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3: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服务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调查目的:了解汽车售后服务现状,调查客户满意度
四、调查地点:xxxx
五、调查方式:随机提问
六、调查结果如下:
摘要: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无法仅限于对基本生活的满足,商用、家用汽车市场适机出现,国际国内品牌车如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三菱、雪佛兰、奇瑞以及hrv别克凯越等等各种品牌车特约店的不断进驻,使得成都的汽车销售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成熟与壮大,各品牌车特许经营店也是利用自身售前、售中与售后的一条龙服务来赢得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忠诚度。
汽车售后服务,一项最具体、最讲究细节的综合服务,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渐趋理性,谁能提供消费者满足的服务,谁就会加快步伐,占有市场份额。全力提升服务满足度、打造服务品牌正逐渐成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汽车品牌的共识,使汽车售后服务真正的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推动汽车行业良好、健康的发展,也为汽车4s店或汽车维修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汽车售后服务的现状与分析
XX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足度调研报告显示,售后服务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竞争,将严重制约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93%的被调查者对“多次返修率”不满足;56%的被调查者担心,4s店或特约经销商在维修过程中“偷工减料”,提供劣质配件;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观点淡薄是4s店或特约经销商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68%的被调查者认为,顾客的反馈信息并未得到满足回应或解决;73%的被调查者表示,质量保修期后会选择社会修理厂;但是,对社会修理厂的维修质量表示担心的被调查者竟达62%①。我们很多消费者称:售后服务的消费太高。因此消费者实际接受服务的代价是:高昂的工时费及不规范的零部件。
(一)、标准和法规体系不完善
为发展国内汽车工业,政府及相关的部门出台了各项法规政策来推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但相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汽车售后服务业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从事汽车售后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以及企业治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售后服务理念淡薄。
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自身的服务意识是相对落后的,国外售后服务的立足点是提高保质期,保证正常使用期,推行“保姆式”售后服务,而我国的售后服务的口号是:“坏了保证修理”,许多工作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是想方设法解决疑难问题,而是诱导顾客更换不必要换的零配件,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国外售后服务的项目多,咨询服务、对客户进行技术培训、配件供给、维修、保养是一条龙,国内则是维修服务单一,国外服务连锁化,网络化,而我国目前还处于单个企业独立经营,连锁、网络还处于喊口号阶段。
、不重视信息反馈
目前流行的汽车销售方式是4s专卖店,也就是集“整车销售”、“零部件供给”、“修理”、“信息反馈”四大功能。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越具体,决策就越有“底气”。4s店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线,天天直接接触用户,把握着市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在技术上,4s店天天都要接待用户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索赔等等,这些信息对改进产品具有极大的价值。虽然现在的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也知道收集顾客的信息反馈,但顾客的反馈信息最终并未得到满足回应或解决。客户回访只是表面的一种形式,真正做到及时回访,认真做回访记录,建立客户档案的并不多。顾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不能让顾客的满足,也不能为公司的竞争及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汽车零配件价格高,质量不稳定
随着轿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为配件和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给大量的假冒配件企业和低质修理厂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大量关于汽车维修的投诉中,零配件的质量问题和零配件的价格不合理的案例较多。目前中国的零配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劣质件”。客观地说,国家没有出台全面具体的零配件质量标准,也是劣质件问题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除了43类与安全直接相关的核心零配件有国家质量标准,其他数以千计的零配件都无标准可依,质量很不稳定
2、提高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对策
结合现在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在售后服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针对自身的不足,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规范服务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型号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加之售后服务本身也有很多种类,造成了汽车售后服务方式方法千差万别,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商和消费大国通过是依靠制定国家强制性汽车售后服务标准,或者由该国行业协会出台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行业规则,以规范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活动。不仅如此,一些有实力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国际iso标准认证,将售后服务的标准化作为卖点,以吸引消费者。从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态势来说,服务标准的服务企业将逐渐壮大,而不规范的服务企业将逐渐退出服务市场。
、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科技的发展也不断进深入,顺理成章的各汽车4s店或汽车二级维修企业也都相应的配置了各种先进的诊断仪器、设备和工具,尤其针对品牌车型检验的专用电脑检测设备也都逐渐引进。但是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原国企车队的维修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汽车新技术的把握以及先进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都比较困难;另一部分来自于新设的4s店服务人员,人才结构不齐,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对整个售后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顾客满足度的培训,主要是培训处理汽车故障的技术方法以及客户服务的处理原则、程序和技巧。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定期对员工进行维修技术和提升顾客满足度的培训和考核,每一位工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方能上岗。此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应予以提高,无论是工作装还是语言规范,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在顾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我们的服务是专业化水准。
、发展连锁经营
国内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现状有目共睹,路边小店、各种资质的维修企业,汽车4s专营店多种形式共存,没有形成经营规模、店与店之间低价竞争、互相拆台,严重的无序经营影响着这个领域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国外服务业的进入,由于其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会对国内的售后服务市场形成相当大的冲击。
在国外,汽车售后市场大多是以连锁方式运行的,它所带来的利润回报率也要比卖整车高。不管以国外经验还是国内现状看,连锁经营都是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经营者日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如全球最大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日前也公布,未来三年内,将在华东地区发展200家以上的汽车快修连锁店,成为华东汽车快修“大哥大”。汽车售后服务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加盟连锁的经营者在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很快拓展自己的业务体系,同时可以使加盟商在缺少行业经验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投资,顺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很多问题,能在创业之初就顺利地以成熟的面貌开始经营。
、开展全方面的网络服务
建设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平台,实时、互动、全面、客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它也将成为同行业中一种主要的竞争手段。网络服务提供项目内容可以有:24小时紧急抢修;新旧车置换服务;故障拖车服务;车辆代办年审和年审告知服务;车辆交通事故修复理赔服务;车辆保养维护、美容等。同时还可在网站中细列出公司的部分或全部配件,对每一种配件做出具体的描述包括图片、生产厂家、规格、价格等全部属性,客户也可以对自己需要的产品进行查看、定购,有问题也可以咨询或发表对产品使用后的意见。同样,企业可以根据客户对某种产品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对自己的产品系列可以适当的调整。
为此,2005年4月市民政局会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就北京市如何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改革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课题组认为,北京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一、确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角色
在任何一项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至少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即资金筹集和服务递送,对于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来说,还有一个瞄准对象的环节。首先要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政府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具体来说,政府的责任主体就是指,政府要为公众所获得的公共服务的充足性和质量承担最终的责任。公共服务的充足性与政府的财政投入直接相关,而服务质量则既与资金投入有关,更与监管有关。因此,政府的责任主体角色具体包括投资主体和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和效果的评估。
(一)投资主体
在法制和公民社会组织较为完善的条件下,政府的很多职能或某些职能的某些环节是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政府管理工具来由市场组织或一些独立部门完成的,但资金保障的责任则是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让其他部门取代的。这是因为,任何公共服务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费午餐”特征,但市场是没有免费午餐的。我国的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结果也说明,完全依靠市场来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是行不通的。换言之,市场组织不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属性。因此,随着法制环境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规范化,政府当前的某些职能可能会由市场组织或公民社会组织来承担,但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投资主体的角色职能加强,不能削弱。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这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过程看到。可以说,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活动都是围绕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和服务或保证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这一目标展开的。
政府的投资主体角色除了直接财政拨款以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和社会服务领域。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激励是政府筹集公共和社会服务资金的主要方法。一些看似由市场或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实际是这些组织在为政府“打工”的结果: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为其支付了费用。有研究指出,如果政府没有对私人捐赠采取税收减免政策,高达96%的美国私人捐赠者将会大幅地减少他们的捐赠[3]。
(二)监控服务质量,评估服务效果
监控和评估不仅有助于增加社会政策的理性化和科学性,也是增加政府政策能力和获得公众信任的手段。首先,通常来说,社会政策的依据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科学评估基础之上,其效果则体现为对政策对象本身的行为或其环境的改变。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政策更重视组织的目标,如资金投入和覆盖率等,而对一个具体的社会政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对政策对象产生什么影响则不仅事前缺乏明确的界定,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监控程序,事后也鲜有及时的政策评估,由此而经常导致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实施的随意性共存的情况,最终也影响了政策的可持续性。其次,社会政策是实践科学,其技术基础是由社会科学理论、价值观念以及经验等共同构成的,需要工作人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方法。监控和评估既是验证理论的手段,也是学习的过程。最后,对于现代政府来说,对其政策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向社会大众提供和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是公众对“负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二、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有选择地使用市场机制
确立政府的责任主体角色并不意味着政府既要出钱,又要直接生产和递送服务,也不是所谓的“将可以由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让社会和市场提供”这样简单的事情。因此,在涉及到公共服务改革的讨论或政策中,笼统地使用市场化、产业化或社会化等提法不仅不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成为政府推卸责任或服务机构谋私利的借口。正确的做法是:1)政府必须要承担起为社会大众提供充足和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角色,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些环节上有选择地使用市场机制;2)政府不是依靠“权威”来管理社会,而是通过一些管理工具,如近年来流行的“公私合作伙伴”和“网络政府”等来管理社会。在这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民办公助”的一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一)“民办公助”的理论与形式
就公共服务的提供而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和私有化改革过程是一个将公共服务的筹资和递送分离的过程,即从政府包揽向“民办公助”转变的过程。总的情况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减少了政府的角色而扩大了私人部门的角色,但更具体地来说,则是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递送环节从公共向私人的转移,而政府的在财政和服务监督方面的角色并没有减少。如此,公共部门在生产中的分量下降了,而作为监督者的地位却提高了,同时政府还要提供财政支持。总之,民办公助就是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由公共部门转向私人,而公共部门在提供财政支持方面仍起着主导作用。
民办公助在西方国家的兴起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私有化被认为是克服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所存在的浪费、低效、腐败和缺乏人情味等弊端的有效措施。主张私有化的理由认为,竞争是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服务必然伴随高成本和低效益,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私有化运动的支持者对政府行为的批评未免有片面之嫌,但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行为也有其内在缺陷,即“政府失灵”的问题。虽然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所存在的缺陷是被普遍认识到的事实,但将公共服务完全交给私营机构或实行市场化,不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民办公助的一种折中形式的政府购买服务被认为是克服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所存在的缺陷的一个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政府购买服务是介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和完全私有化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折中的方式,即政府继续保留其投资主体和制定政策的角色,但将举办服务的责任通过合同形式交给独立的举办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是私人的赢利或非赢利性组织或其他非政府组织等。
(二)民办公助的主要方法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普遍使用的民办公助管理工具,包括服务承包、专项基金、定向福利券和市场供给等手段。具体描述如下:
服务承包(购买服务)是所有民办公助方式中最为常用和广泛使用的管理工具。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以合同的形式来购买服务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将公共服务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委托给民间赢利或非赢利机构,由它们来提供服务,这种方法也通常被称之为购买服务。其目的最初只是为寻求一种提供服务的不同模式,主要是降低服务成本、增加资金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克服官僚现象,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逐渐变成了一种缩小政府规模和干预的方式,从而使政府与私营或其他组织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专项基金是指政府为保障公民获得一些最基本的服务而通过补助制度以降低其服务收费的办法,如美国的医疗机构长期接受政府的巨额财政补助,以便使低收入者也能享受较低价格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专项基金是政府对社会服务提供者和大多数非盈利组织提供的补贴,目的是使服务使用者能够用得起这些服务。一般来说,专项基金的使用要求民间部门必须先自行筹措部分配套资金,而政府则对其施行一定比例的补贴。其优点是,如果充分利用政府与民间机构双方的资源开展公共服务,则自然会扩大服务的规模,使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但也有其缺点,那就是政府给了补贴后民间机构是否真正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只能在秋后算帐,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定向购物券或福利券是带有现金性质的兑换券,让接受公共服务的人在指定金额内购买所需要的服务,其目的是鼓励他们对特定物品和服务的消费,并且能够限制政府所补助资金的用途。它的性质是将现金以购物券的方式发给个人,由个人选择商品或服务,如教育、医疗、房租、食物等福利券。与被认为有资助生产者、限制消费者选择嫌疑的专项基金不同,福利券允许消费者在市场上自由地选择。其实在很多“第三方付款”的服务中,如医疗补助等,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福利券的体制,因为在常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方案的受益者可以选择自己合意的医生或医院。定向购物券企图在服务提供者中引入竞争机制,由消费者选择服务提供者,从而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供给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与市场经济组织提供的私人物品的形式相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或服务不再被视作是由公共组织提供的物品,而是由消费者自行从民间市场中选择服务,政府完全不参与。但是,尽管政府较少参与这些产品的福利供给机制,但会颁布一般性法规应用于这些领域,以保护社会上的低收入人士获得相应的服务,如日托、小型医院、吸毒和酗酒治疗项目、精神卫生保健以及私人开业的心理治疗等。市场供给所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会导致阶层分化,并会强化市场经济的不公平性。例如,贫困人士凭福利券在市场上购买服务,但同时那些富裕的人士也会自己掏钱购买相似的服务。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使用福利券的顾客不能像自己掏钱购买服务的顾客那样有充分的权力和自由去选择福利的提供者。并且,一些服务提供者可能会拒绝向这些顾客提供服务,因为在他们身上几乎无利可图,这样就会出现由市场经济组织选择客户的现象。
自愿服务和自我服务是指由自愿者提供原本由政府提供的服务,这是在慈善组织提供的社区服务中被普遍使用的方法。政府一般不干涉这种体制的分配和产出。其优点很多,一是可以满足一些没有组织或问题较特殊人群的需要;二是这种服务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它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组织中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探索和实验来寻求更有效的服务方法。但是,自愿服务也有其缺点,一是服务质量的问题,由于自愿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很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二是自愿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组织,特别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如果在经费问题上依赖政府或其它部门的补助,其独立性则会受到经费提供者的影响,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自我服务是社会服务中最基本的层面,家庭成员之间的照料是自我服务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和自愿服务一样,自我服务中没有任何政府的干预。自我服务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对政府提供服务的依赖,也可以使被照顾者,特别是老年人享受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其缺点是,有些家庭对很多问题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会造成家庭矛盾和危机。
服务收费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公共服务的开支,政府允许服务提供者对服务使用者收取部分或全部费用,如果需要,也可提高收费标准。其优点为,一是可以扩大服务对象。如果由政府提供服务,服务使用者需符合政府规定的某些条件才可以使用,而使用者付费制度则可以使有消费能力的人们都可以享受到其所需要的服务。二是收费制度较具弹性,可以鼓励更多的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增加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有助于解决服务不足,也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其缺点是,对那些没有足够经济支付能力的弱者来说,尽管他们极其需要某些服务,但由于没有支付能力,则得不到其所需要的服务。
在我国,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经常与公共事业相提并论,主要指由各级主管这些工作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所做的事情,如公共设施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这些服务既包括为普通大众的服务,也包括为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而且不同服务的优先次序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哪些服务应该实行市场化,或在哪些环节应该利用市场机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每个家庭和个人都需要的基本社会服务,可以市场化的程度和环节非常之少,而政府投入和监管则更重要。
三、培育和利用公民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建设是事关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包括各种利益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社区组织等。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也要相应地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下的“有限政府”转变,我们经常听到有关政府应该在哪些问题上管,哪些问题上放权的讨论。但事实上,政府都必须管,只是如何管的问题。换言之,政府职能转变并不是职能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原来管的事情现在不管了,而是行使职能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变化。因此,社会的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的培育是互相依存的,二者应当同时进行。
(一)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国的公民社会组织普遍发育缓慢,尚不具备承担政府职能的能力。导致我国民间组织发育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民间组织的法制不完善和管理能力薄弱等,但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对民间组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角色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一个认识误区:我们从一开始就将这些组织的职能定位于为政府服务,而不是从营造公民社会的角度出发去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国民间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历史中看到。首先,我国的很多民间组织的发展过程大都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基本上是靠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很多甚至是从政府组织直接派生出来的组织,其职能或责任就是为政府服务或承担政府的部分工作,结果导致不少民间组织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等于事实上的准政府组织。其次,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是对民间组织的消极或破坏作用的担心,甚至在如何对待民间组织的发展问题上曾经存在着是‘堵’还是‘疏’的争论,而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很不均衡,结果导致至今尚未在政府以外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三部门”或有任何制衡作用的公民社会雏形。
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公民社会组织既支持不足,管理也不到位,结果导致这些组织发育缓慢、能力薄弱和运行不规范;这些问题反过来同样又制约了政府的转型。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框架和制约机制,实践中公民社会组织经常演变为个人利益团体。例如,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虽然承担了很多社会功能,但很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以“营利不分红”为组织的运行原则。我们知道,非营利和营利组织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前者以“使命”而非“利润”为运行动力的,使命即是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如果失去了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也就失去了其与营利性组织的根本区别。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的支持不足,这些组织缺乏发育和生存的土壤。在我国,除了从政府中分离出来的组织,如各种协会、基金会或其他承担政府职能的管理组织以外,完全从社会中自发形成的、以针对社会某一特殊群体需要的组织非常少。在缺少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这些组织完全通过自己的能力“自负盈亏”,这样必然会演变为市场组织。
(二)发展社区自治,充分利用社区公民社会组织
当前,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财税政策等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这些都是政府的责任。事实证明,如果民间组织不能有效地代表民众的利益和服务社会,最终也不能成为政府治理社会的伙伴。其次,要培育和充分利用社区公民社会组织。我国的很多社会管理政策主要依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至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政策的迅速推开,但同时也强化了部门分割的局面,更不利于基层公民社会组织的发育和能力建设。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委员会一直没有形成独立解决其社区问题的能力。由于几乎所有的政策最终都依赖这两个社区组织来实施,它们的作用事实上变成了穷于应付上级政策或要求的工具,而其真正的作用??老百姓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则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知道,这些组织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组织;如果它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要胜过“千条线,一针穿”的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逻辑,即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充当着为群众规划生活或落实政策的角色。或者说,按照政府对群众生活需要的理解或要求去制定和实施政策。但事实是,我们希望老百姓做的事情却没有发生,而不希望做的事情则时有发生;我们认为我们为群众办了一件好事,但群众却不一定认同。今天看来,这种逻辑必须改变,即政府单方面为百姓安排生活的逻辑应当变为回应??支持型逻辑,或者“解决问题型”。我们知道,政府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什么事情都能做好。但政府能力最薄弱、因而也是政府最应该避免的行为即是替老百姓想他们有什么需要和应该做什么。
在社会学理论中,自治是影响社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成熟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自治的前提是广泛和有效的社区居民参与,即社区居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并有效地影响社区中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并能通过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来表达个人、家庭以及社区整体的需求和愿望,与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进行沟通。这也是公民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城市居民是否能够被广泛、有效地纳入其所在社区的决策过程中对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参与既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的手段。换言之,社区参与既是社区建设的起点,也是其最终要实现的目的。为此,政府不仅要解放思想,转变认识,也要改变工作方法。
为此,致力于基层公民社会组织的能力和制度建设,增加这些组织独立有效地承担社会职能的能力,首先需要发展社区自治和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一部分政策权力转交给这些组织,使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到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中来,不仅是克服利益部门化弊端的根本手段,也是提高社会政策效率和效益的途径。当然,政府还要承担对这些组织的监控和评估角色,以保证它们的运行准确地反映了居民的利益。
四、加强政府的政策能力建设
政策能力包括制定、实施和监控能力。从社会政策的制定来说,所谓科学性就是从实际出发,而“实际”则是指人们的行为趋向或期望,或者说,政策的科学性就是“堵”和“疏”的问题;政策的实施环节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执行,也可以交给其他非政府组织来执行,即所谓的购买服务。但无论是政府直接执行还是外包其他组织,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政策能力的集中表现。
(一)克服社会政策中的理想化倾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带有明显的理想化特征。社会政策必然要涉及到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也是一种调整社会利益的手段。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主流的意识形态中,人的私利性是需要克服的一面。我们倾向于认为,个人利益既应该也事实上能够无条件地服从集体或更高一级的利益,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在进行社会管理以及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从一个较高的利益层面出发去要求具体的个人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对这些要求(政策)是否反映了人们的愿望或利益,或是否符合普通人的行为趋向,则缺乏充分的考虑,因而经常使政策落实变成了抵制和强制的过程,导致落实难和行政成本高的结果。
社会政策理想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的很多政策过程经常是从某一个既定的蓝图或目标出发,然后试图通过一项政策的实施将现实情况整齐划一地纳入到这个蓝图中。改革以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起了四条社会保障线,理论上说这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制度体系,处于不同困境的人群会在不同的系统中使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但事实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最后的保障线变成了唯一的保障线,而前三条保障线对预防和减缓贫困的作用非常有限。前文所述,社会政策是一个解决问题和管理社会的工具;其出发点是对问题的了解以及基于某种共识的目标??亦即我们要将这一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从我们的理想或假设出发使其变为绘制蓝图的手段。
(二)在政策设计中,要对人的复杂性有合理的预设
社会政策的目的即是为家庭或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人的因素或动机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所谓政策的科学性,即是其是否符合人们的预期或行为趋向。事实上,社会政策为什么经常难以执行的一个原因即是,政策对象并不能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行事;如果我们的政策与人们的预期或行为取向背道而驰,我们不仅会付出高昂的行政代价,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这方面,经济学的“理性人”的理论可资借鉴。在西方国家,从亚当?史密斯以来,微观经济学理论奉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或假设即是,追求个人私利是人类的本能。任何外在的企图改变这种倾向的干预都是无用的;相反,只有设法建立起一个基于人类这一本能的、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才是更有效的做法。对亚当?史密斯来说,市场机制显然是这一制度框架的最好选择,即“看不见的手”会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进行自动调整,使二者最终达到和谐和一致。尽管我们在社会领域不能完全接受这一观点,但我们应该非常现实地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利益与集体或社会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例如,作为普通人,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当前和周围环境的需要,而社会政策则更注重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出发。相反,如果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完全一致,社会政策将是一件非常简单或多余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重视激励机制和技术手段
(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分配机制难以确定。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性质比较复杂,大部分是原来的乡村医生,也有原医院在编职工,有后来新招录的公共卫生人员;各站规模不等,效益相差悬殊;而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执行农村公共卫生职能又基本相同;政府财政补贴有限,这些因素使得服务站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险机制较难统一。
(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管理最大的难点是现金、票据、药品的管理。
1、药品管理的难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收入中,主要是药品收入,我院的5个站点都占90%以上,大量药品在站点周转增大了社区药品管理的难度。由于受站点客观条件和人员配备等主观条件的限制,站点实行的药品数量金额式管理还不完善,有的站点甚至连药品管理的台账都不健全。从调查来看,在运行的初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基本上有盘亏现象,而且盘亏金额不小。产生盘亏的主要原因为少入帐(不开具发票)、自主降价等;也有不正常盘盈现象,产生不正常盘盈的主要原因为私自购药。
2、票据管理的难点:财务管理的规范从源头上抓就是票据管理要规范。建站之初,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都为手工操作。手工票据的使用,加上收费人员岗位混杂、业务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等,给社区卫生站的票据管理增加了难度。票据开票不及时、不开、少开甚至“大头小尾”的情况都难免发生。即使后来有条件实行计算机联网电脑开票,因为医疗服务须24小时进行,而服务站收费人员一般晚上不上班,如果第二天的交接手续不严密,票据管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3、现金管理的难点:由于农村地域的散射,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一般有银行外,周边农村地区没有银行,加上站点分散,岗位配备不足等原因,服务站每日收入无法当日缴存银行。虽然每站点配备保险箱,但因地处偏僻地等本身的安全问题,保险柜往往形同虚设,更多的大额现金随身携带,因此现金的安全隐患随时都存在。
(三)、农村卫生服务站分散,规模不同,财务人员岗位很难合理设置。
规范化财务管理要求管钱不管物,管物不管钱,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少,岗位多,往往一人身兼多职。我院的5个站点,规模不一,有年收入超120万元,工作人员6-7人的,有年收入仅10万左右,工作人员2-3人的。对于前者,可以设立专业的收费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对于后者,很难再配备专业收费人员而增加其营业成本,这些小规模站点的药房人员只能同时身兼收费、开票、划价、发药等工作,有时根据其专业还须做护理、注射等工作。这种财务岗位配置的不足,致使财务工作不规范,报帐不及时,内部监管不实。
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报账制度,抓好收入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收人管理的内容包括执行国家收费标准(目前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费标准颁布,基本执行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建立收人凭证的领发和控制及核销制度,建立业务收入上报制度,建立账簿、处方、收费收据三核对和民主理财制度。收入报账制度具体要求如下:应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各卫生服务站的账目,各服务站每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账3次(分上旬、中旬和下旬),要求报账人员做到“四一致”,即收入报表、收据、处方、现金解款单金额必须一致。对迟报、漏报一次者,要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其目的是杜绝截留收人、坐支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在现金管理上,应与具备全市联网的银行联系开户,或协调基本开户银行提供上门收款服务,解决当日现金送存银行的问题,以确保公款现金收入的安全。
(二)、建立会计会审制度,实行会计监督。
定期对各站进行会计会审是管理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特殊性,财务岗位配备不足,其内部控制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设计。通过制定人员职责、工作规范、岗位制度等,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在财务方面,制定好收费人员交接制度、票据使用制度、交款登记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会审一般半年举行一次,由中心财务对各站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会审内容有:一是收入检查,检查服务站的各项收人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收费,有无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对政府定价药品是否按定价执行;二票据的开具是否真实完整,票据作废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大头小尾”情况,三收费人员与值班医务人员交接手续是否严密,值班人员能否对第二天输入电脑的费用按门诊登记簿所载的姓名、收费项目、金额等内容进行核对;四药品管理是否规范,帐实是否相符,调价是否及时,盘存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等。建立会计会审制度,实行会计监督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卫生服务站收费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三)、药品计划申报,中心统一供应。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人主要是药品收人,因此要管理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我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实行“统一供应、计划配送”的办法,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代购,组织调拨供应,各站不得自购自销,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堵塞漏洞。其管理措施如下:
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切药品必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供应,实行零售价管理。为了保证药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可行性,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拨药品的厂家、批号,必须在药品调拨单上注明,这样有利于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进行监督,若发现药品批号不符者,应按私自购药处理。
2.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建立药品数量金额明细账,并对所用的药品实行逐日消耗登记,要求做到“消耗准确、登记及时、购物相符”、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账物不符者,应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若发现药品没有及时登账的,应限期改正,以有利于药品的监督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进行定期盘存,并随时给予核算。对于盘盈的,转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人;盘亏的,由药品负责人赔偿,按药品零售价全额补缴,屡次不改的,还应对其进行处罚。
(四)加强成本核算,完善分配制度。
地处县县西南处,现有人口580人,228户。其中,18岁至40岁的176人,41岁至65岁的270人,18岁以下的39人,65岁以上的95人,青壮年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全村耕地面积911.亩,年人均收入3260元,低保对象76人。全村有党员41人,两委干部3人。村里无不稳定人员,本村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是种地之外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过初步走访了解到本村的自来水井已经打好,但是没有实施入户安装,急需解决。
2、村卫生室缺少日常药品。
3、养殖户想扩大规模,但没有渠道办理抵押贷款。
4、村民想建一个健身广场。
5、村民因患大病家庭贫困需帮扶。
6、因父母离异无人看管的学难儿童。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工作组将会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取得驻村工作的更大成效,我工作组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我办针对自来水入户问题将和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争取能通过这个2个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2、向村民家家户户送发“连心卡”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化解了矛盾隐患,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把党的声音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上,着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3、向文广新局及有关部门和乡镇府积极争取为村民修建一个健身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