,开学期间应普及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分门别类将管理制度用心和学员讲一遍,比如在食堂该遵守什么,图书馆该遵守什么,教学楼该遵守哪些等等,诸如此类都应耐心讲解,然后就是将存放制度牌的地点告诉学员,宿舍管理制度在哪里,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哪里,一一告知,深入人心。

二、管理制度的不公平和不人性化

学校管理制度一般都只是针对学员的,很少有对老师的,这就产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比如说学生迟到了一般就会受到处分或者体罚,而老师迟到了却以工作为借口,并且绝大一部分老师会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这类老师的有不小抱怨,影响学习心情,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并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惯例,反复恶性循环。极大多数的管理制度都是以命令口吻来完成的,比如说在一个草坪花坛上有些有些管理制度是这样写得“严禁踩踏草坪,严禁摘取花朵”,这样词语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有的学生心中想着你不让我踩草我偏要踩,你不让我摘花我偏要摘。像这类死板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词语在大多数学校每个角落都会有,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改成“为了您和它人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请不要踩踏草坪和摘取花朵,谢谢!”,像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管理制度的落后与单一

有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历经很多年都没曾更换过,然而随着时展,每个人心里的想法都在改变,而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校园类,这些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所以制度不服人心,也不利于管理,故而需要根据当代时局进行改进。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学院管理制度上只有严禁不许和处分这几个字眼,很少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提到奖励方面,这就打击了学员对遵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而所谓的管理制度也成了处罚制度,而管理制度的奖惩方式应当建立起来。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建议

在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上,绝大部分都是由学校老师提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考虑的,却忽略了管理制度所对应的大部分都是学员。学校老师制定了专属管理制度,存在大量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只有身为学生的他们才会意识到,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多收集一些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在这些建议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管理制度才会让人信服。教学管理制度其实是开往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往往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存在弊端的标准。在我国,不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很难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人员是否站在所被管理人员身上着想,而不是管中窥豹,单一用死规矩去约束别人。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其实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出社会是否能适应企业。学员们终究会步入社会,而借鉴企业管理制度能让学员尽快的适应社会,少走许多弯路。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共同借鉴,得出一套既适应学校也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这样能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阻碍,而管理制度关系着学院与企业及国家的发展,不管如何困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作者:张琼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2、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行学分制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2.1教育思想和观念方面的制约

学分制已在我国历史悠久,这表示学分制的影响不会短期内消失。在这种长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只按照设计好的途径被加工过关,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修改的发展,缺乏了自主成才的意识和理念,个人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发展,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2.2社会的相关政策和经济体制方面.高校办学的自太小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造就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对其实行集权管理,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动和活力。政府指令性约束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对于高校的自由空间太小,给学分制带来了重重阻碍。

2.3缺乏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很难自由选择专业,即便是同意转专业,也往往要求的很高,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如愿。如果我国有了一个健全的社会调节机制,那很就可对一些热门专业或冷门专业进行一下平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志趣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大体保持总量的平衡。

2.4高校学校内部环境方面的制约

当前我国教学计划规定着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我国高校并没有建立和健全选课制度,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整体的功能不是很强,还不能够适应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要求。

2.5对于专业的选择太过于严格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比如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而学生认为选修课容易考及格,学习也不刻苦努力,导致选修课的质量难以达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2.6师资的需求不能够满足

学分制大力推行,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人员结构还是学科知识结构都是按学年制来完成的,显然师资配置偏少,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分析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度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工作,要想创设中国学分制,首先就是要对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性变革。这主要包括一是加大宣的力度,推行学分制要让高校的每一个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向每位学生都要发放选课指南,以方便学生选择。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学分制,从学校领导到学生都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变展开大讨论,为学分制的推行作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提高学生的观念。对于刚走近大学学生,对于新的事物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学校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学分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一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自己开的课程不怎么受欢迎,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所以,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对于自己开设的课程,要学会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天津大学的教师采取挂牌上课,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不仅把该门的课程内容宣传给了学生,同时把授课教师的专长也宣传给了学生,以让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吸引了不少的学生来听课。三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建立有效的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促使教师多开课,开质量好的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务处财务处品学工部等多个部门,它方便了学校对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全校信息共享,为师生带来了方便,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了学生网上选课系统。这主要包括首先是建立了规范的选课流程,让学生方便地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课程;其次是建立了学分的实施条例,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安排学习的相关进程;最后是建立了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方便了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习和毕业资格信息\课程和教学内容信息保证公开,使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和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三是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分制实施后,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所以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有序的进行。

3.4加大对学生各种渠道的培养

一是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团都为大学生挖掘了很多方面的潜能,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二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式是思想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学生自己创立的社团,比如舞蹈队\书画协会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建,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入电脑网络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创建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