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学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引言

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位论文主要考察其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研究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养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各种具体形式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化,促进整个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求,促进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加入WTO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条件、规格与水平都要与国际接轨,其教育内容、质量标准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检验质量的有效形式。

2.农业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目前各培养单位制定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大多参照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解释,实际操作性差,另一方面与农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不利于农业硕士论文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为农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并与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相区别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农学硕士教育模式基本上从传统重点大学农学硕士教育制度演变而来,存在不少问题。按照指导委员会的初衷,农业硕士教育的定位是与农学同一层次、不同特色。因此,农业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可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对性,即与农学硕士的区别性,尤其是该规格将来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适应原则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构建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

(1)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农业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要符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2)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实际情况,使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差异性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应能体现专业学位的学科特点和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多样化培养要求,应允许标准具有差异性,体现专业学位种类和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4.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论文类型、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写要求等。

(1)论文类型: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

(2)论文选题:农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是农业领域的基础性实践应用问题,应有一定的实践代表性或技术难度。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农业领域学科的核心内容,体现应用型学科的特点,进行文献资料查阅,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真实、真用、真行,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5)撰写要求:分为绪论、研究与分析(或规划与设计,或实验与性能等)、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基本采用两种可操作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种是广义的――主要针对论文过程的评价体系;一种是狭义的――即论文文本的评价体系。对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评价指标与农学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并无区别,关键在于二级指标的设定。

参照兄弟院校农业硕士的培养实践,我们针对农业硕士论文设计了不同于农学硕士论文的新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狭义的即文本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兄弟院校均处在摸索阶段。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我们根据申请学位选题类型和提交论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论文评价体系标准(见表2)。

结语

制定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我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特色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等因素,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标准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完善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工作,如何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继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篇2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从对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以及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加工、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并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它是根据本馆特色、本地特色或本校的重点专业,集中各类文献资源而建成的数据库,是充分反映文献馆藏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特色的总汇。

本次关于特色数据库的调查样本采用逐个上网访问相关高校图书馆主页的方式,完成了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调查。

1. 天津市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分布一览表

2. 从上表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类型:

2.1 学校特色数据库,也就是与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学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以此为对象组建特色数据库也是高校建库的选择。包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各高校图书馆的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博硕士论文库”、“南开著名学者电子文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天津农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库”;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天津工业大学博硕士论文库”等。

2.2 学科特色数据库,即突出学校自身特色,与学校重点学科相关的数据库。如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文献信息数据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观赏花卉查询系统”与“药用植物查询系统”;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数据库”;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造纸、食品学科特色数据库”等。

2.3 专题特色数据库。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跨国公司专题研究数据库”、“与戏剧专题数据库”;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的“动植物病虫害智能诊断数据库”、“无公害农产品病害防治数据库”;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文摘库”;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中国钱币研究和鉴赏特色数据库”。

2.4 以馆藏书刊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收有的特色馆藏,往往也成为高校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时的选择对象。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随书光盘系统”;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时装图库”等。

3.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特色

3.1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题材丰富,在传统模式的数据库建设基础上还建设处了结合本校学科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中不仅收录了图书、论文等,还加入了图片等其他信息,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时装图库”,就是在文字说明介绍的同时加入了图片信息,更加直接地满足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

3.2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如南开大学图书馆拥有8个特色数据库,特色突出,数据质量也较好。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和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分别建设了8个和7个特色数据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色,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

4.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高校特色数据库数量相对不足,虽然有本校的一些特色数据库,但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充实,建设工作没有得到深入开展,对用户来说,失去了其应有的实用价值。

4.2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没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仅仅局限于某些书目文献的数字化加工转化。

4.3 目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对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力度不够,普遍缺乏宣传意识。这样就不利于让更多的用户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

5. 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拓展了服务空间,也延伸了服务时间。馆领导应加强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文献开发的能力,鼓励学科馆员及时把握学校学科规划、课程设计与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建立精品课程等多种特色数据库,为教学与科研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分析,现对其未来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实现协作建设,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建设关键之一在于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对此,管理层应在思想上找差距,订措施;在行动上,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为了充分发挥特色数据库的信息优势,避免内容贫乏或重复,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必须协调管理、分工协作、联合建库、共建共享。

5.2 狠抓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应采取措施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如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培养敬业精神与质量意识,注重建库队伍的知识结构互补与更新,定期培训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以及提供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参加相关业务研讨会议等。

5.3 要克服特色数据库类型单一化的缺点,适当增加特色数据库全文的检索内容。针对目前特色数据库建成后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图书馆首先应对用户进行实地调查,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对特色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需求性调研,然后再增加全文、图片、试听等检索内容,以丰富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网络数据库的资源内容广泛,形式繁多,在开发利用时,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搜集、整理优秀网站信息,有鉴别地加以选择和利用。

5.4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工作,坚决克服前紧后松的现象。数据库要及时维护更新,长期维护管理,使数据处于动态的更新变化之中,这是保证数据库智力的长久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主管领导应从特色数据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督导相关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更新,并结合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追加、清理和修正;对已经建成的数据库,在使用工程中如发现其内容有误差要随时修正;对反映的文献特征不准确,不全面的数据库进行及时补充;建立和完善建库后的各项规章制度。

5.5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以提高现有数据库的利用率,应对特色数据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使现有数据库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如利用LED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定期向读者,特别是向相关教师举办使用讲座;适当印制一定数量的广告画册,送达读者手中;适当取消IP限制,相校内外专家学者推广使用;条件成熟后,也可与相关高校图书馆进行网上资源共享。

5.6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高校应该熟悉知识产权法相应的规则、条例,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版权保护的标准、数据的合理使用和各方利益的平衡问题。

6. 结语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能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面对使用、维护、更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馆藏文献和人力、物力条件等,采用优秀的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做精做强几个最具特色的数据库,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具有学术价值和使用效果的特色数据库资源。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裂褶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食药兼用真菌,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裂褶菌多糖、提取物和发酵产物等作为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1 裂褶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裂褶菌经过液体培养可以产生具有抗癌活性的孢内和孢外多糖。日本学者铃木宗司等最早发现裂褶菌多糖除了可以明显增加脾脏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的细胞数外,还可以增强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可以非常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些都可以达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临床使用裂褶菌多糖治疗一些以消化道癌为主的胃癌、胰腺癌及直肠癌时,发现也可以用裂褶菌多糖作为免疫治疗剂有效治疗进行性癌症。邵伟从野生的裂褶菌子实体中提取出的裂褶菌多糖,可以显著抑制63%小鼠艾氏实体瘤。赖晓莺等发现裂褶菌多糖可以较好保护外周血白细胞,是一种较好的多糖免疫调节剂,可以回升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导致的白细胞下降指标,迅速恢复受抑制的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李兆兰[3]研究发现裂褶菌多糖可以促进网状内皮系统机能,明显提高白细胞介素产生的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同时对巨噬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均有激活作用。日本已经使用裂褶菌还原糖来制作药品,名为Sicofilon(施佐非兰),该药品可用于治疗子宫癌并且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肌肉、腹腔或静脉注射裂褶菌多糖都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还可以表现出很好的抗肿瘤活性。陈莹等研究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ne Fr)胞外多糖(SPG)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发现高剂量SPG具有明显抗衰老作用(P0.05)。李雪通过实验研究提取出的裂褶菌的胞外粗多糖可以较好抑制肝癌H22小鼠和肉瘤S180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进一步证实了裂褶菌胞外粗多糖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的说法。

2 裂褶菌提取液的生物活性研究

李洋等对裂褶菌蛋白粗提液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活性测定,发现裂褶菌蛋白粗提液通过诱导抗病性和体外钝化作用达到了控制TMV和CMV的作用。

3 裂褶菌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李雪发现裂褶菌的胞内多糖可明显抑制小鼠肝癌H22和肉瘤S180的生长,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裂褶菌胞内粗多糖可以增强小鼠机体的免疫能力;裂褶菌胞内粗(外)多糖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可以明显抑制由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夏冬等发现裂褶菌多糖对延缓衰老有帮助,原因是它可以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集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在恢复老年动物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方面有良好表现。刘伟峰等裂褶菌胞内多糖(SPG1)、胞外多糖(SPG2)对环磷酰胺(CTX)化疗S180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研究表明裂褶菌发酵多糖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CTX化疗作用的同时减轻其毒性,起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刘伟峰[11]等通过动物试验对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SPG1)的祛痰作用进行研究,发现裂褶菌发酵胞内多糖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现在裂褶菌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裂褶菌多糖的部分,提取液和发酵产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发酵产物的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胞内多糖部分,没有添加其他成分观察发酵产物的活性,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项目名称:2011年安徽省特色专业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裂褶菌发酵酸枣仁产物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邵伟.从野生担子菌筛选抗肿瘤多糖的试验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4):44-49.

[2]赖晓莺,彭大为.裂褶多糖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白细胞减少3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4):242.

[3]李兆兰.裂褶菌多糖的结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3):482-487.

[4]乃用.由裂褶菌发酵生产的乳酪状食品[J].工业微生物,2002,32(1):57-58.

[5]陈莹,才媛.王琦. 裂褶菌胞外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代谢产物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02:274-277.

[6]钟昕.裂褶菌多糖的固体发酵制备及辐照改性[J].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0.

[7]李雪.裂褶菌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产物的药理活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8]李洋,周莹.李兴红,王红青.裂褶菌蛋白粗提液抗植物病毒活性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2(24):250-255.

[9]夏冬,林志彬,马莉,等.裂褶菌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0,25(3):161-166.

[10]刘伟峰,陈莹,王琦.裂褶菌液体发酵多糖对荷瘤小鼠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2(02):321-322.

篇4

二、韩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设置概况

在亚洲,韩国的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较好,地位较高,国际影响力也较大。在韩国的学科体系中,学科被分为大系列、中系列、小系列和专业。据韩国国家教育统计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从所在中系列来看,旅游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宣传学、金融·会计·财务学、贸易·流通学、经商教养学并列,均为“管理ㆍ经济”下设的小系列。从整个学科体系来看,旅游学与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计算机、建筑、医学、药学等是并列的,都是学科小系列。“旅游学”小系列下设124个专业,“经济学”小系列下设106个专业(1)。对比中韩两国的学科设置可以发现,韩国的“旅游学”实际上处于类似中国一级学科的地位。在韩国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大学中,庆熙大学、京畿大学、亚洲大学、培材大学设有旅游管理学科。其中,庆熙大学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系、会展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8个系,涉及到国内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学科。培材大学设置了全球旅游酒店管理系、休闲服务管理系、休闲运动系;旅游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下设旅游与节事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并设置有休闲、服务与运动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三、美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美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与公园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是差异较大的4个学科。大学一般会分别设置不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相当于大陆的4个不同的研究生专业。

(1)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这些学科一般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其他学院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会议与节事管理系等。前者如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CornellUniversity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开设培养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酒店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专业硕士学位MasterofManagementinHospitality),以及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inHotelAdministration)和酒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DoctorofPhilosophyinHotelAdministration)。后者如普度大学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CollegeofHealth&HumanSciences),下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Schoolof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酒店与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和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Ph.D.),均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领域。

(2)休闲与公园管理。与北美地区向来重视人类休闲、游憩、公园的研究有关,休闲与公园管理学科一般设置在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区发展学院等。例如,德州A&M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of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下设游憩、公园与旅游科学系(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理学硕士课程(MasterofScience[M.S.],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分“硕士论文”和“非硕士论文”两种);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哲学博士课程(Ph.D.,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

四、英法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欧洲,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生层面)发展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是英国和法国。

(1)英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在由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苏格兰资助委员会(theScottishFundingCouncil)、威尔士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Wales)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theDepartmentforEmploymentandLearning,NorthernIreland)联合开展的研究评估(Th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中,商业与管理(BusinessandManagementStudies)学科门类(unitofassessment)下设13个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1。一般而言,旅游、休闲、酒店、会展是4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开设相应的研究生专业。以英国旅游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SurreyUniversity为例。该大学在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设航空管理、国际会展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开发、国际旅游营销、酒店战略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等多个硕士学位课程(均为理学硕士学位MasterofScience),开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哲学博士Ph.D.;分酒店、旅游、会展等多个方向)。

(2)法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1)。2015年,法国的旅游类学士、硕士学位,分别单独命名为“旅游学学士”“旅游学硕士”,不再是经济或管理学科下设的学位。目前,法国正在设立“旅游学博士”。

五、澳大利亚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