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2: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疗设备维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疗设备维修

篇1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1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疗设备的高科技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档案作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更是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作为绍兴市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设备出厂时随机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医院从设备立项申请、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最终报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所有材料。它不仅能为今后的医疗设备的购置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判定仪器设备论证效益与实际效益是否相符的依据之一;同时为今后医院是否需要对同类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由此可见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它不但涵盖了医院从购置设备前的科室申请报告、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批准文件、采购计划表、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商检证明、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图纸等等文字、图表资料,另一方面它还包括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保修合同、维修保养记录、强制计量检定证书等等一些动态的资料。所以在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医院只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才能满足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

医院只有对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医疗设备案卷资料进行有效的利用,把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真正融入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把医疗设备的基本情况、故障维修、日常维护保养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在医疗设备档案中,才能真正管好用好医疗设备,从而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全面发展。

2 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作用

我院的医疗设备从几千元的小设备到上百万元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甚至上千万的核磁共振仪等大型医疗设备都有,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使用率较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报修,有些故障工程师可以凭借工作经验进行维修,而有些故障工程师只能从医疗设备档案中去寻找答案,所以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把日常的医疗设备档案工作做细,做完整,才能发挥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医疗设备档案作为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为工程师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提供技术支持。

(2)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

(3)给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4)避免医疗设备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2.1 为工程师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提供技术支持

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报修时,能给工程师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的开机率、使用率。首先当医院购进新的医疗设备后,临床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熟练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同样,维修工程师对新的医疗设备的性能熟悉也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医疗设备进院后,对医疗设备的随机资料特别是使用、维修手册,图纸,电路图等,有些进口的医疗设备还必须要有原版的使用、维修手册,要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归档,因为完整详尽的档案资料能够为今后的检修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设备检修过程中,经验是无法衡量的财富,它是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关键。所以我们档案人员要把在日常工作中的保养记录、检修维修记录、安装调试参数等资料,以及相关文献当中的技术资料等也要及时收集归档。当医疗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而这些档案资料对工程师在进行故障维修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能为工程师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从而缩短维修时间,保证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

我们要认识到,医疗设备档案完成一系列的组卷后,并不是摆设,它不能一直躺在医院的档案室里,要经常出现在设备使用、维修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作用。

我们绍兴市人民医院是绍兴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的医疗设备每年都在更新、增加,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同样也在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金额比较大的进口设备,换一个零部件就要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果在医疗设备档案组卷中保留了经销公司或厂家投标时的文件和相关的承诺,就可以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及时查找核对有关的内容,尽量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比如,在2011年9月份,我院的进口病床出现了故障,经医院工程师维修后,无法进行修复,经过查找相关的设备档案,得知该批进口病床是在我院2007年10月迁入新址后购进的,购进时保修时间销售公司承诺为4年,所以还在保修期内,应该由销售公司负责联系厂家进行维修,这样就给医院节约了一笔维修费用。又如,同年的9月份,我院检验科的一台五分类的血球仪的主板烧坏了,如果重新购买一块不仅需要很多钱,而且还影响到检验科对该设备的使用,后来工程师经过查找该设备的档案资料,还是因为在保修期内,医院经与公司进行确认,最后由销售公司免费对血球仪的主板进行了更换。类式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完整的保留一份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对医疗设备维修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

2.3 给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故障,对医疗设备的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是保障其正常使用的前提。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日常保养、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医疗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过了一定的年限,由于它的使用频率和人为操作的因素等各方面原因,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老化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比如我院放射科的设备,都是大型进口的设备,像CT、核磁共振仪、DSA等等,由于我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天需要检查诊断的病人不光光是门诊病人,还有大量的住院病人,设备的开机每天都处在饱和状态,一旦碰到设备出现故障,造成检查中止,就会影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给医院带来损失。如果我们档案人员把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医疗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过的一些记录,如故障的分析,解决的办法,修复后的调试结果等等,及时收集整理并把它们完整的保留在相关的医疗设备档案中,在遇到故障报修的时候,工程师就可以根据我们保存的这些维修记录,对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充分做好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以缩短维修停机时间,就能为医院对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减少医院的损失。

2.4 避免医疗设备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进口的大型设备,如CT、核磁共振仪、直线加速器等的零部件是十分昂贵的。比如我们医院就经常遇到大型设备需更换零配件的故障报修情况,像核磁共振仪的碳刷、电磁阀,多尼尔肾碎石机的电子管,CT机的球管,由于设备使用的频率较高,这些零配件使用到一定次数就需要进行更换,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我们把平时进行更换后的相关维修记录,及时进行归档,在遇到维修需要更换或配置设备的这些零配件时,工程师只要查询设备档案中的随机技术资料和详细的维修记录,了解零部件的使用周期,便可以知道是由于零配件的使用次数已经达到了极限,还是另外的原因引起的故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购买零配件进行更换,可以避免造成零配件的闲置、积压和浪费。

3 小结

篇2

在临床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领域的同时,许多院校却存在一种十分反常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单位引进了许多先进医疗设备,并成立了配套的医疗设备维修部门,该部门却是“聋子的耳朵”,从而维修人才浪费,自主维修技术普遍落后,设备维修局面被动;另一方面,多数临床医学院校对于自己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大中型设备,采取付出高价由厂家保修服务的方式,单纯依赖厂家的维修保障,不仅延长了医疗设备的停用时间,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大大增加了维修的成本,实为堪忧。

1.临床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1对设备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成本过高

长期以来,分管医疗设备的管理者和医疗设备的使用者都没有认识到临床医学院校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往往都是“重使用、轻维护”。表现有二:第一,普遍认为医疗设备是医疗事业的“补充”和“配件”,是相对次要的问题,由设备科负责即可,不需从全院的角度加以统筹考虑,设备坏了就返厂,不需要进行日常维护。所以,当厂家提供维修服务漫天要价时,也只好“照单全收”了。第二,使用医疗设备的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未尽日常维护之职责。在对设备护理人员进行医疗设备操作的培训中,往往只侧重操作培训,而忽略了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培训,致使护理人员未能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医疗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只以“执行医嘱、输液、护理操作”等为其基本的工作职责,而不把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当作工作职责,造成医疗设备日常损耗频繁,从而增加了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成本。

1.2资料短缺,方法落后

现代医疗设备维修困难重重,不仅院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的原因,还有维修资料的短缺和维修手段落后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发达,通信设备先进,为什么维修资料反而会短缺。这是因为,医疗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利润十分可观,因此竞争就十分激烈,再加上医疗设备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点,各医疗厂家对自己的产品都采取保密措施,对产品维修实行高度垄断,甚至只生产自己厂家专用的设备元件,客观上造成了维修资料不全,维修费用高昂。此外,在与厂家在签订购进医疗设备的合同时,往往对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维修保障、零配件供应、专用工具的配送技术资料,以及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缺乏详细周密的商定,也是导致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维修费用高昂的又一原因。除了医疗设备维修资料不全,大多医院事实上还存在维修方法落后的问题。现代医疗设备普遍具有技术含量高、电路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功能多、信号控制复杂的特点,仅靠传统维修技术和手段是不能检测和修复的,而且一般的检修工具也不能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维修资料的短缺和维修方法的落后,则严重影响着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和水平。

2.应重视临床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的现实意义

2.1设备维修水平是医学院校保持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象征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为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医疗设备维修也一定会走向自主创新,这是个必然趋势。因此,医疗设备维修技术水平和医疗水平同等重要,都将成为衡量医疗机构是否保持同行领先水平的重要象征。因此不仅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其医疗设备维修水平和创新能力。

2.2维修人员的素质决定医学院校经营成本

由于很多院领导忽视这一工作,医疗设备维修部门一度成为低素质工作人员的"集中区"和退休人员的“待转区”,成为的摆设和负担。当前,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高低相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医疗设备是我们资产的核心部分,其价值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元。让专业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去管理和维护如此高价的设备,是非常不明智和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重视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提高维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提高维修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对维修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维修技术人员要及时更新拓展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掌握先进维修技术、随时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长远发展,领导一定要建立主管领导责任制,重视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正确树立设备维修人员是高素质的"工程师"而非低素质的"工人"的观念,有计划地选送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维修技术学习班,创造机会让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3.临床医学院校医疗设备维修问题的解决对策

当前,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复杂,涉及到观念的更新、管理的加强、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等问题,解决起来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有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些建议。

3.1加快建立医疗设备巡查制度,节约维修成本和时间

根据我院工作实际,需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做了详细的制度安排,规定设备维修人员必须每周巡视检查责任区内所有医疗设备至少一遍,并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告知设备维修科室的负责人。巡视检查内容包括:设备摆放位置、设备外观、设备配件是否完好齐全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功能、性能、噪音等)是否正常、使用人员操作是否规范等。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避免或减少突发故障,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为此我们实行“现场维修”。具体方法如下:负责本区域的维修人员接到报修通知后,先到达维修现场检查设备,能立即解决的故障现场解决,不能现场维修的设备由维修人员取回班组进行维修,对本岗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班组集体进行维修,对特别重大的医疗设备故障,要由设备负责人召集人员进行“专家会诊”。设备修复后再由维修人员将设备送回一线。通过医疗设备巡查制度的建立和保障,我们在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小问题就地解决,一般问题班组解决,重大问题科室解决”的三级解决机制,培养了工程信息科对设备维修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而且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和时间。

3.2整理医疗设备技术档案,充分利用并不断补充技术档案资料

如前所述,医疗设备厂家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对自己的设备技术是高度保密的,一般只提供设备产品和保修服务,从不会给购方留下相关的设备维修档案或资料,造成了当前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极大困难。因此,收集、整理、归档医疗设备技术资料便是医疗设备维修的捷径。存档的设备维修技术资料,集中了从设备购置前的技术论证、订购合同、安装验收报告及医疗设备的随机资料等所有原始资料(包括维修手册、销售商及售后服务部门的电话、地址、联系人等),做到了档案完整、明晰。每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档案资料进行查询、维修、购买零配件或联系外修,同时也可根据档案判断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设备目前的质量状况、性能条件并决定该设备是否还具有维修价值。维修人员熟练、有效地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可以有效地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设备故障可能给医疗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篇3

1 维护保养

属于主动维修,又称超前维修,预防性维修;这是确保仪器设备健康运行,提高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有力措施。维护保养又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2种新式。

1.1日常维护

一般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用科室应选派1名懂得一定仪器知识,责任心强的技术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仪管员,协助或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机房及仪器设备的保洁,观察并调整机房温度、湿度稳定。检查机器的机械、传动、气路、水路、螺钉、螺母等部位是否正常。检查仪器表面的开关、旋钮、指示灯、仪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正式工作前,利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分的状态情况。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气味和声音,图像质量是否正常。检查操作人员操作仪器是否符合规程,并及时纠正。

1.2定期保养

一般由仪管员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样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和修复;定期保养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仪器有不同的做法。一般可以分3个等级:一保:一般可以1个月~1个季度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了日常维护的工作外,可以拆开机壳,清除各种积尘,污垢、异物、紧固螺丝、添加剂;检查器件、元件有尢磨损、变形、烧蚀、击穿、松动、受潮、老化、接地不良等情况,检测各组电源电压及纹波,检查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等。二保:一般可以0.5~1年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一保外,可以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个仪表及操作控制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高压发生器绝缘栅等到期的损耗品,对电路中个测试点的电压、波形进行系统检测和做拉偏试验。三保:一般可以2~4年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二保外,必要时可以将整机进行全部拆卸予以清洗检修,超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应对仪器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调试,恢复其工作精度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机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2 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医疗仪器的种类繁多,因此,维修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①事后维修;②预防性维修;③改善性维修;④综合维修。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必须按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维修管理的实施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2.1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从购入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的多争取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2.2定时检查性维修

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维修时间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20%左右。它把定期检查与维修结合起来进行,边检边修,避免突然的故障发生,给计划性工作带来影响,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即时维修

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即使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亦应随时到现场维修。这种维修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维修人员技术熟练精湛,根据不同类型的仪器装备,由不同的技术人员承担,或按着已有分工负责实施。

无论哪种维修,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

2.4具体的维修方法

应遵循先询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测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独立,后整机;先外围,后芯片;先腔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等辩证关系的原则。故障部位—般机械部分比电路部分多,强电部位比弱点部位多,高温部分比低温部分多;电源部分比主体部分多,传动部位比静止部位多;安插部位比固定部位多;阻容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多;模拟电路比数字电路多等客观规律。检测方法有敲击法、直观法、测量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追踪法、信号输入法、负载分离法等实用方法。

3 体会

篇4

医疗设备的全程管理,是对设备进行规划、选择类型、购买等环节共同组成的全过程管理活动。相对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技术迅速发展,设备成为了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如果在设备上出现问题,并且无人进行维修、管理,那么无论多优秀的医疗技术,都不能应用到患者的身上,这对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国家对医疗工作的关注度较高,社会上的反响也不断强烈。实施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时,应重点在维修管理方面努力。在此,本文主要对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自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医疗工作,都必须通过针对性的设备来实施,尤其是在现阶段医疗技术、科研力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开始进入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视野当中。经过相应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很多的医疗单位,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并不是特别的重视,且维修、管理人员非常缺乏,根本无法完成日常规定的工作内容。综合而言,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医疗机构虽然每天的工作较多,但在主观上忽视维修人员的安排和选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后,多数医疗机构选择采购新的产品,并不是维修;当出现因医疗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时,部分院方直接将责任推到维修人员身上,这种推脱责任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对医疗事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事后维修情况普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多数单位仅仅是在出现事故后,才进行维修、管理的相关工作,对已经出现的损失并没有进行分析和总结。(3)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类型较多,性能也比较多元化。但是,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特别规范的制度或者条文,完全是根据院方自身的看法和观点来应用,在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导致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逐步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全程管理的实施,在理论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果,部分大型医院也依赖这一管理理论,实现了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工作的提升,是依靠所有业界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所以,明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认为,根据现阶段所表现出的问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否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修,这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和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很多医院每年都花重金引进先进设备,然而在设备维修这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的话,比如,不能运作、部件经常坏、容易出现误差等,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会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3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和管理

3.1加强检查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虽然自身的主要功能是“医疗”,但自身始终都是机械的范畴。任何一种机械在长久的使用后,自身的零部件或者模块,势必会出现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必须加强检查。首先,按时间对设备进行检查,观察设备的性能、重要零部件情况、运行情况、操作情况等,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其次,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小问题或者是细节上的不足,应及时的采购新的零部件实施弥补,及时对模块进行维护,减少采购新设备的情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三,对于特殊设备的检查,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此来避免临床出现误诊的情况。第四,定期召开维修会议,对医疗设备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篇5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级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较多,大致如下。

1.1侧重使用,忽视维修

目前,许多医院的各型医疗设备都比较齐全,也就产生了更多更复杂的设备维修问题。多数医院购置医疗设备仅侧重于科室的使用,尽管科室非常重视这些设备的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却严重忽视了这些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对于一些抢救治疗的大型医疗设备而言,购置厂家也许会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但多数设备购置后,科室人员只重视使用,却忽视了维修。长此以往,这些设备的参数和性能的准确性下降,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致使设备不仅无法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还极易产生各种隐患问题[2]。

1.2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技术落后[3]

现如今,各级医院越来越重视医师、药师的学历和技术的高低,有时为了留住高学历或高职称的医师人员,医院往往开出丰厚的待遇,无疑出现了重医轻工的局面。长此以往一些高学历或高职称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待遇等问题产生了不平衡,纷纷辞职或跳槽,致使医院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其次,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技术人员往往都是年龄偏大的男技工,多数为中等学历,再或者是凭借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工作,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对有些局限和落后,缺少适应先进医疗设备技术的思考创新能力;再者,医院往往不愿将更大的投入放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上,因为这方面给医院带来效益可算是“隐形的”,这也就导致了维修工具破旧、检测设备不灵敏等后果。以上种种问题,不仅会造成医疗设备维修能力的薄弱不堪,还会给医院在设备维修费用方面造成严重的浪费。

1.3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财力投入甚少

从医疗设备维修的资金投入方面来说,许多医院都没有独立专门的维修基金制度。如某些医院将器械科归入了药局,统称药械科;还有许多医院将医疗设备的采购基金和维修基金放在一起使用,实质还是以采购为主,维修方面的预算资金很难保证。表面看医院在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资金节省不少,实质并非如此:第一,医院忽视了设备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费用问题;第二,设备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保养,使用寿命缩短,使用灵敏度降低,从而导致了频繁更换零部件甚至是整部设备的不必要开销;第三,某些大型抢救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有时需要求助于该设备的供应厂家,就会导致医疗设备在医院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使得科室的治疗工作中断,医院效益也会相应下降。

1.4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例如监督制度、巡查制度、工作制度等,然而,医院往往忽略了医疗器械方面的维修管理制度,成为医院的一个“盲区”和“死角”。有些医院缺少完整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还有些医院即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做不到及时更新和补充,仍就无法适应新进医疗设备的管理需求。

2.如何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针对以上医院出现的有关设备维修方面的问题,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

2.1加强计划管理

医院从购置设备开始,就应做好一系列的计划管理措施,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首先,对于大型抢救用的设备[4],医院不必吝惜昂贵保险费用,不仅应该按照国家要求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应该有一份完整且正规的维护措施。对于其他设备也应该做到定时检查、定期保养,这样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还能够充分保持其参数的准确性、操作的灵敏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在充分了解该设备的组成配件和使用操作情况后,应同时购买一些相应的零部件备用,防止设备发生故障、维修时间过长、导致设备不可用,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

2.2提高技术管理

首先,各级医院应避免重医轻工的不良现象,重视高学历或高职称的医学技术人员,做到一视同仁,提高医院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应使医疗设备人员不断趋于年轻化,不断引进“新鲜的血液”,在前辈们的经验带动下,逐步提高新型医疗设备及其先进的维修技术,建立一支年轻高技术型医疗队伍;第三,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熟悉各种新型医疗设备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相互交流经验和技术,真正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整体技术水平,真可谓是“技术人员一上场,设备维修有保障”。

2.3健全制度管理[5-6]

逐步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制。①建立设备维修确认制度。维修人员应对各科室的设备保养、故障维修以及报废处理等,填写相应的设备维修记录,保证器材维修部门和各科室之间的协调管理。②建立设备巡查制度。定时下科室下临床,随时掌握各科室的设备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设备维修的预防性工作。③建立健全的维修资料库。维修人员每进行一次设备维修,都应认真做好相应完整的记录,包括: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解决方法、操作步骤、结果等等。这样对今后类似设备的维修获得了经验,还可以缩短类似故障的处理时间。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是各级医院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是一门集计划、技术、经济和制度管理为一体的系统管理工程。医师的治疗往往离不开设备的诊断,而设备的维修更是离不开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才能利用最优的设备资源获取医院最大的治疗收益。

参考文献:

[1]杨耀模,种银宝,陈渝. 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与对策[J].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1):69.

[2]梁华. 对医疗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J]. 中国医院管理,2006,16(6):44-46

[3]张顺旺. 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结构现状分析[J]. 医疗卫生装备,2004,19(1):23-24

篇6

1.1故障设备自行无法修复能力差,请厂家来人维修成为主流

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多,结构原理千差万别,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广泛,95%以上的生产厂家根本不给提供设备技术图纸或设置维修密码,有些设备的检修需要特殊的器材或环境等。因此维修人员要想学会维修所有种类的医疗设备是不可能的。

1.2维修人员的技术价值不易体现,造成多数人不愿意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

医疗设备的维修价值难以准确评估,比如,一台设备的长期维修、维护费用低,是与维修人员的维修维护能力强有关,还是与这台设备的质量好有关,或者是与科室使用人员的日常维护有关,这些都无法准确的进行评估。

1.3维修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不强,高技术含量人才引进、培养难

现在医院为了更好的促进临床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设备的维修支出归入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维修人员在维修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隐性的效益而难以得到医院的认同。进而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作的经济价值无法具体体现。

1.4大型设备维修,购买设备厂家的保修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大型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医院内部工程师在维修中,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缺少技术资料和维修密码、缺少高水平的维修人员,往往会引起停机时间较长,会影响到病人的诊治,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进而使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维修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很大。

2.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管理现状

(1)对于因误操作引起的简单的设备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并对操作人员加以简单的培训。

(2)对于能自行修复的中、小设备故障可以尽快修复,不致于影响临床的正常工作。

(3)对于解决不了的设备故障能够尽快联系厂家,准确地告知故障状况和配合做些故障的初步检查,厂家工程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话指导或带上配件一次性修复故障设备,最大程度缩短故障设备停机时间。

(4)常规的、技术复杂程度有限的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医院以自行维修为主,可以节约一定的维修费用。

(5)对于维修难度和技术含量较高故障设备,可以做到电话通知厂家,并在工程师到场维修过程中给予陪同及协助,可有效防止维修单位乱收维修费用及有效的缩短维修时间。

3.对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进行合理的年维修费用预算,提高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只有对医院的年维修费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才能把维修人员通过维修、维护直接创造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进而使医院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程度。

3.2针对维修工程师的额外维修价值给予适度体现,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院的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某些故障电路板或故障模块组件,厂家来人也是以更换新的板块或组件来完成维修的,通过努力自行修复这类故障配件,应认定为维修人员额外创造的价值,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奖励,以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注重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收集,减低维修难度

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阶段,把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厂家维修技术资料和对机器可能设置的维修密码作为采购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合同。以减低自行维修的技术难度。

3.4采用多元化维修模式

不同特点的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维修模式:

(1)对于使用耗材的医疗设备,如激光相机、血透机、血球分析仪等,在耗材采购谈判中可以考虑将此类设备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费用转由耗材供应商承担。

(2)对于受维修条件限制无法自行维修的医疗设备,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尽量减少人为故障发生的概率。如腹腔镜的光学试管磕碰受损,摄像头连线头部扭曲折断等。

(3)对于医疗急救设备和50万元以上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要加强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此类设备出现故障或由小故障演变成大故障。

(4)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买保修的费用很贵,考虑到设备在经过1年的磨合运行后会有个3~5年较平稳的运行期,昂贵配件损坏的概率较小,这段时间应考虑不买保修。

3.5针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程度进行合理化分工

按照维修技术的难度安排不同级别的工程师承担不同的维修任务。技术高、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不直接或少直接参与一般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钻研和对初级维修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能力评估。

3.6实现维修工作量与收入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

按设备价值和使用情况设定一定维修系数,对每次维修进行量化管理,将维修人员的一部分收入与维修工作量挂钩,以鼓励维修人员多参与维修,进而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

3.7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为维修人员积极争取合理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奖罚并重。如对于因工作拖拉等导致维修任务未及时完成的或引起使用科室有效投诉的维修人员,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部分奖金少发或停发等方式处理。

篇7

当前在我国每个大型医院中都有着较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医疗设备涉及到不同的科室,除了常用的一些仪器之外,有些新型仪器设备也逐渐的进入到某些医院的服务工作中,这么多的医疗设备一般都会占据到医院的固定资产一半以上,同时这些医疗设备也为医院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所以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医疗设备出现的一些小故障需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如果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医院的正常诊疗将会被扰乱,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时的对医疗设备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不仅处理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医院的正常工作以及社会人员的就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

(1)大部分医院在仪器出现故障之后,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医院甚至是在一个地区都缺乏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对于当前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进口的一些医疗设备,技术含量很高,资料和配件又相对匮乏,因此出现问题后修理起来经常遇到瓶颈,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失去了它本身的利用价值[4];(2)医疗设备专业性人才在医院中没有正式的编制,当仪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会找到维修人员,有一定的经济报酬,然而仪器正常的时候,维修人员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就没有相应报酬,同时还存在一个维修工管理着好几个医院的维修工作,维修人员工作繁忙而报酬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维修人员的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愿意干这维修的工作了[5];(3)部分医院虽然有专门的维修人员,但是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维修人员在知识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条件下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的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往往缺乏较多的专业知识;(4)由于医院涉及的科室比较多,这就使得医用仪器设备种类繁杂,维修人员基本是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仪器设备,当然在维修中也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就是说在医院的维修人员设置上要适当,太少的人员根本就忙不过来,但是太多的人员往往又会产生依赖心理[6]。

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方法策略

3.1正确的操作仪器,减少仪器的故障发生率

要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首先就是做到尽可能的降低仪器设备的故障发生率,部分仪器是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引起的故障,但是还有一部分仪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特别是对于一些精密的仪器,往往对于电压、温度、湿度等方膜都有着要求,有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设置好正确的参数,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确保仪器使用的长久[7]。

3.2重视维修人员的福利待遇

合适的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只有医院内部有自己的维修人员才会在仪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的进行维修,才能保证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医院的专业维修人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并且按照正式员工的待遇进行编制,保证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可以调动起来,只有维修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在维修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较好的福利待遇可以留得住专业的维修人才,也就能更好的为医院的医疗设备故障维修提供保障[8]。

3.3加强医院维修人员和仪器厂家的学习交流

现代的仪器设备生产厂家都会负责仪器的安装、调试以及使用指导等方面的培训,所以在仪器设备安装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在现场了解一定的仪器构造及使用方法,同时维修人员要和厂家长期取得联系,加强与厂家的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仪器设备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9],此外,对于医院的维修人员,医院可以定期的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既包括理论性的一些东西同时还应该涉及到必要的实践操作,此外不同医院之间的维修人员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共同讨论仪器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提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期就减少维修过程中的阻力[10]。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32-01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型医用设备己越来越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医院,特别是中、小城市二级医院或县级医院,开展新业务、提高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同时, 基层医院中许多大型医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已经是维系基层医院正常工作的关键问题,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开机率已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 所以大型医用设备的维修及维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一些医务人员教育水平较差的地区。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型医用设备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精密,涉猎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泛,而刚刚接触的大型医用医疗设备的维修往往觉得困难重重。

1 大型医用仪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要对设备的出厂地址、型号、结构、工作原理、治疗机临床技术指标的要求、医疗设备运行环境的要求等做个详细的了解。现以BJ-6B加速器为例:

(1)主要功能:用6mV的X线进行弧形和固定角放射治疗,即进行挡铅和楔形治疗,亦可进行转床的非共面野治疗。清楚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很重要的,可以对不同的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根据功能可以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有更深的了解。充分发挥利用设备的自身价值。

(2)工作原理:包括主要医疗器械整机的工作原理,各个部位和模块的工作原理。医疗整机的工作原理:调制器产生超高压脉冲经过脉冲变压器升压发送到磁控管,随即磁控管产生216mW的波经波导传输系统馈送到加速管。通过给电容冲放电的延时电路来控制预热时间。了解整机的工作原理能了解各个部位和模块之间的联系,了解各个部件和模块的工作原理能帮助你根据现象判断故障所在部位。

(3)治疗机临床技术指标的要求:医用治疗机要求指标相对于医用诊断机要求指标要多些,而且十分重要。象加速器的等中心、均整度、对称性等,有时医用机器虽然没有较大故障,但是已到仪器的使用寿命,也要及时进行调试,调换,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4)认真阅读医用设备操作说明书,熟悉所有操作步骤机器的操作分使用者操作部分和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操作部分,了解每步操作的需要的运行条件和相应的机器动作和参数的变化,对器械维修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是很有较强帮助的。设备故障发生后,厂方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厂方服务效率与购买设备前的承诺相距较大。在保修期内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单位的工程师是不允许随便打开机件处理故障的,设备保修公司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设备出现的有可能只是小故障而致使设备停止运作,但对医院和患者却是非常急迫的大问题。

2 提高医院设备维修水平的建议

2.1 培养专业维修工程人员1

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要靠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去维修,这主要是由医用设备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所决定的。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光有强烈的维修愿望而缺少维修技能是玩玩不可的,是达不到维修效果的。因此,强化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必须的,也是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 仪器设备需要高水平的维修技术医院的仪器设备,这大多是高新科技的产物。尤其是20世纪以来,医疗科学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医疗仪器设备也得到迅速发展。 高科技技术在医疗仪器设备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疗水平和医学科研水平。 同时,为医疗仪器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又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刚性要求。 高水平的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能要靠培养。 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发展迅速,急需相应的仪器设备。 现代的大型医用仪器设备维修人员,除了要具备一般的维修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生物工程知识,生物医学等相关知识。 与此同时,还应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以便读懂外国进口设备的安装,调试说明。对医用设备维修人员要求之高,与从事医学专业人员相比差距不大。总之,要强化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维修素质。

2.2 成立维修专业组织

大型医院的医用仪器设备多、使用率高、发生故障机率大,因而维修的技术条件要求也就就随之严格。大型医院的医疗器械发生事故不能及时排除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设备的停止使用影响病人的治疗,进而影响病人的安全。2-3但有了维修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机构去组织也不行,必须有一个专门负责仪器设备的机构来进行指挥、组织和协调。医院掌管仪器设备的机构一般都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指对全院医用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领导组织机构,负责全院医用仪器设备的论证、购置、使用、维修和更新等工作的决策及制度管理。除了领导机构还要有实施机构,实施机构是指对全院仪器设备管理具体实施的机构,其任务是对医院器械管理委员会的决议进行组织实施。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对设备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成立的专业组织当中,核心部分的还是维修组织,维修组织是指具体维修仪器设备的组织,其人员由各类医用仪器设备维修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医用仪器设备保养修理工作。

2.3 健全维修规章制度

要管理好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光有相关的维修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医用仪器设备维修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效果落到实处。 维修制度是保证医院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准则”。 维修制度订的再好、再无暇、再圆满,最终需在切实落实后才能收获良好的效益。4-7

2.4 建立全面预防性维修制度重视可见预防性维修

对医用器械进行技术和质量控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全面维护与保养,发现和排除影响医疗装备及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用设备故障率。

参考文献

[1] 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1):42-43.

[2] 罗峥,刀庆威.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67-70.

[3] 戴捷,冯璐琼,苏磊,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32-34

[4] 田胜权.走出大型医疗设备保修难的困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32-33.

篇9

在现代化的今天,医疗设备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学依据,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对光学、电子及自动化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仪器的构造非常复杂,不仅有尖端的零件配置,还融入了医学的临床经验和人体生物工程等技术,这就要求维修人员要具备更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影响因素:专业维修人员、专业设备及工具、专业零件及法律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人才。在现阶段的社会化认知中,人们大多数认为医院的人事制度会给予医院员工不同的身份,可分为制度内与制度外,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属于制度外工作人员,这是社会化服务的一种表现,包括了厂家维修、商、社会其他维修公司、医院助维修或聘用维修人员开展维修等[1]。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1社会服务缺乏规范性

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中,社会维修形式主要为厂家及其商进行售后服务,部分县级医院缺乏专业的维修人才,若医疗设备出现问题,一般需要联系厂家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无法在短时间内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在没有替换设备的情况下对医院部门科室的正常运行有较多影响。

2.2 外聘维修人员缺乏保障性

医院外聘维修人员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比较容易实现,在操作上比较灵活,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手续也比较简单,但是其实际工作没有保障,外聘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时,无法保证使用的零件是否符合设备型号,也无法保证维修配件是否正规。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慎重行事。要严格界定医疗设备的概念,区分日常使用的电器和医疗设备[2]。

2.3 撤销医院维修部门的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想要完全实现社会化,就意味着要撤销医院的维修部门,撤销一个部门涉及到许多医院人事改革的敏感问题,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综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盲目跟风,不符合实际。

2.4 医疗设备社会维修的收费标准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对设备的维修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维修的过程中,维修方会根据医疗设备的构造和损害程度进行报价,但是,在缺乏专业的人才的情况下,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厂家或售后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医院会寻求社会的帮助,此时的维修方报价会非常高,医院无法控制。因此,医疗设备维修社会要求医院整合资源,制定科学、统一的维修标准[3]。

2.5 医疗设备维修时效问题

血液透析系?y属于高风险的医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即进行修理,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也说明了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应在发生故障后的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如果医院全部依靠社会化维修模式,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4]。

3、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的优化措施

医疗设备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推动医院水平提高的动力,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3.1 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增加经费投入

医院管理者应将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放在重要位置,认识其重要性。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和培训,引导医院的所有人员都能意识到医疗设备维修对正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正确的认识医疗设备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作用,另外,正确处理设备故障产生的维修费用,不应该为了节约节省维修成本,造成设备无法工作,从而使医院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维修,保证医院工作正常的进行。

3.2 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1-0219-01

医疗设备对于现代化医院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故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确保医疗设备能正常工作,还应提高维修效率,确保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正常工作[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数量的提高,给维修部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确保在新环境下,可迅速有效的进行医疗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是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医院现状,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具体如下:

1选择素质高的管理人员

要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就应挑选素质及管理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才能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医院领导在挑选管理人员时,应选取思想先进党员干部,因其具有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精神,且责任心较强,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作为管理人员,应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要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同时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及质量。

2完善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

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持证上岗制度[2]。医疗设备与其他仪器设备不同,具有零配件专业性较强、集成程度较高等特点,是诊断及治疗的设备,也是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的基本要求为严格执行维修人员及使用人员的准入制度。操作医疗设备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而维修医疗设备故障的人员必须经过医疗技术专业学习,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心。

3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维修模式

医疗单位的医疗设备具有种类多样化,且设备多为高科技仪器,只靠医院内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进行一定局限性,故针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维修模式是大部分医院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多数医院的现状为:对于一些科技含量不高、中小型的设备,如吸引机、移动X光机、离心机及手术电刀等设备,医院通常采取自修模式,由内部维修人员维修。而对一些专业型较高、大型的设备,如血透机及呼吸机等,首先由医院内部维修人员维修,若维修时遇到困难,再技术咨询厂家工程师或联系上门维修,而对于大型的、昂贵的设备,如DSA及磁共振等,医院与厂家签订全包合同,厂家垄断了设备的技术,由厂家负责维修。厂家全包维修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院内部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但维修费用昂贵,且效率低。建立建议医疗设备的维修模式,是医院管理者工作的重点。

4提高维修人员素质

作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不仅应具有电子、工程及机械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医学基本知识。医院的医疗设备主要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维修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3],以耐心、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临床医疗提供全心全力的服务。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选择在节假日、中午或晚上,而维修工作更应该争分夺秒,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将设备修复。通过平时的维修实践工作,可有效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为提高医院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可在每周末为维修团队提供固定学习时间,并在周一至周五不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相关知识及集体讨论维修保养设备的情况等。由专业的维修工程师进行设配的技术培训工作和讲解基础知识。集中讨论工作单的维修及保养情况,不仅能开拓维修人员的思路、促进维修人员交流经验,还能提高团队凝聚力。

5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按照当前医院实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维修保养的管理制度、维修报告制度、维修相关操作流程、巡检制度、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制度、流程的落实。

6考核管理和改进工作

采用月考核管理制度是确保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实施的重要举措,考核满意度按照工作单情况进行评价,若满意度≥98%则为优秀。若管理中存在问题,则及时报告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才能改善服务质量。对于医疗设备的隐患及使用不当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反馈,提出改进建议,便于临床操作及服务。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与医疗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医院工作者在选择管理模式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及情况落实管理工作。只有医院工作人员共同探索、努力及实践,才能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化、标准化及规范化,才能达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杨明.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2,09(2):58-61.

篇11

〔关键词〕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种类日渐繁多,结构持续复杂化,价格也是不断提高,这些都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日渐凸显[1]。传统式纸质记录耗费量极大且极易缺失,最终导致维修经验未能妥善保存及共享,不能在根源处解决医院出现的各类医疗纠纷,更是难以查证。因此构建符合医院具体临床情况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管理平台,以便达到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信息化管理,提升医疗设备各项运用信息收集及统计和分析,将获得的资料反馈于医院决策者,从而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进一步发展,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客观需求。

1系统结构

1.1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服务器主机上安装数据库及微软服务器。医学工程部门则安装设备维修系统,各个科室利用浏览器访问设备报修系统施以报修[2]。两套系统访问主机同一个数据库,从而实现各项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

1.2系统体系结构

为了可以保障医疗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和维修费用控制,设备维修系统该有着非常全面的功能。系统不仅仅是能够把日常报修、维修和记录等程序转为计算机管理,还应有效融合自动派工,即预防性维修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功能[3]。因为应构建可以支撑各种功能的底层数据。各次工作派遣则定义为一次派工,通常派工是分为两类,报修派工往往是经由各个科室所发起的,系统派工是自动派工子系统所完成。若是派工单生成时则维修提醒子系统显示出各个派工单信息,计算机会发出提示音。员工通过维修信息管理子系统填写工作日志及派工单关闭和各项任务查询。通过此类数据程序则各项基础数据也已经生成。这可以经过维修管理系统对员工处的各项工作状况施以统计,最终生成考核报表用作员工绩效考评依据。

2总体结构

此系统通常是在Windows98以上的系统运用,这适应于目前国内医院总体设备科要求及条件。系统实现仪器维修及条形码判断与输入仪器记录,加上维修完成再送出仪器及报废全部过程,可以对各类设备施以数据统计分析、查询检索及报表打印,设置不同权限用户,按照不同用户要求设计不同界面,隐藏各类不用的信息,以便工作时实现不同需求不同重点[4]。维修记录功能关键是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这时务必对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施以电子数据化,可以按照数据对维修设备应用效率及效益进行分析,以替代人工卡片式记录方式,降低人工负担。查询分析统计功能则是按照不同用户需求而获得的数据不同,通常是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用户进行查询统计,也就是各个科室查询及工程师查询与管理员查询,这也是该系统可研究性及可发展性的重要内容[5]。报表打印功能主要是对所查询的分析统计功能施以有效拓展,同时也为维修报告单签证提供可行性。设备基本信息模块关键是对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构建仪器信息库,包含设备编号及名称和型号,加上出厂序号及应用材料和购置时间与厂商联系方式等方面,再者就是应用之前的对应照片信息[6]。这些都与维修息息相关,务必考虑到系统适宜,即维修关系不强的内容可以不编进该模块中;设备维修信息模块则主要是依据维修程序记录需要维修或送修的设备基本信息,包含送修时间及主修人,按照维修状况输入故障分析和维修全部配件及费用与完成时间,送修时间及完成时间均是经由系统所决定是实时的[7]。结合扫描部分记录设备信息能够充分节省手动输入数据时间;扫描分析模块则是通过扫描条形码从设备基本信息模块中调用送修设备基本信息,此模块主要包括生成条形码功能;数据分析及报表打印模块,此模块包括数据分析及报表打印,数据分析则是包括对数据统计分析及查询检索,报表打印则是包括分析报表打印及维修报告单打印和维修费用及全部配件资料打印等,用户方面可以自行编辑打印报表功能,也可以按照个人所需来编辑;系统管理模块则主要是用户对数据施以操作的权限管理,通常是三个等级用户系统管理用户及维修人员与普通用户。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数据施以修改,维修人员则可以编辑维修方面所涉及的数据,普通用户则主要是各个科室人员,按照系统分配的权限来查看自身科室设备维修情况及维修历史与维修费用。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改革需求则国内各大医院都在逐渐实现后勤社会化及管理现代化,诸多较大型医院医疗设备更是日渐多样化及高档型,且种类繁多,维修及维护工作持续加重。因此分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研发是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提升国内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鹏,刘胜林,张强,等.医疗设备维修人因失误分析理论和模型的初步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4):92-94.

[2]卢晶,雷昆仑,许仲兴,等.基于PowerBuilder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8):36-38.

[3]吴翠峰.我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86-88.

[4]田君鹏,严潭,胡立勇.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163-165.

[5]金阳光.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56-157.

篇12

【中D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1.前言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仪器的故障大小,以及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2.医疗设备管理的几个特点

2.1 医疗设备的受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稳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某某设备出现故障了,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给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2医 疗设备一般有两种接地,即保护接地和安全接地。这和工业设备接地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有些生物电类设备采用浮地法。供电部门常采用重复接地法,这种接地法在医疗设备上是禁止采用的,因为会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另外,工业设备可以使每台设备有不同的接地点,叫多点接地法,而在医疗设备中,若给同一个病人使用多台医疗设备时,只能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并且对接地电阻要求比较高。如果采用多点接地法,每台设备的漏电流和接地电阻都不一样,容易对人体产生电压差,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轻则是检测结果失真,严重时给病人带来伤害。总的来说,对医疗设备的漏电流要严格控制,几台设备的漏电和可能很大,加上底线接触电阻偏大,从而地线电位升高,三相电不平衡,也能使零线和地线电位升高。

2.3 医疗设备配置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协调性和互补性。对于使用面广,使用率高的设备,全院各个科室均要配备,做到平等看待,形成互助互补,一方面避免科室之间形成矛盾,另一方面方便培训、管理、维修等,减少使用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对于那些使用面广,但使用率低的设备,如大型的抢救设备,则应做到专管专用,资源共享的原则。

3.医疗设备故障分类

3.1 操作故障 操作故障是导致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操作者因为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不够熟悉,使用错误的操作方式,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操作故障虽然不是物理故障,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相关设备的操作界面不够科学,编排的操作程序不够合理。设备操作界面是设备功能的重要方面,可通过提高机器自动化水平来有效减少人为失误率。

3.2 电子线路板故障 难度最大的医疗设备维修是电子线路板的故障处理,电子线路板的故障没有规律性可言,再加上电子线路比较复杂,很难查找故障点;另外,即使找到了故障点,更换配件也非常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等。想要完美地解决好电子线路板的故障,需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水平、医院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医院所采取的维修策略等。

3.3 老化、磨损故障 使用时间过久的仪器设备会有零部件老化以及磨损等情况,一旦未及时更换将会导致整台机器出现故障问题。采取预防性维修(PM)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老化、磨损故障的问题出现,通常情况下,设备使用说明书会提到关于磨损部件的处理方法,此类故障在判断过程中也较为容易,维修效果也更好。

4.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4.1 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装备从计划购人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多的争取技术文件特别是整机的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4.2 定时检查性维修 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维修计划,边检边修,避免突然性的故障发生,确保仪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3 即时维修 当仪器装备发生故障后,即时维修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这种维修是大量的经常出现的,它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优质完成即时维修。无论是哪种维修,在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

5.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的对策

5.1 加强医疗器械的储存、安装及维护 医疗器械设备应建设自己的库房,确保随时人库,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安装使用,对特殊医疗设备加强防护,使医疗设备安全合理。计算出医疗器械库的面积,检测储存条件,合理安排医疗器械的存放位置。医疗器械库要分类,各类有清晰的标志,存放器械时,标志不能出现差错。在此,随时对医疗器械内外清扫,环境干净整洁。过期、失效或报废等医疗器械有其专用的存库,隔离正在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库的环境要求如下,避光性好、避免出现尘土、潮湿、有虫鼠、污染与温湿差异等现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操作,对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检测,加强管理、维护、保养和校准等,对其全过程详细记录。使用中的医疗器械更应该增加维护与检测的次数,确保它能安全正常使用;不能误用出现故障和将报废的医疗器械。

5.2 转变观念,实行预防性维护保养 创建二级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一在所在科室检测医疗器械并进行保养,首先要进行外观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污物、破损及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等问题)、使用前应该提前检测、必须每日进行配件的消毒灭菌、加强对机箱及工作过滤网的清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或厂商工程师进行二级维护,主要有有:对机械运转部分进行与紧固、按时更换配件例如过滤网、过滤器及氧电池等、固定时间对其性能检测、检测电气的安全、报警系统和对易损部件的随时进行更换。

6.结束语

总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直接与设备的正常使用紧密相关。我们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使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