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院急诊科门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院急诊科门诊

篇1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86-03

1、项目背景

湖南航天医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始建于1970年,占地1.8hm2,现有编制床位400张,设有23个临床、医技科室,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近年来,随着医疗业务量的不断攀升,医院现有医疗条件的薄弱与加快医院发展步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决定新建一座门诊外科楼,综合解决功能布局不合理、床位紧张及医疗用房不足等问题,项目建成后医院总床位将达到800张,使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从而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项目概况

门诊外科楼的建设用地位于湖南航天医院院区北部,北临城市干道枫林三路,南侧为现有门诊楼,东临麓枫路,西侧为医院主人口。用地西小东大,东西长115m,南北向最窄处26m、最宽处54m,场地北低南高,高差达3m。用地面积约4600m2,总建筑面积3.3万m2,地下2层,地上16层,建筑高度为59.95m,建成后可为医院提供住院床位400张。

3、设计理念

3.1 规划设计

重新整合,合理分区:由于医院建院较早,现有建筑形象较差,规划布局比较随意,功能分区不合理,各种流线存在交叉。本次规划以对医疗区的整合为主,对功能分区进行重新布局和划分,并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合理组织门急诊医技区、病房区及后勤办公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流线交叉。

3.2 建筑设计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且满足病房的均好性要求,建筑布局采用与地形近似的梯形,内部采用双内走廊与单内走廊结合的平面交通形式,保证了所有功能用房通风采光最优化,也为设置在平面中部的护士站提供了均等便捷的服务流线。

功能体系模块化:各主要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分而不散,为医院整体功能的调整布局提供了多种可能,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功能体系,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3.3 建筑形象

本方案采用了严谨中求变化的平面布置形式,营造了充满张力的建筑形象,当患者面对优美的弧形玻璃幕,进入通透明亮的大厅,通过竖向交通空间进入各层宽敞的候诊厅,能随时随地感受到优雅放松的气氛。建筑造型在满足经济、适用的基础上注重使用现代风格的建筑语汇,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与石材的运用,形成虚与实、轻盈与厚重的对比,而直线与曲线的结合,不但柔化了传统医院僵硬的形象,也体现着现代精神和“菩医者,智欲圆,而行欲方”的理念。

4、功能设置

在集中布局的前提下,将医院的三个主要部分,即医技、门诊、住院部沿竖向集中布置,以方便医技部同时为门诊和住院部服务。

地下二层为水泵房及地下车库(含一个人防防护单元),地下一层为配电间及地下车库。

一层利用场地高差设计成半地下室的形式,东北侧面对城市道路设置门诊主人口,在此入口处设有两层通高的门诊大厅,结合外立面的玻璃幕墙,使得大厅空间开敞通透。在大厅内设有两台自动扶梯,方便就诊人流快捷的通往各门诊层。在北向设有住院部入口,住院患者及探视人群可通过电梯直达各住院层。

二层为急诊科。急诊部是医院抢救病人的重中之重,在医院的管理和布局上应优先解决急诊病人的需求。本方案将急诊入口设在南侧,方便急诊病人及救护车快速到达,并与医技科室临近,便于及时作出诊断。

三、四、五层为各科门诊区,在四、五层中部南向设有连廊与原门诊楼相连,方便各功能区的联系。各诊区采用二次候诊模式,能将患者挂号和医生诊疗的进度结合起来,使患者科学分流,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减少了人流交叉,避免了一次候诊时患者对医生诊疗的干扰,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维持诊疗秩序的工作强度。

六层为ICU层及手术部的清洁通道入口。七层为手术层,采用多通道布局,各条流线各自独立,互不交叉,洁净通道、污物通道严格分开,将用过的污物器械经污物通道送至中心供应室进行分类清洗、打包、灭菌、储存,一次性污物送至污洗间,污物打包后由污物电梯直接送到负一层从污物出口运走。医务人员经专用通道换鞋、更衣后进入清洁区,再经过二次更衣进入洁净区。手术病人通过手术电梯到手术层,通过换床后进人手术区,病人家属则在住院部电梯厅等候区休息。

七至十六层为病房层,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内各类人群如医生、护士、病人等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医护人员工作区域适当独立,避免外界干扰,为医护人员设置专用医梯,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和日常工作便利。护士站设置在护理单元主入口处,位于整个平面的中心位置,开敞开放,与各区域联系方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距离,降低工作强度,还能使病人方便的观察和接触到护理人员,从而增加其心理安全感;病房设计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所有病房沿南向与东向布置,以满足病房的采光、通风要求。各类流线分离,保证洁进污出,互不交叉。每层走廊都有宽窄、曲直的变化,空间组成丰富,打破了传统医院走廊空间给人带来的平淡与压抑的感受,体现出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每层含标准床位51张。

5、流线组织

在诊疗科室繁多、专科诊室细分、功能流程严格的大型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功能设计中,宏观流程的关联与微观流程的独立运行都是应该着重关注和妥善解决的。

水平流线:门诊主出人口设在一层东北侧,利用主人口前小广场进行人员集散,最大限度减少对医院内部的交通压力。急诊出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二层南向,很好的解决了与普通就诊人流的交叉问题,急救车可沿医院专用道路快捷的将病人送至急诊区进行治疗,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住院人员出入口设置在一层北向,方便病人及探视人流使用。污物出口设置在建筑的西南角,为一条独立出入口且相对隐蔽,污物运至一层后可以直接运走,与其他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其他楼层水平交通均为环状体系,利于形成高效、紧凑的功能流程。

竖向流线:设多束竖向交通中心,尽量避免焦点式交通模式。急诊、门诊、病房等三个部分,既有各自独立的竖向交通系统,又有必要的横向连接,形成合理、紧凑的内部交通系统。在平面中部北侧设核心交通筒体,由四台病床梯承担住院病人和部分门诊病人的垂直交通需求;两台设专用入口的医护梯为医护人员提供独立便捷的垂直交通;在裙房东侧每层设两部自动扶梯,为门诊病人提供垂直交通,降低电梯厅的人流压力;主楼东侧设置一台急救电梯,为手术病人提供快捷通道;主楼西侧设一台医用污梯,保证污物与人流互不交叉。

6、节能策略

篇2

随着口腔科诊疗项目的增加,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口腔科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位科室。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由于口腔诊疗操作人多在口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具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小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原菌进人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2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器械都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且种类繁多,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特别是高速涡轮手机,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血液、唾液吸进机头,而造成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医务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容易被血液、唾液等分泌物污染,增加了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紫外线消毒不规范,均可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和防护:诊室内配备空气消毒设备,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诊室的工作台面、综合治疗椅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所有耐热的口腔科器械每次使用后分类包装采用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不耐热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规定>10h,器械自消毒液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或者干燥处理后放置于无菌容器中备用。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

2.3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眼镜,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因手套可能穿孔而致手污染,因此脱去手套后也要求洗手。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因接触患者而沾染的大部分微生物,因此必须规范的洗手,防止医源叉感染。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6―01

1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其中,口腔科门诊就是一个医院感染的风险极大的科室。

1.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1.2 飞沫对空气的污染: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带有细菌和血飞沫,这些携带着病源体和血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吸入或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由于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等特殊结构,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很容易进去细菌及血污,且非常难清理。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如果不经高温高压灭菌,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这样,处于抵抗力低下的各种病人,又活动在微生物集中的环境里,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的危险(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3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 加强环境管理,作好个人防护 口腔科诊室、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d,1 h/次。诊断桌、窗台、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为确保医患安全,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3.3 更新口腔器械,改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品牌,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 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

3.4 对一次性物品加强管理,并合理使用 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及各种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中,对于针头、探针等锐器需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内,在包装袋和锐器盒外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采用双包装袋双扎口。科室人员与专职回收人员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后送焚烧站统一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篇4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78-01

加强普及基层医院口腔科医师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 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患者是病原体的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数居亚洲第二[2].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无症状带菌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这些人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1.2环境污染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水雾混有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的空气和物品表面,有限的空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门诊主要为患者补牙、拔牙、镶牙、矫正、外伤和炎症处理等。医护人员还要经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我国属乙肝的高发区,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院口腔医生每日接诊15人次左右。护士承担诊室环境卫生和各种物品的消毒,还要分诊及开诊后无菌消毒隔离操作的落实和治疗后污物处理。以上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接触感染接触传播是口腔科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

2.1.1 直接接触: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可被诊疗的锐器刺伤,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入口. 反过来又可传给被诊疗的患者. 口腔科护士和清洁工在清洗器械时也极易被刺伤而被感染[3].

2.1.2 间接接触: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后未进行彻底洗手和手消毒、又诊治下一位患者而形成交叉感染, 等等情况

2.2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3 易感人群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和口腔科医务人员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口腔科诊疗多为创伤性治疗,保护屏障的缺损,增加感染机会. 口腔科医务人员,常年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工作,经常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密切接触,发生感染的危机更大.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1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口腔医务人员培训和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3.1.1 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3.1.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 通过开展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等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可以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规范诊室布局,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3.2.1 口腔诊室大,牙椅多,器械及药品多,必须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预防医院感染。严格诊室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进入诊室。无菌区位于诊室中央,各种消毒物品都标明物品名称及日期。清洁区,在无菌区旁放各种外用药物、器械及不接触患者的清洁物品,必须标明日期、名称。

3.2.2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工作没有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口腔科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所以必须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口腔科以及条件有限的口腔诊所在防止医院感染上有具体困难,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其次,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再次,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最后,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所以,口腔医务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一定要把好消毒灭菌关,严格遵守控制医院感染的原则,使病源微生物的扩散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42-0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障碍的人群也逐年增加,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许多抑郁患者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到综合医院就诊,造成误诊,延误了治疗,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损失。作者收集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期间内科门诊63例被误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药物治疗,探讨抑郁症的误诊原因和应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63例,其中男20例,女43例;年龄21~68岁,平均(34.0±7.5)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12例,中学26例,大学15例。职业:农民5例,工人26例,干部23例,其他9例。误诊情况:63例患者均因躯体症状为主诉首次就诊或多次复诊于基层医院内科门诊,被误诊为内科其他疾病,误诊为神经衰弱21例,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10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消化道溃疡或慢性胃炎12例,慢性肠炎3例,更年期综合征6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老年性痴呆2例,慢性咽炎1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0)[1]中有关抑郁、焦虑和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病程和排除标准对非神经系统疾病所致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

1.3 排除诊断

误诊的63例患者均做ECG、彩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疑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做运动平板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疑为消化道溃疡或慢性胃炎的患者做了胃镜检查。疑为慢性肠炎的患者做了电子纤维镜检查,结果均被排除。

1.4 测试方法

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20项),对评定对象1周以内的感受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量表的自我评定,由专人检查确定无遗漏。对文盲和文化水平较低的评定者逐项解读测试内容,不带任何暗示。

1.5 治疗方法

63例患者首选支持性心理治疗,1次/周,4周为一疗程。同时服用药物治疗,其中18例患者口服帕罗西汀(赛乐特)(国药准字H10950043,中美天津史克制约有限公司)20mg/d,16例患者口服多塞平(国药准字H37020797,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100mg/d,17例患者口服氟西汀(百忧解)(国药准字J23,美国礼来公司)20mg/d,12例患者口服文拉法辛(怡诺思)(国药准字20060015,爱尔兰惠氏制药有限公司)75mg/d,以上药物均服用12周,前2周内酌情加用阿普唑仑(国药准字H31021282,上海医药有限公司)0.4~0.8mg或艾司唑仑2mg qn。

1.6 疗效评定

以SDS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分。疗效评定以评分的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效,25%~49%为进步,< 25%为无效。以痊愈和显效计算总显效率。随时记录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63例患者治疗前SDS评分(53.31±4.37)分,抗抑郁药物治疗5周后SDS评分(35.31±3.64)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其中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痊愈7例,显效43例,总显效率为79.3%。进步8例,无效5例。不良反应:治疗中23例出现轻微的头晕、口干、恶心、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其中多虑平9例,氟西汀7例,帕罗西汀5 例,文拉法辛2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三大常规、ECG、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的特点[2]。心理障碍在各类医院就诊患者中是十分常见的疾病,2003年WHO调查了世界15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中国内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平均水平(55.6%)[3]。中国医学会近期的数据表明1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抑郁症诊断率为5.5%~15.8%,治疗率为3.6%~15.8%。Bridges等对综合医院的500例初诊患者调查发现,当患者以慢性躯体不适为主诉时,抑郁症的漏诊率达48%[4]。

由于患者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及个人生活习惯差异,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片面理解,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对抑郁症的描述也有所不同,许多抑郁症患者将情绪低落引起的头痛、头晕和失眠归为内科疾病所致,往往到内科门诊就医或首诊[5]。而不愿或拒绝去专科就诊,给诊断增添了困难,加上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对抑郁症诊断知识技巧的培训、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习惯用已发现的躯体疾病或辅助检查异常来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因素,导致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类患者仅有少数转精神专科医院诊治,使综合医院遇到的抑郁症患者比精神专科更为普遍[6]。非精神科医生往往没有足够时间或忽略询问心理疾病的病史,在开展心理咨询方面,基层医院内科门诊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与精神专科医院会诊的联络机制尚不完善,贻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情感障碍,造成误诊,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或进一步加重,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异常。

综合医院患者中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高达25%~35%,其中以抑郁为主要表现者占第一位[7]。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思维缓慢,意志行为降低。抑郁症患者并非只是情感症状,躯体化症状相当多见,躯体症状是抑郁症发作的最早期症状,也是一些患者主要的或惟一的主诉。而且以躯体症状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其就诊途径和对疾病的认识有其一定的特征。本组63例被误诊的患者均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于内科各相关专科,而且都进行了各种检查和治疗,症状无改善,所有的患者均有睡眠障碍,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最初症状的改善是睡眠障碍的好转,随着睡眠的改善,其他的躯体症状也逐渐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79.3%。因此,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应警惕与精神因素有关。由于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认为药物疗效不好,对诊断不认可,对疾病易复发性及治疗的持续性不了解,家庭和社会支持差,患者的病耻感加上经济等原因,未通知医生便自行停药,所以本组有41例抑郁症患者在停止治疗5~7周内症状复发,复发率为65.0%。所以加快基层医院、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建设步伐,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抑郁症的认识和谈话方式,提高患者家庭的关注和就医依从性、社会的支持,才是减少和避免误诊使抑郁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

总之,基层医院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时必须提高对抑郁症的警惕性,善于识别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提高识别率,对疗效不佳者要考虑是否存在抑郁障碍,尤其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注意了解与精神及躯体因素的关系,及时转心理咨询或精神病专科,使其得到合理的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精神病专科医院应适应医学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学术沟通、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以加深人们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要及时求助,及时治疗。重视和提高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减轻个人和国家医疗资源,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 第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115.

[2] 张明园. 21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J]. 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2.

[3] 姚道远,龚震命. 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及躯体化症状的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85-87.

[4] 任清涛,路英智,田明萍,等. 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6):453-454.

[5] 王颖丽,李秋丽.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三种精神障碍的躯体症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11-412.

篇6

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n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经上肢肘部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保健意识的提高,如今肿瘤化疗患者以及长期输液治疗增多,静脉输液治疗专科的不断发展,PICC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出院带管患者人群增多,PICC管道维护成为一项静脉输液治疗学必备工作。为了减少省级医院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患者管道维护的便捷性,减轻了患者治疗间歇期到上级医院管道维护的路途负荷。我院自2011年在德阳地区二级医院率先开放PICC门诊至今,方便了本地带管患者,提供了便捷、安全、有效服务。其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开展PICC新技术4例;2010~2011年为PICC新技术推广项目PICC置管100例/年;2011年5月开放PICC门诊,门诊人次2013年达1000余人次/年。

1.2方法

1.2.1技术成熟度评估 PICC门诊的功能应是能应对静脉输液治疗各项专业问题,因此对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技术要求较高,能处理各项输液并发症与管路问题。PICC门诊开放应是PICC技术在本院成熟推广应用,应为静脉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处理各项静脉并发症与PICC技术问题,才具备开设专科门诊技术条件。我院自2009年开展PICC新技术,到2011年技术推广应用,置管例数百例/年,成功处理了各种静脉输液治疗与PICC管道相关并发症。

1.2.2患者群评估 门诊的开放会耗费相应的人力、物力,因此,开放前应做好相应"市场调查",充分了解院外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管道维护等需求。

本市位于三线城市,除了本院肿瘤科等出院带管患者达10例以上,很多患者为上级医院化疗带管出院患者,为了方便患者,很有必要开设门诊。目前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区域除本地区外还含彭县、金堂等周边地区就诊。

1.2.3门诊选址 PICC门诊应为相对治疗集中的地段,靠近注射室、换药室,便于患者就医与不良事件后的抢救,比如氧气,抢救车,换药用物。导管维护室须按院感要求进行设置,含脚踏式水管、水池、擦手纸、洗手液;诊断床;治疗柜,治疗台、治疗车、就诊椅。标牌、流程、健康教育宣传栏等。

1.2.4开放时间评估 PICC门诊开放时间与周期应根据患者量与管道维护周期,制定合适的开放时间。由于管道维护时间为1~2次/w,早期结合医院人员结构与时间安排,1w开设2d,间隔时间为3d。我院定为每周二、五(因坐诊者为病房护士长,周一科内事务多,周四医院院务会时间)。在诊断室门醒目位置标示门诊开放时间,便于患者知晓就诊。由于是新开放门诊,应和咨询台人员发放通知,便于来院患者咨询推广。

1.2.5门诊坐诊人员选择 为了PICC门诊早期顺利开展,开放PICC门诊由院内PICC新技术开展项目技术负责人开诊,直线管理。能熟练操作PICC与管道维护,处理并发症与突发事件能力并由于管道维护患者多为肿瘤患者,其患肿瘤心理交流非常平常,因此,PICC门诊坐诊者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我院早期由2名护士长亲自坐诊。其中1名同时取得四川省心理咨询师资格。开放PICC门诊以来未发生不良事件。受到患者好评,其中收到锦旗一面,感谢信数封。

1.2.6软件准备 门诊开放,相应科室应具备的软件资料均应建立。PICC门诊软件包括登记、各种相关制度、组织管理、流程建立等。其中就诊登记本,PICC维护就诊档案,联系方式(由于管道维护为需要患者自身持续监护过程,门诊开放两个下午,其余时间,为了方便患者能及时找到技术支持,因此留有联系名片方式)等为必不可少的资料。

1.2.7环境院感控制 PICC管道维护室为Ⅱ类环境,因此,环境等院感控制较为重要,进行操作前、后均应进行环境消毒,应建立管道维护室消毒登记本。我院安置了定时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消毒用具,按手卫生标准配置了相关设施。每次治疗完毕应行环境消毒,定期检测紫外线强度。

1.2.8制度完善与流程制定公示 建立PICC门诊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质量标准等。将就诊流程上墙,便于患者知晓,配合。

1.2.9门诊开放的宣传 由于门诊首次开放,需要相关宣传告知,因此,必要的宣传方式很有必要。我院首先通过医院简报,医院授课,门诊咨询台以及与上级医院联系,进行对外宣传。然后通过各种图片在院内PICC门诊上墙进行院内宣传。PICC门诊室外公示项目:PICC技术相关介绍;我院PICC技术发展;我院PICC门诊专家介绍;PICC健康教育知识;就诊流程;PICC门诊开放时间等。

1.2.10支持系统 门诊开放需得到领导重视批准以及各部门协助。我院由静疗小组申请,护理部与医务科批准,总务科(硬件设施准备)、客服部(各种宣传资料)、院感科(布局设置)等部门协作,才能顺利开放。

2 结果

我院自2011年顺利开展PICC门诊,目前运作良好,门诊人次从2011年384 人次/年,目前2013年提高到1000余人次/年,均为院外上级医院带管出院患者(院内管道维护病房承担)。处理各项护理并发症80余次,无管道维护差错与不良并发症发生。受到患者好评,收到锦旗一面,感谢信数封。

3 讨论

PICC门诊开放须做好扎实调查评估工作,包括技术能力、人群需求、领导支持度等。做好流程管理、院感管理、各项登记记录工作,早期开放坐诊人员选择至关重要,能正确处理各项并发症与应急能力,最好由技术负责人直线管理,对早期顺利开展专科门诊起到了基础作用。

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口腔科;健康教育

The forms of carrying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basic level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i Dongzhu,Wang Cu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antai County,Zibo City,Shandong 256400

AbstractOral health is a mirror of the human body health,and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s very hig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in hospital dental clinic.In daily work,it should take multiple health education forms.It can popularize oral diseases knowledge through the health education.It can improve self health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Basic level hospital;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ealth education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人们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同时,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几乎占90%,位居百病之首[1]。因此,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要有实效。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06年6月以来,通过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形式,对就诊者及其家属等大众群体实施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基层医院的特点

基层医院就诊患者主要来自城镇、乡村,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悬殊很大,尤其对口腔科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知之甚微,在他们的观念里,口腔科只是拔牙、镶牙而已。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在做好诊疗的同时,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将会使患者受益匪浅。

健康教育的意义

美国医疗协会指出,每花1美元于患者教育服务,就会节约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2],可见健康教育在医疗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口腔科的健康宣传口号是“健康始于齿”,充分体现了牙齿与健康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得患者配合治疗,且自觉采用有利于恢复健康的行为,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对口腔疾病起到防止的作用。同时健康教育能够对医患关系起到改善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疗工作满意度。

口腔科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与方法

口腔科开展健康教育的优势:口腔就诊患者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从儿童到年老者,大部分人都会受到口腔疾病的干扰,有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因此,在完成治疗的同时,规范的健康教育会起到影响面广、社会效益大的效果。

健康教育的方法:第一,常规教育:主要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示范性教育等。①书面教育:可通过报纸、宣传栏或印制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册,内容有口腔保健教育常识,例如介绍口腔新业务和新技术、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发生口腔疾病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并及时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牙膏、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等,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宣传面广且易接受,能使患者及家属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和理解。②口头教育:适合相对简单、易懂的问题,患者及家属能极易理解和把握,医生通过面对面与患者交流与沟通,能使他们了解最基本、最简单的口腔保健常识。③示范性教育:在科室墙壁上悬挂健康教育宣传图片,在候诊室内安装闭路电视,利用图文并茂的示范性讲解,如牙齿的功能图谱、牙周病的防治、龋齿的形成与预防等等,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大家。第二,个性化教育:是根据个人口腔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患者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所患疾病特殊等,医生有责任为其提供适合他们本人的口腔保健建议和全面治疗计划。

健康教育的要求

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患者具有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等,所患疾病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医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学术交流等途径不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阅历,从而达到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医生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患者的信任程度,即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接触时的第一印象[3]。因此,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有必要熟知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康复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医生自身丰内在修养与专业素质,在给予患者良好印象的同时,建立起他们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健康教育在科室内的开展与实施。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让他们能够接受你所传授的健康知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称呼,是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合适的称呼体现了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和友善,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其次,医生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他们往往都有倾诉的欲望,通过耐心倾听医生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再次,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如亲切的眼神、得体的手势等均具有较强的变现力和吸引力,它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而显示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8

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医院建筑要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该方案引入诊疗模块的概念,使分期建设具有非常灵活的可操作性。

平面布局中由两条轴线分成的4个诊疗模块相对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根据医院管理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一期建设5层门诊楼的4个诊疗模块,满足200床的使用要求;二期建设17层的外科住院楼,满足500床的使用要求,屋顶设置停机坪,同时将门诊楼的病房模块置换为办公模块;远期建设13层的内科住院楼,最终形成1000床的住院规模。

诊疗模块内部形成庭院空间

通过建筑的架空处理和连廊穿插,形成各具特色的开敞式庭院,与不同层面的屋顶花园相呼应,塑造了立体化、多层面的绿化空间。在诊疗模块之间,诊疗模块内部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外渗透的庭院空间。

纵向交通主轴运用“共享大厅”

门诊医技楼以门诊大厅为中心,以两条交通轴为纽带,以门诊、急诊、医技、办公等为诊疗模块共同组成一个功能齐全、联系便捷、空间丰富的医院建筑。

宽敞的医院街与室内交通轴贯穿整个建筑,将各个模块串联起来,既方便患者到达,也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之间的联系。纵向交通主轴运用“共享大厅”概念(贯通地上5层和地下1层,设回廊及天桥),改变了传统医院拥挤、狭窄、低矮与嘈杂现象,换之以宽松、开阔、高大、明亮的大厅,使人们的就医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采用“医疗港”的设计理念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14-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本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1]。自2009年4月初以来,手足口病在我镇流行。我院高度重视,开设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4~7月,到我院就诊的门诊患儿共 1 662 人,其中,男 966 人,女 696人,平均年龄 3.2 岁。我院开设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处和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对患者进行集中诊治。诊治过程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2结果

1 662例患儿康复良好,未出现院内感染。

3讨论

3.1流行病学

3.1.1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 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3.1.2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口鼻分泌物中带有高浓度病毒,通过空气或接触途径传播;密切接触: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3.1.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3.2肠道病毒的理化特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的理化特性有:56℃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乙醚不能灭活;耐酸:在pH 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含氯消毒剂、酚类化学消毒剂可抑制其活性;肠病毒可对抗一般的清洁剂;有效氯为1 000~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可杀灭肠病毒,常用作物品及环境消毒。

3.3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3.3.1设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专辟分诊台接诊,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和与其他患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3.3.2设立手足口病专科门诊,专科门诊布局合理,远离普通门诊,有专门通道,设有诊室、化验室、X光室、卫生间、治疗室、输液室、污物处置室等。

3.3.3尽量避免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在医院就诊后尽快离开医院,医生应严格掌握和合理实施留观、出观、住院、出院的指征,尽可能减少医院暴露的时间。

3.3.4根据患者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计,体温计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听诊器每天上午、下午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手足口病患儿诊治后要消毒。医务人员诊疗台、诊床、鼠标、床头柜等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就诊和留观场所应保障有效的通风,避免拥挤,通风效果不良时,人工方式使空气对流。诊室工作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60 min。

3.3.5候诊及就诊区地面用湿式清洁方式,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拖地,2次/d;厕所每天上午、下午分别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病患的粪便放置1 0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 min后可以直接倒入厕所,排入污水系统;厕所每天用含有效氯为1 000 mg/L的消毒剂刷洗消毒至少2次。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用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60 min后清理。

3.3.6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每项操作前、诊疗护理每个患者后,均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防止自己的手成为传播媒介导致交叉感染。必要时应戴口罩、穿隔离衣。

3.3.7加强对护工、卫生保洁员的培训、指导和监督:要求护工掌握手卫生指征和方法、洁污观念、消毒剂的正确配制、不同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方法、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大小便的处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3.3.8患儿、家长和陪护的卫生宣教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大小便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每日对玩具(尽量不带到病室)、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避免患儿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教育患儿不能随地大小便。大小便时应用容器装盛。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到有盖垃圾桶内,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参考文献]

[1]黄瀛.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2(8):8634.

[2]翟永玲,张艳艳.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4(11):339.

[3]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5.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3月我院门诊处方合计28260张。

1.2方法

1.2.1处方合计方法对2013年1月-3月共90天的门诊处方进行合计。

1.2.2点评方法处方点评是目前医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等级医药评审的要求,通过处方点评,可提高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医疗错误行为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科学、合理、价廉的治疗,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2]。以《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药理学教科书等作为点评的参考,以保证点评结论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对不合理性进行描述。

1.2.3数据分析方法计算儿科(新生儿科)所占全科门诊抗菌处方的比例数。

2结果

2.12013年1月-3月门诊处方共28260张,其中使用抗菌素的处方数为3505张,占使用抗菌素处方比例为12%,而儿科及新生儿科的抗菌素处方数占其中的33%。

2.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我院的有关《正确、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规定,要求。我院儿科(新生儿科)的抗菌素处方数有轻度超标现象,经过统计,可以发现在这些抗菌素处方中大部分为注射剂,少数为口服制剂,只4例为外用制剂莫皮罗星。

3讨论

3.1我院门诊处方总体情况2013年1月-3月门诊处方数共28620张,其中使用抗菌素的处方数为3505张,占使用抗菌素处方比例12%,而在这些处方中儿科(新生儿科)的抗菌素处方数占到33%,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门诊各科抗菌素使用率总体来讲不高,但注射剂的使用率较高,尤其门诊小儿注射用药率较高。

3.2出现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分析由于静脉给药是直接将药物输入到患者的身体内,没有吸收过程,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一旦出现发烧,口服用药两、三天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就跑来门诊要求输液治疗,我院门诊医生也是极力说服家长尽量以口服为主,但家长多难以说服,点名要打点滴,劝小儿服药反而不高兴,有些家长还提出“延误了病情谁负责”等,坚持原则的医生可能反而不受欢迎,因此形成一种环境压力,导致很多坚持原则的医生也只好趋同从众,但是静脉给药是较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容易出现毒性、过敏现象,所配用的药物越多,出现的机会就越大,尤其对孩子很危险,更可怕的是,“一生病就打点滴”已蔓延到儿童身上,而儿童在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上占相当大比例,对儿童的药物不良反应却难以监测,儿童很难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表达,甚至可能导致治疗的延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后能快点好起来,并不能正确认识到一味追求快,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后果,但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可能不会很快地显现出来,有的潜伏期可能会长达几十年,所以说,在无形中,“我们对小孩生病选择了最危险的方式”。

3.3对策①经常组织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规范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②药剂科对新药物要及时宣传,将有关药物知识提供给医师,包括药物说明书及特殊用药,注意事项。③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将宣传抗菌素合理用药的任务重点放在临床,对其亲属进行教育,首先让成年人了解到滥用抗生素的危险性。④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重点宣传教育与通报项目。⑤严防重大错误问题,尤其在针对儿科(新生儿科)处方上,对不合理配伍,用法错误,用量错误等绝不放过,及时发现,及时纠正[1]。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8-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临时观察输液已成为一项必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儿科患者来说,门诊输液既经济又方便,一般治疗均可采取门诊输液,这样就缩短了患儿在院时间,减少了陌生的医疗环境带给患儿的恐惧、害怕,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医院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2]。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我院护理管理中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区域设在儿科病房的一端,接受6个月~14周岁患儿,病情为轻症或疾病恢复期,一般输液天数3d,无效或中途病情加重者改收住院治疗。平均每天输液30~60人次。

2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评估

2.1 就医环境

2.1.1 儿科患者特点 儿科留观患者多。一个患儿来院就诊,通常有2~3个陪伴,成倍人员的增加,使原本狭小的留观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嘈杂,空气质量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1.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不合理。看病、缴费、取药、输液往返路程长,等候时间长,耽误时间多,给病人带来极大地不便,导致家属抱怨。

2.1.3 保洁工作 由于患者的年龄层次较低,以婴幼儿为主,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保洁工作难以维持。

2.2 静脉输液

2.2.1 查对制度 儿科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姓名字音相近较多,容易出现错误应答[3],护士一般采用正向查对方式,容易造成错误用药。

2.2.2 输液计划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病人姓名、药名、剂量难以辨认,护士凭经验工作,容易导致用药错误。

2.2.3 巡视不及时 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2.3 人员方面

2.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护理队伍不断增加新人,新护士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能力、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儿科护士培训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经过1~2年才能基本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结构年青化,未建立合理地人才梯队结构。

2.3.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护士既要承担繁重的住院病人治疗护理任务,又要完成门诊病人的输液工作,无明确分工。

2.3.3 协调沟通 儿科门诊输液工作量大,人员集中,工作忙闲不均。患儿不同于健康人,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下排队等候易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愤怒等负性情绪,对身心极为不利[4].而护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儿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给予耐心地解释,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2.3.4 法律意识淡漠 门诊输液患者来源复杂,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可能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详细完整地护理记录,一旦发生纠纷,缺乏有力的证据。

2.3.5 操作技能 患儿大多为独生子,一旦孩子生病,有的家长六神无主。儿科护士都是在家长急切的眼神下进行操作,心理压力较大。若穿刺技术水平不高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败,进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

3 儿科门诊输液中护理风险的组织管理

3.1 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在护理部指导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业务骨干担任相关项目责任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三基培训考核、健康教育等。

3.2 各相关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并加强督查。

3.3合理安排工作 每天安排指定人员负责门诊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

4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1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各班工作量,弹性排班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虽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操作,但涉及的人员、物品、环节多。根据门诊患者特点,9:00~11:00为患儿输液的高峰段,学龄期儿童家长为不耽误孩子的学习,选择放学后带孩子来院输液治疗,17:00~21:00时间段也是一个小高峰。根据上述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在两个时间高峰段安排一个辅助班,注意年龄和技术的搭配,在保证护理人员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在患儿治疗的高峰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缩短患儿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1.2 优化服务流程,营造适合小儿输液的环境 为了使患儿对输液环境感到亲切,输液区墙面贴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卡通壁画,以及健康宣传科普知识,便于家长在就诊的同时接触到一些育儿知识。保洁员要随时保持输液环境的整洁。护理工作采用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将输液患儿的整个输液过程分解,由登记、查对、转抄、配药、输液、观察、巡视到拔针完成输液治疗几个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相对固定,避免了护士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发生。

4.1.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和家属混杂,查对工作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输液执行单外,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还应进行双向核对,即在称呼患者姓名并核对腕带后由患者自述姓名,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4.1.4 加强输液巡视,落实告知制度 输液前,认真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并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时,向患者强调随意调节滴数易发生不良反应;加强输液巡视,认真观察患儿反应、穿刺部位有无外渗、滴数是否合适,每小时在输液计划上进行记录1次;输液结束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并告知下次复诊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将输液计划保留7d备查。

4.1.5 加强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过程。护士可利用患者等待皮试结果、输液巡视等空隙时间,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用药目的、日常护理等,并详细讲解门诊就诊时间、程序及相关事项,消除患者不满。还可利用宣传栏,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病特点,制作疾病宣传教育知识及各种保健小常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务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儿科门诊输液护士除掌握静脉输液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儿科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和咨询工作能力,科室每月组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训练,并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4.3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护理风险预警机制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需完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应急预案、意外紧急状态时护理应急预案、特殊事件报告制度,避免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管理小组各项目责任人随时检查并记录工作中各项目存在的隐患,每月由组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根据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篇12

1 主动积极融入地方急救网络

2002年以前,医院对地方政府加强急诊建设的要求不敏感,不理会,急诊科建设在低位徘徊,逐渐与地方医院拉开了差距。2002年,医院新班子上任后认识到医院的发展必须积极融入地方政府大卫生圈内,敢于参与竞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深圳市“120”急救网络是全市最早建立、比较成熟的医疗急救协作网络,是市民信赖的“生命之线”。医院领导认为,这是部队医院融入地方大卫生网络的一个契入点,于是,院领导和急诊科人员多次到市急救中心走访,积极争取将我院急诊科纳入深圳市急救120网络统一规划和指挥;多次派医护人员参加急救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主动认真地向市急救中心汇报医院急诊工作,争取支持。在市急救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院急诊科的规划、建设开始逐渐走向正规化、现代化。

2 用军事化管理带动急诊工作发展

我院是边防部队医院,随着边防部队警戒、反偷渡任务的加重,医院卫勤保障更是侧重于应急能力的提高。医院充分发挥部队政治思想教育和集中强化管理的优势,通过学习教育、强化训练、模拟演习等多种方式,提高急诊科的快速反应能力。强调急诊就要像部队日常训练、紧急执勤一样,“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近两年全市“120”急救演练中,我院急诊科到达指定地点的速度都是全市第一名。

3 用激励机制稳定急诊队伍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急诊科医护人员思想不稳定,留不住人。

为此我院在人才引进、人员配置和福利政策等方面打破常规,对急诊科做到优先照顾,重点倾斜。2002年,专门从解放军医院引进了急诊学科带头人,从各科室调来了8名高年资、高学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充实急诊一线队伍。在福利政策方面,医院在奖金分配、继续教育、晋职晋级等方面对急诊科给予重点照顾,同等条件下急诊科医师晋升职称优先考虑。对急诊科聘用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优秀的聘用制护士,医院到市人事局争取实现“人事”,解决户口、职称、晋升和住房等问题,使聘用人员能够安心工作。正是采取了这些用人激励机制,急诊科成了大家展示自己才华,人人争去的科室。

4 突出规范化管理和程序化救治

针对武警边防部队平战结合的特点,我院从快速反应和组织协调入手,强调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指挥得力。急诊科先后制定了各类急危重病抢救预案25套,进一步规范了各种基础抢救措施和不同职称人员的抢救职责和权限,使每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所有抢救按程序化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赢得了时间,达到迅速、准确、及时的救治。

在院前训练中,医院强调重点从“急救”入手,强化“急”的时间观念,狠抓“救”的技术训练,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医院还在急诊科成立了应急医疗队,担任处理部队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任务,在保证部队训练执勤、参与抢险救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培养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努力拼搏的作风

急诊工作随机性大,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加班。面临加班时,科主任、护士长总是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急诊科每逢有重大抢救和工作繁忙时,所有同志都能自觉留下来加班,从没有人抱怨或提出过分的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分工协作,目的就是抢救病人,做好工作。2003年SARS流行期间,急诊科承担了包括发热门诊在内的大量的防治工作,未漏诊、误诊1例“非典”患者,科室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3名同志荣立三等功,多名同志受到嘉奖。

6 在急诊科建设中要舍得投入

医院高度重视门急诊窗口硬件建设。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一次拿出1000余万元,按照现代化医院设计的要求和亲近病人的人文理念对门急诊进行了装修改建,重新改造了急救室、留观区、ICU,完善了医疗布局,使得改造后的门诊部和急诊科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舒适方便、功能齐全。为急诊科配备了监护除颤起搏仪、呼吸机等先进的急救设施,配备了4台全新的功能齐全的救护车和2部移动电话作为120出诊和应急使用,使得我院急诊科的硬件装备达到市一流急诊科室的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