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室内设计毕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室内设计是三维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联系紧密,可以说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设计中必须重视方法和艺术的协调性,必须把这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且需要运用包含体量、色彩、质感及构图等在内的多种类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性设计活动。二者的结合主要呈现了递进的关系,首先是自然环境,然后是建筑设计,最后才是室内设计。
现阶段,我国的室内设计与人们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感,功能与技术相结合,必须体现了室内设计的个性。但是在室内设计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室内设计中很少考虑到整体环境和建筑功能的协调性。室内设计师视野不够宽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室内外的环境和建筑的使用性能,只是单一地对室内设计进行考虑。其次,设计师对技术和经济等问题不够重视,尤其是对相关的法规不够重视,影响了设计进程。最后,室内设计不能及时创新,室内设计的精神是经过了功能、风格和个性的过程。虽然提倡国内外的优秀成果,但是难免会产生照搬照抄的现象,设计也要与时俱进,根据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而不断地更新。
室内设计毕业总结500字2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两种方式。感性思维即形象思维,就是在感官作用下思维形式的形象延续。而理性思维即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思维方式,感性思维是根据一点,向外发射性的思维方式。而理性思维是从一点推导另一点思维方式,其推导方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理性思维方式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也就是具有明确的目标,是一种点的空间模型,往往会得到真理性的结论,科学性的研究运用理性思维,最后可以指向一个结论。而感性思维没有清晰的方向,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目标都有可能成立,是一点对多点的空间模型,结果是非常模糊的,以感性思维主导设计行为,具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室内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门类,也是一个边缘学科,其本身归属于空间艺术,主要是形象思维。室内设计有很多技术层面内容,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利用感性思维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功能技术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形式。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必须结合起来应用,是室内设计思维的要求。因为室内设计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思维过程中,要转换思维,不要钻牛角尖,不能就走一条路,拒绝其他的路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太过完美的设计,所有的设计方案都不会没有缺陷,达到完全的圆满。因此,设计师要重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不影响主要使用功能和艺术效果的情况下适可而止。单一的思维形式很难解决复杂的室内设计,而多元化的思维形式能够较好地应对较复杂的设计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角度想问题,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有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单科艺术类中专美术学校,这在当前的广东省是较为独特的。可是,现在的中专教育,已是一种学制三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它的生源是一些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为零的初中毕业生。怎样使这些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将是所有中职教育人共同的课题,而且已是国家教育教改的战略课题。
我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其实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它的开设,在粤东,乃至广东省,都早于同类院校。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粤东地区有着一个较为浓厚的行业人文环境,这有两层内含:其一,室内设计专业可依凭在装饰行业的独特人文氛围,有所作为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其二,我们有条件使学生专业技能学得更殷实,从而把室内设计营造为“品牌专业”。
曾经这样对学生说:“完善一名室内设计师,要经历三个‘师傅’的引导,即课堂上的教师;行业上的设计师;了解建材装饰材料。”这充分说明实践性在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因而社会实践教学是使一个初中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成为室内设计行业有用人才的有效捷径。经过反复的教学研讨,我们把社会实践教学的切入定位在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上,理由是:其一,毕业设计课程整合了两年多来学生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其二,这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已是一些自我定位较清晰、有“走出去”了解行业、准备就业愿望的青年人;其三,适时把握学生的意愿,把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在“出口”的关卡上,激发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主动性,使之不出“次品”或少出“次品”。基于这共识,自2006年以来,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都会根据教学进度编排、组织若干场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经过近7年的不断探索,卓有成效,颇具同行借鉴,自感值得介绍、总结和推广。
1. 与名师面对面 让名师走进校园 走上讲台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近十周的教学中,“与名师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贯穿了课程的自始至终。首先,约请校友、名师开讲座,让他们谈谈经营之道,成功人生;其次,约请校友、名师开专业讲座,让他们讲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再次,约请校友、名师介绍设计作品、设计案例,参观样品房。
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设计现场会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名设计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专业学技能更有干劲、更有目标。
2. 走进企业 让师生走出校门 拓宽专业视野
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已是我校室内设计教学的常规内容。毕业设计课程启动后,学生便开始了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思,此时,我们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去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汕头国瑞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商城)。通过整整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触摸、记录、品味室内设计的各类用材用料。在社会调查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初步构思写调查报告。可以把视野放宽些,写装饰材料市场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写它给你的体验;也可写一个门类的装饰材料,例如:专写灯具灯饰的选用,专写装饰工艺玻璃的配套,甚至可专门针对锁具、拉手作一场深入调研、甄别……。
随着毕业设计教学的开展,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适时地安排一场走进装饰企业施工现场的社会调查(例如,2011年走进了信泰华装饰工程公司的揭阳东海商务酒店施工现场)。请设计师剖析设计方案的实施,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安装、施工的管理等等。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紧扣“走进企业”这个环节不放松,创造条件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汕头。在企业的支持下,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走进了深圳国际家具博览会,访问了“香港设计之父”高文安在深圳的梦工厂。一系列的“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毕业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室内设计专业师生的专业视野。
3. 走近行业 让师生走进社会 融入行业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一直都与行业走得很近。首先,汕头装饰行业协会有专业活动(专业论坛、艺术沙龙、新产品展示),我们都组织、鼓励师生参加;通过行业搭台、联系、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实习。其次,室内设计专业通过开展与“名师面对面”的活动,聘请了一批装饰行业的精英为我校的外聘讲师,使名师到学校讲学成为常态;再次,培植“双师型”教师的土壤。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都具有高级室内设计师的资格,他们经常参与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让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到企业中兼职,努力消除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支持其考取“专业设计师”资格。通过“走近行业”的一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让我校师生走向社会、融入行业的平台,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宽度,又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营造了一个成为“双师型”人才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 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 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 “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