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仓储物流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仓储物流管理

篇1

关键词:

射频识别技术(RFID),仓储物流,货品安全,信息安全

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射频技术(RFID)的示范、应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具体综合运用射频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粘贴在每件产品上的电子标签,实现产品识别以及科学化管理。与此同时,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及时读取信息并实时传送到后台,并进行存储、计算、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分析出各种产品的仓储状况、需求情况,形成一个集产品储存、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产品信息的动态监测、深度处理、有效共享与综合应用以及在线服务,从而彻底改变生产管理的运营模式,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

1仓储配送业务流程

RFID物流仓储配送系统的目标是在物流体系中建立一条基于RFID技术的快速通道,实现库房高效管理,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储配送系统。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工作人员将商品入库信息提前发送到仓储中心的物流管理系统,由物流管理系统自动处理,生成预入库信息。货物被放置在带有感应器的托盘上,入库时通过仓库入口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不需要拆开包装,即可将货物相关信息自动输入到仓库管理系统。系统将实际入库信息与预入库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无误或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准许入库并将预入库信息转换成库存信息,如果出现错误,则由系统输出提示信息,由工作人员解决。物流管理系统按最佳的储存方式,选择空货位,通过叉车上的射频终端,通知叉车司机,并指引最佳途径,抵达空货位,扫描货位编码,以确定货物被放置在确定的货位。货物就位后,再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物流管理系统即确认货物已储存在这一货位,可供日后按订单发货。

货物配送时,订单到达仓库后,物流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分组,区分先后,合理安排。例如:交由快运的,要下午2时前发货;需由公路长途运输的,要5时前发货;有些货物需要特别护送等。仓储管理系统按这些需要,确定安排如何最佳、及时地交付订单的货物,并在系统内生成货物拣选方案。物流管理系统按照货物拣选方案,安排订单拣选任务。拣选人由射频终端指引到货位,显示需拣选数量。经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和条码,仓储管理系统确认拣选正确,货物的存货状态转换成待出库。货物出库时,同入库一样,通过出库口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货物信息传入仓库管理系统并与订单进行对比,若无误,则顺利出库,货物的库存量相应减除;若出现错误,则由仓库管理系统输出提示信息,由工作人员解决。货物配送时,系统可以根据标签和标签读写设备信息对货物进行定位,实时了解货物状态等信息,货物抵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零售商处时,系统更新产品状态。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按照系统架构划分,该系统自下而上分为四级,如图2所示。其中设备层包括手持机、读卡器、电子标签等硬件基础设施,他们通过有线通信接口、无线局域网连接上位机系统以实现与数据服务器的交互。与此同时,各个配送中心或仓库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与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设备层:由电子标签、手持读写器等模块组成。电子标签:采用无源电子标签标识货物,无源电子标签造价低廉、不可重复使用,适用于数量庞大的物流货物。手持读写器:用于进行电子标签的扫读工作,在货物入库、出库以及配送时,都需要使用手持读写器获取货物当前信息。通信层:包括RS232/RS485通讯设备,自有/通用的通讯协议,有线/无线网络设备,以太网传输设备等。数据包经由RS232/RS485通讯设备和通讯协议,在以太网或无线局域网的环境下,与电子标签的控制软件相交互。数据层:包括电子标签控制软件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层对通信层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处理、存储等工作,将处理完的数据域数据库服务器交互。因此,数据层的两个服务器既有纵向的数据传输功能,同时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内部通信。应用层:向仓储配送业务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系统向服务对象(配送人员、物流信息监管人员等)提供查询和应用接口,服务对象共同监控货物的交互和安全信息,也可以对物流过程中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反应。

2.2管理系统组成依照仓储配送业务流程,方案将仓储配送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订单处理模块订单处理模块直接面向商户服务,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对外接口。其主要功能是:1)订单接收。接收商户发送来的配送需求订单,按一定的规则对订单进行分组排序(如按照商户的送货时间要求和商户信誉度优先级);2)订单审核。根据商户订单查询商户货物存量、商户信誉资质、商户财务情况,以确定是否接受货物运送任务,并向商户发送这一信息的反馈;3)订单查询。为订单处理中心管理人员和商户提供订单查询服务。

(2)配送决策模块配送决策模块是系统各模块的协调和联系的核心,主要功能:1)合并计算订单。按照不同的送货方式、送货路线对订单进行分类,再按一定时间内需要运送的货物进行合并,为下一步配送计划的生成提供依据;2)配载计划决策。根据订单合并计算的结果,调用配载决策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配货计划,并输出配货单,即仓库的预出库货单;3)运输路线决策。根据配货计划调用路线决策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运输计划;4)车辆调度决策。根据配载计划调用车辆调度算法,生成本次送货的车辆调度计划,并输出提货单(发送到车辆调度中心作为从仓库提货的依据)和交易单(作为送货司机和消费者进行货物交割的依据)。

(3)车辆调度模块车辆调度模块主要根据配送计划进行车辆调度和驾驶员的安排,并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进行跟踪。其主要功能是:1)车辆资料管理。对调度中心的车辆动态资料进行维护和管理,如车辆的种类、数量、运送能力等;2)车辆调度管理。根据配送决策中心发来的车辆调度计划,安排具体的车辆、驾驶员实施运送;3)运输跟踪管理。对车辆的货运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如在途情况、送货计划变更等;4)驾驶员管理。提供对驾驶员信息的维护和管理。

(4)仓库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主要是为商户提供临时仓储服务,包括入库和出库管理。其主要功能是:1)入库管理。根据产品需求和生产情况组织货物入库,更新库存信息;2)出库管理。根据配送决策中心发送来的配送计划,组织配货、拣货和出货;3)库存盘点。根据需要,库管人员可以对货物的库存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4)货物查询。提供其功能模块对货物进行查询的能力。

(5)仓储环境监测模块仓储环境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仓储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主要功能有:1)温湿度等仓储环境指标的检测;2)仓储环境指标的查询,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历史环境指标;3)仓储环境调节,该功能与产品存放冷库有关,对仓库的温、湿度等指标进行调节。

3系统特点

使用先进RFID技术实现货物标识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使用手持读写设备扫读电子标签,可以减少出错率;通过RFID技术盘点货物并且系统自动进行盘点对比,盘点效率更高;物品查询快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货物位置;在仓库门口设置防盗系统,电子标签在非规定时间出仓库时报警可以实现货物防盗;实现产品存储环境监测,有利于产品的存储。

参考文献

[1]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1.1课程设计原则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培养企业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各类企业的仓储或配送工作流程和一线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岗位素质要求。

1.2课程设计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以职业性为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仓储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岗位,确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与仓储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商品检验岗、仓库管理岗、仓储业务岗、仓库统计岗、订单管理岗、商品分拣岗、仓库安全岗等。

教师应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掌握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阶段是以实践性为原则来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由改革前教师独立开发课程、通过“虚拟工厂”实训、“学”“做”分离转变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真实项目实训和学中做及做中学。

1.3教学内容设计

本着开放性原则,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分析所考查的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把理论和原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利用校外企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要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

2.1知识能力分析

与仓储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电子商务、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这些内容都涉及仓储知识或仓储环节。

仓储管理课程还与物流包装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特殊货物存储管理相关或相衔接。

所以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仓储管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学情分析

教学离不了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一般来讲,仓储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学生还要有一定自学能力,除了课堂中教师带领学习外,在课外学生应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其他书籍中更深刻、更广泛地领会和灵活运用仓储知识。

学生还要有动手能力。《仓储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动手能力或不喜欢实际操作,怎么学都基本是无效的,因为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中,才最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特别难把握的环节。

另外,学生要有锻炼技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愿望,这样才能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2.3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仓库规划设计(建库)、仓储功能拓展(用库)和仓库管理维护(管库)三大部分。教师应以物流企业或企业仓储部门的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主线分解教学项目,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依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并考核。结合培养能力目标――“综合素质+一技之长”,在教学中穿插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反复演练透彻掌握。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小组,要求学生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相当于仓储部门的班组长,对各自的学习情境进行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上网查资料,同时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各个小组做出PPT和讲稿。当老师将学习情境全部讲完后,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讲解,并当场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作出答辩,然后进入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实训。这样反复讲解,反复演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评分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权重可以视情况不同。该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2.1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按作业流程分为八个学习项目,按作业性质分为三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

3.2.2角色演练教学法

教师应通过对仓储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角色,由师生共同扮演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在仓储配送作业的操作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3.2.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问,以此活跃学生思维。讲解习题时,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思考题,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做出答案,在课堂上宣讲,教师给予点评。

3.2.4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物流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实训室能基本仿真完成仓储相关的所有作业,操作过程与真实的职业环境基本相同。

3.2.5现场教学法

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学生观看企业员工的操作,观摩相关的设施设备,能感受企业文化,并对现场的新技术、新设备产生感性认识。

篇3

在实际的生产中,前端的计划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客户肯定的交期答复,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因为工厂接到的订单往往是有一定起伏的,部队仓储物流原材料的备料问题,以及工厂产能不均衡的问题。其中产能不稳定的问题是需要工厂内部生产和工程部门一起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此问题时,我们发现实际生产中的很多产品的产能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仓储物流在工厂的生产制造周期不是很准确。

RFID(射频识别)生产记录跟踪系统是指将RFID标签放置于托盘、包装箱或元器件上,进行仓储物流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等制造信息的自动存储和传递。RFID主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自动化增加生产力并限制人工干涉,使各个生产环节间不再需要使用手持条形码读卡器对产品本身进行逐个扫描条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遗漏的发生,避免人为错误;获得快速的即时的供应链动态资料,实现产品内部流程之完全可视化,加速内部的物流的运送并改善对运送的掌握;减少多余的资料录入并且提高资料的正确性。由于RFID标签的唯一标识性,通过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地掌握产品处于哪个内部流程节点上。

2基于RFID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方案

2.1网络架构

现代制造企业在生产线或仓库中的零配件、原料和产品种类有成千上万种,现实情况中,无论再好的管理模式或制度都难以保证整个物料的可视化流转,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工作效率难以大幅度提升。目前,各国都在利用物联网条码与RFID技术,对生产中零配件和原料实施快速、准确的定位和状态统计,以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制造企业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简化业务运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材料盘点、产品追踪、物料管理、库存管理的实时性,大幅度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制造企业RFID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见图1。

在这里以企业仓储物流企业为例,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国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网络架构方案。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采用RFID技术构建企业的局部智能信息环境,实现对货品的快速定位、快速处理,提高内部流通速度,有效支持国企仓储物流生产管理。通过开发基于RFID的管理系统应用,实现生产的一体化与调拨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各个流程的生产时间、人员信息、产能数据、产品种类变动信息等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参见图2。

2.2系统功能

随着企业仓储物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供应链的工厂端,如何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达到客户品质要求的产品的制造,从而满足客户订单的需求,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如何快速的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生产平稳良性的进行,是实际生产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基于上述对RFID系统及其在其他供应链中应用的案例研究,结合企业内部流程进行分析,发现现有流程和监控体系无法对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的监控,目前没有一个SO(销售单号)是贯穿整个流程始终,流程时间是基于SO的平均值计算出的相对时间,分段的cycletime是根据整体平均值估计的,并且部分段流程时间没有被考虑到。从而造成了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不良品下线的统计,不同产品产能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2.3硬件配置

本系统硬件部分由电子标签、固定式阅读器、手持式阅读器和天线等设备组成,通过对RFID系统技术参数的比较,以及对不同频率RFID的典型应用的研究借鉴。

3基于RFID技术的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管理应用方案

3.1内部应用环节

根据内部招标,购买了相关相关设备,其中Symbol有源电子标签1000个,Symbol固定式阅读器12个,及天线等相关设备。

测试区域按照流程分为生产前线,前线库房,后线,后线成品仓库,包装,包装成品仓库及发货区。

测试的产品选择了ShadowRaimME811,分别对3天6个班次进行了监测,生产计划20K。TAG标签与产品分别放入捆绑在一起的两个防静电塑料袋中,此种方式能够保证产品与TAG标签一一对应。

3.2外部接口设计

当RFID系统安装于实际环境中,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如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多个读写器,多个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高低频不同RFID系统之间的干扰,造成RFID系统不能工作或效能下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测试。

4结论和展望

随着RFID系统在企业中的的建立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产品在生产中的各个阶段可以被RFID系统进行掌控,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模板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之越来越满足相关部门对数据的各种需求,作为项目的延伸,可以探讨如何将RFID系统运用到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包括上游供应商的来料和下游物流货代配送发货,使产品的制造信息通过RFID标签在整个产品的供应链中的得以追溯,从原材料的制造到零售终端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邓凤祥编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06).

[2]李日保.现代物流信息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1-30.

[3]关丽萍.物流信息化体系框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5.

作者单位

篇4

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行业局长经理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烟草行业物联网的目标,在全国物流现场会上明确了“全面覆盖、全面感知、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希望通过物联网[1]的建设,加强行业内部管控能力,实现打造“面向未来”和“不可替代”的烟草物流体系、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2]。

传统的烟草行业在营销管理、仓储物流管理、专卖管理及日常办公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信息不共享、业务流转速度慢、人工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3]。本文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我国烟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根据我国烟草企业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特点,针对烟草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烟草物联网系统。

1 烟草物联网系统平台搭建

1.1 系统采用的通信协议

现存的特高频RFID[4]协议有三个,ISO 18000-6 TypeA、TypeB和TypeC。2004年8月15日ISO/IEC宣布ISO/IEC 18000-6包括TypeA和TypeB两类协议,2006年EPC C1 G2正式进入ISO/IEC 18000-6,成为ISO/IEC 18000-6C,从此ISO/IEC 18000-6包括TypeA、TypeB和TypeC三类协议[5],本系统采用的器件支持后两种协议。

1.2 系统构成

整个系统主要由两个核心部分构成:基于特高频RFID数据采集系统;后台数据存储分析控制系统。其中RFID数据采集系统为最核心部分,是整个系统中需要完全重新构建的部分;后台系统可以以烟草行业固有的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相应改进即可,既节约资源,也节省时间。

(1)基于RFID的数据采集系统

一般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阅读器、天线和电子标签。本系统的阅读器包括两种:一种是安装在各个车间的固定阅读器,通过以太网传输信息;一种是工人手中的手持阅读器,通过Wi-Fi传输信息。天线是根据现场环境定制的基于超高频的面天线,具有方向性强、阅读距离远的特点;电子标签是根据车间生产环境定制的RFID抗金属超高频标签。

1)SAAT-F805型固定式读写器

SAAT-F805型读写器是针对ISO 18000-6B和ISO 18000-6C(EPC Class1 Gen2)协议标准研发的RFID读写设备。该系列读写器具有读写距离远、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功能强大和扩展性强等特性,适用于物流控制、交通管理、资产管理及生产管理等多个领域。该读写器同时提供2路I/O输入信号检测和4路I/O信号可控输出的功能。SAAT-F805型读写器在设计时考虑到RFID系统集成应用的需求差异,在硬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除已有的硬件接口外,也可为用户单独定制其他类型接口。

2)C5000U特高频手持移动终端

C5000U采用ARM9高速处理器,支持EPC C1 GEN2/ISO 18000-6C协议标准;采用先进的Windows CE 6.0操作系统;可采集超高频(840~960MHz)射频标签及IC卡等载体数据;支持GPRS/Wi-Fi多种通讯模块传输方式;符合IP64工业级密封标准,防水、防摔、防尘功能更强;其坚固耐用的结构,保障极端的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显著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3)ORT-PL系列电子标签

采用ORT-PL系列UHF频段的RFID无源电子标签,符合ISO 18000-6B/6C标准,主要用于仓储和物流管理,具有识别率高、读写距离远、可靠性高等特点。

(2)后台数据存储分析控制系统

后台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以前烟草后台数据系统只有简单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与现今的信息化精细化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其相关信息采集基本上都停留在烟草成品流通环节上,缺乏对烟草生产加工过程相关信息的采集,不能完整体现整个烟草行业的动态信息,无法为整个行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信息。

因此,后台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实时收集烟草生产过程中相关信息的功能;根据烟草行业生产物流的特色开发相应服务软件以供中控室调用,协助做出相应决策,并实施监控;有关数据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通过云技术实现与远程用户的数据共享。

2 TERS总体设计

2.1 系统介绍

Tobacco Efficient Responses System(烟草物联网信息系统,TERS)是一套以信息服务为核心,提供从原料、辅料跟踪到最后成品的完整信息化服务,并以物品的流通与信息沟通为基本元素,实现沟通多方的信息化平台。该系统特点如下:是针对烟草行业特性和企业特点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高效、精准,提高物品流通效能,规范作业流程;实现人员与人员、人员与物品的责任关联;是功能完善、行之有效、信息化的企业解决方案。

篇5

[DOI]10.13939/ki.zgsc.2017.09.14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实力往往会取决于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指的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对物品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的有机结合。物流管理是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仓储物流管理是钢铁企业的重要部分,钢铁仓储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及服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工作。

1 当前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预见不足,缺乏科学规划

对市场预见性不足,这是大多数钢铁企业仓储物流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钢铁物资从采购、运输到进仓库储存等环节非常烦琐,钢铁企业的市场预见性会对进货量及仓储量产生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市场预见性不够,没有经过科学、严谨而周密的分析,会给钢铁企业带来严重后果:钢铁企业生产消耗量超过仓储量,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仓储量过大,带来钢铁物资的大量积压。

对于市场预见不足,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钢铁企业对于仓储物流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例如,一些钢铁企业的仓储条件较差,不仅成品仓库少,而且容量小,导致很多产品混合堆放,给仓储盘点和库存管理带来困扰。一些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的起重吊具比较落后,在钢材产品进出货时效率低。还有些钢铁企业的仓储地处于高度潮湿的环境中,储存的钢铁物品出现锈蚀等问题,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还有些钢铁企业在外租用分散的仓库储存货物,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对钢铁物品储运管理带来较多问题。

1.2 物资储备失当,无法满足需求

在很多钢铁企业中,物资储备失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钢铁等物资的库存量超过企业实际的生产需要量,造成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显著增加,在仓库建设及维护、安排值班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耗费会明显增大。另一方面,仓储中钢铁等物资的储存量低于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使得企业面临由于缺货而引起成本的增加。同时,在钢铁企业的物资储备过程中,钢铁物品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生产机型改进等因素,会出现淘汰、积压等问题,也会引起物资储备失当,增加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国内外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很多钢铁企业在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机器设备以及仓储物流装备,以推动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的发展。但是,随着钢铁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盲目增加对钢铁产品仓储物流等设施及相关机器设备的投入,不仅没有显著提升产品的销量及满足客户需求,反而过多地增加了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成本,损害了钢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

仓储物流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技术,涉及很多领域,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而且要掌握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熟悉企业内部物流及产品向外延伸的供应链管理等知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钢铁仓储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我国钢铁企业以及钢材仓储流通领域管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前世界著名的大型钢铁企业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管理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在职培训教育工作,还有一些国家建立了物流管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当前,对于我国很多钢铁企业来说,许多从事仓储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从其他生产部门过来的,不仅物流基础知识缺乏,而且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很多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无法适应仓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2 完善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主要对策

2.1 重视钢铁仓储物流,合理规划仓储物流工作

由于仓储物流体系的运行状况,会对钢铁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要高度关注仓储物流管理工作。

首先,要合理规划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工作。在钢铁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细致做好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计划,统筹钢铁材料的供求关系,提高仓储物流工作计划的准确性,提高钢铁物资储运效率。

其次,要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成本。钢铁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生产销售实际,建立起完善的仓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控制钢铁仓储物流中的成本支出,确保钢铁企业在产品销售以及储运等环节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

最后,要重视钢铁企业仓储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运行。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与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之间相互衔接,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确保仓储物流工作合理推进。

2.2 优化钢铁储备物资,完善钢铁仓储工作流程

合理储备钢铁物资,不仅能够有效节约企业资源,减少企业成本,而且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因此,要完善钢铁储运工作流程,加快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搭建钢铁企业仓储物流服务平台。通过对客户、企业、运输车辆等资料的深入分析,缩短仓储物流环节及信息流转环节,提高仓储物流管理效率,降低储运成本。

其次,完善钢铁企业仓储物流运作标准。钢铁企业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仓储物流信息、仓储物流作业以及仓储物流运营等环节之间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的运作体系,促进钢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换。

最后,强化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的集中管理。借助于信息技术,钢铁企业可以仓储物流进行集中化管理。由于钢铁企业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对仓储物流的集中管理,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而且规避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2.3 培养钢铁物流人才,提高仓储物流信息水平

要从增强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这一目标出发,培养专业的钢铁仓储物流管理人才,提高人才密度,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员工队伍结构要和钢铁企业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发展需要相适应。要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使从事仓储物流管理的员工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要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稳定、富有朝气和竞争力的员工团队。

其次,要加大仓储物流管理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员工能够灵活操作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不断规范钢铁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工作,不仅要显著提高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要有效控制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

最后,要提高仓储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钢铁企业要重视做好客户资料的收集、分析、存档及管理等工作,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及时处理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3 结 论

在当前钢铁企业竞争不断加剧,钢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为了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钢铁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仓储物流管理工作,有效推动钢铁企业的供应流程合理运转,在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

篇6

RFID中间件还可以和诸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客户关系管理(CRM)、办公自动化(OA)及其他专有业务系统很有效的整合。良好的适应性使得应用该框架构建RFID应用只需要进行非常少量的程序设计工作量就可以和其他业务系统软件无缝对接。

1 RFID中间件的发展与结构特点

1.1 RFID中间件发展历程

RFID中间件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应用为中心的初级阶段。RFID厂商提供API,帮助用户完成RFID读写器的整合、串联。用户完成后端处理系统与读写器API连接、可靠性处理等功能。

第二阶段是架构中间件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发展,RFID中间件不但已经具备基本数据采集、过滤、分组和计数等功能,同时满足用户多点收集、多点应用的需求,并具备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功能。国内研究成果还涉及到了传输协议和安全管理等领域[2,3,4]。

第三阶段是解决方案阶段,为中间件的成熟阶段,各厂商针对RFID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解决方案。用户通过RFID中间件,可以将现有业务系统快速与RFID系统连接,实现对RFID系统可视化管理。此时,中间件即可以部署在靠近阅读器等网络边缘的位置,也可以部署在数据中心,通过广域网与阅读器通信。用户不必过分关心通过中间件来提供阅读器的性能,而是将精力集中在与用户的商务事物中。各大公司提出的方案,大多基于自己目前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有太大的依赖性和较小的扩展性,如IBM的WebSphere,BEA的WebLogic等。一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特定领域的用户对采集到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

中间件在未来除了通过硬件、软件可靠性解决数据脏读、漏读等问题外,还将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密切结合,提供进一步的相关的过滤、提取、传输、回溯等功能。

当前RFID中间件主要由IBM、Microsoft、SAP、Sybase、Sun、BEA等国际巨头把持,国内的中间件产品,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应用开发[5],如深圳立格公司产品,清华同方的ezONE易众中间件,中科院自动化所的RFID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架构软件和部分产品可追溯管理中间件,华中科技大学支持多通信平台的Smarti和上海交大面向物流的中间件SRM等。

1.2 RFID中间件基础框架分层结构介绍

1)硬件设备接口层

该层由任意扩展的API生成集合以及允许与系统环境无缝连接的特定接口组成,帮硬件供应商建立所谓设备驱动,对接的设备包括RFID阅读器、打印机、可识别RFID信号的多用途传感器等。中间件通过RFID软件开发包(SDK)的形式兼容各种设备通讯协议并且支持以往生产的所有相关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更容易的发挥整合的效能。如果设备供应商采用了软件开发包编制相应设备驱动程序,网络上的所有RFID设备就都可以被工具软件发现和管理。

2)运转引擎层

该层可以通过由一系列基于业务规则的策略和可扩展的事件处理程序组成的强大事件处理机制,让应用程序能够将未经处理的RFID事件数据转换成为可以识别的信息;通过消除RFID数据中的噪声、失真和其他干扰信号等手段让RFID应用软件在各种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降低配套工具软件的开发成本。

3)OM/APIs层

该层包括了对象模型(OM)和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集(APIs),可以帮助应用程序开发商设计、部署和管理RFID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开发商可以创建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来管理RFID中间件基础框架。对象模型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程序开发接口,包括了设备管理、处理过程、应用部署、事件追踪以及性能监测等。这些应用程序接口不但对RFID处理软件的快速设计和部署提高明显,而且可以使应用程序在全软件生命周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此外,本层还包括事件处理管道设计和部署所需工具,可将未经处理的RFID事件数据过滤、分组、计数和转换成为后续业务系统可识别的信息所必备的软件组件。

4)设计工具和适配器层

该层包含了RFID中间件的基础框架的设计工具和适配器,是开发者在研发不同类型的业务处理软件开发调试很有帮助的软件工具。其中设计工具可以创建一个RFID业务处理过程提供简单、直观的设计模式;适配器可以整合服务器软件和业务流程应用软件,使得若干个通过RFID信息传递来完成业务协作的应用软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使用这些设计工具和适配器,开发商可以设计开发出各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应用程序和业务解决方案[6][7][8]。

2 IBM RFID中间件在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1 IBM RFID中间件的结构

IBM中间件主要包括边缘控制器和前端服务器两部分,架构体系如图2所示:边缘控制器由控制器、滤波器、MicroBroker总线和RFID读写器服务器等组成,主要负责与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对RFID读写器收集的数据进行采集、过滤和整合,并将其提供给前端服务器。前端服务器由服务器、MQ中间件、MicroBroker总线、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器等部分组成,是所有RFID设备采集信息的汇聚中心,存储数据并与后端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整合。边缘控制器。边缘控制器与前端服务器之间采用主题订阅主题的方式通信。[9]

2.2 基于IBM RFID中间件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构建

采用IBM RFID中间件可以使整个物流变得一目了然,极大地简化了开发工作。在RFID硬件系统中,因为读写器可以对粘贴在不同货品中的标签信息随时读写,可以采用基于该中间件技术的平台在仓库的众多管理位置实现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对前端各RFID设备的集中智能控制,实现仓储物流信息的实时管控。

1)出入库管理:在仓库门口安装RFID固定阅读器,当货品出入库经过门口时,读写器自动读取存储在货品标签中EPC(电子编码),并将其中存储的货品信息、出入库时间写入数据库,自动完成出入库登记操作。

2)日常业务管理:包括各工作日的货品保存、转移、交接、订单管理等。货品保存是物流业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因此货品保存业务的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包括每个工作日货品的状态记录、检査等规范操作登记记录。

3)查询与统计:为管理用户提供查询和统计服务,可查询出各工作日货品的出入库情况、 货品位置情况等,统计出货品流向信息报告。

4)货品盘点:采用便携式RFID数据采集器和固定RFID阅读器实现对仓库内货品的盘点

和统计。便携式RFID数据采集器方式采集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使用方便快捷灵活,在读取标签上信息的同时,可以将数据直接传送到计算机系统,或者暂时存储于采集器内,批量传送到计算机系统。

篇7

    RFID中间件还可以和诸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客户关系管理(CRM)、办公自动化(OA)及其他专有业务系统很有效的整合。良好的适应性使得应用该框架构建RFID应用只需要进行非常少量的程序设计工作量就可以和其他业务系统软件无缝对接。

    1 RFID中间件的发展与结构特点

    1.1 RFID中间件发展历程

    RFID中间件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应用为中心的初级阶段。RFID厂商提供API,帮助用户完成RFID读写器的整合、串联。用户完成后端处理系统与读写器API连接、可靠性处理等功能。

    第二阶段是架构中间件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发展,RFID中间件不但已经具备基本数据采集、过滤、分组和计数等功能,同时满足用户多点收集、多点应用的需求,并具备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功能。国内研究成果还涉及到了传输协议和安全管理等领域[2,3,4]。

篇8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意义

现代物流是在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技术基础上,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配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已经构筑了一条更为畅通的流通渠道。配送不仅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更是一种现代化送货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它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将支线运输和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得以优化,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同时,配送中心使分散库存得以集中,加强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低库存或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或商品流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链理论的出现,使仓库扮演的战略角色转变为以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活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为内容的物流目标。如今的仓库不再是长期储存货物的设施,其主要体现了“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即销售一头与生产一头的连通协调;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防止损耗,提高储存效益;三是起检验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仓库的运作大大加快了,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在企业内流动的速度上。

二、仓储库存管理在物流成本中的重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从物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美国物流的运输成本近20年来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则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率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元。因此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仅以一煤矿为例,2009年该矿1-11月份办理物资入库349931664.70元,较2008年1-11月份300516334.79元多入49415329.91元;累计消耗342895580.87元,与去年同期257784235.1元相比多出库85111345.77元;1-11月份储备资金平均占用12023079.29万元,与2008年1-11月份平均占用15439154.56元相比降低3416075.27元,使库存资金平均周转率达到了262.52%,与去年同期145.34%相比加快了117.18%。物资周转率的提高不仅及时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而且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物流配送模式下仓储的功能

由于物流的概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仓储的功能与传统仓储的功能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搞好仓储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提高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仓储活动除以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和出库供应为主外,另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发运等。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和企业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条件下,仓储部门面临着销售计划的多变、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和批量的减少及仓储条件的有限性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搞好仓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不断降低运作成本,是仓储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现代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管理有较大的区别

篇9

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的好坏与否,将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产生尤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每个中职院校都应该十分重视物流专业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努力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物流学科及其专业教学内容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与法学、环保工程等也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在物流专业所有的课程教学中,仓储管理课程又是主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基础课程之一。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物流的标准,这也是物流专业开设该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作为一名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师,本人已经从事多年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对“仓储技术实务”等课程内容的教学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班级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掌握仓储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物流标准也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下面,笔者将对中职物流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物流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一定的建议。

1要平衡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精力放置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方面,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操作应用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物流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物流专业仓储管理的教学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仓储管理课程教师应该注重平衡理论教学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多穿插一些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技巧和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学习的兴趣也相对较弱。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各个仓储管理课程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仓储管理课程的重视。例如,在学习仓储管理课程中“堆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达到对堆码的要求及标准和五距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如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参加“寻找伙伴”的游戏,看哪个组是优胜者等。

3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技能

合理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通过寻找答案而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但是,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并不顾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的高低,盲目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传输得很快,但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十分不理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大都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这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仓储管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技巧。这些不合理的教学任务,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在未来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课本的教学内容,并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而后从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另外,在分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先易后难、层层深入”的原则,逐步增加任务的难度。还是以“堆码”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堆码训练之前,要让学生温习之前学习过的堆码的要求及“五距”的相关内容,以便学生尽快融入学习过程。这时,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最好分为三步:第一,让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堆码方法对一些规格不同的山坡进行堆码训练,提高学生对堆码方法的掌握水平。第二,给学生提供一些堆码的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中商品的搬运及堆码方式应用得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认识。第三,让学生对一定的仓储空间进行合理的堆码。通过这三个任务,不难看出,任务的难度是在不断增加的,遵循了任务要求“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的原则。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任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操作技巧等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仓储管理能力。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任务,教师可以进行演示或者给出相应的操作及解决步骤等。另外,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应该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4加强小组或者团队合作,增加练习时间和机会

合作与竞争是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两种“同学”关系。有竞争,学习过程才能充满活力。同样,合作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于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仓储管理课程的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孤军奋战”模式下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遇到问题“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不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以便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拥有一技之长。而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仓储管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仓储管理教师必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练习机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练”,只有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对教师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

5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由此可见,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在中职物流专业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涵义,积极地进行角色转变,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就目前来说,学生的学习紧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一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能教授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用于实际练习的时间则是更少。因此,各位仓储管理教师要积极、充分地利用课后、课余时间,通过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等,提高学生对仓储管理知识的认识水平,并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全面结合起来。积极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身心放松,同时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7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指导

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路人,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和素质。每个仓储管理教师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与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积极认真的姿态投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每个教师都要“深爱”仓储管理这门课程,这样才能充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仓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对其实际工作过程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明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不断提升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姜宗康.浅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

[2]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以仓储管理实务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3]刘全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5).

[4]刘悦彬.试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篇10

1 国内外仓储管理的现状

现代化工业发展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物流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是仓储,它是物流体系中的主角,是国家和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仓储活动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传统的人工搬运到如今的全智能立体操作,每一个时期都是历史性的变革,只有改变才能进步,才有提升和创新。高效合理的仓储管理活动既可以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营,也可以加快推进企业物资的流通速度,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同时降低经营成本。

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物流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企业也不断加强物流发展,仓储管理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国家将物流的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之中,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物流管理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相对于国外而言,我们的起步还是较慢。

2 DB物流公司仓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DB物流公司概况

DB物流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公路零担运输业务,目前主要涉足国内物流业务,暂时还未开通国际物流线路。DB公司创建于1996年,截止2013年6月,该公司已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开设直营网点3300多家,自有营运车辆5200余台,服务网络遍及国内550多个城市和地区,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

2.2 仓库布局的不合理

公司总部的仓库布局很清楚,每个库存区的目的地不同,但是这样的布局,却存在许多问题:

1)仓库的布局使得仓库内的货物码放比较乱,分拣出来的货物都摆在同一个库区内,摆放比较满,导致叉车不能行驶自如。

2)外面的卸货区面积过小,如果停放稍微大型点的车辆,卸下来的货物根本无法摆放。入库门口堆的东西太多,这样就使货架和入库门墙之间都摆满了货物,叉车不能通行,入库操作及其的不方便,导致操作效率大大降低了。

3)待发货物都堆在了库区内,出库比较困难,将要出库的货物也没有出库等待区。

4)空的配送箱占据了很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不高。

2.3 基本的仓库作业流程效率低

进仓、盘点、出仓、账务处理等是仓储作业操作的一种传统作业流程,所以它是整个仓储管理的基础部分。以下是DB物流公司基本的传统仓储作业流程:

第一,进仓作业流程

交接单审核――开始卸货――库管验货――系统指导码放货物――贴标签、扫描――单据交接――入库确认――完成

第二,盘点作业流程

盘点计划表――货物与打印标签核对――货物信息核对――盘点表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复核――系统库存盘点核对

第三,出仓作业流程

交接单审核――备货――出货――进行复核――对接――单据出库处理――完成出库操作确认

第四,账务处理

实时记录和检查每次进出库作业、数量的改变、质量状态,同时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备份相关单据,这是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目的。

通过以上各个操作环节,不难看出,每个环节都有不足之处。进仓环节上,交接单审核后,直接就卸货,这样使之后的盘点工作很难进行,信息无法核对,进仓车辆不好管理,卸完货后,车位不好安排。盘点环节上,虽然制订了盘点计划,但是没有对实际的存货进行盘点,这样容易导致实物与标签不一致,导致货物贴错标签,或者货物没有标签,有标签没有货物,造成资源浪费。对于出库环节,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交接单审核后,直接备货,没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工作混乱,没有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效率低,人工操作成本相对增加。

2.4 仓储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仓库在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含技)125人,专科55人,本科及本科以上20人,学历普遍低,较专业的技能人才及其少;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人员流动量较高,不能长期做下去。作业分工不合理,工人在工作中无紧迫感,工人作业量不均衡,在每一个环节,诸如装卸、提取、摆放等过程中都延缓了工作时间,造成大量的成本损耗,因而操作成本提高。

3 DB物流公司仓储管理的改善措施

3.1 优化仓库布局

仓库的总体布局直接影响着仓库操作工作的效率,对于在库保管货物的损耗,仓储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最终的利润状况,所以,总体格局的设计,对于改造老仓库的布局和新仓库的建立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仓储作业的有效实施,是以仓库的总体布局为前提的,以地面计划的延伸和整个装卸搬运体系为保障的。为了适合具休的仓储需要,仓库布局必须进行优化。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出库暂存区,200平方米左右,避免了通道拥堵现象,缩短了物流路线,降低了工人工作量和成本,同一目的地客户的货物存放在一个仓库里,便于查找。出货频率高的货物放在存取较方便的货位将减小拣货、入库、盘点时的工作量,减少了加班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配货的差错率,就是减小了发错货的几率。将原来一边的装货台改建成了出口,便于货物的出入库,电叉通道也扩宽了15米左右,这样拣货和入库就会方便很多,叉车不会因为拥挤而出现撞车的现象,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和货物的安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3.2 改善基本的仓库作业流程

基本的仓储作业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改善仓库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流程。

营业部将收的货送到总部时,保安需与系统核实营业部信息,确认后营业部领证入厂,安排到指定装卸地。仓库收货员必须核对送货单,包括品名、货号、数量、金额,确认无误后签字,办理接收手续,应以交货日期作为到货日填入收货单。

把货物运往拣货区,拣货员拣货,按照货物到达目的地、运输方式分拣,再让检验员验货,检验方式是单据与实物核对检验。

仓库工作员工打印标签,标签有品名、货号、进仓批次及到货日期,正确贴在货物正面。在仓库内,依据货物类别,找寻货位,将货位规划编号,有六位,前三位表示储存区代号,第四、第五位货架流水号,最后一位表示货架第几层。

最后,把货物上架入库,对货物进行日常的保管工作。

3.3 培养仓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方物流的崛起,是整个物流行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时开始快速发展的,然而,仓储管理的发展步伐也紧随其后。在这个高要求的服务行业中,我们要想吸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物流计划,系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服务体系。

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仓储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他的实践性极强,不是一个理论知识就能对现场操作、系统管理和行业服务就能做的了全面解读的,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所以,管理层人员应定期送到专门的物流知识培训机构去系统学习,之后组织管理人员对其他在职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对于刚接触或者刚引进的人才,都有必要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基本上岗技能。员工每年进行业务技能考核、理论知识竞赛,奖罚清楚,倡导积极学习新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一整套企业制度是不行的。所以,企业制度的有机完善,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建立一套责任明确,职权合理,分工明确的工作制度,这个制度不是独立于工作量,工作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员工的自己利益密不可分,这样才能激励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激情。

【参考文献】

[1]王茜.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物料追踪研究[D].2008.

[2]王建军,杨德礼.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电子物流[J].大连理工学报,2005(6):5-8.

[3]寿文,.一种集成化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2005(6):17-19.

[4]李军.第三方物流进行仓储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2010(18).

[5]李隽波.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06).

[6]张远昌.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纺织出版社.

[7]李凌乐.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2008.

篇11

3 系统架构

我们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三层体系架构的开发模式。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流程分成三个层DD模型层、控制层和视图层。通过JSP+Servlet+JavaBean可以实现MVC模式,在这种模式中JSP负责生成动态网页,其中,业务逻辑、流程控制分别是由JavaBean、Servlet负责。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查询和管理公告信息,货品出、入库信息,货品在库信息,货品分类信息等等,具体的系统功能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根据系统需求的描述来进行模块划分,关键是通过开展前期的需求分析,将物流企业管理过程的需求进行抽象化,再划分出公告信息的管理、货品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权限的管理、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等模块。

公告信息的管理。公告信息的管理即对公告信息的或者删除,公告信息是指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向其它用户发出的工作信息或者通知。

货品信息管理。货品信息管理主要是存储和统计货品的详细信息。

入库单信息的管理。入库单信息的管理的功能主要是保存和查询以及修改日常货品的入库信息,入库单信息主要包括:入库单负责人,入库货品的名称, 入库货品的分类名称,入库货品的型号,入库货品的数量,货品入库单的备注信息。

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的管理是用来保存和修改用户的信息,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存。

用户权限的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是针对物流业管理层、业主、货物、运输人员等,分配给其不同的权限,以便达到管理上的差别。

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仓库位置信息的管理分为仓库位置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运输车辆信息的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信息录入、车队信息的录入、车队成员信息的修改/删除等。

5 系统测试

系统设计完成后的测试阶段可以找出系统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完善系统的功能,所以说测试阶段在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功能性设计方面,需要做合理的测试,不仅如此,还要测试系统的数据合法性,系统的数据边界性等等。通过测试我们解决了在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处做编码和编写提交页面数据代码时,MySql数据库对中文的支持问题。通过测试证明通过MyEclipse+Tomcat+mysql工具进行开发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货品信息,货品库存信息,入库货品信息,出库货品信息的便捷管理,提高了物流企业运作的效率。

6 结论与体会

现代物流行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经营运作的宽广性等特点,通过设计管理系统对物流仓储的合理安排整合及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物资的合理、高效、准确的流通,可以让经销商和用户实时掌握物资流通环节中各种信息,对物力和人力合理进行调配,以按时履行好供货合同。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位于整个开发的很重要的位置,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高效是向下开发顺利进展的关键。因此应该把数据库设计作为明确需求后的关键工作,可以避免在开发过程中时刻需要修改数据库浪费人力和时间。

篇12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116-01

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物流的仓储管理,这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仓储系统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对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对物流仓储管理制度的优化。

1我国目前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1.1仓储技术程度较低

首先,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还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技术上发展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整体仓储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次,管理人员对于物流仓储管理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化技术在仓储管理体系中没有得到全面高效地利用。此外,没有做好整体性的规划也是我国目前仓储技术水平低的原因。

1.2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目前的物流占有重要的比重,近几年发展也较快,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很短使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物流行业在仓储方面人才的培养和运用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仓储方面主要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体的操作人才,综合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企业物流仓储人员的学历平均都在大专以下。人才对于仓储管理的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1.3布局不合理

在物流行业各个企业,甚至是部门为了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供自己部门使用,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缺乏了统一的管理和安排,产生了本不需要的中间环节,加大了物流行业投入的成本,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浪费。规划不合理的仓库对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1.4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已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的物流仓储管理中已出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仓储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节约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促使企业朝着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2.1优化仓储的布局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仓储都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交通要道,但是各个企业甚至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仓库,对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所以要对物流仓储的布局进行优化改革,就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活跃度以及交通通达度等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调整经营结构。对于仓储管理体制要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布局,避免重复的仓库建设造成浪费。合理规划的仓储管理体系既节约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也对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仓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普遍较低,学历层次差距很大,所以就需要培养相关的仓储方面的人才。首先,需要改善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理论教育,还要结合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对于现在的仓储人员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交流或者派遣员工出国学习,也可以在公司内聘请专业人士对仓储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

2.3加强技术改进

在仓储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进的仓储技术,也是管理体系的基础。现代的仓储管理机制已逐步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综合发展。例如:需要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时间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立现代的仓储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集成化的操作和运用。当前,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等就是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中运用的体现。

2.4建立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的物流仓储体系中缺乏统一的仓储管理体系,虽然企业之间的综合规划与布局和相互合作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是为了更大地提升仓储利用效率还需要企业之间更大程度上合作,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平台来实现。只有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仓储管理,才能使各地仓储管理的信息得到共享,才有利于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与时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结语

目前我国整体的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改进仓储管理体系建设、减少浪费、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信息网络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这样就能降低整个企业在发展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相信经过不断的改革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会与世界领先水平缩小差距,实现我国由物流业大国向物流业强国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提高经营的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