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5: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采取多媒体教学。
众所周知,电工电子学科当中涉及到许多概念与基本原理,且极为抽象,倘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甚至熟练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形象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时,其中的重、难点为“电流的分配与放大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倘若教师向学生展示模拟电流在三极管输入回路中,是以微小的电流量流动,在输出回路中构成的电流量却比较大,这种电流流动方向与电流量必定会留给学生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电流的分配与放大进行说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在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之后,他们就能有效地总结出与其有关的规律。
3.加强实践教学。
二、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的控制能力也差”。如果把所有的课程知识都放在教室里,以课堂板书的模式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针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显然不能只在教室里进行,需要配合大量的实训内容来达到实践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充分的利用实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如果能利适当的运用项目式的实训教学,利用一个个的设计项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力争完成每一个项目,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途中遇到问题的地方也会相应增多,这就让学生求知欲望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旦知道答案是如此简单,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实训能够有效的训练操作技能
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生产实践,是生产实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掌握本工种(专业)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与实践操作时,都必须在实习教师的知道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生到熟,由不准确到准确而逐步获得的,并能够运用知识,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理论练习实践的学风,因此,学生的实践实习是技能训练的核心并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教学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也是不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条件。
电工学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电工理论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且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不足,对电工实践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其结果往往是,理论学不好,而实际动手能力又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也只能是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首先,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讲解一些电现象和概念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在知识经验,使学生感觉书本知识只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概括总结。其次,知识是个体主动构建的,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尊重个人意见。知识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此,教师不应单以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不同的知识概念。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气氛,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改革
(一)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获得知识,对知识形成深层理解。电工学是研究电能的转换、输送、分配和控制的科学,是一门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应用性的基础学科,而建构主义电工教学理念,不是强调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能否计算典型习题,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仿真教学模式与电工电子教学的建构
以教学模式的三段式理论作为指导,电工电子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从原来的灌输新知变为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仿真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发现新知,根据大量的仿真现象和数据,主动构建良好的结构。方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建构知识意义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仿真对教师深刻理解课堂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创新思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能力的主动培养和提高者;电工电子基本规律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信息技术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我们把《电工基础》规律教学方式的操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学习兴趣激发”、“现象提练”、“实验探究”、“疑惑解析”。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步骤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仿真模拟实验,从而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客观的认识新的知识,找出其中的规律。加深了学生理解定理,处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我在上电工专业理论基础课———《电工基础》中的交流串联电路时,通过仿真,使学生对于电路中各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己用相量图分析各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并用仿真数据来验证公式,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重要的数据。
3仿真教学的隐形效果
1)科学的进步。仿真软件开拓想象空间。它可以形象的展示出实验的效果,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和观察。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减轻教师的负担。传统的教学老师遇到很抽象的定理和结论都是很难用语言和文字去力证。所以都是一带而过,学生在理解上就产生了困难。仿真可以帮助教师腾出更出的时间来进行知道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全程跟踪,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3)仿真软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差,有很强的自卑感、没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通过仿真训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部分好生和差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将理论联系实践,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仿真中得到成就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课堂信息互动交流
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电工电子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答疑也更快捷且可推波助澜。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获得深厚、多样化的情感,使学生心情愉快,畅所欲言,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也强化了课堂信息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也就显得活而不乱。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多媒体技术用于电工电子演示实训,能产生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效果。以往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时,总有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若采用录像教学,教师将演示过程拍成录像或直接播放教学带,可将演示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例如,讲授电工电子技能时,可先讲解电路原理,让学生懂得电动机如何实现正、反转控制,再通过录像演示如何安装、调试电路,最后分析电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故障及排除方法。以往学生在实训时,教师来回指导难免顾此失彼,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录像显示示范操作,并在操作前放映实训录像片。教师在放映时对重点、难点内容加以讲解,然后进行分组实习讨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技能。再例如,在以前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由于存在客观因素,电工电子实验连错电路就会烧坏元件,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教师一般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连错电路会造成什么后果,强调必须按照正确的电路图来连接,剩下的实验操作学生只须按图索骥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缺失独立的思考,偶尔有的学生连错了电路烧坏了元件,只有无奈的份儿,更不可能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后,就可在做实验前首先设计一个电路图,并将电路图中的实验仪器尚未连接上,让学生用鼠标连接,如果出现错误则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错误结果,如电源烧坏、电流表冒烟等,利用课件既知道错误的效果,又不会使元件损坏;然后再让学生做实物连接的实验,则犯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地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制作电工电子多媒体课件的小技巧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电工电子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特别是一个好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智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制作电工电子课件的方法很重要,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课件导入方法(1)单刀直入:开始以几个关键字或短语鲜明地揭示主题,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对知识的探索;(2)举例导入:通过对典型事例作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导入,(3)提问导入:以问号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导入主题。(4)逆向导入:有意用错误观点导入新课,让学员进行讨论。
2.课件形式“图文并茂”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的罗列,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动画演示等的表现形式效果会更好。
3.课件内容“熟”、“精”、“活”、“巧”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要求,课件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线索,环环相印,步步深入,才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设计课件内容时必须在“熟”、“精”、“活”、“巧”四方面下工夫。“熟”是熟悉教材与学生,熟练地驾驭知识,挖掘出教材的智能结构与思想底蕴,其目的是为给学生“备餐吃好”。“精”是精通本门学科,精心培养能力。课件制作要能积极开启学生的智力,精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活”是活跃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把知识的发展和加深过程纳入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自然就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活化起来。“巧”是巧设课件排版,巧布置教学步骤。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重点内容,深入地揭开矛盾,恰当地选择突破口,巧妙而周密地布置教学步骤,引人入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课件巧妙结尾电工电子课件的结尾设计也和课件的导入一样重要,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巧妙地设计出行之有效又生动有趣的结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1)总结结尾:总结就是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或用提纲,或画表格,或以图示等方法加以概括总结,强调要点,使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2)呼应结尾:呼应,就是在一堂课将结束时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使学生豁然开朗。(3)引伸结尾:引伸,就是根据所授内容,用各种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4)引趣结尾:引趣,就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游戏结尾:游戏,就是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一些与该课内容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6)伏笔结尾:伏笔,就是在讲完旧知识后,要留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新知识)的好奇心,为今后教学埋下一笔。
1.2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教学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通过实践可使学员直接体会到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我们培训学校的学员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只有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之中,才能记得住。例如在学习安装机床控制线路的过程中,在讲清楚电路原理及其注意事项之后,分组拆解控制电路板,让学员自己动手试试,把各种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按钮和行程开关等一个个拆卸下来,一边拆卸一边看看它们的基本构成。然后又进行组装,要求一边组装,一边讲述其工作原理,使学员掌握各个元件的基本功能,组装完成之后再理解其使用方法就很容易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自然融合于教学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员也学得愉快,学员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记忆也比较深刻。
1.3采用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根据培训学校的学员都是成年人的特点,教学过程要适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快慢适度地进行,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维修电工教学内容的要求,采用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例如学习控制电路的学习,就从安装最简单的正转点动控制电动机连接电路开始,在熟练掌握接触器、按钮等一些基本元件的安装之后,再安排安装连续转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对于连续转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先组成完整电路,在接通电源运转正常之后,再要求学员把一个个“零件”拆开来,根据电路原理图对照“零件”,逐个认识元件的符号和实物。不仅使学员搞清楚了原理图上哪些符号意义,而且,使得学员对电路的元器件构成、电路形式、工作原理有了较深的认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碰到这类电路故障就一目了然,更是为安装复杂控制电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新操作技能的同时又应用和巩固了原来的操作技能,采用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学员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得操作技能更加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头作用,例如在学习安装机床控制电路的时,就挑选了两位学习好的学员当老师的助手,由他两帮助辅导其他学员,这样老师多了学员们学得又快又好,全班学员很快都掌握了机床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转换教学思想,改革电工教学方法,建立连贯的教学体系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以“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式,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学”+主动“思”+主动“用”的思想。教师重点讲解思路、思想、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相互结合和运用,主要激发学生爱思、爱问、爱动手实践的良性循环。
2.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板书、多媒体、动画以及实验操作方式、以及时下流行的名校的MOOCs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采取“设趣与展演”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善学、乐学、会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应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和理解。更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加入实验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封闭、受约束的状态”变为“主动、开放、自由”的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和主人。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制作电路、测试数据和分析数据等一系列过程,知道如何学,如何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是讲授知识,更要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学生,要想带动学习的热情,可以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优(学生)带差(学生)的团体学习与讨论的氛围,不仅强化高年级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低年级的同学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即能深化理论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与协调的能力,一举多得。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隐性知识逐渐向显性知识转化需要学生间积极地交流和沟通,集思广益通常比个人冥思苦想具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好的效果“。研讨与回顾”是夯实与深化知识的重要保障,“训练与总结”是知识提升与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检验。各环节互相依存又相对独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
2.4面向过程,突出创新,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考核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考核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总评成绩,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把学生考核体系建设作为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面向教学过程,重平时表现,重实践能力,重创新思维”的原则,建立和实施过程性考查(随堂测试+实验操作)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根据理论课程的目标要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电工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模块化
我们可以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这样有利于教学的灵活性。同一模块既可以安排专门时间完成教学,也可以分散到每周当中进行教学。有些模块彼此并列,不限制先后开设顺序,在很多平行班级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班级分成两部分,分别开设不同的平行模块,在下一学期相互调换,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教师队伍工程化
教育改革的核心人物是教师。项目课程的改革实施也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实很多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改革理念,但他们缺少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项目教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教师队伍工程化,也就是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增长项目实战技能,从中提炼课题,强化教学改革。为了让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可以安排每位教师负责一个项目教学模块,针对某一个模块进行主攻,并结合理论完成项目编写。
三、在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学习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1.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弄懂电路图,准确选择元件,并成功进行安装和试机。掌握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的方法、会简单地计算。同时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布置项目任务
首先老师安排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学习的项目内容,规定该项目所需要用的时间。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有责任向学生介绍完成任务必备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该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合理对学生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把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小组,同时选出项目组长,领取工作任务。随后,让各小组开展项目设想,给出完整的项目计划。
3.完成项目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要对电机的构造和逻辑功能进行研究,并结合电路图正确选取元件,给出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方法。为了调查学生的项目完成效率,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具体掌握情况。为了让整个教学流程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在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之前需要对元件功能进行检测并加以记录,然后选择合适的元件安装电路。整个实操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检查和指导,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给出评价和鼓励。电路安装完成以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错误之处,然后进行调试,排故过程需要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经过故障分析和探究,运用小组智慧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仍旧起到提示和导引作用,主要还是要依靠学生小组的集体力量完成排故项目。最后学生还要做好项目记录、排故分析和实践总结。
第二,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而且学生之间实际能力差异较大,这种现象随着国内大中院校的不断扩招益发明显,同时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成为限制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中职教学的教材内容却相对落后,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另外大多数学校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性器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提高中职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第一,中职学校要最大限度的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或者拥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技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中职教师自身平时也要多学习,要多了解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俗语说“学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第三,加强学校与社会各行业的人才交流,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要经常到企业一线,要多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来充实专业理论知识,要多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熟练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企业解决理论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作实践课程导师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贴近社会的知识。
2.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广泛,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起来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掌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利用播放动画、图像等方式,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依照教师的教学步骤,把实验过程重新演示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并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实践内容改编成设计型题目,教师预先讲述理论知识,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主动探索实验的过程,如设计简单的照明电路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在设计中得到乐趣和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中职学校要重视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同时学校要在加强安全操作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实验室资源,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这样不仅能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的效果,还能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发掘自己的潜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学校也可以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案、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同时,作为企业可以预留一部分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这样既能够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解决企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还能减轻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四、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大类专业,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由于各非电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还要体现出非电各专业的“专业性”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再以一个同样的课程标准应对非电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专业服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与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何系统地把基础课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学习,完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平台性”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工基础理论与非电各专业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生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电工基础课教师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如脉冲功率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等,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与修订,《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非电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来看,《电工电子技术》不是非电类学生的专业课,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与电工电子无关,以后工作生活也不会涉及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多且比较难,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好这门课程即缺少兴趣又缺乏信心,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的很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将本科院校里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以“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这样就使得电学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逐渐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在不多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缺乏自己动心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达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面向全院的工科非电各专业授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服务的专业面较广,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会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有效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老师和各系部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对接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内容的要求,形成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并开发了系列教学载体,以期表征相关专业的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是源自于学科体系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内容,即对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加工,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以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序化知识结构。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个模块下分子模块,共有14个子模块,即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等模块,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4个为必选子模块、10个为选修模块。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广度的选择,体现“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对模块中的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对教学内容深度的选择,体现“实用”原则,凸显其“专业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见图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见图1。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电”知识的要求以实用为主,趋向于科普化,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因而选择了电路基础部分的四大基础模块,以及“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基于触发器构成的计数器分析与设计”4个选修模块。体现了“1+X”,即“基础平台性+差异性”。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趣味的、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用电实例为教学载体,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性和应用性,刻意淡化电工理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如此一般,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趣味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1+X”化,有助于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从而不断开发带有各非电专业特色的教学载体,使《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变压器使用与维护”时,除了学习常用的变压器外,还会以汽车上使用的变压器“点火线圈”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力图将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先动手、再思辨”的特点,以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学载体为课堂导入,通过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实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划分模块的依据,将理论知识进行巧妙加工在教学载体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操作技能的领悟与习得,工程素养的学习与内化。因此课程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养成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学习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指的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经典的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到实验室完成,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验证性实验的课时量不可能开设太多。这就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成冲突,这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体结构,完成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主张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主构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通过教学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不仅提高学习兴趣,缩短电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以“电的认知与安全用电”模块的教学为例,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习过欧姆定律,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这是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试电笔”,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用试电笔测出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判断零线、火线?(2)绘制出用试电笔测量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的电路图。(3)用欧姆定律计算此回路中的电流。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掌握人体电阻,试电笔氖管电路结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流等安全用电常识。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再以学习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为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已经掌握了低压电器各元器件的元件识别、电气图形符号认知、简单电气控制原理图识读与绘制知识与技能,是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完成具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的线路设计与装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资源为任务单、工作单、评价单、技术资料手册、技术网站的网址等。图3验电笔的使用及其电路图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正反转控制线路实物等”,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识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逻辑起点,温故知新(2)资讯并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资讯(3)确定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决策(4)实施作业,完成检查并评价实施、检查与评价(5)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知识归纳与内化在上述任务的设计中,体现了完成任务的6个行动基本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到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通过分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经过资讯,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物装接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布线等;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设计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的实施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示范及引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最后,教师总结本学习单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反思行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内化,构建形成新的知识。图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任务设计“载体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温故知新;建构新知,拓展延伸”是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关键。学生根据课堂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要求通过自主或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得出操作结果,再从实践结果来分析所应用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素养。
四、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为例,看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本模块的重点、难点,从模块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模块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学习。“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是子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中的学习单元2,学生已经熟知了低压电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能识别、检测各低压电器,能够对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排故等。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图5“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发工作单,明确初步任务———即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电气原理图,识别各低压元器件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设计方案并明确工作过程,明确具体任务———即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过程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所需的元器件、工具及其检测方案、线路连接方案和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案。(3)实施工作,按照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作业,明确各流程中的具体小任务———即①工具准备和元器件检测;②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③完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并进行通电试验。在各阶段,同组成员需团结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动心、动脑、动手,按照电工职业标准进行操作;鉴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都会踏实、努力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旁协助,密切关注各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普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安全的完成任务。(4)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即完成实验报告。在此阶段,学生需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做简要说明与总结,最后将自己的认识,理解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认识,以及线路检测、排故方面都会有所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爱设计的习惯。
五、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并非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非电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载体的确定以及教学形式的选取上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与设计,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载体上的“1+X”化,体现出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与“非电类各专业接口”特征;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做、练‘一体化特色,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龙海燕 龚 雪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1针对学生物理基础差、电学知识概念模糊的现状,在开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前,需要认真找出本堂课所需要的电学基础,找出哪些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必需的
例如,在学习晶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这一节时,首先要理解晶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这些概念,深刻理解半导体的三大特性;其次,鉴于半导体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性,回顾物质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尤其要了解硅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在学生了解了硅元素的物质结构示意图,了解了半导体以及半导体的三大特性等这些准备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讲授二极管及整流电路,就比较轻松。
1.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每一节知识都是为后面知识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每一节新课程内容开始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对原来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
在对原来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新的教学,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打好基础,就像建筑地基不牢一样,根基不稳,则上面建设得再美好也是在浪费时间而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也一样,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则会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中无法进行理解,从而对课堂产生厌倦,对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巩固,如讲解、提问、制作知识卡片等,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2.1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很低,学生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习惯,课堂上睡觉、挑衅及答非所问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和任性,由于知识缺乏所以在学习中极度的不自信,但其个性中又存在着自傲,针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批评指责则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恶程度增加。所以教师需要以宽容的态度来轻松对等学生的一些缺点和毛病,在对学生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时要利用恰如其分的提醒,给学生发展意见的机会,允许其有背离常规的思维,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课堂气氛的轻松和愉快,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2加强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通常都更注重理论教学,所以在学生刚接触这个专业时就会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然后再进行理论学习,学习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这样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习更好的掌握对知识点进行掌握,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单管放大电路时,老师先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然后用万用表分别测出不同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输出、输入电压的比值以及波形的情况,这样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老师再结合理论分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便很容易理解放大原理,并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