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3: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机械导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械导论论文

篇1

作者:罗富生 单位:深圳技师学院

很多教师的课堂在设置上过于陈旧,没有吸引人的创新,点一般的模式都是:先讲解基本的课本知识,其次是课堂演示,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后的任务,完全的公式化。试想,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吸引人呢?现在的课堂教育早已不是照本宣科的时代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涌现创新想法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依赖课堂在技工学校还存在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的数量不够。虽然一般的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但是学校的很多机器或设备由于经费或年代失修都很陈旧,甚至有的机器都应该被淘汰了,却还拿来实践,这本身是无意义的。因此,过多地依赖学校的课堂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此,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现代的机械加工的发展概况,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由于机械加工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效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怎样使学生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其重点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转变角色以及怎样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必要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我们知道,机械加工这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所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传统的课堂形式多是以教师为主来开展课程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例如,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灵活的课堂形式感到新鲜,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永久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在机械加工课程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们说过,一般的技工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很多机器设备都存在老化或陈旧的现象,所以,要想学到现代化的知识,就要勇于走出校门,到工厂中,到企业的车间去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将这样的实习安排到课时中,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实践当成学生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实践的次数多了,自然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更深,而且这种形式也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教师转变身份,增强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一言堂”的位置,学生在言论上的自由相当有限,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产生了惯性思维,不愿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所以,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态度,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很多学生在实践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的“一言堂”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这种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非常容易对错误的理论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可以得到进步。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教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量出现,这也为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强实践外,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很难进行实践的课程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或是幻灯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或是在平日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观看机械加工方面的视频,利用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强化实践过程。现在,有很多学校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并且这种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学校和企业形成对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这种方法在如今的很多学校都有体现。很多技工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地合作,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即安排学生去车间实习,这种方式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教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开阔了眼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如果说生活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那么书本的学习就是最简便的方式。我们知道,教材都是专业人员经过长年的实践经验编纂得来,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书本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因此,合理地利用教材就成了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这里说的理解不仅指教材的表面内容,还有对于一本教材课程内容安排的把握。例如,一本教材中,有的课时是以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主,而有的课时则是大量地介绍实践过程,所以对于不同的课时,教师要不同地对待,对于像以理解为主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缩减课时安排,或是鼓励学生上台“讲课”,不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可提高课堂效率。而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多安排实践课时。由此可见,教师对于一本教材的把握决定了教材的利用效果,更能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篇2

二、防逃设施

河蟹的逃逸能力很强,有成群逃逸习性。因此,如何防逃是河蟹人工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在稻田河蟹养殖池的四周必须建造安全耐用,结实可靠的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目前比较经济实用的防逃材料是塑料膜和竹杆,具体做法是将竹杆一端埋入土中10厘米左右,间距30~50厘米,上面用细线拉紧,然后将塑料膜底端用土垒实,上端与细线用铁线固定,另外上下排水口要用网片接塑料膜或用铁线网在进排水口进行防逃。

三、放养准备

在稻田河蟹养殖池中,常有各种病原体与有害生物,它们不但能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也会侵袭河蟹、抢夺饵料,因此在种苗放养前要进行全面、彻底地清塘与消毒。目前,主要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消毒一般在河蟹种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采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每亩用量为50~75千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不仅能杀死水中有害生物,还能改善养殖池底土质,又能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放养殖前还要清除环沟池中的淤泥,以保持养殖蟹池清洁卫生。

四、苗种选择

选择盘锦当地、规格均匀、120~180只/千克、爬行敏捷、肢体齐全、指节无损伤、反转迅速,爬行敏捷、无病害的苗种,严禁投放性早熟苗种。放养密度控制在300~400只/亩为宜。苗种经3‰~4‰盐水溶液浸泡3~5分钟后放养。

五、河蟹养殖

1.养蟹池选择与改造

选择交通便利,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储水力强,土质为壤土,光照充足,底层淤泥不超过10厘米,面积以15~20亩为一个养殖区为宜,或直接以稻田生产格为养殖区,田埂四周用60~70厘米高的竹杆做支撑,在竹杆上按装塑料布作防逃设施。养蟹区四周修建环沟,沟宽1~2米,深0.5~0.8米,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型环沟,田间沟与蟹田四周环构相通,这样可为河蟹栖息、觅食、隐蔽提供场所,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通风透光,为河蟹创造适合生长的良好环境,对促进稻蟹共生,实现稻蟹双赢提供保障。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放养前15~20天,采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30~35千克对水调成乳液,全池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同时还可以补充水体钙质。

2.水质

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养殖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解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0.1毫克/升;硫化氢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底泥总氮<0.1%。

3.养殖期管理

植物性饵料有高梁、玉米、小麦、豆饼、土豆、以及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动物肝脏、杂鱼、螺蛳等。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不同阶段所需营养进行投喂,投喂次数、投喂数量一定要适合、饵料要适口,尽量不要投喂配合饲料。

(1)投饵方法。“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晴天可多投,阴雨天要少投。看水: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大量投喂;水质肥沃,浮游植物数量多,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应控制投喂量,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每天巡塘,查看河蟹摄食情况,发现剩余饵料过多时应减少投饵量。河蟹蜕壳期要增加投饵量和提高饵料质量。“四定”投饵,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设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2)水质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4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5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0.6米。6月~9月,每5~10天换一次水,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每两周放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之间,秧苗移入大田时稻田内水位应在10厘米以上,以后随湿度升高和生长情况逐步提高水位至20~30厘米,从5月分开始,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28℃时,每隔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深15百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湿差不超过5℃,并注意不在河蟹潜伏休息、蜕壳和摄食高峰期换水。

(3)底质调控。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合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4)病害防治。整个养殖过程中,每隔10~20天,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成浆泼洒在田边与沟边,并每隔10天在饵料中拌和1%的土霉素投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稻田养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所施农药的量要适当,要既能达到消灭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又不大于河蟹致死的安全浓度。另外化肥对河解的毒害也较大,应以施足基肥、追施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水稻全生育期可施化肥1~2次,稻田水深控制在20厘米左右,每次每亩可施尿素2.5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

(5)日常管理。要坚持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结合早晚投饵观察河蟹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如破损应及时修补。同时观察河蟹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残饵,捕捞收获8~10月,捕捞一般自8月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出售。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喂食。

篇3

  (一)选题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选择论证的学术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

  1.论题的来源。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诚信的思考”、“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般会计论文论题的范围包括:

(1)会计方面

(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3)审计方面

(4)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在本资料附注中,有相关的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选好题目后,接下来就是研究步骤。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三)编写初稿与修改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会计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速度,不宜求快,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毕业论文应由学员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员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论证充分,思路畅通,结构完整、严谨,条理分明,语言通顺。需把握以下几点:

    (l)要思路畅通,纲举目张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

    (4)要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种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二、会计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目录、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毕业论文的格式应该有专业的模板格式,参考格式请点击毕业论文格式。

  目录

  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关键词:3-5个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关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篇4

在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中,一般会出现致谢词。毕业论文致谢词用于毕业论文的结尾处,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表对导师或者对论文写作起辅助指导之人的感谢之词。

毕业论文出现致谢词是对论文指导者或者合作者劳动的一种尊重的表达。它的出现有效促进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有效展示了团队合作价值所在。

致谢词提供了简略的论文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信息,提供的信息对读者研判论文的写作过程和论文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致谢词写作有完整程序,不能任意行文。首先态度要端正,其次措词要恰当,另外有严格规范的格式。

2论文致谢作用

但是致谢态度要端正,措词要恰如其分,致谢中可以在文尾直书其名,也可写敬称,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谢一般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致谢一般用于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论文。

3论文致谢格式

首先是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致谢(致谢方向为:导师对本论文的贡献及对论文作者的教导、影响)

然后是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老师的致谢(致谢方向为:该老师师对本论文的实验部分提供的帮助及指导,对论文实验部分出现问题的解决等)

最后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帮助过您做试验或者查资料的师兄、师姐、同学、师弟、师妹、朋友及家人的感谢。

致谢词示范一: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致谢词示范二: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致谢词示范三: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致谢词示范四: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卢晓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7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特别是研室的梁荣光教授、赖汉闻老师、吴坚老师、张国强老师、巫江虹老师等。

篇5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计算机专业所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五、毕业论文中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

六、结束语的写法

七、参考文献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八、附录的写法

九、论文评分的能用标准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确定系统目标,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数据词典、代码设计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人机界面设计

8、模块处理概述

9、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3)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前言、各个具体步骤的叙述和分析、结语、参考文献和有关附录)

(4)提供软件系统的可执行盘片及操作说明书

(5)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四、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注意:1.每个步骤都要有文字说明和论述2.各个步骤必须是有机的组合,不可以支离破碎不成一体。

一、封面

二、摘要用约200-400字简要介绍一下论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三、主题词用一、二个词点明论文所述内容的性质。(二和三要在同一页面上)

四、目录一般采用三级目录结构。例如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概念结构3.1.1概念模型

五、正文

第一章前言

简要介绍:组织机构概况、项目开发背景、信息系统目标、开发方法概述、项目开发计划等。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应包含:

(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给出业务流程图。

具体要求:业务流程图必须有文字说明,图要完整、一定要有业务传递的流程。

(2)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指出薄弱环节、指出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确保新系统更好,指出关键的成功因素。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

针对用户需求,全面、系统、准确、详细地描述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数据流程分析

最主要的是给出数据流程图,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A.数据流程图必须包括系统关联图、系统顶层图、第一层分解图和第二层分解图组成。B.系统关联图确定了从外部项到系统的数据流和从系统向外部项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在其它层次的数据流中不允许减少,也不允许增加。各层次内部的数据流不受关联图的限制。C.数据流应有名字。D.外部项和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E.数据流程图的分解中,必须保持每个分层同其上层加工中的外部项和输入输出流相一致。F.各加工之间一般不应出现未经数据存储的数据流。G.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H.数据存储可以分解。I.若有查询处理,应在数据流程图中表达。J.统计和打印报表不在数据流图中表达。

(2)数据词典描述

可采用图表格式或较紧凑的记录格式描述A、若采用图表格式,可只写出数据流、数据元素、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项各一个表。B、若采用紧凑的记录格式,则应列出全部成分。如数据元素:编号名称存在于数据结构备注E1入库数据F1/F3/F11/F15入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E2出库数据F1/F3/F11/F15出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C、据流程图中系统顶层图的数据加工都必须详尽写出。

(3)基本加工小说明

可采用结构化语言、数学公式等描述各个基本加工。

第四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A、系统软件模块结构图,并由此导出功能分解图及层次式菜单结构。B、系统的模块结构应与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的加工一致。

(2)数据库设计A、应按下列次序阐述各个元素: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间联系、E-R图、转换规则、关系模式。B、在介绍实体的属性时,不应包括联系属性,联系属性直至关系模式中才出现。C、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数据存储可隐含于E-R图中的多个实体。D、E-R图中的实体要与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相对应。每个实体要指出实体的标识码(主码)。对每个实体或联系应列出其应有的属性(用列举的方法)。E、E-R图中至少要有一个多对多的联系。F、必须严格按照转换规则从E-R图产生数据关系模式集,需要时作必要的优化,并说明理由。G、对于一对一的联系,只应把任一个实体的主码放在另一个实体中作为外码。H、一对多联系也可以产生新的关系模式,如要这样做,必须说明理由。I、多对多联系,或三元联系必须产生新的关系模式。J、关系模式的个数和名字要与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相一致。K.、每个关系模式中要用下横线标出主码,后随的符号“#”标出外码。L、若有代码对照表可在最后列出,需另加说明。

(3)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给出硬件配置,系统软件配置,网络通信系统配置(可选)等内容。

(4)系统总体安全性、可靠性方案与措施。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1)代码设计基本数据项的代码格式。

(2)人机界面设计给出人机界面视图(输入输出接口,屏幕格式设计等)

(3)模块处理过程根据软件环境做不同处理。可采用脚本、程序流程图、结构化的PDL语言等。

第六章实施概况

(1)实施环境和工具的比较选择

(2)编程环境、工具、实现与数据准备概况

(3)系统测试概况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记录。

(4)系统转换方案及实现概况

(5)系统运行与维护概况

六、结束语

(1)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

(2)实施中遇到的挫折、创新、体会与致谢

七、参考文献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序号、书名或文章名、作者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日期或杂志期号。

八、附录

(1)列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代码段

(2)操作说明书

九、论文评分标准

1、A等

系统正确无误,系统功能完善,设计步骤完整正确,实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结构严谨,表述流畅。

2、B等

系统基本正确,系统功能基本完善,设计步骤基本完整正确,有一定的实用性,论文结构良好,表述基本流畅。

3、C等

系统有少量错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设计步骤欠完整,基本上没有实用性,论文结构一般,表述基本清楚。

篇6

[1]吕春艳.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23).

[3]陈长星.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研究[J].经济师,2007(05).

[4]李春花,李振山.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2(24).

[5]陈洁.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常慧霞.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4(06):100-102.

[2]吴泷.人力资源的会计定性及其会计模式的体例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06):101-102.

[3]张玥.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J].现代商贸工业,2015,5(25):101-105.

[4]宋胜帮.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2(02):90-94.

[5]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12(23):93-95.

[6]高超.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06):181-183.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23).

[2]张志鹏,王玉萍,赵丽丽.人力资源会计的演进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

[3]朱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揭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6).

[4]刘连卫.华为人力资源调查报告[J].华章.2008(10).

[5]徐媛.对人力资源会计定位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8(06).

[6]吴泷.基于产权行为研究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再造[J].会计研究,2007(01).

[7]赵桂琴.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7(12).

[8]刘昱,陈禹.关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06).

[9]陈富永,陈华.人力资源会计基本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3).

[10]袁红.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发展及其启示[J].经济师.2007(01).

[11]蒙秀云.论人力资源会计[J].包钢科技.2006(05).

[12]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创新[J].会计研究.2008(10.)

[13]陈静宇,魏力伟.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述评[J].会计研究.2007(07).

篇7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46-47.

[2]许勇,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7):1196-1199.

[3]赵健飞.简述机电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dgzk/dgzk20123/dgzk201203162.html.

[4]王萌.浅谈机电一体化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83.

[5]杨国军,李玉平,种卫.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教育方向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8(12).

[6]周宏博.试论技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jint/jint201111/jint20111194.html.

[7]张贵琼.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化,2013(4).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三,林海波,章永华,等.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0-33.

[2]陈克勤.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规范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8):36.

[3]潘海生,王世斌等.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p143-147.

[4]孙卫青,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5]霍云庆.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6]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龚仲华,杨红霞.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齐春晓.浅析传感器技术在盐化工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科研,2015,(11):174.

[2]李冰.浅谈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J].消费电子,2013,(12):16.

[3]郑扬,谭胡心.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2015,(6):298.

篇8

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芳,魏京红.企业风险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1,(01)

[2]湛武.船舶海运风险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知网: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苟骏.风险成本论[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林万祥,苟骏.论风险与风险成本管理[J].四川会计,2003,(2)

[5]李亚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成本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哈里·马柯维茨.资产组合选择[J].原载:金融学杂志,1952,(1):77-79

[7]ScottE·Harrington,Gregory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苟骏.风险成本--成本研究的新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9]林万祥.试论风险成本的本质与特征[J].财会月刊,2005,(07)

[10]李素红,阚德梅.浅谈风险成本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武汉市经济干部管理学报,2004,(S1).

[11]刘芳芳,魏京红.企业风险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1,(01)

[12]湛武.船舶海运风险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知网: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13]李亚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成本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徐中杰.对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现实思考(J〕.商业会计,2005,(1).

[16]李红.企业财务集中管[J].科技创业月刊,2008,(4).

[17]郦晨斐.浅谈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J].北方经济,2008,(11).

[18]杜建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2006.

[19]朱幼风.论保险业信息化的财务集中管理(J).价值工程,2005,(5).

[20]张薇薇、于文凯.我国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2006.

[2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陆正飞,高级财务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4]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4.

[2]杨家新,李琴.企业年金会计问题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4(13).

[3]郭荟.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若千问题的理论探讨与适用分析[J].财会通讯.2005(6).

[4]刘爱东,王慧.对养老金会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2(10).

[5]吴红英.企业年金会计问题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6).

[6]吴祥云.养老金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

[7]刘有责,蒋年云.委托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1).

[8]郭席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优惠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9]田娟.年金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2).

[10]董英.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师.2014(7).

[11]姜灵敏.网络财务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4:49-51

[12]万希宁,郭炜等.会计信息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7-113

[13]陈宏.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2)

[14]王凡林,周国刚.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302-308

[15]潘上永.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91-195

[16]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90-165

[17]徐晓鹏.浅议企业ERP财务软件体系的结构“],会计之友,2005(05):79

[18]薛化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60

[19]周钢,赵永军,方小伟.Powerbuilder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370

[20]陈福军,孙芳.会计信息系统实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65

[21]史宗鹏,陈洪辉.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7)

[22]夏翔.Powerbuilder商场零售系统实例开发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447-454

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十点钟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解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3]王桂英.我国预算会计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风,2012(23).

篇9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

。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篇10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

    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着、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二、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河北大学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要求。

    10、图、表、公式

    图:a.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1、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篇11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

    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

    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

    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

篇12

作文对于语文来讲如同水和鱼的关系一样重要,为此,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写作需要足够的素材来激发灵感,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不免压力很大,为此,教师要从平时的学习生活加以指导,教导学生以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从中概括故事所表达的道理,本文以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为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技巧的规律性。

一、素材来源于生活

正所谓,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些有趣但能传递爱的事情,例如,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在快乐地追着风筝向前跑,旁边的台阶上,坐着他们的母亲,面带笑容地欣赏着孩子们的娱乐,但仍担心意外,不时地喊着他们孩子的名字,让他们小心,慢点跑,这是一幅绝美的母子亲情图,有心的学生可以以此为素材,带着自身对于生活浓厚的兴趣去写作,然后将其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不一样的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观察事物及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巧用兴趣引导,丰富写作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满怀激情,才能赋予自己的文章以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例如,引导他们观看励志碟片,以便深刻记忆片中人物的事例,活学活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生活,将经历融入生活,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应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作文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语文考核内容,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写作技巧与素材积累,在分享过程中,又会获得新的素材与体会,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技巧的规律性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以文章主人公的角度重新感受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蔚.写作评价的内涵、类型与特点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