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今工作打算和想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鳞次栉比的淘宝店里,丛平平的淘宝店有种爱谁谁的范儿――别的淘宝店有卖衣服的,有卖电器的,即便有出售虚拟产品的,卖的也是手机话费等赚钱的宝贝,可是丛平平的淘宝店却是售卖故事,而且是先消费后付费,付费自愿,每个故事收取一元。
今年29岁的丛平平是江苏南通人,毕业于扬州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晃就是五年。丛平平天性活泼浪漫,思维天马行空,喜欢追求创新,没多久,她就成为这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首席文案。随后的升职加薪并没有挽留住丛平平的脚步――在广告公司做了五年多,她厌倦了自己的创意被客户挤压得不成样子,于是她果断辞职了。
辞职之后总要做点什么吧?丛平平不想荒废自己的创意,如今电子商务这么发达,身边不少朋友开起了淘宝店,丛平平也打算开个网店卖点什么。可是卖什么呢?卖衣服?她觉得自己没有进货时把价格三下五除二砍到最低的功夫,也没办法慧眼独具识别市场潮流。卖特产?总不能整天奔波于海鲜水产品市场进货、发货吧?
辞职之后的丛平平整天在家,很闲,于是朋友们有心事就来找她倾诉,她也乐得帮忙分忧解难。听得多了,丛平平越来越觉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太大,城市里人的故事太多,需要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每个人能有机会把心中的故事讲出来,讲给别人听,也让大家能够去倾听别人的故事,看到我们生活的小世界之外的大世界。
想到这一层,她想开淘宝店的想法有了出口――开一家淘宝店贩卖故事。注册淘宝店,上传自己的身份证,审核过关之后,2012年7月底,丛平平的故事贩卖店正式开张了。她给自己的网店取名为“CY故事”,CY一语双关,取“诚意”和“创意”两层意思。
虽然售卖的是虚拟产品,但是同样要上传宝贝的形象图片以及详情等。丛平平打算好好利用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刚好有一个朋友是独立摄影师,拍的照片特别小清新,很切合她的网店风格。丛平平决定,她来写故事,故事的形象图片,就用那个朋友拍的照片。
就这样,店铺开张的第二天,丛平平了第一个故事――《原来香水可以喝》。点开这个“商品”,丛平平讲述了一个怀旧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说,网友们完全可以看完这个故事关掉页面一走了之,当然,同样也可以为这次阅读付费,而标价只有一元钱。
在这个宝贝的详情页的下面,丛平平写道:“你看完了故事,觉得喜欢,或感动了,有共鸣了,都可以支付一块钱,为你从本店得到的任何感觉和我们的创意买单。如果不想支付,也没有任何规则去约束你。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完整版。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人来这里贩卖自己的故事,把这里变成一个故事的集市。集市里有人间百态,有喜怒哀乐,有感动,有平淡,有搞笑,有残酷,有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
这种开放的姿态,激发了人们购买阅读的欲望。开张的第五天,陆陆续续了十几个故事的小店,创下了单日访问量8,000余次,单日购买人数200余人次的记录。
丛平平从一开始就设想做一个汇集故事的平台,既分享她所收集并撰写的原创故事,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于是,丛平平把店铺的宝贝进行了分类:一类是贩卖“我们的故事”,一类则是寄存区。
为了让更多的故事出现,丛平平把征集启事放到了网店页面:如果你有故事愿意分享,可将你的故事发送至我们的邮箱,如合适我们会回复邮件,你的故事将在本店上架。这些寄存的故事,既丰富了店铺的种类,同时也增加了顾客的主动性,一下子吸引了不少顾客发送故事给丛平平。丛平平挑选合适的文字,进行整理加工,然后上架销售。这些故事同样标价一元钱,绝大部分的收入归寄存故事的人,CY故事店收取20%的佣金,但是不用每个寄存者自己先掏钱,是从购买故事的收入中扣除。比如,本月有一个人购买了寄存的故事,那0.8元返还给寄存者,CY故事店扣除0.2元的佣金。
虽然钱不多,但是自己的故事能被全淘宝网的人分享,并且还能售卖,这种创意性的举措让CY故事店名声大振。如今,寄存区的故事卖得特别红火,而寄存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丛平平并没有让自己的淘宝店局限在这里,她把自己的创意延展,让线上和线下一起互动。她初步的做法是让故事抵达陌生的国度――如果顾客想让自己的故事抵达另一个国度的陌生人手中,丛平平会把故事手写在明信片上寄出,让故事去往另外一个国度,可能是欧洲,也可能是南美洲,说不定故事又会蔓延出新的故事来。明信片会注明是CY故事店寄出,她会在明信片上贴好邮票、写好地址之后,拍下照片给顾客。此外,她还打算定制故事笔记簿、书签等,方便买家自己留作纪念或者送人。更有趣的是,丛平平还在策划有创意的线下活动:比如她准备在淘宝店和豆瓣同城论坛里一个活动:邀请十个陌生人相聚,大家蒙上眼睛,讲故事给彼此听。故事讲完后,大家如果不想认识,那就走出房间,从此让故事留在别人的脑海里,而讲故事的人则消失在人海,不为听故事的人所知。
一系列创意动作的陆续推出,让CY故事店越来越知名,如今在百度里面搜索CY故事,有150万个相关词条,而丛平平本人也成为了当红的新闻当事人,知名的淘宝店店主。
原本丛平平打算让故事店的格局保持现状了,但是朋友讲述的一个故事让她又有将店铺继续扩充的想法。
从何处着手
在制作一个令人难忘的MV之前,你必须首先考虑两个关键点:艺术风格和软硬件。软硬件涉及到你将如何制作MV的硬性条件,最终,制作预算的规模和现有可用资源将决定你的选择。除了软硬件,对于MV的最大影响就来自于艺术风格。总的来说。艺术风格与艺术元素和MV所展示的艺术方式有关。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艺术风格。
在最初筹备拍摄的头脑风暴中,认真的聆听音乐,让想法自然涌动。过滤掉“如果……那将棒极了”的想法。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会浪费你可能负担不起的时间,金钱和物资。因为音乐是引导MV的动力,你需要决定哪种风格的影像是你想要的。最普通的MV强调歌手、叙事性的故事、歌手和故事的结合、抽象的蒙太奇。
风格
基本的风格细分如下:只是以歌手本身、台上演出的乐队或者现场来赋予歌手特色;叙事性故事通常涉及些要素,这些要素描述了一个能够反映歌词或者歌曲情绪的故事。故事也通常把荧幕展现力作为它的一个要素。抽象的蒙太奇是由一系列影像或者图片组成的,这些可能和音乐无关,但是具有视觉刺激的效果。
MV已经出现了很长段时间,今天还有很多顶尖的制作人会谦逊的从起点开始。在美国的Mv制作行业有两个人的名字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是MTV频道的Ali Sanlana和独立电影导演Jessie James Jackson,Jr。他们的MV短片Aulomotic Wriing (Sanrana)和Oh Jesus cvackson),是混合艺术风格和简约风格的完美范例。我们借此机会与他们交流在艺术风格创作中使用的不同方法。
记者:在影像业中。你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AU:我主要是一个剪接师,但是我也做导演工作。
JACKSON:我主要的角色是电影导演,但是我也写脚本,剪辑,制作。记者:你是如何开始从事MV的制作工作?
JACKSON:八十年代,我曾在一个广播公司做体育比赛实况转播。后来逐渐对摄影产生兴趣,随后进入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可是却喜欢上了导演这个工作。在加拿大工作了几年后,我回到美国,创办了自己的制作公司。
ALI: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总是有许多如何制作MV的想法。直到大学,我才学会了如何制作。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与说唱歌手Spec BoogIe合做,制作我的第一支MV。我们合作的很好,因为很多年前在他还是 个图形设计师时,我们就认识了,他有很好的审美。
记者:你是一个人确定MV的艺术风格吗?
ALI:通常是这样的。我首先听歌曲,想象荧幕上出现什么。然后写下脚本,之后就成为一个相互协作的任务。
JACKSoN:是的,我也是先听歌曲,然后根据预算,确定艺术风格,大部分的客户想要置入许多超炫的画面,大把辣妹这样无聊的东西,但是却不考虑预算。最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是预算决定着如何制作影像。
记者:你从什么地方汲取艺术理念?
JACKSON:有时听歌曲的时候我会闭上眼,想象着情景。我的想法来自我自己和歌手的感受,那些想法就要在影像中得到体现。
ALI:在一个父亲是电影导演,母亲是摄影记者的家庭中长大,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孩提时,我就喜欢在妈妈工作时和她呆在一起;当父亲剪片时,我就坐在他的腿上。我也从美术、电影、个人经历中得到灵感。
记者:哪一种MV最适合你的艺术风格?
ALI:我喜欢所有的,但是歌曲本身决定我的制作。我也喜欢叙述一个故事。因为过去受到像Keirh Harting和Jeon Michoel Bosqujat这些画家的影响,所以抽象风格是我最喜欢的。我更喜欢那种从潜意识里流出,没有过滤,不是太显而易见的作品。
JACKSON:我也喜欢抽象的意象,但是我认为还能做很多事情来赋予歌手某种特色,从而最有力的表达歌曲的主题。我更喜欢爵士乐,因为你不会总要概括你的想法。
ALI:我做过的MV作品体现了最前沿的抽象风格,这种风格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影响了我。我想知道利用这种抽象风格创作Mv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我发现做那种看起来很疯狂的影像作品是相当有趣的。
记者:现在有这么多MV放在YouTube和其他一些网站上。为了帮助这些独立制作人提高影像的美感,你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JACKSON:我认为大部分的影像制作人都不理解简单。为了传达个观念,你要了解协助你工作的各个部分。尝试模仿那些花费几百万的制作,结果看起来却很糟糕,那是因为你并没有那么大的预算,这不是聪明的做法。当你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之后你总是可以在上面增加些东西。当你制作影像时,基本的镜头是极为珍贵的。作为一个导演,你也需要理解基本的剪辑,这样就会使你更轻松些!
ALI:我不得不说,在YouTube上有许多要商榷的东西,因为如今没有像在电视播出中“把关者”这样的角色告诉有那些东西不能做。因此,很多人做的东西都与前面的人做过的极为相似。
记者:请为我们讲一下oh Jesus和Automatic Writing中所展现的风格?
JACKSoN:Oh Jesus的想法来自我导演的电影中的一首蓝调歌曲――The Bridoe。影像打算看起来像是歌手正在桥下进行即兴的演奏。我用摄像机进行基本的切入切出,慢速移动。
ALI:想法来自一天我和说唱歌手Elucid在NYC附近散步时的交谈,在散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和歌曲有关的东西,以至于我建立了一个文档存储上百幅相关的图像。我们喜欢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想法,因此除了现有的镜头外,我又出去拍了许多自我风格的连续镜头来构建这个艺术风格。对我来说,歌词就像一个电影的脚本,作为导演,我必须用可视的影像语言来解释。
记者:影像制作中你使用什么工具?
JACKSoN:我使用苹果电脑和FCP摄影棚。
AU:我主要使用MacBook pro.FCP和Alter Effect进行剪辑和混合。我使用Vegcs进行音频处理,这是我最喜欢的软件之一,但是,AFX才是我的心间至爱!
2010年初,Kelly厌倦了朝九晚五又没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从发展前景不太好的单位辞职,结束了只有4年的上班生涯。Kelly辞职不到一年,有一天Chris突然跑来找她,说如果Kelly不喜欢全职上班,可以和他一起做点儿事。Chris那时已经有了一个创业的点子,由于自己当初在美国读过寄宿高中,比较熟悉学校,手里也有些资源,便想成立一家公司,帮助有意愿去美国读寄宿高中的中国学生参观学校。而适合发展中国市场的Kelly是最好不过的合作对象,两人一拍即合。
但二人很快发现家长们并不感兴趣。中国家长看见Chris这个地道的老美之后,第一反应是希望Chris帮助自己的孩子完成申请学校需要的文章,至于繁琐的申请手续和择校问题则完全不想操心劳神。而这与二人最开始的计划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人打算去美国考察,买卖无法开张,创业项目还没开始便面临结束。Kelly和Chris觉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甚至一度打算放弃。Chris怀疑美国的校方是否知道中国学生的申请资料有很大水分,于是趁2010年圣诞节回老家时特意跑去很多学校打听此事。
结果完全出乎Chris预料,美国学校早就知道这些事情,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校方对此毫无办法,他们没法亲自见到每个申请的学生,只能通过现有的考试成绩、教师推荐信等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好坏。Chris和Kelly商量后决定,既然学校缺少判断学生好坏的方法,就由他们来提供,从而帮助学校鉴别申请材料的真伪。但这需要很多人手,于是Chris又联系了老朋友Guy和Nicki,二人同样对创业充满兴趣,四人在2011年初走到一起。“Chris的中文名字叫伯乐。我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成就了他今天的生意!”Kelly说。
Guy有个不错的中文名字司马盖,他是四人中唯一创过业的。Guy之前已经创业过3次,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绝对算得上“过来人”,甚至成为很多创业公司的顾问。Guy认为现在的模式太不靠谱,需要的人力太多且没有效率。四个人讨论了好几周,否定了鉴别真伪的模式,把主营业务放在了对学生的视频面试上。这样既不需要太多人力,又能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真正的创业正式开始。
方案确定下来,就需要有美国学校的合作,Chris是拓展市场的唯一人选,于是只身一人回到了美国。当时Chris租了一辆很破的车,10天左右跑了5000公里路,穿梭于美国东海岸的乡间,转了60多所学校。事实证明,学校对这种方式是认可的,原本第一年预期有5所合作学校,结果谈成了12所,大幅度超出预期,团队为此欢欣鼓舞、兴奋不已。
维立克一开始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最开始的种子资金全部是由Chris和Nicki提供的,加在一起只有5万美元,用这笔不多的钱过了半年多的苦日子,在满足个人基本开销的情况下,大部分钱都用在联系美国学校上面了。幸运的是,公司业务从一开始就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资金逐渐充裕,甚至还融到了资。后来以Chris为法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外资企业,并以北京为总部。因市场扩展迅速,该公司如今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了。虽然主要收入来自于国内的面试费用,但维立克业务模式的基础是拥有足够多的海外合作学校,这一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且不易复制,从而体现出了一种竞争中的差异性,堪称独门绝技。
吹尽黄沙始见金
在这个“联合国”管理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搭配十分合理,虽然有四个人,但没有任何一人是多余的。作为CEO的Chris十分善于演讲,专注于美国的市场活动;Kelly无疑是最了解自己国家的人,也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专注于中国市场;Nicki之前曾在普华永道工作过8年多,非常擅长财务和运营工作,能让一切有条不紊地执行;Guy有非常多的新点子并具有战略眼光,只有他会去观察竞争对手的动向,而且还擅长IT技术,把许多烦琐的重复性工作变成了自动化。这种十分有效率的组合无疑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虽然四个人的管理团队做出一件决定的速度无疑远远小于一、两个人的团队,但考虑问题会更加充分,更何况四人来自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这种搭配会因思维方式差异更大而产生更多分歧,尤其是在合伙之初。Kelly表示,当新鲜感消失、合伙人真正一起共事以后,才会深入了解对方的性格、内心想法甚至人生观,这时会发现很多不一致,分歧也就出现了。
举例说,由于文化差异,Kelly最初在开会时虽然有很多想法但很少主动表达,与其他三人天马行空的讨论风格完全不同,他们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和改变。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差异也经常导致分歧,就连租用办公室的决定都要讨论很久。Chris和Guy会认为形象和交通便利对于一个经常接待客户的办公室非常重要,不能吝啬钱;Nicki会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因为每年真正的工作旺季是寒暑假,办公室大部分时间是不接待客户的,最后花了很长时间才达成一致。
Guy和Nicki都是不太容易被说服的人,性格也不同。Guy喜欢创造的感觉,讨厌重复做某一件事,Nicki完全相反,最拿手的就是重复枯燥的工作。俩人在磨合期因为想法不一致而红脸是家常便饭。“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学习如何在不同观点中找到共识,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有理由的。”Guy直言不讳地表示。如今已经很少因意见不一致出现摩擦,由于有新的股东加入,重大决定都由董事会完成。
如今,看着越来越多的经理人都选择了他当年的方式,虽然他会有一丝担心,但他也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件好事,因为人们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为自己而活。
安逸过后的“心动”
林丰,宁波人,大学毕业后,正值北京某科研单位来校招生,还负责解决北京户口,他欣然应聘。
适应气候和饮食,结交新的朋友圈子,学习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在这种忙碌中,一晃五六年的光阴过去了。林丰理所当然地在单位里扎根,分房、结婚生子。
但几乎每年的年关,林丰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能否耐住、又是否该耐住这种清贫寡淡的生活呢?”工作激情逐渐消退,身边的同学有的在企业里当上了高管,有的去读了研究生,这种“混日子”的生活是否还该持续?
不过,回首看看,房子虽然只有30平方米,但起码是福利分房;每月的收入算下来结余虽不足以让人兴奋,但很稳定,而且,带着国字头光环的单位也让不少人羡慕。
但对于天性上进的林丰来说,换种活法的想法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最终,林丰将重新读书作为了第一个目标。“其实就是想以此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不敢确定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如果一辈子都没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过,岂不是太亏了?”林丰轻笑着说。
当时,读在职研究生,比如MBA之类刚成为时尚,然而这并不是林丰的兴趣所在。林丰一直喜欢的是金融和经济,他本身也是理科出身,有相应知识结构的优势。于是,他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准备全职上学。
妻子对此有点始料不及,但也没完全反对,采取了观望态度。
1996年年底,林峰准备复习考研。几个月后,他果然考上了。
但单位并不同意林丰辞职,甚至以提升他为副处长为条件,希望他留下,并且支持他去读在职研究生,甚至可以以代培的名义去送他上学,当然条件是毕业后必须回来。可是想想一边要读书,一边还要工作,结果可能是两件事都做不好,而且毕业后下海才是林丰读书的目的。
全职读书需要“机遇”
那么,全职读书的风险怎么应对呢?林丰早就想好了,他总结了自己全职读书的几大优势:
首先,爱人的工作和收入稳定,可以成为家庭生活的有力保障;其次,孩子尚小,在教育方面要花费的金钱和精力暂时不会太多;第三,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更热爱的工作;第四,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