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3: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期货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期货实训总结

篇1

毕业几年来,感觉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上学时积存的“家底”早已不够用。对课文解读的浅薄,对教辅资料的依赖,与学生交流时思维的“短路”,写下水作文时的紧张与尴尬,其中苦痛心中自知。研修专题一告诉了我答案:这是读书太少,懒于读书的结果。总抱怨学生读书太少,语文素养不高,可自己有做得如何呢?自己因世俗的侵染而变得浮躁,对知识理论,对经典著作走马观花,其中的奥妙竟不知一二。工作的压力大,生活的节奏快,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读书主动性不强,踏实性不够。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生活里最美的风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素养,教师要做好表率,首先应是一个勤于读书的人。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一位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影响一批爱读书的学生。新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己必须尽快行动,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研究知识,汲取营养,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做一个深刻细心的“我”。

教学生活中,许多时候感觉所教内容空洞肤浅,课堂平淡生硬,忽视或回避学生的思想,将知识点生拉硬拽地塞给学生,找不到教学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和专家点评,我发现: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深入研究,仔细品析,每一处点滴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绽放绚丽的光彩。记得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泛泛地整体感知,解读疑难字句,感觉枯燥无味。研修课例中的老师却从文本的细微处入手,深入透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她在品读的基础上研究文中的关键字句,如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注意到了“将”字和感叹号的妙用,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和恩格斯对他的无限尊敬悼念之情。一堂课学生思维敏锐,情感丰富,生动精彩。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从“北京的胡同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句切入,问这个比喻用的好不好?学生很快进入生动的语言文字当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显出平民文化的内涵。这堂课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识讲解课,而是语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课。再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时,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学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将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今后的教学,我会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准备到反思,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课堂也会充满亮色。

做一个勇敢自信的“我”。

总觉得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教学中,畏畏缩缩,视野狭窄,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学生考不好,这些因素一直牵绊着我前进的步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旧有的模式展开,有时想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可又怕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而研修教学案例中的执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己和学生都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空间有效拓展、发现创新。还有的老师在教《五人墓碑记》时直接把课堂搬到了课外----到校园里读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教学艺术,更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召唤,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勇敢地尝试,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专题讲坛、人物专访等等,给学生松绑,为他们搭建开放自由的语文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作铺垫。

这次培训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她有缤纷多彩的美景,更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自己虽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历练自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处不凡风景! (1) 同栏目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篇2

一、实训教学的组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训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可包含课内实训、专向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课内实训,一般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以实务操作、案例方式的形式进行或设计单一的实践内容进行训练。以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为例,讲到信用工具中票据相关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填制本票、汇票的内容,讲到通货膨胀可以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证券交易、期货期权、保险学等课程设置配套的实训课程;专项实训是面向某一岗位设计完整实训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为例,模拟整个银行业务,按照模块分别联系,最后集中考核。课程综合实训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内容开始实训项目,比如金融的股票、外汇、期货三合一模拟操作,将三种投资品种利用一个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体验企业具体的岗位要求,金融专业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内容设置上的评价

实训内容一般从能否体现课程技能、理论和联系是否合理、整体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体现连续性、整体性。金融学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都是和专业课匹配的,比如《国际金融》配有外汇交易实训,《期货与期权》配有期货实训等等。所以在内容设置上考核所教内容是否合理,就可以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国际金融》为例,外汇交易在理论上讲授了套汇、套利、远期交易,那么在实训课上就安排利用工商银行系统注册模拟账号进行套汇、套利的模拟交易,给学生介绍银行远期交易的业务流程,展示相关的文件,这种内容安排就是合理的内容设置。而有的教师在实训课上仍然讲授交易计算,这样就和理论的内容重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所谓的理论和实训也没有严格的区分,比如讲期货与期权实务或者证券投资学的课程,就可以把技术分析内容纳入到实训课程当中边讲授边操作,把独立的实训内容融合到理论教学当中,另外有的实训内容流程也可以在理论课上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将来独立做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有一些,所以也不能单纯的将二者割裂开,应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来考量.

(二)实训讲授过程的评价

实训教学的过程应该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考评,教学方面要看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指导书或任务书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上课前应该提前将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如果需要分组讨论要提前拟订学生实验分组名单,教师应该能够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明确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和实验组织方式,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应有预见和应对措施;对每一个实训环节进行具体示范,说明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在学生实训操作前,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进行独立操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模拟演示、实训方案分析、实训方法指导、关键问题提示、现场问题指导、实训总结。教师应该能够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充分,操作示范熟练、正确、明了。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生理解教师演示、讨论比较实训方案、能够独立的动手操作。以外汇交易实训为例,教师自行准备教学日历、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手册、项目卡片等内容。授课时会给学生演示交易流程,告诉学生外汇买卖过程中如何确定买卖点,如何下单,指导学生将交易记录按正确格式填报。实训过程中,需经常巡回指导学生,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解答学生实训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标准则是能否独立进行操作,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设置止盈、止损点,会填制交易记录。

(三)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训效果反馈也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对实训技能、实训方法的掌握程度、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训态度、对实训项目的兴趣度。学生对实训效果的反馈包括教师讲解是否清晰明白、指导过程,是否到位、实训项目掌握程度自评、受益度自评、兴趣度自评、实训项目好的部分、存在不足需改进的部分。对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反馈还包括企业的反馈信息。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知识水平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工作实绩评价等。以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为例,教师会通过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交易状况,实习报告书的书写状况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利用模拟交易排名、交易频次检验学生主动操作情况。而学生自身通过实训的学习能否独立进行股票操作,能够选择买点、卖点,判断市场的走势,能否具备这些技能成为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鉴定意见,反馈信息,来评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状况的反馈,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两方面进行,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是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有耐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是否具备了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沟通协调能力。我们会根据企业单位的反馈来调整具体的实习方式,将来准备将毕业实习拿出一部分学分、课时,放在课程实习里,实行分散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能够利用模拟系统、模拟银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今年指导学生参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多样化的模拟品种1、完整的股票、债券交易品种及行情先试分析系统:包括沪深A、B股的所有品种,创业板基中小板品种,各种国债、企业公司债券,可转债及优先股交易品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的交易和分析了解中国股市债市的全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近距离接触中国证券市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投资交易能力,投资品种的选择能力及投资组合能力,行情系统同时要具备国际证券市场的部分品种,比如纽交所行情、纳斯达克市场行情、香港联交所的个交易品种行情,这样,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下,达到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化和国际化。2、国内国际期货市场的各个品种的模拟交易、行情显示、分析系统: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和获悉国内国际期货市场(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即时行情和进行投资分析;通过其信息咨讯系统可以了解国内外期货市场和期货商品的信息;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国内国际期货的模拟交易买卖。3、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各个品种: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可以了解国内基金市场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基本行情,以及个基金的净值变化情况、基金投资的持仓状况;通过其柜台系统可以使学生演练基金帐户的开、销户及申购、赎回操作;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封闭式基金的模拟买卖交易。4、外汇交易品种: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全面获悉国际外汇市场的八个外币品种的交易行情和成交情况;利用其信息咨讯系统可系统了解所及各国的经济状况金融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和各国货币的升贬值情况,以及各国贸易顺逆差情况,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外汇这个窗口了解国际经济、金融变化;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实盘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模拟买卖。从而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消化、理解和巩固。

(二)高仿真交易机制1、在模拟交易不论品种、交易界面、交易步骤及操作要求都应该与实际业务达到做大限度的一致,相当于既模拟交易所又模拟证券营业部的方式。交易中,营业部、交易所、银行、登记结算公司各环节及处理程序尽量俱全,使学生得以训练业务的全过程,特别是交易费用的设置上,应与实际业务保持一致,各种交易和结算规则必须符合交易所相关规定。第三方存管和印证转账业务环节也不可或缺。撮合成交原理及即时性不应与实际业务有所差别。

(三)必须拥有实训指导教师可控制的不同范围的各个品种的投资竞赛系统1、要求软件提供开发商每学年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国性或区域性模拟投资大赛,这样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检验学生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投资分析、投资组合能力。2、模拟交易软件中要可以自行设置不同品种、不同范围的比赛。比如:可以设置校内不同专业的比赛,专业内设置不同班级的比赛,是学生能够在赛中学、赛中练,以充分发挥证券实训室的作用。3、系统中要具备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投资组合中的各个投资品种要注明买入卖出理由,指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4、比赛成绩排行要多样性:既有总收益排行,又有月、周收益排行。既有既有院校总排行,又有专业、班级排行。这样可以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投资选股能力。

(四)交易流程必须完备1、交易必须从资金账户和掌权账户的开立开始,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委托下单-成交查询-撤销委托-证券交易清算与交收,完成整个过程。对于期货交易必须具备开户、开仓、加仓、平仓、逐日盯市,交割的全过程,并且具有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的功能。2、软件要具备行情的历史回放功能和非交易时间交易设置功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非交易时间上课时同样可以进行交易练习,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实训系统的利用率,也可以对行情和交易进行盘后分析。

(五)、具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宏微观经济数据库1、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提供沪深两市所有股票交易数据,以及可比股票价格、多种回报率、详细股本变动信息等。特色指标:(日、周、月、年度统计的)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市场回报率(等权平均法、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总市值加权平均法);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市场回报率(等权平均法、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总市值加权平均法)2、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按照新旧会计准则,收录主要科目的历史对应数据和重要会计科目,体现专业数据调整技术。特色指标:同业存款、贵金属、存货净额、保险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质押贷款净增加额等。按照2007年新会计准则,调整合并会计数据,保证数据可比性。对2007年以前的财务数据,采取保留并兼容到现有结构的方法,在充分理解会计科目变更的基础上,对历史数据进行对应。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就业与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与消费、财政收支、价格指数、能源、环境、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金融、保险等。特色指标: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平均每天能源消费、居民热力年消费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地质灾害发生。

二、全仿真证券实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行情分析软件的应用:通过股票、债券、期货、基金行情分析软件,了解当日的及历史行情综合情况及个股涨跌情况,通过将理论课中学习过的各项技术分析方法、理论来对市场及个股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模拟交易选择股票、确定投资组合及买卖操作时机。

(二)全仿真模拟交易操作的应用:通过全仿真股票模拟交易系统,进行股票、债券、封闭式基金的买卖操作,对理论课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温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零距离触摸证券市场,切身体验市场风险;有机会参加股票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篇4

1.2K线图与趋势分析及形态分析。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K线基本形态和常见K线组合图;理解趋势是技术分析的核心。理解单日K线,多日K线(K线组合图),上升趋势、下跌趋势。通过实训使学生理解技术分析中形态理论,掌握常见形态及其特征,如W底、M头、头肩底、头肩顶;反转形态、整理形态、突破形态、及缺口形态。

1.3指标分析。通过实训使学生理解技术指标,熟悉掌握常用技术指标:MA、MACD、RSI、BIAS、OBV、KDJ。熟悉常用技术指标的特征、使用方法、技术含义。

2国际结算业务模块。

2.1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第一,汇票。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操作能力,深入理解汇票的必备要素,熟练掌握汇票的填写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第二,信用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SWIFT信用证的格式及主要内容,具备审证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第三,单证审核。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商业单据的填制及审核方法,具备审单的能力。

2.2信用证业务模拟操作。“进口信用证业务”和“出口信用证业务”以实验室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结算环境中切身体会信用证业务操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银行日常业务中国际结算柜台办理的对外开立信用证、信用证修改、审核国外寄来的信用证项下单据、对外付款、承兑或拒付等业务的技巧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点环节,熟练掌握银行日常业务中国际结算柜台办理的信用证的通知、转让、审核出口商交来的单据、寄单和索汇、收汇和入账等业务,以及该业务流程性的重点环节,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训项目。

3外汇业务模块。

3.1基本技能训练。实训内容项目包括:外汇与外汇汇率、进出口贸易报价、外汇交易方式应用、外汇风险防范,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外汇交易的主要技能和技巧,了解外汇交易的惯例和操作规则,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外汇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

3.2外汇交易模拟操作。外汇买卖模拟操作以实验室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独立运用模拟交易系统,在外汇市场即期行情下进行外汇交易,具备一定的外汇业务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

4保险业务模块。

一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要求学生掌握保险承保、核保、保险理赔的等内容,是保险实训的主要内容。二是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学生掌握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保险公司会计科目的设置,保险公司业务的核算。三是保险公司营销管理。保险营销是保险从业人员的必备能力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保险营销的一般程序,保险营销渠道、促销策略以及保险营销的创新。四是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保险投资对保险公司是重要的利润来源。要求学生掌握保险资金的来源,保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及绩效评估,正确认识保险投资的风险性,积极探索我国保险投资的新发展方向。

5银行业务模块。

银行业务所涵盖的内容从纵向角度分为: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出纳业务,结算业务,账户管理业务;从横向角度分为:对私储蓄,对公结算,国际结算,银行信贷,内部财务几个部分。此外还涉及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框架、管理流程、业务规范等知识内容。以此为基础,特别设计了23个实验课程,包括:活期储蓄业务、整存整取业务、零存整取业务、通知储蓄业务、定活两便业务、借记卡业务、贷记卡业务、中间业务、储蓄特殊业务、现金业务、本票业务、汇票业务、汇兑业务、委托收款业务、单位活期存款业务、单位定期存款业务、单位通知存款业务、单位其他存款业务、同城票据结算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单位贷款业务、进口信用证业务、出口信用证业务。

篇5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在总结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加强车工实训基地办学模式的构建。

一、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

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多已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相对滞后。而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设备、培训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首先,在建设资金上,高职院校作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要借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宣传,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地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企业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从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实训设备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的实训项目与培训的技术能力都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恶性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自行承担基地建设项目,而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面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优势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共建,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在培训人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制定实训计划,并从企业职员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实训质量。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上应突出类型特色,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创新共建多种模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训练,从而就业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做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思考和总结,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是基地托管式。基地托管式是将学院具备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实训中心交由企业托管,在实训中心,企业既能够生产产品,也能够对学院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这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二是筑巢引凤式。筑巢引凤式是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院自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学生的实训。

三是借船出海式。借船出海式即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既提供实训场地,也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实训。学生参与其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实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发挥实训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四是智力互助式。智力互助式即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服务能力是体现实训基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服务求发展,借助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品研发、订单培养、技术推广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的研发和科技产品的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篇6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创新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展现了异军突起的态势。以富豪阶层为首,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大多数的社会大众理财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追求快速致富和激进冒险的风险投资逐步向稳健化投资和关注财产安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今天的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迅猛。而投资理财业务是一项涵盖面广泛、专业性较强的综合业务,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关金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投资理财操作技能。目前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优秀投资理财人才的渴望已经成为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部分。这两年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投资理财专业,努力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职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适应市场用人需求的,并且随社会发展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恰恰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认真审慎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展开积极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步伐投资理财专业建设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时代。过去人们消费习惯用纸币,而如今我们利用银行卡、手机银行、网银、支付宝等就可以实现便捷付款;原来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无外乎是股票类、国债类,而如今市场上有众多的金融理财产品可供选择,如黄金、外汇、期货、基金、保险等等。而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市的“支付宝”“余额宝”及微信的“财付通”等业务,因其低廉的成本、安全的投资方式、较高的收益吸引了大众消费。这些互联网业务的推广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造成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如此一来,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们消费习惯、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市场规模上的巨大变化给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建设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想要让投资理财专业建设筹划紧跟时代步伐难度确实很大。目前的金融创新与日俱进,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一领域需要接受的新知识新技能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就容易出现问题。由于该专业所包含的科目太多,在课程总数目一定的前提下,每一科目下所设的课程数目就会相对有限。比如有些课程只能归为一门课程进行笼统讲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不精不深,理解肤浅,最终培养成了“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另外,为满足理财市场多样化、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需求,理财人才还需要在销售心理及技巧、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开设课程,这样就更加剧了课程多课时少的矛盾。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并不容易。

(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差别不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投资理财专业基本设成了普通高校大金融学专业的一个压缩版,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还继续沿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再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本身就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扎实,使得如今的投资理财专业高职毕业生在理财知识水平上没有突出优势。另外,高职教育本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仍然较低,部分实习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缺乏案例教学以及金融仿真模拟软件的实践,一些实践操作知识内容脱离行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这些问题都使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没有表现出优势来。

(三)投资理财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过于理论化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进行选择。但是,目前来看很多高校与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课程设置上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学生理论和实践交互验证的平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课目受限,体系不够完整,辅助的课程设置不齐备,经常出现课目的压缩和糅合现象,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基础知识不牢固。另外,在教材方面,虽然目前都选用了高职高专教材,教材内容也加大了实训部分,但教材内容基本还是以本科教材为模板。比如,相应的实训职业岗位依然是银行等金融从业人员,与高职生实际就业方向不相符。

二、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摆脱困境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紧跟市场,构建高职理财专业实践应用型知识体系1.明确高职教育投资理财专业的课程定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办学方向上有根本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术型学科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高职教育本身的应用性、职业性的特征,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应更强调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开设的专业课程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金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要紧跟时展,与就业岗位密切联系;第二层次,实习实训内容要紧贴国内外财经时讯动向,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变化,正确理解常见的金融现象及国家政策新动向;第三层次,辅课程的设置要与实际就业能力相配套,如在销售心理及技巧、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金融工具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开设课程。2.课程设计要立足应用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偏重知识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所以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突出差别优势。首先应该分析就业岗位对投资理财职业素质的要求;其次根据分析来确定该岗位所需的金融理论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然后再根据课程由浅入深的设计规律来确定课程科目、排列顺序和教学形式。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根据经济发展中实际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删减工作中很少用到的专业课程,摒弃专业课程中概念化、实用性不强的章节。联系现实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工作实际业务,再配合大量的案例,以岗位要求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3.重视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辅助课程的设计。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职场,都是从基层做起。投资理财服务首先要学会跟各式各样的客户打交道,建立业务客户群。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好的职场礼仪,善于揣摩客户心理,要有有效的销售策略和技巧。因此,投资理财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必备的专业课程以外,一定要在辅助课程的设置上多动动脑子下番功夫。在选择设立辅助课程时,应当根据职场能力实际需求,认真研究,有效组织,灵活安排课时。有些课程可以设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职场礼仪训练。中国人向来注重礼貌礼仪修养,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学生的礼仪形象反映了个人风度涵养,也反映了公司形象。我们可以专门设立职场礼仪选修课,经过专门的训练,学生从基本行为礼仪到与客户寒暄问好、电话礼仪、待人接物等商务礼仪各个方面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达到了就业岗位要求的精神状态与职业面貌。互联网正一步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理财方式,网络上的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与日俱进。面对目前的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创新等,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把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以及创新型的金融服务等内容带到课堂中。

(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形式1.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探索“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可以探索“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做”糅合为一体,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利用互联网络资源。现在有许多仿真模拟金融活动的教学软件被开发出来,比如实时股票及期货仿真交易教学软件、商业银行模拟教学软件、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会计流程模拟教学软件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利于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效地把“教、学、做”三个过程糅合在一起。首先,老师在课堂中借助仿真软件、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实施职场式仿真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糅合。其次,学生在老师讲解演示过程中可以操作和提问,这种随堂实训的方式又实现了“学与做”的有机融合,学生体会深刻。除了随堂实训以外,可以设置学生考核课堂,以班级分组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搞团队对抗。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学、做”糅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一体三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既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又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使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向启发引导式转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2.拓宽课外第二课堂的发展路径。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在各高校普遍兴起。第二课堂活动不单可以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填补学生的精神空白,而且以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起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效果。比如举办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大赛,老师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网上的操作情况和实时业绩,作为活动裁判以业绩高低作为比赛结果的重要参考。学生在交易竞赛中还须记好投资笔记,方便日后总结回顾,老师赛后可以对参赛成员进行业务指导和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体验和掌握实战时机选择、实战技巧运用、投资策略分析、投资理念等内容,有些技巧是从书本中学不到的。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此外,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媒体搜集最新的国内外重要财经新闻,对财经热点展开“头脑风暴”,以陈述或者金融热点问题辩论的方式展开讨论。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经济的关注度、敏感度,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一举多得。这些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三)按照“产教结合、院企合作”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1.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投入。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与工作岗位一线环境相一致,形成较为仿真的实训环境。实践教学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室的硬件投入,购置必备的专业设备和软件系统,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可考虑设立证券期货实训室、保险业务实训室和银行柜台实训室等等。2.订单式培训,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决定了它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内闭门造车,只讲授知识,而必须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在校外,学院可积极谋求与本区域内的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投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办学,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用人单位可向学院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老师带队,在相关业务经理的帮助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职场式培训,如公司晨、夕会的流程,营销模拟训练,拓展销售业务的说话艺术演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金融营销的基本技能及团队管理的本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兼职,尽快熟悉投资市场全流程的实际操作业务,使得学生的客户拓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将来可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云勇,陈凌白.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2]刘学军.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3]冷静.高职院校金融理财类课程改革探索———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1,(11).

[4]蒋海,刘少波.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南方经济,2004,(4).

篇7

一、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经济活动剂的金融业的市场化也在加速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经不适应快节奏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尽快改革这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的灌输式的纯粹课堂教育模式,积极引入各种能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校企合作办学),使得高校能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会外语、善交往、能合作,符合金融学发展潮流,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由此可以缓解地方高校的招生压力。地方高校的招生比较集中,而生源又在不断缩小,只有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有发展的前途。   

2.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输入适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金融业是个以货币为经营对象,以财经、营销、法律和计算机等综合知识为经营的手段,风险性、竞争性和市场性极强的行业。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是该行业发展的根本。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面对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我国的金融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加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通过盲目的市场招聘获得的人才,往往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培训,这无疑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教育,向高校提出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高校则可有针对性地更新、拓宽教育内容,为其培养所需人才。例如:嘉兴学院就与五矿期货签订了联合培养期货人才的协议,这对于我国金融期货行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降低教育成本

校企合作,可以在办学设施,训练场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等方面弥补高校独立办学的不足,金融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同时还能提供即懂得理论又会动手操作的技术人员,以丰富的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金融企业可借助高校的人才、图书资源集中的优势,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解决职工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这使得双方都能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达到降低双方教育成本的目的。

二、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面临的问题

1.校企合作办学使高校面临较大的改革成本,校企合作方案难以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都凸显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特色,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高校都习惯了这种封闭式的运作方式。如果要推行校企联合办学,高校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育新型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这必然会增加高校的经营成本,如果高校将这一成本增加到学费中,必然增加学生的负担,进而会影响地方高校的招生能力。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校企合作的规模难以扩大。

2.校企合作缺乏对金融企业的足够利益驱动,金融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

在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地方高校和金融企业是两个具有不同目标的机构,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金融企业则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金融业由于待遇优厚,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一直是热门的就业方向。面对供不应求的招聘局面,金融企业会对毕业生设置层层障碍,其中毕业高校的知名度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金融企业也会更偏向选择更有知名度的高校合作,这使得地方高校在寻找合作单位时,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有金融企业愿意和地方高校合作办学,金融企业也会因为在该合作中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而没有动力投入足够的精力,这都使得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方案难以展开。再者,金融业的技能性强、风险高,在校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在金融企业的实训中接触到专业核心的工作,而往往被金融企业当做免费劳动力,从事端茶倒水、整理文件和跑腿的工作,使得学生的实训目标难以实现。最后,被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

3.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在我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校企双方的合作一般由双方协商决定,政府和其他行业协会很少参与,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

三、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推进策略

1.政府及高校决策层要积极制定推动校企合作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要尽快完善我国校企合作办学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联合办学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

2.高校要尽快提高认识,与企业协商拟定校企“双赢”的激励方案

面对市场需求的转变,高校在思想认识、政策、计划和管理上要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作出调整,首要的就是协调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改革经费的来源上,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争取各种教育基金或地方政府的支持,即使难以获得外部支持,高校也要认识到这笔改革经费的投入是为了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投入,将校企合作提升到高校的首要发展计划的高度。

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要积极主动和企业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 。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充分的利用在金融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与高校的校友关系或过往的科研合作经历这一人情纽带,争取成为企业选定的校企合作伙伴。

在合作模式上,高校可以采用让企业参股或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对企业的投入予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补偿,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高校与企业共同拟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在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有合作的金融企业的参与,高校要深入金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金融企业共同探讨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校企共同拟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安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课程安排要紧盯系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需要;二是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有充足课时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课程安排要多元化,既要满足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兼顾专业之外知识的丰富。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聘请相关专家讲座的方式补充。四是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挂钩,有利于节约学生的复习考证时间。五是要为校内实训课程拟定规范的实训指导书,实训内容要与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挂钩,以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动手能力。

4.高校要积极培育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当前的高校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实践水平低”的特点。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如果高校教师在课程讲授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一个难得的提高工作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的创造各种机会,让高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让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来培养一支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校内模拟实训的指导能力,为校外实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5.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对于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要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协作的教学方式,即由校内教师先讲授理论基础部分,再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务部分。实务的内容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在课堂上或在模拟实验室或到企业观摩的方式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透视[J].高等教育,2009(12).

篇8

一、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北方的优良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些年来金融、保险、贸易、物流、航运的发展,都让大连具备了成为东北亚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大连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更是东北地区稀缺的金融资源。大连市政府也在2009年制定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明确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而企业如果希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就成为重中之重,金融人才不可或缺。因此,大连高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培养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金融保险市场需要的、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高超的复合型金融保险人才。

(二)增强高校教学能力

作为高校而言,对于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市场型、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应实现基础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构建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满足专业课程结构及现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各高校金融保险专业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教育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更加突出办学特色,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使高校发展具备更多的优势。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门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业务的操作流程,这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做到的。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在学校内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专业训练,才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具备竞争能力。

二、国内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借鉴

(一)制定系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上海金融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例如,在该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计划框架内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开设的实践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时间等。学生必须达到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并且只有通过基本实践技能考核后,方可进入毕业环节的学习。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予以充分重视。

(二)金融投资实践心理行为分析

中南大学尝试将《行为金融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进行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外汇、证券、期货交易方式,使学生对于金融市场的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解,从而了解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实践教学的引入,主要解决了学生金融实务经验匮乏所带来的投资者交易行为认知不足问题和跨学科教学所带来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生真正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精髓奠定基础。

(三)通过社会调查强化知识体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撰写阶段性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完成调查报告来强化知识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倡学生利用社会环境,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范围内,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同意下,选择适合的主题对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开展社会调查,以达到理解、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社会调查可以采取实地综合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等方法。通过社会调查,汇总收集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所学过的金融知识进行总结,以达到强化知识体系的目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保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长期有效校外实训基地

广东金融学院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设计了行之有效的计划,确定了明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规定。该校从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实际环境、交通、生活条件、科研项目、建立程序、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细化的明确规定。该校还设计了完整的合作协议书,并且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后续管理也有细化的明确规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满足了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要求,避免实践教学基地仅仅成为一种书面符号,而是让其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框架结构#p#分页标题#e#

(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设计

1.模拟证券期货公司

模拟证券期货公司,分别设立证券交易模拟大厅和期货交易模拟大厅,在大厅内设证券交易员和期货交易员。通过利用相关软件系统,进行股票和期货的模拟交易。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股票和期货的走势进行分析,同时熟练掌握证券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操作过程。通过营造一种全真的模拟交易环境,让学生能够得到实战演练,能够熟练地进行证券和期货的模拟交易,并能够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和推荐股票和期货品种,通过自身参与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对于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同样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模拟银行

模拟银行,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根据银行的各种角色来演练如何进行银行业务。在模拟银行中,设银行行长职位,行长下设综合柜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部经理和行政主管职位,分别从日常经营、业务拓展、产品开发、风险评估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由学院提供模拟银行所需的工作场景,通过学院提供的仿真凭证和道具,以真实的银行业务为基础,让学生虚拟业务情节,使学生熟悉全部的银行交易流程。

3.模拟保险公司

模拟保险公司,同样使用情景教学法,设立保险公司经理职位,公司经理下设人、核保人、制单员和理赔人四类角色。通过演练推销保险、审核保险业务、制单、理赔等业务环节,让学生分组完成从推销保险到理赔的全过程。让学生突破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保险流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应当包括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理论教学管理相比较而言,所需的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教学过程复杂、涉及面广,加之其他的制约因素,可控性比较差。因此,要保证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地“双轨同步”,就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

1.硬件管理

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教学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另一部分由实践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实践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完备的环境。在每学期期末,要根据实践教师下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调整。在每次课前都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课后进行有效维护,随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师也必须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课程内容。

2.软件管理

(1)实践教学更加科学系统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召集相关教师编写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践课程的系列实践指导书、实验报告、实践操作练习、习题集等等,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篇9

83.21%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2.1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同时,有55.47%的同学“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试点试验性实践教学课程。

2.学生并不了解实践教学,更多是出于未来就业而主动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67.15%的学生认为金融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不丰富”甚至“很少”,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写论文的形式并不属实践教学范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了解仅是略知一二,甚至不清楚。另外,60.58%的学生明确表示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而“关注和了解金融专业从事的工作内容”、“建立社会人脉关系网”、“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为完成学分”的比例分别是6.57%、16.06%、13.87%和2.92%。

3.学生不满现有的实践课时设置。

40.14%的学生每学期接受过5-10次的实践教学经历,31.39%的学生接受过2-5次的实践教学经历,其中大三的实践机会较少,几乎都集中在大四完成。从学生的内心意愿上看,57%的学生希望一周中能有4-5次实践机会,经调查某些同学甚至大胆建议,“实践教学能像国外的实习工作一样,实践与理论的学时安排各50%”。同时71.53%的学生认为现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是“不太合理或很不合理”。

4.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实用性实践课程。

87.9%的学生认为已开设的实训课程中最实用的课程是证券实训,该课程的讲授教师经验丰富,能精彩解析股票操作实盘过程,并且利用教师自身资源让学生实盘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在61%的学生的心中,理想的实践教学是能够到金融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或者进行股票、外汇、期货等操盘培训,45%的学生希望增加银行、证券、保险等实务模拟操作训练,35%的学生希望能提供一些专业的项目分析与报告,或者采取模拟金融企业招聘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仅有18%的学生认为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培训金融计量方面的技能是比较合适的。

5.学院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较差。

83.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于,42.3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教师能力“较强或一般”,而且目前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几乎没有。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方案设计——以西财行知学院为例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中显示,学院金融实践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的同时,建议学院采用“试点试验”的办法,即从大学一年级招收的新生中,择优编制一个班,将其命名为“金融创新实验班”实施这套方案。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经系部选拔的“金融创新实验班”,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本专业的培养大纲保持一致,仅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试验。方案将设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大模块。将明确设计各学年培养目标和具体环节目标。把四年最终培养的整体目标具体分配到不同的学年当中,形成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目标又由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出来。基础训练阶段(大一):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的案例式教学和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计算机、英语相关培训,经济学和经济法热点话题讨论,金融业界专家讲座等;校外实践教学实施参观金融企业的认知性生产实习。通过感性体验,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培养初步调查能力。能力提升阶段(大二):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英语口语能力、计量统计软件培训,金融、会计等课程的案例式教学,对银行、保险课程的实训教学,管理沟通能力模拟、战略模拟大赛等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银行业务操作竞赛、学生模拟家庭理财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银行、证券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自办金融学术报;校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到证券公司大厅观看考察、到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参观,并提交观感总结。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力深化阶段(大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股票外汇投资操作、银行信用管理、保险精算等实验训练,双导师指导的创新实训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模拟竞赛,学生模拟企业投资计划大赛,金融热点辩论,会计、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学生发表学术文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采用针对金融热点进行社会调查,暑假期间进行到实习基地或金融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习。通过实验操作、实习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质。综合创新阶段(大四):课堂内的实践教学采用经典案例式教学,期货交易、银行风险管理训练,金融营销训练,创新实训教学等方式;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采用股票投资模拟竞赛,金融热点辩论,各类职业资格从业资格证书培训,金融专家、企业老总专题讲座,发表金融学术论文;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社会调查,做出实结;毕业论文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文、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通过完成各项综合性实验、实训、实习、论文,希望学生能对行业有进一步了解,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2.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设计。

2.1采用“择优录取、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新生在入学报到时,自愿申请进入实验班。系部需结合自荐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择优录取,并将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已实现方案期待的结果。进入实验班后,在培养过程中实行滚动管理、优胜劣汰。滚动式管理是指不断优胜劣汰,补充新鲜血液,让已获得优质资源的实验生也存在危机感,更加珍惜这些优质资源和机会。班内学生如果表现不佳,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淘汰,转入本专业其他班级继续学习。同时,其他班级若有表现优秀者,自荐并结合2位教师的推荐,经考核通过后可进入该实验班。

2.2实行双导师制,专业班主任跟踪管理。

班级特别为每位学生配2名导师,其中1名导师负责专业基础知识辅导,另1名行业导师负责专业的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行业导师的校外活动与事务。并且实验班会配备1名具有金融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跟班听课、听讲座、会议研讨,并负责与该实验班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可以优先考虑金融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给予提薪等激励手段。

2.3提供“毕业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的结业模式。

学生修完实验班的全部项目,成绩良好以上,学院除了颁发金融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外,还将给学生颁发“金融创新实验班的培训合格证”。结合学生在四年终将职业资格培训所获得相关“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在手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金融行业各领域,能迅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2.4360教学质量监督。

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质量监督,对实验班将采取学生评教、跟班班主任评教、主任评教等360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对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控制,随时反馈,随时改善。

篇10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一)几种主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工学结合的操作形式是多样的,有“工学并行”、“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形式。

“工学并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项目导向”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工学交替”较之“工学并行”等其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是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一实训一学习一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空间、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相互交替使学生在一个学期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能充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同时通过一学期工作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在下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2,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延伸。工学交替将主要教学场所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模拟或仿真实验室、顶岗实习基地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主体。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全体教师与全社会的参与下推行,教学主体将从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社会、其他职业部门等主体。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4,更容易获得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由于投资理财专业所需要结合的主要对口单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习单位的人力成本,更容易得到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二、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校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体系,本着高职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有特色的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二)校内实训设计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1,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2,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三)校外实习设计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由于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三、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学交替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正规编制的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制约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解决方案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44-02

一、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投资学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市场运行模块、投资分析模块、投资理论模块四大模块,主要内容涉及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证券价格评估、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等。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掌握证券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基础知识、证券市场价格指数、投资分析理论等;掌握基本的投资实践操作,了解国内外证券市场,具备理性的分析选择证券并进行投资的能力,能够提供基本的投资咨询服务等;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的撰写。

二、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更新滞后,跟不上证券市场的发展创新

现行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大多数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教材内容更新慢,缺乏最新的案例,教学内容各知识点没有根据当前证券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上的新品种、新规则、新现象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也得到了强势发展,如金融制度、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更是具有更多新的内容需要更新和学习,如融资融券、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新三板市场、熔断机制等。单纯的按照现行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讲授,已经严重脱离了市场,也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

(二)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每个知识点没能深入展开

《证券投资学》课时涵盖的内容较多,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市场运行模块、投资分析模块、投资理论模块四大模块,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时安排一般为48课时,要完整讲授完所有的课程内容,还有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操作,很多内容的讲授都不能深入展开,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

(三)理论知识讲授比重过大,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的得到重视,实际教学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知识讲授的比重占大多数,或者全部都是理论教学,学生实践环节较少或者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听课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整门课程学习下来,只掌握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少,甚至有些高校没有安排有实训课时;一方面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较高,使各高校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四)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单一

因教学条件有限,大多数教师授课过程基本上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严重缺少模拟演示、模拟交易等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不能很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单一,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为主,加上平时成绩(占30%),最后得出综合成绩。考核体系没有凸显出对实践环节的考评,或者只是隐含在平时成绩里,使得老师和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

(五)实训室建设落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薄弱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配备齐全的证券模拟实训室,教师只能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上实训课,或者在计算机房使用一些交易软件模拟交易,且交易软件更新缓慢,教师无法向学生演示大盘和个股的实时行情,学生也就无法通过模拟交易了解证券投资的整个流程和实际操作过程。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薄弱,或者校外实训基地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没能理論联系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毕业后没法直接上岗,也就脱离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一)根据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应选择案例丰富、实践性强的教材。但相对于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关注证券市场的最新变化,把刚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合理分配课时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合理分配课时,突出课程重难点,国内《证券投资学》教学大纲一般的授课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基础知识、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分析和投资理论四大模块。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证券投资基础知识模块里如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期权、期货应设为重点内容;证券市场运行模块重点讲解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价格与价格指数;证券投资分析模块里如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证券价格评估是重点内容,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因为后续课程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可以以了解为主;投资理论要重点讲授证券组合理论,因为在投资理论里,证券组合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投资理论。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1.运用案例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的典型案例,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当今证券市场发生的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教师和学生要时时关注证券市场动态、关注经济热点,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参与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课堂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3.模拟教学

在教學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老师向每组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开设一个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践课时及课外时间,根据我国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交易。学生在模拟投资过程中,学生可分工合作,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讨论,最后根据各小组的投资过程及投资业绩完成一份投资分析报告,这种方式模仿了职场上的团队建设形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职业能力。

(四)探索适应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考评体系

改革《证券投资学》的课程考评体系,实行全面考核,对学生的理论、实践、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考评。首先,理论部分考核的改革,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试卷的出题以主观分析题为主,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其次,实践部分考核的改革,结合学生模拟炒股的交易业绩考核学生模拟操作的能力,占比30%-40%。然后,平时成绩考核的改革,平时成绩考核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问答、到课率、作业质量等考核内容构成,五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这样就可以在综合考评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进行理论讲授,学生是无法深入掌握证券投资操作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模拟炒股大赛,安排学生到实训室上课,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融入到投资环境中,以投资者的角色进行学习肯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课程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相关单位进修培训,如到证券公司参加实际工作,了解证券业的最新知识;或者引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六)加强实训室建设,发展校外实训基地

强化《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证券投资学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学院应模拟证券投资环境,加强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设备,更新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另大力发展和充分利用用校外实训基地,如与证券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践,学生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的业务环境,在真实的实训平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有教师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参与理论与实践指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从业技能。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当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证券投资应用型本科人才,只能加快加重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合理安排重难点理论内容,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革考评方式,实施规范性实践模拟操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进行投资分析与实际操作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桂贤,陈晓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22) 

[2]顾亚芳.《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1(31) 

[3]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01) 

[4]岳福琴.《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2(03) 

[5]王玉霞.《证券投资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6]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5(09)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企业需求旺盛。例如财经会计类人才来说,广州南方人才市场、广东英才人才市场和广东创博人才市场对广东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才每年需求量在147,000人左右,而人才供给只有92,371人,会计人才供需缺口大。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类人才远远达不到企业需求量,市场前景好。

但是,情况并不乐观,如会计类来说,广东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但不少企业感叹会计人才难招,每年都有不少会计专业应届高职大学生抱怨对口工作难找。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招聘门槛居高不下让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短板”,有些学校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训练,有些学校虽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但却忽略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会计人才紧缺,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职院校在发展方式上,要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继续创新科学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谋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要保持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为此,要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继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结合、实行资源共享。改革各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非常必要了。

一、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东地区是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53.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6.3%,并预计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7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5%。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包括会计在内的生产人才为其服务。从另一方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会计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推动会计行业科学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会计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想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就要建立会计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得该专业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行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能为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熟悉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阔的视野,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技能、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懂得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确实能为企业开源节流的专门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薄弱,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已成世界难题,如何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它将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下进行,学生不仅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方法。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专业群办学水平的需要

学校社会声誉、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实际上是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个重点专业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群的发展,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在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提供平台的同时,也能辐射专业群内其他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等专业,使得其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提升专业群技术服务能力的需要

会计专业及其专业群的技术服务能力包括科研和管理咨询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能力,开展中高衔接,带动中职院校发展的能力,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基地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专业群技术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满足区域、行业、教学、学生等的需要,为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都带来益处,可以有效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这一关键性问题,我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必要性、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