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在这种模式中,知识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的扼杀。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o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触及的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造精神(决定"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解决的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基于以上认识,应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英语教学来说,过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语法、讲词汇,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创新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他们有血有肉,也有需要,有感情。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据其年龄和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机。

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热情、敏感和宽容。老师热情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实践和表现自我。当学生在感受到被关心、被赏识的同时就能唤起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激活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继续表示他的想法。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自由地说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有一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

2、积极评价,鼓励创新行为

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刺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于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学生由于怕说错而不敢大胆举手发言时,教师可以说:"Don'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要予以表扬。当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用"Good, but..."等评价用语,激励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错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发挥其所长,使其能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喜悦,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充满自信心,使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

3、设疑启智,,提供创新土壤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始动力。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灵活性较大的思考性、讨论性问题,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忆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大学英语》(2)里有篇课文"Honest: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首先老师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设计成一场辩论会,学生们可以敞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支持的理由,各抒己见,观点没有对和错。接着在学课文之前可去想象一下文章所涉及的是美国社会存在哪方面的不诚实现象?从而联想当今中国社会也存在这些不诚实现象吗?并追究其原因。结果答案各异,精彩纷呈,令人叫绝。这样设计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到了新知识,且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根本无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形成应有的英语运用能力,也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英语课外活动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因此,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活动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如:英语晚会、交流会、演讲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开展英语俱乐部、英语角,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改编课文,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制英语小报和贺卡等。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开展课外活动还应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资源,比如教学图片、简笔画、录音资料、多媒体等,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质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和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来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创新时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同时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是当前各高校在英语专业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各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法课程都是高校整体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着高校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发展质量。如何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法课程质量,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以完成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已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之一。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不论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各高校加强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是民族兴旺和延续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想要稳定持续发展,教学就必须顺应时展的步伐。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在新世纪下的发展就是适应时展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校只有实施创新的教育改革模式,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才能不断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尤其是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对高校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一书中,作者结合多种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宗旨,总结英语教学的多种目标观念,通过对多元化英语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和详细讲解,旨在将多种社会科学、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文化知识及学术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英语专业知识相结合,建立一种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模式。该书的读者对象广泛,适用性强,对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国内英语教学法课程构建在教学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都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彻底解决,直接长期制约着我国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普遍认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存在只是属于课程全面化的点缀存在,其课程本身并不具有太多的存在意义,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英语教学法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列在教学大纲之内,以至于该门课程长期以来没有适用的专业教学材料和使用计划,随意性教学环境下促使该门课程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教学规划和设置,这是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法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陈旧乏味的形式主义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指导目标,对学生教学指导性不强,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教育教学不断发展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类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是抱旧守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发展,“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方法还在被应用,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传统的形式主义教学缺乏对创新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的学生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方面缺乏创新的学习精神和能力。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要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层次完整性。英语专业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并注重其所学英语专业知识的有效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在构建完善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通过灵活的手段和方法来安排和调整英语专业教学法课程层次,突出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解决教学方法制约英语教学法课程发展的问题。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还要不断增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系统性。系统性教学的有效规划和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学习规划。有效的系统性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初始就形成一个较高的学习意识,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规划和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课程会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兴趣。并且,完善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系统,对于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都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

作者:赵蓉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篇3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了解基础,有的放矢,改革评价方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英语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单一的书面考试是其主要考察方式。为了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不能单单只把考试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考试之外,还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为了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即英语的应用能力,在考察形式上面要力求做得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开展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以及技能测试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考察。在时间安排上,也可改变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次数,而改为分阶段进行,即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察不必全部等到期末。要实现对广大师生英语教学的良性引导,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才能实现由原来的只重视期末书面考试向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教学转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才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而且,在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案例教学作为总体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其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课堂这个阵地的充分利用。首先,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调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好的、适宜激发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为了抓准学生的兴奋点,教师不妨自己先确定个合适的基调,尽快形成预期的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当中,为了真正发挥讨论的应有作用,使得讨论不失于泛泛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对于失控的态势,教师要能及时预见并有效调节控制。此外,在讨论中,还是切实注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不能够厚此薄彼,对于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就过分重视,忽视能力欠缺的学生。不然就会磨灭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激发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充分参与,有意识地引导沉默学生参与其中,要充分利用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的时间,利用小组补充、互相辩驳的环节由老师提名鼓励他们表达。在讨论过程中,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即教师只是导演,而不是讨论的主体。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好“导演”,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把表演的舞台交给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一些另类的思维或表达时,只要不偏离主题,在此前提下,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表达。

(三)更新理念,创新方式,提高对英语应有能力的培养

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发展了创造思维能力,才能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使教育适应当前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教师要及时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创新教育中,要更新理念,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师生角色模式,对于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要积极地进行挖掘。利用教材中创新环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注重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教学理念是开展探险式学习的基础。而这种知识的探险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更为理智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创新教育的目的,也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所难以达到的目的。

篇4

近年来教学界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言教学中也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是至观重要的。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会举一反三地学。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则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语言教学工作者迫在眉睫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围绕这个问题积极地探索,才能在语言教学中将创新教育长期持久的贯彻到底。

1 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触及的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造精神(决定“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解决的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②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③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④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2 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原因

杨振宇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在这种模式中,知识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的扼杀。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大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都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

3 英语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3.1 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石。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单词的识记、辨析,句型的运用,语法的掌握要抓死、讲透、教活。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支离破碎的、相互独立的短语,结构立体式的串联起来。

3.2 坚持优化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的教学策略。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包括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学生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认知能力;更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调节和评价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听得懂,说得出,会阅读,会写作的“四有新人”,而不是只会做试卷的聋子、哑巴。例如,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精”读、“泛”读相结合的英语阅读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用一些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富有时代精神的读物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技巧,练就比较成熟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如理解中心思想、理解事实细节、判断推理、辨别作者意图、掌握语气识别等能力)。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而用录音、录相、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选用像BBC、VOA、Retelling stories、《疯狂英语》等有声资料,调动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英语短文的改写、扩写、缩写训练,句子或短语的英汉还原翻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总之,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造性运用英语的前提。

3.3 灵活的思维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Music单元时,可设问这样的问题:Do you like country music?Why?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folk music?这样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同时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在学习有关Apologies,Wi-shes,Regrets等功能话题时,让学生创设新的“语境”,在新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3.4 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人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