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05 14:3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66一03

[作者简介]胡巍,王立仁,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等共同参与,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实践状况而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利用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南家庭和学校承担,但这种封闭型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趋势,需社会教育资源加入其中。一般而言,“社会教育资源”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一切可被开发和利用的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社会教育实践的各种资源及条件。它包括人、财、物等物质因素,以及保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政策、制度、环境(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条件。社会资源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难以与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相互间形成合力,这已构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解决不力,就会直接影响社会教育资源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从根本上制约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机制和方法等角度做出一些理性思考,并期以助益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及社会教育实施的研究。

一、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看,社会教育资源有必要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学校教育有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利用其完备的教育场所、设备,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的师资队伍等学校教育资源,遵循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而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且多以知识传播的正面教育为主,侧重从理论角度培养大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价值判断标准受家庭教育影响至深,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基础,家庭教育也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家庭教育资源是大学生最熟悉的资源,早已融于大学生的平常生活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其他教育资源替代不了的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拓展和主导力量,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辅助和制约的作用。从人的终身教育看,社会需要和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向和努力目标。社会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重视学校理论教育、家庭经验熏陶向提升整体综合素质转变中发挥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是相对周定和有限的,不能满足大学生综合发展、终身教育的全部需求。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自身独特的开放性、全民性、实用性和终身性的优势对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进行一定补充和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不能脱离上述任何一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影响。

其次,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近些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学校面临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困境,甚至有些学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饱和,出现了教学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跟进落后等情况。“高等教育连续扩大招生,使本来就比较短缺的办学条件更加紧张”。。去年也有媒体刊发过类似报道,这显示当前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状况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与之相反的是社会教育资源,如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馆及相应人员等却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状。这些社会教育资源一般都拥有较为富余的场所和大量可利用的设备、展品等,长时期不充分使用,既闲置、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消弭其应发挥的固有教育功能。社会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能够与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作为面向公众或部分民众的社会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提高其场所的使用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发挥其既有优势,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再次,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已经从理论角度接受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从生活经验角度感受到家庭资源所提供的道德熏陶,只是相对缺乏实践层面的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受的理论教育和经验传授,最终都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应用。“所以最好让学生早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积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检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达到早日成才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将社会资源当中鲜活的案例呈现于大学生面前,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磕碰当中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如此则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的优势互补,做到既重理论教育、经验总结,又重生活养成;既重集中学习、家庭熏陶,又注重日常培养;既重学理引导,又注重实践陶冶。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存在状态,也符合大学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更是追求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本质要求。因此,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势必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制约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既有学校、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优长之处的因素:也有礼会教育资源良莠不齐、功利化明显,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有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从事不正当行为,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抵触的因素;更有实际工作中礼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和学校所在系统不一,缺乏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平台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学校、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充分利片社会教育资源优长之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依然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实践体验教学很少,即使有部分学校和学生社团与校外社会教育资源合作,组织和利用一些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在社会教育资源利川规模和使用范围方面都存在比较严格的限制。也有部分学校和大学生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如果过多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容易由现有教育体系和教学秩序,担心社会教育资源的参与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此这般,都是基于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学校教育不会实质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认识。实际上,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社会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社会需要和期望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向和努力目标。社会是一个大的学习课堂,无论大学生在学校、家庭,还是未来从事工作,都会接受各方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突出正面教育为主的学校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和家庭的经验传授,共至脱离社会实际,当大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来到社会叫,就会感到茫然,甚至怀疑在学校和家庭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秉持的社会提倡的价值规念,降低个人的思想道德要求。

2.社会教育资源良莠不齐,功利化明显,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或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从事不正当行为,引起学校和大学生的抵触。学校和家庭以外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社会教育实践的各种资源及条件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范畴,社会教育资源包含的内容极为广阔,差异化显著,良莠并存,社会教育资源职责规定的教育对象比较宽泛,并非必须与大学生发生关联。如果参与学校教育,很多时候不仅不能为自身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消耗自身的资源,这就使社会教育资源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部分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但其目的只是为自己打广告,增加在大学生当中的知名度,为其开展其他收费类的活动做铺垫。甚至更有部分教育机构、团体等滥用与学校的合作机遇,打着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旗号,让学生从事传销等不正当活动。一些学校或大学生经历如此上当受骗事情,发现根本无法与这些社会教育资源继续开展合作,或不能从中受到训练和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而在心理上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外,也有社会教育资源采用类似学校课堂的形式开展活动,不易为大学生接受,难以发挥其优势和影响。

3.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和学校实际T作分属不同系统,势必缺乏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平台。通常情况下,学校属于专门从事学生教育的机构,隶属于教育系统。社会教育资源则比较庞杂,分属不同的机构和部门,社会教育资源所在机构和部门有的可以归为教育系统,但多隶属于非教育系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际工作中,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开展工作,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这就导致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在实践中基本不发生直接联系,社会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很少。

三、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和方法

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和方法应是既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薄弱之处,又能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实际工作多分属不同运行系统,其各自承担的职责和教育实施方式存在差异,但从育人方面看,二者则归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工作体系这一更高层面上的同一系统。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常态化、多样化和制度化,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的建立规范而行之有效的交流机制和方法。

1.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共建。学校施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和方式,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对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这是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参与学校教育的前提基础。鉴于学校有将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的职责,学校应施行“走出去”的策略和方式,积极主动谋求与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开展共建活动,加强双方交流互动,互取所长,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为此,学校可以与一些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联系,开展科研合作活动,共同建立大学生德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走出校同,在实践中感受、体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和大学生在自己“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将社会教育资源,尤其是德育资源“清进来”。“社会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一线同志的爱岗敬业精神等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宝贵资源。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启迪”。

2.双方资源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参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利用自身和学校的优势,达到双方资源共享,实现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共赢的局面。社会教育资源不愿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开展此项活动会消耗自身资源且缺乏经济效益。学校要想真正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正视和稳妥解决此问题。学校虽然很少能够直接给社会教育资源带来经济效益,但其却可以利用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其工作人员免费提供必要的培训等方式对此予以一定的补偿。学校在保障校内教育资源使用不影响学生学习利川的前提下,向礼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开放。也可以允许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等在学校开展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但学校应加强对合作社会教育资源的审核,避免不良礼会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承担部分事务性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的人员和绎费压力,又可分批、分期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3.建立保障制度。协调建立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并确立实施方案和细则等,为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开展交流提供制度保障。要想使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其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的有效互动,需从互动机制上进行严密的设计。社会教育资源之间多相互独立,各行其道,差异化明显,缺乏必要地联络和统一部署。但部分利:会教育资源间也会出现教育内容相似或相近,教育方法雷同等同质化严重的状况。这些问题在进行制度设计时都要予以仔细的考虑。此外,还要建立鼓励礼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导向性制度和激励、保障性制度,以及建立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间的协调性机构及与之密切衔接的程序性规定。到底怎样的制度才能有效实现礼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根据具体实践情况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性建构,切忌形式主义倾向。因而,确立社会教育资源所属机构与学校开展交流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考评奖惩等制度都要进行利,学而严密的设计和论证,以此为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达到扎实、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目的。

篇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3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4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5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篇6

二、目的意义

本次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江城”为主题,动员和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领广大青少年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江城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活动

1、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在全市开展义务劳动、便民服务和访贫问苦活动。注重发挥青年志愿者和各级群团组织的作用,真正贴近群众,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

2、在广大青少年中积极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主题团、队活动,缅怀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3、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以“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为主题的座谈和专栏活动。

(二)各级团组织、青联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1、青工系统团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要通过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江城青 nn40.com 年优质文明服务竞赛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把广大青工系统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岗位、拼搏奉献和企业振兴行动上来。

2、青农系统团组织要抓好“雷锋社区行”和“雷锋进村社”活动。在城镇,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治安维护、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在农村,利用备耕时机,组织农业科技志愿者为农民开展送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等活动。

3、学校系统团组织要抓好大中学生敬老、助残和城市环保等活动。大中专院校要重点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志愿者“阳光助学”行动;各中学团委要重点动员和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植绿护绿活动,开展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废旧电池,促进垃圾分类及城市美化、净化等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

4、各级少先队组织要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促进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让他们从奉献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从实际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一是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进一步亲切和完善“手拉手”对子,引导少年儿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二是开展“寻找雷锋传人、弘扬雷锋精神”活动。组织同学们到部队为老英模服务,体会部队大家庭的温暖;组织同学们走入社会,寻找他们心中的雷锋。

(三)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

篇7

二、目的意义

本次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江城”为主题,动员和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领广大青少年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江城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活动

1、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在全市开展义务劳动、便民服务和访贫问苦活动。注重发挥青年志愿者和各级群团组织的作用,真正贴近群众,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

2、在广大青少年中积极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主题团、队活动,缅怀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3、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以“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为主题的座谈和专栏活动。

(二)各级团组织、青联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1、青工系统团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要通过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江城青 年优质文明服务竞赛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把广大青工系统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岗位、拼搏奉献和企业振兴行动上来。

2、青农系统团组织要抓好“雷锋社区行”和“雷锋进村社”活动。在城镇,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治安维护、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在农村,利用备耕时机,组织农业科技志愿者为农民开展送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等活动。

3、学校系统团组织要抓好大中学生敬老、助残和城市环保等活动。大中专院校要重点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志愿者“阳光助学”行动;各中学团委要重点动员和组织中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植绿护绿活动,开展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废旧电池,促进垃圾分类及城市美化、净化等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

4、各级少先队组织要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促进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让他们从奉献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从实际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一是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进一步亲切和完善“手拉手”对子,引导少年儿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二是开展“寻找雷锋传人、弘扬雷锋精神”活动。组织同学们到部队为老英模服务,体会部队大家庭的温暖;组织同学们走入社会,寻找他们心中的雷锋。

(三)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

篇8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国际班已成为留学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也是顺应国际化开放式教育的结果,随着各地国际班的陆续开办,这已成为出国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班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未来中国人才的国际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解决怎样培养问题,更要明确培养的最终目的,这是国际班德育面临的重要使命。

在德育方式上,明德中学国际部德育是中西结合的模式,既有明德学校传统的德育管理,又具国际部特色西式德育理念。笔者在国际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经验上,浅谈目前明德国际部德育方式,整体而言,国际班的德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1学校的德育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设

明德国际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已成为国际班德育的共识。

重视对国家传统文化的培养。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引导和帮助国际班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重视中国传统基本文化礼仪的教育。以中国的传统礼仪道德标准来要求当代学生“尊师重长,团结友爱”,以明德中学校训“坚苦真诚”来育人、以“磨血育人”来训已。

重视学校历史文化的教育。明德中学国际班利用德育课把以明德中学历史背景的电视剧《明德方兴》全部看完,让同学们对母校历史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并在观影后师生一起结合现今的学校进行比较讨论,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渠道的作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塑造中国灵魂纳入教育全过程。

2班会活动课――搭建班级民主制度平台

在一期的高中国际班,民主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以班级活动为例,班会主题由师和学生一起商定,认真听取学生对活动的设想与建议,展开了各种主题的趣味班会活动,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推广普通话》班会为例,同学们用不同方言朗读同一段文字,引起同学们的不同理解,闹出一些笑话。通过这样的“方言秀”比较了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认识到普通话是各地方民族沟通交流的必要语言,即了解到它的重要性,达到了班会主题《推广普通话》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活动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策化,体现了师生民主关系。

3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不论是出于教育本身的需要,还是出于对满足于国外大学录取的需求,国际部德育十分注重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

学校鼓励国际部学生成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有社团:英语社、诗歌社、文学社、数学建模社、风暴电台、吉他社、街舞社、公益社、Sweet报社、影协、自愿者协会等二十多个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搭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培养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品德修养。

此外,国际部的特色项目活动是关爱弱势群体。在新生入学时,国际部老师会组织学生一同前往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培养学生爱心意识;在进入高二阶段,国际部会组织学生一起去到长沙市特殊学校去看望残障学生,并相互交流学习,给残障学生带去温暖,同时从残障学生身上看到坚忍不屈的毅力,使学生们更加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

4国际班德育现状总结分析

在明德国际部成立之初,学校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国际班学生的德育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中有了很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中国际班存在德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原因,如我国关于高中国际班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有家庭因素等等学校外部原因,考虑到其不可控性,本章仅研究学校德育自身的原因,作者认为高中国际班德育定位不准,德育也是因材施教的,对国际班学生德育素养的认识是基础,应以此为依据来采用最合适的德育方式。此外,高中国际班受中西两种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体系融合不够。德育队伍德育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高中国际班学生因其所处的特殊教育环境,以及德育工作重要意义,都要求针对国际班德育进行专门研究,以期提高其德育实效性。笔者在亲身参与明德中学国际班德育方式后,结合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当前明德国际班德育的实际状况总结分析,笔者得出:高中国际班德育教育面临着较大挑战;国际班德育工作的重视亟待加强;高中国际班德育工作体系尚未建立,亟待加强与完善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谢登斌.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2]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篇9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最贴近的学科,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涉及物理知识,比如我们每天早晨都要洗脸照镜子,就可以联想到光的传播有几种方式、分别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夏天游泳之后上岸为什么觉得凉快?冬天湿衣服怎样才能干得更快?类似的生活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平时如果能够仔细观察这些重复发生的现象,认真思考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日积月累,物理这门课程的知识就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分析问题,还增长了透过现象看实质的本领。

二、课堂上多举生活实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课本知识精讲之后,发动学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请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比如,学到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提问如何测量学校中操场的周长,怎样测地图上两地间的铁路线长等;学到压强的时候思考如何解救被困在冰面的小孩,儿时玩的能飞升的玩具是运用了什么原理等;学了电学之后思考怎样来判断电器的连接方式,如何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简单的排除方法,以及如何安全用电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和锻炼之后,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生活自理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习惯,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

平时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等。针对每章课后的小实验,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设计好之后,互相配合动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小组应明确分工,通力合作,把各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做好记录,然后探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如何改进实验方法等。通过实验操作,既增强了团体意识,又体会了亲自动手搞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知识、追求精神营养、提升创新性的意识,为将来搞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四、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不懈的努力

篇10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此时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在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比较强,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决定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当今世界的形势复杂多变,斗争相当的激烈,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悄然渗入我国儿童的思想当中,国内的“”等组织宣扬思想,社会上的黄赌毒的泛滥也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德育的工作具有紧迫性。很多人都说过:“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其中的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德育也是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陈旧。大家都这么说,如果你想从众多的书本中找出思想品德的课本,只要找到最新的那本就行了。翻一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几乎都是空白。我们可能会质疑:是不是思想品德课根本就没有上?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不是非常差?这其实冤枉了老师和学生们了,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即使课本上面的内容不上,习题的解答几乎也是相差无几。德育的教育固然需要这些教材,但是仅仅靠一些判断对错和一些选择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见得。

(二)教育方法陈旧。小学生平时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程、晨会以及班会这几个形式单一的途径,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也缺少实践活动。另外,德育的教育需要时间。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老师们为了教学工作往往也都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

(三)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陈旧。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大多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也仅仅是由班主任个人说了算,就算班主任能够做到再公正,也可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的想法,结果自然不是那么准确了。

(四)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领导们在学校辛辛苦苦的进行着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有些学生甚至将一些不良的品质作为“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也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诋毁,这些都起着负面的效应。同时,社会上过多的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这也对学校的德育动作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三、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教师们必须要正确认清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对于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型的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主要的职责,应当将自己定位于做高尚以及无私奉献的人。

(二)改变以往德育的评价方法。我个人认为,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然后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成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议相结合的状态。

(三)校内教育同时结合校外教育。学校应当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后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且将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学生们可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虽然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是学生们对于实际的意义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他们明白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就要首先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们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都能够成为教育学生的对象。只有正确的摆正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才能够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篇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的导向作用不断推动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撑,学生的思想也因此而发生率改变,此时的德育教育管理则可以起到转变学生思想的作用,消除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错误,帮助技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现阶段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功利化

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价值,将德育教学活动视作上级领导视察应付工作的组成部分,为获取自身利益和学校名声而进行,将德育教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对于自身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未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致使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信任,认为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与自身并未有很大的关系,只是一种形式教育,具有很强的应付性和功利性色彩。

2.2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定位不正确

为社会培养一线生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对职业性和实用性的过度注重很容易让技工学校顾此失彼,很多技工学校认为德育教育和技能型教学活动相比“微不足道”,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项不得不开展的教学活动。技工学校往往只是在将德育教育挂在嘴边,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课时设置和内容设置,甚至在其他课时不足时,德育课程会被严重压缩,为其他技能型课程让出占用课时。同时一些技工学校的学生对德育教学缺乏兴趣,认为德育课程过于枯燥且实用性不大,长此以往,德育教育工作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被严重弱化,其定位也随着产生很大改变。

2.3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整体性不高

当前,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很多技工学校的领导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德育教学的领导和开展很容易产生“灰色地带”,也就是因部门和领导间的协调沟通不畅,致使一些德育工作无人问津,导致教学资源的配置不良,德育教育工作各自为政、整体性不足的现象时有出现。

3完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对策

3.1完善德育教育体制

为保证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技工学校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制,针对自身德育教育的客观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同时要求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体制,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强化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德育教育工作体制,注重对学生信息的掌握和沟通,要客观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注重对德育校园氛围和环境的构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支持,构建开放的、全员参与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教学体制。

3.2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目标

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的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这一时期的能力水平和思想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技工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制定差异性的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开展差异化的管理,采用多样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德育教学目标,把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向,同时对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具有自身性别和专业特点的德育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实用性一线操作人才。

3.3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德育教学的功效性

当前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功效性不高的问题,各技工院校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心理健康和积极情感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各类德育校园活动和优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来确保德育教育教学的延伸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功效性。

3.4注重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管理的积极性

技工学校在注重德育教育团队培养和培育的同时,对于他们取得的业绩和优异的工作成果也要注意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和认可。教育工作者工作成果是否被充分理解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技工院校要充分注重对教育工作者工作业绩的信任和肯定,以此来确保他们工作管理的积极性。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权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可以积极、乐观、自主的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教学服务。

篇12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人。首先,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传统的适应性、守成性、专业性教育的改造、延伸和提升,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交叉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其次,创业教育更加强调切合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应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创业人的社会发展需要;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入,更加注重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生活、教学与时代紧密联系,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以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再次,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创新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品质。

二、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职业素质教育的涵义

职业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不同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而职业素质教育即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既不同于职业教育,又不同于素质教育。它偏重强调的是“职业素质”,是上述两方面教育内容的结合体。并且职业素质教育高于又不同于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涵义应该包括职业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职业业务能力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职业形象素质教育。概而论之,职业素质教育,其实主要是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方面。

2.创业需求下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温州高职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职业素质问题

发达的市场经济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使温州成为创业的热土。创业教育一直以来也是温州几所高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学校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扶持专业支撑强、产业前景好的学生创办企业。在温州的这片热土上,高校毕业生陆陆续续加入创业的浪潮中,但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而绝大多数失败者都受制约于自身职业素质。

①职业素养缺陷

首先,创业意识、动机与创业实践的定位矛盾。或创业意识不强,动机低迷。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普遍被认为只是一种“冲动”“逞能”“瞎折腾”,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提倡。中华英才网的《2008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毕业后选择找工作的学生占79.2%,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或存在强创业动机和弱创业实践的矛盾。据对100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明确表示将来有创业打算的占85%,其中毕业后马上创业的占8%,三年后想创业的占42%,五年后创业的占25%,十年后创业的占12%,无创业打算的占13%,但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还不到1%。

其次,职业道德素养水平良莠不齐。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劳动价值观不符合现实创业的要求,责任意识、思想态度、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有待加强培养。

再次,高职学生心理品质问题。大量调查分析表明,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大量个案调查表明:决定创业成败得失的关键因素,正是创业者个性心理品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有的人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天时地利的创业条件,却患得患失,丧失良机;或浅尝辄止,因噎废食; 或小富即满,止步不前……而有的人创业条件远不如前者, 却能勇往直前,由弱到强,虽坎坷曲折,但终于创业有成。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截然相反的心理品质影响个体行为取向,对个体能否走向创业和创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职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水平与创业的要求有脱节,缺乏应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经验欠缺。他们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乏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这些都反映出高职毕业生创业知识的缺乏。而且在创业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的职业技能问题就是市场意识淡薄、理财技能缺乏、管理和商业谈判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2)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其一,大力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以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素质结构,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丰富大学生整体就业或创业结构的层次,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生产和创业能力,满足社会不同层次职业和创业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业效益,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更缓解我国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二,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客观要求。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以知识为经济核心要素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用人单位或创业非常倚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着眼于人才扎实的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未来人才的素质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的完美结合。

其三,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囊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立业、创业、谋生和继续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三、构建措施

1.坚持德育为先,心育同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课堂”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里,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创业者,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往往比职业能力更受到职业社会的关注。由此,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了学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首要课堂”。

职业道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在职业道德课方面,要系统教授有关职业道德的作用、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使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增强爱国、诚信、敬业、责任、奉献等道德意识。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在课外或实践方面,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自觉养成品德的能力,如学校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等。

所谓心育同步,即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也须渗透学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创业者所需的健康心理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者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首先要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努力的方向或创业方向,使其增强创业意识和合理定位创业目标;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再次,通过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并塑造他们的创业个性,并对他们心理发展和创业不良心理问题进行实际指导。如我院以职业心理辅导为牵引,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院实际,坚持教育、辅导、咨询、服务四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重视学生的创业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2.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完善创业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而完善创业职业技能教育则更是时展的需要。因此,构建合理、适用的创业系统知识教学体系是保证创业型人才的职业技能教育收效良好的关键。其教学体系应该囊括创业教师人员配备、创业指导教材编写、创业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课程编排等系统内容。

我院通过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来完善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其一,采取培养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其二,结合温州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考虑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特点,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制作网络课件,采取开放实训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温州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其三,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融创业教育于教学体系中。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其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逐步加大由企业能工巧匠、专业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合一”功能,工学结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3.促进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水平

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创业特质的校园文化,使原有的大学精神打上了鲜明的创业创新烙印。创业型高职院校作为办学的创新思路,要有效提升学生创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水平,需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来提供精神动力。一个良好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而创业型校园文化,又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的思想,才能起到职业素质教育的功效。其常见的载体有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合作交流载体、文化活动载体等职业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如我院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定期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校友交流会,把“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把区域文化特色引入到学生的行为养成中,把先进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课程的设置、人文课堂的优化、环境的熏陶、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渗透等途径,实施人文教育;通过“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和创意设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提高创业意识,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

4.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开辟培养职业素质教育“第三课堂”

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曾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训练应做到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手脑联动,做学合一。“手脑并用训练,是指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黄炎培的这一基于实践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充分展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和其精髓所在。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检验创业能力、确立创业方向、提高创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应该是校内外创业实践形式的结合进行。其中,校内模拟创业经营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既便捷又有效的形式。校外创业实践则是创业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检验、延伸和深化。另外,相关促进性、辅的制度机制扶持学生顺利踏出创业成功体验第一步,使他们对创业实践成效和经验总结方面的职业素质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我院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浙江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构建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体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各院校和地方创业的实际情况,紧跟时代,开阔视野,针对性地在上述几个“课堂“努力创新,开拓具有院校特色品牌、地域特点、创业氛围的大学生职业素质系统教育,卓有成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或就业所必需的职业素质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