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07:2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人生过程中的黄金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接触的更多人际关系就是老师和同学,而教师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引导者,既扮演着传道受业的老师,也扮演着个人成长的指导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初中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栋梁,初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培育出身心健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任重道远,因为时代的变迁摆在教师面前的学生已经千变万化,不断的冲击着一直以来延续的传统教育。为此我从本人的工作经验中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初中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前段时间和一些一线教师探讨当前的教育状况时,他们不免发出感叹,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里的难教当然不只是教学之难,也应该包括了教育之难。在新课改思想理念影响下,虽然我们教师一直在探求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体制的指挥棒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成绩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为主,所以很多教师难以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过来,对于德育教育的核心、新课改的目标等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够深刻,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将重点放在成绩上,我们注意到不少教师只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对于学生品格上的缺陷缺乏关注,对于问题学生也不会耐心细致地有效地进行沟通和教育,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例如,某某中学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平时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而且有一定的攻击性,教师认为读书好的同学脑子灵活,出现一些小错误无所谓,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结果该生酿成大祸,给孩子自身、家庭和学校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而教育方面诸多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教育和教学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较高的教育发展水平。那么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教师如何加强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呢?
二、加强和提升初中教师教育水平的策略
1.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定位,那么传道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领路人,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确实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切实转变观念,将道德水平和学业成绩置于同等位置,认识到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也吸取先进经验,在责任层面,教师更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及人生观,做到率先垂范,给学生做好榜样,千万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尽量凸现道德品质的作用,教育学生先做人,再求值,让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2、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荷尔蒙水平逐渐提高,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情绪也更容易激烈和具有不稳定性。我在班主任工作时期,多次遇见个性特别行为怪异的学生,有沉默寡言的,有不经意发出怪叫的,有割手腕的等等,如果我没有学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可能就会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处理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正是由于自己平时经常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技术与方法,所以遇到此类学生能够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从社会教育和人才的互相关系来看,塑造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社会发展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需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遏制中学生心理疾病的需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中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能节省制度成本,经济就会走上一条交易成本低,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信息灵敏的制度创新之路。中国彩电企业的营销渠道的变迁是企业根据竞争和发展需要,通过渠道的再设计来处理企业与制度环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渠道制度的创新促进了彩电企业的成长,也呈现出一条有效制度变迁的轨迹。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彩电营销渠道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彩电行业营销渠道发展变迁过程进行分析,揭示渠道变迁的内在规律。
1 彩电渠道变革的制度分析
1.1彩电营销渠道是一组制度安排
1.1.1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偌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是社会博弈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
制度的出现是因为存在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指为达到一项交易或维护交易规则所花费的额外的费用,制度的运行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根据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大于零时,制度不仅对分配有影响,而且对资源配置,尤其对产出构成影响。
彩电企业产品的分销需要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产品的价值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1.1.2彩电营销渠道存在的制度分析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彩电营销渠道是一组制度安排,原因如下:
彩电渠道的核心内容是渠道成员关于彩电商品所有权的交易;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彩电营销渠道产生的原因。交易是渠道成员间最基本的关系。
彩电营销渠道建立了一种结构,将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纳入其中,以一定的效率完成商品的销售’,并且共同分享商品的利润。
彩电营销渠道提供了一种治理机制,通过系列明示或暗示的契约,在进行商品交易的同时确定了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
1.2彩电营销渠道的制度变迁
渠道作为一组制度的安排,要使整个渠道系统的交易费用最小,当然需要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变迁。彩电渠道总是经历着从制度均衡到制度不均衡,进而实现制度变迁的过程。
1.2.1彩电渠道的制度平衡
制度均衡是一种状态,即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个人和任何团体带来额外的收益。包括3种情况:
制度安排已获得多种资源所产生的潜在收八的全部增量:
虽利润存在,但改变现存的制度安排的成本超过这些潜在的收益;
如果不对制度环境作某些改变,就没有可能实现收入的重新分配。
渠道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下的制度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一种状态——无论怎样改变资源配置,如果不使其他人(哪怕一个人)的效用水平下降,就不可以使任何别人(哪怕一个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像帕累托最优状态一样,彩电渠道制度的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1.2.2彩电渠道制度安排的失衡
出现目前制度安排中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是制度不均衡的首要原因。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结构安排中行为主体虽然已经观察到,但无法获取的利润。只要这种外部利润存在,就表明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由于外部利润不可能在既有的制度结构中获取,因此,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安排或制度创新,这时就会造成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
中国彩电企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彩电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和动力,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人,市场成为企业命运的决定者,只有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渠道收益或成本的变动使原本的制度产生不均衡,制度不均衡带来了制度创新的压力。
1.2.3彩电渠道的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是一种效益更好的制度(即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是权力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单个行为主体总是力图在给定的制度约束下,谋求确定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制度安排与权力确定,一旦发现制度不均衡和外在利润存在,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要。
彩电企业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市场营销渠道的深化充分展现制度变迁的过程。
2 中国彩电企业营销渠道演变过程的实例分析
2.1第一阶段(1978—1984年)国家计划控制下的三级批发制
2.1.1彩电渠道的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彩电的价格完全受政府控制,彩电的销售则根据国家计划完全交给国有商业部门,产品按照三级批发制进入销售终端一一国营五交化商场和国营大型商场,生产厂家此时的任务只是保证供给。这一阶段彩电渠道特点是渠道少,流通环节多,分销效率低下,但三级批发制在当时的计划背景下是最优的渠道选择。
2.1.2彩电渠道三级批发制的制度不均衡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计划对企业的控制逐渐缩小,国家计划控制销售的产出比例逐年减少。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使越来越大比例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处于现行体制之外,成为外部利润。企业必须调整现行的产销体制,才可能获得这部分产品的利润。当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经营主动权,逐步建立了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导向后,企业也获得了主动规划营销工作的动力。如果要实现外部利润的最大化,营销渠道的变革,制度的变迁就势在必行。
2.2第二阶段(1984-1989年)泛批发商制
2.2.1第一次彩电渠道变迁,泛批发商制出现
国有商业企业成为生产厂家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确定了批发商制的市场主导地位。由于受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影响,每一家批发商的辐射范围有限,生产商往往同时发展若干家批发商来共同完成产品的销售工作,形成生产企业和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组成的销售网络,这时泛批发商制渠道模式应运而生。
2.2.2泛批发商制的制度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计划控制的销售比例逐年下降,企业自行支配的产品销售数量逐年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使得企业自行支配的产品销售的压力日益增加,迫使彩电生产企业开始考虑销售渠道建设的问题。在竞争中,泛批发制模式的弱点逐步显现:
厂商的销售折扣激励批发商多进货,以尽可能多的销售产品,但这一措施的激励作用往往传递不到零售终端。
批发商只关心从厂家多进货,可以多拿折扣,而不管市场的销售情况,这导致大量的商品停留在销售渠道之中,没有真正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生产企业所了解到的信息不是真实的,完全的市场销售信息。
厂商在发展批发商和经销商时,没有明确规定各自的销售责任区域,一些经销商为了把销量做上去而进行跨区域销售、低价销售,使得其他经销商的利益受到损失,影响了经销商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1989年,长虹发动的首次竞争性降价活动,使整个彩电业受到强烈的震撼,近~半的企业被淘汰,充分暴露了泛批发商制的弱点,彩电企业必须探索新的模式来应对市场竞争。
2.3第三阶段(1989—1996年)大批发制
2.3.1第二次彩电渠道变迁,大批发制出现
在国有商业仍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生产企业没有太多的选择,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靠批发商的网络资源进行销售。多数厂商认为批发商制是当时情况下有效的制度安排,只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良即可。因此,倚重大批发商、精简批发商数量、减少不必要的层次的大批发商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渠道模式。
厂商依靠与批发大户的合作,利用大户的销售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大大减少了直接打交道的批发商和经销商的数量,使营销网络中的成员更为精干,网络层次得以简化,网络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2.3.2彩电大批发制的制度不均衡
大批发商制虽然比泛批发商制在组织结构、交易环节、治理规范等方面有所提高,减少了经营风险、不确定性和外部损失,节约了交易费用,使节约的隐性成本成为内部化的外部利润。但是这一制度安排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泛批发制的局限,当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并趋于直接对抗时,大批发商制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对营销渠道做出新的安排。
一、明确职责,找准方向
二、抓住重点,开展工作
重点一:学校督导室建设工作
本学期,中学责任区根据督导室的要求,指导责任区各学校搞好学校督导室建设工作,以此作为督学和学校的联系纽带,进行学校工作的有效督导。
1.学校教育督导室按要求挂牌、健全制度职责并开展工作。
2.中学责任区建立中学督导交流QQ群,主要交流督导工作信
息,分享教育教学优质资源。
重点二:各类专项检查工作
1.开学工作专项检查。9月1日至10日,中学责任区对我县十二
所中学(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中心)展开了学校开学工作的专项督导,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学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学校"十三五"规划。
2. 重庆市安全交换大检查。武隆中学和实验中学分别于9月14日和15日代表我县的中学迎接检查。检查组这样评价我县中学的安全工作:管理到位,工作扎实。
6.学校安全工作考核。1月5日至13日,中学责任区参与了教委安稳科组织的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考核工作。
重点三:开展教育教学专项活动
1."卓越课堂"合格校、示范校创建验收活动。11月9日至16日,在督导室的组织领导下,责任区督学参与了武隆中学、长坝中学、白马中学、桐梓中学、火炉中学的"卓越课堂"合格校、示范校的创建验收活动,通过听课深入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并与相关人员适时反馈交流。
三、回应需求,有效督导
2.学校文化建设督导
十月以来,中学的三位督学一起到责任区学校,实地查看各校的校园建设,全方位了解各校学校文化的规划蓝图。目前,鸭江中学的"存真"文化和江口中学"江"文化基本成型,火炉中学和职教中心也已经初建体系,其余各学校在这一版块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每到一个学校,督学们都会就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与各校领导班子作深入交流。
3.学校专项活动督导
9月22日,中学室三位成员受邀到火炉中学参加他们的"传承中华文化做优秀学生"的太极拳进校园活动的启动仪式;9月23日,中学室成员到鸭江中学参加他们承办的全县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9月25日,参加江口中学承办的全县政治学科研讨会;11月16日和1月6日,任晓川督学到武隆中学参加毕业年级研讨会,了解指导毕业班相关工作。每到一校,与领导老师的交流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既能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思考。
四、认真学习,提升能力
20XX年,全镇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教育督导监督、考核、检查、评价、的职能,把更新教育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以,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
20XX年,镇中心学校将健全三项制度、三项督导、三个、改进三个、三个。
健全三项制度:督导检查评估的提前告示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复查制度。
三项督导,即:
督政:督查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
督学:督查学校要求、自身发展的情况;
督教:督查校长教改、管理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课效的情况。
三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
改进三个:强化督导评估的性(社会、家长反映的办学不规范问题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的质效性(直接督查各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督导评价的系统性(学校自评、校长述评、师生参评、中心学校综合评价的体系)。
三个: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为,把教育督导质量和到新;以法律、法规赋予的督导职责为己任,把教育督导机制创新到新;以自身建设,内涵发展为基础,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到新。
三、工作要点
1、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茶园冲中心小学在20XX年创建县级合格学校,评估验收。
全镇各学校在合格学校建设阶段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十大工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教资源整合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工程、安全稳定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强基固本工程。
“六大”:先进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化;优化教师结构,师资配备均衡化;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标准化;提升应用,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教育生态化;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优质化。
2、提升办学理念,教育长足发展。
学校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师生认可的价值观,是办学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依据。镇中心学校将各学校创新工作思路,积累思想,提炼办学理念(从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中升华;从办学积累的经验中提炼;从社会对教育的主流价值规范中新的哲学思考),并把它学校师生遵循的准则,办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核心竞争力,转变学校传统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鲜明个性的办学,为学校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今年,镇中心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督导室、教育局举办的初中、小学两个学段的学校办学理念的论坛主题活动,还将组织校长参加“罗田名校长”评选活动。
3、健全督导机制,办学。
(1)标准化学校建设。在合格学校建设基础上,跟踪管理,组织回访复查,督促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科学配置资源,建设生态校园,素质教育,把我镇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
(2)示范学校管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对我镇的市、县级示范学校跟踪管理督查,学校发展。各示范学校要实践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学校管理和发展内涵,使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典范,科学管理的典范,规范办学的典范,教育事业发展的典范,示范学校辐射作用,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3)努力培植我镇的“罗田名校”。在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各方力量和资源,培植1所集“学园、乐园、花园”于一体、管理有、课改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在罗田内外有的一流学校。骆驼坳小学、骆驼坳中学、严家坳中学要的。
4、执法督查,规范办学。
确立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思想,规范办学,教育公平。镇中心学校将教育执法督查,督查内容包括:
(1)杜绝镇内各学校抢挖其它学优质生源;
(2)控制大班额;
(3)督促清理取缔班、实验班、快慢班;
(4)对学校开科开课和作息情况督查;
(5)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督查;
(6)对学校教辅读物征订情况和学校收费督查;
(7)对全镇幼儿园(班)的办学督查。
5、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之源。各学校要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生态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文化的濡染和熏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之真、校园之善、校园之美、校园之乐和校园之健,从而引领师生人格的,师生的幸福指数。
镇中心学校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校行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体系,评选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6、专项督导,教育工作进步。
(1)教育教学教研专项督导,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导,师德师风建设提升。
(3)安全工作专项督查。
(4)后勤管理与服务专项督导。
(5)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7、搞好年度考核,教育事业发展。
在20XX年考核基础上,征求各意见,考评机制,修订好《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工作考核办法》《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学校工作评价办法》,组织实施好全镇20XX年的综合考评工作。
8、调查,教育督导质量。
教育督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系列调研活动,一手资料,为当好参谋。努力教育督导下达的工作任务。
9、队伍建设,督导工作。
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认、年轻教师担任学校干部。教育工作督导检查,通报督导检查情况。镇中心学校自身建设。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督导干部的政策和专业。干部作风建设,干部的创新和工作力,抓工作的,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四、安排
一月:
1、制订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二月:
2、制订《中心校和学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3、制订《镇中心学校教育督导室工作考评细则》;
4、总结20XX年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部署20XX年度教育督导工作。
三—四月: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教研、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6、协助督办并市、县示范学校复评;
五—六月:
7、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现场;
8、对示范学校、合格学校跟踪管理专项回访,学校标准化建设;
9、动员创建“罗田名校”,参评“罗田名校长”;
10、参加办学理念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1、参加市县示范学校校长会议;
七—八月:
12、教育工作热点、难点、调研活动;
13、督办全镇高中阶段招生工作;
14、督办全镇教师集训工作;
15、检查教育干部听课笔记;
九—十月:
16、开学工作检查;
17、协助教育执法、轮规范办学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查;
18、协助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选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19、评选“罗田名校长”;
20、协助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21、协助督办并市示范学校复评;
一、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2011年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百所中职学校首批启动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由此推动中职学校办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建设的投资,同时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然成为中职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核心目标。
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保证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正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学过程(即以备课、课堂理论教学实施、车间实训教学实施、计划执行、听课、评课、实训成果等为主)的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包括从招生质量监控(入口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过程监控)――毕业生质量监控(出口监控)]的中心环节。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有力保障。
随着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在职业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推进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缺乏针对职业学校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不能体现出职教特色,出现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的监控不全面。以我校进行国家级重点专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教特色的中职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新一轮专业建设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目标执行。严格按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编写高水平的校本教材,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
2.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建立以学校教学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三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实践教学后期工作等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和意见反馈。
3.构建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以学生、老师、督导、企业多元评价的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即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听课、评课、作业等各项评价指标,使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格执行,有力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
(1)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各教研室要组织经常性的教学自查,“期初”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的准备情况,“期中”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教师客观认识自己进行自评,找出差距,自觉努力提高。
(2)教务科评价。日常检查学生出勤、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教学纪律、私自调窜课,期末组织检查出题、考风、考纪。
(3)督导室评价。期初检查老师教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查看备课态度、备课质量、备课效果;平时随机听课并检查教师教学准备和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教务科课表、校历编排,日常教学管理等。
(4)学生评教(20%)。在每门课程即将结束时,督导室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或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与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教是教学效果评估中一种比较重要、有效的方法,占总评价成绩的20%。
(5)企业评教(20%)。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实施中,按照一定的权重,由学校聘请的与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实训教学的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根据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20%)、掌握的知识(30%)和具备的真实技能(50%)进行评价。
4.构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先导,严格执行为保障,全面监控教学过程质量。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实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建立理论、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听课制度》、《教师试讲制度》、《实训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督导工作规范》、《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管理规定》等。
5.构建信息反馈调控体系
信息反馈系统以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为主要职能部门,由校领导、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信息网络。信息反馈系统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闭合的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反馈渠道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等,建立多条信息反馈渠道,通过调查、座谈、问卷、听课等多种形式,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以评估结果的反馈为主渠道,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1.督导室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主体机构
督导室是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建设、实施,对各专业部教学进行全面管理等。教学督导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威望的老教师构成,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进行调研,督促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敬业乐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督导员应该经常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参加教学环节,收集反馈相关信息,随时向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和个人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2.教务科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枢纽机构
教务科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教师授课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听课和进行评课,及对各教研室教学质量的评估等环节加以控制。并对上述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并及时找出对策加以解决和修正。
3.教研室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基础机构
教研室的主要职责是依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任课教师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教研活动,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反馈教学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辅导和管理。我校各教研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途径有:学期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教材选用,教学观摩,作业批改情况,日常检查,内部自评,各项信息反馈,期中教学检查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解决及跟踪落实,期末教学检查和分析总结。
发挥教研室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中的主人作用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重视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教学质量监控不应只是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监控,必须有全员的参与。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长期发展的保证,在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不追求表面形式,保持严谨的教科研态度,互相监督、相互促进。
近年来学校通过尝试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结合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几年来,教师在省市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极佳的成绩,参加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大赛的老师均代表吉林队参加国赛,连续三年参赛教师均以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吉林省争得荣誉。2012年我校师生在省级技能竞赛中有了新的突破,在代表吉林省参加多项国赛的赛事中取得了4 银10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总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实施,改革了教学管理体制。通过加强对教学过程考核的力度,强化了教学组织与管理功能,充分发挥了学校督导室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使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使监控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公正,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室之间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的依据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督,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2006]16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预示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育[2008]5号文件)指出:“高职评估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为重点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内涵质量建设,必须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质量监督。201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准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把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提升高职办学内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
高职教育“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四合作”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内涵质量的建设,而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相对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的闭环系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1.构建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两个部门并列运行可有效保障质量监督。为适应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构建学院“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即4个系统、2级组织、3支队伍和3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控制、评价、反馈保障。其中的“4”,即建立了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4个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督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其中的“2”,即院系二级督导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院督导室负责全院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反馈保障和二级教学单位督导组负责本系部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与反馈指导。其中的第一个“3”,即3支队伍,院系专、兼职督导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和企业兼职督导员队伍。信息员队伍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班级教学质量信息,企业兼职督导隶属于各个系部管理,参与系部的教学质量监督。其中的第二个“3”,即三级保障,形成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与反馈保障。
2.实现了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据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反馈,如何科学、合理、公平评价,建立与教学质量标准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基本保障。在实践中,我们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通过研究和不断实践的修正逐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学院、企业兼职督导和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质量评价。即学院内部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对教研室教学工作状态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同行、二级教学单位领导、二级督导组等完成,在评价指标设计和评价权重上,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指标侧重点不一样,这样可使评价结果较客观,教师易接受。外部评价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兼职督导、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友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对学生定岗实习的职业能力的评价、社会第三方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在聘请企业兼职督导员方面,选择以人力资源部部长为主要对象的兼职督导,因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最熟悉。因此,从2010年开始,学院根据二级教学单位规模共聘请了56个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为学院兼职督导员,得到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了有效发挥兼职督导员在教学质量方面的监督作用,每年完成一次对系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评,根据需要为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做一次讲座,每学期完成一次听课任务,为学院督导室提供人才培养有关质量信息。教学质量测评则通过二级教学单位实习巡视教师给企业兼职督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放评价表的方式对学院系部教学工作和学生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价。2011年,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又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单位,即目前公信力较好的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评估”,对2010年的毕业生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对学院教学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使学院从上到下普遍重视教学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同类院校前例。 转贴于
三、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一项针对活生生的人而开展的一种促进人的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对某一名教师或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建立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重要因素、教学管理是条件因素、质量监控是保证因素,评价的作用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并提出指导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师课程的掌控能力、教学内容的取舍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等;教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学习监督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对待专题研讨、调研、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组织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质量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等的质量。对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主要检查管理者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并提出指导意见;对管理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施和师生对教学、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分两条线运行,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领导管理,其目的是能够较好地实现督管、督学与督教。为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和质量反馈的要求,三支质量监控队伍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学院督导对教学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听课、座谈会、专项检查、常规检查、实习巡视监督等。其中听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重点听四类教学人员的课,即学期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较大的教师、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青年教师偏多是各个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院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使青年教师较快通过教学关,通过对“青兰”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课程设计比赛,组织青年教师听优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质量关,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兼职督导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课堂听课、座谈会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实习巡视督导等方式进行。学生信息员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主要通过各个班级学生信息员每月报送的教学质量意见书、座谈会、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对上述三支队伍反映的教学质量问题,学院督导室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三个反馈渠道,即通过每周的教学例会反馈一些面上较普遍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系部主任或书记反馈系部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中发生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对教师一对一反馈教师个人在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学院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重视教学质量。
四、建立评价相对应的激励制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管理者的自觉性或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运行机制,其中评价激励制度是激励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评价激励制度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在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激励机制的运用,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工作激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评价一次,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状态每年评价一次,对获奖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在校园网上公示,极大地促进了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就业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1.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育强区”骨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镇”;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我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支撑,需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振兴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技、人才、园林、富裕”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教育工程”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实现教育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到2015年,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
——职业教育得到发展。2014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以大职教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区职教中心打造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1.加快幼儿园建设。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公益性、普惠性、多形式”的建设原则,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并安排配套资金,推进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10所以上城乡社区幼儿园,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消除入园难问题。
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满足入园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区3-5周岁儿童的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实施科学保教方法。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指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4.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抓住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好择校和残疾儿童就读问题。
5.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根据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和体卫艺器材等设施,完善部室、操场建设,建成校园安全监控及报警指挥系统,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依托教育网,建成覆盖全区、连接省和国家的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校园校舍管理、学籍管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三)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中学、中学的扶持力度。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解高中办学债务;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和奖励高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给高级中学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对学校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8.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激活高中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轮岗转岗机制,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完善内部分配绩效制,完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普通高中内涵优质发展思路,引导高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集中优质师资,强化质量管理,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增加升入国家名校优秀生数量,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基础上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10.规划新建区职教中心。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原校址划归张家岗小学扩建),重点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出台地方性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1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镇办联动”的办学机制,有效整合我区各部门职成教机构,将技校、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员工培训、农民培训和入区企业的职工培训统一整合到区职教中心,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一品牌优势,创新办学思路,把区职教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发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
12.加强城乡成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镇办农技校和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区、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开展活跃,效果良好。
(五)实施“两支队伍建设工程”
1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按规定调配。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确保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教育正常开展。审慎、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管理细则,实行分配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14.推进校长任用制度改革。校长是实现教育突破性发展使命的关键。中小学校出现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行校长任期制和期满交流制度,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两届。加强校长队伍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
15.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动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引进一批外地名师和名校长。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6.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推进教与学两个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校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艺术体育类和文化建设类等特色项目学校2-3所。
18.扩大教育帮扶交流合作。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网络支教等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七)实施“一体两翼建设工程”
19.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单设教育局和文体局,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机关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使之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加强教研、督导机构建设。推行“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硬件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教研室和督导室,配足配齐各科教研员和专职督学,设立教研督导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和督导机构能够充分开展工作。
21.充分发挥教研、督导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的教研指导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评估与监测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定期对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保障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八)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
22.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行为,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向学前、高中覆盖。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省定比例。需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3.科学统筹资金使用。在保证日常运转经费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经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统筹城乡、校际之间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各类资金进行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4.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财政局研究制定《教育财务管理办法》,探索为学校方便快捷服务的新机制,充分尊重学校采购教育教学用品意愿,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经费,做到及时、全额拨付学校,在教育局的监管下使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区《决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要措施。区上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年一次例会,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程类项目要落实项目推进责任人,对改革类项目要确定项目指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加快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实施方案》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未来几年我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教育部门要加强《实施方案》推进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对改革类项目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推进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支持,多方保障。
2.监察室负责党员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团队建设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违规、违纪干部教师进行调查处理。
3.人事科负责教职工调配、调资、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励、退休及教师资格认定的具体工作;负责师范类毕业生的接收和推荐就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老干部管理、关心下一代、家长学校工作。
4.教育科负责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执法检查和素质教育推进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负责德育教育、学籍管理、小学初中招生、师资培训和语言文字工作。
5.教学仪器站负责教学仪器装备、实验室内部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全市现代教育装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图书馆建设、图书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管理局信息中心;协助各科室及学校做好重大活动的摄录和宣传工作。
6.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利,组织教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7.财务审计科拟定教育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政策、规定;提出经费预算、专款使用建议计划,核算教育成本;负责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负责机关财务工作。
8.招生办公室负责普通高校报名、体检、考试、电子档案的建立;负责高中会考、报名、考试;负责中考报名、考试、阅卷、登统、录取等工作,制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报名。
9.教育督导室对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校的办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成职教科统筹管理成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负责对成人学校、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组织初中生“三加一”教育工作。
11.基建科依据国家教育基建政策和本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谋划新建项目,做好项目申报、报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等工作;做好学校建筑安全检查;制定全市校舍建筑维修、维护年度计划,督导、验收学校建筑维修、维护工作。
12.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学校的勤工俭学、后勤服务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和指导;加强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工作,监督指导食品卫生工作;对校办产业进行管理与改革。
13.档案室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转递、安全、保密和保护工作,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有关资料。
14.幼特教研室负责对全市幼特教师进行辅导、培训;组织教研活动和开展教学、论文等评比活动;制定并实施幼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督导幼特学校的建设工作。
15.小学教研室负责小学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负责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6.初中教研室负责初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7.高中教研室负责高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业务考核、评先及教学评价等工作。
2012年12月14日,渭南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颜伯勤,在市委外宣办新闻会上今年渭南市教育工作主要成就。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所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了《渭南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并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自查活动。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有了新提升,积极督促各普通高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完成了“春笋计划”2012-2013年度学员的推荐报送工作,带动普通高中逐步形成开放、灵活、多样、特色的发展格局。四是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新突破,韩城市职业中专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富平职教中心和蒲城职教中心被确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学校。对民办学校招生、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以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五是教育民生资金投入有了新增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蛋奶工程潼关、合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全市实现农村公办寄宿制学校和农村民办学校全覆盖。六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颜伯勤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时提出,把渭南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化作教育工作者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培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
来源:渭南市教育局
【作者单位】 湖北省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2-0030-02
2012年10月,恩施市接受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2013年9月23日接受国家教育部评估认定。恩施市地处大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市。为满足山区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需要,全市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建在广大农村地区,分散在行政村或自然村,且大多数学校规模不大,但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比重却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成了新形势下城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现实的挑战。
一、问题的发现
2012年秋季,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对全市17个乡(镇、办)的师资构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普遍。从教师年龄结构看,全市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7.03岁,教师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村小有11所。从教师专业结构看,农村学校英语、地理、生物、历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有很大一部分由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代课,部分村小无法完全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科学课程,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则普遍由非专业教师兼代或者用上大课的形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地处高山地区的板桥镇存在教师年龄老化、身体差等现象,其中堤场小学10名教师,其中50岁以上有7人,平均年龄48.3岁;盛家坝乡教师流动频繁,初中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突出,小学缺体育、艺术专职教师;沐抚办事处除中学外,其余学校均缺体育、艺术专职教师;舞阳办事处七里片区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且年龄老化,阳鹊坝小学16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就有12人。恩施市芭蕉、红土、沙地、板桥、盛家坝、沐抚、白杨等乡镇普遍存在辖区内教师编制结构性紧张、人员负担偏重的情况。各乡镇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问题表现和产生原因探讨
恩施市教育督导办公室对全市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来说,恩施市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学缺乏专任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无法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有的学校因班额太小不得不采取“复式班”教学,有的寄宿制学校因没有女教师不便于对女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等。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产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学校“民转公”教师比较多,平均年龄偏大,而且学科多限于语文和数学,无法承担英语、科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二是教师性别单一,部分寄宿制学
校缺乏女教师,不便于针对女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是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学点规模不大,更因为学生少,按照标准师生比例配置教师,就无法做到所有学科有专任教师;四是农村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虽然年年都在补充教师,但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现象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督导、评价和建议
师资均衡是反映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直接影响山区农村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教育公平的重大障碍。随着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管理机制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新的补充机制的建立,贫困山区农村教师结构的优化调整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市政府在宏观决策上,应在教师补充、教师调配、教师待遇等方面针对农村学校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实际制定调控政策,进行政策引导,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以满足农村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需要。
其次,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师资调配力度,从制度上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管理要更加切合实际,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健康因素,实行动态管理,不能一味强调编制的生师比例;在“县聘”教师时,更多地思考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定出教师补充的长期规划,确保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时,市教育局指导各乡镇中心学校加大辖区内教师交流力度,对现有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全科教师”,以应对学科结构性缺编所带来的困扰。
再次,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导通报中,对部分乡(镇、办)中心学校在解决此问题上的有益探索进行肯定,将一些中心学校的成功做法向全市推广。根据城区三个办事处“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经验,部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的乡镇可组织教师到村小、教学点“支教”;总结三岔乡为解决教学点紧缺、学科无师资等问题而安排教师“走教”的经验,并逐步向全市推广;要求各中心学校进一步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加大辖区内教师交流力度,以优化教师结构。
四、督导评价效果
通过以上督导、评价与建议,恩施市在解决山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上产生了如下效果。
一是新招教师一律补充到农村学校教学岗位。在补充教师时,由农村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提出教师增编计划,充分考虑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合理性。2013年秋季学期全市新招录教师95人全部在农村学校任教, 既降低了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
二是建立了科学配置、有序流动的教师调配机制。市教育局根据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优化需要,进行科学调整,引导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加大了全市范围内教师交流力度,通过实施“三区计划”,由城区学校派出骨干教师33人到农村支教。
二、主要任务
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关于市人民政府年度政府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的反馈意见》中提出的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措施落实。
(一)部分教育专项资金预算不足;
(二)学校布局、办学条件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三)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四)规范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水平不高。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做好教育经费预算拨付工作
1.落实经费追补,确保“三个增长”达标。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教育投入的有关规定,按省评估组提出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政策,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2.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的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给予单独列支,拨付给相关培训机构。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继续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3.努力筹措资金,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进一步做好教育附加费征收和使用计划,努力做到足额征收,足额到位。确保安排30%用于职业教育。同时,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中的“财政预算内拨款标准部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依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逐步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做到政策执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四到位”,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责任单位:财政局、地税局、教育局、审计局)
(二)稳步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和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1.重视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整合全市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有步骤地扩大办学规模。针对城区初中、小学、幼儿园容量不足问题,将崇安中心小学、百花小学、综合农场小学进行改扩建,将教育列入北城新区规划,拟新建一所小学,以缓解崇安中心小学招生压力。同时,在投入师资等方面向农村完小倾斜,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完小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城区学校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齐抓共管,加强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功能作用,与有关部门协同抓好成人终身教育,加强职教中心管理和运作,充分发挥职教中心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乡镇文技校基础设施配备,以人员培训、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切实推进乡镇文技校的各项工作。
3.加大关爱力度,发展特殊教育。一要推进残疾适龄人口的筛查鉴定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扩大筛查年龄范围;二要进一步加强特教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学籍管理、教育质量评估、师资培训等工作;三要充分论证,加快特教班改扩建工作,充实完善教学设备,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
4.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学前教育。充分挖掘公办园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形成以市实验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市区新建一所实验幼儿园中洲分园。评选一批新的优质民办幼儿园,使我市学前教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入园难”问题。
(责任单位: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卫生局、残联、各乡镇街道)
(三)扎实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精神,每年至少按照教师自然减员的30%以上补充紧缺教师,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
2.强化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业务部门力量,并把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纳入城区教育规划中,有力提升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
(责任单位:人事局、编办、教育局)
(四)认真做好适龄人口就读的统计、取证和控辍保学工作
1.做好文化户口册建档。公安部门要提供学龄人口户籍信息;各乡镇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全面调查适龄人口的就读情况。对外出就读的人口要摸清去向,根据学龄人口户籍信息,建立完整规范的文化户口册,全面掌握辖区内适龄人口的就读情况。各乡镇要克服困难,组织力量,根据文化户口册登记的情况,对在外就读的人口进行真实、有效的取证。
2.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各乡镇、街道要加大政府行为,切实履行政府组织入学、控辍保学职责,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任务到位。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企业使用童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享有受教育权。各学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习效果。其它相关单位要共同努力,真正构筑起“控辍保学”工作防线,有效做好学额巩固工作。
(责任单位:公安局、工商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各乡镇街道)。
(五)大力加强教育管理工作
1.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优美校园。科学合理规划校园环境,推进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品位。校园文化设施设备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每所学校要有各自特色,起到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卫生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要重视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脏、乱、差现象,保持校园清新整洁,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
2.规范课程管理,建设高效课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与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学校规范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和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书法教育的意见》,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依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艺术、书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升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管理。定期召开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滚动排查、突击检查的工作机制,督查“八个规范”落实情况。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抓好学生防洪抗震、道路交通、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继续开展紧急避险、自救自护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习先进地区校车管理经验,推行接送学生车辆社会化管理模式,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教育督导室,各乡镇街道)。
四、工作要求
下午的比赛中,每个节目都凝聚了大家的努力。“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会“左手牵右手”,一起努力向前走。面对转学和毕业,也许今后不会永远做同学,但是我们永远是“朋友”。九年级的队员们更是通过改编歌词,唱出了心中的想法;通过舞台剧来展示在虹桥中学走过的三年多的时光。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来到了合班教室,与大家一起欢唱。
稚嫩的童声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欢乐,也许我们的歌声不是最动听的,但是,我们的热情却一定能打动大家。
月24日下午,虹桥中学全体师生在仙霞艺术中心举行了2010年“舞动的彩虹”文艺汇演,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领导,教育学院领导,教育局基教办、德育科领导,兄弟学校领导,家长代表,社区教育督查代表,以及虹桥中学的离退休教工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的汇演以基训展示、课堂实践小品、创编作品三个篇章,展示了虹桥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浓缩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绩效。动人的合唱、精美的舞蹈、还有振奋人心的武术表演和韵律操展示,我们还请到文化宫的专业演员为我们展示,生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整场表演之中,也融入于在虹桥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值得骄傲的是,所有节目的指导老师都是我们虹桥中学的在职教师。其中不少节目更是在市、区级的比赛中获得奖励。本次参加汇演的同学占到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学生在刚进入虹桥中学时大多是一张白纸,但经过一阶段的艺术课程学习,他们在这张白纸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用每一个跳动的音符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动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