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02:29: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实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护理实验教学反思是实验教师在实验课教学活动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护理实验室实验教学反思旨在反馈护理实验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实验教学过程是否合理。通过反思、改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实验课的质量的目的。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介绍护理实验课反思思路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教学组织
由于护理专业特点,实验教学组织分为:课前教学组织、课上教学组织、后续教学活动。其中课前教学组织是同学能否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护理专业学生的课前组织比较细,就拿仪容仪表来说,同学必须做到护士服、燕尾帽、护士鞋到位,头发后不过肩前刘海不过眉,指甲过长染色等均不能被准许进入实验室更不能参加任何操作,这是上护理实验课的硬性规定之一,也是我们开展反思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教学组织中出现的的任何问题实验老师和任课教师都会一起当场处理然后课下讨论沟通。互相交换意见达成统一管理模式,同学也就没有空子钻了,例如:某同学头发不合格被其中一位老师限时整改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该同学稍整理后便到另外一名老师处复查想蒙混过关;还有就是进实验室时检查合格,进去后就放松要求“原形毕露”。经过课后和任课教师交流反思,不断调整课前教学组织思路及措施,改变以往进实验室门难出实验室易的现象,要求同学进入实验室都必须有始有终保持仪容仪表及上课秩序。发现不符合要求现象暂停操作改正后方可恢复并扣相应平时成绩分,情节严重者将被“请出”实验室以观后效。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服务对象是广大病人、是宝贵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就是这样一起坚持、反复思考、用点滴细节来强化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上好每节实验课掌握护理专业技术打好最坚实基础。
2用物准备
护理实验课用物准备有着其专业特点:特点一、是实验用物“大”、“多”、“精”、“细”。①大:大到数人都搬不动的大型仪器如:教学监控系统、电脑心肺听诊模型等。②多:护理实验室实验用物数目庞大,据不完全统计价值在1000万左右。③精:实验仪器、模型大都非常精密,调试步骤非常繁琐复杂;如:电脑分娩模型;数字化智能CPR等。④细:护理实验室的有些用物比较细小:象针头线脑、别针、小梳子、牙刷、手电筒、启子等等都是必备的。特点二、真人实操时用物准备必须严格无菌,保证实验安全。故我们做到课前备课备物课下及时反思两手抓方针。具体措施举例:如:各种注射、及静脉输液等练习课时,我们根据交流反思的经验本学期采取每班按人头(实到)发放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课后由课代表负责统一回收,妥善放置下次课再次利用,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又能培养同学的节约意识。通过反思我们还发现真人实操要求严格无菌用物和平时练习物品经常混淆,反复备物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介于此我们采取实操无菌用物定时回收、定点放置。大大提高了备物效率。
3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的好与坏无疑体现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丰富与否,每节课后我习惯将同学习惯质疑及提问的点连同自己的解答一并记下来,课下和身边的实验教师、任课老师讨论交流,扬长避短,避免自己在解答同学问题时不够准确规范。如:口腔护理时我们为了解决同学容易出现的顺序混淆,和任课老师一起将步骤编成顺口溜:一唇、二齿、三咬合、四颊、五额、六全舌等等,这样既方便了同学记忆,也提高了她们的操作热情。
4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不搞好德育工作,要想搞好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是因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他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高了,素质教育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过去,学校和社会讲究“又红又专”,就是这个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中职学生的思想和理想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信仰的缺失,品德的下降,严重地制约着素质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创造性地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是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他们必须懂得在家庭中其责任是关心父母,在医院其责任是关心病人。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难免引发医疗事故,从而承担法律责任。对此,我们通过课堂德育点滴渗透,学生逐步理解什么是责任。
必须明白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受到惩罚,中职生大多因中考失败或学习基础差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出现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及实现理想的勇气是我们课堂德育渗透反思的一个重要的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种教育现象,孩子感觉到其教育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师要用情感教育学生,每次上实操课时我们都会提前了解每一名同学是否有晕针、及晕血史,课前做好心理疏导,动员同学当天务必吃饭保证能量防低血糖及虚脱现象。用关爱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其在动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对其精神世界产生永恒的影响。
德育渗透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无异于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职业精神、职业素养都需要她的浸润。护理实验课的每堂课都无时不在渗透德育,三查七对的落实、无菌意识的培养、职业行为的严谨性等等都需要课下反思来推进。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避免在后期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护理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践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教学效果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对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1.1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管理模式陈旧是很多高校护理实验室都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但是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传统方式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无论是设备登记、文件归档还是实验排课等工作均以人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均相对较低。1.2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近年来,各高校践行大众教育理念,各个专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招,护理专业也是如此。但与此同时,护理实验室管理呈现出了较多的问题,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从质量来说,由于高校对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实验室设备难以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很多设备呈现出老旧的状态,无法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再从数量上来说,为了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应当随着扩招趋势而增加,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践需求,有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不得不设置在周末或晚上。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实验室管理质量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从当前的护理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影响,管理人员素质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首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与设备维修经验,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们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对设备予以必要的检修与处理;其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队伍的思想稳定性,继而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最后,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高,致使他们无法产生职业认同感,无法在工作上投入足够的激情与努力。1.4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也是影响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管理,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够清晰,致使设备管理等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管理人员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最终导致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损失;同时,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展开实验操作,致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损坏,甚至引发了安全问题。
2高校护理实验室提高管理水平的策略
2.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高校应当积极创新高效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设备登记、文件归档、实验排课等内容均应当制成电子档案,以便于进行完整的保存与管理。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定期根据现实需求对工作进行调整,使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2.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查,保证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如果设备出现损坏应当及时上报,并做好维修或更新等工作;每节实验课结束后,管理人员都要将杂物进行清理,并对设备状态进行记录。设备回收与发放等工作均需按照相应的规定完成交接,并填写好相应的表格,做好全面记录。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首先,高校应当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使其职业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培训结束后还应当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其次,高校应当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待遇,并对其予以关怀,使其能够感受到高校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最后,高校还应当健全奖惩机制,如果管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则应当对其予以适当奖励,如果管理人员工作失误较多,则应对其予以必要的惩罚,合理的奖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4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高校应当根据护理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首先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制定工作守则、仪器设备管理规范、环境监督规范;针对学生的操作行为,则应当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实验室使用情况,则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开放管理制度等。
3结语
护理实验室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与实验室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设备数量与质量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责任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护理实验室的正常使用,阻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当积极进行调整与创新,高校应当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对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士民.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06):146.
[2]高歌心,杨晔琴,姜文莉.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0,(18):1421.
[3]周敏,肖娟,李亚磊.高校护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健康,2014(4):394.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护理教学的关键。其中,护理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及医院管理的谨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时能够规范、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因此,建立规范、完善的实验室是培养合格护士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①严把教师聘任关:组织成立专家考评组,严格把关应聘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与能力。同时要严格准入准出制度,避免人才流失。
②建立梯队式教师队伍:由老教师或继续聘用的学科带头人分工帮带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在职在岗培养。
③培养骨干教师:首先是校内在岗培训,以老带新,备课、教学观摩等。二是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到学校作学术报告。三是院外培养,学校每学期按计划派部分教师外出进修,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有3个月的医院实践经历。
④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及科研论文的发表。
⑤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和质量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护理实验室建立为模拟病房,设有内科、外科等临床病房和护理站,建立多媒体示教室。基础实验室建立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仪器设备,为实验室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仪器设备及实验用品的使用上,按照实验要求将其打包,整理成套,在每一套用物盘内放一个核对卡,一面注明实验室、病床、姓名和操作项目,一面注明练习室和分组的序号。授课完毕后小组领取相应的各组用物。如果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很容易找到是哪个组损坏的,这不但加强了学生们爱护用物的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基础护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护理基本技能、培养护士基本素质的场所,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用心爱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验室
如:实验室管理人为第一负责人,负责督导学生的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事宜。学生进入实验室应视为进入病室,保持实验室内环境卫生。上课期间专心听讲,操作练习态度严肃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非练习需要不得坐、卧示教床、椅。同学相互操作之间,要积极配合完成各项操作练习,爱护同学的同时要不怕疼不怕累,尽快掌握各项专业操作。尊重和爱护模拟人及其他模具,不得随意拍打嬉戏。若需搬移,需按要求轻抬轻放。课后应按要求登记,由实验小组组长负责监督。
4. 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支持师生开展科技活动,实行实验室全面开放,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护理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实施开放,并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增加开放时间,充实开放内容。实验室可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应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开放预约实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实行开放预约的实验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在原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升,实验讲解和指导、实验要求和考核都应通过启发和必要的检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 实验室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氧气筒、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真人操作用过的物品等,因此,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个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的功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50-02
高葡萄糖钳夹实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精确、最敏感的测定胰岛B细胞功能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葡萄糖,形成葡萄糖一Ins反馈环路,将血糖控制在需要的高糖平台,以观察B细胞对葡萄糖及组织对Ins的敏感性,从而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我院自2009年11月-2009年12月,顺利完成临床实验12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例受试者均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5岁。
1.2 操作方法
1.2.1 用品:快速葡萄糖测定仪(德国内卡BIO-SEN)、输液泵(法国OPTIMA PT)、自制恒温箱、静脉留置针Y型(苏州碧迪,型号22G)1个、直型留置针(德国贝朗,型号22G)1个、肝素帽5-6个,消毒液、无菌纱布3块,无菌棉棒、输液器2条,透明敷贴2个、5ml注射器45支、1ml注射器45支、50 ml注射器2支,止血带、治疗盘、污物桶,10%葡萄糖500 ml 2袋、50%葡萄糖20 ml 14支、0.9%氯化钠100 ml 1袋、馒头或面包1个。
1.2.2 操作受试者(实验前1 d 20:00后禁饮食,并由专科医生准确测定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操作者3名(专科医生1名、检验员1名、护士1名)。实验室要求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温度25°C,湿度60%),备好床单、输液架,将输液泵、恒温箱分别固定在床的两侧连接好。取10%葡萄糖500 ml 1袋,抽出125 ml弃之,加入50%葡萄糖125 ml,同法配制另一袋备用。受试者排尿后平卧于床上,首先在放置恒温箱侧前臂留置一直型留置针(选择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接肝素帽,将手和前臂前端放在恒温箱中(调节温度为50℃、湿度70%),使静脉血达到动脉化。然后采集血样30 min。在另一侧前臂留置Y型留置针,缓慢静滴生理盐水维持管道。并将配制好的20%葡萄糖悬挂于输液架上,连接在输液泵上,按照患者体重指数调节好流速备用。采集15 min血样,采集0 min血样毕,立即由另一位操作者一只手关闭生理盐水通路,另一只手按压输液泵泵入20%葡萄糖。依次采集第2、4、6、8、10、12、14 min血样。随后采集第20-150 min血样每隔5 min 1次。实验结束后,即刻进食面包或馒头1个。
2、护 理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2.6其他成立护理实践中心、培养新型教师[4];提升实验人员素质、与国外建立实验合作关系等[2]方式方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临床医疗设备更新很快,护理新技术也应运而生,而学校护理实验教学没有跟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需要。笔者查阅了国内近年的资料,对护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做一综述。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1李泽楷.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6(37):442.
2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3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4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5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6何国喜.抓护理教育薄弱点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卫生职业教育,2005,18:89-90.
7史瑞芬,曾爱芳,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3.
8刘承德,汪毅.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1):33.
9朱丽芳,石统昆.大专儿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11-513.
10张礼宾.高职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护理志,2004,1(3):132-134.
11熊爱姣.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应用能力的尝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88.
12王兴华,张艳丽,孙培.改革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医学教育,2003,(2):34-36.
随机选取本院系2012年9月-2013年6月的144名护生,其中有20名男性,124名女性,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为(21.7±1.2)。144名护生有三个年级,毕业生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高等护理专业的全部学习课程,结束临床实习,即将毕业;临床实习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高等护理专业的全部学习课程,即将进行临床实习;课程学习组,有48名护生,已经完成了2/3的高等护理课程学习,正在继续学习。
1.2调查方法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批进行。护生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答题,问卷需要当场作答并收回。调查人员是护理实验课的教师,护生应明确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填写要求,认真作答。本次共发放问卷144份,回收144份,回收率为100%。
1.3调查标准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对五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环境、专业、实验室条件、教师经验和学生自身因素,共设有28个题目,收集问卷后,请专家进行指导和查阅,由此增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通过因子分析,调查的五方面内容的结构效度与量表的设计一致。
1.4统计学意义收集问卷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资料进行X2检验。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144名护生认为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分布依次为实验室条件、教师经验和学生自身因素,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环境和专业前景对护理实验课学习影响不大,经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的认识存在差异。三个年级组对28个题目中的专科设置(实验室条件)、护理实验教师的临床经验(教师因素)、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教师因素)、学生个性特点和家庭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认识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经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条件是影响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临床经验和学生自身的条件是影响实验课学习的重要和次要因素。实验室教学课程成立的时间较短,正在逐渐发展阶段,实验室的各项功能正逐步被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课教师的相对年资较低。护生的来源较广,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护理专业当作第一志愿,所以其护理专业思想不全面,这些情况都影响了护生进行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
3.1实验课条件影响
护生实验课学习从三个年级护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年级对实验室条件的认识有一定差异,毕业生组在进行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时,实验室处于建设阶段,其教学功能和条件还不够完善,并通过在其他医院的临床实习,对专科设置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所以有37.5%的护生认为这是影响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临床实习组正处于刚刚学完专业知识,对护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的阶段,但这种认识并不深入,所以不重视实验室条件;课程学习组的护生还没有进行临床实习,没有充分理解实验室的功能,对教师的临床经验的认识还停留在课程教学方面。
3.2教师综合素质影响
实验课学习教师的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和职业道德是影响护生实验课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秀的教学管理能力,是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不同年级护生对教师素质方面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毕业生组认为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实验课教学的影响较大,而其他两组护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影响实验室学习的重点。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医学护理服务理念,以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近年来,护理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因此,加强护生的素质教育,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护理礼仪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探讨了将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5级12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名。观察组男8名,女54名,年龄为19~21岁,平均年龄为(20.1±0.5)岁,对照组男7名,女55名,年龄为19~20岁,平均年龄为(20.3±0.6)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良好。
方法: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学实验教学。观察组护生则将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详细步骤如下。
(1)加强礼仪知识教育。首先,在绪论教学中,教师应着护士服,给学生留一个端庄、整洁、神圣的印象,并着重从近代护理创始人、奠基人的生平事迹出发,让护生感受到护理工作的神圣和伟大,激发其对护理专业的热情。其次,在最基本的护理工作――无痛注射教学中,要加强护生心理护理、语言礼仪教育,使之体会到其举止礼仪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密切联系。再次,在出入院教学中,加强护理仪表、接待礼仪教育。要强调整洁得体、端庄文雅、和蔼可亲的仪表美是消除病人心里不安,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信心的重要因素。
(2)加强护理操作礼仪教育。①在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学中,不但要做到重视技能培养,而且要进行规范示教,在培养护生熟练操作技能的同时,给护生展示肢体语言与操作动作相互协调的重要性。例如,在护理实验课堂上,要求护生把实验室当做模拟病房,并提前进入实验室,进门前在门外落地镜前穿戴整洁,课前首先检查着装,然后进行护士行为规范的训练,对坐姿、站姿、行为仪态等进行培训。在护理操作培训中,按操作程序严格训练的同时,注重职业形象、语言表达的培训,强调形象与职业协调性的重要作用,使护生深刻体会到护理操作与形象的和谐之美。在进行操作技能、仪态的练习时,把模型人当真人,并预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操作练习。②加强角色演练体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实验,如在进行入院护理、注射护理、口腔护理等技能的练习中,让护生扮演病人和护士等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并要求其从着装、仪态、举止、态度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扮演病人的护生则要设身处地,深刻感受病人的心理、情绪等,启发护生如何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③在进行护生实践技能考核中,将其仪表、礼仪、操作、态度等纳入考核范围,促使护生在平时的学习实验中注重自我仪表礼仪,能够有意识地注重自我职业礼仪修养和职业形象的提高,而且通过不断练习,使职业技能内化,培养护士良好的礼仪修养。
(3)临床见习时提高护理礼仪水平。在临床见习阶段,要强调注重护生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和操作规范,使之体会与病人交流过程、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礼仪,进一步巩固其护理礼仪能力。
观察指标:本校自行设计制定问卷,于实习后期由临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进行临床运用护理礼仪知识及礼仪操作规范情况调查,共包括仪容仪表、言语礼仪、举止礼仪、沟通能力4项内容。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处理分析。连续性资料采用(±s)描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仪容仪表、言语礼仪、举止礼仪、沟通能力等护理礼仪的运用熟练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详细数据可以见下表。
3.讨论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护理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物学范畴,而应该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生理护理需求延伸到精神护理需求方面。而护士的形象和言谈举止是衡量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一面镜子,会对护理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将护理礼仪内容融入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中,要确保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有较强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友善、健康、亲切的形象出现在病人面前,创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在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将护理礼仪融入其中,重视护生的护理礼仪能力培养。
护理礼仪教学对提高护生护理操作能力有显著效果。教学过程中通过护理礼仪、护理操作规范的强化训练,有助于护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以优雅、自信、端庄的形象投入学习中,并对护理工作产生较强的职业兴趣和热爱,进一步促进护生学习和掌握护理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仪容仪表、言语礼仪、举止礼仪、沟通能力等护理礼仪的运用达到熟练程度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礼仪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形象,而且对促进其沟通能力提高有显著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将护理礼仪知识融入护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可为护生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彭爱霞,许传霞.五常法在护理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81-82.
[2]刘 洁,叶艳胜.“五常法”在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2):195-196.
[3]胡永玲.5S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吉林医学,2013,3(45):967-968.
[摘要] 随着护生招收数的逐年上升和实验室建设的加快,做好高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实验室除了要加强硬件建设之外,还需做好日常的软件管理,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层次式、科研指导式和学生自我管理三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分析,就各自的内容和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实际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实验室;管理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34-02
[作者简介] 周艳(1978-),女,硕士,中级职称,山东菏泽人,主要从事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
1 概述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2/3的课程需要在实验室里通过操作训练来完成,除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更加注重对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护理学基础》实验室作为护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2]。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护理专业招生力度的增大,护生人数逐年增长,为护生提供实习的实验室建设也呈现出大幅增加之势。实验室作为实习场地,良好的建设与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3]。护理学实验室作为教学的载体之一,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探索新时期护理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对于改革和完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也能够有效推动基础护理技能训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革新。
2 三种《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2.1 层次式管理模式
层次式《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是指由授课老师、课代表和技术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层次式管理模式[4],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来共同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见图1)。
这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其中,授课老师主要担负课前物品管理和课后督查工作。课前,老师会向全体护生交代本次实验物品的所在位置、具体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内容及步骤等等,而课后则重点是检查学生对于实验室内的物品使用及整理情况,并作出评价。课代表主要是承担课后的实验室训练室的组织演练,并协助老师做好实验室内物品、设备的检查登记以及卫生清洁工作,并及时将发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技术员负责实验室钥匙保管、实验前后的物品清点检查,负责安排人员进行轮流练习和管理,在实验室开放期间,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巡视、技术指导等工作,一方面与班长和全体护生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性的与授课老师做好沟通,以保证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效果。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以往的“物品管理”为主向“人才管理”为主,突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其中,课代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沟通协调作用,也是层次式管理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2 科研指导式管理模式
科研指导式管理,即将护生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融入到《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见图2)。
其中,铺床法、吸氧法、鼻饲法、皮肤实验法等等均可以被纳入到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中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护生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步是向护生详细阐述本次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具体阐述接下来的实验内容;第二步是根据实验内容来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尝试和训练,做好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第三步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写出具体的实验分析报告交由老师进行审阅;第四步是老师将审阅后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
2.3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开放式“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检查督促为辅的管理模式[5]。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放任学生由其任意管理,而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辅之以必要的教学秩序上的监管和实验技术上的指导。具体来说,一是要先向全体护生阐明开放式实验室自我管理的要求和制度安排;二是要明确向护生告知教学的秩序安排和评价方式;三是发放技能操作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手册,并在实验室内放置必要的实验DVD供学生随时观看;四是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来负责本组学员的分工安排;五是实行报告制,即由小组长向学习委员报告学员的实验情况,日常的实验室钥匙管理和物品的检查摆放工作由学习委员负责,最后由学习委员将护生的全体实验及实验室物品情况统计汇总上报老师,老师每周抽查2~3次即可。不设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而是改由教研室教学干事兼管。
3 三种模式评析
层次式管理模式发挥了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合了以往实验过度依赖老师的心理,一个层次分为一个小组,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研指导式使以往反复、机械的实验室护理实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形式也更加灵活,对于提高护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思维都具有积极意义;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则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锻炼机会极大地得到了释放,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没有设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改由教研室教学干事兼管,这样对于年轻的辅导实验室老师来说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4 结语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技能[6]。护理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验室管理能力[7]。不管选择何种模式,都要与高校实际结合起来,除了上述模式之外,各高校实验管理也要不断完善现有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将人文管理与科学规范管理相结合,鼓励护生参与开发实验室管理,调动和挖掘他们的管理潜能[5],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参考文献]
[1] 蔡宏亚,廖少玲,李红赞.高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对护理本科学生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22-123.
[2] 张建,宋永慧,邓婷婷.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3):1.
[3] 漆小凤,李芳,王晓燕.浅谈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2):134-135.
[4] 梁继娟,黄秀凤,韩俏英.《护理学基础》实验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2012(7):1901-1902.
[5] “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中医,2013,35(7):1073-107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57-01
开放式护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实践科目,而我们所说的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与 管理模式作为近几年最为流行教学方法,其培养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开 放式护理实验室是护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合理正确的在护理实验课题施 展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意义
开放式护理教学中所谓的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是指,根据现今学生具体学习的情况 ,然后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它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教学改革方法 ,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2]。另外,开放式护理实验室还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护理知识与实践能力。所以加强改革传统的实验室管理, 不断的适当增强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教学不仅仅是开创教学新理念的先河, 更加的为我国的护理事业的改革做出了伟大贡献 。
2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背景与方法
2.1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背景。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是最近几年在医疗教学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与实践互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是模仿医院的普通病区 的基础上开展的 ,其设有:护士站、 病房 、病床护士呼叫系统 、治疗室、药物配发室 等等不同的具体实践教室 ;另外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更加配置了护理的模型与护理常用的器材与物品。
2.2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方法 。
2.2.1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内容与方法。开放式护理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全力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实践素质。其主要包涵了三个大方面内容:护理知识基础技能训练、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以及护理设计技能训练。其中护理知识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护理学基 础教学与基本操作以及一些相对简单的专科护理操作,例如:更换水封瓶等;而对于护理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来说,其主要内容是合理的运用护理知识,进一步分析患者的身体问题,从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作为护理技能训练来讲,它是开放式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模式中最 为重要的, 它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采用小组组合的方法,让每个护理的学生都在这种开放式实验室中学到应有的教学知识 。
2.2.2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内容与方法。在开放式护理实验室中, 主要有护理主讲教师、学生与管理这三种人员,所有适当构建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开放式护理实验室必不可缺的重要保证之一。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仅仅可以使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保障了实验室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安全和清幽[3]。另外作为护理主讲教,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障患者与学生安全的防护工作。树立一切以安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 ,一定要做好患者氧气筒、药物等等使用设施与器材的安全。实验室使用的易燃、 易爆的装置一定要远离明火,尤其是患者的氧气筒更要远离易燃物,电器设施在使用过后一定要注意关闭。第三,开放式护理教学实验室中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器材与器具,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消毒操作,对于已经污染的物品与器材一定要努力清除。第四,要注意保持实验室每天的通风状况与事后锁好门窗等相关事宜。
3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优点探讨
3.l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大幅度应用,提高了护理实验室的利用率。随着服务行业质量的不断上升,近些年来,护理教学的规模与管理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扩大。伴随我国每年实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 原来的护理教学的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护理行业学生 与患者的要求, 再加上患者对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下,势必使得实习生在临床实习的操作实践相对减少。所以,护理学生的实习部门势必要为实习学生提供新的实习训练场所。而开放式的护理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护理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开放式实验室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还能适当的缓解教师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 。
3.2 开放式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实际上,对于每个专业来说,都不能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的在生活中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而且一项技能的掌握,光靠教学与普通实验课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你用更多的时间去自练或者是互教互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学生可以不断的发现自己薄弱的技能项目,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4]。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由于没有常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学生不得不放弃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只能凭借个人或小组的力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 。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完善的开放式实验室方便护理教学改变现行护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灵活控制护理教学方式,使得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模式不仅仅增强、教学管理的开放,还增加了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霞,雷玉.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 [ J ] ,大理学院学报,2 0 0 8 , ( 0 2 ).
一、高校护理实验的教学能力
护理实验教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也逐渐升高吗,在教育改革中也颇受重视。自从推动新教改革以来,各类教育学校也逐渐重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针对高校护理实验员,医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学科,应当秉着严谨、严格等要求进行教学。针对目前我国对高校护理实验的教学能力而言,除了注重扎实的理论实践课程之外,对实验员的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希望在达到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时,伴随的素质教育也应当受到重视。
二、高校护理实验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能的高校护理实验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的加以改善。培养护理实验员的素质及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思想教育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强素质思想教育,有助于让实验员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明白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需求。思想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指导并加以引导思想教育,才能形成高素质思想。高素质教育的培养好处在于能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及价值观,认识到高校护理实验对人类的价值,乐于学习并主动学习,养成创新理念,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宣传护理知识
目前高校护理实验员素质底下,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这需要老师来加以说明,加强引导。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宣传护理知识,通过宣传,让大家全方面的了解到有关于护理的知识,加强实践学习,提升学生对于护理实践的重视及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对护理知识的重视,才能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3)注重实践能力
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需要得到重视。并不能因为是初学者,拖沓学习进度。改掉“今天做不好明天再做”的思想观念。如何加强护理实验员的能力培养呢?首先给学生们制定目标,比如今天如何学习实验器具,明天如何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后天如何学习人体绘图等等,给每天的自己制定―个目标,强化能力,加强实验知识的积累。这些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表述。其次就是知识目标,这就需要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需求程度,每天制定学习计划表,定期检查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高校护理实验员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高校护理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拓展理论知识,也是实现知识理论的重要渠道。只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护理实验员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书本知识是对思维逻辑的一个行程,实验教学是对知识内容面的扩展。除了目标、内容标准以及理念之外,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们的能力指导以及素质的培养,严谨实验作风,科学对待护理实验,认真贯彻落实实验的每项步骤。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要求。不妨多罗列出几项重要的要求,比如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或者可能性的达到某种程度,并对不同程度的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探讨,加以补充改进。
四、高校护理实验教学能力及素质的探讨建议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肩负着传授外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养成良好专业行为、职业态度,提高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任[1]。我院自2010年开始,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中探索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1.1 实验方案的设计 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备皮法、更换引流袋、造口护理、伤口换药等五个内容。在上课前两周,由老师围绕课时目标,对临床真实病例重新进行编辑,使病例资料更为生动和贴近教学目标,为了加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了解,还可以提供相关的临床视频。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围绕课时目标设计操作流程,其实施形式、内容、步骤不限,同时至少针对其中的一条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并深入研究,书写论文。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每6-8人一组,在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操作实施流程,确定小组研究方向。
1.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在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两名老师参与指导。为了保证课时目标的完成,每组限时十分钟。实验组要用操作展示的方式展现其操作流程,展示过程中要求设定临床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角色互动。操作结束后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以幻灯片的形式对小组研究课题进行阐述,其他组可对该组成员提问,进行辩论。老师在实验课结束前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演示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就当前临床新进展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2]。
1.3 撰写实验报告 各小组实验完成后需对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自评,结合老师的评价,书写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方法,同时书写实验心得。
2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效果和体会
2.1 实验教学效果
2.1.1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由课堂表现、操作考试、论文质量三方面决定。其中课堂表现占40%,根据其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解决问题是否遵循整体护理思路、实验结果是否详细、实验报告书写质量进行评定;操作考试占30%,在期末考试时,由学生抽签考核其中一项操作,根据评分标准评定;论文占30%,根据其思路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流畅、格式是否规范评定。
2.1.2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 以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为例,实验教学对象58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0岁。实验考核成绩90分以上18人,占31.1%,80-90分25人,占43.1%,70-80分15人,占25.8%。
2.1.3 学生对设计性实验课评价反馈 见表1。
2.2 实验教学体会
2.2.1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能力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没有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为了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在小组内激烈的进行讨论,通过确立实验方案、制作幻灯片、撰写论文、书写实验报告等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2.2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向临床角色转换 实验课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架构,辅以临床视频,拉近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学生要在充分解读病例的基础上确立实验设计方向,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修正实验实施步骤,并运用已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向临床角色转换打下良好基础。
2.2.3 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以往的实验操作课,学生仅仅对示范操作进行机械的模仿,缺乏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参与设计性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课时目标的完成。在期末操作考核中,成绩在80分以上者占74.2%。
2.2.4 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本实验课小组的课
堂表现得分即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实验课上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既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想象,也较好的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