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质与勘探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495-5331
国内刊号:11-2043/P
邮发代号:82-50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地质与勘探》以刊载矿产地质、商业地质经济、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岩石矿物研究、钻探技术、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施工等专业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
岩土的勘察工程以及地质勘察工程是运用了地质学、岩土力学以及工程地质学等理论,并通过科学的勘察程序以及方法的制定,通过对岩土仪器的测试和测试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有关岩土勘察工程项目地质条件的检测项目的实现。通过对岩土工程项目的测试和相应技术的应用和评价机制,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发展,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准确而切实的地质工程发展的材料,为工程那个项目提供了建设的依据。岩土的勘察和地质的勘探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实现对地质勘探工程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
一、岩土勘察工程工作的意义
地质的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岩土勘察和地质的勘察工程的参数设计,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合理参数的设计关系到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以及相应数据的安全性和经济型,从而通过岩土勘察工程的工作实现了在建筑工程勘察过程中的相应工程地质理论的运用,通过对相应工程地带的地质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形成了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有效施工的指导,从而为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建设的依据。从而能够通过岩土勘察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对工程建筑和现有的自然条件之间的利用和发展,从而形成对工程建筑不利条件的规避,实现额对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从而,岩土的勘察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工程的策略分析
1、建立明确的地质勘探的目的和岩土勘探工程的内容体系
对于岩土工程特性的分析, 其目的就是要明确勘察, 从而指导勘察技术的工作方向。进而全面、细致地进行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可使勘察工作计划对实现勘察目的具有针对性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与工程实际条件的切实性。充分理解拟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特性,可正确指导相关收集的基础资料、编制勘察工作纲要和制定勘探测试技术工作措施的各项勘察技术工作。其中包括占有充分可借鉴的区域地质资料或相邻场地的工程信息和岩土工程条件, 成为制定具有切实性和针对性勘察方案的必要条件。同时,要使勘察工作服从工程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及满足行业和业主的各项技术标准。勘察技术工作以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为基础, 并结合相关建设工程或施工要求来确定的, 还必须涉及到各种工作指导规范、规程等。一般情况下,勘察工作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必须具有系列性的和复合性的, 对于不同标准间界定的差异, 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标准往往是某一方面界定的控制值, 实际勘察工作执行时必须通过分析研究归纳为某一确定的界定标准, 并使之完全符合相关标准限定的范围, 或者是克服所收集的相关规范是相互矛盾的界定值。
2、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位置的确定
根据相关岩土勘察的相应条例规定,应对复杂的地基详细勘,建筑工程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为10- 15m,而对于隐伏岩溶类型的地区,应对岩土表面的起伏状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依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范围以及具体的工程那个特点,通过对相应的标准进行界定实现了初步岩土勘探的布置。建筑工程的详勘阶段应建立对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均匀性的评价。而地基的均匀性也是指是否由于地面沉降而导致岩表的差异或是倾斜等相应岩土结构难以承受或产生的变形等现象。当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土层性质横向分布的变化范围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加密岩土的勘探点。在对建筑工程的初步岩土勘探点的设置过程中,应明确相应勘察点的布置的意图。勘探点的位置应保证建筑工程纳入整个勘探点所覆盖的范围之内,并对有针对性的勘探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进行对勘探点的严格布置和准确定位,而对于一般情形上的勘探点,则必须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形成具有多种功用的综合勘探点。
3、建立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综合勘探方式
地质勘探以及岩土勘察的方式众多,而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勘探过程中,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探的方式,也可选择多种勘察方式进行综合运用。若相应工程项目的勘探深度不大,且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时,可采用探井法,而对于需划分岩土分区界线的建筑工程的勘探点,应考虑使用探槽法。触探法具有方便快捷的勘探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探测出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或是其他相关指标。而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建筑工程,则可采用开挖探井,并在现场取样,为室内的研究和试验提供样本。掘探法与动力触探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有效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建立创新的岩土勘探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勘探过程中,应建立创新的岩土勘探的技术,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运用建立了岩土勘探工程技术的保障,从而能建立稳定的岩土勘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发展,要实现更为高效和智能的岩土勘探技术则应采用计算机技术与勘探技术的结合发展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工工程地质和岩土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专业的软件模拟出复杂的岩土状况的改变和演化的全过程,从而能为相应的施工人员制定准确的应对方案提供了依据。并且还能在掌握了相应资料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仿真模拟,从而能建立岩土问题的预测体系,建立了及时的预警系统。
5、建立岩土勘察信息数据库
岩土勘察工作的数据资料的忽视将对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害。从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工作的发展和宏观来看,忽视对岩土勘察信息的收集对岩土工程的发展不利。从而在整个岩土工程的勘探过程中,还应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将现有的岩土勘察的部分资料或是全部资料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从而能提供相关岩土勘探工程数据的查询和利用。岩土勘探工程信息库的建设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相关岩土条件的大致把握,从而减少初步勘察的工程量。
6、建立完善的岩土勘察工作的监督体系
目前而言,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由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然而由政府部门承担岩土勘察工作监督工作的监理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相关的岩土勘察的单位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强化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体系。实现对岩土勘察市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岩土勘探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勘探工程以及勘探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德明.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探讨[J]. 才智, 2008,(13).
[2] 曲世才.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4) .
[3] 商烨青. 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 河北水利, 2008,(11) .
煤是目前我国非常重要的能源之一同时煤也是冶金工业和炼焦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煤为原料生产燃料更进一步促使煤在能源中的比重加大,并且在煤或煤灰中还能够提取有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如金、锗、铀、镓、钒等。煤资源埋藏于地下,使其具有隐蔽、稀少和复杂的特点。因此,煤田资源的勘探难度大、成本高。煤田地质勘探的最终目的是为煤矿建设设计提供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以便大大地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地质勘探工作重要性分析
地质勘探工作是工程建设的指引、是煤炭开采工作的指引。科学的地质勘探工作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工艺设计等提供技术的参数。在现代工程建设与煤炭生产中,由于地质勘探工作误差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勘探工作误差与质量造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设施工企业对地质勘探工作不重视,缺乏足够的分析与探讨造成。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工程建设与矿山开采中,应加强对地质勘探工作的认识。积极引入现代地质勘探技术,以此提高地质勘探工作质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以此就现代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2、现代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
2.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探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技术方式。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效率。这一技术是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将地震测网的方格状或环状布置实现勘探目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精确的落实储集层变化,提高钻探的成功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通过野外地震数据资料收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以及地震资料解释三个步骤实现地质勘探的最终目标。在现代油气田勘探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提高了勘探的准确性与勘探效率,为我国油气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我国油气开采提供了准确的勘探数据,为提高油气开采工艺设计与安全奠定了基础。
2.2 工程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分析
工程地质勘探是对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按照其勘探方式的不同分为地球物理勘探、钻探与坑探等几种方式。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探中多采用地球物理勘探仪进行岩土地质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等物理性质的勘探。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进行地面物探。另外,浅层折射法和声波勘探法也有一定的应用。利用物探技术能够实现经济、快速的勘探,在对地质要求不高的工程建设中较为常用。
钻探与坑探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也较为常用。通过钻探机械进行钻探并取样后进行地质构造分析。以此了解建筑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持力层。钻探较坑探效率高,且受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勘测深度影响较小,在目前的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由于不易采集软弱夹层岩心,且不能用来进行大型现场试验,因此,在特殊地质条件勘探时多采用坑探方式或其他方式进行地质勘探。由于钻探与坑探工作成本较高,因此其应用中需要科学的进行孔、洞的设计,以此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以此降低勘探成本。
2.3 公路隧道地质勘探中的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地质勘探中,地质勘探技术应用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电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探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与放射性勘探等。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勘探技术。在具体的勘探工作中,首先应对公路隧道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明确地质勘探工作要求。根据既定隧道勘探选线进行地质初探,了解工程初步地之后,在根据工程初探资料、原始资料等制定后期详细勘探计划。选择适宜的勘探技术进行勘探工作,以此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在公路隧道地质勘探中,还需要根据隧道工程预定线路进行地质勘探分析工作,提高勘探工作质量的同时注重勘探安全,避免勘探事故的发生。
3、关于现代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对勘探企业需求的分析
现代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中,勘探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技术相应设备仪器发展都对勘探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地质勘探企业能够根据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应设备的发展进行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勘探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培训工作等实现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新设备的应用。在勘探企业新设备引进后,需要根据设备操作说明书或厂家技术培训人员对勘探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以此使新勘探设备仪器等能够实现准确的勘探,提高勘探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中新技术应用逐渐增加。新技术的应用为勘探企业提高勘探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勘探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勘探成本奠定了基础。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地质勘探企业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理解与经验总结,为勘探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奠定基础,为勘探企业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针对新技术应用以及现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勘探企业还应加快自身综合技术力量的提高。以人员外出培训、内部培训以及相应技术经验总结文献资料购买等方式提高企业对勘探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勘探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景涛,刘刚.公路隧道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及问题分析[J].地质勘探,2009,12.
[2]王丽华.油气勘探技术应用现状与新技术推广[J].能源科技,2008,11.
0.引言
我国目前的物探技术以及石油开采实力已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地质勘测技术也逐步趋于完善。然而在此种形势下,我国依然面临着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这对石油的开采工作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为充分保障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石油企业及相关技术人员需大力开展石油地质勘探的研究与创新工作,进一步改进储层评价方法,通过提高石油勘探能力,从而实现石油开采率的全面提高。
1.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现状
随着地质学理论及储层预测等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石油开采工作已实现了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勘探。此外,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节省了石油勘探的时间,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勘探的准确性,从而促进了石油勘探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近几年来,众多企业受到高额利润的吸引,不断投身于石油开采行列,再加上国际石油企业的竞争与排挤,这对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在我国传统的石油勘探模式中,其技术存在局限性,对勘探工作的长远性过分重视,而忽略石油勘探的现状,此外,勘探风险由于受到预测性评估的影响而有所加大。相关研究部门为在短时间内增加经济收益,加大对石油勘探技术实用性的研究力度。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促使各石油企业加大了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已逐步朝着运营系统综合化、监测体系全程化、评估体系完善化的方向发展[1]。
2.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问题
(1)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已逐步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深层及隐密地区进行,勘探难度逐渐升高;
(2)石油企业不断增加,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不正当竞争的出现多勘探秩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勘探技术受到较多环保制度严格的约束,对正常石油勘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油田总量随着不断勘探与开展已逐步减少,剩下的小型油田不但具备较小的含油量,且勘探难度较高。在勘探小型油田过程中,由于投入成本高,收益小,因而具有较低的投资回报率[2]。
2.2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石油勘探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集中包括石油、地质、管理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学者及专家,通过充分融合先关技术知识,保障石油勘探工作准确进行;
(2)在勘探工作中加大对小井眼钻井、成像测井、高精度三维地震等先进勘探技术的运用力度,在采集、处理资料的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减少勘探风险的同时,促进石油钻探的成功率;
(3)石油企业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在全面、系统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企业核心运营操作体系;
(4)在企业的战略决策及财务管理中,纳入地质勘探技术及风险的经济评价体系,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及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勘探风险,实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获得。
3.储层评价的几种方法
3.1低成本高效储层评价方法
在钻探油田的工作中,通过实时评价储层的动态,从而为石油的勘探与开采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目前,主要通过利用随钻监测工具,或是在未进行钻探工作时采用钻柱测试,从而对随钻技术进行评价。然而这些技术普遍存在时效长、费用高等不足之处,因而寻找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储层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欠平衡钻井技术的运行原理是产层被打开时,由于井底正好处于欠压的状态中,因此地层的流体便会不断涌进井中,地层的相关产量数据便会将储层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在此种条件下,储层评价便通过分析地层流入产量的数据而得到了完成。在欠平衡钻井操作中,井筒与地层之间形成了统一,并相互作用。因此,在数学模型中代入井筒与地层的注入参数及返出参数,通过系统分析法,将储层信息进行解决,于是便完成了储层评价。
3.2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通常情况下,综合分类评价指的是科学合理选择相应的储层评价参数,通过综合评价储层的多项影响因素,在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在综合分类评价储层的过程中,核心工作便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评价参数的权系数进行确定,从而将综合分类评价中指标的重要性及合理性客观反映出来。这种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评价结果多样化的问题,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充分保证了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3]。
3.3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由于储层的地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其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指的是综合研究成岩、沉积岩、储集等特征,通过分段、分类、分区块评价储层,从而对不同区块及层段的储层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继而进行分类处理。岩相、岩性、成岩作用等多项内容均包含在储层分类评价指标中,其中,每个项目包含的几个参数,有的甚至超过了十几个参数。储层合理的分类评价因受到这些复杂参数的影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综合定量评价则是综合评价储层的多个影响因素,在得到统一的一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并分类。这种评价方法对其他油气资源同样适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4.结语
综上可知,目前,全球资源的开采、利用力度不断增大,对能源依赖性也逐步增强,这使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发展,新的石油勘探理论及技术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并运用到实际石油开采工作中。为了实现石油产量的提高,就要加大先进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加强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研究,探寻低成本、高效率的储层评价方法,在促进石油勘探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1.1钻井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技术是关键的技术,其费用在勘探成本中占据较大一部分。在过去,石油地质勘探多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获得较快的钻井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遗漏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枯竭油层开采时,该技术拥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该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大量设备,在防腐和安全上也有一定欠缺。在新时期,三维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和多分支钻井技术则得到了应用,从而实现了钻井技术创新。在这些技术中,多分支钻井技术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1.2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常使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下地质情况分析,可以通过记录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完成石油开采地点的准确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等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也开始在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运用[1]。1.3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测井技术的创新上。目前,测井技术已经由数据型开始向成像型发展。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在多组成像测井仪的配合下,测量井眼范围得到了扩大,勘探深度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测井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如随钻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运用,从而使测井工作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2]。在这些技术中,随钻测井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和组合随意等特点,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则具有较高的测井效率和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引起了地质勘探人员的重视。
二、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2.1信息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石油勘探数据的仿真分析和处理。而通过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型,则能完成勘探地区分布特点的直观展示,进而使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模拟也将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得到进一步运用,从而在为勘探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2.2综合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综合化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各种勘探技术都陆续得到了综合利用,以满足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物探技术发展方面,油田勘探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复杂地形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对各种物探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的解决勘探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钻井技术运用方面,则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膨胀管技术和连续按技术进行水层和断裂层钻进,从而在加深钻井深度的同时,减少对钻井环境的破坏,进而使钻井和测井数据的采集和状态监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维发展,则能使石油勘探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智能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在地质勘探领域使用无线遥感技术,从而利用全方位感知系统进行油井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3]。而光线感知系统和新型热史技术的运用,则能在高温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完成环境的检测,并借助系统较强的感应能力进行地质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准确判断,从而在降低石油地质勘探成本的同时,为勘探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不断创新,开始向着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更好的完成油气能源的开发和保护,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石油地质勘探人员还要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煤矿开采;巷探工程;地质雷达法;槽波地震法;地震勘探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煤矿生产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查明各种地质问题,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地质勘查技术
1.1巷探工程
利用矿井中的巷道来探测断裂构造、陷落柱等地质异常现象称为巷探。巷探在矿井地质工作中应用广泛。如图1,为了探测断层F1的位置和走向,向断层F1掘进探巷a、b、c。
1.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指利用岩层密度、传播速度、弹性波、电性等物理性质的不同,进行地质勘查的一种技术方法。井巷二维地震勘探、震波超前探测、槽波勘探法、地质雷达勘探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坑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物探技术。
1.2.1二维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不同,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推测地下岩层的形态和性质的一种物探方法。通过沿测线布置炮点和检波点,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解释和处理。
1.2.2震波超前探测
煤矿震波超前探测也是一种地震勘探技术,由于煤矿井下空间条件的限制,可供观测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为充分利用井下空间,震波超前探测技术主要采用反射地震方法。即在巷道内尽可能多布置激发装置和接收装置,采集大量的地震波数据,以提高探测效果,更好地为煤矿生产服务。
1.2.3槽波勘探法
槽波地震勘探是煤矿探测断裂构造、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常用方法。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密度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在密度大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密度低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岩石密度大于煤层,因此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大于煤层中传播速度。所以,在煤层中的地震波将有一部分在煤层底板与顶板接触面上发生全反射,形成一个沿煤层传播的槽波(导波或煤层波)。槽波在介质接触面会发生透射和反射,当槽波的变化被仪器探测到时,即可确定接触面的位置和大小。槽波地震勘探有透射波法与反射波法两种,透射波法分别在两条巷道中激发和接收槽波,根据槽波的变化,确定地质构造体是否存在,如图2。反射法在一条巷道中布置激发点与接收槽波,根据槽波反射信号,确定地质构造置,如图3。
1.2.4地质雷达勘探方法
地质雷达勘探是利用地层电性参数的不同,应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作用,探测目标地层和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原理为利用雷达接收在不同地质界面上反射的电磁波,并根据反射电磁波的特征,对异常地质体探测和识别。对井下岩浆侵入体、断层、老窑和陷落柱等的探测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矿井应用广泛。
1.2.5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指利用岩土的导电性,通过观测地层中电流场的分布规律,来分析地层中地质现象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在煤矿勘探中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1.2.6坑透法
坑透法指应用发射器向地质异常体发射高频率无线电波,并监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强弱情况,以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和范围的一种勘探方法。其原理为不同电性岩层对电磁波能量吸收作用具有差异性,电阻率高的岩层对电磁波吸收作用强,电阻率低的岩层对电磁波能量吸收作用弱。同时,电磁波在地层断裂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电磁波能量也会减弱,一些地质异常体(如导水断层)也吸收电磁波。因此,可设计电磁波的发射点和接收点,电磁波通过地质异常体时,接收点无线电波明显减弱,设计多个发射点和接收点位置对地质异常体多次观测,即可确定其范围。
2煤矿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煤矿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了传统钻探工程、巷探工程、地质雷达勘探和坑透法等勘探技术外,还应该发展地质勘查新技术,如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等,综合利用多种地质勘查技术。并且将地质勘探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建立多元煤矿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实现对煤矿地质条件的精准评价、生产地质工作高效管理和突发性煤矿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3结论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易引发煤矿生产事故。对于煤矿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不但需要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还要发展新技术,对各种地质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综合应用多种勘探技术手段,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地质预测预报保障。
参考文献:
[1]闵康.对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7):11-12.
[2]王远德.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23(9):101-102.
[3]岳嵩.浅谈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J].河南科技,2014,(8):44.
[4]徐文科.浅议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8):402.
中图分类号:P694;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1-01
1 地质灾害概念
1.1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的简称是地灾。地质灾害是根据地质的运动和环境不正常的变化而导致有关事物受到破坏的一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危害人类的生命、给经济带来大量的损失、破坏生存环境等严重后果。地质灾害可以说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其地质灾害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以及火山等。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
1.2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前面我们在定义中提到了地质灾害的一些类型,下面我们对其中重要的以及常见的类型做一个详细介绍。(1)地质灾害之滑坡现象,所谓滑坡现象,就是指在斜坡上的岩体因为一些原因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向软弱面滑动的一种现象。(2)地质灾害之崩塌现象,所谓崩塌现象,就是指在斜坡上的岩土在其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就离开母体、滚动后堆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3)地质灾害之泥石流现象,泥石流现象多发于山区,因为降水形成的特殊洪流,洪流中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4)地质灾害之地面塌陷现象,所谓地面塌陷,就是指地表上的岩石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一直向下陷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 物探技术与地质灾害勘探的融合
2.1 物探技术和地质灾害勘探的关系
地质灾害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地质灾害勘探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其中有检测、调查、控制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地质勘探对于地质灾害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灾害监测,还是灾害评估与治疗的首要环节,对于环保、防灾、减灾等工作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在现阶段,在地质灾害勘探中应用了许多新技术,物探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2.2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探中的任务
(1)物探技术的预测工作,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预测工作。预测工作主要利用地质的结构特征进行初步预测,把地质灾害的调查目标锁定,然后对调查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其特点的全方面分析得出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目标地质的化学成分以及形态大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工作,提供一些重要数据。要根据现有的钻孔相关资料,对锁定的目标的风险作出客观的评估工作,还要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治理方案。
(2)物探技术的监测工作,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探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监测工作。监测工作与预测工作在地质灾害勘探中缺一不可。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要获得有关数据,其数据必须是真实的,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输出地质解释图工作。关于地质灾害的分析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分析其发生的背景以及条件,然后根据现有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2.3 物探技术与地质灾害勘探的融合
(1)电法,电法就是通过以往使用不同电极装置的经验,来研究水平以及垂直处的地质体,以此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有关地质的问题。在现阶段,根据地质灾害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测探法以及高密度的测量系统在预防地质灾害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高密度测量系统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因为它对电测探曲线以及横断图上所表现出来的电阻曲线的扭曲和梯度变化有很高的分辨率,其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总的来说,电法对堤防隐患探测以及浅孔在岩溶等地质灾害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
(2)面波,面波法的全称是勘探方法。面波法是一种新型岩土工程的测试测量技术。它的传播途径是非均匀介质,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的,因此可以解决很多关于地质灾害的问题。关于路基的现场施工工作,面波法已经被全面运用在其中,其效果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非常恶劣的地质勘探环境下,其恶劣的地质勘探环境主要指的是地下松土、滑坡洞,其有关运用是非常有效的。
(3)管波,管波技术是比较新的一种物探技术,这种技术还在慢慢推广中。通过反射管波振幅的特征来检测波阻抗差异界面,然后来推动孔旁的洞穴,这就是管波技术的工作原理。在管波技术中,其范围是非常广的,但是主要范围只有一个,那就是其圆柱形空间的圆心,其为半径管波波长的1/2。在一般情况下,其高度在一米五到二米四左右。管波技术是有其检测标准的,必须要做按照其标准来。其标准如下:一是在倾斜反射波组的基石部分,是没有完整的基岩段的;二是如果幅度比较大的倾斜反射波组,通常情况下是在孔中或者是洞的边界处进行工作的;三是如果反射波有振幅的位置、直接波相直轴比较大等情况出现,就可以采用管波技术。
3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其科技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地质灾害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关于地质灾害工作,得到了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前面我们提到,地质灾害是根据地质的运动和环境不正常的变化而导致有关事物受到破坏的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坏。因此,怎样预防地质灾害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预防地质工作的关键就是把物探技术与地质灾害勘探融合在一起,让物探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各种物探技术都应该得到推广,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也让物探技术与地质灾害勘探的融合更加有机化。
参考文献
[1] 王仕昌,丁荣胜,赵兰春.工程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09(10).
[2] 钟庆华.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营改增”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有效减负,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第三产业更好地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根据财税[2011]110号文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财税[2011]111号文件已将工程勘察勘探服务列入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43号,又将北京等8省市纳入试点范围,“营改增”的步伐逐渐加快。全国地质勘探行业税改迫在眉睫,本文拟剖析“营改增”对地质勘探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地质勘探行业税负的总体变化分析
地质勘探行业主要从事野外施工作业,长期以来比照建筑业申报缴纳营业税,税率为3%。实践中地质勘探单位与业主方签订合同往往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纯地质勘探合同;二是地质勘探同时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合同;三是纯地质技术服务合同。地质技术服务(整体业务占比较少)属于服务业,税率为5%。“营改增”后,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纯地质勘探合同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收入降低,同时,地质技术服务税率由5%变为3%,整体税负将有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勘探单位税收负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地质勘探单位大部分应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适用增值税税率为6%,该方案有可能加大税收负担。主要原因有:(1)“营改增”后税率由3%、5%提高到6%;(2)地质勘探的施工特点是地处乡下、位置偏远、单孔施工、就近采购(单孔所需原材料品种多,用量少),由于抵扣链条的不完善,增值税并未覆盖到全行业,很多企业并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缺少可以用来抵扣的进项税票,比如现在很多加油站,特别是民营加油站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企业税负增加;(3)青苗赔偿费在总成本中占比越来越高(平均为10%左右),施工占地按规定的补偿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地主的要求,而赔偿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4)野处施工非常艰苦,工资成本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为30%以上);(5)运输费、差旅费、业务费、房租费、水电费等成本较高,即便能从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率也较低(为3%)。
因此,“营改增”后,地质勘探行业税负将有升有降,取决于地勘单位自身的规模、成本结构、管理水平,地勘单位应做好积极准备,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超前思维,提前谋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水平,提高应对能力,立足自身,评估“营改增”后税负对本单位的成本影响,消除或降低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
二、“营改增”后对地质勘探单位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也就是说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就越少,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少,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就越多。因此,“营改增”后企业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可抵扣成本的高低。
“营改增”前后对地质勘探行业的利弊分析比较
假设某地质勘探单位为一般纳税人,销项税率为6%,进项税率为17%,销售收入为X,可抵扣成本为Y,则税改前应纳营业税额为3%X。税改后销项税额为X/1.06×6%,进项税额为Y/1.17×17%,应纳增值税额为X/1.06×6%-Y/1.17×17%。
当3%X=X/1.06×6%-Y/1.17×17%时,即Y/X=18.31%,说明该地勘探单位“营改增”后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等于18.31%时,税负将持平;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小于18.31%时,税负将加重;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大于18.31%时,税负将减轻。
以上测算的“营改增”前后的企业税负平衡点为18.31%(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建立在企业取得的进项税率为17%的基础上,如果可抵扣成本部分从其他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取得11%、7%、6%、3%的进项税票,平衡点会更高。
三、地质勘探行业“营改增”后应对策略
(一)提高勘探单位的议价能力和水平
税改后地质勘探行业的议价能力变得愈加重要,议价能力高低或成盈利的“胜负手”。不同企业处理税改的能力不一样,如果议价能力不强,就可能维持勘探价格不变并承担多缴增值税的负担,从而不能获得税改的好处。因此,应认真研究上海改革试点中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企业税务及整体发展规划,调动全员做足准备。地质勘探行业的下游是矿山企业,一直以来地质勘探行业开具的建筑安装发票对矿山企业来说不能抵扣销项税款,“营改增”后,在维持地质勘探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矿山企业享受了税改带来的好处,理应将少缴的增值税款利益部分让利于下游地质勘探企业,从而平衡税负。然而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可能轻易让利,这就得取决于勘探单位的议价能力和水平,通过提高单价所带来的利益消除税改可能加重的税收负担。
(二)加强材料成本的采购管理
地勘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到税改政策为本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实行批量采购,选择质量有保障,税率为17%的一般纳税人为供货商,取得合法、足额的增值税专用税票进行抵扣,实行原材料的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地的远近,进行统一供应原材料与施工地就近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成本、运输成本、税金成本的对比,不能一味地为追求进项税额的抵扣而人为造成总成本的不降反升。
(三)全体动员,加强增值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宣传普及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涉及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各个部门,增值税的处理过程远比营业税复杂,地勘单位很多部门和人员从未涉及,对增值税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企业内部要做好增值税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合理合规的增值税发票,减少不能抵扣的成本,增加进项税款的抵扣,降低税收负担。
中图分类号:P63 文献标识码:A
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特点
1复杂多样的地质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华北和西北两种地质构造的纽带部位,既有稳定的碳酸盐岩构造,又有盆地的演化构成结构。从地质构造上来说,就已经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在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油气储藏的复杂性也就不言而喻。
从最近几年的钻探结果表明,传统的对于盆地油气开采的理论虽有普遍的实用性,但并不能用于所有地区的油气开采之中。对于像鄂尔多斯盆地这样的油气藏,其油气的分布规律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开采过之前必须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油气藏成理论对油气的各方面情况作出记录,发现并总结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为以后类似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2.油层物性差
鄂尔多斯盆地虽然油气的总储存量很高,但是盆地的储层岩以砂岩为主,并且石英和碎屑的含量较高,在储层岩中还有大部分由碳酸盐岩矿物和黏土矿组成的胶结物,这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油层物性差,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低。在储层孔隙上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粒间孔是主要的储层孔隙,虽有着优质油层储层的特征,但油气分布的储层又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特点。
二、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理论研究
1沉积控制成藏理论
沉积控制成藏理论从岩层和地理形态形成的特征出发,将低渗透油气层的形成归因于岩层的沉积作用,油气层的分布和岩层的沉积后的分布区有关。
在地理岩层的形成过程之中,由于多种诸如地理位置、气候和生物等因素的参与,在河流的沉积作用之下,生物体夹杂在岩石之中并于外界空气绝缘慢慢演变成油气,岩层也就慢慢地成为了储层,这种储层由于沉积中沙粒的大小不一样,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也就引起了储层中沙体的含油性差别。沙粒的非均质性的分布同时也会导致油气的非均质分布。同时在河流沉积的过程之中,同一类沙粒形成的储层由于沙粒的分布不同也会导致含油层内部的含油性差异化和非均质性化。
从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的研究来看,孔隙以沙粒间孔为主,其原生的孔隙和次生的孔隙都有发育,存在优质的油层,大多的油层孔隙度小于10%,并且渗透率低。虽然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细小和形成岩石的作用较弱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低渗透性的先天不足因素,但在另一方面,在成岩的过程之中由于挤压和胶结作用会导致粒间孔隙损失过大使储层渗透性得到改善,从而形成低渗透性储层。
2运移动力成藏理论
运移动力成藏理论从油气的移动和汇聚的过程出发,详细地探讨油气的运动方式、运动的动力源、运动的通道、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次数和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的条件。从油气运动的阶段来看,主要有初次运移阶段和再次运移阶段。
岩层粒体之间的剧烈挤压是油气初次运移的最主要的动力。鄂尔多斯盆地在油层的分布上比较广发,并且形成了三叠系的含油层,因此具备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动力源,这种运移又较大地影响了油气的再次运移和富集过程。再次运移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所在,在再次运移之下,油气的储藏就趋于定格。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属于低渗透储层,还有不发育的断裂构造,是一种致密岩性的油藏,这都与再次运移紧密相关。
三、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成藏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鄂尔多斯盆地有着我国低渗透油气的丰富资源,我国在这种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上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而且我国还在努力地进行有关油气成藏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气成藏的研究更是成果不断。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藏属于低渗透油气藏,对于这种油气藏的研究笔者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1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大多是碎屑岩层,这种碎屑岩层的原始孔有利于渗透,是哪些原因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由高渗透储层变成了低渗透储层。
2对于低渗透透气储层来说它的渗透条件差,如何才能使得油气进去粒体间孔隙中的水出来。
3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层的致密时间和油气填充孔隙并成藏的时间先后性是怎样的。从油气成藏的时间上来讲,储层的形成和孔隙间油气填充的关系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油气先填充,储层再致密。这种情况下,储层在油气填充后致密的原因是什么。
②储层先致密,油气后填充到储层中成藏。如此一来,油气进入储层的通道在哪里和进入储层的动力是什么。
③油气填充与储层致密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填充和储层致密之间有什么因果联系,导致这两个过程同时产生的因素又是什么。
结语
鄂尔多斯盆地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但它的成藏具有许多的独特之处。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可以总结出许多的关于勘探低渗透油气的宝贵经验和油气形成规律,同时还有效地证明了传统的油气成藏理论并不能完全指导勘探工作。注重油气藏的客观地质情况,寻找油气藏演化和形成的过程并不断总结油气的富集规律将是油气成藏的研究趋势所在。加强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成藏的研究将会为以后我国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质性的操作指导,并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继宏.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油气成藏研究[D].长安大学,2007.
(一)过于依赖国际市场。我国正逐步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在现代工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也占据世界首位,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可见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技术相对落后,开采率比较低,人均占有量很少,因此,为了满足对石油的需求量,只能依靠国际市场,这也使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显得很被动。
(二)技术较为薄弱。目前的勘探开发水平还不够完善,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老油田,地质环境的新发现是比较差的,这需要更高的勘探技术,由于我国目前的勘探技术还是有所欠缺,单纯依靠进口石油,会很大程度限制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一种勘探技术只能获得一个石油的信息,因此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勘测技术对地下石油资源的状态和地形进行探索。
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简述
(一)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比较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而且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项技术是根据地质岩石的不同性质,利用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对其弹性、放射性等进行测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进而找出合适的开采点。三维地震监测技术作为石油开采的一项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探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提高了石油的开采率。
图1为三维地震监测技术的流程图,这项技术是集物理、数学、计算机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利用单片机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发送,将数据进行叠加、偏移操作,使输出信息转化为图像,进而对地下信息作出准确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二)?y井技术。早期的测井技术相对落后,测量仪器以数控仪器为主,由于勘测地形复杂,设备仪器测量值出现偏差,很容易造成勘测误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逐渐演变成为成像的测井仪器,成像测井技术也可认为是升级的测井技术,该种技术也可实现在一次多种安装方式,在安装后可大大增加经验的覆盖。测井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平台技术等,很大程度提高了探测的准确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三、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进展
(一)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的运用。石油都是埋藏在地下,而且位置也比较深,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对地质层造成破坏,水层或是破碎带出现问题,会对开采过程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不同地质层,灵活运用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将会大大提高石油的开采量。膨胀管技术是通过液压或机械的方式驱动椎体使膨胀管直径增大,管材具有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回弹性能,实现更深层次的钻井,大大提升了钻井的稳定性;连续管技术则更加适用于小井眼的石油井中,运用连续管技术对小井眼的石油井进行勘探时,不仅可以提升勘探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钻井过程中设备对井带来的的伤害。
1、砾石找矿法。矿石暴露在空气中会在风化作用下产生许多小的矿砾或者岩石砾岩并受到一些外力的作用(如风力、水流冲击、冰冻)散布于矿床的周围。一般情况下砾石散布的范围会大大超过矿床范围而砾石找矿法正是根据砾石产生的途径和散布的范围进行找矿工作。地质工作者依据砾石产生的原理拾着外力作用搬运矿砾产的地带进行追踪可以找到矿床。
2、地质填图法。在地质找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地质填图法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它能将找矿理论内容转化为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地质填图法时通常可选用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质填图法主要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特征(构造、岩石等)的详细分析随之编制出一定的成矿规律进而完成全面的找矿工作,这是其他找矿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3、重砂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的使用频率虽然没有地质填图法和砾石找矿法普遍,但是也经常用于地质找矿中。它是在特定坏境下系统取样,经室内重砂分析和资料综合整理,并结合工作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砂矿物的机械分散晕或分散流和其他找矿标志等来圈定重砂异常区(地段),从而进一步发现砂矿床追索寻找原生矿床。而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在区域矿产普查工作中配合地质填图工作和物探、化探、遥感等不同的找矿方法一起共同使用进行综合性的找矿工作。
二、地质找矿的勘探技术
为了提高我国找矿工作水平,应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不断地提高找矿工作人员和地质勘探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找矿工作的准确率。
1、甚低频电磁技术。世界采矿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地质勘探与找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实践,而世界各国大部分地表矿产不断被开采,剩下的已是少之又少,因此,深部矿藏的开采成为当前采矿业发展的主流,这就给地质勘探与找矿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发展的背景下,甚低频电磁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等优势。甚低频电磁法的理论依据,它是用Fraser滤波来处理勘测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将掩盖区异常的地质体和产状以及展布的方向根据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和矿体的赋存规律进行有效圈定,进行矿体空间赋存部位预测,最后提供找矿额度依据。该技术方法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经济的效果,另外该技术还有一个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地球上任何一点至少一个由甚低频电台发出的电磁的信号都能够被及时接收到。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就是使用该方法时的信号源在勘探时容易受到限制,同时也会影响到电磁波的强度,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因此运用甚低频电磁法的最佳时间是在场强较稳定的时间域。
2、X荧光技术。该技术较传统的采矿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野外工作中,样品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的激发后,某些物质会发射出元素X特征射线。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来的X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长特性,探测系统测量这些放射出来的二次X射线的能量及数量,然后,仪器软件将探测系统所收集的信息转换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如它可以轻便、快速、及时地获取岩石的相关元素成分和品位,在现代找矿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地质找矿工作问题及技术分析
1、找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地质勘探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地质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后,地质勘探人才队伍逐步庞大,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基础地质勘探工作投入相对较少,找矿缺乏基础地质资料保障。其二,尚未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地质找矿机制,地质工作市场主体缺位。其三,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队伍年轻化。其体现在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探队伍不稳定等诸多方面。
2、找矿工作的重要技术分析。包括:其一,找矿方法的综合利用。从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的角度出发认识深部地质结构和成矿规律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在测量时用精密的地球物理仪器,这样才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对于数据和图标要进行适当的校正,将高精度的资料图谱输出。为了达到高水平的解释效果,要加强各个与地质勘探工作相关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其二,甚低频电磁方法。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勘探迅速,勘探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先用Fraser滤波等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将掩盖区异常的地质体和产状以及展布的方向根据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和矿体的赋存规律进行有效圈定,进行矿体空间赋存部位预测,最后提供找矿额度依据。
四、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支撑产业的地勘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工作在地质勘探生产中的重要性也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地勘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相信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科学管理、安全管理将会成为地勘行业的自主行为,地质勘探成果质量和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将得到有力保障,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安监部门对地质勘探安全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内部管理较好的单位在地质勘探项目施工前,能够主动向安监部门申请许可备案, 大多数地勘单位却缺乏这种安全监管意识, 目前已申请安全许可证的地勘单位还只是少数, 多数地勘单位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有的虽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却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地勘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大多不闻不问, 有的地勘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更谈不上对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差是地质勘探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地质勘探行业有其特殊的专业性, 安全监管机构往往对这种特殊性不能充分认识, 加之安全管理人员短缺, 致使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监督管理一度成为空白。有的安全监管人员文化水平低, 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能力,对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无从下手, 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地勘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勘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思想认识, 不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行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或会议上, 尽管认识到安全工作很重要, 但却没有具体的预防管理措施。地质勘探行业虽然是非重点监管行业, 但其安全生产工作也决不能忽视, 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是覆盖全行业的, 对这一体制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了解, 对地质勘探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能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有的地勘单位尽管设置了安全机构, 但其职能作用却没能得到发挥, 一些生产单位为片面追求生产效率, 常常与安全部门发生矛盾, 不能形成统一认识, 安全工作无法开展。
地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好与坏, 与领导重视与否有着直接关系。制度不健全, 措施不到位, 职责不明确, 平时不抓安全工作, 出了事故推卸责任, 这是很多单位常常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地勘单位实行承包以后, 一些单位以包代管, 将安全责任转嫁到承包人身上, 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 加之因安全投入看不到直接效益, 很多单位不愿意在安全上增加成本,总是心存侥幸, 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使事故隐患频出。还有些地勘单位安全设施严重缺乏, 勘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工人不戴安全帽, 无防火防雷设施。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地勘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 没有把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所造成。
3、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下, 违规违章现象突出
地质勘探工作流动性大, 比较坚苦, 加之行业阶段性不景气, 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工作, 已有的技术工人也往往改行, 队伍不稳定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目前从事地质勘探的工人队伍中, 临时工、农民工占很大比例, 近年来尤为突出, 这些临时工大多文化程度低且未经培训便直接上岗, 无野外勘探工作经验, 缺乏勘探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 也往往缺乏安全意识, 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经常不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物品; 受旧体制影响, 许多职工还抱有应付思想, 工作中不积极进取, 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工作纪律涣散, 造成地质勘探施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十分严重。经统计显示, 勘探生产一线所发生的事故, 98% 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 这些人为事故中, 100% 是由于“三违”造成的。地质勘探施工人员素质低已成为勘探生产事故的最大隐患。
二、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的对策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完善的组织是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应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地质勘探行业的安全管理难度大,把管理单元划分得越小,越容易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益。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中,成立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安全管理机构,规定每个项目都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组织、协调、考核班组安全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从第一责任人至班组安全员的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强化安全责任,有利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2)明确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综合的管理。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明确安全生产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地勘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根据每个员工所在岗位工作的内容,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的规定每个职务、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使员工的操作和安全生产管理有章可循,力图做到安全生产处处有人管。只有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把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职责分明,各尽所能,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