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

篇1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11期;16

篇2

二、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看,他们天真好奇,喜欢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甚至连天上、地上的怪事都想知道,没有课外阅读,仅仅凭课本上有限的“例子”了解社会和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从知识结构看,以识字为入门的语文教育,不仅延续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门必修课。同时,语文阅读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神奇的科学宝库。即便如数、理、化中的应用题,也要凭借语文能力对文字的理解推衍解答。所以掌握语文阅读知识对拓宽知识领域更直接,也更有效。这种知识结构的框架,突出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更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几乎是点到为止。课外阅读就没有这许多顾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所喜爱的作品里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可以为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的两个“有限”作出有效补偿。而内容上的补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补充,而且表现在质量上的扩展。所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实在是一个更广阔更丰饶的“第二课堂”,它和课内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3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浅显,经过诵读就可了解作品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生的壮阔、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了个性的差异,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一)以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等。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阅读榜样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班上的同学。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开始前五分钟为学生介绍一位名人热爱读书的小故事,或是班上的某位同学在阅读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做,可有效激励学生,使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

(三)向学生讲述阅读的意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要多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故事,以便让他们明白阅读的意义。

(四)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小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也希望付出辛苦后很快能够有所回报。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并以此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同。

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适时地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让他们由“爱读”到“会读”。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四种: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基于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需要,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标注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四、通过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多读书

篇4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需要达到的标准和效果,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只有达到教学目标,这一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是低效、无效的。

2.学生有阅读学习的兴趣

从宏观角度上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观。因此,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时,就表现在:一是学生通过教学对阅读学习有了热爱;二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原因,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老师在教学时的热情不仅能有效利用老师在课堂上注入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渲染课堂感染力,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预期目标未达到

预期目标是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量衡量标准,当前阅读教学在预期目标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们没有学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阅读教学时由于自身注意力易分散的因素会产生疲劳感,即使老师的备课内容十分充分,由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学生们有时会没能在最佳教学时间内学习到全部的相应规定教学内容。二是学习未达到教学效果,即学生没有学会相应的教学内容。

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处于儿童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他们的附属内驱力很强,学习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这种学习动力随机性大,很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们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降低,它表现在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参与互动、不主动学习等方面。

3.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劳心劳力”的活动,长久的教学会造成老师的职业倦怠感,主要体现在教学程序化和课后的消极怠工。例如,老师丧失教学热情,机械化的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教学而教学,这样呆板的教学课堂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懈怠,造成课堂教学的恶性循环,无法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完善教学步骤

良好的教学步骤对于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只有完善教学步骤,才能踏实的进行每一堂阅读课,有效实施教学。完善的教学步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指向作用,不仅是老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设定时要先明确表述一般的预期教学效果,然后才是学生教学后的反应,这一描述要采用行为动词,做到具体可感。二是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必须谨慎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以基础为主,侧重选择有利于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同时,选择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新课标,还要考虑学生学情,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除以上两点外,教学时合理选择教学情境以及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

2.分阶段引导学习

小学涵盖六个年级,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并加大难度。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可以借鉴新课标模式,重点突破不同阶段的学生。低年段学生,阅读教学要做到“读懂”,阅读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字词,把握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中学段的学生,目标是“读好”,即在阅读学习时巩固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此时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乐读”。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传授者,为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小学师资力量,已经有了相应的企划,用于督促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学校平台,参与“国培计划”等培养计划,不仅要保证正常的语文阅读学习,还要扩展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使教师有效的教学促成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四、总结

语文教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学习效果的好坏尤其重要。当然我们应首先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且分析现今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学生学习热情上、老师教学素养上等各方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徐芳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5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篇6

任何一堂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一定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这是执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明晰的教学思路。但凡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平均用力,多重点而无重点,主线不明的特点。因此,教师紧扣教材,选准教学突破口准确切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分别以课题、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过渡句(过渡段)、课文插图、文章脉络……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准确切入,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我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就紧扣“舍身”这一题眼来设计。在读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大家各抒己见: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吗?是怎样炸暗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怕不怕?暗堡最后被炸毁了吗?随后,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在认真的、细致的阅读中找答案。这样,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阅读教学就可以长驱直入,深入文本的内核,教学的重难点便可以有的放矢轻易突破。

二、教学框架的建构应紧扣教材,精当提问而简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考,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紧扣文本阅读理解的关键,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巧设疑点,彰显特点、凸现亮点、填补空白点,通过精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往往能简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简洁,同时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人是谁?在学生回答后,我追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声响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回答到插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这把小提琴是他的吗?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后,学生不但找到了答案,还带着对扬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到图中,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了摸小提琴,就挨了一次又一次毒打?扬科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因品读感悟而简

曾几何时,我们紧跟着语文教学的潮流走,倾情于组合各种流行元素,满足于那种肤浅的热闹与快乐,把语文课堂主要应当学会什么问题置之脑后。课堂上那些事倍功半的活动,华而不实的形式多了起来,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毋庸置疑,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活灵活现的动画课件适时、适度地使用。的确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化抽象为直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令语文教学更加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还远远无法实现多媒体电教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但这并不意味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就一定相应大大滞后。其实,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家常课同样也能上得很精彩。因为语文课归根结底就是在教师循学而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阅读教学,其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深层次对话,以获取真知。

篇7

二、开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努力将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教学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2]。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二、多媒体激感,实现入“境”解“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入“境”才能解“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情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差异,有些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入“境”生情,从而触发、唤醒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和理解文本的意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具有浓重的感彩,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的感人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要想深刻感受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当讲到的灵车缓缓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教师可播放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人民的悲痛心情,并进而产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实处。当然,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效用的最佳发挥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不断修炼解读文本的功力,准确地把握“语文味”,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篇9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努力将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教学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2]。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3]。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其给予指导,告诉学生应该自学哪些内容,例如文章的体裁与背景等等。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如何细致地分析文章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彼此交换个人的理解与想法,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阅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兴趣更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不能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要善于激发、鼓励、唤醒学生,要善于构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这类教学情境的作用,将学生潜在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敢于去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泼水节是非常陌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征的影响,单纯依靠对课文的阅读是很难让小学生感受到泼水节所呈现的快乐情感。针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再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播放一节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学生们看到人们在节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泼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还能听到人们的欢笑声、叫喊声以及泼水带来的哗哗声。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泼水节,而且能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泼水节当中,尽情的笑、尽情的玩耍,那种自由自在、那种幸福感觉很快就在学生们的心底产生出来。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及时抓住这种感觉,让学生们再进行阅读,然偶谈谈如果你在泼水节上,你泼出去的水,应该送出怎么样的祝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将点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将水泼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学习越来越好;有的也说将水泼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们身体健健康康;有的泼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们工作顺利等等,其实思维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感情的真挚与细腻。阅读课的成功应该是让孩子们感觉到课堂给他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激情的、热烈的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为课堂增添情趣,让课堂更加直观形象。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

二、以阅读为途径,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其实教师稍加指点,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师就是不愿意去给这么一个平台,还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教下去,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缺乏,最终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学习我们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应该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去荡起双桨,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小船儿走得很快吗?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们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中有一个“推字”,小船儿跑得很快。让我们一起荡起双桨,体会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阅读这句话。“划了这么久大家也应该很累了吧,我们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围的精神,读一读第二句话,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小学生,也抓住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们非常开心,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我看到了绿树红墙,有的说我看到了白塔,还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丽的风景还吸引了我们,我们都忘记了划船,此时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学生们经过表演,充分将海面上飘荡的那种感觉展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对这份舒畅再次进行回味,慢慢进入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阅读作为途径,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进入了这种意境,学生必定能感受到课文带给他们的精彩与震撼。

三、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

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需要对学生本人进行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重视。通过生本教育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们能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需要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汇总选取适当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创设成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对于小学生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配合。

篇11

很多语文教师因为过分考虑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出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枯燥地学习。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的教授态度需要进行改善,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培养出发,才能为学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过少

部分语文教师因为课时安排较少,所以造成课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将课堂交流时间大大压缩,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非常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受到阻滞。

2教学建议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速率与质量,从而帮助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都得到综合发展,从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2.1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来实现小学语文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反馈等内容的情况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课程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整体的上课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这种品德教育的引导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符合多媒体教学的宗旨。因而才能真正做到以特殊的行为方式建立多媒体教育体系。

2.2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由过去的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大胆的表现,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更加正视语文阅读教育的态度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充实,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注入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从而主动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教师在学生胆怯的时候,不仅不会责怪,反而要多多表扬学生敢于表现,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2.3保障对话理念下多媒体教学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遵照可持续原则来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并且及时地反馈问题与信息,保障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的正确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撑,还需要从经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都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中,才会获取进步。

篇12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孩子的思维。语言和思维本就是不可分离的,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与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演课本剧、改写课文内容、小组讨论等合作方法,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从而解放思想,发挥个性,培养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有效结合。合作学习不是指单纯的合作,而是要建立在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之上的。只有学生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学会人际交往。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并逐渐推广的一种教学理论。对于这种学习模式,还有很多相关的机制理念不够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探索经验,不断地丰富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盲目借鉴,而是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