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2-06-28 08:0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篇1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旅游系统的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产出。它涉及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协调统一,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必须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谋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效益,反对为了谋取短期、局部利益而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旅游资源,确保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和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3.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三、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思想意识偏差。(1)“低投入、高产出”论既导致旅游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又误导引发了一哄而上办旅游的现象,使旅游企业界出现了“散、小、差、弱、低”的局面,走上了一条低层次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2)“非耗竭性消费”论误导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整体环境的退化。(3)“旅游超前发展”的片面阶段,造成旅游业的病态发展。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就是超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带动,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2.社会行为者的行为误差。旅游发展追求速度,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发展质量和整体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热衷于放肆的促销手段、单一化的经营竞争、过度的基础设施使用、无计划的市场拓展、贪婪地追求高额利润,忽视客观条件、资源保护。游客利益、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经营者素质偏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力,旅游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宏观调控基本上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在微观上又处于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中。

3.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布的双错位。山水风光多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或东部山区的山区,而山水风光爱好的旅游者多来自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构成了东中部城镇向中西部或东部山区的旅游流。都市风光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或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旅游者多来自中西部或东部乡村居民,又构成了中西部向东部、乡村向城市的旅游流。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1.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旅游业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旅游发展观和旅游投入观,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多维合作、“立体型”系统协调的发展观,确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意识,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地域间协作和跨地区资源配置,推进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联网,确保各方面的人、财、物及各种旅游要素的最佳利用,促进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与公众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规范旅游发展方向。科学的旅游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旅游发展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即区域单项和综合旅游资源的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的潜在支撑力、区域环境容量的潜在承载力,力求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形势、新机遇的特征,体现大力培育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的主题,体现规划的思想、内容形式和方式的创新精神;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搞好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结合和总体规划与专题规划的结合,规范旅游发展方向。

3.提高旅游科技含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产业关联密集型的产业,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网络管理是提高旅游效率和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广度发展和高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制定合理评价指标,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制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主要应包括规划指标体系,执行指标体系和预测指标体系,旨在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监控和预测研究,实现旅游容量动态平衡。

总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人的努力,只有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潘贤君 刘 旺:旅游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3)

[2]林卫红: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大学报,1998(3)

篇2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十六大”的召开给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契机。按照《山西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末全省旅游总收入要达到800.9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87.8万人次,年均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3亿美元,年均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到774.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2.4%。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但是,山西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地跨越式增长,首先必须克服制约其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

(一)政策支持不足,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差。建设支柱产业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近些年,山西对旅游业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全省旅游产业每年的投入尚不及建设一个中型煤矿的投入。由于山西是内陆省份,经济欠发达,在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旅游资源品位虽高,但长期以来省政府用于宣传促销经费严重短缺,每年仅为400多万元,这与旅游业发达的省市差距较大。在扶持政策方面,省里已有的如对旅游汽车和旅游星级饭店实施措施,一直不能落到实处。在提供银行贷款、税收减免、土地划拨等方面也没有新的扶持政策。一些同时存在着极佳旅游资源又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旅游业足够的重视,出现大量煤、焦产业复归现象,致使煤炭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了山西旅游产业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的外在和内在生态环境不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招商引资。山西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焦、铁、化等产业长期在山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些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山西一些城市常被列入全国污染严重的城市,这对山西旅游市场开拓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增加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不少旅游者环保意识差,也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因素依然明显。交通不畅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虽然省内及省际间航空和干线公路交通有了很大改观。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铁路建设比较滞后,一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如天津、成都、郑州等市往返列车档次太低,又无空调;太原至东北各主要城市、山东济南、江苏的主要城市等地,至今没有直达列车往返。加之,由于晋煤外运成为当前较长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又进一步导致旅游客运的压缩。航空方面,山西目前只有太原一个国际口岸,境外航班唯有并港旅游包机,且时开时停。而国内航空飞机少、机型差、航线又不足。公路方面,通往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状况也不尽如人意。高速公路建设缓慢,难以满足游客舒适、便捷、“快旅慢游”的需要,这些直接影响客源、尤其是境外客源。

(四)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才稀缺。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上级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外地一些游客视一些旅游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另一方面,山西旅游业结构和经营运作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适,缺乏现代旅游管理人才和相应的旅游管理知识,这种短缺已明显地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世界旅游组织多次强调在旅游业发展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应克服非专业化的弊端,而山西目前这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旅游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且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难以适应竞争需要。

(五)旅游产业价值链存在问题。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首创了产业价值链理论。而旅游产业价值链可以定义为以旅游景点为核心,与相关配套和支持行业共同组成的链条,这根链条上的每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创造出比单行业更大的协同效应。

在山西旅游业价值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旅游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分散,还未形成有效的合作,从而导致旅游业运作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1、旅游线路之间没有有效整合,虽然各个旅游景点都初具一定规模,但他们之间缺乏协同,从而导致相互竞争,往往造成两败俱伤的尴尬局面;2、旅行社规模效应不明显,竞争欠规范。山西有众多中小规模的旅行社,但总体上呈现“小”、“散”、“弱”、“差”的特征,适应市场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差;3、企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旅游企业间的相互脱节,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各级政府应把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来抓。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启动经济的重点来发展,要作为政府的主导产业来抓。在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上给予旅游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上,协调好煤炭与旅游两大资源的发展矛盾,逐步把山西经济的发展重心由煤炭转向旅游。

(二)大力推广生态旅游思想。世界旅游组织为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所确定的口号是:“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生态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其开发、建设和发展都必须实现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2、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山西旅游资源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

3、生态旅游区实施功能分区开发。为了使生态系统免受旅游活动的破坏,又能极大地满足游人需求,就必须进行功能分区。对陆地生态旅游业而言,一般可分为核心保护区、过渡开发区和旅游密集区三部分。核心区指的是生态保护的中心地带,环境比较复杂,一般不宜作为旅游开发使用,但可作为科学研究用地。过渡开发区分布在核心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可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和参观的基地,一般不允许开发娱乐设施,对游客数量和交通工具有严格的限制。旅游密集区,也叫服务社区,远离核心区,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区域,可有适当的体闲、娱乐设施,允许一些机动车辆入内,为游客休憩的集中地。对于内陆生态较脆弱的地区来说,功能分区既可以保护环境避免破坏,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人需要。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要形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首先要全面发展交通,使交通与旅游形成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1、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全省内需,加速经济增长;2、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引进内资外资并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3、利用征收旅游税的措施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来自旅游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旅游者直接征收的税和费,如:入境签证费、机场税、关税、旅游税等;②对与旅游业相关的各有关营业部门征收的流转税和所得税等。由于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显著,所以这部分收入对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3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从2003年至今,拉萨市接待游客总数量和旅游带来的总收入基本上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由于特殊原因的影响,来拉萨旅游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影响拉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旅客和旅游总收入的逐年增多可以反映出拉萨市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对于整个西藏而言,自治区旅游总收入由2004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7.06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西藏旅游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西藏旅游业能否维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趋势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拉萨市作为西藏的首府,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全能够折射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状态。

二.拉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对拉萨市区及周边的十处景点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游客、景点附近居民、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专家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得到了相关数据和意见。本次问卷的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法,分为三个大的基础层,每个基础层下设相应的目标层,然后再对目标层进行分析得出我们调查所需的评价因子。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76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走访结果的汇总,我们认为影响拉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修养是影响拉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修养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技术人才短缺成为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拉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人才不足、旅游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西藏本身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比较落后,与国家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另外,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许多内地旅游专业人才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这就造成了西藏旅游业专门技术人才短缺。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52.6%的游客和65.0%的旅游专家、管理人员认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游客表示,导游在领导游客观赏景点时对游客态度不好,导游乱收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部门的专业素质有关。45.0%的旅游专家和管理人员认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景点内的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旅游管理机构的完善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他们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旅游地居民的参与程度阻碍拉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居民也是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对待游客的态度以及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对该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西藏是藏族人民的聚集地,除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藏族人民的服饰、饮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拉萨旅游旺季,针对游客而举行的民族文化活动并不多见,在整个旅游活动进行过程中,本民族人民的参与热情也不足。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49.5%的当地居民认为自己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其中有些居民也表示游客来旅游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有13.5%的游客表示当地居民对外地游客的到来非常欢迎,部分游客也表示并没有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

(三)旅游业经营明显的季节性限制拉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拉萨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淡季旺季区分明显。拉萨市也不例外,旅游淡、旺季区分明显。拉萨市旅游旺季一般在4月份到11月份,而11月到来年3月属于旅游淡季。

在旅游旺季来拉萨旅游的人数明显比淡季高出许多,随着旺季游客数量增多,难免引起消费上涨,这个时期也是拉萨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是,游客数量的的剧增必将带来景点间交通的拥挤、景区承载负荷加大等负面影响。但是从11月份,一直到来年的3月,由于高原的气候影响,进藏旅游的人数急剧减少。

季节的反差对拉萨旅游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许多相关旅游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景区附近的宾馆、旅馆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这些现象难免会影响从事餐饮、住宿行业人员的积极性。总之,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客数量的突变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极大。

(四)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是影响拉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即旅游资源的民族特色体现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拉萨市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的扩散,这些现象对拉萨市旅游资源的民族特色体现程度具有一定的冲击。从而限制拉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放眼拉萨市区,一幢幢现代化商业中心,一处处豪华的现代化住宅小区,近几年来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拉萨市区,而那些具有浓重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正在减少。拉萨本地的藏族居民在饮食和服饰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被“汉化”的现象。传统的民族手工业许多都被现代化的机器所代替,作为宗教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41.1%的当地居民和50.0%的旅游专家认为拉萨市民族建筑风格的保护力度一般,许多民族建筑都被现代化建筑替代;51.6%的当地居民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戴本民族服饰,基本上被汉式服饰所替代;60.0%的旅游专家认为当地民族特色饮食的保存程度不足,当地藏族居民的饮食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50.0%旅游专家和39.5%的游客认为拉萨市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力度一般,随着拉萨市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一定冲击。

三.对策及建议

以上是影响拉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由此推之,这些因素也同样影响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对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注重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产业中劳动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使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包括资源开发者、部门管理者、旅游产品打造者、品牌宣传者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培养机构,给他们灌输可持续旅游的观念,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与内地之间进行人才交流,注重实践。旅游部门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以优厚的条件从国内、外引进专门的旅游人才。实行自主培养和从外引进两种措施并举的方针可以有效的缓解西藏旅游人才紧缺的现状。

2.推出西藏冬季游系列活动

推出西藏冬季游系列活动来吸引游客冬季到拉萨旅游,以减少季节差异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西藏和其他旅游地一样,也具有季节差异性的缺点。因此,推出西藏冬季游活动,减小季节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国内国游客在冬季进藏旅游。例如推出冬季全家西藏游优惠礼包、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适当简化国内外游客进藏的程序;另外可以丰富冬季旅游的活动类型,如推出西藏阳光-温泉冬季游、林芝原始森林冬季景观游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政策以达到吸引游客冬季进藏旅游的目的。

3.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篇4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25-02

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春天。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也不断增大。因此,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如何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各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新形势下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落后地区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严重破坏,带来了严重后果。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管理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于环保、文化、林业和宗教等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客观上造成开发建设以及管理上的无序局面。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同时,缺乏统一的区域旅游管理体制,现行的各行政区经济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分割了统一的市场,不仅阻碍了区域旅游合作,也降低了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这使区域旅游经济难以形成竞争的合力。

2.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有些地方政府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因而未有统一规划,盲目地引进、粗放式的开发,这本质上是一条低层次重复性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有的地方旅游业缺乏总体规划,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定位不明,景区功能不清,资源开发失控,设施建设失调等问题。还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本地的利益,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方式,以获取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珍贵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影响。

3.生态环境恶化。旅游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依赖性较大,当众多的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这就加剧了旅行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甚至会摧毁区域旅游业。当前,在旅游开发中缺乏环保意识,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恶性循环,使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在不少景区,旅游者随手丢弃各种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4.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景点,尤其是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景点,普遍缺乏专业人员,特别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的服务员、讲解员等,这也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旅游资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众所周知,要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搞清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在当今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目前,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含义有以下认识:一是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从事旅游业的需求,又不允许损害子孙后代为满足其从事旅游业的需求。二是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证从事旅游业资源开发的同时,不妨碍后代人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业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并把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满足旅游地居民的需求统一起来。三是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从上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含义来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二者是统一的关系,这就从理论上澄清了长期以来把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旅游资源相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的因果关系。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就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现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所以,做好新形势下的旅游业,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旅游业的竞争最终将是管理和服务的竞争,能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向游客输出优质的服务,将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管理和优秀的服务,是靠人才来实现的,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人性化管理,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为此,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在旅游设施完善和规划项目的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游客的需求日益提高,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厕所等设施)与活动场所,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客流量的需求。为此,风景区将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活动小广场和停车场,做好部分厕所的改造和扩建工作,通过景区基础设施扩大,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在管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先从服务方面抓起,旅游区在景点门岗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具体的便民措施,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小卖部、饮食摊点等窗口方面,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老年人、小孩等一切有需求的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周到、安全的服务,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行为和习惯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旅游景区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也应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

再次,在因地制宜上,体现“以人为本”。旅游业必须因地制宜为景区内人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环境,主要是建立相应的产权制度,如企业激励创新制度、选择制度、公共管理制度等,以提高人们的制度层次;同时,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如保障安全、公正、经济福利和宜人的自然环境等的享有,以提高人们的价值层次。另外,还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一些具体指标,以提升人们的技术层次。人们在制度层次、价值层次和技术层次方面不断提升,这就是适应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健全旅游法制,完善管理机制。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旅游业法制的建设。要强调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行依法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强调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执法检查,对无证导游、乱宰客等违法行为和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活动者,应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不受侵犯,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在自然环境方面,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各大景区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机制,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定期进行评估,严格控制景点旅客流量,以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系统。要利用专业技术,对垃圾等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协调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关系,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以促进自然环境内部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3.妥善处理旅游业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还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的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不断增多,每年日益增长的人流给风景区生态环保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做好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并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持续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遵循“保护第一,发展第二”的原则,即发展是目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因为环境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失去环境的支持,旅游业发展也无从谈起。所以,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风景区的命根子。当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应取其环境而舍其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是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保持旅游业系统与环境保护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淡薄,环保知识也比较缺乏,自觉的环保意识尚未形成。不文明的行为屡有发生,游客走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还有采摘花木,恐吓动物等行为。这些都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景区职工的环保常识和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得每一个职工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管理员;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人的环保意识,丰富游人环保知识,使风景区成为学习环保知识和提高环保意识的大课堂。

4.努力提高旅游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旅游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因此,人才问题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各景点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有懂得计算机、外语和旅游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对旅游队伍人员加强培训学习,做好对他们的上岗和在岗的培训工作。应常年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其内容包括民族文化基本知识、景点知识介绍等;对导游要进行导游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包括英语会话、礼仪礼节、岗位规范、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培训。

另外,为了培训高层次人才,需要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成为旅游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就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淑华等.我国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管理科学,2009(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