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2: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古筝教学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古筝教学教案

篇1

本研究是建立在对该孤独症学生有一个详实而真实的了解,并且还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以期获得更为真实的结果。

一、学校教育在该孤独症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语言能力的训练

语言是孤独症学生康复过程的核心环节。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封闭,与世隔绝造成了语言发展的先天障碍。语言能力的严重滞后,阻碍着孤独症学生敞开心扉去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语言能力的训练,成为孤独症儿童训练中的关键。

在训练中,首先要对孤独症学生现有语言水平有清晰的了解,训练目标起点要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我在训练时,分两步:第一步先训练其被叫名字马上有反应及应答。第二步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其次训练中多结合游戏,以提高兴趣为主,让孤独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接受教师有目的性的语言训练。

2.行为能力的训练

孤独症学生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理解语言的能力差,不擅长语言表达,因此,平淡的讲解当然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行为能力的训练就不一样,它能帮助孤独症学生培养达成预期的行为效果。

在训练时,分三步:第一步敢与人对视,能和家长教师有语言交流。第二步学会与人主动打招呼。第三步在教师组织下和班级同学一起参加群体活动。

3.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可帮助孤独症学生引起持久注意和增强记忆,促进其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取代呆滞、自残等行为,塑造形成正常的新行为。

在训练中可运用音乐来陶冶孤独症儿童的性情,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可加大运动量的训练,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训练中群体训练与个别训练应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可取得较好效果。

二、孤独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注意事项

1.尊重、关心和信任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友好的学习氛围

孤独症学生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兴趣,更不会察言观色,也不喜欢一般性的说教,他们缺乏理解语言的能力,有效的刺激必须建立在患者对治疗者和治疗环境的欣然接纳之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孤独症学生他们更需要尊重和关心、信任,从而获取信心,营造一个快乐友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多种干预技术综合运用

不是哪种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何况是孤独症,他们往往存在个体差异、多方面的障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多种干预技术综合运用。

另外,学校教育有利于孤独症学生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其适应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除对每个学生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外,个体化教育与团体训练相结合还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3.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要多样化

学生在内容枯燥,活动形式单一,或活动时间持续过长时,易疲劳,以致厌倦,从而注意力也易转移。因此,必须丰富活动内容,经常变换活动形式,提高参与的兴趣非常重要。即使是要训练某种能力,也应根据情况,对活动进行重组或提供一些新鲜有效刺激。

篇2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经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2、 通过对诵读经典诗文与古诗文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构建古诗文“知―读―悟―拓”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对罗浮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新课程下弘扬罗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诗词、罗浮诗词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诗词,精心筛选,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具有罗浮特色的校本诵读课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反思、论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5、总结研究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研究实验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2)"罗浮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诗文,制订教学方案。(4)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料,建立档案。(7)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编写校本诵读课本。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师论文、课例、教学设想等资料汇篇。(2)完成课题总结报告。(3)申请结题;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邱婉嫦 副组长:陈凤娇 李颖红 骨干成员:邱嘉恩、朱燕玲、陈秀玲、邱嘉艳、陈燕芬2、实验人员:园洲中心小学全体学生3、实验老师:全校语文教师

八、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健全制度,完善机构。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直接抓,业务主任具体抓,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全体语文老师为具体实施者,做到组织机构细化、层层落实,职能明确,形成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评估细则》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检查和督促同学诵读古诗文,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以每学期“假日读书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诵读活动。学期初各班定好诵读计划,并围绕学校创书香校园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 、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浓郁的书香味溢满校园。

3、健全考评长效机制。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篇3

Abnormal Syndrome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Type HAG/CAG in the Treatment of D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XI Zhuang-xin,XU Jing

(1.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uzhou Canglang Hospital,Suzhou 215000,Jiangsu,China;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uzhou Loufeng Hospital,Suzhou 215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y contras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AG/CAG scheme.MethodsThe total 40 cases of elderly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were randomly,respectively,economic type HAG (n=20) or CHG (n=20) treatment,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ResultsThe study group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80%)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0%),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ntrast 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search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45%,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0%,contrast the resul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HAG;CAG;Acute myeloid leukemia;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Clinical effect

近年来,医疗科技发展成就卓著,白血病治疗技术也随之不断深入和完善,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剂量化疗、强烈联合化疗仅可用于年轻患者,未改善老年患者治疗状况,如何对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选取相关病例,就经济型CAG方案和HAG方案应用效果展开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选取40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研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临床检查(免疫学分型、血常规、组织化学染色、骨髓细胸学涂片等检查)确诊],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65.7±4.8)岁,其中AML22例(初治16例,难治6例);MDS18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CAG方案和HAG方案治疗,组间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方案组成①研究组:CAG方案,第1~4d,取阿克拉霉素(Acla)静脉滴注,剂量为Acla・14mg・m-2・d-1;第1~14d,取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应用,1次/12h,剂量为10mg・m-2・d-1;第0-14d,取重组人类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剂量为100μg・m-2・d-1。②对照组:HAG方案,第1~14d,取高三尖杉酯碱(HHT)静脉滴注,剂量为1mg・m-2・d-1,G-GSF、Ara-C同CAG方案用量、用法。

1.2.2方案实施步骤老年AML及MDS治疗时,均可取改良的CAG方案或HAG方案作预激性应用,本次CAG组和HAG患者各20例。G-CSF在中性粒细胞(ANC)>10.0×109/L时暂用,用量依据ANC计数调整。结束1个疗程后,间隔2~3w,检查骨髓细胞形态,CR(完全缓解)或PR(部分缓解)者,原化疗方案可继续应用,如效果不佳,则上述方案可交替应用,完成下一周期化疗,共2个疗程。同时完善口腔卫生防护、保肝药物应用等对症支持。

1.3 指标观察化疗过程中做好血常规监测,并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1.4效果评定依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评定,疗效: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总有效率(RR)=CR+PR。

2结果

2.1临床疗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虽略高于对照组(70.00%),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DS4例,AML6例应用初治HAG或CAG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改用交替应用,3例1个周期后转为CR,2例转为PR。

2.2不良反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案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与年轻患者比较,老年白血病患者具一定特殊性,如常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机体条件差;多为AML,故耐受化疗不佳,在化疗药物应用对骨髓产生抑制后,有较差的恢复能力,故死亡率居较高水平,化疗后并发症死亡的人数约占25%;分析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征,以复杂核型多见,预后不良,患者中部分自MDS转化,故易出现耐药,对化疗药物应用的敏感性较低,或大或中剂量Acla组合,CR率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并发症、化疗毒性及死亡率随之增加[2,3]。故采用DA/MA等传统的经典方案对老年AML患者治疗时,有较大的化疗风险。目前最佳诱导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方案尚未确定。MDS高危型,含RAEB-Ⅰ型,Ⅱ型,以老年人多见,强列化疗应用时,有较差耐受性[4]。

临床单药化疗如小剂量Ara-C应用虽广泛,但有较低的缓解率。随着研究的深入,去甲基化新型药物在近年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医疗费用较高,观察期短,较难普及[5]。有研究示,HHT将Acla替代构成的HAG方案和CAG方法,在老年高危MDS及老年性白血病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本次采用HAG及CAG治疗复发或初诊的老年高危组MDS及AML,G-CSF均为低剂量,效果较理想,且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部分患者首次化疗效果不佳,而转为两种方案交替应用,可起到一定效果,表明2个方案间有较小的交叉耐药性。血小板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在化疗后的程度较轻,有较低出血和感染风险。

综上,老年AML及MDS采用经济型HAG/CAG方案治疗,CAG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针对首次化疗无效者,2种方案交替应用,具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世宏,徐泽峰,杨栋林,等.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3):131-133.

[2]Fu Kumoto J S,Greenberg P L.Managementof patient s with higher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Crit Rev Ohcol Hematol,2005,56:179-192.

篇4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effect of Decitabine combined uith half and full course of CAG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MDS and AML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Tumor and Hemat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ity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half course of CAG regim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full course of CAG regimen. The differences of curative effect, side effects, survival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emission rate and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lung infection, brain hemorrhage, sev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severe neutropenia and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mber of median treatment cour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ecitabine combined with full course of CAG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MDS and AML 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Key wor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AG regimen; Decitabin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为典型表现,有较高的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倾向,老年人多发。MDS恶性克隆的低增殖方式,导致其药物治疗耐受性差、敏感度低,目前缺乏公认的满意治疗方式[1-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进展快,生存期短,常规化疗的缓解率低。地西他滨为去甲基化药物,在MDS及AML的治疗中均有明显效果,目前研究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的预激化方案(CAG)可以将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提升至83%,故许多学者提出将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用以增加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MDS和AML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MDS和AML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分型检查确诊且病历资料完整,其中男59例,女53例,年龄23~68岁,平均(48.71±6.77)岁,其中MDS 47例,AML 6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治疗,具体如下:地西他滨(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82)静脉滴注,每次20 mg/m2, 1次/d,第3~5天;阿克拉霉素(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6)静脉滴注,每次20 mg,隔日使用1次,第1天和第3天各注射1次;阿糖胞苷(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806)静脉注射,每次10 mg/m2,每12小时1次,第1~7天;G-CSF(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0049)200 μg/m2,皮下注射,1次/d,第1~7天。观察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具体如下:地西他滨静脉滴注,每次20 mg/m2,1次/d,第3~5天;阿克拉霉素静脉滴注,每次20 mg,隔日使用1次,第1、3、5、7天各注射1次;阿糖胞苷静脉注射,每次10 mg/m2,每12小时1次,第1~14天;G-CSF 200 μg/m2,皮下注射,1次/d,第1~14天。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长期随访,患者死亡时自动停止随访,存活者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9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2~57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中AML和MDS的疗效标准对患者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具体如下,CR:症状、体征消失,骨髓原始细胞≤5%;PR: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骨髓原始细胞较治疗前减少≥50%,但仍>5%;NR: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骨髓原始细胞较治疗前减少

1.3.2 毒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1.3.3 生存相关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中位疗程数、中位总生存(OS)时间、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1.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缓解率及总反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肺部感染、脑出血、严重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后生存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中位疗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MDS及AML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最新遗传学研究显示MDS发展过程中某些启动子发生异常甲基化,导致多种重要基因沉默,可能是肿瘤发生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4-7]。若能抑制患者的调节细胞周期基因异常甲基化,有望逆转异常DNA甲基化,增加沉默基因的表达潜能,引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8-11]。地西他滨属于去甲基化药物,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引起DNA低甲基化,诱导细胞分化或者凋亡以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在MDS及AML的治疗中已经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最新研究显示地西他滨可以延长AM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2]。

CAG方案包括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集落刺激因子(CSF),其中阿糖胞苷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有研究显示其与地西他滨联用可以增加自身毒性。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增加其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药物的敏感性[13-14]。低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及CSF可以诱导恶性细胞分化,故CAG方案在MDS及AML的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15-16]。已经有研究显示CAG方案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缓解率,但是在减少疾病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效果仍不理想。目前有学者推荐将地西他滨与半程或者全程CAG联合应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17-18]。

本研究中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治疗及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缓解率分别为32.14%、69.64%,总反应率分别为64.29%、82.14%,可以看出随着联合方案的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步增加。半程及全程CAG方案中所用药物相同,但是全程CAG方案的治疗时间相对延长(是半程CAG治疗时间的2倍),使血液肿瘤细胞更长时间暴露于化疗药物中,G-CSF可以促进更多的MDS及AML细胞进入S期,提高S期特异性药物Ara-C的疗效,全程CAG方案虽然并未增加药物治疗剂量,但是延长治疗时间仍可发挥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这也是以上结果中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效果更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化疗药物使用后,在抑制骨髓异常细胞增殖的同时,也会杀伤机体正常细胞,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引发的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在治疗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关注[19-20]。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脑出血、严重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率均较低,提示全程CAG方案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同时全程CAG治疗由于增加单位时间的治疗剂量,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疗程,缩短全身正常组织脏器接触化疗药物的时间,这是患者全身毒副作用减少的关键所在。

对于MDS及AML的治疗,最终目的为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上述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治疗疗程数较少,中位生存时间较长,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均较高,提示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可以缩短总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是一种更为合理、更理想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MDS和AML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不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雪良,吴亚妹,曹永彬,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4):1056-1058.

[2] Becker H,Suciu S,Rüter BH,et al. Decitabine versus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RAEBt)-results of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phaseⅢstudy 06011 of the EORTC Leukemia Cooperative Group and German MDS Study Group(GMDSSG)[J]. Ann Hematol,2015,94(12):2003-2013.

[3]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8-214.

[4] Bachegowda L,Morrone K,Winski SL,et al. Pexmetinib:a novel dual inhibitor of Tie2 and p38 MAPK with efficacy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 Cancer Res,2016,76(16):4841-4819.

[5] Tibes R,McDonagh KT,Lekakis L,et al. Phase Ⅰ study of the novel Cdc2/CDK1 and AKT inhibitor terameproco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eukemias [J]. Invest New Drugs,2015,33(2):389-396.

[6] Rivastava P,Paluch BE,Matsuzaki J,et al. Immunomodulatory action of SGI-110,a hypomethylating agent,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and xenografts [J]. Leuk Res,2014,38(11):1332-1341.

[7] Li LJ,Tao JL,Fu R,et al. Increased CD34+CD38 -CD123 + cell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displaying malignant features similar to those in AML [J]. Int J Hematol,2014, 100(1):60-69.

[8] Zaker F,Amirizadeh N,Nasiri N,et al. Gene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pattern in HRK apoptotic gene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J]. Int J Mol Cell Med,2016,5(2):90-99.

[9] Benetatos L,Vartholomatos G. 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DNMT1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not another mutated epigenetic driver [J]. Ann Hematol,2016,95(10):1571-1582.

[10] ?Irskov AD,Treppendahl MB,Skovbo A,et al. Hypomethyl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PD-1 in T cells by azacytidine in MDS/AML patients:a rationale for combined targeting of PD-1 and DNA methylation [J]. Oncotarget,2015, 6(11):9612-9626.

[11] Lund K,Cole JJ,Vander Kr aats ND,et al. DNMT inhibitors reverse a specific signature of aberrant promoter DNA methylation and associated gene silencing in AML [J]. Genome Biol,2014,15(8):406.

[12] 高苏,仇惠英,金正明,等.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1):961-963.

[13] 王善娟.急性白血病患者WT1、PRAME、ERG、TRX-2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其与疾病分型、疗效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6):785-787.

[14] 邓蕾,田培军,朱卫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6):789-791.

[15] Issa JP,Roboz G,Rizzieri D,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guadecitabine(SGI-110)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aemia:a multicentre,randomised,dose-escalation phase 1 study [J]. Lancet Oncol,2015,16(9):1099-1110.

[16] Geng S,Yao H,Weng J,et al.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decitabine and homoharringtonine in SKM-1 and Kg-1a cells [J]. Leuk Res,2016,44:17-24.

[17] Abou Zahr A,Saad Aldin E,Barbarotta L,et al. The clinical use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15,15(9):1019-1036.

[18] 王石松.含羟基喜树碱的预激方案诱导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B):1997-199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