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2-11-26 07:3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全息照相实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篇1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 (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物象再现是用光照射已经摄制好的全息照片并观察透过光。这个过程称为波前重现,通常再照光与拍摄全息照片的参考光束R相同,因此,透过的光波的复振幅与位相用W表示,则:

(式4) Wt0RKR(I0IROR*O*R)[t0K(I0IR)]RKIROKRO*R

第一项与参考波R成正比,是按一定比例重建的参考波,或者说是直接透过再找光相当于零级衍射波。

第二项与原来的物光成正比,是按一定比例重建的物光波,相当于一级衍射波。这个光波根据惠更斯原理继续传播,与原来物体在原来位臵发出的光波相同,仅仅是振幅按一定比例改变,位相改变180度。因此全息照片后面的观察者对这个光波方向观察时,可以看到原来物体的三维立体像。如图所示:

全息照片

一级衍射波人眼观察

第三项与物光波的公轭光波O*有关。它是因衍射而产生的另一个一级衍射波,称为孪生波。这意味着在须向的相反一侧会聚称一个共轭的实像。

【实验内容与测量】

1.全息照相

(1)设计光路系统如下图,打开激光光源预热,激光器的电流指示为6~7mA,光路系统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①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由分光板至感光版之间的光程大致相等

②用透镜将物光束扩展到保证整个被摄物都能受到光照,参考光束也应扩展使感光板有均匀光照

③照在感光板上的物光束和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在30~50之间为宜

④参考光束应强于物光束,在放感光板的地方她们的强度比约为3:至5:1

(2)关闭室内照明灯,用光电池测量放感光板处参考光束和物光光束的强度,以检验发光强度比是否符合要求。曝光时间应该控制在20~60s之间。

(3)上快门,调好曝光定时器的曝光时间,装感光板。使乳胶面向着入射光,静臵几分钟使防震台不振动后曝光。

(4)显影和定影。显影液用D-19显影液,显影时间为2min。取出感光板后用自来水冲洗。然后放在定影液中……再水洗2~3min即可观察物象再现。

2.物象再现

1)用激光照射全息照片的正面。尽可能使光照方向与原来参考光束方向一致,从照片反面观察物象。

2)用1)的方法观察到正立的三维图象后,旋转全息照片180度,使其反面被激光照射。

3)用自己所想的方法观察全息照片。

【实验心得】

光学实验中光路调节注意事项 。

整个调试光路的过程中是分别依次加入光学元件

遵循的原则:每两个光学元件始终保持等高,共轴

【数据处理实验结论】

在这次光学实验中,对于再现像的观察我们没有得到再现像的实验结果,对此我觉得我们必然在某处有错误,或者是由于实验仪器造成,因此我展开分析,下面是一些分析结果。

实验中决定成功的因素:

一、系统稳定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于全息图上所记录的是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条纹, 而这些条纹非常细, 在曝光过程中, 极小的振动和位移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不清, 甚至使干涉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

二、光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的影响。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 1 ]不能太大, 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干长度, 否则两者不能相干, 无法在全息干板上获得干涉条纹。

(2) 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的影响。假如全息干板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为d, 光源波长为λ。根据干涉原理, d 与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夹角θ有关, 而干板分辨率η 与d 有关

。可以看出, θ角愈大, 所记录的干涉条纹就越细, 对干板的分辨率要求越高,

故夹角θ不能太大。而夹角θ对全息图再现象时的观察窗(视角) 有影响, 夹角大, 可在较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 反之, 观察窗则小, 因此夹角θ也不能太小。

(3) 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的影响。全息照相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双光束干涉. 对于一般双光束干涉来说, 如果2束光的光强相同, 干涉条纹可得到最大的对比度, 这对一般线性接受元件是合适的。而对全息照相的记录介质来说, 曝光量( T) 和振幅(H) 透过率的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 在曲线两端发生奇变, 如图3所示, 产生较高阶的衍射光,使衍射效率降低。

干板的曝光特性

另一方面, 当物光比参考光强, 斑纹比较显著, 产生较大量的晕轮光围绕零级衍射光, 降低了成象的光通量, 致使效率降低。

(4) 全息干板固定不牢或夹持位臵偏差大, 以及把有药面的一面与玻璃面放反, 都会造成实验的失败。

三、曝光与显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曝光时间的影响。如果曝光时间太短, 底板上条纹太浅甚至没有, 复杂的衍射光栅无法形成, 当然也就无法再现像。若曝光时间太长, 底板可能太黑, 光线的透过率降低。另外, 曝光时间越长, 保持系统稳定性越难, 曝光时间内突然的躁声和振动会使拍摄失败[。

(2) 显影时间的影响。显影的程度是否适当对全息图质量影响很大。若显影时间太长, 全息干板发黑, 光线的透射率降低, 无法再现像; 而显影时间太短, 干板上条纹不能出现, 无法形成复杂的衍射光栅, 甚至是一块透明玻璃片, 也无法再现像。

改进方法:

光路的选择

(1)单物光束反射、透射全息照相光路

实验装臵如图1、图2所示[2],从激光器S发出的光波被分束镜T分成2束,一束经M1反射和凸透镜扩束后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反射( 图1 ) 或透射( 图2 ) 的光再照射到全息干板P上,这束光为物光波。另一束经M2反射和扩束后直接照射在全息干板P上,这束光为参考光波。由于这2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全息干板上就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并被记录。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即全息照片。优点:实验装臵简单,照射到物体上的光较强,容易控制物光和参考光的光比,再现照片反差大,轮廓分明。缺点:由于被摄物体不是平面物体,而光又是沿线传播的,所以物体不能被全部照亮,干板上记录的影像信息只是物光束能照射到的部分,其他部分的像是暗的,照片层次较差。

(2)双物光束漫反射全息照相光路

为了克服单物光束拍摄全息照片的缺点,可以用2束光照射物体,照亮原单束光照不到的地方[3],并在想突出表现的部位打上较强的光,从而使全息片层次更丰富,表现力更强。从全息照相的原理考虑,物光束和参考光束必须是相干光,因此,它们必须来自同一光源,从同一光束中分离出来。在单光束光路中又增加一个分束器T1,将原来的物光束一分为二,再经过反射镜1 M′ 、1 M′′从2个不同方向照射到被摄物体。

光路如图3所示,其中T1为50%的分束器, 1 M′ 和1 M′′为新增加的反射镜, 1 L′′为第二束光的扩束器。优点:克服了单光束光路在光线不能到达的地方产生暗区的缺点,使全息照片影像更清晰,层次更丰富。缺点:实验装臵较复杂,光路调整耗时较多。

(3)多物光束漫反射全息照相光路 用普通照相机拍摄物体时,为了使照片层次丰富,或为突出表现某种特殊效果时,摄影师往往用多束光来照射被摄物体。全息照相也可以借鉴该方法,例如用透射全息照相光路,给物体一个背景光,光路如图4所示,使全息照片出现很强的立体感。优点:全息照片影像层次更加丰富,并有很强的立体感。缺点:实验装臵更为复杂,光路和每个光束的光比调整较为困难。

另外的具体做法有:

一、保证拍摄系统的稳定

对于我们所用的激光波长为632. 18 nm的HJ 2Ⅱ型氦氖激光器, 在曝光过程中, 必须保证拍摄系统的移动不得超过干涉条纹间距的1 /4。我们实验室用的是GSZ 2 Ⅱ型光学实验平台, 全息台上的所有光学器件都用磁性材料牢固地吸在工作台钢板上。将各光学元件夹持稳定, 将被照物体粘牢在载物台上或夹紧在架上, 将曝光定时器离开全息台放臵。由于气流通过光路, 声波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周围空气密度的变化, 因此, 在准备拍摄前必须远离全息台, 保持安静, 静止2 min以上再启动曝光定时器, 并且在曝光期间不能讲话、走动和发出任何声响, 保证环境稳定, 曝光后再静等20s[ 4 ]以上, 才能取下干板, 用黑纸包好。

二 安排和调整光路的具体做法

(1) 光路摆放。按图1所示光路将, 各元件大致摆放到各自的相应位臵上, 调整各元件, 使各光束都与台面平行且与各元件中心重合, 开始时不要加扩束镜。

(2) 测量光程。测量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 从分束镜开始, 沿着光束的前进方向量至全息干板为止, 按等光程按排光路为好, 光程差不得大于1 cm。

(3) 夹角选择。根据上面的分析, 本实验中选择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取20°~30°[ 5 ]为宜。

(4) 调节光强比。由上所述可知, 要达到较好的效果, 应使参考光增强, 以避开非线性区, 减少斑纹效应。但尽管用一束强光做物光, 物光照到物体上经物体吸收后再反射到干板上的光已比参考光弱得多了, 对于我们功率只有5 mW的激光器, 参考光和物光的光强比太大, 会造成对比度差、象不清楚, 所以又必须使物光增强。多次实验研究表明: 被摄物如果是瓷器, 应与全息干板距离较近(3~5 cm) , 若拍摄硬币可与全息干板距离远一些(可达10 cm) 。放入扩束镜后, 调节物体方位, 使物体漫反射光的最强部分均匀地落在全息干板上,参考光应均匀照明并覆盖整个全息干板, 两光光强比为3∶1~5 ∶1较为合适。

三、拍摄全息图及再现观察

(1) 拍摄底片。关闭室内所有光源, 在全暗条件下学会判断全息干板药膜面的方法, 即用两手指同时摸全息干板两面, 较涩的一面为药膜面, 光滑的一面为玻璃面。取下白屏, 将全息干板药膜面面向被摄物体固定在干板架上。

(2) 设臵曝光时间。曝光时间的长短与光源的功率有关, 对于功率较大的光源, 曝光时间可适当短些, 若光源功率小, 则曝光时间可适当长些。一般文献上要求曝光时间为3 ~4 min, 实际上, 曝光时间长很难保证拍摄过程中周围环境绝对安静, 对于我们使用的功率为5 mW的HJ 2Ⅱ型氦氖激光器和天津感光胶片厂生产的Ⅰ型全息干板来说, 曝光时间选择在30 s左右就可以了, 但也要看被摄物体的反光程度, 对于反光较强的物体, 曝光时间可适当缩短, 反之, 则适当加长。

篇2

2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间成就了丰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精妙的仪器设备。如何选取相关知识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为此,本实验中心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精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保证基础物理实验对学生基本实验素养培养的前提的下,一方面淘汰了或更新了一些存在重复和过时的内容,如电桥法和电位差计,其基本原理类似,只需保留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的物理实验内容在也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如加入一些实验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集中制作了相关的电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更多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仪器的选取

现代的物理实验仪器具有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同时由于高度集成化,很多功能就汇集成一个按钮,这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中心刻意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像电桥法,万用表等都需要学生一根导线一根导线的去接,扭摆法需要自己动手用天平,游标卡尺等去测量重量和长度等。在购置新仪器的时候,都综合考虑操作难易程度的平衡性,让学生能真正从实验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3)加大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选择的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例约为2:3。像电桥、杨氏模拟的测定、扭摆法等基础实验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而像全息照相、赫兹共振以及自主设计简单充电器等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与前沿科技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这些实验能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索科学兴趣的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多样化的实验形式相互补充

实验中心始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必修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因此在保证学生完成必修的实验内容之外,我们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批开发性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自主预习和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形式完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组装收音机,利用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塑料瓶等)演示像虹吸原理、共振现象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演示性实验,如哈哈镜、无根之水和弯曲的光线等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与一体,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科学,从而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传授一些内在的物理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据了解,有很多学校的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基本上是依据实验报告或者是最后的笔试。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实验操作和打击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认为只要做好题、考好试就行了,这就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因此,实验中心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1)将课前预习纳入评定体系

正如物理实验课的绪论部分介绍的,粗大误差必须要避免,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虽然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流于形式,执行的不是很好。为此,中心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同时要求教师课前抽查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和预习报告完成的情况,按等级对课前预习加以区分,并按比例将其计入该实验的最后成绩。在这个模式下,学生预习报告写的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达到了很好的预习效果。

(2)将课堂实验操作为重点,纳入考核体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尽量少些教科书式的灌输讲解,多留点时间给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实时检查每位同学的操作情况,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和指导。为了激励学生,同时对操作情况按照优、良、中、差进行评定,并纳入最后的实验成绩。

(3)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实验中心采用“2+4+4”模式评定单个实验的成绩,即预习报告(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操作、实验报告分别占成绩的20%、40%、40%。这种评价模式突出了前期的预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导向下,学生会更加重视实验操作过程,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同时,这样评定的方式,从预习、操作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情况。物理实验的期末考核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笔试、小论文和考核已做过的实验等,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中心采取的方式是,将学期末的最后一个实验作为考核实验,要求授课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其余由学生自己参照课本独立完成,在这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每一步的完成情况评分,同时要求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并将其考核成绩按照30%的比例计入最后的总成绩。

篇3

习惯与兴趣的养成 中学物理课时很少,尤其是在高一阶段,力学分析本身就难,然而每周也仅有两三节物理课,物理教师上课既要做好复习,又要追赶教学进度,每节课对老师来说那是相当宝贵;因此,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此外,中学的学习是凭自己的感觉、兴趣学习,或被强迫学习,而进入大学后由于缺少老师、家长的强迫,学生自己就不知所措了,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大一、大二的学生也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上课时老师讲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技巧、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时,学生在下面并没有认真地听,动手做实验时就出现了许多问题。

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 由于中学物理模块化处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不同学校选学的内容不一样,做过的实验也不一样。如此一来,有的学生没学习到热学、光学,有的没学习到振动和波,有的没学习到动量和近代物理知识。在中学,自习老师去辅导,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进入大学之后,物理学习更偏向抽象推导,依托强大的数学工具可以将研究进行得更深入,也更精确。在大学,老师对物理概念讲解多,课堂知识密度大,低年级学生很不适应,导致实验时,在理解实验原理上感到困难,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甚至连接简单的线路都不会,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地完成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和大学物理课在课程上的衔接 物理实验从原来的物理课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后,教学时间安排上与大学物理课不同步,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实验课,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各方面实验全有。大学物理课还没讲到的知识可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就要用到,所以,在做实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知识、新概念。这样,老师讲的就显得多了,有点不像实验课,这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适应,加大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实验时困难重重。

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考

大学物理实验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本实验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实验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用箱式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可以告诉学生,人们家里用的燃气灶,其中有的电磁阀就是用温差电动势原理控制燃气、及时报警的,简单地讲一下其工作原理。“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一方面可以联系供电设备中实际电路,当电源接通或断开后的“瞬间”,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可能出现过电压或过电流的现象,如果不预先考虑到暂态过程中的过渡现象,电路元件便有损伤甚至毁坏的危险;另一方面,通过暂态过程的研究,还可以控制和利用过渡现象,如提高过渡的速度,可以获得高电压、大电流,起到延时等作用。“全息照相”,可以加进白光再现拍照,介绍生活中的全息防伪标识原理。“调相型磁通门实验”,可以介绍磁通门测磁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应用于探雷、探潜等方面,战后被广泛应用到地磁研究、地震预报研究等。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的。其二,实验课上要精讲,多给学生操做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兴趣。教师要弄清学生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讲解重点是什么。比如,“三线扭摆测转动惯量”实验,如果其教学目的是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训练不确定度的计算,那么,其中公式的推导就不必细讲,不要占用学生那么多的时间。如果老师还像教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做实验、怎么算不确定度,那么,学生只能模仿重复,而不会被激发兴趣的。“吃人家嚼过的馍不香”,学生的兴趣是在动手、动脑中培养起来的。

篇4

1 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学院的物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技能,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于实践体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的条件下,能够动手操作出实验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以此来撰写论文,做到有可以和同学彼此进行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物理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验。因此在课程教育实验方面要加大和加强,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小型的科研试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与工程技术专业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在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发挥。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的就业几率,按照院里物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再加上实践教学老师们共同的努力教学,以及大量的调研、搜集所得到的相关的资源,对完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更深的讨论。在以培养计划为指导,挖掘各种实验课,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科学、安全、合理的设计各个实验课题的项目的方面已经基本建设出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将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各种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的一些实验,试验项目等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10们实验课,4门课程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2.1 力学实验

实验1,霍尔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实验2,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3,示波器的使用;实验4,粒状物体极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实验5,显示驻波法测空气中声速。

2.2 光学实验

实验1,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实验2,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实验3,光强综合测试;实验4,牛顿环测球面的曲率半径;实验5,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2.3 电磁学实验

实验1,磁场的测量与描绘;实验2,电表的改装;实验3,霍尔原件测磁场;实验4,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实验5,电位差计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4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1,密里根油滴实验;实验2,塞曼效应;实验3,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4,电子射线的电偏转与磁偏转;实验5,电子射线的电聚焦与磁聚焦;实验6,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7,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8,全息照相;实验9,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0,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速的测量;实验12,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13,复合电镀实验(一)――赫尔曹实验;实验14,复合电镀实验(二)――金属-固体微粒复合膜电铸工艺研究。

2.5 电路实验

实验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2,RLC稳态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3,RLC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4,RC、RL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研究;实验5,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6 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1,电压放大器的调试与测量;实验2,拆动放大器;实验3,低频OTL功率放大器;实验4,射极跟随器;实验5,RC正弦波振荡器。

2.7 数字电路实验

实验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实验3,集成555定时器及其应用;实验4,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5,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

2.8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1,FSK调制实验;实验2,抽样定理与PAM通信系统实验;实验3,二相PSK(DPSK)调制实验;实验4,二相PSK(DPSK)解调实验;实验5,FSK解调实验;实验6,脉冲编码调制PCM与时分复用。

2.9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验

实验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2,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实验3,差动变压器实验;实验4,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5,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6,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全桥性能和电子秤实验;实验7,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2.10 光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1,光源特性测试;实验2,电光调制实验;实验3,声光调制实验;实验4,广电倍增管综合实验;实验5,光电二极管光电特性测量;实验6,光敏电阻特性实验;实验7,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8,面阵CCD实验;实验9,光电探测器直流参数测试;实验10,APD光电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电耦合开关实验。

2.11 电路课程设计

万能表的组装与调试。

2.12 光电转换课程设计

实验1,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实验2,固定速度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3,变速率时分复用;实验4,数字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5,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6,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

2.13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时钟的制作。

3 教学改革建设实践

通过教学实验安排可以看出力学,光学,电磁学,这三门实验课是基础,其他的实验课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三们展开的,所以要注重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就要对其进行改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对实验做好充分的了解,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能够充分理解并能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对其结果作评论。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及讨论。实验室充分提供给大家,让那个每个同学都能充分的去做实验。此次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让同学能够彻底明白每个实验的原理,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更好地为未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学到知识。当然我也会在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

4 总结

在此次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就是为了通过新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更好的开发头脑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发言的勇气,自己也能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莉俐,张明,梁富增,葛向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应用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综合研究与实践研究[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8,7:209.

篇5

近些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各项教学事业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教学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课程体系当中,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接受到系统地实验教育与创新教学,而大学物理实验课就是其重要开端。与此同时,它还是各类专业实践训练的基本保障。与其它课程相比,它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大学中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实验训练,就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现如今,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然而,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实践欠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必须及时地解决。基于此,本文从存在问题与创新路径两个角度,对相关问题作了如下的阐述。

1.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它会受到各种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这难免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讲,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存在这样几项问题:

第一,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实验较少。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整个实验过程完全依托于讲义,导致简单、机械、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受实验讲义的影响,在实验之前,人们对实验结果就已经熟记于心。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实验教学就欠缺了探究的意味。而且,物理实验还存在一个致命性的问题,那就是实验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使得各类实验型人才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进一步讲,在实验内容方面,它还是过多地偏重于验证性实验,而设计性实验涉猎较少。在这种不合理的实验结构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得到激发,实验实效性大大折扣。

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实验任务分配不均匀。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充当了主角,而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在有些情况下,学生甚至充当起了“群众演员”的角色。很显然,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这种角色的定位是极不准确的。受此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产生了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因此,在实践中,要想使物理实验教学收到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有分工,教师与学生要分配不同的任务。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产生一种良好的化学反应,使实验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物理实验评价方法不科学。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教师往往单纯地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忽视了对其它各项指标的考核。这种实验评价方法是极不科学的。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实验报告存在很大的变化,真实性难以得到考证。有些学生为了获得高成绩,不去独立地完成实验。也有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的问题。另一方面,实验评价考核是一项系统的事物,需要考核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实验作为等诸多因素。单纯考评实验报告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

第四,实验教学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想取得实效,首要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包含了许多内容。当前,有些高校对物理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有些高校物理教师严重不足或者水平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还有些学校将实验室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使得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教师中做实验,也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2.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办事原则。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拓宽创新路径。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创新路径:

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验教学。在现实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物理实验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高校要充分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课时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互补。有了物理理论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会更佳;同样地,有了实验教学做保障,物理理论传授效果会更好。

第二,要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提高实验积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良好实验动机与实验态度的基础上。因此,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提高实验积极性。具体而言,要坚持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做一些富有研究型与创造性的实验器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当中去,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第三,要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在新时期,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渗透性与互补性越来越强。而且,现如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单纯地基础实验教学已经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类基础实验与其它实验课程有机地集合起来,并有条件地引进或增加一些前沿性的实验,如激光全息照相、液晶技术、低温超导体等等。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复合型物理人才。

第四,要科学使用师资力量,完善实验考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教师使用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决定物理实验教学的成败。无论是物理理论教学,还是物理实验教学,要师配置,用一个教师来同时完成两项教学任务。如果现实条件确实有限,不能实现这一点,也要加强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理论服务实验、实验证明理论”。除了师资力量的应用以外,完善实验考评办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通过实验考核,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关系到物理教学事业的成败,必须夯实其发展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要对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晔.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构建创新实践平台的可行性[J].商情,2009(03).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229-01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刚进大学的大学生实验能力和技能严重滞后

目前国内依然处于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初高中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导致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严重脱节。

1.2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任务分配不均

部分院校中,教师依然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角”,而学生只是“配角”或者干脆就扮演起了“群众演员”的角色。实验理论和动手操作上大部分乃至全部都由老师全权,学生不愿动脑想想或是动手做做,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以及做这个实验的相关理论依据是什么。

1.3 实验仪器陈旧,实验内容老套。实验方法单一

由于各院校经济条件不一,致使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过时陈旧,学生很难把握住仪器的使用尺度,外界的环境因素对仪器的精确度造成很大影响。加上部分院校的师资力量水平有限。也会出现实验项目和实验手段老套单一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了生厌倦实验课程,并抱以敷衍了事的心态。

1.4 实验室不完全面向师生开放,学校教学自我封闭

由于先进实验设备价格昂贵,易损坏,因此有些学校不愿开放这些实验室,只是作为装饰学校的饰品,只可远观不能近取;还有些学校自恃有一些优秀实验教学方法,不肯与外界交流,自鸣得意,这些都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1.5 大学物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任课教师不统一

两种教师各行其是,互相交流很少甚至有可能空白。两种课在一定的时候还有可能相互涉及讲授或操作,这样也会导致课时的浪费。许多实验内容会涉及到初高中实验教学内容。这与目前大学物理理论课相关联甚少。

1.6 现行的实验评价方法不规范、不科学

大部分教师仅仅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来进行考核,作为该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这样就避免不了的导致一些学生不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根本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六点是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师的教学压力,阻碍了学生自身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2.1 更新观念,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验证物理规律,发现物理规律。还可学习到物理学中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新的改革形势下,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必须更新其概念,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相互弥补。

2.1.1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教学作用,改变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始终如一是中心体,教师应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不应一味地甘做“雷锋”、“父母”角色。应帮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独立学习物理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者”作为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实验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与完成实验”。教师则不断更新自身的创新教学能力,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保持这些知识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保持实验内容的优化性。

2.1.2 学生必须调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汲取者,应主动获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实验中,积极动脑思考这些知识在实验中所起到的作用,加强自身动手能力,激发自我拓展延伸能力,虚心接受来自教师、同学之间的指导和帮助,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自我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提高独立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的能力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研究性的实验器材。

2.1.3 学校领导阶层要加大重视实验教学

在优秀大学里,领导者们不会一味地加大投资那些见效快、当前社会急需专业人才的专业,他们对实验教学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学生的动手实验创新能力是作为学生是否可以合格毕业的一项重要考核项目。因此在加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也应同样关注学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及其相关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21世纪新型类人才。

2.2 改革课程体系。实现物理实验内容的现代化

21世纪知识经济体系中,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大学生所必需的条件。因此要有机地将其他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融合在一起。部分院校缺乏一些可以反映物理与高科技密切相关的实验,如低温超导体、液晶技术、光纤技术、激光全息照相等等。如果有条件、有目的增设这些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更可培养学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真正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新世纪新局面下的全新全能人才。还应适时地增加创造性、研究性、独立自主性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真正可以结合实验,开发思维,激发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创新能力。

2.3 优化实验器材,先进实验设备,全面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碍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设备的破旧落后以及先进实验室的封闭,所以做实验变得繁冗复杂,难以操作,严重影响师生进行实验教学,阻碍其能力发展。所以需要院校领导和师生必须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领导者们应该积极为师生配备一些新的、先进的、符合当今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而教师和学生也必须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尽量做到避免损坏实验器材,真正做到规范使用、操作实验设备,爱护实验设备。

2.4 派遣实验先进小组去往兄弟院校、企业单位、科研机构进行实验交流

现今有些大学固步自封,不愿与其他院校或单位机构进行实验学习方面的交流。这样不仅滞后自身了解当前知识信息的速度,更阻碍了学习先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步伐。因此各校领导及师生应积极与外界交流,学习我们缺乏的先进的实验教学的知识和方法。也可将各校的富有特色的优秀的实验教学模式传授给他人学习与借鉴,提高院校在外界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地位,其学生毕业后也将会广泛地被社会所认可。

2.5 科学使用师资力量,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篇7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几方面谈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和体会。

2.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1 强调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杂技表演时演员为什么能成功完成各种惊险动作”等一系列问题,引入“物体的平衡”一节课题的教学,在研究了物体的平衡即平衡条件后,对生活中的许多有关现象就可以理解了。体育运动中的许多项目都要利用到平衡。桥梁、起重机、建筑物都要保持平衡,所以设计时要分析各部分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进行计算以便确定几何尺寸或选择适当的材料。很多同学对体育运动熟悉和爱好。因此还应结合力学知识,分析和计算推铅球的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利用动量定理认识接篮球时减少冲击力的方法;利用运动定律、静摩擦力、力的分解、合成和转动力矩等多方面知识分析拔河能取胜的关键。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恰当的结合。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究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2.2 在课堂中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利用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要使每次实验都能较好地完成预计的任务,关键在于师生思想上的准备和现场指导。凡是学生对要进行的实验目的要求明确,对所用仪器性能了解,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清楚,实验课的收获就比较大。为此,每次实验前,师生一起对实验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实验方案,估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坚决克服实验的盲目性。当然,在操作过程中,常常还会出现一些学生在预习时想不到的问题。如在描绘静电场等势线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找等势点时几次都见到检流计的指针往同一个方向偏转。这时启发他们能否找到使检流计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的点?组内同学经过研究判断出大致位置,并用事实证实这次推断,进而再确定出检流计指针无偏转点的位置,顺利地完成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总是要求学生要在动手的同时,充分动脑,启发他们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2.2.2 增加自我设计、改进的实验

实验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根据确定的目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每章学习都安排一些这样的实验内容。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没有让学生完全按照教材给出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做,而是把实验目的要求讲清楚以后,让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或几种实验电路,并把自己的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注意事项都写出来,在实验前各抒己见,然后按自己正确的设计进行试验。这样,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研究牛顿运动定律等实验时,购置的仪器与教材上写的不同,先让学生们观察仪器的构造,然后共同讨论如何应用该装置完成实验任务。由于是经过学生思考后设计出的方案,他们做起实验来更兴奋和认真。

2.2.3 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些演示仪器比较小,不容易使教室内每个同学都看清楚实验现象,为了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克服了仪器不足和时间紧张的困难,设法将原来作为演示的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静电、导体的电荷分布、静电屏蔽,用验电器观察电场线、自感现象、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棱镜,等等。

2.2.4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得到的数据,运用定理或公式,利用数学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物理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3 注重介绍物理发展史和科技新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通过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生平介绍,启示学生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勇气,立志要高攀和进取,从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勇气。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建设科研的新成就,介绍物理学在生产、科技领域中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确实有用,如讲到振动时介绍超声波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伤、海底深度测量);讲到圆周运动时,介绍地球卫星及应用,天体物理学的一些知识,讲到静电场时,介绍静电的应用(除尘、喷漆、复印)和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学到电磁波的传送和接收时,介绍利用电磁波定位、测量、导航、传递图像、遥控等;讲到材料的电阻率时,介绍世界上关于超导体的研究情况及我国在这一竞争中的最新成果;学到光学知识时,介绍光导纤维在医学和光通讯技术以及天文学上的应用;介绍光电管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介绍激光的性能和应用,如利用激光单色性好进行激光通讯、等离子测试,利用它的能量集性用于打孔、焊接、切割及医学上用做手术刀,利用相干性好可作光源进行全息照相,等等。我的体会是教学中的这些结合,不仅可以使严密科学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富有趣味,便于记忆,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指出祖国建设对五年制职业学生的殷切期望,激励学生奋发上进,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3.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3.1 开展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首先着手编写科技活动的辅导材料,该材料共涉及41个研究参考课题,包括力学(如力的相互作用小车、模拟火箭等);热学(如自制孔明灯等);电学(如把音乐生日卡改门铃、火灾报警器等);光学(如简易幻灯机、自制万花筒等)多个部分。将自然科学知识由浅到深;涉及传统课题和目前的热门课题等众多方向;目的是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养成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将辅导材料编辑成册,目的是努力做到编写的内容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将古今中外科技小发明的构思、原理及作用介绍给学生,这对每个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路。之后学生开始进行材料的采购,制造设计,方法的改进等工作。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科技小制作,还要撰写科技小论文。因此要求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发现和揭示其奥秘,写出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才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我们确定了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科技创新的技能。

3.2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如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去浏览《我们爱科学》中的科普文章,借阅《数理化科学演义》等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3.3 举办科普知识演讲

回顾100年来特别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以来,物理学对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为唤醒人们对物理学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定国际物理年。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学生中开展“物理学的贡献”演讲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演讲时,要求学生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集中学习。学生通过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将搜集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或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