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教育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回顾上学期工作情况,有进步,有不足,有小成绩,有小过失。作个总结,一为自己反思,二为汇报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代的是一、三年级的电脑课,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真的很优秀,不能说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我敢保证95﹪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在课上我从不约束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是善于创造,善于挑战,善于发现的一族,在他们的身上你能感到未来的力量!让他们从小就不甘平庸,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最棒的!是我的追求。我崇尚的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把学习当做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我的课上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所以说无论对于学生、我自己我都感到很满意。当然其中也有很多问题:这其中包括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课堂组织不是很好,课堂机智还不够。在下学期我会主要抓这几点,让自己赶快成长起来。
通过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小学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相关课程,将小教机构的岗位任务要求转化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把专业能力与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行动领域,确定支撑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并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计课程链,把小学教师的岗位技术标准与实践教学标准相衔接,将证书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融合,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实践类课程考核相贯通,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6-02
前言: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又决定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因此只有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实现课堂内容的变革,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基础教育水平。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师范生整合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含义
在本文的阐述中信息技术就是如今已全面普及的网络技术,而整合就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其实就是使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改变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影响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教学改革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的整合,是比较重大的教学变革。但其也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使师范生无法适应改革内容,从而降低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因素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师范学院教师对教育改革创新的态度,若教师对改革创新持肯定态度,积极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能力,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师范生也就会很快适应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师范生自身因素
师范生在整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信息化知识,提高自己信息技能,为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若师范生调整好自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心态,那么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将指日可待。
对于这些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师范生应学会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培养自身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设置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从而提高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间接提高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开设大量相关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师范生整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积极提倡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从中获得灵活知识,例如,在未来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等。
(二)提高师范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教师是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因此师范院校教师应先行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掌握扎实的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水平。结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同时注重案例设计,从而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教师应普及实践教学,从而引导师范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未来师范生对小学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创新人才。
(三)构建信息化环境资源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的实质就是改变旧的教学观点,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给小学生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自主探究水平。因此为了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资源是必要的。
结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不仅应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获得,还应通过观察教学案例,从而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整合能力,师范学院的教师应安排师范生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进行操作等,使其亲身体验所观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新学期开始,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要求各学科带头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比和谐、比干事、比学习、比成果、比创新、比原则、比诚实”的活动。让全体教师明确本学期的努力方向,为我校开展好教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1、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师积极参加镇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然后教研组成员对全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逐一听评,对差课、一般课的教师进行了多次听评指导,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2、积极组织第二次课堂达标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也是对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检阅。这次达标活动是在总结我校第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以课堂教学达标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授课水平的平台,最终人人达标,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次参赛的共4位教师,其中语文3人,数学1人。学无止境,教艺无涯;以课为鉴,得失心知。相信他们的课堂教学会顺利过关。
为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轮流观摩,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教学论文评选,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我校教师积极开展音乐教学论文、品生(品社)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成果研讨、撰写、评比活动,根据教委要求按时上交各项活动材料。
4、组织示范课,做好引领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
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
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
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人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人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贴于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 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
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
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
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人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人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一、有害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二、有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有害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有害幼儿的未来学习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总之,当前幼儿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小学化倾向对我们的幼儿百害而无一利。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全面健康的发展。
(上接第78页)主要内容之后,又进行了第二遍的听录音,要求学生能完成重点句子的填空。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其实是让学生听懂文章主要内容之外,不断地学习和巩固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为学生之后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三)激活阶段
这一阶段,第一次教学实践中,直接使用了教材本身的设计:
1.Act out the following dialogue in pairs.You can use the prompt.
2.Your school is to show movie for the students.Please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实践后发现,学生在第一步的对话操作环节中,比较机械,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替换, 而第二步的设计又很突然地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调查学生要看的电影来决定学校最终放什么电影。实践后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第一学校要放的电影应该是学生没看过的,那既然没看过,学生当然无法说出其对电影的感受。第二现在学生相对看电影的时间较少,对电影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这一设计脱离了学生实际,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那么更不用提“说”的有效性何在了。
Hamer认为“激活”在ESA理论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听说课的激活阶段应联系学生实际,并相应设计“说”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首先,在对话填空之后,设计了一个分角色朗读这个教学环节,一是校对了填空的答案,二是让学生再次熟悉重点句式。作为语言学习的深入,笔者设计了“跟进(Follow-in)”这一活动形式。在“Follow-in”这一活动层面,活动的设计主要建立在语言基础上,进一步内化所学的语言,同时又促进语言的积累。这一步骤的任务是立足文本,设计综合性的任务,为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出搭建支架和平台。在此笔者设计了替换对话练习、情景对话练习、小组合作讨论编写对话练习及Self-check这四个活动。
1.替换对话练习。学生在对课文对话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个别人物、活动等内容在同桌之间进行替换对话练习,为下一环节语言的输出,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2.创编情景对话。这一环节,笔者给出了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重新编对话,并且由两人小组的活动,转换成四人小组之间的活动。这一活动一是使成员之间的话题转换变得充足有效,二是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三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合作讨论编对话。以四人小组为合作单位,编一则有关假日活动的对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提升(further-up)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在乐学中学会,在会学中乐学。”反映在教育活动中的特征就是:教学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教师乐教、会教、优教,学生乐学、会学、优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落实愉快教育精神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会着重关注授教课,而讲评课相对容易被忽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发试卷后,有错题的学生就忙着订正答案,没错题的学生就沾沾自喜,老师对知识点的分析却没有人听。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窘境,真正落实讲评课的作用呢?
一、明确重要性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除平时正常授教课之外,讲评课也是学科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有些教师没能充分认识到讲评课的重要性,认为讲试卷、讲练习不过就是校对答案。这样的想法就忽略了讲评课在系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温故知新的作用。平时的课文教学课是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大纲中有相应的要求掌握的知识,而讲评课是根据每个班、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内容的。所以,讲评课更加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挑战精神,同样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尊重主体性
教师要真正从心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愉快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愉快地学,还得让老师愉快地教。课堂上,如果老师只是滔滔不绝地把知识点告知学生,学生多半是昏昏欲睡;如果老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强,学得更有效果。以拼音“ü”跟“j、q、x”相拼的知识点为例:这个知识点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考试常常考查,学生经常失分。在讲评试卷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记忆,我给学生编了小故事:小“ü”的好朋友是“j、q、x”和“y”,它见到它们的时候就擦掉眼泪笑嘻嘻,一旦分开就伤心地哭了。孩子听到故事都兴致勃勃,接下来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三、创新讲评课的形式
讲评课不应该只着眼于试卷、习题的答案,而是知识的复习、巩固。好的讲评课能够让师生都感到愉快——真正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
1.创设情境
讲评课也可创设情境。把知识点设置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某次拼音测试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拼音字母分到所属的类别中,不少孩子做错了。一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们背一下拼音三个表,接着一起分类,然后出示正确答案要求他们订正。但是,这样他们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改变方法,先是创设情境:拼音宝宝们真淘气,趁着家里的门开了就跑出来玩。看,有一些拼音宝宝认不得回家的路了,它们请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呢!学生感到很新鲜,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
2.自教自学
请学生来教学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首先上来当小老师的学生自己要对知识进行一番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另外,下面的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不会盲目地听从,有意见马上就提出了。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需扮演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进行点拨。
3.比赛激学
小学生很有集体荣誉感,比赛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做练习卷,讲评卷子的时候,我时常采取比赛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通常让学生一起做某道习题,同时在各个小组中请学生到讲台上做这道习题的不同小题,然后在投影下展出。展出后我并不直接宣布答案,而是让学生一起说出他们做出来的答案,如果答案一致就代表这个知识点落实得较好,如果答案有分歧那就是这个知识点需要着重讲解。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在于,能够抽取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上台做题,顺便检查了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游戏激趣
讲评课单纯地对答案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把这些题目设计成游戏,那孩子的参与欲就更强,毕竟游戏是儿童的天堂。例如:在讲偏旁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画偏旁屋子,把写有字的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归类。虽然只是换了个简单的形式,但是能让孩子在玩中做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收获会比单纯讲题校对答案好多了。
愉快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深化,得益于它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性阶段,为他们的长远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知识基础。讲评课作为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服务于这个目标,紧扣愉快教育的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Abstract】Good habit can become one big capital in one personal whole life, make the person the whole life be subjected to a benefit.Educator black Shen Si Ji once said:"The good habit is the morals capital that the person deposit in its nervous system.This capital constantly increase in value, but the person enjoy it in it wholely the whole life of interest."Education only have liberation thought, change idea, from development habit commence, persistence 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leading.Let student at on his/her own initiative ego education, ego practice medium development and exaltation orientation modernization society demand of character and ability.
【Key words】Habit;Character;Environment;Ability;Morals
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势的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小学教育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除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三个基本方面的教育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养成了习惯,达到了习惯从自然的地步。才真正是有了能力。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逐步培养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针对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怕吃苦,生活不能自理等特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纠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和通信联系向家长提出要求,让家长配合监督,请家长定期汇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家务劳动等。这一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我服务和为别人服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健康的交际心理,从容的语言表达,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等。班级要给学生搭建一些平台,组织各项活动,如口语交际、辩论会、演讲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校间的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与社会上不同职业人员的交流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目标、讲方法、讲效率的习惯
有计划、有目标可以减少随意性,少走弯路。科学安排每天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保证。办任何事情,方法不止一个,在多种方法中必然有优劣之分,有优于更优之别,应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意识。要求同学们平时做事要有计划。老师要定时总结,总结时表扬计划落实好的,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对计划落实不好的进行引导。只有讲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做事效率,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回报。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探究性教学是在相关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性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精神,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而构筑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体系。探究式教学是顺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述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美籍匈牙利裔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然而,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违背的现象。比如,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操作发展还不平衡,在实践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的教育理念仍陈旧、落后,突出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还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未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与策略体系,让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自己的体会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探究式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5个基本特征:1)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确立资源分享的平等型师生关系;2)课堂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允许教学时空的延伸和发展;3)学习材料来源多样化,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4)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积极的自我激励成为评价的主流;5)原有的课堂纪律受到挑战,学生参与学习规则的再制订等。其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5个环节:1)创设隋境,调动主体;2)引导探索,交流互动;3)感知体验,内化知识;4)定向评析,激励成功;5)实践延伸,开阔视野等。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教师包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兴趣,启动学习、探究的数学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教师通过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学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不断鼓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逐渐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研创新的好习惯。
(二)自主探究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耍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急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样一个数学探究问题,不同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经常产生不同的探究结果,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往往是评价学生做题对不对,表现是否让人满意等,事实上,探究性问题在设计时,其本身就要强调探究结果的不定性与多样化。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得出错误的、或者有所偏差的探究结论,这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参与知识结构构建过程中必然伴随产生的现象。也这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分,对于那些达不到数学教师要求的探究结果,数学教师不可以随意否定,而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教学活动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结论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一个激励探究和理解的气氖,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品尝探索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索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步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武梅.“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4).
[2] 何鹏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2].江西教育科研,2002(10).
【中图分类号】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41-0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对话是教学是现当代素质教育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提升,以前的教学模式下,都是教师在讲,即使有学生的分组讨论词语的含义,在我看来也都是没有创新意思的讨论,答案总是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在我们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对话模式教学,其核心和实质都是平等。在实现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实现遵循语文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我总结认为要在小学课堂内实施平等对话的教学主要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平等对话。
首先,要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我们现阶段的小学生都是我们所认为的00后,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年轻的也是80后,二十年的差距不是一步可以跨越的,由于老师天生在学生中既有威严性,所以在传统的课堂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可想而知其难度是非常高的,在我们所倡导的平等对话主要依据是OO后的普遍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的差别是非常之大的,特别是早教的提前介入,学生智力水平与80、90后明显的增加,情商水平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平等观念早已提前内化,这是00后与教师的平等交流成为可能。在平等交流时还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1)一定要在前期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平等交流不是一两节课形成的,还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长期的实践,特别重要的是课后与学生的谈心,尤其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老师一言堂的景象要剔除,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交流去争辩,并点燃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的时侯,由于大部分学生早已知道或者早已预习,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对四大名著的简单点评,所以教师应及时的改变教学计划,变重点点评到怎样的标准符合是名著的特征,这个特征需要学生共同的参与和讨论,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结果是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标准,不在是固步自封在语文的范围内,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次,要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课堂内,教师颇为喜爱学习较好的学生,原因在于学习好的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可以及时较高质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在小组讨论内就形成了以某些学生为主导的讨论情境,当然小组讨论时要求有小领导的,但是小领导是不能够在主旨上规定和限定小组的讨论方向,就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显的很是重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的讨论要形成合作交流和共同体验为目标的状态。现代教育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精神需要所交流的平台,平台主体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是同学们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同时探索语文的奥妙,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体验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交流和合作的精神会是学生终生受益。
最后,要实现学生与自我的平等对话。这里的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反思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水平,反思就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的重要桥梁,另外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核心和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取代学生的反思的,在越是教师水平越高的情况下,情况越是如此,当然这是和我们是升学评价体系所相适应的,教师传授自己反思归纳总结的一系列的固有标准答案和解题思路。其实这是种对学生的反思的剥夺,是对学生深入学习的剥夺。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反思的空间,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指引性的。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提问和总结,这是学生的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感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在于学生的互动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设当的提问和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学生善于反思归纳总结。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