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消费心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其他消费群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所受教育、所处环境、以及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细致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像易受暗示、从众消费、容易冲动等消费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一些非理性消费和过度消费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综述
1.消费心理论述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
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现代社会中,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一些消费信息,从而引导大众消费,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彩。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3.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分析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方向除了必要的伙食消费主要是四个大方面,其一是交际消费,在现阶段的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调查中,人际交往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很大,为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很大一部分用于与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中。其二是信息消费,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这些工具现如今也已经逐渐普及,使得大学生消费有一部分成为信息消费。其三是旅游消费,大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足,在学习之余,很多大学生选择旅游作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主要方法,而旅游是一项比较高的消费项目,表现出了大学生对高层次消费的向往。其四是恋爱消费,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校园恋爱已经成为常态,而恋爱过程中的高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伙食费来讲,消费的多少主要受到地域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某些地域的消费水平高,相应的伙食费也比较高。对于自身经济条件来讲,有些家庭富裕的群体每个月的伙食消费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而一些家庭普通或者困难的群体,伙食消费可能只有几百元。
4.大学生消费来源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挣钱,因此,家庭就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二是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国家为了奖励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已经让很多学生受益。其三是勤工俭学和兼职获得资金来源,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独立生活,这类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和学习知识,而是更多的投入到自主创业和勤工俭学之上,现如今大学生自助创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类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存在着很多不理性的地方,通过对其不理性消费进行分析,得出其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地方,具体如下: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大学生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情况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消费品不仅存在着使用价值,他们更多的注重消费品的品牌,并认为商品的品牌展示出了自己的身份、商品的价值、自身的消费档次以及自己的心情和荣耀。对于时尚消费来讲,其出发点是因为现阶段大学生希望借助消费品来与自己认同的社会阶层同步,也通过消费表达出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希望通过时尚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获得他人的赞美,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
2.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开销外,其主要的消费方向应该是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等方面,而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则恰恰相反,在购买衣服、娱乐消费、旅游、通讯、谈恋爱方面的消费已经远远大于投入到学习上的中消费,造成现阶段的消费方式与其成才的目标大相庭径。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考研辅导、培训辅导之上,而很多大学生却是拿着学习的幌子,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做着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例如,大学生买大量的书却几乎没有看过;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竟然疯狂的打电脑游戏,有的同学省吃俭用就为了上网、冲游戏币。这种消费结构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
3.无计划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过度的追求个性,在消费中存在盲目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的现象,尤其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并第一次有了资金的支配权,再加上他们的消费经验不足,在消费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消费计划,一些原本的消费计划也会以为个性使然而被打乱,据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一旦没有资金就找父母要钱;一些大学生在学期初花钱大手大脚,在剩下的日子只能东借西挪,拮据的过日子,花钱方面随波逐流,往往购买一些对自己无用的东西。这种消费心理使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还可能会让大学生步入歧途。
四、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造成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尤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因素,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因素,总得来讲,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令人堪忧。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对其消费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同学们认清楚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消费心理因素自觉的抵制,对于一些有挥霍性消费方式的同学及时的进行引导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学校还要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例如建立一些有益、健康的消费场所,倡导学生正确、文明消费。对于社会来讲,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来讲,建立和谐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改善社会风气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健康消费的观念,让健康消费深入大学生心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理财教育包括了对金钱和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理财基本知识以及理财的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知道哪些消费品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又是自己不需要的,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以及掌握消费计划的制定,其次是正确消费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家长们的影响,作为家长,在给予孩子们自主消费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对孩子的消费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不能有求必应,助涨孩子们奢侈浪费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
3.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易冲动、易接受暗示、易攀比消费等情况,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在学校开着健康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的心态调整提供帮助,避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的盲目消费,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为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地消费环境,引导学生注重精神世界的提高,从而做到合理消费,对自己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分配。
总体而言,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还十分严重,除了对现阶段的社会消费环境进行研究外,还需要着重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关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变化,努力做到社会消费环境供其所需,大学生消费文明健康。
参考文献:
[1]宋淑英.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16:137-138.
[2]陆昌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研究及调适建议[J].商,2015,,48:291+270.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要经历上述三种过程。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评述
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的研究目光。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消费当中透露的数据可以大致看出当今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占据了主流,健康的、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正在形成,但在大众消费的影响下,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影响,一些消极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也露出了苗头,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1.大学生的生活消费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加之大学生个人家庭情况、个人因素等情况,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出现分层次现象。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元~300元的占3.87%,300元~500元的占44.41%,在500元~700元的占34.17%.在700元以上的占9.33%。大部分大学生消费额度分布在300到700元之间,这一区间段的人数比例达到78.58%。可以明确地说,大学生的消费已经呈现出高、中、低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消费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但消费的总额却在逐年增加。
2.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当中的很大一个比例。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各种学习辅助设备(包括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用。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有所区别,纵观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基本在2500元~10000元之间,这笔费用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除学费以外,考证费用和电脑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经常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名目繁多的考试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考试费用逐年增加。电脑也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料之一,无论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都想方设法为拥有一台电脑而努力。
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中,最重要的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源于同学感情的消费,另外一个是恋爱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恋爱消费是人际交往消费中的大项支出之一,调查数据表明,有65.0%的学生曾经有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大学生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的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另外,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达70.6%,而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原因的调查中,有62.1%的学生选择了“联系方便”,而25.4%的学生选择了“显示身份”。
4.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消费包括了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如上网、读消遣杂志、书法音乐绘画、旅游、迪厅、打台球、遛旱冰等,这些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单就旅游一项,有7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有40.4%的被访学生平均每次旅游花费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1500元以上的占34.9%。
二、大学生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有众多表现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消费“前卫”,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得知:有的学生对品牌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名牌衣服、鞋帽,高档手机,成了一些学生的时尚追求。受虚荣心的驱使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借贷等方式超前消费。
2.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深受社会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大学生不断追求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不能拥有很多高档物品,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
3.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比重逐渐加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经济独立意识较弱,储蓄观念淡薄
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来看,有87%的学生全部由家庭供给,由勤工助学获得生活费的学生仅占9%,与同龄的欧美学生相比较,我国的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比较薄弱。另外,由于没有储蓄观念,有些大学生回家的路费都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筹凑。
三、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将会给社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华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培养与塑造,使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切实承当起对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培养的重任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问题,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它也是高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问题,高校要在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塑造中承担起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责任。
(1)高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高校要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培养中加强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引导他们在进行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充分考虑到个人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引导。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高校要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4)高校要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2.大学生个体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和消费心理水平,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1)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2)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一祥等: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2]王永杰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6)
1.1消费水平总体偏高
从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与消费支出存在极大的差别。相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以及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第一档中最低标准1270元,大学生的月消费总体水平偏高。
1.2收入来源多样但仍以家庭负担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加之近年来国家对在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奖学金等扶助政策越来越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家庭负担,有效增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可支配收入。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个人劳动所得和国家资助额度毕竟有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在大学期间学费由谁负担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家庭供给仍是其主要经济来源。
1.3消费结构多元但不够合理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费用、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费用等方面。除了基本的生活,大学生用于日常用品、学习等方面费用较少,而用于服饰、娱乐、恋爱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多,且大有超过基本消费项目而后来者居上之势。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注重享受性消费的理念越来越明显,人际交往消费过度,对于其成长发展极为不利。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2.1自主性与从众心理并存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需要和自我意识,且往往是远离父母而独立生活,因此他们在消费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比较充分地反映自己的购买需求和个人爱好。但受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购买经验和生活经验普遍不足,商品知识不够丰富,特别是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时,购买行为受同学意见的影响较大;他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模仿大多数人的消费行为,即使所购商品自己并不需要。
2.2理智性与冲动意识并存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供给,金额有限,购买受到很大制约,他们必然谋求有限的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他们往往能对自己的开支进行有计划的安排。面对现代社会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他们在消费时更容易受客观环境、社会信息、时尚和潮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消费倾向。
3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3.1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导向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导向也过渡为“保证生存消费,鼓励发展消费,适当享受消费”,大学生在接受新的消费理念的同时,为自己的享受消费心理提供了借口。金融机构竞相为大学生提供的各类信用、信贷服务,为大学生超前消费提供了催化剂,也让大学生的奢侈消费变成了可能。
3.2家庭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部分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养成并助长了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在此环境下长成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和消费承受能力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与健康的消费观念,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成为了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产生的主要原因。
4大学生不良消费的不利后果分析
4.1不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
消费心理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出表现形式之一。今天的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在现有经济条件之下,适当的改善消费,提升生活品质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任由大学生不良消费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偏移,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
4.2不利于良好社会消费风尚的塑造
大学生理性消费关系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及时纠正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不良消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将会进一步加剧,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性消费将难以发扬光大,良好社会消费风尚的塑造和健康的消费潮流也就无从谈起。
4.3不利于我国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最主要生力军,对他们教育的成败决定了未来我国的发展前途。因此,不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难以实现。
5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构建策略
5.1规范社会消费环境
规范的社会消费环境是培育民众良性消费观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和制约。因此,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必须首先从规范社会的整体消费环境入手。基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政府应加大行政管理力度,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h境;同时政府还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理念与文化。
5.2强化学校的消费观教育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的正在不断的增强,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人们消费行为的发生较前几年而言频繁了很多。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群体在中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0 年-2011 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中,18岁-30岁网络购物用户占总网络购物用户的57.1%。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推动消费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展开显得异常重要。
1. 文献综述
从90年代起,对于大学生的研究逐渐的多了起来,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谭华青(2004) 分析了大学生购物决策风格及其与人格的关系发现,人格因素对其消费决策存在显著的影响。刘世雄(2005)通过对上海、广州、珠海三个城市1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消费群体的个人价值观存在显著的差异。崔敏(2011)山东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需求与动机、网络购物的行为及对网络购物的满意度。
从以上综述来看,自90年代以来,较多的学者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大学生的具体哪些心理因素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学者们有较少的研究,本文拟对具体哪些心理因素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做详细的研究。
2. 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
大部分消费的目的是满足衣食住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在是围绕着吃饱和穿暖,更多的是满足心理上的一些需求。满足心理需求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是哪些心理因素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呢?
2.1炫耀和攀比心理
炫耀是一种强烈的自尊需要, 是过分注重自己形象的一种表现,也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大学生在生理上处于成熟期,在心理上却处于成长期。他们对“自尊”的追求是强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对“自尊”的追求是强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的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 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由于这样一种炫耀和攀比心理的存在,大学生们总是不甘心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从而就导致消费行为也就产生了。
2.2消费是一种享受的心理
买食品不一定是饿了,买衣服并不一定是没衣服穿了,在商场里,你也许会看到很多的顾客朋友们推着购物蓝,漫无目的的逛着,然后看着喜欢的东西就拿,不知不觉等到了收银台的时候已经是满满一篮。这一部分顾客也许她们在进商场的时候并没有想买东西,而是这一美好的过程,造就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可否认,大学期间有很多的课余时间,而且很多学生并不会把这些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而是用来休闲,对于大部分女同学,以及谈恋爱的同学们来讲,闲逛就成了他们主要的休闲方式,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讲,购物也就成了他们快乐的来源之一。
2.3与时尚接轨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大多年龄为17-27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在这一阶段是最希望自己被注意、重视、赞美、羡慕的年纪。这也充分体现在他们对美丽和时尚的追求上,尤其是女性同学。他们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喜欢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他们要求所消费的东西要体现出自我特点以及个性。
2.4注重物美价廉的心理
有一部分的学生,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他们炫耀和攀比行为的指导,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们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时候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有的大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他们不愿意给他们的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是用有限的钱买最多的喜爱的东西。这一种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大学附近的店家的经营理念为薄利多销。所以不难发现,在高校附近有很多的“两元店自选店”。
2.5锻炼性和娱乐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似乎越来越觉悟到,他们在大学里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需要发展各种社会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而且,大学生们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并且他们的生活压力并没有社会人士那么大,因此他们娱乐的次数可能要比其他人多。因此聚餐、KTV等就成了他们常有的消费。因为这类消费既可以锻炼他们交际及为人处事等能力又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所以当他们每逢节假日或者是生日等认为需要庆祝的时候都不会放过聚餐的机会,KTV也成了他们锻炼自己将来工作能力和释放自己的不二场所。所以任何一个高校旁边都有很多的中低档餐厅及KTV。
3. 小结和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受其环境和成长过程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其独特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炫耀攀比心理、享受过程心理、追求时尚心理、追求物美价廉心理、锻炼性娱乐性消费心理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企业和经营者们应当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按需供给,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扩大市场份额,占领较多的客户资源。为此笔者提出一下建议:
3.1产品质量细分,以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为主打,同时生产一些高质量的高端产品。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偏好物美价廉的产品,但也有即较多的学生喜欢炫耀和攀比,为了迎合这两种学生的消费需求,商家应当多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也应该生产一些高质量的产品。
3.2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当多元化,体现大学生所具有的活力和个性,并且能够体现出时尚因素。生产者在设计其产品的时候应当体现特性,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产品品种的创新,体现时尚特点。
3.3注重产品的外包装,并且零售产品的每份产品的净含量不宜过重。产品的外包装新颖特色,净含量合理等特点比较容易捕获享受性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 谭华清 大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2004年硕士论文.
[2] 刘世雄.基于文化价值的中国区域消费差异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99- 10.
[3] 崔敏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一以山东省高校为例 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4年4月.
(1)调查方式。调查方式以标准问卷为主要调查手段,调查人员把被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作答,并由被调查者独立填答后收回问卷。
(2)调查对象。主要是安徽地区部分本科女大学生,不包括自考和函授住校的女生。由于二、三年级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对稳定,二、三年级女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一、四年级女大学生消费时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太稳定,故较少列为调查对象。
(3)问卷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于2012年3月中旬进行,共发放843份,收回784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765份,有效回收率是90.7%。本次问卷结果是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得出。
(4)调查对象分布。在765份有效问卷中,来自农村的419份,占54.8%;来自城市的309份,占40.4%;空缺者37份,占4.8%。
二、调查统计
1.消费水平及其来源
表1:个人月均支出
月平均消费(元) 300以下 301-500 501-700 701-900 901-1000 1000以上
比例(%) 2.3 2.8 9.7 42.2 32.1 10.9
表2:消费支出来源
来源 父母提供 亲友济助 贷学金 奖学金 困难补助 勤工助学 其它
比例(%) 68.5 8.3 2.3 5.6 5.1 8.5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上大学费用高,近六成的女大学生来自农民及乡镇以下职工家庭,但大部分女大学生能达到正常的消费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女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父母提供,主动解决自身消费问题的同学不太多,存在较大的依赖性。2.个体差异大,有5.1%的女生月支出在500元以下,也有的女生有10.9%的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
2.消费动机
表3:消费支出内驱动力
类别 A B C D E
来自农村的女生 25.1 49.3 14.5 10.4 0.7
来自城市的女生 20.3 65.1 6.8 6.7 1.1
(A:购买实用品B:购买急需品C:购买时尚或装饰品D:随意购买E:其它)
从表3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消费的内驱动力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购买实用物品的比例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而在“购买急需物品”时,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大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所占比例。来自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女大学生,比较青睐时尚或装饰品。
3.消费态度
表4:消费生活方式
态度 A B C D
比例(%) 25.1 51.7 36.2 60.3
(A:紧跟流行式B:艰苦奋斗式C:能挣会花式D:量入而出式)
表4是对女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调查。本人认为生活方式是消费方式、消费态度的外化, “艰苦奋斗”是一贯被倡导的,也为半数以上女大学生首肯,这是我国传统美德在当代最具前沿的新女性身上的再现。“量入而出”是比较现实的一种消费态度,也为大多数女大学生所接受。总之,女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多面性,甚至同一个体的选择也是多面的。
三、影响因素分析
概括影响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取向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
(1)家庭。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构成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家庭给予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同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同。家庭所属的社会阶层影响着大学生的需求层次和消费习惯,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父母的消费行为及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
(2)学校。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缺位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关于高消费和享受的,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没有强有力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位,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
(3)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有些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也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大学生的购买能力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受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45-02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在调查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三峡大学大学生为代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6份,有效率为94.0%,总计男生125人(占总人数的58%),女生91人(占总人数的42%)。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
1 调查结果及总结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有147人,占总人数的68%。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
(2)生活消费调查。在伙食费方面:12%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37.5%的同学在200-350元之间;32.8%的同学在350
-500元之间;17.7%的同学在500元以上。每月购买化妆品方面:2.5%的同学的花费在10元以下,42.3%的同学的花费在10元-50元之间,23%的同学的花费在50元-100元之间,100元以上的同学有12.2%。在调查每学期自己买衣服的花费上:6.3%的同学的花费在100元以下,有48.2%的同学花费在100元-300元之间, 34.7%的同学的花费在300元-800元,10.8%的同学花费在800元以上。
(3)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方面的第一
手资料,通过对大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感情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不是理性的考虑。如在“每月的生活费会有限额或是计划吗?”的选项中,54.20%的同学选择“有计划,但总是超出预算”;19.6%的同学选择“没有计划,随便花”。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36.6%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其他”;45.40%的同学选择了“不考虑名牌,价格适中就行”。消费过多或者每月的花费都是“入不敷出”。 在“您
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有近68%的学生的消费是“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是一种情感的消费,不是理性的。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如在“您的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问题上,6.8%的同学是300元以下,42.3%的同学是在300元-500元之间,而36.5%的同学在500元-800元,甚至有14.4%的同学是在800元以上;在伙食费方面:12%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37.5%的同学在200-350元之间;32.8%的同学在350-500元之间;17.7%的同学在500
元以上。这说明同学之间的饮食消费存在十分的尖锐的不平衡,消费水平不平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3)消费结构多元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消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双学位、考证在各大学校园悄然兴起。在调查他们学习计划中:20.2%的同学愿意去考研,12%的同学选择报双学位,而67.8%的同学愿意去考证。
②时尚消费。大学生爱时尚、漂亮,年轻活力是他们的自豪,在“您常去的购物地点?”的选项中,28.20%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和购物广场”;54.20%的同学选择“专卖店或者是特色店”;只有19.6%的同学选择“一般的小店”。 在调查每学期自己买衣服的花费上:有48.2%的同学花费在100元-300元之间,34.7%的同学的花费在300元-800元,10.8%的同学花费在800元以上。
③网络消费。电脑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甚至很多学生都自己购买了电脑,而买电脑和上网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家庭。每周上网方面
的调查显示:16.2%的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10元以下,47.8%的同学每周上网花费在10元-20元之间,27.4%的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20元-50元之间,8.6%的同学每周上网花费在50元以上。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其中聊天和游戏是最大的问题。
④通讯消费。手机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还有类似的IC卡、小灵通、公话超市,大学生的通讯消费占据消费总额的一定的比例。在通讯费用方面的调查中:18.5%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也有7.8%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00元。
2 对策与建议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
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内因是主要原因,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调查中表明有将近68%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没有良好计划。
(2)消除不良消费。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
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
(3)倡导消费文明、积极健康消费。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消费问题上,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楚自身的经济形势,不要盲目跟风。
2.2 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合理、节约型消费
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上,应当适当的控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依赖性;让他们真正的独立,是要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在网络商城发展迅速的今天,作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所谓网络消费是指消费者使用互联网在相应网络客户端上进行搜索,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通过和商户的交流了解,对商品的价钱、产品质量进行重新确认,最后决定下单购买并进行支付,商家再选择快递送货上门,或者消费者到指定场所凭借获取的信息进行消费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分析他们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消费心理,有利于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1]。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心理分析
个性化消费心理。多数大学生喜欢追求新奇、流行、品味、敢于挑战,喜欢张扬个性,自主选择。网络消费符合他们富于创造力、渴求变化、追求新奇、释放个性的特点,因此他们所购买的已不只是商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的追求是商品的形式新颖,彰显他们的个性,这些都成为他们消费时的重要标准。使他们在购买商品时,缺少对产品鉴别和评估的专业知识,这样购买的风险也可能上升。
追求任性的消费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家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点,在面对网购时,他们受到网上商品的诱惑,一旦有店家推出活动或者有新品出来,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只要想买就买。独特的购物环境,与传统交易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其追求任性的消费得到满足。消费时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个性向商家提出挑战,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随心所欲的消费,契合前段时间出现的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
追求快捷便利的消费心理。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交通堵塞,出行不方便,加上每个人都有一种惰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消费时一定会把便利快捷考虑进去,他们不再喜欢逛上一天,去精挑细选。传统的购物方式需要人在出行时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天气、出行时间、交通状况等等,在选择商品时还要纠结,有时因为一时受销售人员的鼓动购买,事后后悔了却退货不便,而在网上进行交易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深受大学生喜爱。
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心理。越来越多价值高但具有文化品位的商品成为大学生的购买物品。大学生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心理,购买具有一定品位的商品,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消费者在相信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品牌效应,就比如洗发水,它的质量好,而且气味香,这些效果都是很明显的,因此,消费者就会继续使用下去,而耐克、阿迪达斯这类运动类型的品牌在学生当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生活和一种小资情调。
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价格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产品的实用性也是大学生选择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调查得知,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大学生购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大部分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是600-100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也不会超过1500元,他们的生活消费主要是吃饭和必要的生活开支。由于可自由支配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在花费时很谨慎,在购买某种产品时,尽量做到物美价廉
二、对消费者心理健康成长存在着隐患
盲从心理的的形成。大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网上时常出现一些具有诱惑性的新奇商品,会刺激他们追求档次,甚至助长其追求名牌的心理,养成了他们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利用支付宝或者网银进行消费往往会产生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盲目消费。网络图片文字对商品的宣传及商家促销策略的使用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冲动而非理性的消费。
虚拟高消费助长攀比心理。大学生心理防御特别脆弱且年轻气盛,思想不成熟,也极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看见同寝室或者同班同学在网上买了各类新奇的商品,也要上网去买,更甚之要买比他更好的,从而形成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甚至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消费,长时间下去形成网瘾并沉溺其中。这种虚拟的网络高消费易使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攀比心理。[2]”
交流能力下降导致封闭心理。网络消费不同于传统的消费,前者是一种人机单方面的交流,而后者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交流。许多学生不需要迈出寝室门就可以购物,甚至吃饭也不需要出去,直接手机电脑网上订餐,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宅在寝室,使他们与外界隔绝了,这就必然导致随着网络消费的兴起[3]。久而久之,他们很少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这导致他们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
易形成网购心理依赖性。各种网购平台和商品,极大的刺激着大学生的购物欲,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他们从中发现网购的乐趣,体会到网购的妙处,时常浏览着网页就不由自主的买了许多,甚至是一些不需要的东西[4]。网购使许多大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不论物品大小都选择在网上购买,一上网就浏览购物网站,他们陶醉其中,抵制不住网购的诱惑,产生所有事情都依赖网络,失去与现实的人交流的机会,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人的现实交往能力。
三、对策建议
当前,大学生网上消费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注重价格、方便、快捷,但消费行为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另一方面,他们在选择商品服务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冲动、盲目、攀比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想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角度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要加强引导
当今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的主体,所以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网购习惯,就需要学校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教师和学校方面做出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老师平时及课堂上应该有意识的做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网购观念。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自主的对学生的消费观采取专业性的引导。具体表现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大学生对网购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消费习惯并不都是合理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在学校进行合理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比如说可以开展主题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地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增长自身的知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学会正确、合理的网络消费,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才能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合理自由的转换,保持正确的消费观念,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是非,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约金钱。再次,经过学校专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网络世界,更好的掌握网络技术,从而可以在学校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网络方面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增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大学生对网络消费充满好奇,但是他们对网络的风险性却认识不足,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组织进行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网络风险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降低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风险意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选择正确、安全的支付方式,维护自身的消费权利,正确合理地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权。
(二)家庭方面教育引导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培养正确的和纠正错误的网购消费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家庭环境和条件方面对于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经过对调查报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很多学生网购无节制,主要还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父母的给的生活费较多,学生也根本不清楚父母挣钱其实也不容易,家庭缺乏一个交流沟通的环境,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就可以了,其他方面父母由于繁忙的工作都忽视了[5]。针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沟通交流的环境,经常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让他们也了解自己的工作不易,从而不至于形成无节制的消费观。其次,父母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对孩子的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父母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形成节约的传统美德,学会理财,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从而受到正确观念的影响。
(三)政府应完善立法,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
提升大学生网络维权意识。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购物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例如,要学会正确的识别商品的真伪性,感觉服务的好坏,学会识别卖家的信誉度,对于价格过低的商品,要学会正确的分析。对于价格过高的商品也要仔细地思考。选择正确的付款方式,交易额较高时更要谨慎,向卖家索要发票或凭证,这样,可以在出问题时作为证据,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优化高校消费文化以及净化网络诚信环境。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们开始提倡“绿色消费”,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习惯,提倡科学的消费,宣传健康的消费文化。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消费理念。反对浪费、反对盲目消费,提倡实用主义消费,主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而且善于宣传。
净化网络环境,完善保障系统。由于网络技术和管理本身存在着缺陷,使得不法商家有了欺骗消费者的可乘之机。加上网络技术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这导致有些网络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缺陷窃取消费者的私人信息,进行不法交易。这些都启发我们要完善网络追踪体系,对于不法商家要能够及时追踪他的位置,并且完善网络保障系统,保障消费者的私人信息。总之,要加强科技软件的发明,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从而保障大学生等网络消费者的权利。
(四)作为学生自身要学会理性消费
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主体。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消费观,克服不正确的消费心理。青年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在思想上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对金钱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在行为上,无节制的网购,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这些都不利于在当前网络普及化的消费时代产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所以,学生主体首先要结合自己在网购行为,对自己当时的消费心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动笔记录下来,勾出不可取的消费心理,在日后的网购过程中尽量克服[6]。其次,对于金钱的不正确认识,网购纯粹是金钱支撑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群体,要意识的这些都是父母通过劳动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要摆正对金钱的正确认识,以防止在生活中形成无节制网购或者铺张浪费的行为。最后,对于不理智的网购行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购买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这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对于不必要的商品,决不去购买,三思而后行,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甄别商品的质量,不要盲目购买。
总而言之,在网购流行的今天,大学生的网购心理和行为都需要摆正,不要盲目跟从。
[参 考 文 献]
[1]宁萍.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与研究[J].现代营销,2012(1):258-259
[2]张冰.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现状分析[J].才智,2011(17):306-307
[3]刘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及其特点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2(11):47-5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年龄一般都在18周岁以上已具有较强的自立需求和意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既可以方便地漫游在兴趣的海洋世界获取新知,也可以充分的表现自我。网络媒体以它的无阶级性、公平性、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快速性传播着各种新观点新内容新思想,引领着大学生的审美观、交友观、价值观。
据统计,有60.0%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比较愿意但不主动分享的占47.0%,非常愿意并且主动分享与人互动的占13.0%。在未成年人中,将近有65%的网民对于将自己的事情在网上分享持支持的态度。他们在信息时代各取所需,这不仅仅节约了资源成本,还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即便没有电脑学校也提供给他们网上冲浪的便利服务。很多高校在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建立了网络服务,他们铺设了无线wifi使大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网络提供给他们的便利生活。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一)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互补
大学生在现实社会和课堂中积极吸取自己的养分锻炼自己的实践经验,可是由于人类地域活动的局限性导致我们所看所学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完整不全面,通常属于一家之言。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无界性正好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弥补了知识多解性和综合性这个空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知识和观点来充填自己文化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己判断问题更加全面立体客观。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虚拟世界的精彩不断被他们开发出来,网上购物学习聊天游戏社区,这些已经使“上网”成为当今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助各种下载平台,他们感兴趣的电影、音乐、电子读物、游戏甚至电子商务尽在他们指尖而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不高。
(二)网络文化多娱乐消费
费瑟斯通在谈到消费文化是这样解释的,贪图享乐追求眼前的瞬时感观,有一套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和方法,容易发展成自恋的人格特点和自私的风格方式。这放到网络文化消费上也是比较恰当合适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容易被有噱头的新闻热点吸引,对色彩斑斓的语言文字没有抵抗能力贪图一时的感观刺激。在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发现,大学生网民主要把互联网当成娱乐和消遣的工具真正使用在提高他们文化素质水平上的很少。有数据可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值将近百分之百,这远远高于其他网民对于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在对优酷、爱奇艺等网络视频的利用率也远高出总体网民两者数据分别是79.6%和60.8%,在网络游戏方面的利用率低于影视歌曲为67.1%,总体网民利用率为56%。
(三)文化消费的自由开放性
网络文化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达到了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界的境界。它的无边界、无地域、无差别、无男女老少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这是网络之所以优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地方,也是深受年轻人推崇的原因。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开始追求一种文化层次优雅并且具有彰显自我个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他们追逐感官享受和刺激,虽然网络能提供很多知识,但是我们在阅览和学习时往往是碎片化和急功近利的。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观念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因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追求。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导致他们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就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渴求。大学生属于青年消费群体的一个部分,他们虽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是经济并没有独立,因而其消费行为受到很大制约,所以说他们与青年消费群体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由于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能力滞后的矛盾支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里经常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所以,在研究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网络文化的消费心理之前,先对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进行简单描述和概括。
(一)动机简单求新求奇
大学校园就像是个社会,大学生是主要的社会成员。他们智商和情商普遍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追求天性解放,时尚个性富有想象,勇于创新眼光独特。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感觉。他们就是时尚文化的风向标,体现时代特征,动机相对简单。
(二)自我展现和个性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处于不断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相应的就有未成熟心理和成熟心理与其对应,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独立的不断解放,打造属于自我独特魅力的时尚希望蜕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因此,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个性,希望可以配置能表现自我个性特征的东西。
(三)消费行为冲动不够冷静理智
大学生处在渴望在人群中体现自我同时又有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矛盾中徘徊,这个时期的他们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发生一定的改变。有的时候想要追求本质健康、单纯的、有质感的商品,可是又常常被华而不实的外观包装和别人口中的艳羡所动摇。其一,他们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所爱所想,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爱我需要产生购买的决定。其二,由于大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中的大多数尚无养家的压力和责任,因此花钱比较随心所欲,没有节制和计划,冲动和盲目占比率高。
三、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作为E时代的“e人类”,大学生网络文化基本已将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文化,作为主流媒介的主力军,他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者举重若轻的角色。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及向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渗透,各大论坛、贴吧、朋友圈、微信圈的快速发展和建立赋予了文化资源无穷的力量和发展空间。文化的力量和导向也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向受到了影响,大学生们通过这些软体分享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同时向周边人推荐。大学生通常住在集体宿舍生活上相对操心的东西很少,对于他们来说网上购物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新宠。像这种群体生活衣食住行几乎天天在一起,生活规律、作息安排基本相同的一族很容易互相影响。当他或她的同学、朋友拥有了一件产品时,这个产品的物性特征他基本是了解比较清楚的,所以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时他就充当了活广告的作用,接着他就会向别人推荐,这就相当于多米诺效应。网购文化为何在大学校园如此风靡的原因,可能就是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有关。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自由性和无政府性,与当下大学生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大学生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自由驰骋和遨游。他们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文化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无缝对接。网络文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在改变着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无行中影响着他们对国家、对实事的态度和观点。在有学校教师引导下的网络文化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正面的效应,过去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老师往往是课堂中的灵魂人物,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使得课堂与实践融合拆掉了两者之间的围墙,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这点上,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大学生在线、腾讯校园网站都做得不错,可圈可点。我们需要绿色的、积极的、阳光的网络文化及其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让他们进一步学会成长,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的人生去奋斗。
(一)大学生的需求与购买行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岁以上,已具有了较强的自立需要和自我意识,且大学生往往是远离父母而独立生活,因而他们在选购和消费商品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的需求能较充分地反映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但由于他们大多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其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供给,所以在选购价格较高、较重要的商品或劳务时,常常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甚至需由父母代为购买或由父母陪同购买。再者,由于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往往是初次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商品知识不够丰富,购买经验和生活经验较差,因而在购买不熟悉的商品,特别是购买价格较高、档次较高的商品时,易受他人(如销售人员和同学等)意见的影响,并且往往与同学结伴前往选购,以便相互参谋。此外,大学生所购物品中有一部分是按学校有关部门的规定所必须购买的,如教材、床上用品等,他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选择余地。可以说,大学生的需求和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的、但并不完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自主和独立的程度介于少年消费者群和社会青年、中年消费者群之间。
(二)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心理并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倾向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文化素养,加之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进行计划性安排,量入为出,因而他们在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要求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经济实惠,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同时,由于大学生生活规律,学习紧张,节奏性强,所以他们对时间和效率特别重视,往往希望商品购买方便、使用方便。另外,大学生也和社会青年一样,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热衷于追随时代潮流。他们往往是新产品、新品牌、新的消费时尚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但他们在服饰、发型等方面常比社会流行热潮慢半拍,而在学生用品、娱乐消费、书籍等方面则往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在挑选商品时,还比较注重商品的色彩、造型、式样和艺术品味等,希望商品能美化人体和环境,树立自己的形象,陶冶自己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大学生文化素养高,其求美的方式往往比一般社会青年更含蓄,更讲究自然美、朴实美、庄重美和大方美。求名心理在许多大学生中是存在的,一些名牌产品及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优良、知名度高、声誉良好、市场竞争力强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品牌消费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们之所以品牌意识强,崇尚品牌消费,一是由于品牌消费能满足他们的“时髦”、“攀比”、“好胜”等心理需要。二是因为品牌往往代表着真正的实用,品牌消费能降低购买风险。但他们在追求品牌消费的同时,并不盲目跟从。据调查,除少数家境富裕、各种收入高的学生能较大范围地消费名牌产品外,多数学生或者是购买所谓的仿名牌、水货名牌产品,或者是干脆消费一般品牌产品。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特有的一族,既渴望年轻人的潇洒,又被经济镣铐桎梏着,他们似乎不得不这样做。
(三)需求与行为的从众和个性化。大学生的需求、购买动机与行为既具有从众化的一面,又具有个性化的一面。大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模仿大多数同学或其他群体的消费行为与方式,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避免个人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虽然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但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同许多因素有关,比如,他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与生活方式,存在许多共同的需求,行为一致性强;许多学生希望自己取得别人的认同与接受,与周围环境保持合谐,避免因不合群而产生的压力、不安和他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有些同学缺少商品知识和消费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
此外,大学生的从众行为的形成,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与行为相关。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购买与消费决不是盲从的。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还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成熟,确立自己的价值,表达自己的个性,树立自己的形象,展现自己审美水平。因而,他们往往比较喜好个性化的、有独特风格的商品,以充分表现自我、宣扬自我、炫耀自我,使自己与其他同学、其他大学学生以及非大学青年区别开来。同时,社会商品的日益丰富也为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创造了条件。
(四)动机和行为兼有冲动和理智的成分。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志趣爱好、性格气质等还不完全稳定,消费经验还不够丰富,加之他们比较注重求新、求美、求个性。并且富于想象,因而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常常直观选择商品,而忽略对商品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所以,大学生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的感彩较浓厚,冲动性购买较多。
同时,大学生在选购商品时,也具有较高的理智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理性消费为主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理智的成分会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许多因素有关。首先,绝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而多数家庭(特别普通工薪家庭和农村家庭)每月为学生所提供的金额是有限的,且往往是数额固定的,学生的购买受到很大的制约,他们必然谋求有限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开支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消费的随意性并不是很大;其次,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高,接触信息多,交流范围广,他们在选购产品时不会过于盲目,而要经过自己理智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其消费经验、商品知识不断丰富,选购商品时考虑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对于什么样的商品最能适合自己的需要,他们往往心中有数。同时,社会商品的日益丰富,客观上也要求大学生在购物时要精心选择,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再次,家长的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及学校的监督管理,使得许多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消费观,很多学生有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及各自的收入状况科学、合理地消费。从总体上讲,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包含了很高的理智成分。
(五)奢俭并举。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黜奢崇俭”和“反俭尚奢”两种消费观,但崇俭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奢侈与节俭也是并存的两大消费潮流。据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总体上较正常,很多同学有着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与习惯,能够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合理适度的消费,而不任意挥霍父母省吃俭用、甚至东挪西借为他们凑的生活费。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消费也在一些大学生中不断升温。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打工收入高的学生,其消费水平甚至超过普通上班族。目前大学生的奢侈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上网及电脑消费;手机、呼机与通讯费;宴请消费;高档时装、化妆品及恋爱消费;新潮娱乐消费;参加培训班、考证等方面的消费。其中有些项目是为了日后自己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而积累智力资本的投资,存在较大的合理、理智成分;有些消费项目则与缺乏理财能力、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相互攀比、盲目跟风等因素有关,虽不是主流,却不容忽视。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教育引导,以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六)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结构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特征。调查资料表明,饮食消费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消费项目。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伙食费占其全部收入来源的40%—70%,大大高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文化娱乐消费是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内容,比如欣赏音乐、观看电影和演出、看体育比赛、从事体育活动、跳舞、泡吧、购买书籍及学习用品等都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消费项目,而且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其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一般比其他社会群体大。发展性、智力性消费比重大是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又一重要特征。比如购买书报资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电脑与收录机、上网、参加各类培训班、购买体育用品等都是大学生比较重视的消费项目。尽管受经济条件的约束,但大学生们仍然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性、智力性消费,而且家长们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最支持的。
二、面向大学生消费市场企业营销策略
为了有效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企业应切实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工作,善于根据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首先,企业面向大学生群体推出的产品应经济实用、货真价实、功能多样、朴素、方便、美观大方、新颖独特、反映时代潮流,以适应其求实、求便、求美、求新的心理;企业在满足大学生的共性需求的同时,应结合其个性需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在款式、色彩、形状、包装、质量、功能等方面塑造企业产品的优势或特色,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档次方面,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也应适当提供一些高档商品,以适应收入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基于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高,比较重视发展自己的智力,企业向大学生提供的学习用品及服务,应重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有利于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必然以某种方式对其发生作用,并对其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产生深刻影响。因而商家在拓展大学生消费市场时,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从未来人才的需具备的素质与技能出发,对学生用品进行定位,使学生通过商品消费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得他们对商品中蕴藏着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非常重视,企业要善于让文化与产品结缘,通过高文化含量的产品取得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满足其心理需要;大学生品牌意识的增强和对品牌消费的追求,要求企业搞好品牌的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大学生形成对企业产品的偏爱。
企业要对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销售服务。除一般外,尤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服务要热情,富有人情味,体现出好客、关怀与尊重,以满足其“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的自豪感与虚荣心;二要搞好产品信息传递、咨询与介绍工作,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为其当好参谋,以适应其产品知识和购买经验欠缺、购买行为模式不固定、感彩浓厚的实际状况;三要加强包退包换包修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学生凭直观感觉选择商品、缺乏综合比较的购物习惯,使得退换商品成为了经常发生的现象;四要开展赊销、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租赁等方面的信用服务,以适应大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
(二)价格策略。大学生往往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决策。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许多大学生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之一。这不仅是由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决定,也是由其经济来源状况、购买能力等因素所决定的。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进行合理的价格定位。一般而言,价格中低、薄利多销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当然,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家境富裕、收入高、爱攀比、讲排场的大学生对高档产品或服务存在着较强的需求欲望,企业也应在合理引导、崇俭戒奢的大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优质优价的商品,以满足其需求。另外,许多大学生对商家的优惠销售、凭证件打折销售存在较高的兴趣,企业可考虑采用面向学生的折扣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招徕定价、吉祥数字定价等心理定价策略也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分销策略。由于大学生的时间、效率观念较强,他们购买商品多希望购买方便、节约时间,因而选购一般商品时大都习惯于就近购买,而且希望就在学校附近或者学校里面的商家购买。只是在选购价格较高、档次较高的商品时,才不计较离校的远近而到信誉高的商家购买。企业在进行分销渠道决策时,应尽量将销售网点设在学校附近或学校内。也可采取到校销售、上门推销、邮购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直销形式,还可采用学生用品专营店,或在大型商店内附设学生用品专柜的方式进行销售。距离学校较远的商家,在课余时间或周末派专车接送学生购物,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形式。面向学生销售的商品,应尽量减少渠道的中间环节,以求降低商品价格,好地掌握学生的需求动态。此外,企业还应加强渠道终端的建设,在店铺布置、服务项目设置、店铺包装等方面,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店铺内物环境应尽量搞得温馨浪漫,干净整洁,富于文化气息;店铺的销售服务应细致、周到、热情,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店铺应进行适当的包装,各种张贴、宣传幅、店面牌、广告牌及店铺门面等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布局,以吸引大学生购买。
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日益多样化、现代化。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都有过文化消费方面的经历,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对于文化消费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莫言作品畅销背景下的文化消费心理的调查,针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消费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给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
1.大学生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及其作品的了解甚少
调查发现,极少数的人对莫言是非常了解的,大部分的人完全不知道莫言。对于他的作品,少部分大学生看过莫言的作品或者浏览过简介,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莫言的作品。由此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大学生对莫言的陌生,同时对其著作的熟知度也非常低。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领域比较狭窄,他们普遍对文学名人及其经典著作不太了解。
2.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类型多样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内容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知识类、休闲类和娱乐类。知识类主要涉及在学习方面,对于经典文学领域的关注和消费还是比较缺乏的,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莫言及其著作。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类型虽然比较多样,但是总体来讲涉及的领域还是不够宽,对文化领域不够深入。
3.大学生文化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
大部分大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最注重的是实用原则,流行指标和价格高低也在考虑的范围内,但是也有同学在进行文化消费时存在攀比心理,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理性,盲目跟风。现在的社会普遍以教育为重,文化消费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必要的。“再穷不能穷孩子”,适当的文化消费对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为经济问题忽视了文化教育,但也不要过度消费,要理性对待。
三、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
1.社会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不够理想
社会为其营造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盗版书籍,盗版光碟,不健康的书籍、影像充斥在我们活动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有时候难以辨识优劣,导致他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产生错误的消费理念,被错误的文化知识所误导。大学生对盗版文化产品的购买,使得盗版文化产业越来越活跃,正版文化产品渐渐被忽视,也使得自己在消费时存在了一定的价值偏差。
2.学校精神文化消费场所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基地”,校园环境和设施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但是学校的资源毕竟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群体的要求。因此,大学在精神文化场所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上存在明显滞后,社会文化并没有很好地带入到校园中来,导致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积极性不高。
四、解决的对策和方案
1.大学生进行文化消费注重多领域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文化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拓展面不够宽,接触的文化可能只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导致了对经典文化的不熟悉。这就要求大家在进行文化消费时要注重多领域,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对于一些专业外的或是兴趣范围外的文学作品可以适当涉猎。
2.大学生自身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进行文化消费之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从个人职业发展及素质的提高出发,制订好消费计划。理性进行文化消费,克服从众的思想,消除攀比心理,合理进行文化消费。我们也可以适当涉及一些经典和热门的文学作品。文化消费市场难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文化消费时要学会辨识,选择健康的文化成果进行消费,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成果。
3.学校力求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造就生活力第一要素的现实基础。充分利用校内的学生社团、文艺团体等,利用校内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类活动,吸引同学参与。在校园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风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设施,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要让大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学有所长,闲有所乐。
4.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
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社会各界要重视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整个社会应该通过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以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科学教育和合理引导文化消费,使大学生这一最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从而不断形成文化消费热点,实现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售卖盗版书籍、盗版光碟的不法商贩,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5.政府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够,教育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低,难以辨识市场上文化产品的好坏伪劣,导致被盗版的文化产品所误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消费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阶段的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更好地支持并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文化消费,拓宽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领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和政府一起努力。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社会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政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会影响着当下社会消费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为规范大学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消费和谐发展,文章试图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问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5.56%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12.22%的学生为500元以下,51.11%的学生为500~1000元,24.44%的学生为1000~1500元,12.22%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22.22%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17.78%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习惯,36.67%的学生对一些比较大额的消费支出有记账习惯,38.89%的学生很少有消费记账习惯,13.33%的学生从来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习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少有或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35.56%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45.56%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7.78%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第三,由大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调查数据得知,14.44%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7.78%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专卖店、特色店,31.11%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网店,即网络购物,46.67%的学生没有特定常去的消费场所。大学生消费场所不一,但网店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第四,由大学生消费商品时的注重点调查数据得知,52.22%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和功能,5.56%的学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观和商品价格的学生均为21.11%。超过一半的学生消费商品时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注重功能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消费来源结构分析
大学生经济来源途径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其他途径,这是因为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业为主,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少,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费。
(二)从月消费水平及消费是否有结余
看大学生消费观念根据当下消费价格水平和校园物价水平,以及学生开支所需,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总体合理,六成以上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观念,没有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三)从消费记账行为和消费观念
看大学生理财意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记账习惯,做消费记录和消费计划,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凸显理智的消费理念和理财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智慧。
(四)从消费场所和消费商品注重点
看大学生消费特征首先,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和电商飞速前进,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多个消费场所对比之下,网络消费已然成为学生青睐的消费领域。其次,学生虽然是时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实际生活条件的影响,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价格,消费商品时多数学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四、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状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为构建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崇尚勤俭节约作风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应增强独立意识,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参加社会兼职,获得酬劳,一来可以减轻单一的家庭给予的经济压力,二来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减少无谓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消费行为习惯是学生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而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有效教育,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良好修为。
(三)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方法
学校可开设理财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财方法和理财知识,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个人理财。
参考文献
[1]徐妍,庄轩.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1).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