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3: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26-02
通过大量的听课实践,笔者将中职应用写作教学现状按教学效果分成了三个层次:(1)教师没有安排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而总是按照教材中“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分类—结构—写法—注意事项—范文与分析—练习”的结构形式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睡觉、玩手机现象较多。(2)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确定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学生能比较配合地完成文体知识的学习。(3)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学,学生在学习文体知识方面很活跃,且能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内容,但在写作实践环节,依然表现得不够积极和主动,而是停留在抄袭范文的层次,极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独立进行写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实施层面对教材进行改造,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用教学方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三条途径,与广大同仁切磋。
利用好“首因效应”,以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
为载体,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佳,若能利用好“首因效应”,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兴趣,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便是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有的学生有“实用主义”思想,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学好应用文写作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有的学生属于“亲其师,信其道”类型的,当他们对任课教师心怀敬意甚至有所崇拜时,就能对其所教课程产生兴趣。
鉴于此,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上,教师需要让学生信服《应用文写作》课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需要让学生信服《应用文写作》课是有用的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讲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教师是值得他们喜欢和信服的人。
那么,在《应用文写作》的导入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条据(借条、欠条)为例,特别是联系当今社会上因为条据撰写不规范引发的法律纠纷,让抱有“实用主义”思想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发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学斯的《谏秦王逐客书》、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充分在历史情境中体会到应用文的确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奸”,感受到应用文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在讲解这些的过程中,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气、犀利透彻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导入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以行动导向范式为
指导,遵循认知规律
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顺序一般是先介绍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分类—结构—写法—注意事项),然后附上一两篇例文作说明。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的顺序实施教学,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课前没有任何激发学习动机或提高学习兴趣的铺垫的教学,对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目的普遍不明确的中职学生来说,无异于“饱汉面前摆着美肴”,激不起任何“食欲”,又何谈教学效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写作理论知识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例文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按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便是先给学生进行理性认识,然后再进行感性认识,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效果自然不好。
行动导向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论汲取融合现代心理学思想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新思潮,它以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行动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鉴于此,在应用文写作课中,任何一个文种开讲之前,必须花足够的心思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讲授任何一个文种时,必须跳出应用文教材提供的教学程序,遵守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重新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安排教学流程。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讲解某一文种的一般流程:(1)设置文种应用的情境。在生活中,不是根据学的文种知识编造应用文,而是根据现实中的问题先选择合适的文种,再以文种的理论知识为指导,联系实际,撰写出格式规范、合乎情境、能解决问题的应用文。因而,分析情境,选择好适合的文种是首要问题,而先给定情境,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2)解析例文。包含分析例文中描述的情境与例文的文种之间的联系,探讨该文种的适用情境;分析例文的结构,讲解该文种的组成部分;透析例文深层的逻辑规律;点评例文的语言特点,如语体风格、惯用句式、惯用语等。(3)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学生口述理论知识。(4)学生根据给定情境,撰写合适的应用文。(5)学生优秀作品析评。(6)学生自评,小组评价。(7)总结。
因材施教,综合采用
多种教学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如邱惠湖的《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张凝婕的《激活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等,论述了精讲法、对比法、情境教学法、典型范文分析模仿法、病文修改法等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其他角度谈一谈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有法”的心得。
选择好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备受推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案例教学,如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近的案例或是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学生会更有兴趣。例如,在讲授《招标书》时,选择学校近期要开展的操场塑胶工程为案例背景;在讲授《贺信》时,选择写给其母校江苏省大浦中心小学百年校庆时的贺信为案例进行分析;在讲授《申请书》时,选择中职学生免学费的申请、中职学生生活补助金的申请等为案例进行分析。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本土性。
运用好比较 心理学认为,某一事物的特性总是在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这是比较原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以使用比较原理学习类型相似的文种。在训练学生写作启事和海报时,先说出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向社会公众发送信息、引起公众注意以及获得公众的协助、认同,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都注重宣传效果,文字都力求准确、鲜明。接着把两者的不同点通过列表的方法从适用情境、内容、公布方式、制作形式、使用对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两种文种的异同,为今后在实践中能准确地应用打下基础。
教好“万法归宗” 应用文最本质的特点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实践。如请假条,是写作者为让领导批准预期的假期,借条是证明保留借条者与写借条者存在借贷关系,便于日后讨债……应用文实用的目的,决定了应用文的材料取舍、结构布局、语言风格。这是应用写作万法归宗的“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反复结合不同文种的情境及对应例文说明并讲解应用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那么将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应用文写作技巧,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0-262.
[2]崔景责.心理学视野中的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范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7):25-31.
[3]姜大源.指导优先原则与建构优先原则的特征及其融合——关于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及其思辨[J].职教通讯,2005(2):5-8.
[4]邱惠湖.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98-99.
[5]谢志生.谈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导入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01-102.
写作课是高等师范教育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在各高师院校往往将其放在一个角落里来对待,无论是对师资的培养,还是对课程的投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是一门被打入“冷宫”的学科。如果照着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写作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已经没有出路了。高等师范教育如此对待写作课正确吗?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办法,改变写作课目前的尴尬状况。
一、教学定位要准确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精神创造活动。就其过程而言,写作是借助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制作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通常我们将写作分为广义写作和狭义写作。广义写作就是关于普通文体的基础性写作;狭义的写作一般专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写作。
我们弄清楚了写作的概念,就应该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的写作课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如何来开设。有些高师院校只重视写作的基础理论,而忽视了具体文体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误认为写作课是一门不得不开的课程,在学完写作课程之后,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只是通过写作课了解了许多写作理论,现实指导意义不大。还有的高师院校只是简单讲解写作的基础理论,把重心放在文学文体写作上,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这两种情况都是片面的,不够科学的。我认为高师院校的写作课教学,应该以写作基础理论为根基,以文学文体教学为辅助,将实用文体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写出一手好文章来,实现既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
好的课程设想应该有好的教材来辅助,但现有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教材对实用文体重视不够,比如现在好多高师院校使用的由尉天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3月第一版的《基础写作教程》一书,共为十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都为写作的基本理论,第八章是散文,为文学文体,第九章是科普文,第十章是评论文。纵观全书,仅仅是第九章、第十章两章为实用文体,可见实用文体在此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看由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6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20次印刷的《现写作作教程》,全书共12章,只有第6章的新闻文体,第8章的理论文体和第9章的实用文体属于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只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可见该书对实用文体的重视也是不够的。由此可见,要重视实用文体教学,首先就应该在教材编写上突出实用文体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其重要性。
二、培养目的要明确
大学学习是学生投身社会的前期准备,“应世”是他们的急务。社会需要英才,但英才是通才基础之上的英才。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因此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实用写作能力。有些学者认为。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不必要把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不管他具有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不管他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如果连一份像样的实用文书也写不出,自然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正常交流,也就难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应当强化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讲解-练习-评析-再练习的反复过程,非朝夕之功可奏效的。正如我在讲课中对学生所说的,写作课要本着“以讲为辅,以练为主;精讲多练,重在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在学完写作课后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通过对写作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实用文的写作技法,不但能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任务,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够独立撰写各类实用文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管从长远看,还是从学生眼前的利益看,写作课所肩负的使命不光是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成写作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及时借鉴新理论、新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上多有大学毕业生因不会写自荐书、通知、调查报告之类而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失去竞争力,或许他们写起诗歌、散文、小说来相当不错。何以如此呢?究其原因是写作课没有应社会所需,急社会所急。现在的高师院校的毕业生也不全是去做教师,随着全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能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他们就需要到社会上自谋出路,因此,适当的实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为他们面临就业压力,成功就业的一门必要本领。
三、教学重心要抓牢
写作教学既然加强实用文体教学,那就应该有所侧重,抓牢写作教学的重心,即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教学内容要既有广度,又有针对性。广度,是指内容要广泛,行政公文、规章文书、会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信函、经济文书和科技文书。如此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完,这需要教师精讲部分内容,其余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针对性,是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讲授,如,新闻专业要讲授消息、通讯、专访、评论等文体的写作方法。
为了保证实用文体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应该改变原有教学方式:
1、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改变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大胆评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根据社会现实,编选适当的案例,多进行例文分析和病文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适当调整教学程序。
教材一般都是按概念-分类-作用-特点-文体举例-写作、注意事项及要求的体例进行编排。教师上课不可墨守陈规,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由例文分析人手讲解文种的写法特点、注意事项及要求,这样化枯燥的抽象说教为生动可感的具象。然后再进行病文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掌握写法。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用文体写作重在应用。因此,必须多写多练,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达到巩固和提高。可采取模仿练习,依照课本例文,按教师命题要求学习写作规范的实用文;填补练习。对一些实用文有意省略写作格式要求的某些部分,然后让学生予以补充完整;改错练习,找几篇在格式或内容上有错误的实用文让学生进行指正;比较练习,引导学生对相似文种进行多方面比较,辨其异同;情境模拟练习,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可使学生真正把握实用文书内容的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17-02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实用文仍以其贮存、加工以及传播信息的功能得到社会各领域的重视。掌握和运用好各种实用文写作不仅能服务于社会和个人,而且能体现个人价值。特别是对于各大中职学校来说,如何为社会培养能够正确掌握和应用各种实用文的学生,显得日益重要。笔者通过对中职实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困扰因素进行反思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中职实用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实用文教学若干困扰因素分析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过于宽泛。目前中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做了大力改革,都在各单元的“写作”中把实用文编列其中,但教材多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现实中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语文水平的差异性。统一的教学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尤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为吃力,自然也不会激发对于实用文写作的热情。而教学中某些阅读例文也远离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偏离了实际的教学方向。同时,同一教材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不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不一样的需求,导致许多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而无用。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实际教学为主,考虑学生的差异和专业的需要,不能贪多,否则内容过于宽泛必将影响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模式陈旧,过于枯燥。中职语文教师在实用文写作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性与逻辑性,不能很好的抓住这门学科的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而是根据自己教授其他课程积累的经验,按部就班的讲授理论知识,再加上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缺乏自身经验,导致教学十分枯燥,课堂气氛也不活跃。特别是中职学校一些诸如建筑类、财会类、实验报告类等实用文,其专业性强,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显然大多数教师只熟悉简单常见的实用文写作,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水平普遍较差,让其写作专业性强的实用文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
3.理论与实践脱节,难见成效。实用文写作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若想提高实用文的写作水平,那么实践练习、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实用文,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但是很显然,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学校还无法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模拟训练,只能按照课本知识指导学生模仿实用文写作,抓住了实用文写作的表面,却难以掌握其精髓,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再有,实用文的写作教学往往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脱离,比如食检专业的学生需要写作“实验报告”,但教“实验报告”写作的老师不懂实验,而教实验课的老师不教“实验报告”的写作。“教”的不用,“用”的不教,相互脱离。
二、实用文写作特点分析
笔者通过实际教学的经验分析,认为实用文写作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实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属于有感而发,在感情的驱动下完成创作目的,是自发性和自觉性较强的活动。而实用文的写作却相反,其要求受“命”而作,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进行写作,这就大大限制了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作者写作要从实际生活与工作出发,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写作,而且实用文写作也往往有着时间上的限制,有些可能需要短时间内完成,这就更加考验写作者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求写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字功底与专业知识。
2.偏重逻辑思维,强调理性认识。实用文写作要求在众多感性材料中,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将繁杂的资料提炼升华为抽象的理性认识,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都主要依靠学生的逻辑思维参与完成。而文科类学生普遍逻辑思维能力要差一些,这势必会影响到实用文的写作。因此,在教授本门课程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教导学生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并能抓住主要内容、主要信息,合理的进行文章框架的安排,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3.语言要求准确,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实用文写作对于语言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并且要符合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语法规范,强调语言与概念的对应。其要求包括:实用文写作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意图,语言文字没有歧义,判断正确,轻重适度;实用文针对性强,总是具有特定要求与写作目的,为特定的需要服务,因而其语言要求符合相应的写作语境和场合,符合特定语法规范;实用文写作要求能准确表达观点和意图,强调其实用性,因此写作语言上要求简洁、准确,避免累赘、重复,尽量用最少的话语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力求“文约而事丰”。然而中职学生要做到这些是很难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学生语文基础写作水平的训练,让其具备扎实的文字写作功底,以便适应未来的职场生涯。
三、关于中职实用文教学的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任务。现代实用文写作一直向着专业性方向发展,而中职院校的目标正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因而实用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不同专业学生知识需求、就业方向和未来就业岗位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如法律类学生侧重法律文书等的写作,广告营销类的学生则更加注重文案广告的制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实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主,不能将其与专业课教学割裂开来。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明确培养目标,授课时以各个学科的专业应用文为主,而不必过多涉及其他类型的实用文写作,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不过,对于比较基础的实用文,如信函、便条、计划总结等,教师可统一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实物类的实用文写作,为其未来的实用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实用文的授课教师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实用文时往往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而仅仅依靠教师在讲台上枯燥的讲授教学内容,教师讲到口干舌燥,台下的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将实用文写作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现实角色,亲自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培养其真实参与感和写作意识。例如:在讲授经济合同的写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事例,将学生设置为参与的一方,体验真实的写作过程。教师可予以一定的语言提示和引导,如“你作为公司代表来拟定一份金额巨大的经济合同,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等严重后果”,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压力,更加真实地投入到实用文写作中,缩短了与实际写作主体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在亲自参与整个经济合同拟定的过程中,体会了整个知识的探求过程,也必定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从而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可避免学生未来初次进行实用文写作的紧张和束手无策,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工作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3.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案例教学法是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时应多搜集案例,授课时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将客观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实用文写作的乐趣。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也可采取比较法和寻找病句法。由于实用文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教师可通过对比实用文与文学写作的异同,强化学生对于实用文的认识,更加明确写作风格。而且,实用文写作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教师可有目的的提供一份存在语病和不完整的例文,让学生进行校正,从而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而错误的例子也可提醒学生未来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加深印象。
实用文写作社会实践性很强,中职学校要主动将教学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相结合,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实践锻炼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如在学校组织活动,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参与相关策划工作,完成创意文案,并请相关的领导教师协助活动的组织,及时给予指导意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另外,学校也可安排一定的社会实习活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中职实用文教学必须始终明确其实用性的特征,并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展开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探索实用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同时将写作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于实用文写作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最终有效的提高实用文教学效果,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较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种作文批改法:教师精批细改法;教师符号批改法;学生量表自改法;学生量表互改法。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和试验观察,岑绍基博士发现了每一种批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采用教师精批细改法,那么教师的权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如果重视了教师的批改、领会消化了教师的批改,学生获得的效益将不可低估。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种批改法里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会在这种有生命的书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这种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常常指出的是学生的负面的问题和错误的地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能会被抑制;同时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师会有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教学负担。
教师符号批改法相对于教师精批细改法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上有很大的进步。它启发和培养了学生那种“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教师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细改法的一半。但是这种方法仍未能培养出学生对文章好坏的判断能力,在教师的“符号”指挥下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量表自改法从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它引导和鼓励学生按一定的文章写作模型重组、重写自己的文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孕育学生的写作快乐感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自改作文的知识和能力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关注的地方,而且学
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大量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生量表互改法是指“学生完成初稿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评改量表互改同学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馈,学生根据回馈,加上个人的判断,重写他们的作文”(见岑绍基博士《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27页)。根据岑绍基的研究报告:在四种作文批改法中,学生量表互改法在中小学课堂上可发挥出优良的教学效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在作文评改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可以培养评判文章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要注意的是: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设法提高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能力,设法设计好评判作文的模型和量表。这种教学法在国内国外均有理论根据,并有不同国别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做过有成效的探索。它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规律。
学生量表作文互改法首先可以在高等院校的写作系列课程里推广。高等院校的写作系列课程现在分科较细,分别有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公文写作、财经写作、科技写作、军事写作、影视写作等,每一个分支均有界线分明、形态成熟的不同文体。可以根据这些已呈成熟形态的文体理论构建不同的文体模型和文体量表。高校的学生在学完高中的新课标语文后,对文章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修改能力应该比高中生要强,这为他们进行大学量表作文互改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信息化的大学校园里,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设备相对比较齐全,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网络的作文互改将是一个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新颖感的教学方式。“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里的9本教材准备开始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可以通过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合作开发的方式,在写作学系列课程网站上实施“大学生量表作文互改”的教改实验。
学生量表作文互改法更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广。作文批改在国内中小学现在还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实施语文新课标后大家的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换代上,作文批改长期被认为是语文教育中一块难啃的鸡肋。如果引进岑绍基博士的这种学生量表互改法可能会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写作教师的欢迎。这项改革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并无冲突,而且它的精神实质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新理念。计划在三类学校实施这项教革计划:一是通过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硕士做硕士论文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二是通过“青少年写作培训学校”来切实推广、使用这套写作教学法,让他们做一个属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研究项目,在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写作课中进行试验,在《双快作文教程》的基础上构制作文互改量表,实验结果写出报告后提交港大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三是在一些民办学校、实验小学具体实施教改项目,可以结合这些小学的其他教改项目一并推广,在推广中鼓励该校项目主持人写出教研论文和教研著作。
二、构建文学文本分析量表和实施“作文量表互改”的具体步骤
在高等院校《写作学》的课程教学网站上已收集了目前大家公认的、理论总结比较成熟、大学生们又用得较为频繁的各类文体。主编们就此挑选了数量较多的文体案例进行精当的分析,但每一个人的分
析角度可能不一样。这里可以统一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思路来展开研究和归纳。岑绍基博士20来年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和研究中,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如:《语言功能与中文教学》、《学校实用文阐释》、《中国内地实用文阐释》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文章文本是一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系统功能语言学”讲究不脱离语境、语域来分析语篇、语词,而且还从系列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与作者、与社会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又采用特定的框架、甚至运用一定的图表来归纳表达,这比起用文艺学、文化学等较虚化的文本分析法来,显得更有科学意味和人文色彩。
我们准备先从《文学写作教程》的课程网站建设开始启动项目的研究与推广。《文学写作教程》里撮举了11种文学体裁(诗、散文、小说、杂文、科普小品、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影视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戏剧文学),阐释了它们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方法。每一种体裁都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及分析。准备在每个体裁中再遴选三个左右的文本,按照《松鼠》、《恐怖的巴黎》等的分析样式(见《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写出每个案例的分析图表,然后再说明每个案例的文体特点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的文体评改量表。
每一种体裁的“评改量表”实际上是构建了这个文学体裁的写作模型(或曰评改模型),这是在大学写作教学中推广“学生作文量表互改”的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岑绍基博士在香港中小学里实验和推广的“学生作文量表互改”课题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作文量表”和实用文分析模型是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研究的项目,他在自己的文科教育硕士论文(1994)里对这个课题做了系统、扎实的学理总结,同时也开展了具体的教改试验,产生了一系列诸如《港沪学生作文交流互改研究》等有影响的成果。在目前国内教育界倡导“成功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论”的背景下,这种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主旨的“学生作文量表互改”写作教学法显示出了它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学生作文量表互改”推广到大学写作教学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说,应该比较适宜。大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相对中学生而言应该更强、更全面。而大学写作教师处理大学生的写作习作的时间相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会更少。这就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大学写作教学中要更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充分调动和使用大学评改作文的人力资源。再从写作学课程网站的建设来说,写作学科网站不能只像资源库那样仅罗列一些写作学的知识,写作教师在网站上面对的学生也将大大超过传统的课室,因而写作课程网站一定要设计这样的功能──不但师生之间有交流平台,而且生生之间也要有交流平台,因此大学生通过网站的交流平台和作文互改的功能,推广这个“学生写作量表互改”项目就有了基础性保证。
实用型文章的特征(4点 p2—4。以下只标开始页)。
第一章行政公文
1.公文的特点(5点p10)。
2.公文各要素划分为哪三部分(p14)。
3.公文发文字号的构成(p15)。
4.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涵义(p22)。(以下请同学自己找)
5.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公文文种的用途。
6.通报的分类。
7.通知、报告、请示、函等重点公文文种的写作。
8.会议纪要的特点。
第二章事务文书
1.调查报告的分类、特点及写作要求。
2.计划正文的一般构成。
3.计划的写作要求。
4.总结的分类及写作要求。
5.讲话稿的涵义。
6.章程、条例、办法、规定、守则的涵义。
7.规定正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第三章公关文书
1.推荐信 、求职信 、介绍信的涵义。
2.开幕词、欢迎词的涵义。
第四章财经文书
1.新闻标题的拟写。
2.新闻导语的涵义及常见写法。
3.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
4.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5.产品说明书的特点。
6.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7.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10.合同的涵义、特点。
11.签订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章法律文书
1.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 、行政起诉状的涵义。
2.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3.民事答辩状正文的主要特点。
4.行政起诉状的正文时,怎样进行事实的陈述。
5.民事诉讼文书、刑事诉讼文书 、行政诉讼文书的涵义。
第六章生活文书
1.便条的特征。
2.字据的主要特点。
3.人们常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有哪几种。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指出,打好语言基础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教学工作者可以尝试把培养学生学习认知策略作为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突破口。本实验通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认知策略的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是在认知结构中即在其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因此,其习得的过程就不为人所知。根据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原理,研究者创设外部条件,有目的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掌握某些认知策略。据此可以演示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为加强教学中认知策略的学习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
1.自变量与因变量
本实验的操作性变量,即自变量培养学生学习认知策略。自变量的设计有两个不同水平:(1)借助“brainstorming”活动,运用启发式规则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2)运变式练习,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2.被试间的设计
本实验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组:前测(01)――实验处理――后测(02)
控制组:前测(03)---------------后测(04)
三、实验方法
(一)被试。被试取自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业学校2009年级护理系T5-8 4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被试年龄为18~21岁。各班均为44人,共176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60人。5~6班为实验班,7~8班为对照班。
(二)材料。《全国高等学校实用英语写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版)及《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
(三)程序。笔者对《全国高等学校实用英语写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版)及《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中实用文体类型进行分析,概括出以下三种类型,分别是(1)个人资料(名片);(2)文书写作(便条);(3)书信写作(私人信函)。为了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对比研究,在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的内容取自高职高专英语AB级考试作文。要求学生针对三种不同的文体类型,回答两个问题:(1)该文体类型的格式。(2)在该文体类型的正文中,常见的短语及句型。
1.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见附表1。根据统计分析,(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不具备有显著差异;(2)学生对书信写作掌握的最好,对于文书写作(便条)的掌握最差。因此,笔者决定先教便条写作的规则。
2.教学过程
针对便条写作训练,共分为两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1)演示例文,运用启发式规则
给出三篇便条的例文,但正文内容不同。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便条?(便条是书信的一种,其内容比书信更简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请假条,一种是留言,通知等。)
B.便条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由日期,称呼,正文和署名四个部分组成。)
C.便条的格式是什么?(便条日期写在右上角。只要写上星期几或上下午的具体时刻。称呼,给朋友,平辈是可以只呼其名,不用任何头衔。但请假条或下级给上级的留言,称呼应保留头衔。正文用一两句话写明便条的目的。)
阅读后根据每篇例文,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2)应用与练习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领悟便条写作的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另外两篇例文的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便条的组成部分及格式。
(3)反馈与纠正
课后,教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便条的写作,但是有少数同学还未掌握。学生的主要错误集中在:①日期填写不准确。②正文常用句型不够规范。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一个课时的补充练习。强调日期的正确填写规则,以及常用句型的正确使用。对练习结果进行统计,对于个别仍然有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直至达到全体学生掌握便条写作的水平为止。
(4)进一步的变式练习,达到反省水平
在掌握请假条的正确写法后,让学生试着根据习得的规则,进行续假条,留言条的练习,并讨论请假条,续假条,留言条之间的异同,从而达到反省的水平。
3.后测阶段
后测的文体类型和前测阶段一致,其结果见附表2。经统计分析,实验班成绩和对照班成绩具有及其显著的差异,此外,实验班后测成绩差异显著,除了便条写作外,对其他类型的文体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这表明了学习的迁移。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概括出在英语写作中认知策略的如下过程:阅读若干例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例文中发现写作规则(启发式规则)――将启发式规则运用于新的例文中(变式练习)――在运用中发现原先理解的缺陷和错误――通过反馈和纠正进一步认识启发式规则运用的条件,从而初步掌握便条的写作策略。
五、讨论
后测的文体类型和前测阶段一致,经统计分析,实验班成绩和对照班前测成绩水平基本相等,两班在后测中成绩具有及其显著的差异,此外,除了便条写作外,对实验班其他类型的文体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这表明了学习的迁移。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 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 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 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 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 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1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31
1 . 前言
教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它决定着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规格及质量,对于各级各类学校而言,教材的研究应该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目前,在我国对英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的学术研究很多,而对英语写作教材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对写作教材进行的研究有:黄友嫦(2004),唐青叶、苏玉洁(2009)等,这些学者们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研究对象主要是本科写作教材。英语写作课程,作为高职类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教材使用量非常之大,而对写作教材理论原则、内容布局、材料安排、编排体例、学生使用情况反馈、教师使用情况反馈等的研究还没有先例。有鉴于此,本文以已经出版的正在使用的高职英语写作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现行高职英语写作教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费厄斯坦的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和增进工具理论为依据提出教材建设及改革的思路、设想及教学建议。
2 . 高职英语教材调查及存在问题
作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AAWP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2012JK266)的研究内容之一,笔者带领研究团队从亚马逊网上书店及京东商城网上书店推出的2005至今共31本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性调查及研究。
2 . 1 编排体例和编排内容
2.1.1 编排体例
如图1所示,高职高专写作教材编排大致分成三种类型:(注:由于旅游英语写作教材比例甚少,故忽略不计)第一类型主要是基础写作教材。教材的编写体例采用原来的本科体例:导入+范文研读+写作技巧+操练。这类教材包括传统的结构大纲为核心的基础英语写作教材,应考教材(IELTS, BEC, BAND 4)和专业写作教材,例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英语基础写作教程》,201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写作》等等。这类教材基本的编写理念还是沿用传统的本科教材编写顺序,从字、词、句、段落到语篇以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指导,从作文常见的四种体裁到实用文体写作,这类教材基本没有根据高职高专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来编排。第二类教材是以任务型和过程写作大纲为核心的教材,可分为引进版和国内版。这类教材采用了国际主流教学法,有全新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全方位的语言技能训练及多层次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流行的引进版教材是:雅思系列的《情景技能训练》《博采英语》等。国内也有少量的新理念教材,如:钱亚敏编写的《大学英语过程法写作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这类教材在编写体例和方法上较第一类有所突破,但是在使用中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在写作内容和选材方面,或者侧重于creative writing,如:诗歌、故事等文学题材的阅读和写作,或者是雅思、BEC等特定的内容,很难符合高职教育“实用性强”的特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第三类是以外贸商务流程和情景教学为特点的教材。从2007年至今,随着教育部16号文、24号文的颁发,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国的高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教材的编写理念也随着改革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各大出版社纷纷成立商务英语及应用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委员会,并出版了大量的商务英语或应用英语写作教材。例如:《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新编商务英语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英语写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等。这类教材的编写体例包括两种:要么是按商务流程,要么是项目、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安排如下环节:文体简短介绍+范文+单词与短语+写作小常识+练习。这类教材没有基础写作能力培养步骤而直接进入写作,对于高职高专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只学会了作文的框架而没有充足的词汇、语法以及基本写作能力去充实文章的内容。
2.1.2 编排内容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编排内容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写作基础知识铺垫,也就是从词、句子、段落及篇章的语言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PRETCO(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题进行分类、归纳、加工,围绕PRETCO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历届考题来编排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文写作。另一类完全是商务活动为中心,主要涉及电话留言、传真、议程表与日程表、会议记录与会议笔记、会议总结与会议摘要、备忘录与通知、商务社交信函、电子邮件、求职信和简历、新闻稿、广告与单张宣传册、简报、业务报告、图表及合同与协议等方面的内容。第三类是以应用文为主体。主要包括社交礼仪文体的感谢信、邀请函、致歉信、讲演等,日常应用文体的应用文诸如:通知、启事、海报、报告、摘要等,还有协议、合同、广告、简历等其他应用文体,有些应用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内容中也包含了商务英语写作的一部分,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在2008年11月出版的世纪英语系列教材中《应用英语写作》就属于应用文写作内容涵盖了商务英语写作部分。
2 . 2 使用者调查
本调研组利用问卷及访谈形式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60名教师及使用上述31种教材的600名学生对写作教材中存在问题的主要看法,并将他们的看法总结归纳为以下8种。
(1)改制后的出版社迫于竞争压力及利益驱使,更重视教材数量、价格及销售量,而忽视了教材质量,造成写作教材比较杂乱。
(2)教材普遍老化,脱离写作真实意义,范文和写作实践与实际应用脱节。
(3)范文种类不够丰富,形式呆板且较难,教材之间雷同内容较多,不适用于课堂教学。
(4)写作理论太多,练习较少。
(5)教材使用对象不明确,没有针对某个专业,对很多教材而言,英语类各个专业都只能使用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6)编写体例较陈旧,范文中语言错误较多,可借鉴性遭到质疑。
(7)没有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选材欠新颖,没有足够的动态语料库支撑。
(8)现有教材对帮助学习者自身来收集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习者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指导太少,没有把知识传授及素质培养相结合。
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现行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材存在如下问题:教材所选范文不够地道规范,有些与未来就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相差太远,有些教材所选内容难度超出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学生盲目背了一些范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提高写作能力;教材编排体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及职业素质培养,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相吻合;教材编写者的编写能力及出版社校对质量要求降低,造成教材语言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误导现象;因为没有一本教材适合某一专业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讲授时要临时填补许多材料,一本厚厚教材的使用率并不高,学生对花了教材费却没有使用太多内容不满。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使用者对教材的评价及看法,现提出高职高专写作教材的编写设想,谨供广大英语教师及教材编写者们商榷。
3 . 高职写作教材改革建议――以认知加工理论为指导
3 . 1 费厄斯坦理论
费厄斯坦(R. Fuerstein)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国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家,他的学说来源于犹太移民儿童教育的实际工作,在犹太儿童蒙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学习能力受到损害情况下,费厄斯坦及其合作者提出了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概念,及中介作用理论(theory of mediation),在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时,费厄斯坦提出了学习增进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来解决这些困难。费厄斯坦认为认知地图是一个表达智力行动的重要参与因素的模式,认知地图的7个因素是:(1)智力行动所围绕的整体内容;(2)智力行动的表达媒体或语言;(3)智力行动的复杂程度;(4)抽象度,即完成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5)效率,即完成智力行动的速度和准确度;(6)认知运作形式,如辨识、分类、排序、比较等等;(7)认知运行步骤。
费厄斯坦又提出了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第一步,学习者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此为输入;第二步,学习者须以某种方式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处理和利用,此为精细加工;最后,学习者需要将某种信息或自己的理解与发现恰当地表达出来,此为输出。在这三个阶段中均可能出现问题和困难,而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使用他的学习增进工具得到解决。学习增进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可以用于各种学习者。这套工具系统包括分析性感知、空间定向、比较等14个工具。每一个工具配有一系列难度渐进的任务。通过变化内容、语言表达、抽象度和认知操作形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教师所起作用是中介作用。费厄斯坦认为: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要使活动具有教育目的,就应使活动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还应能发展思维能力。用学习增进工具则可以帮助学生既发展语言又发展思维。
3 . 2 教材改革建议
3.2.1 编排体例建议
根据学习增进工具理论,在编写教材时首先打破写作理论在先、范文在后的传统编排体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教材的体例编排要体现“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时提供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有实用性的工作模式(provides a coherent and carefully workedthrough model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outcomes for the teacher in terms of designing tasks and helping learners with their learning)”(Feuerstein et al. 1980, 1991)原则,每一个学习情境(learning situation)(注:本文所指的是学习情境,而不是某些教材中的学习情景)的设计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式,并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在设计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可拓展性、可迁移的能力,又要考虑培养学生越来越复杂的思维。学习增进工具理论要求:“语言学习任务不仅应有意义,而且应有教育的目的或价值;要使活动具有教育目的,就应使活动与学习者个人相关”,因此,每个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把具有某些共性又能共同处于某种情境的应用文编排在一个单元。同一单元所述内容尽可能务实和互相呼应,每部分后面的习作练习要设计成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题,训练内容以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为线索编排顺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例如:编写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时可从某个大学生的毕业求职文书开始设计,以商务助理到外贸业务员岗位调动经历为中心,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岗位变动和提升为线索,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有故事情节和工作情境,建议把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分五个进程体现,即求职应聘篇(求职信、个人简历),商务交际篇(邀请函、祝贺信、感谢信),事务处理篇(通知、备忘录、商务报告、会议纪要),对外宣传篇(名片、公司简章、推销函),业务磋商篇(询盘、发盘、还盘、下订单、拟订合同)。这样编排的体例就能够体现费厄斯坦的学习增进工具理论。
3.2.2 单元内容建议
在本文3.1费厄斯坦理论中,已经详细叙述了费厄斯坦认知运行步骤的三步论概念。在这里建议教材编写可以根据三步论设计单元内容。
公文是自古至今继承性最强的文体之一,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公文语言也发生了很多嬗变。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古代公文“文质兼备”发展到现代公文以质为主,本文的中心论题便为古今公文的文与质的变化。
本课题具有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方面,深入了解与分析古今公文的文学性语言特点,并结合古今社会背景等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实践意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公文要以“质”为基础,力求纠正部分人的偏见,提出公文语言发展的新要求。
一、古代公文文质并重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出师表》文质兼备,虽属公文,却文采斐然;人们爱读司马迁的《史记》,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还常常是出于欣赏文章的文采之目的。古代公文保持了文学色彩和公文本质内容的合理平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古代公文往往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丰富和独具个性的感情。以古代公文《史记・秦始皇本纪》为例,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入木三分。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在这一段尉缭评政中,司马迁运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给后世留下了除却公文反映出的客观事实之外更多的想象余地,在文学上得到了更广泛的肯定。
古代公文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成就,更是数不胜数。诸葛亮的《出师表》情真意切;汉武帝刘彻的《贤良诏》,表达了对治国之术“夙兴夜寐”的追求;晁错的《论贵粟疏》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掌权者的殷切规劝等,这些公文都表达出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提高了公文的审美价值及说服力。
除却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表达这些写作特点之外,古代公文同样“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公文的浩瀚海洋里,只有包含了智慧光芒的水滴才能够在历史的炙烤下保持其生命的流动性。在高中时代所学的课文中李密的《陈情表》一文与在大二上学期学习的《古代公文选读》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都堪称情理合一的上行文典范。公文中李密与触龙的说辞条理分明、逻辑结构完整、层层递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后世留下了优秀的范本。
二、现代公文重质轻文
在现代公文的写作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其继承了古代公文中的一些闪光点,比如使行文简练的一些称谓用语,如:本(第一人称)、贵(第三人称)、该(第三人称);承启用语:如为此、故此、就此等;开端用语:根据、据、依据、按照等等。然而,绝大部分现代公文呈现出议论性、记叙性文字较多,而描述性、抒情性的文字很少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工作的日趋现代化,现代公文的语言规范更多地向世界性公文写作标准靠拢,使其特征产生了变化。
现代公文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古代文言文中凝练的特色在现代公文中被熟练运用,让整篇公文意尽言止,丝毫不冗长拖沓。同时,现代公文将“表意”放在第一位,多用多级标题,并将一些双音节字转换为单音节字来运用。
现代公文具有庄重典雅的语言特征。在公文中仅采用正式的书面用语,而不会出现方言、口语等;其次,作为上传下达、公示的文字工具,因此现代公文多采用朴实、平易的笔调。此特点可以体现在词语方面和句式方面。在词语方面,有“宜…则…”的词语搭配,实词搭配虚词,目的性强,一般为政府机关普遍采用。在句式方面,则有如法规性公文中常用的“本规定自公布之日始实行”,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不容侵犯的语言张力,另有比较具有特点的“无主语”结构,让文字更加紧凑。这些都是为了使公文更加简洁明快、调理明晰服务的。
现代公文具有规范实用的特征,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也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框架语言形式。这些词语词形确定,事务含义特定,功用稳定专门的语言就是公文专用语。同时,现代公文的功能性鲜明,具有特定的行文对象、行文关系和行文准则。如上行文中的“请示”类公文,一文仅书一事,要求内容简明扼要。
三、现代公文重“质”趋势原因分析
在前面两个部分分别论述了古代公文和现代公文的特点,那么从古代到现代,“文”的特点在公文写作历史的选择中渐趋式微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政治背景与写作目的、文体界限的改变以及作者自身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是古今政治背景的不同,法治代替了人治。王充在《论衡》中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这是说古代君王通过公文来控制政府,从而来控制国家,这也就使上行文是为了皇帝的个人决策而写,下行文也具有了巩固统治的目的性。但现代中国社会是人民共和的法治社会,国家的重大决策由公民共同参与,加之公文是国家履行管理职能,如执法、施政、处理事务等时使用的文字材料,公文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比较明确的法定关系,公文属于公事公办,无需用文学色彩来增加公文的说服力。庞大且分工明确的政府系统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信息的传递,这也要求了现代公文要重视实际内容的条理性、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叙事、议论的简洁性,从而促进了现代公文“质”的发展。
第二是因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这对公文的文质改变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古代实用性和非实用性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公文是实用文体之一,还兼有学术、政论的功能,使之具有了美质的文学基础。
1919年的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的分割线,前者以审美为写作目的,而后者则为实用性而服务,公文便是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之一。民国时期前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公文具有了统一规范的格式、文章结构和书面格式,使现代公文真正脱胎于古代公文,开启了现代中文“重质”之路。
第三,作者是古代公文文质差异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受到古代道德教化的影响,臣子在公文写作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为维护正统愿肝脑涂地的情怀。其次,公文的作者常常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学家,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目的的需要,不自觉的采用文学作品的笔法来撰写公文,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古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然而在现代公文的撰写中,作者并不需要也不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一些法规性、既定的程序性公文通常由同一人士操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适用性,在这样的公文中,主观因素被压缩至最小,难以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或者情感倾向。其次,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秘书、行政助理学科的日渐完善,下行文一般由秘书和助理,或许内容上无可指摘,却因为身份地位的局限性,难以迸发出真情实感。
四、如何看待现代公文的“重质”趋势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体制、既定文种现状和写作作者产生机制的不再重现,现代公文重“质”的演变趋势不可逆转。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对过去的研究中汲取出对于我们而言最为有利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利用到我们将来的公文写作工作中。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现代公文的发展趋势――重“质”的不可逆转性。客观上,现代公文的确不适合具有过多的文学色彩。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现代公文作为管理事物、上传下达的有效工具,必须具备高度的实用性、简洁性和凝练性,将时间成本降至最低。
其次,我们也需要正确看待这样的演进结果――并不是说更注重“质”的完善就厚古薄今地放弃了古代公文的向阳面。不容质疑的是,正是因为应用文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体分离引导公文写作踏上了一条独立的,规范化、机制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虽然削弱了公文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令人遗憾,但它也为公文写作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积极面对在现代公文写作中出现的机械化、传棒化的问题,着力于用行动改变大众对公文存在的“庄重严谨”与“情感文采”绝对对立的错误认知。
方法之一,公文作者现在多为领导秘书,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只保证达到公文言辞通顺,内容充分的基本要求,主观上忽视了公文对于“文辞优美”的潜在需求。我认为在下一步的公文写作理论研究以及在学科应用上,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关于公文文辞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与指导。
方法之二,面对领导的公文写作缺失现象,我认为要坚持贯彻“实事求是”思想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大重要方针,让机关的领导层在下行文的撰写中能够体现党和政府“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
方法之三,要解除于广大群众对于现代公文“文质”不得兼备的误解,必须要以点带面,从理论到实践,从高层到基层,才能够完成群众认知的蜕变,在后期,这种认知的改变和推动现代公文文采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要加强现代公文写作的锻炼,提升现代公文写作的水平,我认为有以下几条可以尝试:
一要提高对于公文文采重要性的认识,摒弃那种公文是应用文不需要文采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公文文采观;
二要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一点古代公文中的范文和优秀的现代公文;
三要端正写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勤奋踏实的精神从事公文写作;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公文写作之路,需要我们一步一脚印,踏实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佐邦,周婉华.公文学.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2]汪景寿,胡双宝.实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此观点不仅适用于生物进化领域,而且适用于其他领域。任何事物当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时就会或“毁灭”或“进化”,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那么,中职语文教学究竟该如何改革呢?面对纷繁芜杂的改革模式,笔者认为中职语文必须从学生学习实际、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需要及语文课本身为专业课服务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正是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改革应以模块教学为主(即以一类文体的教学为一个模块),以补充材料为辅。所谓的模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如比较阅读法、评价性阅读、口语表达法、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等,而补充材料主要是提供能提高学生模块教学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实践范例和扩展阅读材料。因此,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教学模块的安排
(一)提升应用文写作的地位
应用文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得十分紧密。从全球范围来看,应用文的写作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心内容作息化、使用范围国际化、表达语言“双语化”、书写技术现代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打好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应用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因此,应努力增强趣味性,根据不同的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实际搜集、学习、探究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经典散文的含量
人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想再深刻,如果没有恰当的语言表达,那么思想也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所以语言积累不可少。而通过对一些经典散文的学习正好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赏析经典散文的过程,就是从中汲取养料的过程,就是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过程。因此,当代中专生有必要学习一些经典散文。如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深深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而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人格。
(三)加强口语训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总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普通话,掌握一定的口语艺术,将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影响正常的感情交流。我国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口语训练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当代中专生在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同时,必须能言善辩,具备出众的口才。中专生迈出校门的第一步是应聘,人常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正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良好的口才、端庄的仪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形成的。所以,当代中专生必须通过演讲、辩论、应聘等口语训练,培养出众的口才。
(四)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
当代著名诗人罗洛在《路漫漫其修远》一文中这样说:“我们现在讲话、写文章,用的都是现代汉语。要学好现代汉语,应该多读一些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词汇更丰富,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开辟名家名作欣赏讲座。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等,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我国工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五)留出自选空间
所谓“自选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影响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情况,给教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学校开设课程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空间”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适当增加地方知识,或讲解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根据教学实际、学生需要和专业要求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如旅游专业学生的语文课教学中可增加一些导游方面的科技文,电脑美术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中则可增加一些美术方面的科技文。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的能力,还可增加语文教材的科技含量,从而把语文课教学真正统一到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上来。
二、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重,模块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能力训练课相结合。
中职学生不仅应该积累较丰富的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他们上职中的目标方向来看,更应该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模块的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活动课,如在某一模块结束后,可以观看相关的录像,或阅读有关的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或进行实际参观访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水平。如在讲解完介绍和应聘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班级或班际之间开展模拟应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就业前的面试做好准备。又如在教学完演讲方面知识后,可先安排班内的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然后在全校举行演讲大赛。类似这样训练活动的开展才真正体现了能力本位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现代文学习结束后,可开展基础知识竞赛等,通过此类活动既可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不再是课堂结束就结束,它将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在校阅读扩展到终身阅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校学习生涯也是有限的。让我们真正从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给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语),既然不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的语文知识,那就让我们保留一段热肠,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继续提高的愿望寄托在今后,留给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颜氏家训》是封建士大夫阶层训诫子孙的家教范本。虽受时代限制,《家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带有忠君色彩的封建落后思想,但其包含的作文教学理论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值得被继承和发展。
一、创作主体:严谨为文,天赋至上
写作在理论研究中常被看作一种实践活动,“由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1]。写作主体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创造文章的主体,写作主体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章》认为写作主体必须具备严谨为文和明哲保身的意识,若恃才自傲,就会得到不好的命运。“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货无操……”[2]若过分夸耀自己作品的言辞精妙,甚至在文章中讽刺别人,就会招来祸患。事实上颜氏之所以对写作主体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颜之推生于乱世,“自春秋已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3],饱经战祸之苦的他深知生存的艰难,自然会担心子孙后代因文章遭遇不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是提倡严谨为文的。首先,“严谨为文”始于语文思维模式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4]。要“写”得严谨,首先就要“想”得严谨。其次,“严谨为文”具体表现为行文准确,思想健康。这一点与当下的作文评价标准相吻合。与新课标配套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这就说明,写作不得随意,行文要严谨,要讲究基本的规则。
明哲保身的思想不适用于现代的写作教学。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自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5]一味地规避矛盾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文章》还强调写作主体的天赋是写作的前提。颜之推认为做学问的人有聪明和迟钝之分,他们写的文章也有精巧和拙劣之分。“驽学累功,不妨精孰,拙文研思,终归蚩鄙。”[6]缺乏天分之人,不必勉强去写文章。这种观点在当时文坛上是很流行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表明写作需要特殊的天赋才能,这就是“气”:“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7]。天赋至上的写作主体观是由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所决定的。当时的人才选拔依据是门第,“士族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和优先选官的特权”[8]。不同于后世寒门学子尚有科考为官的希望,南北朝时期,文章的好坏并不能直接改变读书人的命运。若无天赋,专攻他法谋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天赋至上论并不适合现代作文教学。因为现代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9]。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能力,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既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又应当重视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虽说颜之推的写作主体观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文章》所倡导的写作主体应该主动学习主流道德,提高修养,增长学识,做到高瞻远瞩,心怀天下的思想倾向,是符合现作观对于写作主体的要求的。新课标在课程的实施建议中反复强调写作是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以此扩展学生认识世界以及认识自我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总之,我们要辩证吸收《颜氏家训》中的写作主体观。
二、写作方法:明辨文体,修辞为辅,心怀读者
《文章》的写作方法观涉及文体意识、文辞修饰以及写作主体的读者意识。
首先,颜之推拥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他认为文章分类始于《五经》,后世的诏命策檄,序述论议,歌咏赋颂,祭祀哀诔,书奏箴铭等都是由《五经》演变来的。《文章》把文章分为两类,即立足于实用的“朝廷”“军旅誓诰”和立足于审美的其他文本。颜之推重视前者,因为前者能“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10]。据《勉学》分析,当时社会风气不佳,作为官吏主要来源的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他们檐车隐囊,生活奢侈,一旦亲族,就彻底成了废物。而有“艺”者,可以凭自身技艺在乱世里安身立命。因此,颜之推鼓励读书人将读书看作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艺。《涉务》中也提到学习和社会生活脱节的现象。因此,《文章》强调实用是为了迎合时展的趋势,而在写作前辨明文体,则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写作。
现代作文教学经历过一个“淡化文体”的阶段,批判教材开启了“淡化文体”之门。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教材就以文体组元。到了90年代后期,这套教材遭受了强烈的社会批评。因为这种做法虽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但有过分重视文章技能,扭曲作文教学的本质之嫌。过度重视行不通,那么只有“淡化”。1988年的高考作文就提出了“文体不限”,而后出现的“话题作文”更是解除了“文体”对学生作文的限制。于是,越来越多的“四不像”作文出现了。所以从长远角度看,“淡化文体”不利于学生学习写作。当代的作文文体观是“淡化文体”,而不是“淡化文体意识”,基本的文体意识必须贯穿在写作的主题、题材、构思、语言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是为了便于教学对文体所做的分类,而不是具体的文体”[11]。结合《文章》的经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文体观念。只有在学生写作前教会他们明确文体,学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与人交流。从“新材料作文”的流行趋势来看,文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应对考试。
在文辞修饰方面,《文章》归纳了“皮肤冠冕”说和“古今本末”说。“皮肤冠冕”说是指文章以义理为心肾,以气韵为骨,这些是文章的内在部分;典故和华丽的语言则是文章的皮肤和冠冕,这些是文章的外在部分。“古今本末”说是指“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12]。颜之推认为写作时,古人的体制格调和今人文辞音调都要学习,不可以有所偏颇。颜氏反对当时文章的浮艳之风,但重典故词藻的浮艳文风已成“时俗”,不可能轻易地被废除。况且当时文章有音律和谐、章句对偶、避讳得宜的长处;古人文章虽在遣词造句方面体现出了简约质朴的风格,但失之严密细致。于是颜之推兼取古今文章之优点,作“本末之说”。
新课标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写作教学的要求分段归纳为“写话”(一、二年级),“习作”(三年级)和 “作文”(初中),这是为了“反对部分学校教学中大搞‘提前量’的做法。写话是“写心中的话,写想说的话”[13];习作强调的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以及书信交流能力的提高;到了作文部分,写作才强调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新课标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逐步提高。这,给了教师两点启示:其一,在不同的写作阶段引导学生借鉴合适的范文,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乐于尝试;其二,选择范文时应借古鉴今,不得私美。
“读者意识”是一个文艺界的经典命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指向读者,朱自清先生也曾表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假想的老师,但不可以没有假想的读者。而现代语文教育中对于写作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因此,只有在写作前先明确文章的读者群,才能写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文章。
《文章》的读者观念是“心怀读者”:“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通,取笑旁人也。”[14]写作时,先与读者交流,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心理、审美习惯和认知水平,然后动笔,可谓善矣。“先谋亲友”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文训练不应当只局限在学校,更应当重视课外。家庭环境与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相比,更倾向于为生活经验不太丰富的学生提供较为健康的、较易获得的教育资源。在“写话”和“习作”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家人分享,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作文”阶段,教师应该提醒家长与学生保持交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良思想倾向,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得更为密切,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评价标准:地域差异,字朴句实
写作评价是写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颜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颇具新意的看法,即文章的鉴赏风格和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字朴句实是颜之推推崇的审美方式。
写作评价具有地域差异是习惯使然,也是政治使然。首先,是否接受他人意见的评价观就具有地域差异。“江南文制,欲人弹射……山东风俗,不通击难”[15],江南地区的人写了文章后,希望得到别人的批评,会主动修正文章中错谬之处,而山东地区的人则不然,这也佐证了“严谨为文”的重要性。其次,南北文坛的审美观并不同。《文章》中记载了“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例子。南朝文人十分赞赏这句诗,甚至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北朝才俊却认为这根本不能被称作诗。事实上,轻视北朝文学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必然趋势。在《洛阳伽蓝记》中,陈庆之醉后吐露了轻视北朝文学之语,盖“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皇御玺,今在梁朝。”[16]政局不稳,兼之文人的地域流动性,南北文章之正统之争、高下之较存在着极大的主观色彩,实在难有定论。
新课标关于写作评价的审美差异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法。首先,正视创作主体的地域差异,作文课要自我调节。“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17];其次,关注因个体差异而引发的学习需求差异,努力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最后,应该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18]。课程标准的改革通过不断自我调整以促进教学,顺应时展,而新课标更在固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想。
文章评价标准虽有地域差异,但《家训》所认可的审美标准是固定的,即沈约的“三易”说:“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好文章,用典要明朗,不过度使用生僻华丽的字词,注意节奏和平仄的搭配。《文章》在用典方面补充了“三易”说:首先,用典要用合适的典故,不能用错典故。诸如“破镜赋”“敬同”“恒山之鸟”之类的例子,若使用不当,会使得整个文章显得可笑。其次,用典还不能背离文章的文脉,切勿善恶通篇。如《齐讴篇》前半部主写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后半篇却用典来鄙薄山川,这使文章文脉不顺。而追求文章音韵之美,对于作文学习的初学者来说,要求过高,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也曾为人诟病。所以,现代的作文教学应强调句子的通顺,反对矫揉造作。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鼓励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因此,在现今的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回溯古人的“三易”之法,使作文教学真正地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颜氏家训》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专著。除了上述归纳的方法,《家训》还提出了其他可供借鉴的教学原则。比如“博专结合”,教师既要鼓励学生阅读与课程有关的专业书籍,又要广泛地阅读对学习有帮助的其他书籍,以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比如学生学习的态度要谦虚,学习的动机要纯正,不然就是“为学自损,不如不学”,写作更是如此;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勤学”和“博思”相结合,既要刻苦学习,又能对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反思,这样才能提高作文学习的效率。这些教学原则都是古人读书治学的优秀经验,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用好这些方法,以促进教学。
注释:
[1]邬乾湖:《当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2]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1页。
[3]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0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6]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8页。
[7]李道荣:《中国古作学概论》,郑州:文心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8]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10]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1页。
[11]曾祥芹:《曾祥芹文选》(上卷),《实用文章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89页。
[12]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5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14]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9页。
[15]檀作文译注,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9页。
[16]曹虹今译,王伊同英译,[北魏]杨f之:《洛阳伽蓝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4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36-02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大学英语教学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对于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行性,陈光乐(2004),段国重(2005),段慧(2007),谭晶华(2007)等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思路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就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拟从笔者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处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桎梏之下,在教材的编写和授课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材编写
1、 读写译教程忽略了文学性。以外版《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据初步统计,一至四册的40篇课文中,真正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只有五篇,占总数的12.5%,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正是这些作品。目前很多大学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教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2、 视听说教程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与训练。目前没有一本视听说教程收录了完整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系统知识。该课程虽然搭上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但是发音方面的错误计算机无法有效地纠正,而且大班甚至是超大班授课,也使得教师无法对于学生的发音及口语作出个性化的辅导。
3、 网络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海量信息等客观因素,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和自身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有效监控缺失等其他原因导致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因此师生不能迷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如果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处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4、 无论是读写译或视听说教程都没有系统地介绍、输入目标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既无法写出生动、地道的句子,也无法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授课方式
1、目前读写译教程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文学性与文化性,偏重于词汇、语法练习,教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地进行词汇方面的讲解与操练。
2、视听说教程使用话题授课方式,但达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使用热门话题展开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对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收获甚微。因此,对于以上的种种弊端,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变革。
二、新思路下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着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成了五种技能训练,在教材上一般分为《读写译》与《视听说》两种,在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3-4学时。如前所述,由于教材编写以及授课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单纯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化力量。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提高其文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打好基础,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在低年级打基础,强化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训练,高年级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方面的提高性课程,二者相得益彰。
三、 新思路下的宏观教学安排
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作新的调整,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在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学目的
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目的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而是认为英语教学也能够发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与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的教化作用。换言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载体。
(二)培养方案
新思路指导下的培养方案作重于第一年语音、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作重于写作、英美文学欣赏以及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旨在培养发音准确、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生动、通晓西方文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
(三)教学计划
只有充足的语言与文化输入才能造就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模仿西方教学当中大量的阅读计划,它强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构想,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勾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以一学期16周为例,四学期共计256学时,比现有的学时增加40学时,同时要求以自然班(一般不超过50人)为单位上课,不使用分级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修满总学时。大量的课外阅读计划加上课堂内有效地指导,课堂活动和课外竞赛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校师资不够,可以聘请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授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
(四) 教材选择与编写
语音教材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的训练着手,在选材方面,可以加进一些绕口令、小诗或幽默故事。
听说教材,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现代美国口语》及1990年出版的《当代美国口语》,既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又罗列大量的口语表达,唯一不足的是听力方面的练习少了,最好自己编写能够达到这两种要求的教材。
阅读教材的编写可以侧重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另外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讨论及辩论的热情。
英语国家概况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了解。
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有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是要精选文体,二是要精选题材,三是要精心设计恰当的写作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不必系统地讲授文学史,而应该侧重于欣赏与模仿性写作或表演方面。
四、结语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受传统教学模式桎梏的种种弊端,认为应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西方的阅读训练方法,对于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全面的构想,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柏小青,段良亮.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