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室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小学生在校时间呆得最长的地方——教室,无疑又是所有校园文化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群体,离不开学校环境,也离不开教室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教室环境关系更为密切。教室文化,是小学校园中独特的风景,是时尚、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是小学生文明的窗口。因此,笔者认为教室文化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断乳期和自我意识萌发阶段,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和发展的时期,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此阶段,外界的引导和影响对其心理素质的形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成长。
1.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第一,提高审美水平。 教室文化体现的是教室这>:请记住我站域名/
第二,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小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群体。教室作为一群生龙活虎的小学生的聚集地,必然呈现出一派活跃、生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氛围。围绕教室文化建设,学生课余生活色彩斑斓,文体活动和各项知识竞赛丰富多彩。诸如教室联谊制度的建立,“教室杯”各类球赛,文娱比赛,知识竞赛,科技成果展等等,使学生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处处显示青春气息。生动活泼的氛围使学生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激励小学生奋发进取,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
第三,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人,教室文化在发挥以上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熏陶、感染和鞭策学生求学上进的作用。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看到教室里张贴的‘比比谁最棒’的公示栏,你得到的星星最少,你会怎么办?”,有67.14%的学生选择“努力表现,认真学习,争取得到更多星星”,这表明教室文化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追求学问、争取进步的意识。
2. 教室文化有助于小学生协作、竞争意识的培养
2精心装扮,策划“温馨如家”的寝室
技校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需要有“家”的感觉。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寝室中的每个成员身上所沉淀的地方文化和经历各异,个人生活习惯、爱好、个性等不同;但是他们在狭小的寝室要碰撞,要交融。如果交融和谐,相处和睦,就会对寝室的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整洁、明媚、有花、有草、有琴等温馨的寝室环境,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让人愉悦,能激发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既利于学生休息,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使他们能更加团结互助,增进友谊,有利于良好和谐班级文化的形成,以点带面,放大正能量。
3提炼出班级精神符号,使之成为全班的一面旗帜
教育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正能量,因而要尽力挖掘和鼓励学生的特长,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信念和理想是人奋斗的前提,对技校班级而言,班级口号、信念等不仅能凸显班级特色,更能通过心理上的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增强凝集力,最终形成班级的集体信念和精神斗志,像一面旗帜,指引班级前行。老师和班干部都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班级实情,针对学生的言行、班级人员构成环境、风气等,以老师指导,学生为主的方式,共同创建班级口号、班级信念、班徽、班歌等文化符号,使之形成精神符号,慢慢扎根于学生心中,要在工作中用心呵护,使它逐渐清晰并使人向往。这些精神符号,会无时无刻影响着他们;如同一首优美的歌,时时响于耳畔,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4树立理想信念,强化道德、法制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形成后,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信念;要坚持热爱劳动、奉献社会等道德文化建设。德育课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是实践性和范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能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不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一个品格高尚的学生。技校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心智不健全,行为容易反复,好习惯、好品质不易养成,因此,要强化法制文化建设教育,班级要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反复宣传、教育,循序渐进,让法制观念深入学生脑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可采用定时评比表彰、班级互动、互相鼓励等形式,鞭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对于播音专业微格教室可以设置如下图。主要分成两个区域:上课区域和监控管理区域。上课区域能够容纳10人左右(使用播音小班授课的要求),可以设置多媒体讲台(包括电子黑板、投影、麦克等。如果针对新闻播音等课程的教学需求,需要演播台设备可以把讲台改为演播台,并且配置相应的灯光和背景。)进行多媒体授课。在上课区域内设置两到三点摄影机,能够实现各种运动镜头、抓拍等功能,目的是为了确保记录上课的全过程,并可以捕捉课程中的重要细节。
(二)微格教法。
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普通的教室中上课,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听、学、练。这种教学模式单调,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复杂语言技能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老师的面传心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主动性差。如果引入微格教学,其整体教学就会被激活。微格教学模式在完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加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技能的同时,清楚、准确、风格化的播报新闻、稿件或主持各种类型的栏目。对于学生无论从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还是从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要主意形象问题。微格教学中,可以通过监控管理区域的使用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教师,可以记录自己讲课中重要、关键的部分,然后通过监控管理系统在上课区域反复播放,引起学生注意,主动学习。比如某个字的发言、语调等。学生,可以记录练习的过程,再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这样不但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分析影像资料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1教学环境舒适,教学内容呈现优化。
智慧教室中环境感知系统、情境感知系统的嵌入可以使温度、光线等自动进行调整,多屏显示可以降低认知负荷,合理调整后的混响效果使教室前后声部能均衡,给教师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然的教学环境。
2引入各种教学资源,互动体验友好。
计算机、平板、无线投影等各种设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接入。人机互动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导航清晰,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和利用。
3视频录播清晰,真实展现课堂场景。
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中通过多个灵敏度较高的拾音吊麦全方位清楚地拾取师生音频信号。摄像跟踪定位系统在课堂中较迅速地捕捉不同主体的动态,通过进一步聚焦体现具体环节。教师、学生、计算机场景平稳切换,高清展示。通过一键设置实现课程在录播的同时自动上传至视频管理平台,便于直播实时观看。所以相对于微格教学的微型化和录播教室突出的录播功能,智慧教室营造了一个认知低负荷、资源便利、交互友好的环境,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
2)为了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启用智慧教室初始学校便拟定了一些相关策略来促进目标实现。
1优秀教师示范激励策略。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学习优秀教学者的经验和风采,学校在每周推荐2~3门优秀课程在智慧教室进行示范,积极利用智慧教室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学技能,对于优秀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家点评等措施使之详细化和突出化。
2自我反思改进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和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师将自己课程通过课程回放,查看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地修正口头禅、习惯性的肢体动作;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技能表现和学生的表情动作反应,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通过与优秀教师视频比较,找出教学技能上的差距,思考改进策略。
3指导评价提升策略。
指导评价提升策略主要来源于教学指导专家和教师同伴的指导和评价。通过智慧教室的课程名称等信息的设置,可以让教学指导专家、教师同伴远程实时或非实时的进行教学观摩。每次实时观摩学习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研究假设
教学技能包含多种技能,本研究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为蓝本,结合国内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和高校教师常用教学技能,主要研究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讲解、变化、运用信息技术、结束等七种技能。研究假设如下:
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学技能各项指标较多,不同的技能在不同的策略和环境下才能促使其发展。所以,智慧教室能提高某些教学技能,而非所有技能。
2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
中年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各种教学技能模式会趋向固定化,而青年教师在职前没有受到系统化教学技能训练,可塑性较强,所以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比中年教师明显。
3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的学科背景相关。
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各教学技能上领悟不同,所以运用智慧教室对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方法
1样本信息。
从运用智慧教室的105门课程中随机选取35门课程,在每个课程中选取学期初始和学期结束时的课堂录像(需要包含所观测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样本。
2评价指标的建立。
本次研究中评价各项技能的指标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国内该领域学者著作中关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指标而确定。
3数据采集。
将上述样本信息对照指标进行赋分,各技能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权重根据本技能要点数量进行分配,观测点确定等次系数:完全达到为1,基本达到为0.8,没有达到为0.6。
四、究结果及数据分析
1对假设“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的统计分析
在假设1验证过程中我们对各个教学技能分别进行了统计,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在统计中,“1”表示学期初始运用智慧教室时录制视频中的教学技能状态,“2”表示运用智慧教室一个学期后的教学技能状态。(1)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且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后这些技能有显著的提高: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的p值均小于0.01。(2)在运用智慧教室前后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无显著变化,p值均大于0.05。所以,假设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提高”成立。
2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2,将教师年龄分成两组,小于等于40岁的定义为青年组(group1),40岁以上的定义为中年组(group2)。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学科背景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假设3,将教师的学科背景分成为两个大类:理工类(group1)和人文社会类(group2)。同样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普通教育中的教学能力,有多种定义,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科书、其他有关教学材料或采用某种特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2];“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心理条件”[3]等等。可以看出,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任教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均有关系。“好的教学,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依然是好的教学”[4]。几个世纪以来,虽然教学发生了,并且依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但是某些核心的教师能力依然如故,比如与学生有效沟通并且建立信任的能力。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包括计划、准备、管理、应用合理的方法与策略。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洞察教学过程,能够对其进行调整使之顺畅。如其所言,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自然包括与学员相处的能力、教学计划准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善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能力。专职教师的这些教学能力,是在其作为中小幼教师期间已经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基础上,在从事社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新积累起来的服务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合力。实践证明,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由于自身基础、觉悟反思和努力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如上所述,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些成功的佼佼者,也存在一些失败者。面对社区环境,有的教师缺乏适合社区居民需要的专业学科优势,如原来承担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短期内没有开设出相应课程,即使尝试开设了类似的中老年养生保健课程或讲座,但由于需求把握不准确、专业知识不过关、内容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欠妥当等原因,而遭遇明显不适或失败。所以,尽管这部分教师课程开发的主观意愿较强,但客观上的教学能力却很有限,有待提高。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大多由中小幼等普通教育教师转岗而来,因而缺乏社区教育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有效开展教学,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如有的专职教师的英语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沿袭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适合居民特点和实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受欢迎程度较低。
2.专职教师课程教学需求有待满足
在对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有关“教学需要(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等)”的调查中,专职教师表达了如下观点:观点一:“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剖析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观点一:“外部环境方面,希望社区学校的硬件设施还需完善,包括应有的专用教室还太少;个体内部方面,社区专职教师自身的培训还需要加强,特别是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驾驭能力的培养,只有自己学有所得才能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观点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外部环境中要注重教学设施,合理的设施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如社区学院进行相关指导,社区教师通过自身消化理论联系实践。”观点四:“就我个人而言,即将退休,无所谓什么需求。但如果专职教师这支队伍还将继续存在,我真切希望能真正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派送真正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学校教师到社区来作为专职教师的一员。”观点五:“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觉得业务的培训十分重要,要有新技能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社区学校的设施配套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多媒体设备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观点六:“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工作的观摩,交流,提高。”观点七:“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理解与支持,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硬件设施能满足社区学员的需求。”观点八:“硬件设施需要更新,现在中小幼学校都有标准化的硬件配置,我觉得社区学校也应该有标准化的配置,能让我们社区学校教师也能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当然相应的业务培训也应该跟上。”观点九:“希望到其他社区学校参观学习,看看她们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取别家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社区教育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教学经费鼓励上课较好的老师。”观点十:“希望在教室中配套多媒体教学的设备,以便能适应各个教学的硬件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居民有需求的知识(如养生、理财等),希望对我们教师有相应的培训。每年有一到二次各社区点的教师交流活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做好社区教育。”观点十一:“需要能向中小学校一样有个多媒体功能的教室(有条件的话最好每个班级都有)。最好每学期组织几次联合教研活动,学习他人之长。对各种专题授课教师,应有专题的培训(如参加‘上海市社区教育首批推荐课程师资培训’这种形式就很好)。最好有相对统一的教材,便于以后的交流和学习。”观点十二:“需要有成熟的社区学校使用的教材、影像资料等。对专职教师提供系统的社区教育教学培训,到兄弟学校学习、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观点十三:“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对我们专职教师来说,目前最好我们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教师每人有一台新的电脑,便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临汾(路街道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面临老年化趋势,需要上级部门配送一些教师来此地上课。经常组织我们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外出参观活动。”观点十四:“需要外部环境如:政策制度的保障,社区学校管理的科学、业务培训的规划与落实等广泛、有力的支持;作为个体的社区辅导员,应该及时不断地学习充电,加深认识社区教育的内涵,转换角色定位,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战胜困难,积累经验,总结适合社区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措施。”上述14种观点中,既有共性需求,又有个性需求,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教学硬要素方面。按照“学生、教师、职员、工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教材、仪器设备等都是硬要素”的观点,[5]专职教师对社区教育教学硬要素提出需求,包括教师、教室、教材、仪器设备等要素。教师要素方面,如希望上级主管部门派送热爱社区教育、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职)教师到社区,配送(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到社区授课;教室要素方面,如完善社区学校教学设施、增加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室等;教材要素方面,如希望社区学校拥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和影像资料等;仪器设备要素方面,如希望专职教师拥有电脑以方便教学等工作。另外还有教学经费要素,理论上也属于教学硬要素。专职教师对此也有需求,如希望增加教学经费以鼓励授课较好的老师等。教学软要素分为客观性的软要素和主观性的软要素。教学的基本的客观性软要素是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本质;教学的基本的主观性软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5]34-35由于社区教育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们对其研究还未专门深入,故专职教师对教学软要素方面的需求并未涉及较多,而仅限于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如人际环境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组织环境方面[6],希望得到政策制度的保障等;有助于专职教师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外部要素的需求,如希望得到相关培训、业务指导;内部要素的需求,如剖析自己、寻找不足、不断学习;另外还有介于外部要素与内部要素之间、有助提升教学效果方式的考虑,如学习、参观、考察同行教师教学经验,参加教师教学交流、联合教研活动等。综上所述,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反映了当下社区教育教学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预见,随着社区教育整体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建设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专职教师教学需求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和特征。
二、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对策
完善探究2013年,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正式开启。根据《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规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必须履行社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教学服务和社区教育研究等岗位职责。参加社区教育学科高级职称评审的教师除了基本的师德品质、学术论文要求外,也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社区学校管理人员申报社区教育系列职称,也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关注研究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的教学,正视破解社区学校专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关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专职教师共同努力。
1.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
第一,市级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全市社区学校专职教师职称评审扩大宣传,使其明晰具体要求。当前,在全市一千六百多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中,不乏一批未担任社区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其中一些曾经是中学教师。因此,在广大社区学校专职教师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其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尽快胜任和适应社区教育教学,对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区教育整体事业发展不无裨益。第二,区县社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优化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管理。教师队伍入口方面,可以在普通学校中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也可以吸纳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管理方面,要给予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第三、加强经费投入,提高社区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要素。通过加强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以及提供政策保障、加强培训指导等教学硬软要素,改善专职教师教学环境,为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热爱才能感染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专业自信、专业影响力,说服、调动学校领导层对于环境法课程的关注和重视,促进环境法学课程影响力的上升,促使校方在环境法律诊所的设置、环境法课时的分配、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环境法模拟审判的安排上有所调整。其次,在环境法师资的配备上,高等法学院校应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引进优秀的环境法专业人才,杜绝非专业出身的法学教师担任环境法课程的讲授任务。最后,教师应以自己的学识素养、专业水平等影响、争取使环境法成为法学的核心课程。这样,国家和学校对于环境法课程重视度的提高,可以使教师去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从对该课程讲授任务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迎接挑战。
环境法教学方式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转换上首先要实现思维的转换,即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赋予学生以责任,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适应此种变化的环境法讲授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式教学法运用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或集合性思维很有用。但这一方法的应用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抽象复杂或是过于简单,就难以实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法律诊所式教学法比较适合法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如果环境法作为选修课开设,多半受课时的限制无法应用。如何根据环境法课程及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结合课堂需要灵活使用,成为环境法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至少要做到两个避免:第一,避免单一的教学法。单一的教学法易令学生丧失新鲜感,产生类似于“审美疲劳”的厌倦情绪,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会因而下降。第二,避免简单废弃某种自己熟悉的教学法,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组合。
环境法制宣传反哺环境法教学
关键词 智障 语言 鼓励 交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维果茨基说过:“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里活动密切关联。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再加上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缺乏,语言的内容就会受到制约,从而造成表达能力低,与人的交流就会遭遇挫折,这种挫折又会造成他们失去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导致语言发展的迟缓。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巧妙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交谈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分不开的。
通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我带学生来到“家政室”主题教室,通过实实在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常见物品的语言刺激,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中学、妈妈、哥哥姐姐、钉纽扣、缝衣服等词语,学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再比如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以及家长和孩子等角色,亲身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体验从而学会生活语言。这种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巧用个别化训练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陶某由于智力残疾、大舌头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 单词、单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含糊,不分音调四声。我就为他制定了一份个人语言训练计划:首先是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有歌曲、有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其次是舌操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三.强化语言刺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刺激训练,让孩子通过实践自然地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说的就多了。真正的语言表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有的学生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从单字发音到说句子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这说明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他们得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老师要经常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能明白这个动作和代表这个动作的词联系起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孩子在玩球时,可是说谁谁在玩球,老师在写字时,可是说老师在写字,说的时候要加强名词和动词的语调,增加强度,学生就会形成印象,时间长了就理解了会说了。
四.给予信心与鼓励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孩子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智障孩子平日里缺少的就是成功感的体验,而教师及时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成功。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拿班上的小程来说,长时间的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甜甜的、阳光般的笑容。印象同样深刻的就是这孩子你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原地不动。别的孩子聊天、游戏,他就在一边看着。但从测试以及平时简单的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发音器官没有任何问题。那也就是说造成孩子如此表现的除了环境,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偶然有一天的晨会课,看到孩子拿着《诗韵三百六》念得有模有样,我激动地翘起大拇指送给他。孩子回报给我的依旧是那甜甜的笑容。接触中,也了解到这孩子很喜欢朗读,于是乎,我又如获至宝,诸多教育家的实践证明,孩子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从朗读中去给孩子更多的信心与鼓励,带他走出自我的世界,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拿着书本朗读古诗,到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面前的朗诵古诗,孩子的转变,这个过程中他所克服的困难,让人欣慰。
五.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 往和思想交流,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言语来交往的动机,鼓励学生开口说 话,如:学生想吃糖、喝水时,引导鼓励他先说吃糖等词,提供和运用语言刺激,然后再予以实现其目的,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跟着老师说,逐渐教学生 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往。不过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老师说却喜欢跟同学说,那 就让他跟着同学说,先培养他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恰当的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
智障儿童之间也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 式,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需要 注意的是,在进行两人组比赛时,要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伙伴,两个孩子的语言 表达能力应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常赢或常输而引起自满或自卑的不良情绪。 七、 运动当小老师的动机 智障儿童很喜欢模仿成人当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发智障儿童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谁做得好,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同学说话、在前面讲 故事、唱歌表演” ,这不但能令该小孩做一个标准榜样,也让其它小朋友努力,希望也可以当小老师。 个别训练”和 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八、 “个别训练 和“一帮一训练 有机结合 个别训练 在一个班级中会存在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 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 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七.应用游戏 提高智障儿语言能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可以是自发产生的,而残疾儿童就需要我们为其创造机会、积极鼓励他们游戏,帮助他们做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游戏是目的。在游戏中,让孩子的语言、体能、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时,我尝试了“小青蛙捉害 虫”的游戏,把运
动室的地板上铺满了用绿色卡纸制成的荷叶,每个荷叶上还有一条或数条小虫(小虫的多少视两片荷叶之间的距离而定) ,训练时孩子们戴着 青蛙头饰,背诵着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 ,愉快的参与到活 动中来,他们从这片荷叶跳到那边荷叶,兴高采烈的捕捉着“害虫” ,他们从内 心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与同学一起背儿歌、做游戏,每个孩子的脸上都 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培养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当然还有许多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训练方法多样化、语言训练与日常生活互相联系、变换方式、复合、修改等方法,只要针对智 障儿童的特性和实际能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参考文献:
1.《教会智残儿童与人交往》高利群 缪晓晴《现代特殊教育》____5.1
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
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 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 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 ,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 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 和过程。
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带有很大的差异。如就语文学习的态度 ,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 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违纪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 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种种 创造性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其间,教师仍起主导作用。作 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 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它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步调一致,听从指导,不得自行其是。 这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所必须的。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 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是 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因此,它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中心”主宰案。语文 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上,都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彻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的 局面,那么何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科学?还用担心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吗?
另外,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序列性差,见效慢,所以特别强调调动学生非 智力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随时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进行调控。
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
①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 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②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 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③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
⑤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又要弄清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管理中讲究因人而 异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
⑥以身作则。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以积极的 正面事实和道理,以及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⑦创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精心优化教育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 ,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
1.显性管理
①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 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学生在做这做那,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 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而未 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 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 斥。一般来说,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 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 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 目标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也可以 稍停片刻,接着低声讲话(施行低强度刺激),也会很快恢复教学秩序。再如,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语文,你 在巡视中,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面上睡着了。怎么办?千万不可生气,更不可发作。要冷静分析:该生是因为 病了服了什么药需要睡呢?还是因其父母吵架而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夜晚?或是开夜车耽误了时间?对此,讽刺 控苦,甚至罚站或者赶出教室,这些办法都是愚蠢的,会使他心灵受到创伤。我们不妨客观地面对这种中性行 为(不致影响他人学习),让他睡觉。一到下节课他就会好转并恢复活动,然后教师再另外抽时间问清情况, 辅导他补上学习内容,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②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 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 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 生学习“违法”(违反语文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 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a.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 疚心理;b.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c.写一份说明书;d.写一份心理病历;e. 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③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 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 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 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 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④分组约束。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可以按座位或男女混合。每组既有优生 ,又有中等生、后进生。组长可由优生、后进生、中等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 ;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成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固定的、 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 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 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⑤自我管理。当语文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 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管理 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语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种 方式,使听说读写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更加适合时 代要求。
2.隐性管理
①以情唤情。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小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 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 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 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 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 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 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外,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 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绝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
②轻敲响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 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 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 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二、国内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概述
大约从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电脑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逐渐提高,一些专业音乐学院在进入21世纪不久,也开始对电脑、多媒体、专业视唱练耳软件以及计算机作曲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中央音乐学院早在2000年就已尝试用可以变换音色以及简单音乐编辑的电钢琴替代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上迈出了第一步。200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易山教授就多媒体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做了专题讲座,并在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实用音乐听觉训练与乐理》,文章对如何实现视唱练耳的多媒体教学,在宏观上给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路和方案。该文非常实际地提出了两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二是学生如何在课下进行自觉有效的练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措施,实施这个措施的理想教学模式需要三个条件:
1.建立网上全国视唱练耳、乐理信息储备中心;
2.教室电脑备课系统的建立;3.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的建立,使用《Auralia》专业教学软件。在该论文集中发表的同类课题论文还有中国音乐学院许清教授的《分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发策略》、星海音乐学院杨晓老师的《音乐院校<乐理>课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沈阳音乐学院颜锐老师的《拓宽新视野展现新前景——展望电脑技术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近年来,在各类音乐或人文类学术期刊上也不断发表了同类课题研究的10多篇论文,从中可以看,国内不同层次的本科音乐教育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对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但也应当看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如何介入,在国内教学中还未形成通用标准,很多地方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音乐系、综合大学的艺术系或音乐系以及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系因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使用的电脑或多媒体技术十分有限。
三、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掌握一定音频的制作、编辑软件、乐谱制作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在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却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培育。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不利于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制度又养成了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纪体育师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高师体育专业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一为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
学术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印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由博比特创立的工学主义课程和康茨、布拉梅尔德创立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布鲁纳、施布等,它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机会的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因此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组织课程;(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内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4)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然而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过分强调理论,偏重课程的学术化(培养少数尖子式教学课程),被认为是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O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梅茨等人,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基于上述现代西方各流派的优缺点,在体育专业理论教改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到应针对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等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学习过程,造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个性、兴趣为向导,集学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优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戴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而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而习得的经验,学习速度慢,但牢固可靠。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查询、合作、讨论、演说、辩认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使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运用和牢固掌握的整体教学目标。
1.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来理解,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解释现实,赋予意义,并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给定问题后,就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并重视小组合作、商讨,这样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展自我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1.4杜威思维理论
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一表征—假设一推理一问题的结论。萨其曼提出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结合生物科学提出了生物教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考克斯等提出的社会探究模式以及学习环模式等。但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不外乎就是杜威提出的思维方式,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的交流对话活动、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操作和思维活动,是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中习得学校体育学的知识,即融学校体育学的学习于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和经历探究问题过程之中,从中培养学校体育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2.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创设一种问题情景澈活学生的思维
学校体育学的教学,联系社会或生活,以学校范围选定问题;或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选定问题,问题是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开始,如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让学生研究。
2.2引导研究
学生起初不知道如何研究,没有研究的技能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示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资料,提出假设,按照探究的程序一步一步向解决的方向逼近。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放手让其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争辩。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而争辩中可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问题的咨询者和解答者,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结论及评价
在学校体育学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也注重探究的结果。结论往往是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规律性的东西,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对结论要求准确无误。如何获得正确的结论呢?除了个人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外,还要有包括教师在内的集体评价。通过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结果,互相评判优点与不足,拽出错误加以纠正,以便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评判中相互接纳、包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4反思与应用
学校体育问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以问题的表征、假设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个过程中是否有不妥当之处?如果有,如何改进?反思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寻求更好答察的过程。即使问题求解方案不止一个,经过反思提出更多的方案以供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人无完人,们现代教育追求的是更加完善和完美的人,趋向于“完人”教育,因而对自己苛求一点,由此养成习惯,必有好处。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才显出知识的价值,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智慧技能,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前后相联,构筑成知识链、知识网,使孤立的知识变成统一的、灵活的知以结构,从而在使用时便于提取,提高认知的灵活性。
如平时学完一节课,或一单元的课堂学习,或单元测验,既是对学习的检查又是对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练习,找出没弄懂的地方或理解错误的地方,知错而改及时纠偏,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常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瓦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先是教师的帮、扶、引,而后是教师的放手,让其独立学习、独做事,这样才能由依牵负而转向自主地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具有开拓精神,有主见,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变换而具备终,学习能力的人。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3.1自主学习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班级集体化教学和个删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采用了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则改变教材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编提纲,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角色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引导、控制答疑等途径与学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干¨积极性,同时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敝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丁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学会学习的原则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旧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这个主题,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调动各种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下,让学生课外自寻资料,自编提纲,课中自我表现,与同学问合作,课后自评、自我总结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3.3合作学习的原则
应试教学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个体化,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理解、记忆到课后的复习都是学生个人的事,最后的考试也是衡量个人知识多少的唯一形式,因此,这种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发展学会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际、相互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合作教学的能力,按不同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更是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实践基地,小组间的不同观点的竞争促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接受同学间的知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向导,师生关系转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由此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等零质。
3.4从创造中发展知识的原则
与传统应试教育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创造、想象能力,从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开始,学生根据师生协商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观点,然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交换意见,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估、以写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在创造中、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生动、丰富和巩固。
3.5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新型的创造教育思想将扭转“应试教育”出现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的状况,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搜寻资料的能力;(2)独立创新能力;(3)和别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5)学会学习、独立操作能力;(6)演说能力;(7)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实践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评价能力。
4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课(30—4O人)为宜,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各项活动。
(2)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教师应需有一定的自。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资料查寻服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由于涉及众多史家、流派和方法,传统课堂讲授难免陷入罗列知识点、灌输式讲授,学生感到无从记忆,且容易混淆各个流派和方法。因此,本课程尝试用Seminar进行教学改革,将厘清史学发展脉络的任务交由各个小组完成,这对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批判性地阅读重要史家是很有必要的。本Semianr的侧重点在于批判式的接受性学习,因为“批评的态度是学生的特权”。教师的功能则体现在引导性和发散思维层面,将知识串成体系,与已有专业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B大学《外国教育史》课程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由于涉及大量的人物或理论,在传统讲授中,教师也常常疲于奔命地满堂灌。因此,本课程改用Seminar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兴趣的历史。学生按照年代顺序,分成小组,拣选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家或者教育理论做报告,并总结时代特点。本Semianr的侧重点在于发现式的交互性学习,特色在于网络平台的运用。课程淡化“铭记各个时代教育思想和人物”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历史同心感。
3.C大学《英国史专题》课程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有一定史学功底,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本Semianr的侧重点在于内化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Seminar改革课程后,教师主要将研究和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报告的形式可以安排个人报告,这样,课堂报告实际上就是答辩的预演,接受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批评建议,并且有充分的时间修改润色。
二、实施效果评价
1“.教”与“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的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历史学习的三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经世致用”的工具理性和“后事之师”的价值理性、具体的历史事实与抽象的历史观念、宏观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人同心感。以上三种形式的Seminar在教学实施中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问题意识提升,利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首先,以A大学《西方史学史》Seminar为例,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去阅读、理解最感兴趣的原著,并将感想分享给其他同学,起到了传感效应。在课后与教师讨论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其次,以B大学的《外国教育史》课程为例,学生构建起外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并且在研讨中总结出教育规律:16世纪“发现人”、18世纪“发现儿童”,19世纪“发现妇女”,20世纪“发现老人”。在阅读洛克的《教育漫画》中发现了许多今天仍然适用的教育原则。在对裴斯泰洛齐四次教育实验的讨论中,深刻领略了“教育爱”。在探究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的过程中,还深入开展了社会调查,对蒙氏早教中心的原则、方法和问题做出了专业性的评判。最后,以C大学的《英国史专题》课程为例,学生原本对论文写作一头雾水,初稿的题目大多停留在较浅的叙述层面。通过Seminar的讨论,尤其是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得到了提高。此外,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通过Seminar教师在第三方平台资源,学生还学会使用了很多在线学术资源。
2.问题及适用范围
①不同类型的Seminar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年级与学校,本文提到的学习模式———“批判式的接受性学习”、“发现式的交互性学习”和“内化式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将其与授课对象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个对应关系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级因素,还包括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例如,本文中的A大学与C大学,虽同为历史专业,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若A运用C的模式,则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运用一手资料的能力。若C运用A的模式,则需侧重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②课堂交流的优势在于信息及时,沟通有效,但时间不充分。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不受时空限制,但受在线人数、网速等影响,出现信息延迟,表意不畅。因此,应当将二者有效互补。③Seminar交流受到教室布局的限制。在国外的Seminar上,师生以“圆桌会议”的方式平等地进行交流。但我国大学的教室基本都是按照教师教授的模式设计的,是非互动型教室。在Seminar模式的交流中,报告人高高在上,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提问的积极性。④检查制度的存在,使得学生查资料的时间被大大限制。教学督导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自由。“学分制”在实际教学中异化成了“学时制”,学生常常人在课堂,心在别处。所以对于改革教学模式,校方也要从监督管理系统上予以支持。⑤Seminar模式虽然效果良好,但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时还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类型相结合,根据专业设置、学生来源和上课人数,合理选择教学方式。⑥实际的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意愿及能力,因为学生需要在课下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为Seminar做准备,因此,如果同时开课太多,学生会疲于应付,难以达到研讨效果。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采取更灵活的课程检查制度
摒弃僵硬的随堂采样模式,给予教学更大的自由和空间。注重效果而非形式,使学分制落到实处。允许新的考核制度的存在,不以分数论成败。教室环境创设,对教室设施进行整改,使之适应交互式教学。
2.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
不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只提供开放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把握好在引导性问题上的量与度,注重总结评价环节,不以成绩为导向和目标,而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和科研创新性为目标。运用课下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