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双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双语学习计划

篇1

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驻村干部在藏汉双语学习中,了解各自的民风民俗、礼仪禁忌,增进民族间感情的融合。

驻村干部现学现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干群关系的融合,巩固民族团结成果。我驻村工作组根据实际,制定2015年藏汉“双语”学习计划如下:

一、根据每名干部“双语”的现有水平,确立“一帮多”的帮带关系,互相帮助学习“双语”双向负责,相互提高,确保做到不懂随时问、想学有人教的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干部的学习“双语”的兴趣。

二、定期进行双语学习,每周星期一、三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藏族干部学习三句常用汉语。每周星期二、四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汉族干部学习三句常用藏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三、不定期开展双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和提高汉族干部的藏语水平,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词汇,在拉家常中尽可能地练、大胆地说,不断提高驻村干部的双语实际应用水平和会话能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06-02

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高教司仅在2004年就主办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双语教学研讨会[1,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其必要性早已得到认可。化学类课程受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小,双语教学在高校比较容易推广并已逐步展开,但目前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双语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现状

在我国,双语教学通常是指熟练运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都能运用这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并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这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切换。因我国不是双语国家,英语的使用环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师资问题。教师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较晚,双语教师严重缺乏。双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都应具有较强的能力。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但英语听说水平严重不足。因此学校通常优先安排有一定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来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对多数高校而言,这类教师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教育部实施了双语教学骨干教师派出计划,以培养高水平双语教师。目前在已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中,有54%无特殊培训经历,50%认为双语教学备课难度较大[3]。由此可见,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的英语水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这是目前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教材问题。教材的选择也是双语教学工作中的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85%以上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15%左右的教师结合中英文教材的优点,自编了双语讲义和教材[3]。使用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地道的外语,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外文原版教材内容更新快、基础与前沿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教辅材料丰富等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及英语思维习惯。但原版外文教材一般价格较高,不适合学生自费购买,为此有些学校采取了统一购买后学生借阅的方式。作者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Platteville访问期间,发现该校多数学生也是从学校的Textbook Center借用教材。此外,针对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哪种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也是目前需关注的问题之一。原则上所选教材应符合教育部理科化学指导委员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内容的专业标准要求,即章次清楚、教材内容新、英文表达简练。遗憾的是目前严重缺乏满足这些要求的教材。因此,鼓励高水平教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软件或自编教材是双语教学教材的发展方向,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自编双语教材的支持力度。在目前双语教材短缺的情况下,中文教材与英文讲义相结合也是一种较好选择[4]。

3.教学形式。目前,双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板书部分基本都以英文教学为主,大部分老师对重难点、关键词等部分采用中英对照注释的方式。主要差异在于课堂讲授中中英文所占的比例,有的主要采用中文,有的以英文为主,也有的尝试由学生用英语回答简单问题,且英文作业与练习占一定比例。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英文使用比例的变化,也可把双语教学分为浸没、维持和变迁等模式[4]。李艳梅在对20位一线双语教学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3],其中有1名教师采用全中文讲课,有4名教师采用全英文讲课,其余教师都采用中英文混合的形式,授课过程中英文所占比例为10%~80%。从教学语言比例使用的现状来看,在课堂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4.教学效果。判断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学生的课堂反映。调查发现[3],在双语教学中约3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上,5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点上,另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更多的关注考试成绩等其他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决定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若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比例远超过学生能够正常接受的程度,学生则可能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语言方面;若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比例较小,或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点。因此,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映选择和调整教学形式,使英汉两种语言在课堂上实现最优化搭配,最大程度的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化学、环境、生物、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在本科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此时多数学生尚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基础,特别是听说能力欠缺,这不仅会增加双语授课难度,还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若采用完全不用中文、只使用英语的浸没模式难度较大,效果也未必理想;至于变迁模式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也有些欠妥,因为中国的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4],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分析化学知识的讲解,但不应绝对排除汉语。

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递和学生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双语教学的双重重点。分析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综合性强、技能技巧实用性高等特点,因此在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不仅要正确把握其理论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采用维持双语教学模式,从开始使用母语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能够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4]。

1.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虽然目前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大家对“英语应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的看法已达成共识,即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教学手段,应保证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科知识。通过双语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专业英语术语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双语思维习惯,能够用国际通用性语言来认识和思考学科有关内容,以适应将来国际间的交流。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大比例的外语进行讲解才能使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语言和专业知识上都得到提高,仍是双语教学在近期内应不断探索的问题。英语比例太大,容易使部分学生因语言的压力导致专业知识缺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而英语讲解比例太小,学生的专业外语词汇得不到扩充,也会导致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与外语教材契合。目前在双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教学等环节上做更多努力。

2.对双语教学要有整体规划。从目前教学科目的选择来看,双语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很多高校均采用先在双语师资力量集中的课程上试行的做法,这种方式缺乏从整体培养方案上的规划和把握,这对双语教学整体发展不利。因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都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若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考虑教学科目、学生选择、授课时机等多方面因素,则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安排上,最好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之前先实行普通“专业英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领域中的通用外语知识,然后再对有一定专业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更易达到。在学生选择上,通常将分析化学双语课程设为选修课,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选修,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不选。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开设双语和非双语平行班,允许学生根据情况流动。此外,在教学课时上,双语课程应比学科内容相同的非双语课多一些,以保障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最近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很多课程的授课学时都被压缩了。由于课时的限制,要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用中文教学尚有一定难度,更不要说用双语了。因此,为了克服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语言和教学内容的双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具体来说,为克服课堂教学内容繁杂、记和听难以兼顾的弊端,可将专业内容基本点以双语提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便其预习和复习。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辅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此外,也可利用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辅导、答疑及课程讨论等活动,将学习延至课外。

总之,开展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多的时间投入,而且需要学校和国家管理部门、出版行业等相关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保障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方面同时得到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育部政报,2001,(10):468-471.

篇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推动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双语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水平的突破口,因此,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十分重要。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教育的信息化意味着知识共享的实现,这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形成了由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寻求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双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提高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2.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经完善和发展,具备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因其本身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满足少数民族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及时解决在双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一些结合当地实际的语言翻译软件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3.降低教学难度。由于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困难,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的学习,还包含语言中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改变枯燥的学习内容,双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双语教学软件将平面化的知识立体化,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问题

1.教师的应用能力较弱。现有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大都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能力缺失的现象。资源的选择能力、教学的设计能力、课堂内容的整合能力都是应用能力,不论是哪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另外,部分双语教师不会使用信息化技术,难以掌握教学软件,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给双语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带来困难。2.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不足。双语教师偏向于信息技术的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资源、软件,在与课程所授内容的整合方面依旧不足。所谓整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把课程内容和信息资源、技术、方法等有机融合,如果不能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会形成两个教学部分,也就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3.信息化资源数量少。随着信息化双语教学的推进,一部分学校建立双语教学资源库,建立校园网,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库和校园网,或者只建立了单语资源库,导致素材获取、知识共享、在线讨论等缺失。另外,已有的网络信息教育资源质量不高,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双语教育资源的缺乏不能满足双语的日常教学需求。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其教学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双语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利用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将这些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相关教学中,培训自己课程设计的能力、资源选择的能力、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同时,研发适合信息化教学的教材,为信息化和课程融合打下基础。2.建立双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双语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应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各方人员建设的积极性。双语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调动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学校要奖励对信息化教育有贡献的教师。另外,形成以相关单位为主导,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模式,拓宽资源建设的宽度、广度、深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努力。3.建立多文字处理系统平台。现在已有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大都以汉语的形式存在,这给少数民族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必须建立多文字处理的系统平台,解决语言对应问题,实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效率。当然,平台的建立要考虑相关语言的标准和规范,依靠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给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得到突破性发展,双语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双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和多文字处理的系统平台,通过真正的资源共享双语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玥,赵慧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

[2]韩生辉.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

篇4

“外企时代”的到来和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扩大了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根据笔者对外企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仅美国惠普公司的亚太金融结算中心就需要超过3000名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再加上中国目前的3万家外企,平均1家外企需要2个国际会计人才,近两年至少急需6万个本土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呢?通过对用人单位网络招聘会计人才的职位描述、任职资格和要求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既精通国内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能熟练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企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岗位要求比例最高的前五项为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占100%)、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占98%)、熟练运用外语(占96%)、熟悉财经法规(占93%)、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占91%)。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既精通我国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正日益深化,这就要求作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经济活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同时又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时障碍最小的会计语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和披露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所必须掌握的工具。Www.133229.coM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首要素质。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和娴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使会计的规范领域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同时,随着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国际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的介入,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将进一步成为大多数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网络的运用将更进一步促进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见,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是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需要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趋同,特殊会计业务不断涌现,要求国际化会计人员判断并作出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判断和敏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发挥创新能力,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方法。另外,我国经济将逐步融汇到全球经济中去,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企业完全暴露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动的风险之中,因此只有具有宽阔的复合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在应对这些变化、挑战、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同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与核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笔者于2011年4月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06~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就业去向的问卷调查。调查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为参考,在每届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位学生抽样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排除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特殊的就业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到三资企业工作的比例相当小,比例最高的一年也仅有6.5%的学生在三资企业工作。这隐含着一个信息:并不是很多学生能达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而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遍专业外语水平不高,根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提供的财经系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2007级学生通过率为25.69%,2008级学生通过率为29.41%,仅有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大学英语水平不高导致了专业英语水平也偏低。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制约其进入三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导致其没有能力或自信投身于三资企业工作。

转贴于

导致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有:(1)会计专业技术词汇并非普通交际英语,因此生词量大,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学生不适应专业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中文专业课学习上的差别。他们习惯于教师按照教材逐章逐节的细致讲解,下课后基本不复习或稍稍复习就能完成作业;而双语教学信息量大,需要学生下课后认真复习,自己去仔细地体会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等。(3)缺乏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潜意识里对双语学习有畏难情绪,毕竟用母语学习和表达比用第二语言更轻松、自如。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西方会计》这类双语课程时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术语、单词的理解上,容易忽略专业学科知识点,学生普遍感觉专业难度大,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特别是实操课的教学,师生间难以用英语展开交流,本来活跃的教学气氛变得平淡无味,异常沉闷。结果是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分量却大大削弱。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持担心和怀疑态度,严重者甚至焦虑、无助或厌学。因此,对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提高《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明确的目的制定科学务实的双语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的积极举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已经满足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2)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3)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的能力要求。①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开始打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看问题,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尤其是发散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应通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将英语应用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和支撑的专业技能。

此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与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的基础,通过《西方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完全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证大纲内容挂钩,教师授课时指定参考书即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课堂上也应尽量联系注册会计师证书考试内容。这样,专业课堂就能做到以内容为主导,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转贴于

(二)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编写双语版《西方会计》教材

目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知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太一致。因此,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了《西方会计》教材。它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会计实践与方法为导向,介绍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四大模块的知识。而且此教材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体态活动法为编写原则,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点,以“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式教学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工作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表示满意。

(三)以有效的师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本校师资之外,外聘师资和客座师资都是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首先,对本校师资的培养应该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从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输送到国外或者国内相关国际会计的培训学校进修,提高其运用英语讲解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然而,介于中西教学差异、经费不足、出国培训时间长、师资不足等因素,各高职院校长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并不实际。在此,各高职院校可选派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到有多年会计双语教学经验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培训学习,大力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随堂听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此举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可操作性强。其次,依靠外聘师资提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要利用好具有留学背景或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聘教师以及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示范性的教学、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师广阔的思想空间,为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②结合《西方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教学,如图1所示。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活动形式,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接受了一个关于计算资产折旧的任务,由教师用英语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强调了某些资产折旧用语,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完成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营造了积极的情感氛围,当学生被分配给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感到更安全、学习效果更有效。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在网络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为学生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自己去品味、理解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其更好地面对国际经济和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以动态的过程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西方会计》课程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一锤定音的末端考核方式,大力推行过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过程考核中,课堂提问占10%,课业设计占20%,课堂演示占30%,期末考试占40%。通过过程考核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可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强题目的主观性。如,学生的课业设计及平时考核中尽量采用一些综合性、主观性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容易抄袭的浅显内容。这些考核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深度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程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强化学生对双语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注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