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3: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震与海啸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研究,我国的能源消耗变动受到宏观经济水平、收入因素、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同样城市化水平也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耗量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末,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人口已经从1978的17.92%上升到了51.27%。根据诺瑟姆曲线规律,当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时,表明此国家进入了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人均耗能和能源强度会快速上升。2010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能源消耗量占到全球消耗量的五分之一。同时,城镇化进程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投资的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住房建设必然会增加能源的消费量,另一方面,城镇化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这又会降低能源消耗量,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影响使城镇化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因此研究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的内在依存关系,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城镇化进程的稳步增长,对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Poumanyvong,P.,Kaneko,S(2010)采用STIRPAT模型研究1975-2005年间99个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城镇化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对低收入组国家人均能源消费有负向作用,对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国家人均能源消费的影响是正向的。Dai,D.,Liu,H.(2011)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我国29个省份的城镇化、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995-2009年间,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郑云鹤(2006)构建了回归模型,并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水平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市场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会促使能源消耗量的增加,而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会引起能源消耗量的降低。刘耀彬(2007)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化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使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计算出城市化程度对我国能源消耗变动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联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耗量的贡献程度较低,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毕军贤(2008)、许冬兰,李琰(2010)等分别对中部县域、山东省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现有绝大多数文献都采用静态的研究方法分析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的单方面关系,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有差异,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不同,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遵从同一规律。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区域,与此同时,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是一直处于我国的前列。研究环渤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把握环渤海地区能源战略方向、保证环渤海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更好地理解把握我国的整体情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把视角具体到地区层面,以环渤海地区省市为例分析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具有微观基础,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PVAR模型),基于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期为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平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样本选取
(一)环渤海地区概况
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28.2%。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5-2012年环渤海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等5个省市的数据实证分析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省市历年的统计年鉴。其中,城镇化水平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来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能源消耗量是指各省市每一年度能源的消耗总量,包括市区能源消耗量和县域能源消耗量。为了消除各变量的异方差性和数据的剧烈波动性,便于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分析,本文对相关数据取对数,分别以和表示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的自然对数值。
模型构建
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即面板VAR模型)的研究最早始于Chamberlain(1983),后经过Pesaran & Smith(1995)、McCoskey & Kao(1998)、Joakim(2005)等学者的不断发展,现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面板VAR模型综合了面板数据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优点,能够把变量和处理成内生变量,能够真实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分析过程中,根据广义矩陈估计系数的t统计值和脉冲响应函数的收敛情况,本文选择使用滞后2阶的面板VAR模型,模型定义如下:
Yi,t=Γ0+Γ11(L)Yi,t-1+Γ22(L)Yi,t-2+μi,t
i=1,…N;t=1,T
其中,Yi,t={lnur、lnec},i表示不同省市的截面个体,t表示不同年份,Γ0为常数系数矩阵,Γ11(L)、Γ22(L)均为2×2的待估系数矩阵。
面板VAR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面板矩估计模型(GMM),主要说明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二是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动态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观测各指标对冲击效应的反应情况;三是误差分解,说明误差项的影响因素大小。
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分析的思路主要包括四步:一是变量描述性统计和变化趋势分析,知悉各变量的基本特征;二是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为面板协整检验做铺垫;三是面板协整检验,检验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四是面板VAR模型估计,考察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双向动态影响关系。
(一)变量的统计特征
由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的均值为3.897,中位数为4.010,表现为左偏态状态,最大值为4.452,最小值为2.837,标准差为0.449,表明不同省市间的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能源消耗量的均值为9.033,中位数为9.122,略微呈现左偏态状态,最大值为10.387,最小值为7.802,标准差为0.714,说明不同省市间的能源消耗量水平存在更大的差异性。
(二)面板单位根检验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包括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和Hadri检验等六种检验方法。由于不同的检验方法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上述六种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对环渤海地区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表明不能完全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始假设,变量是非平稳的;当对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值和二阶差分值分别进行检验时,均在5%水平下显著地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始假设。因此,可以认为环渤海地区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面板协整检验
在上述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接下来对所选变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以检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Pedroni提出的异质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方法,以回归残差为基础构造出七个统计量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结果可知,环渤海地区的所有统计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环渤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四)面板VAR估计
根据面板VAR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文依次进行检验,具体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1.面板矩估计。在进行面板矩估计时,需要消除面板VAR模型中的样本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本文使用前向均值差分法消除样本的固定效应,使用横截面的均值差分法消除时间效应。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上述的面板GMM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环渤海地区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城镇化水平系数均大于0,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同时,对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系数大小进行比较,发现城镇化水平系数随着滞后期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这说明环渤海区域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的影响程度是逐渐增强的。第二,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滞后一期的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正,滞后二期的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负,但是两者均不显著。通过对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势必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而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却未必会对城镇化水平有影响,也就是说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并不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脉冲响应函数图。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刻画单位随机扰动项μt的冲击对其他变量路径走势的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和效应,并从中判断变量间的时滞关系。本文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500次得到图1脉冲响应函数图,并给出了90%的置信度区间。
在脉冲响应函数图中,横轴表示冲击反应的响应期数,滞后期数为6期,纵轴表示变量对于冲击反应的响应程度,中间的曲线表示受到冲击反应后,脉冲响应函数的点估计值序列,上下两条曲线表示90%置信水平下的上下界限。
从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的脉冲响应路径可以看出,当受到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标准新息冲击后,能源消耗量偏离了原来预期的水平,这一冲击对能源消耗量产生持续显著的影响效应。从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脉冲响应路径可以看出,当受到能源消耗量的一个标准新息冲击后,城镇化水平降低,但是在第1期之后趋于平稳,之后还略有上升的趋势,影响效果不明显。
3.方差分解。为了更清楚地度量和刻画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方差分解的方法,获得不同方程的冲击反应对各个变量波动的方差贡献率情况。表5给出了第10个预测期、第20个预测期和第30个预测期的方差分解结果。
上述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发现:第一,对于城镇化水平变量来说,10个预测期、20个预测期和30个预测期对方程分析的结果影响变化不大,说明经过10个预测期后,系统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对于能源消耗量水平变量来说,10个预测期和20个预测期相比,对方程分析的结果影响变化较大;20个预测期和30个预测期相比,对方程分析的结果影响变化较小,此时系统基本达到稳定状态,说明能源消耗量水平在20个预测期后处于平稳。第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水平的波动均主要来自于自身,其中城镇化水平自身波动的贡献率水平达到97%以上;能源消耗量自身波动的贡献率水平达到65%以上。第三,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水平的影响在0.5%-2.5%之间;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在20%-35%之间。这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实证分析结论,环渤海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制定能源消耗政策时,本文认为需要:第一,适度控制城镇化进程。环渤海地区城镇化的推进主要依赖于工业的发展,短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剧了能源消费,所以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省份的能源供需情况,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合理有序的渐进推行,不能急功冒进。第二,调整能源结构。引进新的技术,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环渤海地区的能源结构多样化、层次化,改变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环渤海地区能源风险,保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
2.许冬兰,李琰.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
3.Poumanyvong,P.,Kaneko,S Does urbanization lead to less energy use and lower CO2 emissions?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2)
4.Dai,D.,Liu,H. A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IRPAT model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China [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1(11)
5.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10)
6.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11)
7.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0)
8.贾功祥,谢湘生.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动态关系—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
9.Inessa Love, Lea Zicchino.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ur: Evidence from Panel VAR[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6(46)
10.黄旭平,张明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2004年12月26日,一场8.9级的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北端海域。地震引起的海啸在几个小时内就席卷了印度洋,印度沿岸国家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甚至亚洲的索马里都受到了海啸的袭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海啸预警,所有受灾国都遭受了极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遇难者还包括评断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至少有1.5万人死于这次海啸,据说国际影星李连杰一家当时也正在该地度假,所幸的是他们及时逃脱,才幸免于难。顷刻间,南亚清晨和煦的阳光灰飞烟灭,人类的生命和文明在暴虐的自然界面前显得格外的渺小和脆弱。
海啸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大规模的海底滑坡都会引发海啸,其中最严重的要数海底地震。更可怕的海啸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入海洋所引起的,其能量可达印尼海啸的几万倍,波高几百米。这 样的海啸将把所过之处的沿海城市完全摧毁。
海啸波浪的波峰很大,波长又长。海啸在海洋上传播,与风动波有明显的区别。无论是微风还是猛烈的大风,在海洋上掀起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即便卷起了30米高的巨浪,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海水。而且由风引起的海浪通常波长很短,100-200米左右,而海啸的波长可达200公里,在地震点上方刚开始的时候海啸波峰一般是1.-2米,但是这样的高度分布在这么大的波长上,处在船上或飞机上的人根本就感觉不到。
除了巨大的波长,海啸波浪的传播速度更快,其传播速度只跟水深有关,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乘积的平方根,故海水越深,度越大。在6000米深的-海洋土,海啸波浪的速度大约是800公里/小时,可轻松地与波747保持同步。值得一提的是,海啸波高与水深又成反比,这是因为,越是到近海区,海浪与洋底的摩擦使它的速度减缓,后面的波浪不停地赶上来与前面的波浪形成叠加,加上波浪的表面和底部之间的范围越来越狭窄,最后汇聚成一道高高的水墙。如果高速飘洋过海的海啸波浪突遇浅水区,它就可以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所以一般船只要逃避海啸的话,不应该往港口里跑,而是往深海中跑,跑得越快,危险越小。
海啸波浪挟裹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所有设施、建筑物,在狂涛骇浪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海滩上只留下一片狼藉,残木破砾,尸横遍野。
众所周知,海啸的危害如此之大,难道就不能预测到一点动静以挽救生命,减小损失吗?回答不尽如人意。目前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而真正被准确预报过的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别说在海底发生的地震了。
俄罗斯科学院信息分院院长述金院士曾根据太平洋地区的水下地形情况绘制了一个海啸传播的时间图,只要在任何一个观潮站观测到海啸迹象,几秒钟内就能计算出其到达任何地点的时间,这样测出的海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的时间误差只有1分钟,无奈的事,因为海底地形实在是太复杂了,海底的形变很难测得准,所以,海啸的预测比地震探测更难。
即便如此,目前美国环境保护实验室仍然在太平洋里的7个地方安装了所谓的海啸记录器和海啸测量仪。据说它们能确定海啸是如何扩散并向哪个方向扩散的,能够传达98%以上的数据,测量出小于1cm的振幅,在获得首批海啸数据后,研究人员就可以在数学模式的帮助下对它们进行快速精确的处理,从而发出海啸预警,告知人们即将到来的危害。
The Sea-Overflow Disaster in Han Dynasty
Key Words: Han Dynasty; sea-overflow; tsunami; natural environment
Ahstrae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 about 7 sea-overflows occurred in Han Dynasty, among which 4 tsunamis in the strict sense were caused by the sea earthquake. It is important to point out the fact that most tsunamis were caused by windstorms rather than by sea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is a widespread view held by most Chinese scholars now. As to the disaster relief work after a sea-overflow in 146 A. D. , the imperial government’s e- mergency measures proved considerably high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makes up for the inadequacy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natural disasters before now and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ocie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Han Dynasty.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曾经被看作避世的方向。战国以来燕齐方士的海上求仙探索,反映了一种新的海洋观。自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多次巡行海上起,秦汉帝王对海洋的关注,成为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海洋的经济文化作用,也逐渐突出。吴王刘濞据有海洋资源,据说掌握了可与汉王朝相匹敌的财富,也成为终于为最高统治者所不容的因素之一。汉武帝东巡,沿海行程也曾经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迹。这些现象,都体现汉代人的海洋意识有了新的时代气象。与此相关,在汉代灾异史中,可以看到关于海洋灾难的记录。
一 汉代的“海溢”记录
《汉书·天文志》写道:
元帝初元元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第二星东可四尺。占曰:“为水饥。”其五月,勃海水大溢。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目前所知最早的海啸”,也是“最早的地震海啸”。[1](p291,p297)“五月,勃海水大溢”之后出现关东地区的“大饥”,不知道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而“琅邪郡人相食”事,虽发生在沿海,不过不是“勃海”海滨,而是当时的“东海”海滨。《汉书·元帝纪》对于相关事件有如下记载:
(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所谓“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指出了这次“海溢”导致的直接的灾难。初元二年七月诏所说“一年中”,则不应指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事。如此,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和初元二年“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看来是两次灾害。
王莽时代,有人在有关水利工程决策的讨论中说到以往一次“海水溢”事件。《汉书·沟洫志》记载:
大司空掾王横言:“河人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其事虽说“往者”,然而与“天尝连雨,东北风”连说,与“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体现的地震“海溢”不同,因而看来不大可能是回述50多年前的初元元年“海溢”。谭其骧先生推测,“发生海侵的年代约当在西汉中叶,距离王横时代不过百年左右。沿海人民对于这件往事记忆犹新,王横所说的,就是根据当地父老的传述。”谭其骧先生还写道,这次海侵,可以在地貌资料方面得到证明[2][3],还可以在考古资料方面得到证明。[4][5]对于王横所说,谭其骧先生指出:“他把海侵的原因说成是‘天尝连雨,东北风’,更显然是不科学的。按之实际,暴风雨所引起的海啸,只能使濒海地带暂时受到海涛袭击,不可能使广袤数百里的大陆长期‘为海所渐’。”[6]后来,关于这次渤海湾西岸“为海所渐”的现象,相关考古工作的新发现,使得人们的认识又有所深入。而对这一地区汉代遗存分布的认真考察,使以往的若干误见得以澄清。[7][8][9][10]有学者根据新的分析指出,这次“海水溢”“应是发生在局部地区、升降幅度小的短期海平面变动”[11],其年代,大约在西汉末期。也就是说,王横所谓“往者”云云,应是对年代较近的“海溢”灾难的回顾。
关于东汉时期发生的“海溢”之灾,我们又看到《后汉书·质帝纪》的记载:
(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戊申,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禀给贫羸。
说派“谒者”前往灾区施行赈救,是在“戊申”日,却没有说灾害发生的日子。不过,在“海水溢”前句写道:“五月庚寅,徙乐安王为勃海王。”如果“海水溢”发生在“庚寅”日,那么,皇帝派出救灾专员,是在灾害发生的第18天。“海水溢”的发生更可能是在“庚寅”日之后的某一天,如此朝廷的应急措施则体现出更高的行政效率。对于这次灾害,《续汉书·五行志三》也写道:“质帝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
《后汉书·桓帝纪》记载:
永康元年秋八月,“勃海海溢。”
《续汉书·五行志三》“水变色”条下记载此事,写道:“勃海海溢,没杀人。”《续汉书·五行志六》“日蚀”条下也记载:永康元年“其八月,勃海海溢”。
汉灵帝时代又曾经发生两次与地震相联系的“海水溢”灾难。时间在建宁四年(171)和熹平二年(173),仅仅相隔两年。《后汉书·灵帝纪》记载:
(建宁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
(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
建宁四年事,“地震,海水溢”,没有说明地点。《后汉纪》卷二三《孝灵皇帝纪上》:“二月癸卯,地震,河水清。”不言“海水溢”。①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二《海溢》说:“‘海溢’一日‘海啸’。”举列历代“海溢”事件11例,包括汉代3例,即:“东汉质帝本初元年夏四月,海水溢;桓帝永康元年八月,海溢;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海溢。”则对建宁四年“海溢”予以重视。
对于熹平二年事,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时出大鱼二枚,各长八九丈,高二丈余。
这种“各长八九丈,高二丈余”的“大鱼”,很可能是在“地震”和“海水溢”发生的时候遇难的鲸鱼。②《后汉书·灵帝纪》没有说到这次“海溢”对民众的伤害,《续汉书·五行志三》则写道:
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
看来这次“海溢”是造成了民众伤亡的。
就现有资料看,汉代“海溢”现象,史籍记载计有:
(1)元帝初元元年(前48)五月,勃海水大溢。(《汉书·天文志》)
(2)元帝初元二年(前47)七月诏: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汉书·元帝纪》)
(3)西汉末年,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汉书·沟洫志》)
(4)质帝本初元年(146)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后汉书·质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
(5)桓帝永康元年(167)秋八月,勃海海溢,没杀人。(《后汉书·桓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五行志六》)
(6)灵帝建宁四年(171)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后汉书·灵帝纪》)
(7)灵帝熹平二年(173)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后汉书·灵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文献通考》卷二九六《物异考·水灾》:“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甚至略去“地震”事。
② 清人姚之驷撰《后汉书补逸》卷二一“大鱼”条:“东莱、北海海水溢,时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余。案:今海滨居民有以鱼骨架屋者,又以骨节作臼舂米,不足异也。”
二 “海啸”和“风暴潮”
如《山堂肆考》卷二《海溢》所谓“‘海溢’一日‘海啸’”,以上列举的这些“海溢”、“海水溢”、“海水大溢”现象,按照传统理解,也被看作“海啸”。清人张伯行《居济一得》卷七写道:“潘印川先生曰:‘海啸’之说,未之前闻。愚按:‘海啸’之说,自古有之。或潘先生偶未之见耳。”张伯行的说法看来是正确的。“海啸”之称虽然出现较晚,然而此前对于“海啸”现象的记录,可以说确实“自古有之”。古代史籍记载的“海溢”、“海水溢”、“海潮溢”、“海水大溢”、“潮水大溢”、“海潮涌溢”、“海水翻上”、“海涛奔上”、“海水翻潮”、“海水泛滥”、“大风架海潮”、“海水日三潮”等现象,其实就往往反映了“海啸”灾害。大约在元代,已经可以看到明确以“海啸”作为这种灾害定名的实证。①
以上汉代“海溢”诸例,宋正海等《中国古代海洋学史》第二十二章《海啸》中说到(1)元帝初元元年事和(2)初元二年事。[1](p291)宋正海总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中《海洋象》“海洋大风风暴潮”条录有(1),“海啸”条录有(2)、(4)质帝本初元年事及(7)灵帝熹平二年事。[12](p383,p393)②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第三编《水象》“大水一海溢”条录有(4),“地震一海啸”条录有(2)、(6)灵帝建宁四年事及(7)。[13](p462,p468)同一位学者领衔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对汉代“海溢”现象的认识却有所不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则录有(1)(2)(4)、(5)桓帝永康元年事及(6)(7)。[14](p1~3)《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中《海洋象》“海啸”条题注写道:“现代海洋学已明确定义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按此定义,中国古代史料中,符合现代定义的海啸很少。因此我们把古代虽记载有‘海啸’二字,但明显可确定为风暴潮的条目放人‘海洋大风风暴潮’等年表中。”[12](p393)
对于“海啸”定义的理解,似乎各有不同。《现代汉语词典》:“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15](p492)《汉语大词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16](第5卷p1213)也有学者指出:“海啸的成因有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和海洋风暴等原因。”[1](p297)《中文大辞典》的定义,则借用了中国古籍中的解释:“海啸(Tidal bore),因海底发生地震或火山破裂、暴风突起,致海水上涌,卷入陆地,其声或大或小,若远若近,是为海啸,亦曰海吼。”[17](第19册p307)清人施鸿保《闽杂记》卷三正是这样说的:“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中文大字典》“其声或大或小,若远若近”,即用施说。这些理解,“海啸”成因都包括“风暴”、“暴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如下:“海啸tsunami,亦称津波,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所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18](第3册p660)tsu- nami,即日语“津波”(つなみ)译音。诸桥辙次等著《广汉和辞典》解释“津波”为“因地震和暴风雨引起的突然上涌的巨浪”。[19](中册p851)《国语大辞典》则写道:“つなみ,[津波·津浪·海嘯]因地震和海底变动形成波长的,传播甚远、震荡期也相当长的海浪。”[20](p1676)也排除了“暴风雨”的成因。
我们看到,以上列举汉代“海溢”资料中,(1)(2)和地动有关,(6)同一天“地震,海水溢”,(7)“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这4次“海溢”,应当都是由海底地震引起。也就是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啸”。
汉代由海底地震等引起的“海啸”占“海溢”总记录的57.14%。如果按照谭其骧先生的意见,对于(3)西汉末年事排除与“天尝连雨,东北风”的关系,则也是因“海底变动”引发的“海啸”。那么,这种“海啸”占“海溢”总记录的比率达到71.43%。即使以57.14%计,如果对中国古代的“海溢”记录进行总体的分析比较,这一比率也是相当高的。有人认为,由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等所激起的“海啸”,“在中国是很少见的”[21](p324)。就汉代的情形而言,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例如元人刘埙《隐居通议》卷二九《地理》有“恶溪沸海”条,其中写道:“郭学录又言:尝见海啸,其海水拔起如山高。”
② 今按:该书所录(2),竟然将康熙《青州府志》卷二一记录置于《前汉书·元帝纪》之前,可见编者对史学常识的无知。
汉代“海溢”资料例(3),历史文献本来的记载是“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谭其骧先生说,“(王横)把海侵的原因说成是‘天尝连雨,东北风’,更显然是不科学的。按之实际,暴风雨所引起的海啸,只能使濒海地带暂时受到海涛袭击,不可能使广袤数百里的大陆长期‘为海所渐’”。然而,如果我们尊重考古学者基于科学发掘资料的判断,对“海侵”的说法进行慎重的再思索,似乎可以认真看待“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之说,于是得出这可能是一次由风暴引起的“海溢”的推测。海水漫上,能够“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与这一地区特殊的地形特征有关。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丰富的潮灾记载中,最早记载风暴与潮灾关系的比地震海啸晚得多”,其最早“大风,海溢”资料,是公元228年的记录,所依据的资料,竟然是“乾隆《绍兴府志》”。而“正史记载的风暴潮则是公元251年(三国吴太元元年),‘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三国志·吴志》)”。[22](P233)①论者似乎没有注意到《汉书·沟洫志》记录的王横所说“东北风,海水溢”事。
后世地方志有说“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六月,海水溢北海郡,溺杀人物”者,如明嘉靖十二年《山东通志》卷三九《灾祥》,在前说汉代史籍记载的7例“海溢”灾情之外。未知所据,似不足取信。②
三 贲星坠而勃海决
有研究者指出,根据史料记载,“有大陨石引起的海啸”。[22](p232)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中被列入“陨石一海啸”现象者,仅有光绪《镇海县志》卷三七所载同治元年(1862)一例:“七月二十二日夜,东北有彗星流人海中,光芒闪烁,声若雷鸣,潮为之沸。”[13](p470)其实,可能汉代已经有类似现象发生。
《开元占经》卷七六《杂星占·星陨占五》:“《文曜钩》曰:‘镇星坠,海水溢。’《考异邮》曰:‘黄星骋,海水跃。’《运斗枢》曰:‘黄星坠,海水倾。’《淮南子》曰:‘奔星坠而渤海决。’”《文献通考》卷二八一《象纬考四·星杂变》:“……又曰:‘填星坠,海水溢’;‘黄星骋,海水跃’;又曰:‘黄星坠,海水倾’;亦曰:‘星坠,而渤海决。’”似乎说的都是“陨石引起的海啸”。参看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春秋文曜钩》“镇星坠,海水溢”,《春秋运斗枢》“黄星坠,海水倾”,“出典”均为《开元占经》卷七六,“资料”为清赵在翰辑《七纬》、黄奭辑《汉学堂丛书》、黄奭撰《黄氏逸书考》。而四库全书本《开元占经》卷七六引《春秋考异邮》“黄星骋,海水跃”,《纬书集成》则作“黄星坠,海水跃”,“出典”亦为《开元占经》卷七六,“资料”为清马国翰辑《玉堂山房辑佚书》、黄奭辑《汉学堂丛书》、黄奭撰《黄氏逸书考》。[23](中册p703,p729,p798)张衡曾说,“图谶成于哀、平之际”。[24](张衡传)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阎若璩说:“读班书《李寻传》,成帝元延中,寻说王根曰:‘五经六纬,尊术显士’,则知成帝朝已有纬名矣。”李学勤先生说:“成帝时已有整齐的六纬,同五经相提并论,足证纬书有更早的起源。近年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埋藏于文帝前期,有的内容已有与纬书相似处.哀、平之际,不过是纬书大盛的时期而已。”[25](上册p4)《开元占经》卷七六将三种纬书所见“星坠”与“海水”“溢”、“跃”、“倾”的关系,与“《淮南子》‘奔星坠,而渤海决’”并列,文句内容风格相互十分接近,也暗示其年代不迟。《淮南子·天文》:“贲星坠而勃海决。”高诱注:“决,溢也。”而前句“鲸鱼死而彗星出”,使人联想到《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出大鱼二枚,各长八九丈,高二丈余。”
关于汉代陨石引起的海啸,我们只看到片段的文字遗存,没有明确的年代记录。就此进行具体的灾害史的说明,只能期待新的历史资料和新的研究手段。
四 “海溢”灾情的历史分析
汉代“海溢”灾害见于史籍者,都在“勃海”、“北海”,只有(1)“(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又涉及“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而这段文字前面说到“占曰:‘为水饥。’”“水”与“饥”连说,不知琅邪郡饥馑是否也与海事有关。即使当时也称“东海”的黄海确实曾经发生“海溢”,也在北部中国沿海,和后世“海溢”记录以东海、南海更为密集的情形显然不同。[26]分析其原因,首先应当注意到当时中国北方是经济文化的重心地区。事实上,“海溢”历史记录区域密度的变化,正和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向东南转移的历史趋势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今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原文为:“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深八尺。”引文衍“水”字.又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引此例,引《晋书·五行志》及乾隆《海宁府志》卷一六,却不引《三国志》,也明显违背史学常识。
② 陆人骥编《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关于汉代的部分多引用明清以至民国地方志文字,不符合史学规范。此事列为汉代第5条,依据只有嘉靖《山东通志》卷三九《灾祥》一例。海洋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页。
对于汉代东海和南海地区相关资料的缺乏,不应理解为这些地区当时没有发生过这种灾害。很可能由于人口密度和经济地位的差异,使得这些地区发生同样的灾害,造成的损失会比燕齐地方要小。这样的事实,除了可以反映楚地、吴地和越地沿海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较燕地和齐地沿海地方落后以外,或许也可以说明楚地、吴地和越地的区域发展重心,似乎不在沿海地方。
汉代“海溢”是被作为严重灾害记录在史册的。除前引(1)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与“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事的逻辑关系尚嫌模糊外,直接的灾情,可见(2)初元二年“流杀人民”,(3)“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4)本初元年“海水溢”,“乐安、北海人”有“为水所漂没死者”,又多有“贫羸”待救助,或说“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5)元康元年“勃海海溢,没杀人”,(7)熹平二年“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等,都造成了民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在有关汉代灾害的学术研究成果中,除了少数论著涉及“海溢”①而外,似乎往往忽略了这种自然灾变的危害。就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可以补足这种缺憾,也有益于更全面地理解两汉时期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文撰写,得到宋超教授指教,谨此致谢)
——————————————————————
① 如陈业新的论文《地震与汉代荒政》说到因地震引起的“海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3期。他的学术专著《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所附《两汉灾害年表》中,记录了本文讨论的“海溢”史例(1)(4)(5)(6)(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383页,第417页,第421页至第422页。
参考文献
[1]宋正海.中国古代海洋学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2]克雷陀普.华北平原的形成[J].中国地质学会志:第27卷,1947.
[3]王颖.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第8卷第3期.
[4]李世瑜.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遗迹及地下文物的初步调查研究[J].考古,1962,(12).
[5]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J].考古,1965,(2).
[6]谭其骧.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J].人民日报,1965-10-8.长水集[M].人民出版社,1987.
[7]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渤海湾西岸考古调查和海岸线变迁研究[J].历史研究,1966,(1).
[8]韩嘉谷.西汉后期渤海湾西岸的海侵[J].考古,1982,(3).
[9]陈雍.渤海湾西岸东汉遗存的再认识[J].北方文物,1994,(1).
[10]韩嘉谷.再谈渤海湾西岸的汉代海侵[J].考古,1997,(2).
[11]陈雍.渤海湾西岸汉代遗存年代甄别一一兼论渤海湾西岸西汉末年海侵[J].考古,200l,(11).
[12]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13]宋正海.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4]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17]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Z].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1968.
[1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19]橋辙次,缣田正,米山寅太郎.廣漢和辞典[Z],東京:大修馆書店,1982.
[20]尚学国書.国語大辞典[Z].東京:小学馆,1981.
[21]宋正海.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2]宋正海.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3]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过后,海啸中桥梁的破坏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调查显示,仅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186座桥梁中的81座就被冲毁或严重破坏。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东北6县就有30座桥梁损坏,其中仅受灾最重的宫城县桥梁损坏就达23座,有些甚至被海啸带到上游的数十米处。海啸波为长周期,常见的海啸波周期为2-40min,波长达几千米至几百千米,当桥梁遭遇洪水或者海啸时,河流的水面高度远高于常规设计水位,此时桥梁极易遭到破坏,尤其对长跨桥梁破坏严重。Wardhana et al. (2003) 分析了自1989年至2000年美国出现的桥梁破坏原因,发现在这个期间大多数的桥梁破坏都是由洪水造成。如1933年,因为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洪水,爱荷华州有85座桥梁冲毁。
桥梁在遭遇洪水或者海啸时,桥梁的受力及破坏过程,可以由数值模型来研究。本文采用了可以模拟结构物运动的模型,研究桥梁在海啸波作用下的响应,讨论海啸波和桥梁破坏原因之间的关系。
f为追踪界面的体积分数,由VOF方法计算。利用SMAC(Simplified Marker And Cell)法求解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文章中海啸由溃坝生成,海啸冲击桥梁,在水平向和竖向都产生巨大冲击力,造成桥梁移动、破坏。文本利用浸入边界IB(Immersed Boundary)方法分析追踪桥梁面板的运动,并计算作用在桥梁上的水平拖曳力和竖向力。
计算区域概图及尺寸如图1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9.81 m/s2,水的密度取9.97×102 kg/m3,空气的密度取1.18 kg/m3,水的运动粘度取8.93×10-7 m2/s,空气的运动粘度取1.54×10-5 m2/s,表面张力系数取7.20×10-2 N/m。
分析
图2给出海啸冲击桥梁的流速分布各时刻截图。图3给出水平力Fx、竖向力Fz、水平位移Δx、竖向位移Δz、倾角θ的时间历程曲线。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本文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解析解作为对比。
结论
为了研究作用于桥梁上海啸力的特点,建立海啸-桥梁数值模型,模拟了海啸作用下桥梁的受力历时以及运动状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长时间作用于桥梁上的水平拖曳力直接导致了桥梁的破坏,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吻合。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研究结果显示冲刷桥梁面板的主要力为水平拖曳力,而上部结构与下部墩台结构间带有抗剪键和良好连接的桥梁在灾难中很少遭到损毁 。因此,可加强上部结构与下部墩台结构的构件连接以提高水平抗剪能力,可以有效的防止海啸对桥梁破坏。
参考文献:
[1] Unjoh S.,Endoh K.. Damage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Bridge Damage Caused by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C]//Proceedings of the 38th UJNR Jiont Panel Meeting, .
[2] 王培涛,于福江,赵联大,等.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越洋传播及对中国影响的数值分析_王培涛[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9): 3088-3096.
[3] 程远兵,李国斌,李靖. 海啸对沿海地区桥梁结构的破坏及抵御对策[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 33(5): 21-23.
[4] Wardhana K.,Hadipriono F.-C.. Analysis of Recent Bridge Fail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03, 17(3): 144-150.
[5] Cw Hirt,Bd Nichols. Nichols BD.Volume of fluid (VOF) method for the dynamics of free boundaries[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81, 39: 201-225.
大地震的影响有多大
一场罕见的堪称千年一遇的巨大灾难降临了日本。9.0级的强烈地震,尤其是地震所引发的毁灭性海啸,使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创伤。尽管日本人对这一地震的发生并非毫无思想准备,但对地震的级别、烈度以及紧随其后的海啸所造成的危害之严重,仍大感出乎意料,触目惊心。由于目前通信不畅,所以具体的损失还无法估计,但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1000亿美元)是毫无疑义的。高盛公司在3月15日做出的初步测算为16万亿日元,超出阪神大地震60%,但看来这个数字还打不住。因为日本东北地区的GDP占全国的6.4%,而阪神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兵库县仅占4.1%。由于东北地区的工资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很多企业均将工厂设在那里,尤其是汽车和电器生产企业。例如电子信息产品那里的比重占到全国的15%,电子零部件也占到13%左右。
据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测算,由于受到地震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的增长幅度为0.25%~0.5%,第二季度可望提高至0.5%~1%。由于灾后重建对公共投资有一个拉动作用,日本经济今年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这是以企业业绩和消费者心理不出现恶化为前提的。东北地区的严重受灾究竟会在什么程度上对日本全国的制造业产生波及效应,目前还很不明朗。因此,虽然日本民族具有克服天灾的强大心理承受力和历史传统,但究竟何时能走出灾害的阴影,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今后一段时期日本经济的走势还是一个未知数。
地震海啸常年相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这个岛国先天就与地震有缘。处于三大板块的结合部,一年到头可说是小震不断,大震频仍。常年生活在地震的威胁之下,可说是日本这个国家的“宿命”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全世界陆地面积的0.25%,但有感地震却占到10%左右,而6级以上的地震则有20%发生在日本周边!以至日本人对地震早就习以为常。在东京的大楼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地震导致的摇晃。外国人遇到这一情况,往往就要往外跑,但日本人都视若无睹,一切照旧。从电视画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摇晃较明显时,日本人甚至会设法稳住摇晃的文件柜、货架之类,因为日本的建筑物严格按照防震要求设计、施工,如果不是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一般都不至于造成房屋倒塌。而且,日本遭受地震灾害的地区也相对集中,即主要在本州岛。迄今为止,九州和四国居然没有一次遭灾,北海道虽然有那么两次,但造成的危害却非常有限。所有的强烈地震几乎都发生在本州岛周边海域和陆地。除了人们还记忆犹新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7.3级,死亡6400人)外,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7.9级,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10万)最是令日本人谈震色变。其实在1933年,在本次地震的同一区域,也曾发生过8.1级地震,并同样引发了海啸。除了地震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和能源的日本列岛还不时发生火山喷发和遭遇台风袭击,这实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日本民族具有格外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显然并非“杞人忧天”。战后半个多世纪,日本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且不说日本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是世界一流的,在战后初期一场台风就往往造成上千人死亡,最多达到5000人。而如今没有一场台风的死亡人数达到三位数。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最“内陆”地区距大海也不到200公里。而且很多地震的震中本身就位于海域,所以对日本来说,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是更令人恐惧的。因为就防范地震而言,通过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日本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抗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但对防范海啸,却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手段。就以本次地震所产生的海啸而言,海水提高了10米,其肆虐之处连3楼都淹没了。日本有近3万公里的海岸线,总不能都垒起一道10米高的防波堤。所以,日本地震部门以及电视台在报道地震消息时,总要说会否伴生海啸,因为海啸令人无从防范。1960年发生在智利的有史以来最大的9.5级地震,其引发的海啸居然越过浩瀚的太平洋,造成在这次受灾的宫城县三陆地区142人死亡!在本次地震中,位于灾区的岩手县釜石港号称“世界第一”的防波堤也同样未能抵挡住海啸,从而导致釜石市完全被海水吞没。此前该市拆资1300亿日元(约100亿元人民币),耗时30年之久,于前年刚刚建起了防波堤。该堤全长1960米,高63米,满潮时高出海面4.5米,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最大最深的防波堤”,但居然也未能阻挡住海啸,因此可见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脆弱无力。据广岛工业大学遥控探测专家通过卫星数据分析,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从宫城县石卷市到福岛县南相马市,其肆虐宽度为130公里,海水深入陆地达5.2公里。
灾后重建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始终未能走出经济低迷的怪圈,因此有“失去的二十年”一说。导致日本迟迟未能走出经济疲软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通货紧缩这一痼疾。按理说,这次地震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损害,无论是公路、桥梁、铁路和发电站等基础设施还是住房之类民生设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这对刺激日本的内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日本的生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没有需求,缺乏订单。灾后重建,从理论上来说显然是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个重大机遇。
电力供应面临考验
但欲推动灾后重建顺利开展,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包括电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以及完善的交通体系。因为没有交通体系物流就无法正常运行,生产就难以为继。这次虽然灾区位于日本的东北地区,但灾区福岛县的核电站却隶属东京电力公司。该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日本全国一共有10家电力公司,但该公司一家的发电量就占到1/3以上,由此可见该公司在日本的地位之重要。该公司的电力供应东京都和周边的8个县,那里是日本经济和产业最集中的地区。由于受地震和海啸的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机组先后发生爆炸起火,加上第二核电站的所有机组都无法正常运行,这样就减少了91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另外,该公司还有约700万千瓦的火电供应也被迫停止,两者相加在该公司原先41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中占到的比重很大。由于日本各电力公司的输电频率不同,其他电力公司即便有多余的电力也无法伸出援手。虽然福岛核电站尚未出现最严重的事态,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欲恢复供电,显然不是近期内可能实现的。也就是缺电问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严重困扰东京及周边地区的企业。从目前来看,这一状况至少会持续到4月底。
没有电就什么都说不上了,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生产是不需要电的。从3月14日开始,许多汽车、机电、钢铁和化工企业相继停产。在停电时间段,马路上的红绿灯也无法开启,只能让警察上路人工维持交通秩序。平时日本的大街上是根本看不到交通警的。尽管地震后日本政府通过NTT多科莫公司向2400万手机用户群发短信,呼吁节约用电,东京电力公司也一再吁请各企业和居民节约用电,但通过这一方法能多省出的电力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东京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的各地已于3月14日开始每天轮流停电3小时外,连电气火车的电力需求也无法满足。因为日本的火车都是电力驱动,一旦得不到足够的电力供应,铁路公司只能大幅度减少火车班次,这样就造成上班族无法正常坐火车上下班,许多车站外都排起了长龙,乘客只能耐心等着进入车站候车。
东日本铁路公司(运行区间与东京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大致相同)虽然拥有水力发电设施,但那只能用于救救急,欲弥补如此有计划的停电是无能为力的。日本人的上下班路途时间本来就很长,火车班次一少,这就更耗费时间了。在东京地区,90%以上的上班族的通勤工具都是火车(即日本人所说的“电车”)。员工无法正常上班,企业只能让他们呆在家里,于是就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停产。甚至连医院也无法保证全天供电。日本此前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各医院对此毫无准备,根本没有自备发电设施。如果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那就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虽然日本一些企业具有自备发电设施,但自备发电机也只能救救急,与正常的供电体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一些企业还在想方设法让不在停电地区的企业增加生产,以此来弥补因停产造成的损失。但这仅限于同样的产品,因为生产线是无法轻易改变生产流程的。好在东京证交所的交易没有受到停电的任何影响。即便连续两天停电,东京证交所也可靠自备电确保交易体系正常化运行。当然,银行的ATM机在停电时间段是无法提供服务的,银行的正常营业也因此受到影响。
交通运输遭受重创
除了电力短缺以外,日本相关地区的汽油供应也变得非常紧张,各加油站都是人满为患,不是无油可加就是加油量受到严格限制,这就又使公路运输遭受重创。由于只能首先确保特殊车辆的加油,所以连东京的一些巴士和出租车也不得不停运。因为一些储油基地在海啸中遭到重创,而灾区的5所炼油厂因地震而受损,无法生产,一些储油罐还发生了火灾,这些炼油厂的产量占到全国的20%,从而导致成品油的供应能力下降。此前日本各企业为了提高效益,都将零部件的库存压到最低限度。如今一旦遭灾,库存连一天的生产也无法维持。为此日本已开始投放126万升国家储备油,并准备在今后一个月时间中持续投放。地震发生后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递公司一律不再收件,因为根本送不出去。
地震还使得海运企业遭受重创。地震造成的板块错位抬升,使得多艘货轮触礁,从而使得海运公司的运力受到明显影响。在仍可能发生海啸的情况下,没有一家海运公司愿意冒险运行。除此以外,一些港口设施也遭到了破坏,对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影响。电力不足,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没有保障,企业员工通勤也受到制约,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根本无能为力的。在无法正常生产和物流体系出现紊乱的情况下,不用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连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地震发生后,连远离灾区的东京这一首善之区,瓶装水、卫生纸和方便面等都相继从超市中消失了,连食品也出现了短缺,便利店货架上空空如也,头盔也成为畅销商品。电器商店中电筒和电池随即出现了脱销。所幸没有出现趁机涨价的恶劣行径。靠近灾区的地区其物资供应能力之低下就不难想象了。仙台的一家超市在地震后重新开张,外面排队的顾客队伍竟长达900米!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无法及时补货,另一方面也与消费者的抢购心理不无关系。
服务业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除了电力和汽油紧缺以外,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厂也受到了地震和海啸影响,而水泵的运行离不开电力,这使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也趋于下降。截至3月14日深夜,日本12个县共140万户居民被断水,今后除灾区以外的地区也完全可能出现断水现象。由于上述原因,目前不要说企业生产,连服务业都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一些零售业和餐饮业已从3月14日起缩短营业时间,包括在停电时暂停营业。例如罗森便利店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有3000家门店,但由于夜间无法得到供电,只能停止夜间的营业。在停电时间段,餐厅也只能关门谢客。伊势丹百货商店从3月14日开始停止6家门店的营业。至于那些生产和经营冷冻食品的企业,除了停业外,剩余的商品只能报废处理。这种情况,显然与上一次阪神大地震时明显不同。日本本来就苦于消费萎缩,由于许多商店都不同程度减少了营业时间,这使得繁华商业街更是门可罗雀。没有消费的拉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更加黯淡。
此外,正如媒体已一再介绍的,地震和海啸造成了手机通信的瘫痪,互联网的联通情况也远不如地震以前。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通信如此严重受到影响,它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核泄漏危机影响深远
福岛核电站危机何时能止住,这不仅为日本国民所深切关注,也同样引发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因为这将对日本和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未来的核电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日本的核电约占1/3,此前各电力公司准备继续提高核电的比重,但随着日本的“核电安全神话”不攻自破,看来这一思路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因为公众不会接受。本来日本企业已在越南首座核电站招标中中标,看来越南也要重新考虑了。另外,日本经济产业省已和土耳其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东芝公司很可能中标,这事看来也会黄。印度此前也正与日本进行类似的洽谈,能否继续下去也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此外,日本的核电设备生产厂商还觊觎着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和约旦等国家的核电市场,这些都可能一风吹了。连日本生产的农产品,也引发了国外消费者的恐慌,唯恐遭到了核辐射。为此,日本农林水产省已吁请负责食品卫生的厚生劳动省和负责测量核辐射的文部科学省对相关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测试,以打消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在发生重大核事故的福岛县,其农业人口为13.5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其大米产量占全国的5.2%,桃子则高达20%,鲤鱼的比重更达34.4%。如果这些产品都无人问津的话,当地受到的打击将进一步加重。在内需始终疲软的情况下,出口是日本经济维持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如此这般的飞来横祸,对日本经济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
此次我国获得戈登・贝尔奖的超算应用名为“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该项目面向气候气象领域研究。天气预报需要实时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和统计海量气象数据,用普通的计算机要算几百年。比如,降雨与云层的运动密切相关,利用超级计算机,可以对云层运动进行精确模拟与观测。随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升,观测精度不断缩小。如果未来能够做到“盯准”每一朵云,那么天气预报就将万无一失。
2.揭示宇宙演化进程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国际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成功完成3万亿粒子数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中微子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粒子种类之一,它不带电,运动速度快,目前的物理学实验和宇宙学观测都无法测定中微子的绝对质量。中微子对宇宙早期星系和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会产生微弱的抑制作用,后者可以通过大规模宇宙学数值模拟被间接“测量”,从中获得中微子质量信息。这种大规模宇宙学数值模拟,必须依赖具有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超级计算机。
3.模拟核试验
Top500榜单上列三、四位的超级计算机是美国的“泰坦”和“红杉”,它们属于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其基础上的超算应用首先涉及核武器的研制和安全维护。利用1945~1992年美国进行的1054次核试验获取的数据,通过超级计算机建立核爆炸数学模型,深入了解核爆炸的原理,从而为研制新一代核武器服务;对于现有大批接近服役年限的核武器,可以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预测它们何时会失效,哪个部件需要更换等。
4.地震模拟
超级计算机能模拟地震。它通过计算各种地层应力变化,模拟地壳运动。比如,中、德科学家就利用“天河二号”开展真实地震震波传播模拟,再现了1992年美加州兰德斯大地震震波传播过程,为研究地震波产生和传播机理以及地震预报提供新的途径。
5.海啸危害预测
日本科学家使用该国超级计算机“京”建立海啸仿真模型,成功进行了地震发生后海啸危害程度的快速预测。结果显示,在宫城县海域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最短可在10分钟内预测出仙台市的淹水地域。该技术如推广实施,将可以提高海啸警报的精确度,更加有效地引导居民避难。海啸危害仿真计算量很大,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难以进行实时的危害分析。日本“3・11”大地震发生时,海啸浪高的预报值就比实际高度要低。
6.石油勘探
超级计算机还能计算出一口油井究竟应该打在哪里。目前,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所谓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从而确定油气的确切分布。这一过程需要进行海量数据的密集计算和模拟,计算结果出来后还要转换成直观的三维画面,所以必须借助高性能计算机才能实现。
7.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即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保健和治疗方案――并不只是医学上的范畴,而且与计算能力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异决定个体差异。一个人的基因组里就有30亿对碱基等待科学家分析,并要考虑人的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等信息。而这还远远不够,至少需要几百万个人的基因数据组成数据库,这样才能分析清楚基因差异和各种健康问题的关系,从而因人施“治”。所有这些都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才能应对。
8.模拟血流
正确、重点把握报道倾向
从整体来看,北京晚报发挥了报纸可以详尽深度报道的优势,对海啸灾难重点出击,在完成对遇难人数、受灾者现状和各受灾国悲情等“规定动作”的报道以外,还特别报道了我国方面的反应,以及我国受众最为关切的我国游客安全等方面情况,做到了有面有点。同时,晚报在当天以及后来报道中倾向非常正确,重点放在了反映受灾国现状和灾民惨况等方面,保证了灾难新闻的重大性和严肃性。此后的报道中,晚报继续呼吁国内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和报道国际大规模的援救行动,弘扬了人本主义精神,唱响了灾难报道的主旋律,成为灾难报道中的亮点和重点。
全面、动态呈现新闻信息
海啸发生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晚报粗略统计发稿100多篇,新闻图片30多张,这些报道包括长短消息、通讯、新闻故事、简讯等各种体裁,涵盖了有关海啸灾难方方面面的要闻、见闻、趣闻乃至科普知识。在这些报道里面,除了新华社电、新华社专稿以及网络或其他媒体转载文章之外,其余大半部分为晚报本报讯、综合消息、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或编辑文字,这些消息都是记者尽可能寻找信息来源,不断地通过问询民航局、海洋国旅亚洲中心、红十字会等处挖掘出来的本报消息,力求做到信息反映的全方位化。在追踪最新灾情、反映发展动态的问题上,他们连续推出了“最新统计数字”、“灾情快报”等之类的小板块,以求满足读者关心遇难人数和灾民情况的需要。同时,为了获取第一手的信息,他们在灾难后的第二天也派出了自己的前方记者,该记者跟随接客包机一同飞往泰国普济岛,从而有了从现场传来的本报消息。综合来看这些新闻,它们的特点是:长消息和专稿重在说明事件发展过程;而短消息和简讯则及时递送最新动态和临时性结果,这使得整体报道在形式上粗略有别,意义上深浅分明。并且连续几天,除了在报纸的头版和世界新闻版报道海啸之外,在北京新闻版、文娱报道版和体育新闻等版面上也能看到各界的反应和赈灾行动。可以说,不同内容版面之间的间隔已被打通,一切报道都以海啸灾难为主线。另外,随着国际救援工作的展开,对海啸灾后重建的各种后续报道不断地出现。
这次的海啸突发性强,以至于很多媒体在对它的报道策划和人力物力调度上都有些措手不及,报道在最初阶段时往往只能发新华社的电讯、专稿或图片,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需要同中求异,凸现自己的风格,因此,编辑手法的灵活运用成为了做好此次灾难新闻报道的关键,晚报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如下特点:
标题准确 具客观警示效果
标题的作用在如今新闻量大的时代越来越突出,很多读者浏览新闻时往往只看标题。标题制作的首要规范是反映的情况必须准确,做到内容明确,符合事实,特别是对于灾难事件中的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的概括,要进行核实和交待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在海啸第二天的头版打出套黑大字标题《9级地震撼动印度洋》、《印度洋大海啸遇难者达15万》等标题都是在经过消息来源核实之后使用的,对于一些暂时未能确定的数字或情况,他们也在标题里面如实反映出来,此外,由于灾难事件极大地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因此它还要求灾难报道的某些标题能够客观评价,突出警示效果,体现灾难新闻的冲击力。
图片生动 起渲染解释作用
人们常说图画和照片是新闻稿的眼睛,它可以创造瞬间吸引力,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觉感官。为了加强效果,说清楚问题,晚报在运用图片的问题上费了一番心思。比如为了体现该报在报道上的感情倾向和以人为本,它特地配上了一些本报独有的图片以及图片说明,1月3日第17版中,一张名为《2005 一个伤痛的新年》的大幅航空照片占据了整个版面,图中汹涌的浪涛翻卷着,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旋涡,扫荡着海岸,而位于海岸不远处的一栋栋房屋则显得渺小和不堪一击,图片的说明则是提醒人们要爱护生命,学会反思;另外,18版中的《印度洋,全球的痛》也烘托出了哀痛的基调。无疑,这些图片感染力强,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晚报图片运用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在多处使用示意图,如27日第二版上,它附上地震引发海啸波及多国的示意图,指出了震源位置,并用箭头和文字配合解释了什么是海啸,海啸的起因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后来的报道中,它还曾用横截面图和局部示意图等来说明地震和海啸之间的关系,向读者清楚地展现了海啸发生过程,起到了文字所不能起到的形象说明、直观解释的作用。
配置出色 生成报道合力
1.中日经贸关系回顾
中日贸易有着十分久远的发展历史,到2003年为止,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但是日本对于中国而言仍然是很重要的贸易伙伴,2004年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了14.6%的较高水平,与第一位欧盟的15.4%和第二位美国的14.7%相差不大。②据中国海关总署对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0年日本连续5年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经贸往来稳固发展。日本和中国经贸往来非常密切,截至2010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国是日本出口的第一大市场。目前每年中日贸易规模约3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左右。③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日贸易规模是2978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5%,逆差达556.5亿美元。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前几位商品主要有集成电路、钢材以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等。这些产品的进口规模占到整个中国从日本进口的22%。中国和日本不仅有贸易合作,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还有大量的日资企业,如在天津、辽宁、山东等都有大量的日资企业运营,这些加工贸易企业大量进口日本的原材料、零部件,还有塑料、铝锡等等。中国对于日本的进口方面,服装、农产品和电子类的产品是前三大类的产品。服装和农产品是传统的对日出口的大宗商品,电子产品是供应日本的一些电子类产品制造的。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受大地震影响后的经济状况
2.1日本经济现状
在本次地震发生时,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经济正处在努力走出衰退阶段,通缩的阴影挥之不去,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下降。2010年,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长3.9%,创20年来最快增速。不过其经济增长主要由去年第一季度带动,后三个季度经济低迷,第四季度实际GDP甚至环比萎缩0.3%。9级地震对于已经深受金融危机打击的日本财政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正直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目前日本债务已占到GDP的200%左右,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都高。而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必然追加预算,这无疑将使日本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2.2日本大地震后的经济
受到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影响,日本此次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亚洲区内股市3月11日全线下跌,东京股市的日经指数下跌633.94点,跌幅达6.2%;15日日经指数比上日收盘价又暴跌1015点,创下历史上第三大跌幅,跌幅高达10.55%。16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破77,创历史新高。可见日本地震对本国和域外的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
3.地震后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日本大地震对中日双边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接受在线访谈时说:仅今年(2011年)上半年,日本以87.7亿美元的差距落后东盟,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我国对美欧巨额顺差,对日本贸易则巨额逆差,原因即在于此。因此,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中日经贸合作密切,地震的发生会对两国的贸易、制造业的投资产生影响,在所难免。此次日本的地震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域,东北部受灾地区GDP规模还是相当大的,占到日本总体经济的8%左右,同时这个地区还集中了一些电子、汽车、石化等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的贸易量中有相当规模,灾害估计将对中国未来数月的进口造成冲击。所以在短期内会对中日贸易形成一定影响。
灾后,除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核辐射扩散外,究竟这场集地震、海啸、火灾、核灾的复合式灾难是否会震跨日本经济,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场大灾难对经济前景所造成的冲击立即反映在股市上。2月15日,日经指数大跌将近11%,创下日本股市史上第三大跌幅。经过接连两日的急跌,日股市值蒸发掉6260亿美元。
目前,日本政府与经济界还未正式对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所需的重建资金作出评估,然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大家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灾难至少在短期内,即灾后第一季度乃至第二季度内会给日本的经济带来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而且影响还不限于日本,规模更扩大至全球。
重灾区的日本东北四个县,地区生产总值估计占日本GDP的6%-8%;当年的阪神大地震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当年日本GDP的12.4%。此前,日本正计划逐渐将东北地区发展为汽车产业的主要基地,而重灾区之一的茨城县是日本重化工业的主要基地,部分以电器机械为主的工业区也设在心鞠刂胁俊R虼耍这场地震也将影响到日本的产业布局。此外,这场重灾还可能影响世界产业结构以及损害日本在其中的地位。
以“产业立国”的日本长期在持续性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半导体、石化、钢铁、新能源等方面,日本凭着专利与自主开发的配方,稳坐众多产业龙头位置。然而,这场强大地震,使许多重要产业工厂被海水侵袭,或失火、停电,导致生产线停顿。
值得强调的是,受重创的不只是日本产业本身,还直接造成相关的国际产业链大面积中断。以电子材料为例,日本是该领域的翘楚,占全球市场超过七成。目前炙手可热的iPad 2和iPhone 4的IC基板,有超过八成来自日本的Ibiden公司,这场地震也把iPad 2和iPhone的供应链给震断了。在电子游戏机方面,索尼是该产业的领军企业,大海啸把工厂中超过12万台PS3和5600台Xbox 360吞没,直接影响到对海外供应链的稳定供应。
除了索尼外,根据台湾工研院IEK的报告,日立化成、JX日矿、ADEKA、日本化成等重要企业的工厂均位于受地震影响区域,产品出货直接受到波及。即使远离灾区的工厂,也因福岛核电厂爆炸而无法正常用电,此外,多数输电系统遭到破坏。这些对全球科技领域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从原料、制造、组装到成品,以及后续的运输、分销至零售通路,整个流程可能需要四到六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由于厂商需要为部分产自日本的原材料或零件需要寻找替代货源,这种策略也可能影响日本厂商的竞争力,并使其在产业中所占比重下跌,同时也将促使许多国际企业更重视分散风险,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似乎无法避免。
灾后重建经费虽然仍在估算阶段,不过,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已指出,这次震灾损失可能超越1995年神户大地震时的20兆日元(2440亿美元),民间财经界估算的重建费用最高将超过5000亿美元。至于对日本GDP的影响,综合各方的估计,在0.2%-0.5%之间。
鲁迅、伊达政宗与仙台藩
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有一段关于仙台的描述被单独拿了出来,以《在仙台》的名字,编人了中学教科书。在仙台读书时,鲁迅是唯一一个中国人,因此顿受众人注意。根据许多同学的回忆,读书时的鲁迅,沉默寡言且经常抽烟,像是在思索什么问题似的。他的同班同学名古屋长藏追忆说:他很喜欢吸烟,有空就一口一口地吸着“百合”牌香烟。有时也到牛乳铺里坐着,抽烟,看撤,喝牛乳。
在仙台读了一年半后,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这个决定,后来引发了学界探讨。虽然鲁迅一直声称他放弃医学是为了“拯救中国人的灵魂”,并在文章也提到,“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以此来证明当时自己成绩尚可。
后来有好事者去仙台高等医科学校翻出鲁迅的成绩单,发现上面的成绩,不是丙就是丁,于是恍然。
但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心中的仙台,更多的是与伊达政宗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这是日本历史上堪比织田信长的战国武将,日本德川幕府文明盛世的重要开拓者,被德川家康亲口称为“天下的副将军”。他―直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两大政治集团中闪转腾挪,一生都处于顺从与反叛的矛盾中。
1600年,伊达政宗创立了仙台藩。至今,在仙台的青叶山上,还有着他的骑马像,让这个英雄俯瞰他一手创立的城市。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伊达政宗长相应该十分丑陋。
他只有1.59米,小时候得过天花,落下满脸麻子,眼睛因此瞎了一只,“独眼龙政宗”的外号由此而来。这让他母亲义姬觉得他面目丑陋,从此把母爱转移到小儿子政道身上,这种厌恶一直持续到政宗成年后也没丝毫改观,义姬甚至一度想毒死他,扶持政道。这个事情的结局是,政宗最后不得不杀死了弟弟,将自己母亲流放。
独眼的缺陷,也让伊达政宗耿耿于怀。他在命人塑造自己的雕像和画自己的画像时,总会叫人让两眼均保持完美,以达到心中的平衡。
如果仔细研究下他所经历的太阁(丰臣秀吉)与大御所(德川家康)时代,便会发现,在那个时代所有的阴谋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伊达政宗的蛛丝马迹。
18岁时,伊达政宗就变成伊达家的家主,父亲辉宗被仇人劫持后,面对仇人用匕首抵住父亲脖子的情景,他下令开炮。随后,一颗子弹先穿透了父亲,然后打死了仇人。
1600年,受德川家康的封赏,伊达政宗变成了仙台藩藩主,他开始在这片不毛之地修筑了仙台城,因为城池修筑在青叶山上,故又名青叶城,两年之后竣工。之后,他又从青叶山向山下,沿着广濑川由西向东,向南北两侧扩展规划城市。1603伊达政宗移居仙台城,这时的他,并没有放弃夺取天下的梦想,在仙台城完成后,他又按照都市的规模,筑起了城下町。
到了晚年,伊达政宗终于觉得自己统一天下无望。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开发自己的封地上来。他致力于开发仙台的经济农业,修缮河道。当时他的封地的产米量是50多万石,但是到了他孙子那一辈的时候,每年仙台的实际产量已经超过了百万石。当时江户德川家米仓的大米几乎都是仙台藩运去的。他提倡植树造林,在城下町仙台种植了很多“人工林”、“屋敷林”,使整个城市看起来好像“杜”中街道。大正时代,仙台便开始有了“杜的都城”树林城的意思的别名。
这让仙台变成了日本最富裕的藩国。伊达政宗甚至以一藩之力,朝罗马派出使节,从此开辟了仙台和各国的
仙台的现代困境
直到今年3月的大地震前,仙台已经拥有100万人口。有着流经市区中心部的广濑川和绿茵茵的榉树道等美丽景观,仙台作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而闻名日本。
仙台还有学术都市之美称。市内的各种大学、研究所等为尖端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仙台也是一座重视历史和文化的城市,除了七夕节等传统活动外,还举办仙台国际音乐竞赛、街头爵士乐节等活动,演剧等活动也很盛行。
除了景色和文化之外,仙台也是日本东北部的工业中心,佳能、尼康、东芝、松F、索尼、本田和丰田以及日本最大的地铁公司,都有在这里设立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随着日本―直处于老龄化社会、财政危机、竞争力衰退的危机中,仙台这个曾经热闹的地方,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如果有地方要改变,就是仙台了。”仙台的居民说。作为宫城县的首府,2009年仙台县失业率为6.4%,远高于全国平均5.1%,当地官员表示要招商在此建工厂以制造就业机会,然而日本整体产能过剩,企业缺乏大量投资建厂的诱因。由于成本较低或者市场仍在扩充,许多制造商宁愿选择在海外设厂。有些仙台年轻的毕业生,因为在家乡找不到好工作,也纷纷被迫搬到东京、名古屋等大都市。
初到仙台
如今,这个城市遭到了9级的海啸和地震。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仅是仙台地区,遇难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1万人。
但对于仙台和仙台人来说,灾难面前,生活仍在继续。也许,他们祖先伊达政宗的隐忍血液,已经刻画进了这个城市。这一点,在去往仙台的途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
3月13日,我们带了够一个星期吃的食物,几十个口罩,还有大量饮用水,从东京去往仙台县。
在东京,几乎每一个记者嘴里,都是宫城和岩手。福岛也有人提起,但因为核电站的关系,它被很多媒体剔除在外。
由于高速已经被关闭,我们只能走国道,十几个小时的车程,除了十条左右的路面裂痕和几栋被震松了瓦片的传统日式房屋外,我们几乎没有看见过任何倒塌的房屋和开裂的路面。车窗外,是再正常不过的日本乡村景色。
但地震影响还是感觉得到的。高速公路关闭了,只允许救灾车辆和自卫队通过,沿途的超市里,摆放饮用水和食品货架,已经变得空荡荡。店员告诉我们,由于核泄漏的危险和地震,这些东西已经被家庭主妇抢购一空。当我问他是否会涨价时,年轻人很坚定地摇了摇头:“No!”
沿途加油站也都摆出了无油状态,稍微有存货的地方前,排着上百米的车队,要隔好几分钟,车才能移动一下。这些车就那么静静地停在那里,没有司机揿喇叭,没有车插队。
中途我们到了福岛,做了几个小时的短暂停留。在这个地区,我们希望能拍到一些大规模的撤退和恐慌的镜头,因为在国内消息中,这个县的核电站快要爆炸了。
但事实上,我们除了拍到几张空荡荡的超市,什么画面都没有。
惨烈后的平静
仙台很平静。
这种有序和平静,让我们在刚刚踏上仙台的土地时,几乎很难相信这是一个遭受到9级地震和海啸考验,甚至被认为是受灾最严重几个区域之一的城市。在市区,
几乎见不到倒塌的房屋和裂开的路面,行人和汽车也并不缺少,甚至有些地方还有霓虹灯闪烁。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寻遍周边所有旅馆都被以“地震”为由拒绝入住,才被打破。
当第一缕阳光还没照进这个城市时,街道上就已经出现了上班的人流和车辆。早晨5点,在市役所里避难的氏家女士就起来了'她轻手轻脚进人盥洗室,排队洗漱。
盥洗室里已经有不少人,但几乎没人说话,除了偶尔有几个“早上好”的音节在空气中飘荡。
和多数人一样,氏家女士早起是为了准点去邮局上班,因为海啸和地震的关系,让这个城市的地铁已经停运,汽油也变得紧张。这让上班族们不得不选择步行几个小时或者骑车,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工作而不是呆在避难所。“总得去工作,否则情况会更糟。”氏家女士解释。
临出门之前,氏家将夜间所盖的毛毯叠得整整齐齐,交还到工作人员手上,鞠躬致谢。氏家说,下班之后,她会再次回到这里。
随着天色的越来越亮,在市区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行色匆匆,见面了点头鞠躬问候。除了一些开门的便利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感觉不到太多灾难刚刚侵袭过这个城市的气息。
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却开始一点点感觉到地震对这个地区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燃油的缺乏对这座城市交通运行的冲击。
为了第二天能够进入灾区现场,我们在当天夜里便开始四处寻找出租车,但几乎没有出租车答应我们的请求。他们拒绝我们的理由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汽油。“我不能保证我的汽油还能维持一天。”一位出租车司机面对我们高出市场价几倍的出价,依然拒绝了。直到凌晨3点,终于有一位出租车司机答应帮我们问问他的同事。“如果他肯来,就会早晨6点钟在市政府门口等,如果不来,也会拨打你们的电话。钱的话,不用多给。”他要走了我们的联系方式和名字,但不肯给我们留下他的电话号码。
这让我们一整夜都处于担忧中。
事实证明,我们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早晨6点时,一位出租车停在了市政府外面。上去一问,果然是昨夜那位司机的同事,他的车前,夹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我们的名字、出发的时间以及电话。
我们开始朝海啸地区驶去。离海边越近,灾难的痕迹就越严重,而在你心中,就越佩服这个国家的国民在经受如此惨烈的灾难后,还能如此平静。
目之所及处,你只看到大片的泽国,看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物,所剩的只有废墟,参加搜救的警察和自卫队徒劳地在废墟中走来走去,一声声地喊着“有人吗”。
没有人回答。
曾经繁茂的仙台港,也被淤泥覆盖,你的脚下不小心一踩,也许就会踏上一条死鱼,烟囱倾斜成了45。船舶被拍上了堤岸,重型大卡车被海浪刮到了屋顶,私家汽车早就被揉成了麻花,而有些仓库还在冒着浓烟。
一个人也看不到。
跟随我们进入海啸区域的出租车司机今野敏也,是一位老仙台人。“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啊。”他带着一种悲伤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从一开始不断轻轻的发出叹息声,到最后一言不发,默默地走下车,点了一支烟抽起来。
雨开始大了起来,今野敏也从出租车里找出两把伞,递给我们,但他自己,却依然默默地站在雨中,叹息。
他们解决一切的办法就是排队
就如这座城市一样,仙台人给大家的印象,一直还是平静。
这让我们一度有些恍惚,觉得日本真是一个令人奇怪的民族,在这场灾难中,日本政府宣布死亡人数达到了一万人以上,但在避难所里,却看不到任何人哭泣,尽管在这场灾难中,他们失去了家园、财产和亲人。甚至,在这么大的灾难前,他们还不忘记给垃圾分类和进避难所时脱鞋。
在冈上町的一座桥上,不时有寻找失踪亲人的老人出现。他们都不太说话,很小声地告诉我们想知道的信息。离去前,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与我们告别。也有乐观的老人拿着相机拍照。得知我不是日本记者,他用手指着远处一片狼藉的废墟,说“my house”(我的房子)。
在避难所里,前田女士背着一个大背包,拿着图仔细地研究。地图上有各种红点,那是指目前被封锁禁止进入的关卡,还有用铅笔做的大量涂抹,这里指的是“浸水地区”,几乎包括了从茨城到青森的整条海岸线,没有被波及的地区很少。“在海啸发生的时候,姐姐在岩手和宫城交界地区开车,现在失去联系。我就是想碰碰运气,想自己找一找。但是现在没有车,也没有燃油。”在回答别人问题时,前田女士异常平静,脸上甚至还挂着礼貌性的微笑,直到最后,说到下落不明的姐姐时,她才露出了一丝无奈。
避难所里人也开始越来越少。在日本留学的同乡说,只有家里确实没有生活物资了,日本人才会再去避难所。即便是发物资,也都是静静的。
实际上,这个城市的处境越来越坏,整个城市已经陷入了物资相当紧缺的地步。没有水,没有汽油,没有煤气,超市里关于食品和饮用水的货架,早就空空荡荡。
没人抱怨,他们解决一切的办法就是排队。
超市每到一批物资,就会立即贴出告示,告示上,限定每个人能买多少东西。这些天,地震带来了雨和雪,这些日本人就打着雨伞,沉默地排在超市门口,等待购买。如果到自己时,物资已经卖完了,他们也只是沉默地朝店员道谢,转身离去。
加油站也是如此。几百米的队伍,没人鸣笛,也没人加塞,大家沉默地排着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车辆,可能要排到十几个小时以上,才能加上油。
“我们没有办法抱怨”
事实上,日本人对这次地震心里已经有过预期,从10多年以前开始,日本社会就开始讨论起潜在中的“东海大地震”,也就是关东可能是100年一强震,离1923年那次已经过去将近90年,这让很多人惶惶不安,“东京平静了好久了,不会再有大地震了吧”,早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日本国内就曾经预计过自己遇见强震的几率。
这让他们几乎每隔一年,就会加固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而事实上,在这一次地震中,日本的房屋极少垮塌,在地震中死去的人数,也只有寥寥数人,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预计到了大地震,却遗漏了海啸。
海啸,几乎摧毁了海边所有村庄。仙台居民说,仙台的防浪堤,可以预防五六米的海啸。但这一次,海啸超过了10米。
用毁灭来描述海啸并不过分,1万人的村庄,在几分钟内,就消失了大半。在仙台的一个港湾里,日本自卫队发现了300具漂浮的尸体。
有人哭,也有喊,但没有人陷入持续性的悲伤,很快,这些丧失亲人和家园的人就擦干泪,这些海边的居民就在潮水退去的当天,返回了已成废墟的家园,寻找可用的东西。有一对老夫妻,在发现自己的便利店没有被海啸冲毁后,稍作修理,就立即在废墟里开店营业。“我们没有办法抱怨。”这对老夫妻说。
死亡的人们,被抬进了医院的太平间,但很快,这些医院的太平间满了,剩下的人,则被一具具地放进临时的体育场馆中。很多人没人认领,殡葬师于是带着箱子,细心地为这些遗体擦洗,在他们的脸上抹上粉,涂上腮红,等待他们遗容平静而美好后,用白布将他们紧紧包裹。让这些死于不幸的人,带着美丽上天堂。
殡葬馆的焚化炉也不够用了。日本人习惯的火葬,只能变成了土葬。
有幸走访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岩手县。在该县宫古市田老町,这个曾经遭遇数十次海啸洗礼,特别是1611年、1896年、1933年海啸将整个市区吞噬殆尽的地方,我们见到了当地人与自然博弈中于1978年建成的全长2433米、高10米左右,被称为“田老万里长城”的田老海岸堤防,但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中,这个发挥过一定效能、曾被认为固若金汤的日本“马其顿防线”,其中有一段长约500米的堤坝被高度超过堤坝一倍的海啸瞬间冲垮,海水如入无人之境,倾泻至市区……这一幕被宫古市政府大楼上的职员拍摄了下来,令世人震惊。
尽管受灾严重,但在宫古市市区一家宾馆六楼,我们静静地观看整个受灾地区,发现在这里是那样的安静、整洁,已全然看不到灾害的痕迹。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全球有1/10的火山位于日本,1/5的地震发生在日本。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是那么的渺小,但生活还得继续,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大一部分是渔民,他们修复渔船后依然出海打鱼。摧毁、重建;摧毁、重建……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现世看似对立的两者,关系又是那么的和谐。
但这一次东日本大地震,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核泄漏三位一体,特别是核泄漏,这已经不只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不单是日本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人类文明行进途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过去,自然的力量还不曾毁灭这个世界,我们人类却已经具备了比自然更可怕的摧毁自身的能力。人类日渐进入“风险社会”,这已引发了全球性的思考!2012年第3期《文明》杂志以此为主题刊登了《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祭》图文专题。
人与人:外冷内热
在访问宫古市灾区的临时房和商店时,我们看到400栋临时住宅,包括宫古市市长在内的很多灾民都住在这里,他们早出晚归。这里有牙科医院、食堂、理发店、照相馆、学习班等,这里的灾民与其他日本国民一样,更多地把悲伤留给自己,而不会轻易表露。
当我们以为我们的到来影响了她们宁静的生活时,一位大妈的回答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妈说我们从老远的中国来到日本东北这么偏僻的灾区,她们很感动;我们带来的这份关心,她们感到很温暖!在结束访问行将离开时,我们互相不停地挥手,直至看不见对方。
日本人喜欢冷食:寿司、冷面、生海鲜、冰水、冰牛奶等,而中国美食中,大多高温烹饪,一派热火朝天;日本人过节,安安静静地休息,而中国人越是节日越热闹……都说日本是一个谦让的国度,而中国是一个活跃的大国,日本的“阴”与中国的“阳”,在某些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日本,似乎很多事情的两面性表现得特别明显,让人难以选择。在地震发生时,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虽人情冷漠,但人们首先作出的选择是默默无闻、有序地走在马路上,徒步回家。在大灾难面前,家庭的重要价值凸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灾后结婚的年轻人有所增多,这便是明证。
日本人的本性:爱美、心细、守时、自觉
日本人的爱美,人尽皆知。女士出门前,一定会精心梳妆,以最美的面目示人,甚至还有男士打底霜。日本人与人会面时,报以经典的微笑——人类最美丽的表情。
日本人的心细,声名远扬。传统的日本美食会分放在数十个不同器型、颜色的小碗内,碗内的食物都搭配得赏心悦目,让人垂涎欲滴;在日本的茶道中,每个碗都不一样,意为每个客人都是独一无二,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宾馆的棉签,一头被巧妙地加工成了掏耳朵的小勺,一物多用;我们在京都新闻社五楼的编辑局顶梁上看到“名数确认”四个字,报社以此来提醒大家对报纸上的“名字”、“数字”要特别注意确认,确保无误;宾馆的门上有一些小胶垫,防止碰撞;所有的垃圾都自己带走,并按要求将瓶盖与瓶身分离、塑料纸与瓶身分离,投入分类垃圾箱,以此减少环卫人员的工作环节,从而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日本人的守时,举世闻名。我们所有的行程安排都按计划进行,非常准时。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一位日本官员,因故迟到20分钟,在已经道歉的前提下,还是被同在会场的一位日本老者训斥良久,要求再次诚恳道歉并讲明迟到缘由,这让所有在场人员震惊!
近日有媒体称,日本南海若发生大地震,海啸将在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袭击中国上海等大都市,并称是日本内阁府的报告,引发国内读者的广泛关注。随后,浙江省地震局立即组织一批专家调来日本最新的地理数据资料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网上所说的34米海啸波及中国江南沿海地区的可能性很小。
北京民政局:
不存在骨灰盒暴利
近日,媒体集中报道某些地方“骨灰盒成本仅几百元,市场售价却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4月1日澄清,北京不存在“成本几百元卖到上万元”的暴利殡仪服务。
河南宜阳:
否认为迎接领导围挡拆迁户
日前,有媒体报道《河南宜阳拆迁户门前竖6米围挡 副镇长称为迎接领导视察》一文,引起宜阳县委、县政府重视并立即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该区域地处县城南北交通要道,离主干道很近且正在勘探、施工,施工方早在一个月前就拉起围挡,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公众安全,不存在为应付检查而突击设置的情况。并且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中未发现有强拆现象。
株洲警方:
否认逼供太子奶案
在媒体纷纷报道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案“二人致死,三人致残,一人致流产”等情况后,株洲公安的回应终于姗姗迟来。株洲公安回应称,“从来没有发现李途纯在羁押、审讯过程中出现过昏厥、晕倒的现象,更不存在刑讯逼供和虐待等违法违纪行为。每次审讯均全程录音录像,足以为凭。”
科技部:
温州动车事故无关车速
针对去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很多人对高铁的技术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近日表示,温州动车事故撞车的时点速度约为99千米/小时,列车不属于高速行驶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跟速度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