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获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5: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生数学获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数学获奖论文

篇1

一等奖(2篇)

高拂晓《迈尔音乐美学理论述评》(中央音乐学院)

杨柳成《“危机时代”的自我救赎――勋伯格音乐内涵的人文阐释》(广西艺术学院)

二等奖(4篇)

杨民康《艺术切人一随缘选择一文化思考――论音乐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视域及研究过程》(中央音乐学院)

魏扬《论金湘琵琶协奏曲“旋律音程向位”的结构力》(华南师范大学)

王安潮《考源大晟乐钟型态解疑宋代黄钟律高――评》(安徽师范大学)

冯长春《中国新音乐史的宏大叙事与深度批判――刘靖之著(中国新音乐史论)增订版读后》(山东师范大学)

三等奖(6篇)

李涛《中西合璧的现代音乐语言――陈怡的多重结构分析》(上海音乐学院)

施咏《谈民族审美心理对中西音乐结构思维差异的影响》(安徽师范大学)

王斯《谈谭盾(鬼戏)的人为戏剧化》(上海音乐学院)

魏新民《大乐与天地同和――(神州和乐>传递的核心理念》(湛江师范学院)

杜娟《从音美类艺术高考的“热起”和“降温”看当今艺术教育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

高百坚《传统筝乐研究要走出“书斋”面向“田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卫生院)第四届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

一等奖(15篇)

蒋聪《留在北欧的那份眷恋与思念――(牛津音乐心理学手册)》,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滕堡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

张D《筚路十载启山林――评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伍国栋;

留生《四易其稿,壮心不已――从汪毓和先生(第三次修订版)说开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周国文;

杨梅《一部再现实地考察背后故事的著作――评萧梅著(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生,指导教师甘绍成;

徐海东《对自律论的批判――评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刘承华;

郭星星《今之词,古之乐?――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周晶《新时期音乐思潮的开篇之作――读(改革开放与新时期音乐思潮)》,天津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明言;

孔续茜《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的人本主义批判――评叶明春著(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冯长春;

杜娟《人物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李焕之的音乐生涯及其历史贡献)有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蔡梦;

张斯絮《两种历史观,两种价值取向――评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与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戴嘉枋;

蒋立平《镜子――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考)》,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杨和平;

冯羽《评于润洋著(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屠艳;

冯彩媚《新视角下的认知――评(礼崩乐盛: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潘林紫;

邓颖《一个需要不断关注并进行学术创新的学科基础领域――评(李叔同学堂乐歌研究)》,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潘林紫;

申小龙《形式美的独特诠释――评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六讲)》,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范晓峰。

二等奖(15篇)

赵书峰《千呼万唤始出来――读冯光钰、袁炳昌主编的一书有感》,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

银卓玛《架起神灵与世俗的桥梁――评桑德诺瓦

方伟《互文性・信息・音乐流动――对汪森、余R天的几点认识》,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冯效刚;

王力博《多元化视角下的音乐传播学建构――读汪森、余娘天(音乐传播学导论――音乐与传播的互文性建构)一书有感》,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李宝杰;

董郑峰《博引诸家著述成果真实再现历史原貌――读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有感》,天津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王建欣;

郭圣t《紧跟时代步伐的音乐社会学著作――研读曾遂今先生不同时期的两部相关著作有感》,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陈荃有;

马莹莹《华人西乐:音乐文化的碰撞与合流――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梁晴;

李瑞涛《历史维度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观察一读

李雅宁《别具一格写信史――刘再生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冯长春;

张婧《关注反思探索――读克尔曼的(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生,指导教师甘绍成;

常江涛《海纳百川史论交融――评刘再生兼谈重写音乐史》,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指导教师李岩;

刘春秀《学术之光静静绽放―评高婷(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音乐理念的摄取――明治末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潘林紫;

篇2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篇3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李少宝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安徽省2009-200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三、开展论文交流,争做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研意识强,带头参加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校长李少宝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cn刊物上发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报》上。副校长童春迎论文《“听”同样重要—一节阅读课引起的思考》获安徽省教学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有20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9月启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专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研究内容:

我校确定课题内容是:将从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探索如何挖掘农村习作资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

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加强理论基础。

⑵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组织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资源。

⑸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⑹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老师座谈的形式,明确研究的具体

内容,写出分析报告。

篇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