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双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驻村干部在藏汉双语学习中,了解各自的民风民俗、礼仪禁忌,增进民族间感情的融合。
驻村干部现学现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干群关系的融合,巩固民族团结成果。我驻村工作组根据实际,制定2015年藏汉“双语”学习计划如下:
一、根据每名干部“双语”的现有水平,确立“一帮多”的帮带关系,互相帮助学习“双语”双向负责,相互提高,确保做到不懂随时问、想学有人教的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干部的学习“双语”的兴趣。
二、定期进行双语学习,每周星期一、三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藏族干部学习三句常用汉语。每周星期二、四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汉族干部学习三句常用藏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三、不定期开展双语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和提高汉族干部的藏语水平,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词汇,在拉家常中尽可能地练、大胆地说,不断提高驻村干部的双语实际应用水平和会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06-02
教育部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高教司仅在2004年就主办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双语教学研讨会[1,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其必要性早已得到认可。化学类课程受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小,双语教学在高校比较容易推广并已逐步展开,但目前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双语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现状
在我国,双语教学通常是指熟练运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都能运用这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并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这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切换。因我国不是双语国家,英语的使用环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师资问题。教师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较晚,双语教师严重缺乏。双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都应具有较强的能力。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但英语听说水平严重不足。因此学校通常优先安排有一定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来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对多数高校而言,这类教师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教育部实施了双语教学骨干教师派出计划,以培养高水平双语教师。目前在已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中,有54%无特殊培训经历,50%认为双语教学备课难度较大[3]。由此可见,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的英语水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这是目前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教材问题。教材的选择也是双语教学工作中的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85%以上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15%左右的教师结合中英文教材的优点,自编了双语讲义和教材[3]。使用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地道的外语,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外文原版教材内容更新快、基础与前沿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教辅材料丰富等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及英语思维习惯。但原版外文教材一般价格较高,不适合学生自费购买,为此有些学校采取了统一购买后学生借阅的方式。作者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Platteville访问期间,发现该校多数学生也是从学校的Textbook Center借用教材。此外,针对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哪种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也是目前需关注的问题之一。原则上所选教材应符合教育部理科化学指导委员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内容的专业标准要求,即章次清楚、教材内容新、英文表达简练。遗憾的是目前严重缺乏满足这些要求的教材。因此,鼓励高水平教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软件或自编教材是双语教学教材的发展方向,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自编双语教材的支持力度。在目前双语教材短缺的情况下,中文教材与英文讲义相结合也是一种较好选择[4]。
3.教学形式。目前,双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板书部分基本都以英文教学为主,大部分老师对重难点、关键词等部分采用中英对照注释的方式。主要差异在于课堂讲授中中英文所占的比例,有的主要采用中文,有的以英文为主,也有的尝试由学生用英语回答简单问题,且英文作业与练习占一定比例。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英文使用比例的变化,也可把双语教学分为浸没、维持和变迁等模式[4]。李艳梅在对20位一线双语教学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3],其中有1名教师采用全中文讲课,有4名教师采用全英文讲课,其余教师都采用中英文混合的形式,授课过程中英文所占比例为10%~80%。从教学语言比例使用的现状来看,在课堂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4.教学效果。判断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学生的课堂反映。调查发现[3],在双语教学中约3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上,5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点上,另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更多的关注考试成绩等其他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决定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若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比例远超过学生能够正常接受的程度,学生则可能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语言方面;若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比例较小,或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点。因此,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映选择和调整教学形式,使英汉两种语言在课堂上实现最优化搭配,最大程度的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析化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化学、环境、生物、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在本科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此时多数学生尚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基础,特别是听说能力欠缺,这不仅会增加双语授课难度,还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若采用完全不用中文、只使用英语的浸没模式难度较大,效果也未必理想;至于变迁模式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也有些欠妥,因为中国的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4],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分析化学知识的讲解,但不应绝对排除汉语。
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递和学生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双语教学的双重重点。分析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综合性强、技能技巧实用性高等特点,因此在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不仅要正确把握其理论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采用维持双语教学模式,从开始使用母语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能够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4]。
1.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虽然目前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大家对“英语应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的看法已达成共识,即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教学手段,应保证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科知识。通过双语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专业英语术语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双语思维习惯,能够用国际通用性语言来认识和思考学科有关内容,以适应将来国际间的交流。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大比例的外语进行讲解才能使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语言和专业知识上都得到提高,仍是双语教学在近期内应不断探索的问题。英语比例太大,容易使部分学生因语言的压力导致专业知识缺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而英语讲解比例太小,学生的专业外语词汇得不到扩充,也会导致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与外语教材契合。目前在双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教学等环节上做更多努力。
2.对双语教学要有整体规划。从目前教学科目的选择来看,双语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很多高校均采用先在双语师资力量集中的课程上试行的做法,这种方式缺乏从整体培养方案上的规划和把握,这对双语教学整体发展不利。因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都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若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考虑教学科目、学生选择、授课时机等多方面因素,则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安排上,最好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之前先实行普通“专业英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领域中的通用外语知识,然后再对有一定专业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更易达到。在学生选择上,通常将分析化学双语课程设为选修课,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选修,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不选。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开设双语和非双语平行班,允许学生根据情况流动。此外,在教学课时上,双语课程应比学科内容相同的非双语课多一些,以保障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最近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很多课程的授课学时都被压缩了。由于课时的限制,要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用中文教学尚有一定难度,更不要说用双语了。因此,为了克服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语言和教学内容的双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具体来说,为克服课堂教学内容繁杂、记和听难以兼顾的弊端,可将专业内容基本点以双语提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便其预习和复习。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辅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此外,也可利用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辅导、答疑及课程讨论等活动,将学习延至课外。
总之,开展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多的时间投入,而且需要学校和国家管理部门、出版行业等相关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保障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方面同时得到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育部政报,2001,(10):468-47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推动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双语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水平的突破口,因此,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十分重要。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教育的信息化意味着知识共享的实现,这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形成了由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寻求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双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提高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2.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经完善和发展,具备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因其本身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满足少数民族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及时解决在双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一些结合当地实际的语言翻译软件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3.降低教学难度。由于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困难,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的学习,还包含语言中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改变枯燥的学习内容,双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双语教学软件将平面化的知识立体化,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问题
1.教师的应用能力较弱。现有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大都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能力缺失的现象。资源的选择能力、教学的设计能力、课堂内容的整合能力都是应用能力,不论是哪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另外,部分双语教师不会使用信息化技术,难以掌握教学软件,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给双语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带来困难。2.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不足。双语教师偏向于信息技术的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资源、软件,在与课程所授内容的整合方面依旧不足。所谓整合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把课程内容和信息资源、技术、方法等有机融合,如果不能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会形成两个教学部分,也就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3.信息化资源数量少。随着信息化双语教学的推进,一部分学校建立双语教学资源库,建立校园网,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库和校园网,或者只建立了单语资源库,导致素材获取、知识共享、在线讨论等缺失。另外,已有的网络信息教育资源质量不高,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双语教育资源的缺乏不能满足双语的日常教学需求。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其教学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双语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利用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将这些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相关教学中,培训自己课程设计的能力、资源选择的能力、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同时,研发适合信息化教学的教材,为信息化和课程融合打下基础。2.建立双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双语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应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各方人员建设的积极性。双语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调动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学校要奖励对信息化教育有贡献的教师。另外,形成以相关单位为主导,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模式,拓宽资源建设的宽度、广度、深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努力。3.建立多文字处理系统平台。现在已有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大都以汉语的形式存在,这给少数民族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必须建立多文字处理的系统平台,解决语言对应问题,实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效率。当然,平台的建立要考虑相关语言的标准和规范,依靠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给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得到突破性发展,双语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双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和多文字处理的系统平台,通过真正的资源共享双语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玥,赵慧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
[2]韩生辉.论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信息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
“外企时代”的到来和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扩大了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根据笔者对外企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仅美国惠普公司的亚太金融结算中心就需要超过3000名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再加上中国目前的3万家外企,平均1家外企需要2个国际会计人才,近两年至少急需6万个本土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呢?通过对用人单位网络招聘会计人才的职位描述、任职资格和要求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既精通国内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能熟练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企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岗位要求比例最高的前五项为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占100%)、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占98%)、熟练运用外语(占96%)、熟悉财经法规(占93%)、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占91%)。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既精通我国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正日益深化,这就要求作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经济活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同时又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时障碍最小的会计语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和披露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所必须掌握的工具。Www.133229.coM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首要素质。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和娴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使会计的规范领域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同时,随着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国际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的介入,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将进一步成为大多数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网络的运用将更进一步促进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见,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是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需要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趋同,特殊会计业务不断涌现,要求国际化会计人员判断并作出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判断和敏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发挥创新能力,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方法。另外,我国经济将逐步融汇到全球经济中去,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企业完全暴露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动的风险之中,因此只有具有宽阔的复合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在应对这些变化、挑战、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同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与核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笔者于2011年4月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06~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就业去向的问卷调查。调查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为参考,在每届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位学生抽样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排除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特殊的就业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到三资企业工作的比例相当小,比例最高的一年也仅有6.5%的学生在三资企业工作。这隐含着一个信息:并不是很多学生能达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而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遍专业外语水平不高,根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提供的财经系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2007级学生通过率为25.69%,2008级学生通过率为29.41%,仅有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大学英语水平不高导致了专业英语水平也偏低。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制约其进入三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导致其没有能力或自信投身于三资企业工作。
转贴于
导致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有:(1)会计专业技术词汇并非普通交际英语,因此生词量大,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学生不适应专业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中文专业课学习上的差别。他们习惯于教师按照教材逐章逐节的细致讲解,下课后基本不复习或稍稍复习就能完成作业;而双语教学信息量大,需要学生下课后认真复习,自己去仔细地体会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等。(3)缺乏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潜意识里对双语学习有畏难情绪,毕竟用母语学习和表达比用第二语言更轻松、自如。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西方会计》这类双语课程时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术语、单词的理解上,容易忽略专业学科知识点,学生普遍感觉专业难度大,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特别是实操课的教学,师生间难以用英语展开交流,本来活跃的教学气氛变得平淡无味,异常沉闷。结果是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分量却大大削弱。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持担心和怀疑态度,严重者甚至焦虑、无助或厌学。因此,对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提高《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明确的目的制定科学务实的双语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的积极举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已经满足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2)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3)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的能力要求。①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开始打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看问题,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尤其是发散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应通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将英语应用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和支撑的专业技能。
此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与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的基础,通过《西方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完全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证大纲内容挂钩,教师授课时指定参考书即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课堂上也应尽量联系注册会计师证书考试内容。这样,专业课堂就能做到以内容为主导,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转贴于
(二)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编写双语版《西方会计》教材
目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知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太一致。因此,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了《西方会计》教材。它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会计实践与方法为导向,介绍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四大模块的知识。而且此教材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体态活动法为编写原则,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点,以“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式教学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工作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表示满意。
(三)以有效的师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本校师资之外,外聘师资和客座师资都是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首先,对本校师资的培养应该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从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输送到国外或者国内相关国际会计的培训学校进修,提高其运用英语讲解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然而,介于中西教学差异、经费不足、出国培训时间长、师资不足等因素,各高职院校长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并不实际。在此,各高职院校可选派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到有多年会计双语教学经验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培训学习,大力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随堂听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此举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可操作性强。其次,依靠外聘师资提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要利用好具有留学背景或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聘教师以及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示范性的教学、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师广阔的思想空间,为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②结合《西方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教学,如图1所示。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活动形式,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接受了一个关于计算资产折旧的任务,由教师用英语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强调了某些资产折旧用语,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完成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营造了积极的情感氛围,当学生被分配给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感到更安全、学习效果更有效。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在网络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为学生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自己去品味、理解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其更好地面对国际经济和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以动态的过程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西方会计》课程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一锤定音的末端考核方式,大力推行过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过程考核中,课堂提问占10%,课业设计占20%,课堂演示占30%,期末考试占40%。通过过程考核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可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强题目的主观性。如,学生的课业设计及平时考核中尽量采用一些综合性、主观性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容易抄袭的浅显内容。这些考核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深度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程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强化学生对双语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注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22-02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LIANG Ailing1, LIU Yongjun2, LI Jiangbin1, HOU Gan1, LIU Xinguang1
(1.Institut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2.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students and teachers' English level and carry out bilingual teaching in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other course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cours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had been carried out since 2006, during this tim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nalysis were done by questionnaire, and a series of measures had been taken to improve 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feed back inform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bio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临床生物化学作为医学检验临床课程之一,备受医学检验专业师生和检验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只有具备与国际同行切磋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如何使新世纪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掌握临床生物化学领域最新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正是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探索的方向。我教研室从2006年开始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从2003级开始)进行临床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尝试,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2003级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学生126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遵循自愿的原则进行匿名答卷,调查表统一发放和回收,学生利用课间答卷。
2 结果
开课前发出调查问卷126份, 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3份。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赞成开设双语教学,由于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不高(39%未通过CET-4),92%的学生并不希望本课程全部的章节均进行双语教学,84%的学生希望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教学方式。40%的学生期望通过双语教学能对专业工作有帮助,27%的学生希望促进专业学习,20%的学生则希望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12%的学生希望以此促进英语学习。65%的学生希望使用中英文结合教材,30%的学生希望用中文教材,仅5%的学生赞成用英文原版教材。
课程结束后发出问卷126份,回收121份,有效问卷110份。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英语和专业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专业英语词汇难是制约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79%),其次是听力差;70%的学生上课时能听懂大部分内容;学生们希望继续实行双语教学的占52%,希望停止双语教学的占18%。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带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好,其余2%认为带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一般;82%的学生认为带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好,其余18%认为带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一般;71%的学生认为带课教师的英语发音好、讲解流利,其余29%则认为一般;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口语不流利、不生动是影响双语学习的最大因素,其次是英语发音不标准。
3 讨论
3.1 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模式
结合开课前调查结果,初步制订了双语教学目标:通过双语教学,提供学生学习和使用专业英语的机会,使医学检验毕业生具有部分或全部应用专业英语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临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采取初级模式,在课堂上穿插20%以上的英语教学,对专业术语、概念、小结用英文版书和讲解;英语作业和考试含20%以上的英语内容,课堂内师生应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和讨论[1]。
3.2 教材的选择与教学课件的制作
有教师主张采用中文教材,同时选用相关英文材料作为备课辅助教材[2];也有教师主张选用原版专业英语教材并编写小讲稿发放给学生[3]。笔者采用的是多种素材结合教学大纲授课,课前制订小讲稿及一些专业词汇摘要等提前发放给学生[4],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抽象、枯燥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和讲解。对于专业术语和定义、概念等辅以中英文对照注释,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3.3 临床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从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反馈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带课教师教学的评价普遍较好,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双语教学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3.3.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如下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①反复向学生阐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大多数学生自觉配合双语教学的实施。②实验课上鼓励同学们用英文对理论课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③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定期举行专业英语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发挥学校“英语角”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敢于开口,将双语教学与实际交流相结合。
3.3.2 执行双语教学准入条件和试讲制度针对双语教学带课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修订了双语教学教师资格标准:发音标准,语调和节奏自然,口语流利,至少能听懂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或相似程度的英语听力材料。同时,实行双语教学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并开设相关考试培训课程。此外上课前进行严格双语试讲,试讲通过才准予授课。
3.3.3 激励措施,加强双语教学管理和督导[5]对于开展双语教学,学校以及检验学院对被批准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均将给予经费支持,用于购买英语原版教材、编写中英文电子教案、中英文对照实验教材等。此外,双语教学的课时酬金也将作相应的提高。二级学院和教研室加强了对双语教学的管理。主讲教师应根据双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定出具体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定期督导双语授课情况,并制订评分标准,连续2次评分不合格者则撤销双语教学教师资格。
4 结语
通过临床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学生普遍反映在专业和专业英语学习上均有所长进,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双语教学的尝试也为今后进一步在临床生化课程中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及在检验系的其他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有利于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波,张丽红,樊志鹏.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90.
[2]吴超,郭刚,曾浩,等.检验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10.
[3]刘忠.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全英语教学的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教育研究专辑,2002,27(增刊):47-48.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日趋全球化,在高校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及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文章就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想法。
0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日趋全球化,培养一大批视野开阔、善于交流和训练有素的国际化人才已越来越被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自此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自2008年起,我校也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专业课教学,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在此对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期共同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
1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双语教学的实行大概有三种模式:①沉浸型教学模式(immersionbilingual education),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教学;②保持型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③过渡型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外,双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及学生掌握专业外语知识的表达和写作。通过对本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平时教学效果的观察,我们以过渡型教学模式为主。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用中英文重复解释,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课前预习:遵循教学规律
由于物理化学学时数有限及其理论性较强,往往需要学生课前先预习,查找相关的英文单词和了解专业英文的表达习惯。通过对比,双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先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相差甚远。先预习的学生能理解教师提到的某个专业英语词汇的含义,并有兴趣继续思考下面的内容;而没有预习的学生在不清楚教师提到的某些专业词汇的含义后,失去了听懂和理解后续知识的耐心和信心,从而课堂效率低下。在我们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提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课堂预习笔记实行检查制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英文板书和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尽量用英文讲授。由于学生英文水平及专业领悟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较难专业词汇及重难点内容的讲授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双语课堂教学中,用英语提问,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提高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每一章学习完毕后,布置英文作业,鼓励学生用英文解答。遇到内容听不懂,英文不会表达等问题,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供相应的英文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信息,并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文流和讨论。同时还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渠道训练口语。课后,找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并积极寻找与之相应的措施。所有这些尝试,将为我们逐步完善和实现物理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经验。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填鸭”和“满堂灌”式教学。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科学,再加上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更会使得物理化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敬而远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兴趣等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一讨论”式、启发式和师生或学生间讨论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设计的内容很多,例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或为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根据已学的概念自己演绎、推导新的概念及其特性;或根据多种现象归纳普遍规律等等。
4注重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和颜色鲜艳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管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学科。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多、概念多、公式及条件多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随着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各专业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大大减少,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板书时间,但涉及到一些公式的推导及使用条件,就必须结合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较慢的速度中学习,才会融会贯通。
5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千方百计使传统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妙趣横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贴切、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或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入讲授的知识内容;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前沿研究)简介学科新成就或把化学史和化学家史料融入课堂来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入新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这一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思维进行创新活动。在讲到稀溶液依数性的时候,可以提问08年南方雪灾人们是如何让大雪融化的,它利用了物理化学中什么原理,然后利用物理化学中相平衡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比如2009年干旱,甘肃省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什么物理化学知识,农药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为什么农民要锄地,仅只为除杂草吗,二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可用表面化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圆满的解释[8]。像这样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一章中都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周围遇到、看到或听说过的现象进行思索、寻求答案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英语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课堂说教,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6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在将经验事实上升到理论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归纳法,即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②演绎法,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③假设法,即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的方法。④模型法,即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热力学四大定律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归纳得到的。然后,以这四大定律为基础,运用严密的演绎法,得到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方程和结果。所以在热力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用演绎法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能靠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那些符号、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假设和模型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很多。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紧紧地抓住现象的主要矛盾,暂时撇开次要因素,建立一个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模型。然后再用数学演绎出基本上符合实验事实的方程和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近似性,但却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和实例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提出和建立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能力。注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例举象clausius、nernst}klevin, i,angmiur, gibbs及arrhenius等科学家们在科学上的建树,点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勤奋和具有百折而不饶的精神;②善于观察生活;③善于总结、提炼、升华;④尊重实验事实,不弄虚作假。除此之外,通过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如黄子卿教授上世纪三十年代作的水的三相点,至今仍在世界通用等等,增强青年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一些相关前沿实验的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资源的实际应用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分布式存储、数据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共享程度比较低等问题,针对“教”与“学”的资源推送服务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因此,构建标准统一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研究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资源建设共建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适用于分布式存储的资源推送技术和服务模式,构建面向教师与学生的双轴心个性化资源服务体系,建立起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个性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标准
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建设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教学课件和教学支撑平台等,同时也引进了种类繁多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在1资源建设时没有依据统一的相关标准,造成资源的分类不合理、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特定的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深度融合,难以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因此,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是用信息资源标准来规范信息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以便更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效用[1]。标准化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也是政策、技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学资源需要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相关规范的元数据标准,又要符合资源建设与实际应用的元数据应用方案。
1.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是数据元素的简称,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元素,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标准数据元是有效实现和增进跨系统和跨环境数据共享的基础,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各管理部门之间基础数据的传输、共享与处理等问题。
在结合元数据模型以及国际IEEE 的LOM 模型基础上,提出符合学校实际资源应用情况的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描述,如表1所示。
核心数据元依据其描述的内容和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资源内容描述类,包括标题、学科专业、关键词、描述、相关资源、关系描述、语言、覆盖范围、使用对象等元素。
(2)知识产权信息类,包括资源原创作者、资源提供者、资源使用限制等元素。
(3)外部属性描述类,包括日期、格式、资源类型、安装描述、文件大小、使用对象、应用评价、生命周期等元素。
二、教育教学资源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用一个特殊的数据库存储资源信息,将各种资源信息在目录信息树结构中分层存储,提供单一的逻辑视图,允许用户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2]。目前,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简称LDAP)已经成为目录服务技术事实上的标准,基于LDAP的目录服务技术在数据检索与网络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将资源的元数据采用分布式结构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中,利用多机并行计算机从而获得较高的计算处理效率,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跨库元数据检索服务。
在每台服务器中的教学资源按资源类型分类存放,每个分类也应建立相应的子目录;课程(教学环节)目录包含每一个资源素材所适用的课程或者教学环节,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专业(学科方向)目录按照国家标准编制,每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到一个专业或学科,也可以对应到多个专业或学科。目录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基于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机制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用户既是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创造者,这一理念对于资源的构建和管理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建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必须结合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3]。研究和探索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让广大师生作为资源使用者和创造者双重角色加入到教学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教育教学资源的双轴心构建模式
广大师生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教师是资源的创建者和提供者,在这种以教师为轴心的资源构建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作为资源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没有参与资源的构建过程,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出一种双轴心教学资源构建模理论模型,即教师为轴心的指导和以学生为轴心的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它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自增长特性,从而克服传统的由教师主导创建资源模式的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唯一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愈深入,认识就越深入。科学越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学科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渗透的关系, 但同时也应看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一、对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渗透了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对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会冲破各种学科之间传统的专业壁垒,在相邻甚至相距甚远的学科领域内探索、发掘,使现代科学走上日益整体化的道路。科学知识的整体化既表现为各个科学领域内部成分之间的综合、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加强(学科内部的综合);又表现为不同科学知识领域之间同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加强,认识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学科之间的综合)。这种整体化趋势,改造了原有学科,发展了新学科,从而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现代科学技术特点之一是任何学科都在吸收和运用其它学科的成果、原理、技术、方法来充实与发展本学科。这实质上也是在进行某种程度的综合。我们可以看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 已为技术的综合创造了物质条件。任何一个国家, 为了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都必须使本国高技术化。他们常常通过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技术, 创造出全新的技术领域。
二、对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中需要注意结构和功能的辩证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 结构是物质形态的普遍属性, 是事物的各种要素内在联系与组织方式; 功能则是指特定结构的事物在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与关系中, 表现出来的特定能力。我们要研究的机械结构是处于宏观层次上的人工结构, 这种结构是以一定的基本加工功能为目的的机械有机组合。
例如,在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工艺条件、材料结构和产品性能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在哲学指导下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层状Ni-Ti-LDHs、Fe-Ti-LDHs,并利用剥离-组装或插层的方法而制备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及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插层柱撑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附染料废水中的活性染料、Cd2+等重离子溶液,探讨改性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有机物杂化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结构与性能是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存在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材料内部微观分子运动方式和外部宏观性能表现的充分反映。在自然界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总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和多样性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结构决定性能,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联系的特定性能。研究结构与功能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促进科学的进步。在探索结构与功能的过程中,应将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把握结构与功能多重属性的基础上,发挥科学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对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中需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
整体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和关系的全部总和,是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多样性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局部是整体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 可以是某一要素, 也可以是某些要素的组合。局部是构成整体的基础, 同时又受到整体的制约, 以整体为归宿。整体是各个局部的综合, 是多种关系的统一与协调, 而不是各局部的机械式线性组合。整体与局部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同时也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
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和加工装备设计领域里,主要表现在主要零部件与次要零部件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其整体性, 即以要素为基础的综合性整体。在复杂的机械系统中, 要素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
四、对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辩证关系。在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过程中,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分析与实验观察是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脱离或违背实验事实的理论是不合实际的,无法对科研和生产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而离开理论指导的实验是盲目的。理论总结实验结果,实验鉴别理论的真伪;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实验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新设计;它们既是矛盾的、彼此起伏的,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赋予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研究技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 认识和研究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哲学观点(不管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在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中,只有以哲学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理论和物质手段,正确分析加工条件、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和制品性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才能揭示成型加工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从根本上为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的科学研究指明方向,这对促进我国双金属纳米片-超分子杂化材料构建及吸附性能研究的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更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一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指导本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能力。
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这样几方面的素质川:(1)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2)应具备“三动手”—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3)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操作人员的“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维修人员的“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4)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高职教育的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熟悉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并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2)素质结构。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必须具有敬业精神。(3)能力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任。
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原来主要从事开放本、专科和普通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研究生占83%,都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还有教授和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院成立之初,已意识到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的要求,及时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或到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教师基本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但还有不少教师未达到要求,他们所缺乏的主要是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尽快地帮助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针对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提出建设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议。
(1)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虽然“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双师型”的含金量。
(2)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发达国家或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3)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高校教师必修的四门课程的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招聘来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单位进行锻炼。要求他们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5)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教研室可以安排已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帮助未达“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
(6)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兼职教师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合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为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事宜,这为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了积极的准备。
(7)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
对于具备“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增加校内津贴等。
(8)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目前,学院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职称仍用“普通本科标准”。其实,这仅仅适合于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职教师怎样才算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一个令大家满意的标准。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可以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做出的许多相关指示和规定,从经济发展趋势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组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可操作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9)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
一、家庭规划方面:
(一)已完成的任务:
1.签订承诺书,由爸爸、妈妈负责;
2.经过多次完善,制定家规(第一稿2018.05.18);
3.经过多次完善,制定一日流程表(第一稿2018.05.18)
4.修订小朋友奖励计划2次,21周、23周。
(二)家庭规划执行情况:
这个月对家庭规划的执行是断断续续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执行力有待于加强。
1.成绩:
全家人对于家规的执行有很大的期待,不存在抵触问题。全家人争取和谐、高效亲子关系的目标明确。
2.问题及改进措施:
1)部分家规执行不到位:比如:
对于孩子吃零食和外出购物的规矩,有时没有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导致出现哭闹现象;
自主睡眠需要继续加强,执行上床准备睡觉时间,减少陪睡频次;
负责做家务的家长,减少在家里看手机的情况,必须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及时完成,留出高效陪伴孩子的时间;
2)家规中需要增加的内容:
家庭财务增长计划,家长学习计划,6月中旬完成;
孩子哭闹问题日趋严重,不会合理表达成为家庭矛盾和体罚孩子的主要原因,应丰富到家规中。
3)1日流程表并未真正执行。主要原因是:一是孩子对1日流程没有概念,比如放学后及时回家,家长缺乏引导;二是家长未严格执行,家务未及时完成,导致亲子陪伴时间严重缩水。
二、双语教育方面:
(一)已完成的任务:
1.英语
教材0a视频、音频、部分课本学习完毕;0b前三单元视频、音频、部分课本学习完毕;分级读物,完成海尼曼19本,已读5遍。完成部分单元视频演示中的游戏。
2.汉语
教材第一册视频、音频、部分课本学习完毕;牙牙学语上视频、音频学习完毕;幼儿画报按照月度新读物完成视频和阅读。完成部分单元视频演示中的游戏。
3.家长备课
姜老师课件1-5课已完成听课和笔记,第6课基本听完,尚未整理笔记。
教材拓展备课只完成了2课。分级读物准备完成了约30本。
资料准备方面,3个播放器早已准备好,随堂音频拷贝及播放有时不到位。分级读物,海尼曼和牛津树已经备齐,并完成通读,按照老师要求,准备盒子,完成易中难分类。日常口语8000句相关音频、资料已经准备好,尚未开始学习。
(二)双语教学执行情况:
双语教学总体框架已经搭建,基本理念也掌握了,全家人对于学习的兴趣值得肯定。近来虽然主要执行人,为了执行双语工程经常点灯熬油,但是,执行力不强,高效的方法尚未找到。
1.成绩
孩子对于动物、植物输出明显,部分场景自主跟唱儿歌。部分绘本重复理解性阅读时,能够理解。
2.问题及改进措施:
1)课本游戏拓展不到位。主要原因还是家长备课、准备道具和计划安排不到位;
2)双语教学适合自身的高效执行方法尚未找到,对于如何利用视频、音频和课本材料未找到正确高效的方法;
3)Field Trip 规划及执行不到位。主要原因还是主要执行人规划和准备不到位。
我们知道,只有以文化为土壤培育起来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也才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动态载体,对英语而言也是如此。虽然在职业英语的相关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中都明确提出了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以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差,缺乏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认识,也缺乏必要的语言素养等。在目前职业的英语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核心,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语言培养太过狭隘,而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中对英语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导致单纯教授课本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与我们所提倡的跨文化教学的方式相背离。
1.2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然选择
由于选择职业英语教育的学生本身的基础的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差异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英语学习基础,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学习计划,可以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甚至是学年学习计划。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英语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其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专属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这是促进教学的最根本以及最重要的因素。
2、面对必然选择的相关对策
2.1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对策
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革新教学理念,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与情景模拟等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在以往以教学注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然,教材仍然应该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能力都是不同的,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不仅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也使得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在英语的学习中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进行跨文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满足学生期望的充满个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层次较低的同学可以从教材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丰富的文化背景入手,然后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章来理解英语词汇的运用环境、英语口语交际的技巧等等。这也是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跨文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重要作用的发挥。
2.2进行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差异化教学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所以在差异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身体里蕴含的学习语言的巨大天赋与潜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激励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当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中敢于并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为其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进步的成绩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前言
维吾尔语学习是汉族干部和维吾尔族群众干部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维吾尔语学习,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进各民族间的感情和互相了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喀什地区维吾尔语学习氛围浓厚,在地区领导的安排下,针对在党员干部队伍学习维吾尔语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并且每年都选送大量的汉族干部到党校系统进行维吾尔语学习培训。为了方便党员干部的学习,专门开通了喀什地区干部人才双语学习平台,该平台目前共有25278人注册使用该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在手机上使用,又能在电脑上使用,既方便又灵活,既能实时监控学习情况又能数据分析,在维语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县市也结合实际工作编撰了相关教材,如:《喀什地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使用手册》、《疏勒县干部“双语”学习通用手册》等教材。
虽然地区提供了如此便利的学习条件,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效果不好、哑巴维吾尔语、学习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维吾尔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克服排斥心理
在学习维吾尔语过程中,个别汉族党员干部对维吾尔语存在排斥心理、持消极态度,阻碍了学习维吾尔语的步伐。
相关部门应加大维吾尔文化和民族团结宣传力度,认真落实“五个一结对子活动”,从根本上消除排斥心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2.克服恐惧心理
一是以年龄为借口,打着记忆力不好的旗号消极对待维吾尔语学习。二是以自己没有语言天赋为借口,为自己学偷懒找借口。三是以自己没有时间为借口,消极对待维吾尔语学习。
以上原因是对待学习语言存在恐惧心理,为自己不努力找借口,关键在于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严格落实地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管理,督促学习,不给“偷懒者”找借口的机会。
3.克服依赖心理
部分党员干部依赖心理严重,认为维吾尔学不好没关系,现在大多数维吾尔族同志都会汉语,随便找一个维吾尔族干部就能翻译,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平时多做思想工作,从思想上杜绝这种想法,二是从制度上严格管理,杜绝这种行为,三是做好严格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
(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调整学习方法
在学习维吾尔语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致使学习效率不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影响自信心,从而消极对待学习。
一是从思想上入手,帮其恢复自信心,二是建立适合学习对象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重新树立信心。
2.书面语口语并重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只重视口语不重视语法学习,会说不会读写的问题,记录单词句子基本靠汉语英语注音,致使发音不准的问题,不懂语法乱说,经常出现词不达意,别人靠猜来理解,经常理解有偏误,影响交流,影响进一步学习的现象。
从思想上重视,书面语口语并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语法学习,规范语言的表达,二是加强完整的口语练习,克服表达中存在的误差,三是加强书面语的学习促进对维吾尔语文化的了解。
3.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学习
目前,各种维吾尔语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各种学习视频随处可见,各种学习群多不胜数,手机电脑随时可以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部分党员干部虽然下载了各种软件视频,加入了各种学习群,却没用来学习,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现代化学习设备,没有发挥有效作用,致使永祥带化设备学习流于形式。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制定计划,严格落实,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利用各种软件加强学习,二是工作之余,利用各个学习群加强联系,提高维吾尔语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做好实时监控,有效的督促党员干部利用现代化设备学习。
4.做好时间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做好时间规划,致使学习效果不高,总是感觉没有时间学习,学习一曝十寒,影响学习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时间规划,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狠抓好落实。
(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强化组织管理,避免各项规定流于形式
部分单位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管理不严格,存在漏洞,二是部分领导不重视,在考核时存在“人情分”的现象,三是对党校系统的培训重视力度不够,培训后没有再次考核的制度。学完之后任务就完了,没有督促使用,出现学了没用,过后就忘的现象,致使学员学习热情不高,存在应付差事的心态。
一是从领导干部抓起,重视维吾尔语的学习,二是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三是交叉考核避免人情分,四是建立学以致用的新型考核模式。
2.创新学习模式,避免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部分党员干部,把学习维吾尔语看成一种负担,认为它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排斥心理较强。针对这种情况,一是从思想重视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创新学习模式,将学习负担变为一种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关键,学好语言能够更好的促及交流交往交融,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同时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为服务人民提供保障,为喀什地区的繁荣稳定筑牢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尽快掌握维吾尔语,根据以往教学和驻村经验以及现实情况结合自身在学习维吾尔语中存在问题,撰写了这篇文章,给广大位于学习者提供一点参考,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如有疏漏,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阿不都克尤木・买买提,贾立新.喀什地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使用手册。喀什地委组织部,基层办,2010.
[2]自治区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课题喀什组.喀什地区三所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评估报告.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