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零基础英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初中语文教师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将其无缝地融合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能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创设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文互动课堂,促进应用信息技术协作学习,高效获得丰富性、多样性的语文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能有效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1 开发语文综合性课程资源,丰富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综合性学习课程教材和案例,就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拓展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丰富综合性学习内容,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创设语文学习实践的环境。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将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资源都整合成一个整体,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探索月球奥秘》这个综合性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现实比较远,不可能通过自身生活体验来获取、内化知识,这样就要通过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中的不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集、整理有关月球知识的各种资料,再通过图形图像、音视频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汇总,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为学生呈现出一堂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课。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更深刻体验到“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一主题思想,更加深刻感受到嫦娥传说故事的艺术之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升华了教学主题。
2 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扩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最大化扩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的学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组为“桥的知识桥之最”、“ 中外名桥”、“ 家乡的桥”、“ 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欣赏画家笔下的桥”等。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筛选、分析、讨论,然后上传到网页平台,学生通过网页平台的开放性学习空间获取、收集、整理、分析桥的相关信息,做成宣传文档或幻灯片等电子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扩大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让学生领略了中国丰富的桥文化,又增强了学生分析、整理、整合资料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了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3 内化语文素养,创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化,形成深厚的语文文化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整合效率,创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拓展无限的“大语文”学习世界,让学生学会分享、合作、沟通,从而实现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时,学生通过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的学习,先领略了孔子、秦始皇、孔明等几位历史巨人风采。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还原伟人的千古风采,学习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精神,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另外,通过本次家乡历史名人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感情,从而创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画龙点睛
初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画龙点睛,切莫陷入信息技术整合误区,画蛇添足。首先,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整合水平,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要能有效引导,创设开放性的人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其次,还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提高其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合成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再次,教师要积极反思,探索信息技术整合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深度整合,可有效地扩展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校,吉林 四平 130700)
2.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过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明显
2.1.1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在“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明确要求各地从小学三年级时开设英语课程,每周开设三节。目前多数小学能够满足标准,一周三节课程安排。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小学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有也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安排,这样的英语教学成效必然达不到要求。和农村相比,城市小学英语教育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城市小学基本上都能达到“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安排要求,而且由于社会上各种培训班让城市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小学生。很多城市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初中水平,而农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几乎是零基础。在进入初中时学生就有着明显的基础差异,这给初中英语教学过程造成很大影响。
2.1.2师资力量差距明显。上面说到在课程开设上的参差不齐让小学生进入初中时英语水平差异明显,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时师资力量的差异则显得更加明显。由于各方面条件差异,一些小学英语老师不是英语师范专业毕业,有一部分甚至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这样的情况还很普遍。往往英语老师还要兼任数学语文等其他科目老师,一个星期课程安排多。这样英语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教学品质,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只能在形式上达到“新课标”规定,实则教学成效有限。这也是小学英语教育差异巨大的地方,进入初中学生水平差异非常明显。
2.2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矛盾。
2.2.1小学和初中教材编绘上明显脱节。“新课标”中对于英语教材选用方面鼓励“一纲多本”的做法。如此一来各地对于教材的编绘工作以“一纲”为标准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繁荣,编绘工作没有统一安排,出现了不同地方教学差异大,小学和初中教材衔接度低的情况,这样直接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在初一教学时老师很难把握学生水平,教材不一学生学习情况自然差异明显。有的老师初一还是从最简单的字母发音教起,一部分学生直接失去学习兴趣,而另一些老师以为学生的基础较好,结果又有一些学生由于教材的原因不能跟上老师节奏。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没有解决办法。
2.2.2教学内容要求标准不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要求为“知道”“了解”“学习”,其核心主旨是在小学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感知英语的语法形式机械记忆,对于语言的准确性则被忽视。从语言技能方面看,小学英语注重听说能力和浅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思维难度小,学生也不具备语言再生能力和迁移能力。然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要具备,不但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达到语言上的准确性,还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综合语言能力。小学和初中的要求标准差异让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英语学习很难适应。
2.2.3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差异。“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是以考试分数而是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老师往往安排大量的英语歌曲、简单对话活动、能在图片引导下说简单句子、能在图片帮助下听懂简单的故事等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就以一些简单对话,游戏活动为主,在教学中还有大量的英语歌唱、表演,在些教学内容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也很容易投入,只要在老师引导下能够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即可。初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则有着明显差异,不但要求语言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考试得高分,所以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学习量也明显增加。突然的改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渐渐的对英语出现了畏难情绪然后失去积极性。
2.2.4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走向两个极端。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中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要多元化多样化。但实际情况是小学和初中英语评价走向了两个极端,由于小学英语不参与小升初考试,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本质,忽视了终结性评价。初中英语教学评价则又是另外一个极端,完全以结性评价为导向,以考试分数为目标。这样的教学评价差异让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脱节严重。
3.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
3.1在初一时做好新生的英语基础摸底考试。目前我国初中和小学分开办学,所以初中教师对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应该在初一时对新生英语基础做好摸底工作,以便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做出相应教学调整。摸底工作可以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这方面包括有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英语的喜好程度。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影响学习内在和外在因素,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其二,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情况。这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词汇掌握情况,如学生在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基本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定位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不浪费教学资源让教学更有效率。其三,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让教学能够适应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
3.2解决好语音能力和词汇学习的问题
总的来说小学和初中英语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让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阶段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个比较理性比较客观的认识。小学和初中在语言和词汇方面各有侧重,小学更多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初中更多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小学英语教师往往在教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歌曲、图片甚至是游戏,这种独具创设性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到初中并没有得到保持,而是采取了比较机械的只看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并不适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为此要做好小学、中学在英语教学上的衔接工作应做好一下两点:其一,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把小学英语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给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和接受,初中英语课堂与小学英语知识的有机衔接,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小学到初中英语知识的过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二,改善传统的教学途径,采用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提高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借鉴小学采用的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所学通过交流、实践、体验、探究等方式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技巧。在初一时,开始对学生小学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复习,这样才有利于接下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语言教学不精准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在初中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语言标准的高要求。在词汇方面小学英语教学更是不重视,初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准确掌握词汇量的重要性,“新课标”中要求小学毕业学生要掌握600到700个词汇,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到了初中则要求掌握更多的词汇。如果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衔接时没有过好词汇关,那么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则非常吃力。正因如此,初中教师应该把解决学生在语言和词汇方面的问题当作初一教学的主要工作,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来解决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语音和书面相结合,能够按照词的发音去判断词有没有错,也能够看到词能够去揣测词的读音。学生掌握英语的拼写规则那么就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帮助,也能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
3.3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也更有保证,所以关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初一老师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国内学生大多缺少“说”的练习环境,所以对“读”的训练就必须要加强,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找到语感,既可以帮助口语练习有利于词汇的理解记忆。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每天早上大声朗读,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对于学生在上课前对新内容进行一定了解,同时对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实现互动非常有效的。加之,初中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的习惯,那么将难以跟上课堂的上课节奏,最终一步步落下。教师要把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内容之一来对待,同时进行相关辅导一步步让学生养成习惯。其三,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学生坚持写作练习对于学生在词汇掌握和语法的灵活运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往往不会主动练习写作,这时候老师要把写作练习作为教学要求,由简及繁、由易及难的训练学生,最后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3.4改变教学方法,做好衔接过度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学生往往一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要做好这段时间的衔接过渡工作,具体有以下三点:其一,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统一步伐,把小学的知识复习和初一新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由于小学知识和初中知识缺少衔接性,所以让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相融合对于改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复习不等于重复学习,这样会影响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穿插小学知识,既能保持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兼顾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期,那么在这个适应期就是做好知识衔接的最佳时期。其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对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当然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循序渐进。初一新生由于对学习计划几乎没有了解所以老师首先帮学生制定计划,然后监督辅导其完成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5平衡教学评价形式
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由于生源较差,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睡觉、讲小话、做小动作,甚至吵架打闹等现象,尤其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课堂上睡觉,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而下边有些学生却睡的津津有味,这是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家长最不愿看到的现象。对老师而言,这些学生影响了老师的讲课情绪不说,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辛辛苦苦准备的讲课内容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上睡觉的原因
1.学生睡眠时间的因素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过度,学科从两门重要科目增加到七门,咱先别说腾出时间学英语了,就连其他汉语类科目就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在作息时间上与小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睡眠时间严重减少,一下难以适应。初二、初三期间的负担更加繁重,学生所学科目每每增加,上课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迫于升学压力,学校不得不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质量。学生睡眠时间少,精力透支,从而造成学生课堂上感到疲倦。
从早上6点多起床到晚上10点就寝的作息时间就可以出,农村中学的学生条件较为艰苦,睡眠质量差。作为城区的学生生活条件应该是更为优越,因为一般都是没有晚自习的,我们的睡眠时间也较为长,我们的作业也较为少,可是有些同学却过度沉迷于网游,小说,玩手机等事上,睡觉较晚,导致课上睡觉。
2.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作为农村的学生,对于英语这科目讲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的,尤其是有些来自村小的学生在初中以前从未接触过英语,上中学后突然来了这么一个什么基础都没有的外国语言,很显然有一种惧怕的感觉,还没有开始学习心想肯定是赶不上那些有基础的同学了,农村学校更别谈什么学习英语的环境了,在这满是中国语言的环境下学习外国语言难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3.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也感觉有苦说不出,当然也不排除教师自身的原因。比如:业务水平欠优,管理素质不够高,上课缺乏趣味,无幽默感,死板硬套,缺乏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不能根据学生需要和兴趣调控课堂,变化授课内容或调整授课方式。有时对学生管理缺乏耐心或经验,对待睡觉学生缺乏包容心,不能俯下身去调查或询问学生原因,不去关心学生思想,感情,不去考虑学生生活困难或者学习困难,或者其它困难,因而对此类现象听之任之,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下面是本人对某个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英语课堂的调查结果:
a英语作业多,b教学内容欠佳,c像催眠曲一样,d不喜欢老师的风格,e教学方式一尘不变,f打小就是瞌睡虫,g深夜玩手机,h基础差没了兴趣。
在打瞌睡原因的投票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导致睡觉的客观原因比主观原因多,可见学生睡觉的现象和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心理
进了初中,虽然知道英语是一门主科,但面对大量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还是觉得英语是枯燥的,是难以学好的,因此,课堂上听不进去,不能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讲课,课堂上就通过睡觉的方式打发时间。
案例:
在我任教上届初三九、十班期间,有一个从外校来的初三学生,在我多次上课喊醒他并让其站一会儿再坐下后,该生终于忍不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夹在作业本里:
老师,您好。
您可能不知道,我已经上课睡了两年了,我上课什么也听不懂,我也不想听,请您别再喊我了。
谢谢。
后来我跟该学生谈话,联系家长并制定惩罚监督措施,但终于还是无效。
睡觉现象,初一形成,初二强化,到初三即将毕业,睡觉习惯已根深蒂固,再想纠正为时已晚矣。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于经常上课睡觉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和同学们的眼里,他们都感到无可奈何,被学生私底下称为“睡神”,“睡尸”等。然而这些学生也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常此以往,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麻木感,失去最起码的道德羞耻感,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如在我在问卷调查中的结果:
你一般睡多久?
A.几分钟 B.半节课 C.一节课 D.视情况而定
上课睡觉时心里什么感觉?
A.心安理得 B.心里不安稳 C.没感觉 D.说不清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在超过60%的同学睡觉长度在几分钟到一节课的前提下,有超过30%的同学对于上课睡觉心安理得,这种对知识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以立足。
二、面对我们很是棘手的问题能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首先尽最大可能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知道,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不足,第二天就会头错脑胀、全身无力。所以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
其次从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调整。
随时关注每位同学的生理和心里变化,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近况,根据不同状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感觉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
(一)作业方面,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也都是较好的方法。
(二)每天要有学习计划。
1.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
2.学习前先预习。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4.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
5.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再者就是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最早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他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一个更为宽泛且新颖的智能体系,并且对定义人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智能标准提出了新的概念,即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这一智能体系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者要承认并认识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智能类型的差异。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发掘每个学习者的潜在智能并全面激发它们,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艺术类独立学院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一本、二本高校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法基础更为薄弱,语法知识点的存储明显不足,缺乏完整语法体系的认知,甚至存在少数语法零基础的状态。因此,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不强烈,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都较差。其次,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阅读占据了主要的教学时间,听说次之,语法教学偶尔会出现在单词、课文和习题的讲解中,时间少之又少,更无从谈及语法体系的学习。
同时值得关注的,艺术类独立院校的学生也存在着其特有的个性:发散性思维活跃,表现欲较强,对艺术相关的学习,如音乐、绘画、影视、表演等,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语法教学之中,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活跃语法课堂,从而为艺术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法教学案例
结合艺术类独立学院的语法教学现状,在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中,可结合智能,对学生智能体系进行激发与开发,在课程设计上,更注重多元性与多样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形式。下面将智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点的讲解,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1.言语语言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语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和表达自我。这一智能模块是和英语学习息息相关的,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其主要言语功能就是交流。因此,学生这一智能模块的开发,是贯穿于英语学习始终的。例如,在讲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时,核心是五大基本句型的掌握。此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环节,由教师给出故事的主题和开头,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故事接龙,每个学生一次只能表述一个句子且要符合老师随机抽取的句型,这样既强化了句型的学习,锻炼了语言表述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是指敏感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个人对音乐的敏感度和作曲、演奏或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这一智能模块和艺术生关系最为紧密。教师可以把语法讲解的导入部分设置为音乐,或者将某个语法点的讲解和英文歌曲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作宾语时,可播放一首英文歌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其部分歌词如下:
I know just how to fake it
And I know just how to scheme
I know just when to face the truth
And then I know just when to dream
And I know just where to touch you
And I know just what to prove
…
仅从以上部分歌词即可看出,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作宾语频繁地出现在歌词之中,而且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特殊疑问词,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此语法点最为直观的感受,让音乐带来的感性认识强化此语法点的理解和记忆。
3.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运用三维空间的方式和认知图像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和表现力。艺术生,尤其是我院所开设的视觉传达、动画等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在这一智能模块上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因此,在教授语法知识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涵盖此语法点的小视频。例如,在讲解时态时,可播放时态应用形式丰富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边听边模仿,去揣摩体会时态的具体使用情境。同时,也可以在归纳语法知识结构或规律时,更多地使用图表,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4.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是指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寻找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语法是语言形成的规则,这个规则所呈现出来的既定模式,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语法规律。很多语法知识点都是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则的,因此很多语法点的讲解都是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层层推理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老师在演绎语法规则时,可以更多地使用图表的形式,既简洁又清晰,激发学生大脑中形成逻辑图像,视觉空间智能与逻辑数理智能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5.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个人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想法和感觉,透过身体感觉进行思考。对于大多数艺术学生而言,身体运动智能在平时生活中发挥得较好,尤其是艺术设计和动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例如,在讲解动词时,老师可以准备很多动词卡片,课上抽取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既让学生活动身体,主动参与教学之中,同时将平面的动词变得立体、好记又有趣。
6.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个人能有效地理解他人及其他关系的交往能力,主要表现在洞察他人情感与想法,并能和谐沟通交流,建立起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此项智能模块,需要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讲完做题,做完改题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解一些较为基础或逻辑清楚的语法点时,可以更多采取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沟通与交流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7.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那么在语法教学上,我们可以更多地结合对社会的探索,调动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针对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的专业特性,可以选择英语报纸或报道中经常使用的含有被动语态的标题,对他们而言熟悉感顿时而生。再则,在讲解习题答案时,可以在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上,加入流行综艺节目的模式,如“开心辞典”“智勇冲关”等,这样既完成了习题的讲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8.自知自省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是指认识自身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正确认知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来完成自己对于自身学习状态的认知。针对艺术类学生语法基础薄弱的特点,可以帮助他们规划语法自主学习计划,将语法的层次体系以计划的形式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多元智能评价体系中,也要求学生能加入自我评价的部分,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我的学习状态。
四、反思与结语
科学的教学理念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广大英语教师突破现有语法教学瓶颈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语法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元智能理论也需要教师注意以下两点:
1.创新应用思路
综合以上语法教学案例的分析,要能合理而恰当地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首先就需要教师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课下认真备课,积累丰富的语法教学素材。
2.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英语教学的唯一法宝,更不是语法教学的唯一突破途径
多元智能强调“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就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某一个或某些智能模块,切勿仅仅是为了运用新理论,而盲目牵强地把教学环节和理论附和在一起。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案例分享。在理念变为现实的这条教学之路上,有艰辛和汗水,但努力终究会迎来希望之花的绽放。
参考文献:
[1]Gardener, Howar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M].New York: Basic Books,1983:60.
[2]Gardener, Howard. Multiple Intelligence:New Horizons[M].New York:Basic Books,2006.
[3]夏慧贤.多远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