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想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设计思想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设计思想论文

篇1

(1)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作用

后现代设计思想开辟了装饰设计的新阶段,它注重室内设计的装饰。为了将设计师的情感完美展现出来,在后现代设计思想中,通常会利用装饰语言来进行表达。例如,门窗的壁纸、屏风等。用装饰手法来为室内设计增添亲和力,后现代设计采用古典元素,对室内进行个性化装饰,设计师通过对个性的把握,对将装饰元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为室内展现一种全新的视觉感。

(2)在室内家具的运用

在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人们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的上升,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人们居住的环境也是人们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家具是室内环境的一部分,家具对室内环境有着非常大的衬托和表达作用。家具的摆放影响到了房间的气质,在后现代设计当中,设计师根据后现代设计理念,采用复古风、纯朴的传统家具,利用家具界面的颜色、图案和来整个房间的门窗协调一致,从而来衬托住户对居住环境的讲究,达到视觉效果上的享受,给用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室内中的功能组合

后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建筑给予的空间为基础,以创造内部环境为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要求为目的,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室内设计既是为整个人类生活创造优美环境的一门多元化艺术,也是一门浸透着美学艺术的科学技术。在后现代设计思想中,其设计是随意的,从某种意义来来讲,它又不是随意的。后现代设计它打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开创了现代装饰主义的新局面。在我国当前室内设计当中,色彩、光影、空间感等要素是室内设计的设计要素,而这些要素在后现代设计思想当中,设计师运用个性化的手法,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将每个要素之间的功能进行组合,展现出全新的功能,进而为用户设计出满意的室内环境。

(4)艺术性

随着后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在我国当前室内设计中运用后现代设计理念,可以完美地展现出设计的艺术性,提高室内的艺术感。例如,中国传统的图案文化既具有美的享受又具有收藏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内涵,在后现代设计理念当中,设计师运用个性化的设计手法,将这些传统的图案。例如,龙、凤凰、孔雀等运用在房间内的壁画、挂屏等地方。通过这些图案来增添室内环境的个性以技术感。中国传统的图案具有较大的共享空间,在后现代室内设计当中,图案的装饰作用主要通过花瓶、家具、天花板等来体现出来。巧妙地运用传统图案,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内涵。例如,明暗图、晕渲图、真实感图形等。图像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编制,艺术特性不仅体现在图形与图像的组合过程中,同时还体现在人们对图形图画的鉴赏过程中。

篇2

一、修船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生产工程量难以预测。修船企业ERP系统的管理目标有两个:一是明知即随时随地明确地知道当前企业的状态。二是预知,即随时随地根据已知工程量预测近期的人力需求、物料需求、设备需求、资金需求修船企业的ERP系统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公文流。

二、工程流。

三、物资流。

四资金流。

五、人力流Abstract:Comparingwithotherstreamlineenterprise,shippingrepairmenenterprisehasitsuniquespecialtyincommerceandmanagement.Twoaspectscanillustratethisspecialty:first,productionistightlybondedwiththecommerce,second,itisdifficulttospeculatethedemandofengineering.Oneofmanagementobjectivein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ysteminshippingrepairmanenterpriseisacknowledgeoftheproductioncapacityandcostofenterprise,theotherissettingupeffectiveplaninmaterialdemand,manpowerdemand,equipmentdemandandsoon.TheERPsysteminshippingrepairmenenterprisecanbedesignedincludingseveralsubsystems.SuchassystemsofFileStream,EngineeringStream,MaterialStream,CastStream,ManpowerStream,etc.ERP的原则和目标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或提高利润率。ERP建设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对管理有不同的需求。当一个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在一个企业急速扩张完成之后,加强内部管理和降低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只有在内部管理相对成熟后,企业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功的ERP系统,是专门从事ERP集成的公司为企业开发的专用系统,或者是利用已有成熟ERP构件并针对企业作相应调整,同时这个调整必须建立在原来构件定义的整体框架符合企业要求的前提之下。当然,成功ERP系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流程,建设ERP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再造管理流程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对ERP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建设一个成功的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研究这个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建设这个系统是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管理目标。修船企业相对一般流水线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经营生产上的特殊性也带来了管理上的特殊性。对于一个修船企业,在经营生产上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一、修船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经营工作中,如果接受的工程中各部门的工程量不合理的话,会大大增加各方面生产成本,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生产调度上出现问题,设备和人力无法周转的话,经营工作也难以为继;

第二、生产工程量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生产过程船方可能会经常调整工程量,

其二,在生产实施前很难预测具体工程的难度。无法预知工程量是修船企业最大的与众不同,也是一个修船企业开发ERP系统中最大的难度所在。修船行业中船期就是收入、船期就是利润,保证船期同时无法预知工程量意味着人力的冗余、物资的冗余、设备的冗余,因此大大增加了成本。在修船这样一个需要多工种协作,立体作业的行业,ERP系统中这两点的解决就显得特别困难。现在再考虑修船企业ERP系统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有两个,一是明知,即随时随地明确地知道当前企业的状态,如生产人员的使用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生产进度的情况,单船的成本,物料的供应情况等等;二是预知,即随时随地根据已知工程量预测近期的人力需求、物料需求、设备需求、资金需求,以供管理者参考。不言而喻,ERP系统一般性的管理目标,如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管理信息MIS系统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ERP的模块的划分和局部的目标修船企业的ERP系统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公文流,主体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人事资料系统,主要利用内部Intranet网进行信息交换、公文传递、档案管理等等;

二、工程流,主体是生产调度系统、生产车间管理系统、经营估价系统、工程单管理系统,它完成生产各种资源的配置;

三、物资流,主体是物料采购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经营生产的物料预测系统,它是对设备和物料的管理;四、人力流,主要由考勤系统、人事调配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构成,参照工程流的数据完成劳动力考核、劳动力效能管理、劳动力需求分析等;

五、资金流,是财务分析系统,通过上述四个系统的数据及时完成单船成本的即时核算、车间成本的核算、根据设备和物料需求安排资金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ERP系统中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它们之间关系。

一、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从实现上看应分为四块。

一是劳动工资子系统,主要用于日常考勤、工资管理、奖金及加班费用管理、工资成本预测等等;

二是人事档案子系统,主要用于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干部报表、员工统计报表、员工情况查询等等;

三是人事调配子系统,主要用于企业员工岗位管理、岗位调配、劳动力统计、员工培训管理等等;

四是劳动力效能和需求系统,应是从上述三个人事系统和生产车间管理、生产流程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分析劳动力效率和劳动力需求,完成劳动力定量考核和劳动力需求预测,它一方面是计算机管理中管理和统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管理和分析在发挥作用。

二、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应分为两部分。

一是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完成设备购入后登记、维护记录登记、目前状态记录、设备报废登记,自动提醒定期维护的设备的保养要求;

二是设备使用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损坏记录,方便进行各类设备调配、设备成本分析、设备采购计划生成。

三、财务管理系统通常企业所用财务软件(如用友)一般是指其中的帐务系统。在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应包括成本核算和资金预测两部分。主要是从其它系统中取数,并根据其中各类影响成本的因素作出专业建议。同时也需要向ERP系统中注入ERP系统所需的其它成本数据,如管理费用、福利费等等。

四、物料供应系统物料供应系统应完成三个任务。一是正确反映仓库库存,让生产管理人员能正确清晰地看到生产所需物料在仓库的库存是否足够使用;二是清晰反映成本,能随时查询各生产车间的单船物料成本,车间物料储存量等等;三是快速准确传递各类采购信息,它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方面帮助采购人员及时准确采购,另一方面帮助生产管理人员在请购时便可知同类产品采购所需时间,因为采购需求太急便可能增加成本,这样在企业管理中可以明确发现成本提高的每一个细节。当然,物料供应系统在上述三个任务完成后,如果是在一个MRP系统,一个以物料为中心的系统中,它的任务还有它对经营、生产的反馈作用。在修船企业中它主要体现在一个完备的物料供应系统能帮助经营部门在报价时估算成本,生产部门根据进度和价格波动合理安排采购计划,这样同时也完成了对供应采购部门的考核和对生产主管安排请购的能力的考核。

五、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OA系统在任何企业都相去不远,它主要完成公文传递和流通的工作,相对而它也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系统。但它也是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这里成本主要不是指无纸办公中的纸张成本,而是指管理成本。公文一次录入,并同时修改相关记录,可避免大量重复录入和查询的工作,同时大大提高效率,也更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篇3

二.从整体上认识、处理书籍设计中的问题

系统的整体观念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个体,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全面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书籍设计就是一个大系统,它由若干复杂的子系统所构成。按照书籍设计形态构成要素划分为“文字、图像、媒材、色彩、时间”等子系统。当设计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设计系统,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次,加强系统要素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各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最后对各要素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的归宿又统一于整体。

三.优化书籍设计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可见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书籍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书籍设计系统形成的基础,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瓦解力时,书籍设计系统才得以存在,反之系统将灭亡。因此,书籍设计就是要通过构建书籍设计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书籍设计机制,加强要素之间的黏性作用力,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正如荷加斯所说:“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

四.构建书籍设计的环境适应性系统

“书籍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系统的输出也必须适应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稳定的环境依存关系。书籍设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地域、不同群体与读者等因素。书籍设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他必然与整个外部的社会环境产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又必然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读者环境的制约,因此书籍设计系统必须适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设计师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书籍设计体系和模式。

五.以动态观点看待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

书籍设计的动态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首先,在从事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媒材的新换代使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对问题变化的敏感度,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时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再次,书籍设计动态性原则要求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随时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抓住事物发展的最新势头。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才能导致有序,而封闭系统只能导致无序、即萎缩、崩溃,直至系统灭亡。

篇4

2联想思维的概念与作用

联想是审美过程心理活动中的一种,是心理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同时联想思维作为一种扩展性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之一。联想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有联系的想象,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者将某一种事物的某一点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点或者相反点自然地联系起来。其精彩之处在于研究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联想思维简言之就是从一种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例如红色联想到激情和青春以及战争等,而由战争联想到枪支鲜血等等。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巴甫洛夫说“联想就是神经中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是联想产生的关键因素。事物和事物之间差距越是关联性不强,越是风牛马不相及,联想的效果就越好。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联想,能加深主题的意境,丰富画面的艺术性,突破时空间隔,创造有趣的意味。通过联想,人们在接受招贴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实了内心世界,体会到更强烈的美感,从而与招贴设计者连成一体,共同通过联想过程产生美感共鸣,从而加深对招贴的认识和记忆。但联想又有一定的客观性,它是以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前提的。联想的广义、深度和设计者实践经验以及感知程度、积累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在展开联想的翅膀,同时又要放开心中的层层框架枷锁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之本性,才能在思维的广阔空间里自由翱翔,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创意性非常强的作品。

3联想思维的分类及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联想思维有很多形式,可归纳性地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简单联想是指单纯从表面的形式上去追究联系,把具有相似形态或者相反形态的事物进行联系,利用事物的形态进行时空形态间的联系,如用古代传递信息的烽火想到现代的手机等通讯工具。所以简单联想中就包括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细分下去就是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特别指形态相似的联想,比如图1中通过女人的腿和丝绸的柔滑这一形态上的共性来诉求丝绸高品质的效果,女人腿和丝绸都具备相似的笔直挺拔的形态,同时具备柔滑纤细的机理特征。另外如通过盘子联想到月亮、饼、乌龟壳、皮球等,这些事物之间有着类似的形态特点,都是圆形的。类似联想中包括象征和比喻中的几个方面,象征和比喻可以是从形态上进行修饰也可以从内在意义上进行修饰,这里仅指从形态上进行修饰的象征和比喻,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和文学作品中的借喻就属于这一类。比如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在这里作者将月光的白色与霜的白色、山势的曲线与蛇行的曲线,进行类比联想,于是用霜白比月光、银蛇比喻雪山。接近联想重在强调一种时空关系的联想,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空阶段出现的不同形态进行联系,表现的是一种时空关系的接近。如图2通过综合不同历史时段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得到创作灵感,招贴通过四个亚洲国家独特的艺术形象构成了一个人的面部,四类艺术形象与人的面部特征和五官非常相似,通过面部五官这一平台把四个不同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亚洲艺术节的典型特征。同时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接近联想思维也表现在用传统的手法表现现代的事物,或者用现代的手法描述传统的概念,这种创作手法在后现代主义招贴设计中应用广泛。对比联想也称相反联想或者矛盾联想,对比联想思维是从一种事物引导与它相反特征事物的联想或者从一种事物的正常轨迹推导其逆向轨迹的联想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常态的设计方法。比如简单地从水想到火,从荒漠想起绿洲,到著名的子弹反向行走,福田繁雄通过一颗子弹回到枪管的图案很直接地反映出制止战争的主题,招贴让人一目了然又回味无穷。对比联想是一种反向思维,是向事物相反或者相对的方向发展延伸。复杂联想在思维的深度上要比简单联想更讲究内在联系,是从事物内部意义上进行联系的探索思考。复杂联想是“由见到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由此又称为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其中包括因果联想、夸张联想、种属联想(如通过猫想到老鼠)、生态联想(如通过虫子想起叶子)、象征联想(如通过玫瑰想到爱情)、依存联想(如通过脚想起鞋子)、配套联想(如通过筷子想起碗)等。

4联想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上述的几种联想方式并非是独力的、分割的,而是相互联想的,一张招贴设计作品中可能包含多种联想方式,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联想不是特定的,而是产生不同的联想,但是他们却共同遵守着联想的四条规律。在招贴设计创作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枯竭之中,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要通过联想思维来做出相关作品但却处在想象力的真空之中,那么从联想的规律性出发就可以开启思维宝库的钥匙,顿时会思如泉涌,这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了联想的规律。

1)对应规律。

是通过一种物质所对应的人文属性来进行联想。如前面所讲的玫瑰对应的就是爱情,这是由传统承接下来的文化。过节就要送礼品,这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商业招贴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理,在逢年过节之际就会做出“节日送大礼”之类的大型商业海报。比如福田繁雄在做制止战争的海报时候就通过战争来对应联想枪支弹药,这是一种从属的关系,然后再用一种反向联想很好地表达了招贴的主题。

2)接近规律。

是将形似或者义近的事物加以类比而产生的联想。当人们对一个事物进行感知时可以引起和它在形态或者意义上相近事物的想象,通过这种直观的想象来进行联想,比如通过形状的接近或者色彩的接近等方式进行联想思维,让两个不同的形体结合在一张招贴设计中,形成独特的趣味。当然在招贴设计中,想得越怪异越好,但是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为联想的属性中存在客观性。

3)对比规律。

是对该事物性质或者特点完全相反的事物产生联想,旨在通过某些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具有较大的差异让人产生引起联想,如:黑与白,冰与火等。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引人注目,因而在招贴中应用较多。例如:某些牙膏、化妆品等商品招贴为了强调本商品的作用功能,常以用了此商品的前后状态作对比。如反对皮草公益招贴中为了揭示人杀动物的残忍这一主题,可以通过联想到动物杀人这一一反常态的凶残性来更生动的表达主题。还有如某饮料招贴中也有如人在沙漠中的干渴状态与喝了消暑饮料的状态对比,使人倍感饮料的诱惑,等等。

4)因果规律。

是通过在逻辑思维上产生因果达到联系,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再如回家看到家里一片狼籍会想到家中被盗。在招贴中常用这种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的某种需要,把商品观念和需要观念联系起来,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如某自行车针对其青少年消费群做的招贴,即是先调查出当代青年具有一种长大成人,想追求新生活方式的强烈愿望,然后通过这一特点,做了口号为“独立,从掌握一辆自行车开始”的招贴,取得了较好的商业效果。

篇5

此前15年,斯利弗在美国天文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布的观察结果是:“一些明亮星云(后来被证实是星系),既有蓝移的,也有红移的”;更远的弱光星云,“全都展示红移”(1-P111)。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哈勃有效地以“宇宙梯”法解决了确定星系距离的问题之后,通过对自己测定的24个河外星系距离的分析,发现红移量大致同星系距离成正比,即(λ1-λ0)/(λ2-λ0)=D1/D2。当时普遍认为,这个结果“唯一可能的物理学解释便是河外星系都在以正比于它们距离的速度退离我们而去”〔3-P140〕,由此得出的H=V/D,被称为哈勃定律。其中H为哈勃常数,D为星系距离,V为星系退离速度。D和V“都不是可测量的量”(8-P403)。

哈勃定律作为膨胀宇宙论的基础原典、现代宇宙学的观测依据,存在如下纰漏:1、该定律中既没有可观测的物理量,何以能成为“观测依据”?又缺乏作为必要条件的观测数据,如何判定其正确?

2、设星系在t内退离距离D=Vt=HDt;依据哈勃关系式λ/λ=D/D,λ应随时间线性增加,即该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是红移谱线持续移动而不是红移。

3.取H=3×10-2m/s光年,代入λ/λ=D/D=Ht=3×10-2m/s光年·t=10-10/年·t可知,任一星系的λ/λ都将以每年10-10持续增加。60年代观测精度(λ/λ~2.5×10-15)已达这个数据的4×104倍,要证明哈勃定律成立,就必须提供对同一星系λ/λ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观测证据。

近40年来,新理论与新技术的结合,相继发现了一些不调和的红移现象。海尔天文台的阿普80年代末就宣称:“我们已知有38个不调和红移天体与24个星系相关联。这个数字之大,不允许我们将它一笔勾销”(1-P151)。依据这些佐证,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关于红移跟膨胀关联的传统解释是错的。

红移跟运动的关联确实并不具有唯一性。依据狭义相对论,运动物体发出的光被静止者观测时将发生频移,和声波频移机理相同,用多普勒效应解释没有错。依据广义相对论,具有强引力场的静止物体发出的光,在引力势较高处观测也要红移。即光的频移有两种机制,声波频移却仅有一种,用多普勒频移解释光现象就必然会丢失引力频移机制。通常的解释是:“引力不能定量解释星系的普遍红移,引力效应至少不占主导地位”(4-P509),可以忽略不计;霍金的说法是:“星系的引力场没有足够强到对它有明显的效应”(5-P47)。

哈勃宣布宇宙在膨胀时,全世界能够理解广义相对论的人寥若晨星,“据记载,本世纪20年代初有一位记者告诉爱丁顿,说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理解广义相对论,爱丁顿停了下,然后回答: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5-P83);50年代之前,“广义相对论大体上是数学的一个分支”,60年代之后才“从考察数学结构到开始按照物理来思考”(6-P72);尤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利用穆斯堡尔效应在高度差H=22.5m的条件下,“极其精密地测得57Fe的一条γ谱线的紫移,波长相对变化仅有λ/λ≌gH/C2~2.5×10-15,与理论预告值在误差范围内符合”(7-P94)。引力频移被精确地测量出来后,就不得不承认“引力是一种极其巨大的力量”(6-P66)。即此不难算出,在地球引力场中γ光子通过22.5m,需时t1=h/C=22.5m/3×108ms-1=7.5×10-8s。

由哈勃关系λ/λ=D/D=Ht=10-10/年·t;当λ/λ~2.5×10-15时,t2=2.5×10-15×3.15×107s/10-10=7.88×102s。

依据平直而各向同性的宇宙学原理,当λ/λ~2.5×10-15时,引力效应/哈勃效应=7.88×102s/7.5×10-8s=1.5×1010。很显然忽略引力效应肯定是个重大失误。

大爆炸——膨胀宇宙论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存在3个问题:其一、不考虑引力效应就不符合现代宇宙学的定义;其二、40年前就测出的引力频移比膨胀效应大1010数量级,早已粉碎了“唯一的物理学解释”神话;其三、“广义相对论用时空结构的几何性质来表示引力场”(8-P328),哈勃当时并不理解,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红移属于以偏概全;时至今日如果仍不考虑引力效应,宇宙常数偏小、退离速度偏大的错谬,将永远不可能得到纠正。

为了确定引力跟红移的定量关系,特作如下讨论:

一、改变高度差重做穆斯堡尔实验,依据两次测得的数据,可以确定:

1、红移相对变化量跟距离还是距离平方相关;

2、导出相关公式,为比较引力贡献和哈勃贡献提供依据。

二、有人认为,光在漫长的星际旅途中会受到无数恒星的影响,其左弯右折必然使红移量产生较大改变,无法予以判定。其实并非如此,可依据右图阐明如下:图中A为发光恒星,M、N为两个恒星,P为太阳;光线AB受它们影响的实际传播线路为AB、BC、CD、DE、EF;F为地球,FA为依据经验认定的光传播线路。实际上BC是光在M附近沿能级相同的测地线通过的轨迹,能够影响红移的仅为B′C′。即此可得如下推论:

推论1、光无论受多少恒星影响发生左弯右折,决定红移或紫移的只有直线距离。

推论2、A使光红移,F使光紫移,由于M地《M恒,地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推论3、由实验得出的公式,可以用于定量解释星系的普遍红移,同时将成为确证哈勃定律正确与否的判据。

参考书目

1、(美)巴里·派克著爱因斯坦的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2、薛晓舟等著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正光主编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改革出版社2000年

4、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大百科全书·物理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5、(英)霍金著许明贤等译时间简史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6、(英)霍金著胡小明等译时间简史续篇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

7、倪光炯等著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8、董光璧等著世界物理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光速不变与波粒二象性

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廊清物理学理论中的3种观念。

1、物理学不研究“物质”,正如没有人能够讲出“水果”是什么滋味一样,因为二者都是抽象的类概念。实际上物理学只研究质量、电量、能量跟时空的关系,“物质”属于误用的哲学概念。

2、从牛顿那个时代开始,物理学就分牛顿范式和非牛顿范式,前者研究孤立质点运动的规律,后者探讨热、光、电、磁的本质;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热、光、电、磁现象的本质都是电磁波,统称为能量。

3、现代物理学理论可以分为以质量计量、用时空描述,以能量计量、用位形描述两大体系,物理客体理应分为质量系统和能量系统两大类。同理粒子物理学就应该分清质量子(即费米子)和能量子(即玻色子),本质差异在于有没有静质量。

据此,先讨论光速不变问题。

所谓的光速不变是一种简称,实际所指是光速与光源运动的速度无关,或曰:光总是各向同性的。依据“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光子没有静质量,自然就应该与光源的惯性无关。人们通常表现出的“不理解”,根源在于误认为任何“物质”都具有惯性,忘记了惯性只与质量相关,属于牛顿范式独霸天下产生的常识性错误,不清楚物理客体应该分为质量系统和能量系统两大类。

讨论光的各向同性,首先必须依据两系统结构论确立如下观念:所谓的宇宙是质量体(包括电子、质子、原子、分子到其大无比的天球)悬浮在能量海洋(即连续辐射)中的巨系统。只有当能量(子)从质量体中放出(或被吸收)时,才表现出一份一份的粒子属性,被称为光子;而这种能量(团)在连续辐射的海洋中传播时,则总表现为波。只需要以石块掷入水中后,水波总是各向同性传播为类比,就很容易理解光波总是各向同性的道理。

得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开始时说微观“物质”既是粒子又是波,后来改为既不是粒子又不是波;由于实际测量的结果是:用干涉仪得到衍射图象,用计数器记下的是粒子数,就将微观粒子的实在性跟意识联系起来,认为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由测量者的意识所决定,关键在于选用什么样的仪器。直到今天波粒二象性依旧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

实际上只需要摈弃掉“物质”这个误用的哲学概念,并承认物理客体分质量、能量两个系统,问题即可以迎刃而解。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已如前述,只需要将在能量海洋中传播和由质量体吸收(或放出)分开考虑,答案就已经非常明确:波属于能量系统的属性,而粒子性总跟质量系统相关。

光子属于能量子,现在讨论质量子的问题。依据量子运动的特点,粒子永远不会停止运动。按En=n2h2/8mL2被关在L=4A箱内的电子(m=me=9.1×10-31kg),最低能量状态(基态)也还有2.3eV能量,通常称它为电子的动能,又是一种植根于“物质”这个误用概念的常识性错误。量子场论承认微观存在分粒子和场,每一种粒子都对应着一种场,却讲不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只需要将电子放到质能两系统结构论的框架去考察,就不难发现所谓的电子动能并非属于电子,而是网络态的能量海洋作用于电子的结果。任何粒子实际上都处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被动状态,传统将这种能量理解为电子“自能”,是基于质、能不分产生的常识性错误。试想:空中悬浮的气球不能静止的原因在于空中能量分布不均衡,水中木屑的动能亦来自于水,都不属于气球和木屑自身所有;即此为类比就不难理解粒子性和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论: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是使用分别适用于能量或质量系统的仪器,检测由质量子和能量子构成的复合态产生的不同效应。

验证实验:同时使用干涉仪和计数器对质量子进行观测,当光栅的隙缝小于粒子的直径时,放在光栅背后的计数器就不会记下粒子数。理由是通过光栅的只能是能量海洋中传递的一列波,具有静质量的粒子将被“滤”掉。

三、绝对时间和相对相间

牛顿将时间分为“自身在那里流”的绝对时间和“可感知的及外界的度量”的相对时间。狭义相对论预言“动钟变慢”;广义相对论预言“一个钟所处的引力势越低(深),它走得越慢”。通常都说相对论的预言被证实,说明牛顿的时间观念是错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即此正好证明了时间确实有绝对和相对之分。

牛顿之前,惠更斯已导出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2,据此发明的摆钟至今仍在使用,其走时快慢与g直接相关:g越大,T越小,走时读数即变大;反之即被称为变慢。这个结果为什么正好跟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相反呢?因为物理学研究的客体分两个系统:一是由牛顿范式沿袭而来的,用质量计量、用时间和空间描述运动的质量系统;一是由非牛顿范式沿袭而来的,用能量计量、用位形描述运动的能量系统。摆钟的读数属于质量系统计量的相对时间,可以通过调节摆长L使所有的钟走时一致,其作用直接源于发条的弹性势。刚旋紧发条时走时慢些,发条松弛时走时即变快。

用原子钟实测的结果正好跟广义相对论预言一致,这又是为什么呢?由于原子释放能量子跟它所处环境的能级直接相关,而能量子的T即代表该能级的内禀时间,由能密梯度g′决定,是无法人为改变的,故而称之为绝对时间。

如图所示,行星R从远日点N向近日点M运行时,动能(正能)逐渐增大,g亦随之增大;由M向N运行时,势能(负能)逐渐增大,g′亦随之增大。沿NM方向,正能密梯度g递增,负能密梯度g′递减。原子钟走时由g′决定,显示的是绝对时间;摆钟走时由g决定,显示的则是相对时间。

小结:绝对时间是弯曲时空(负能密梯度决定其曲率)的内禀时间,传统使用的摆钟“度量”的属于相对时间。当使用人为规定的时间标准去度量负能量海的内禀时间时,就必然会出现时间变快或变慢的实测结果。

验证实验:将在同一地点校准的摆钟和原子钟各一枚,用气球带上高空,依据电台播放的校钟讯号去校钟时,原子钟的读数要大些(变快),摆钟则变慢。

意义:该实验可以确证:

篇6

本文作者:熊嫣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伦理争论和冲突

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和克隆也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异源人工授精将会影响到传统的血缘关系,体外授精使用了供体卵,破坏了有夫妻两人婚姻关系的线形传递,而克隆技术打破了生育与男女结婚紧密联系的传统模式,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义务观。克隆人在世界范围内冲击着人类社会现行的人权观念与生命准则,引发了公众对伦理道德观念的争论。

自然进化与定向进化的矛盾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由自然决定进化的方向和程度,物种包括人类受自然规律的强烈影响而进化。定向进化指的是利用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或对蛋白质分子进行修饰,获得所需要性状的表达,使得其朝所特定的方向进化,与自然规律的影响无关。定向进化的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医学等领域,转基因技术在定向进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1983年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以来,2005年全球21个国家共种植了0.863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美国农田的1/3、阿根廷和巴拉圭农田的一半多都已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到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1.14亿公顷。毫无疑问,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优质、高产和各种抗性(抗虫、抗草、抗病毒和抗逆境等)转基因作物,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对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农户为例,调查结果显示,3年平均种植抗虫棉农户每公顷收入增加1378元。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作为自然界中以某一性状突出的物种存在,将会消除生物群落中的野生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造成物种单一性的危险。比如,由于倾向于单一种植效益高的作物(甘蔗、油棕榈)而不是轮作,这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单一化,以及为增加产量和效益的转基因作物出现可能会造成与野生亲缘的交叉授粉,使得转基因作物侵入自然,导致栖息地的破坏,从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另外,以克隆技术为例,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篇7

二、优化书籍设计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可见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书籍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书籍设计系统形成的基础,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瓦解力时,书籍设计系统才得以存在,反之系统将灭亡。因此,书籍设计就是要通过构建书籍设计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书籍设计机制,加强要素之间的黏性作用力,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正如荷加斯所说:“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

三、构建书籍设计的环境适应性系统

“书籍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6]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系统的输出也必须适应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稳定的环境依存关系。书籍设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地域、不同群体与读者等因素。书籍设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他必然与整个外部的社会环境产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又必然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读者环境的制约,因此书籍设计系统必须适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设计师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书籍设计体系和模式。

四、以动态观点看待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

书籍设计的动态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首先,在从事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媒材的新换代使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对问题变化的敏感度,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时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再次,书籍设计动态性原则要求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随时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抓住事物发展的最新势头。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才能导致有序,而封闭系统只能导致无序、即萎缩、崩溃,直至系统灭亡。

篇8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形式材料制作手段

现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其发端于古老而传统的挂毯(Tapestry)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四千年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了羊毛编织壁毯,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9世纪埃及人留下的作品,其织造技术与现代高比林工艺十分相似。在南美的秘鲁、利智和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都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编织物。壁毯作为一种古老的编织语言,体现了特殊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纤维艺术成为20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的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现当代人文背景的转换,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而且在纤维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观念受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影响,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创作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观念产生变化,从而引发了现代纤维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观念必需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正是这种制约,使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表现出独具空间形态的艺术观念。90年代后期,艺术家个性观念的表达更趋多元化,纤维艺术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语境上呈现出深刻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形式的拓展

1.从平面走向立体

传统概念中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在欧洲主要是指挂毯、壁毯等平面形式的作品。挂毯在欧洲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许多博物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传统挂毯作品。欧洲挂毯的较多运用与其气候条件及建筑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各类纤维艺术手工艺,虽然内容和形式上也十分丰富,但难免受到实用性的制约,这时的纤维制品材料,色彩、形式、内容上都趋于程式化,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沿革方面都较为成熟,但设计上过分地依赖于民间文化和传统思想,或者为所谓的艺术所左右,成为纯艺术的描摹写照。与其传统形式不同,早期的现代纤维艺术就作为现代建筑的共生物而具有现代意义。其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度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建筑几乎成为现代的代名词,而现代纤维艺术也成为消除现代建筑固有缺陷的“良药”,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此后越来越多的纤维设计家、艺术家、建筑师投身于纤维艺术创作,以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时代的主题等。更有甚者将纤维艺术作为纯粹的情感宣泄的形式,出现了大批的现代纤维艺术。

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立体与半立体的作品占的比例较大。即使一些平面的纤维作品,其展示形式也已不完全是壁上的平面形式,而是去追求一种在空间形态中的悬或挂的形式,或将原本平面作品在空间作了各种形式的展示变化。

在立体纤维艺术品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雕塑”,即以金属、木、竹等材料为立体框架、支撑物,在其上进行编织;或将已编织成的平面纤维制品与立体的框架相结合;甚至完全没有框架,利用纤维材料自身的“可站立性”制作作品。另一部分是以各种空间悬吊方式为主的,悬吊的方式有的在空间的上部,类似顶棚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中起着一种空间分隔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的下部或者是在半立半悬吊形式,有屏风的效果。如保加利亚著名纤维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万曼)采用粗犷的纤维材料去展现立体几何的现代派艺术雄风,从吊顶上悬挂的大型几何结构形式,在灯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幻莫测的多维空间效应。

探究现代纤维艺术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纤维艺术材料与其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b.现代建筑需要这种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品来增加现代建筑空间里的人情味,以改变现代建筑中许多冰冷或平淡的空间效果。C.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

2.从具象走向抽象

欧洲17,18世纪的挂毯大多以宗教等具象的题材来表现的。到了19世纪末,绘画产生了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纤维艺术也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开此艺术先河的是法国壁挂艺术家让·吕尔萨,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壁挂技术相结合而使壁挂以新面貌出现于艺坛的人。他在壁挂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促使纤维艺术的发展从过去的忠实于画家的画稿、油画的复制品的主题性绘画风格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使观赏主体直接参与纤维艺术的情势,纤维艺术与空问环境已经融为一个整体。现代纤维艺术似乎越来越向抽象化发展,但这种外在形式的抽象化发展却都是伴随着明确的主题表达的。例如:格鲁吉亚的现代壁挂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的作品《音乐会之后》,他以娴熟的编织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织运作中不停地思索,变换手中的各种色线进行创作,绘画性的表现形式与变幻莫测的编制技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微妙的色彩效果。

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从较为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力图用综合材料,用现代观念和传统技艺的结合来表达纤维材料构成的内在力量。在技法处理上运用了极其丰富且“非寻常”的手法,对原始的纤维材料进行刻意的“加工”、“扭曲”、“变形”。以抽象的形式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纤维材料与制作手段和空间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微妙的心理感受,以及个性的独特传达。

二、材料运用的拓展

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纤维材料包括天然纤维材料和人造纤维材料两大类。人类利用纤维材料,首先是从实用的需求出发,并赋予了材料许多个别的功能与使用方式,从劳动工具到人类的着装、室内陈设用品。可以说,纤维材料是一种与人最亲近的材料,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材料自身的性质,如柔韧性、保温性、遮蔽性、装饰性等,也来自于人的感受性。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已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状况走向了“多元化”。现代纤维不仅沿用传统的自然纤维,而且运用了大量人造纤维,如:合成纤维、有机化学纤维、尼龙、金属、光纤、玻璃、陶瓷、石棉纤维等。多元化的材料运用使现代纤维艺术在色彩、质感、肌理及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不同材料的质地能改变外部与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从而更丰富了形态的视觉美感。比如硬质的竹、藤、金属等纤维材料,其共同具有的弹性张力在外形与内形的结构组合中,形成比较明确的结构轮廓继而产生了爽利挺拔的形态美;软质的棉、麻、丝、毛等纤维材料,其共同的柔软属性在不同编织的交织中形成了模糊的随意的张力结构轮廓,从而表现了柔美和谐的形态美;软硬材料的组合,其对比的张力在各部分形态间的表现则是一种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现代艺术中就出现了使用透明、闪光或发光的材料来表现现代的高科技,现代纤维艺术家同样也采用了这些材料与技术。他们提出了一种“不可见”的材料(即:自身没有特别的肌理,但是具有极好的反射性)来表现闪烁而且多变的光线、反射、透明。这不仅仅是作为对难以捉摸的现代电脑科技的反应,也是现代纤维对日益发达的室内光线照明控制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和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反光材料的一种反应。室内的照明、建筑内部采光的改善也为纤维作品的“高科技”提供了可能性。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铜丝和粘胶纤维作为材料。保加利亚纤维艺术家万曼的作品《经与纬》采用了塑胶管和毛线作为材料。现代纤维艺术在取材范围上的拓展,主要还是由于现代纤维艺术追求材质美的表现。丰富了材质的种类就等于丰富了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

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美学思想 艺术设计 继承 发扬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在艺术设计中影响深远,特别是儒家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设计美学思想,都可以激发艺术设计无限的灵感与动力。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

设计即生活,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艺术设计包括的平面、广告、包装、数码等各个门类无一不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门类,以科技为依托、文化为内涵,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和谐自然的溶入我们的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设计作品是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播媒介,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展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不仅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而且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与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艺术个性、哲学含义的发掘与汲取。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可以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民族特色。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史,既是一部诸子百家的哲学史,又是一部美学史、艺术史。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哲学自成一家,相互影响,彼此映照,互为师长,所以,中国的传统艺术与美学、哲学中相关于美的的观点既百家争鸣,又相依相托,血脉相连,均流淌着中国传统的味道。

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美学的一系列命题,如孔子的“文质彬彬”说,孟子的“浩然之气”说等,都是强调诗、书、礼、乐的融合,注重天人和一的和谐,寻求真善美的统一,追溯美的本质,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儒家的核心思想重视“天人和一”的哲学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设计师所信守的设计哲学,并构成中国传统设计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的观点,它深深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天人合一”的园林文化和美学思想,在艺术设计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因此,中国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例如苏州园林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花园、水池、假山、林木等创造出一种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致美;另一方面又十分讲究亭、台、楼、阁等建筑体的形式美,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富有情趣的园林美。

艺术设计中,关于现代汉字元素的设计与应用,也十分注重“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借鉴书法艺术追求的“得天趣,通自然”、“以不落斧凿痕迹”的境界,达到“天人相应”的审美目的和设计目的。例如,2007年Adobe设计大赛作品的《甲骨新发现》系列作品中,甲骨文字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结合,刻满文字的甲骨主体图形达到了“以不落斧凿痕迹”的艺术效果,其艺术手法很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中活字印刷术的艺术效果,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2 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美在道,而道之根本在于自然,正所谓“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的根本,包含着对宇宙万物的规律和目的,必然和自由相互关系的理解。坚信宇宙是和谐的,以“无为”的态度顺应自然规律去追求目的,自然会达到。人创造器是效法道的,不言而喻也就是设计的效法自然。

《老子》第四十五章中的“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净可以为天下正。”充满了辩证的道理和对立制约的思想。《老子》一书中大量矛盾的概念是为了阐述“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但同时又表达了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艺术所具有的共性,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突出的是“和谐自然”的审美思想。而设计法则中的诸多理念也继承了《老子》的矛盾概念。老子的自然宇宙观,使其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则主张清静无为,《庄子》一书中的“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以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超越了儒家的天人和一思想,强调了一种精神超越的感性审美哲学。追求在宇宙万物同一中来达成超越的庄子美学,诠释了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同一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原则。

道家的文化应用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法则和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设计偏重于形象性,注重感性的一面,而构成偏重于理性与逻辑,常与抽象的形象相联系。将二者的关联因素,做到兼收并蓄,从而发掘出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比如2008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就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 继承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多彩的想象空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和谐均衡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艺术设计作品中从复杂到单纯,从丰富到简练的提炼过程,也是我们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所造就的。下面我们就以文学、美术、戏曲等几个方面为例来谈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

1 中国传统绘画与设计

中国传统绘画,独立于世,别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中国画与书法中笔墨纸砚的使用,表达出抽象自如的线条形式美与极强的艺术张力。注重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现代设计师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和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作品里经常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视觉设计手法,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浓厚的东方韵味。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作品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现代艺术设计者越来越需要更深厚的艺术修养以使其作品具有更强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所以设计者更加追求作品的意境化。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表现手法较西方绘画的一点透视,追求真实的空间感更接近于平面设计的构图原则。这些手法在平面设计上的运用尤其值得借鉴。

2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与设计

中国传统图形与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元素,关乎到哲学、审美、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如蕴涵宇宙玄妙的黑白阴阳鱼的太极图,代表四方位、四节气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纹,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图腾。在当代,这些符号仍具有积极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符号作为设计元素,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手法。于是在设计手法上,经常对传统形式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同时与儒道文化结合,使之成为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新形象。

汉字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有的视觉信息符号,是由笔画构成的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汉字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其艺术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动荡不断变化和发展。汉字艺术的演绎载体“书法”又被称为“线的艺术”,书法艺术是文学、诗歌、文字的结合,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精粹。

纵观书法的发展史,自甲骨文的产生至篆刻;自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至颜体、柳体;自法帖至碑刻,无不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大巧若拙”的思想,再以及《老子》的矛盾概念等,都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书法,是汉文化圈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被艺术界誉为最高境界的抽象艺术。汉字(方块字)有别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主要的特点是象形。汉字本身就是经过数千年提纯后的抽象图像,文字更因为在毛笔的书写过程中所产生的线条美感、空间、笔势、意境、精神而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性。书法具有表达文字意义与图形符号的双重身份,既能表情又能达意,兼具抽象美感与具象意义,在艺术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意义,艺术设计中的书法艺术既作为文化媒介的代言又是符号元素的表述。

在现代,字体设计的内涵是指,汉字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美术字练习或技能的培养,而是一种主题创作思维模式的培养。其应用涉及了广告、包装、展示、装饰、装潢等多个领域。在设计原则上追求传统文化的韵味,使儒道文化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得到延续和发展。?

3 中国古典文学元素的符号化与设计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人间的苍生百态。中国文学著作浩如烟波,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名著,通过一个个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经典曲折的故事情节,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生态,并让人在阅读中品味出其中蕴涵的东方哲理思想。这些文学著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并使著作中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逐渐凝缩抽象成一个个具有极强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符号。这些具有极强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符号,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例如,美国的动画从中国古典文学形象花木兰的故事中寻找到创意元素,拿去再造,把中国古典文学形象符号化,使花木兰成为世界知晓的形象。从某种角度说,艺术设计是创作个体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没有思想做内涵的艺术设计,其生命力是脆弱的。艺术设计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契合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同时更加国际化,为世界所认可。

4 中国戏曲元素的符号化与设计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尤其京剧更是中国的国粹,戏曲艺术形式的程式化,是对现实世界与生活的虚拟化与符号化,是对具象物质生活的抽象提炼概括,与艺术设计中对现实与情感的“符号化”异曲同工。

中国戏曲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要表现的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想而知其中需要多少具有极强象征作用的视觉符号。这些视觉符号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被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的。人们能通过这些简单的视觉符号读懂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意义。京剧中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大众,花脸的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等。我们在设计中所需要表现的主题如果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符号,而且这一符号是约定俗成,人所共知的,那么作品在进行传达的时候便可事半功倍了。而戏曲便是这种符号的百宝箱,我们应大力发掘。同时中国戏曲中综合了诸多美的形式,如服装、道具、舞台布置、身形动作等等,都是艺术设计中可以运用的素材。

四 结语

在设计中,我们应认真对待传统,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的动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国美学体系的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被设计界重新发掘和诠释,从文化层面与艺术层面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设计师应以此为契机,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新的设计风格,向世人展现中国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刘进:《论〈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装饰》,2006年第5期。

[3]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 辜正坤译注:《道德经》,中国出版集团,2007年版。

[5]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篇10

2道家思想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道的空间”思想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道德经·第十一章》写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运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这是道家思想对室内空间最深刻最直观的认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住宅室内的装修设计愈加重视,设计和营造出既满足使用功能又具有艺术美感的居住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住宅室内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整体性、统一性原则,室内空间中的造型、色彩、照明、材质、肌理变化等设计元素相互依存、共存于同一个环境之中。电视背景墙、玄关、床头背景墙、家具、灯具等的设计和选配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以“为了设计而设计”作为指导思想,不从整体环境空间考虑,就违背了道家的空间思想,因为真正有用的是由“有”创造的“无”的空间。例如,灯具在空间中起到照明、装饰、改善优化环境、划分限定空间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有”的物化形态,如果一件价格昂贵的水晶吊灯不能起到划分、改善空间的作用,从道家思想角度讲即不能创造“无”的空间,那么就失去了在空间中的价值。空间是住宅设计的灵魂,没有空间,人们便无法生活和工作,住宅就失去居住的意义。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要摒弃滥用“炫富”元素,盲目地追求高档次的装饰材料“有”的错误理念,用“无”的整体设计理念去营造空间环境。

(2)“道法自然”思想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庄子·外篇·田子方》日:“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也是提倡虚怀无为、顺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针对当下住宅室内设计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借鉴“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将其精髓运用其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注重生态的绿色室内设计之“道”。在设计过程中力求空间的“自然”融合,将室外自然元素引入室内。例如,利用“借景”设计手段将室外景色通过宽大落地窗映入室内;通过对隔墙、门窗的重新打破再创造,使室内的阳光更充分、通风效果更理想化;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宁少毋滥”,把环保性放置于第一位,并且尽量选用天然材料,如木、砖、混凝土、天然石材等给人以亲近自然、返璞归真之感;一些花卉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在室内通过对盆景、假山、鱼缸、绿色植物的介入,可以营造出温馨自然的空间氛围。第二,遵循因地制宜、自然本真之“道”。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因地”塑造。赖特的流水别墅堪称世界经典,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整个建筑与周围的溪水瀑布、山石、丛林花草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并且在材料的选择上别具匠心,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天然毛石作为建筑和室内装修材料。自然本真之“道”在别墅的每个角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和谐自然之美阐释得惟妙惟肖。住宅空间的主要作用在于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质朴自然的生活是当下都市人的追求目标。作为设计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从业主的精神心理需求,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再创造,打造出形式美观和精神内涵并存的现代居住空间。无论是开放的客厅空间还是私密性较强的卧室、卫生间空间,都应把握住自然本真之“道”,不做过多的装修装饰,发挥房屋建筑原始的优势,完善其功能的不足。

篇11

2、逆向思维的特点普遍性的特点:逆向思维有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适宜性,包括相互矛盾而又统一的规律是普遍适宜的,因此有一种逆向思维角度;批判性的特点:逆向是与正向对立的,正向是指普遍的、一般的、大众的或习性的想法与用法。逆向思维,是有悖于普遍规律的,是一个挑战普遍规律的。它可以摆脱一般的心态,去除由常识和自定义所引起的模式识别;新颖性的特点:规行矩步的思维方式和按传统的解决方式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维死板,摆脱不掉惯性的枷锁。逆向思维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个难题,通常会出奇制胜。3、逆向思维的优势逆向思维优势一:在平常生存活动中,普通思想的疑问没有解决的方法,使用逆向思维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结果。逆向思维优势二:逆向思维会使其独出心裁,在别人察觉不到的地方寻找突破口,从而一击制胜。逆向思维优势三:逆向思维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中解决疑问的最好的方法。逆向思维优势四:一些困难在生活中从逆向思维使其简单化,这样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逆向思维优势五:逆向思维擅于运用在各个收益型领域。如:房地产、股票等等。逆向思维优势六: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一个挑战人类的知识,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加深了解和起到加强力度的作用。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思维,这样才会有更多出乎意料的结果。

二、逆向思维的分类

1、真实诉求的逆向思维真实诉求就是不添加任何修饰符、真真切切的传递产品信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如:我们逛街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服装店门前会写到:“店内服装超低价出售,降价原因:1、因存放时间过长,款式些许过时;2、年末大清仓,周转资金。”其实这些是使用反向思维方式的广告。虽然这是事实,但却有很多人买。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就如实的说出,不欺骗隐瞒购买者,这样说出来的话更让大家相信,能感受到卖者的诚意真实,购买者才更放心的购买。

2、幽默风趣的逆向思维这一类广告比较有艺术感,比较幽默风趣,这样不但能使大众轻松的了解商品的全部外观,而且还能被人们记住商品特别之处。例如“:百威”广告中两罐啤酒是人格化,戴着墨镜和耳机在海中冲浪的一对夫妻,享受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图片非常引人注目,清澈湛蓝的水,感受海风击中幻想脸的微风,喝百威啤酒的味道和感觉的创造性表现在感情上能引起购买者的共鸣。让购买者更容易接纳,特别是受到青年购买者的青睐。

3、缺点逆向思维缺点逆向思维,进而指出的缺陷被认为是大众的,用创意来解决。例如:日本的优衣库服装品牌,优衣库是众所周知的产品表面上没有任何图形标志,在它的里面衣服标签标明衣服的面料成分和写它的褪色现象。反而不让购买者感觉到反感,却可以让人感到很真诚。

4、正话反说逆向思维正话反说就是使用讽刺的说法。实则是作为真正的赞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侃自己,来展示产品。这是一种自信的,一种幽默和智慧的。例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就是用带有这种的方式来招揽客人,客人将看到后会认为这样一个包子怎么个难吃法呢?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去购买,它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方法与发展趋势

1、如何培养逆向思维思维自身是包含两面性的,从这到那或从那到这就是思维的两面性。把其中一个方面称做顺向思维,其相反就称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并不是违背常理的,仅仅只是打破常规,帮助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大家熟悉的疑问,通常会成为固定思维。逆向思维冲破了固定思维的禁锢,带有创新,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思考设计中,设计师使用心理逆反来改变思维方式,强调把观众的实质性的缺点与优势对比,通过这种手法来触碰到购买者心理,比较传统的设计手法可以更好的达到预计的结果。独特鲜明的当代广告很容易脱颖而出。观众不会轻易的接受任何无创意的广告,我们必须有创意,才可以使购买者接受并有购买欲。没有个性的广告只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个性的创意广告是吸引购买者,能够征服购买者。根据一般的想法,有时设计的广告作品往往缺乏创造力。如果没有任何想法去搞广告创作,您可以尝试使用逆向思维方法打破僵局。使用逆向思维来对非主观事物进行加工制造从而取得相应的形变,设计出不同的体现方法。广告和传承绘画体现方法不同,必须通过开拓创新,在大家普遍的思想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2、逆向思维是广告设计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广告设计里,广告是发挥作用来改变购买者的想法和行为,这需要通过结合别的策略来实现销售。许多企业希望广告成效可以立刻达到想要的效果,但通常很难达到。所以,在广告极大削弱商业信心之时,创新的广告是至关重要的。广告随处可见,可是都大同小异,大家的视觉已经疲劳,需要有新的东西来刺激大家的感官,这就说明广告面临着一个新的抉择。盲目从众是不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今科学在不断的进步,大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疑问,大家想丰富自我的生活,就衍生出了逆向思维,它取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样就更易被认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性,广告产品更新的过程中,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它将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宣传。只有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改变,从而赢在惊喜。销售品之间的差距变小,很难找到突破点,对于设计者要做到作品的独特,能让购买者注意到就必须有突破。这就要做到思维不能被禁锢,使用反向思考使用意想不到的想法,使作品表达的出神入化,让人难以忘记。现如今广告发展迅速,利用逆向思维设计更可以超越传统的创意并更能起到超乎凡响的结果。

篇12

二、在图形创意设计中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

在图形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常规普遍逻辑和客观自然规律的突破来表现事物,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融入图形创意设计,从而有机地统一了主观和客观、虚幻和真实、现实和幻想。设计出的图形创意作品画面和视觉取向具有矛盾、变异和反常的特点,从而对信息进行更深刻和准确的传达。在图形创意设计中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图形悖论、图形转换、荒诞怪异图形和图形结构重组等。

1.图形结构重组

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是可以进行分割和分解的,这也给图形的解构创造了可能。图形解构就是对图形进行分解,将其分割成为无数个细小的单位,切割和分解的主体要保留着其固有的属性。所谓的重组指的是对形象素材进行分析和整合。图形创意设计者在面对设计主题时,可以采取解构的方式,分解与设计有关的各种素材,从中找到适合视觉表达的形式,再从中选择最富有形象性、代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设计素材,并在这些素材进行重组和整合。

2.荒诞怪异图形

所谓的怪异就是与事物固有的原理相悖、新奇奇特,荒诞指的是不近情理、不真实。图形设计者可以打破原有的理性形象,挑战人们的视觉习惯。例如毕加索将通心粉和花组合起来,杜尚在人们熟悉的蒙娜丽莎的图像上画上胡子等等。这些设计都是在人们的视觉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从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格林德勒的广告设计中采用了一个竖起的鸡蛋的形象,在竖起的鸡蛋顶部露出了一个红色的钢笔笔尖。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中,鸡蛋打开无非会出现蛋黄、蛋清或者小鸡,而这个图形设计则完全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常规,给受众一种惊奇的体验,从而展示了“新上市”这个设计内涵。这种设计方式通过打破原有的理性形象的途径来挑战人们旧有的视觉习惯。通过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反常规现象,来释放人们的深层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心理障碍和物理障碍,使人们的思维定势被打破,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图形互换

所谓的同行互换指的是通过图与地的视觉转换,使同一个画面能够表现双重物象,也就是负形和正形之间的互换。图与底之间的反转和共生能够使人们的视觉惯性被打破,从而做一个全新的图形创意设计,对底图的空间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利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正负形来传达复杂的信息,使受众的视线被全新的视觉形象所吸引,从而更好地向受众传达设计意图。例如鲁宾之杯这个设计作品,在白色的杯子中蕴含着两个人的脸形,通过图底转换来丰富图形设计的内涵,使作品形态能够表现出两种信息,使受众能够更深入的思考和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4.图形悖论

所谓的图形悖论又称为图形反论和图形逆论,使一种特殊的现代视觉设计图形,通过反常规图形来达到创意设计的目的。图形悖论具有两方面的特殊性,第一,对设计作品中形与图的特殊视觉面貌进行体现;第二,设计者使用特殊的表现手法来对图形进行组织和营造。也就是在逆向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制造冲突和矛盾,从而将几何、逻辑等方面的视觉矛盾呈现给受众。设计师要通过反常规和反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表现,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不可能与可能、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为受众带来矛盾、反常的画面和视觉形象。与此同时,在图形创意设计中还会用到逆向思维的一些其他表现形式,例如聚合或打散的被一、仿物或拟人、置换和色彩等等。设计师要通过综合联想,交错和穿插使用各种手法,充分发挥逆向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