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防汛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防汛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村防汛工作总结

篇1

 

一、主动跨前勇担当,抓好防汛抗旱备战

 

年初以来,我局认真分析、研究全市防汛形势和特点,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落实防洪工程防汛责任制,落实了全市 10 条主要江河、16 座大中型水库的市县两级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制;落实了小型水库的“三个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并向社会公开公示。组织各县(市)、区编制修订各类防洪预案565 个,完成审批水库调度运用方案 110 个。开展了堤防工程险工弱段调查,完成了水库汛限水位、设计水位、校核水位、最大泄量、安全泄量等相关基础数据的复核工作,建立起了防洪工程信息数据库。

 

二、超前部署抓开工,打造水利工程建设新局面

 

立足“百大项目”建设,坚持冬季抓前期、春季抓开工改变了以往工程建设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共 11 大类,已争取上级资金 6.35 亿元。全省“百大项目”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 9895 万元,已完成投资 3129 万元。同时,从战略上谋划了一批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已编制完成《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灌区项目规划。

 

三、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四乱”回头看

 

印发《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调整市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单位,按实际需要增设责任单位,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组织开展基层河湖长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河湖长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强化河湖长制机制运行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乡、村河湖长职责,明确了督导问责内容。全面推进“一河(湖)一策(档)”编制工作,市本级已启动 7 河 1 湖编制工作,已有 12 个县区落实编制经费和技术支撑部门,争取在 11 月底前完成审定印发。

 

篇2

2008年全区防汛防旱工作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准备、早部署,加大汛前检查力度,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握工作主动权。总的目标要求是: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堤防不决口,保证区内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遇一般干旱确保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证人民生活及重点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做到思想上一丝不苟,责任上一环不漏,指挥上一着不失,措施上一抓到底,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二、汛前准备工作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按照“准备早、措施实、应急快”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总结以往防汛防旱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区防汛工作的要求,做好08年防汛各项准备。强化落实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做好以下防汛准备工作:

1、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工作。

3月中旬开始,区防指办公室已下发通知,要求各街道(乡)、沿江各单位开展汛前大检查工作。各单位已进行了一轮检查,检查中也发现几处江堤护坡、丁坝被淘涮松动、下塌的情况,区防指已责成相关责任单位于5月底完成修复工作。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抓住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再次组织人员对所属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认真检查。今年的汛前检查继续实行防汛检查负责制和全过程跟踪,努力做到每一处工情清楚,不留盲区和死角。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今年检查发现的险工隐患,检查是否制定了消险防案和度汛措施。是否落实行政和技术责任人。(2)对遇暴雨,易发生漫溢、淹没的街道排水设施、乡村河道等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是否采取疏通、清淤、清障和维修加固等措施,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3)对一些沿江及内河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进行祥细检查,确保汛期正常运行。(4)通过防汛检查,要建立险工信息资料库,内容包括险工基本情况、度汛措施、图片等资料。(5)各级、各单位防汛责任制制定和落实情况,各种防汛预案制定的情况。(6)检查各单位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对库存的防汛物资认真查点,查清物资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落实防汛物资保管值班责任制,制作各级防汛物资储备分布图、统计表、责任人等。

2、加大险工险段度汛措施的落实。

对于今年查出的险工隐患,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工程修复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修复方案,落实施工队伍进行修复,确保5月底前完成修复工作。对暂时不能消险的险工隐患,必须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度汛预案,汛期要密切关注、备足防汛物资、加强防守,确保安全度汛。

3、进一步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要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对防汛防旱责任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落实。要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调整充实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落实到各类工程。

4、认真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各级防办要针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各地防汛工作特点,对2008年度的防汛防旱防台预案及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区防指办公室要加强指导,督促各街道(乡)完成防汛防旱工作预案编写和修订。

5、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落实好防汛抢险队伍。防汛物资的储备是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抢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区本级及各乡镇、沿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都要按照防汛责任状的要求,认真落实物资储备工作。由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防汛物资储备台帐,做到心中有数,抢险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同时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好防汛抢险三支队伍。

6、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进一步做好清淤清障工作。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是恢复和提高河道防洪、引排能力的有力措施。各乡镇要将河道清淤清联工作作为防汛防旱的主要工作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坚决制止新的违法设障案件发生。根据《防洪法》、《江苏省防洪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种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乱垦乱种,侵占河床搭建房屋等违法行为。对河道上严重影响防洪、排涝的障碍物在主汛期前组织人力进行突击清淤,确保河道引排畅通。

三、汛期工作

进入汛期(6月-9月)后,各地要全面进行组织发动,认真落实各项防汛防旱等工作措施,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1、区、街道(乡)、沿江各单位要加强防汛值班,认真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明确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预案;深入一线,加强对防汛防旱工作的督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灾情、工情动态变化,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情况。根据水旱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增强决策科学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认真做好雨、水情和灾害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为领导正确决策、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3、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落实日常巡查制度,责任到人,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沿江单位抢险队要随时待命。区防指要加强险情处理的技术指导。汛期要严格执行防汛防旱预案。按照《涵闸运行规范》及有关操作规程科学调度涵闸运行。

4、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江苏省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及《国家防总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及时报送灾情险情。要规范上报程序,及时掌握突发险情、灾情,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核实沟通,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防指报告。

四、汛后工作

汛期结束后,要做好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1、认真分析汛情、灾情,评估灾害影响及防洪减灾效益,总结本年度防汛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年度工作要点,区防办要在10月底前将防汛防旱工作总结上报市防指。

篇3

【正文】

乡镇水利站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赵集镇水利站,在局党组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快水利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创新治水理念,转变工作观念,不断拓展水利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工作成就。现将2019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实施2018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本着早规划、早动员、早实施的原则,我站于3月份就已经着手勘查设计、编制完成《赵集镇2020年冬—2021年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书》,利用扶贫项目、美丽乡村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开挖疏浚大中沟43条、总长52km,扩挖水塘26口,新打机井110眼,新修涵闸1座,桥梁15座、涵桥70座,总土方量157万m3。总投资2980万元。工程完成后,可新增排涝面积1.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6万亩,植树2.8万株。工程于2020年6月开工,截止到11月底共完成挖疏浚大中沟18条、总长23km,扩挖水塘23口,新打机井30眼,新修涵闸1座,桥梁5座、涵桥20座,完成总土87万m3。完成投资1028万元。计划2020年3月底可全面竣工。

(二)、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保障脱贫攻坚

2020年实施完成:赵集水厂覆盖赵集、王寨两村,支庙水厂覆盖耿集、大聂、新河、任大4村,任庙水厂覆盖三神村,于庄水厂刘集村,管路延伸总长6.2km,补装贫困户自来水68户、非贫困户自来水580户,实现赵集镇安全饮水全覆盖,全年水质检查全面合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

(三)、编制完成赵集镇“2020年-2022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规划

我站从3月着手,通过勘探、摸底排查,广泛征求广大干群意见,编制完成了《赵集镇“2020年-2025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共规划塘坝工程57处,塘容积247.4万m3,土方量181.12万m3,计划投资1449万元;规划河沟清淤36条,总长83.3KM,土方量343.1万m3,计划投资2770万元;规划新打机井530眼,灌溉面积4.2万亩,计划投资795万元;规划修建涵闸5座、加固涵闸2座,计划投资410万元。五年规划总投资5424万元。

(四)、郭寨闸工程建设顺利竣工

阜南县重点工程,界南河郭寨大闸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 工期2年,我站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工程前期的地质勘探、测量、设计,征地拆迁统计等工作,工程于2018年2月顺利开工,工程顺利竣工。

(五)、建立完善了“河长制”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了赵集镇境内2条河流、5条大沟、33条中沟,镇村两级河长制,设立镇级河长18人,村级河长68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40个,全年巡河620人次,提交突出问题58件,完成整改58件。打捞水面漂浮物总面积约4.6万m2,,开支打捞经费25万元。

(四)、充实和调整水利组织、完善水利应急预案

协助镇党委政府充实和调整了:赵集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赵集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赵集镇防汛、抗旱、防台风、排涝等应急抢险队伍。组建了赵集镇排涝、抗旱服务队。及时编制完善了赵集镇抗旱预案、赵集镇防台风预案、赵集镇低洼地排涝预案。并及时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五)、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站在赵集镇除本职水利工作以外,主要从事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等建设投资项目的规划、设计、编制项目书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质量监管等工作。通过努力,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中重点工作如下:

1、完成2019年自然庄扩面延伸道路续建项目

赵集镇自然庄扩面延伸道路项目,县级核查审批主支户路共计691条、80.694公里、面积214432㎡,其中:主路14条、3.173公里、支路321条、46.178公里、户路356条、31.343公里;总投资3033万元。

工程到2020年4月完成并通过四期县级核查,主支户道路共计395条(段)、48.733公里、其中:主路13条、2.933公里、支路248条、34.1公里、户路134条、11.7公里;总投资2137.9万元,其中:财政奖补1572.4万元,群众自筹565.5万元。

2、配合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新修道路3.16km、投资172万元,工程已全部竣工。

3、配合实施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实施耿集、大聂、任大、刘集、冷庄、刘大郢6个中心村道路3.6万㎡、总长10.3km,总投资650万元。

4、修建任大村主干道2km,投资230万元。

赵集镇2020年共新修道18.4公里,总投资4068万元。

4、配合实施环境整治:由本人参与配合指导的全镇“提升版”村庄11个、“标准版”村庄23个,共扩挖1亩以上水塘32口,塘口面积138.4亩,土方量32万m3;沟塘清淤96条、总长15.2km,清淤量28.5万m3;填平无功能沟塘洼412亩。

5、编制完成了《赵集镇“2020-2030”年农村公路网规划》,赵集镇境内:国道改线1条、新增省道1条、县道3条、乡道11条、村道29条,为赵集镇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配合完成阜淮高速勘察设计:阜淮高速在我镇途径王寨、赵集、刘大郢、冷庄4村,全长7.8公里,通过会同高速勘测、设计部门来回6次实地勘查论证,基本确定了46处过沟、过路交叉建筑物。增加5处改路改沟工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由于高速阻碍而带来的对群众生产生活及今后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三、2021年工作计划

根据主管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2021年工作重点如下:

(一)完成2021年水利兴修工程

根据《赵集镇“2020年-2025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和《赵集镇2021年-2022年脱贫攻坚项目-水利项目库》,2021年赵集镇计划开挖疏浚大中沟14条、总长24km,开挖水塘5口,新打机井100眼,新修涵闸1座,总土方量105万m3。总投资1320万元。

(二)实施完成2021年农村道路建设

根据《赵集镇2021年-2022年脱贫攻坚项目-水利项目库》和《赵集镇四好农村路2021年-2022年项目库》、2021年新修农村道路总长21km、投资2100万元,加宽提升道路29条、总长32km。

(三)赵集镇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篇4

一、防汛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切实抓好今年的防汛工作。3月初,我站就认真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具体是:(1)及时协助党委政府调整充实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2)编制2020年度汛方案及应急预案;(3)对防汛物资进行差缺补漏;(4)成立抢险应急分队;(5)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实行零报告制度;(6)与各村(居)委会签订了防汛安全责任书;(7)认真开展汛前和汛期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农饮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站完成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安全评价工作,对4处集中供水工程、13处分散供水样本进行了送检,并取得了相应合格检测报告。

在镇村两级的积极争取下,我镇xxx集中供水工程于第二批基础设施扶贫项目立项,受益人口xx人,设计供水规模200m3/d。该工程项目已竣工并通过验收。

在县水利局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水厂厂区进行翻新、设备购置、制度上墙等等,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二级。

三、河长制工作

我镇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条,所经区域七个村、一个居。目前已根据实际情况对每条河流设立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保证了每条河流都有人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今年我镇设立河道保洁员公益性岗位19个,保证了河流垃圾及时清理,河流清澈干净。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巡河制度,要求镇级河长每个月必须巡查河流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必须巡查河流不少于1次,并做好巡河记录,今年以来,镇级河长巡河共计30次,村级河长巡河共计298次。设立河长公示牌。在河边显眼处放置河长公示牌,标明县级河长、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写明河长职责,公示河长联系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备界人士监督。我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联合开展河道清洁,努力做到河水清澈,环境美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5

**乡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年工作思路

xx年工作总结 1、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效益农业发展。

积极探索粮经优质高效轮作模式,提高耕地综合利用率。种植业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逐步转到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重点上来。引进推广新香优80、两优2163、福优964等杂优组合,全乡水稻优质率达到90%以上。扩种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并通过引进试种新名优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改造提升基础产业。进一步了环溪边洋的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突出开发设施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积极扩大豆、瓜等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比例。今年,全乡的蔬菜外销量预计达8136吨。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突出道路交通、集镇设施、水利水电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成了洋沙溪至长坑道路硬化工程、丘山至路口段路基工程、苋下机耕路等工程。投入资金37万元,完成了**小二型水库和**等地质灾害点的除险加固工作;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恢复水毁面积0.2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注重水电能源开发,完成了下村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农田生态环境进将进一步改善。

3、多渠道增收节支,财政困难状况有所缓解。高度重视骨干财源的培植,加大税收管征力度,加强税法宣传,为财税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向上争取资金,实现了今年财政“双过半”的目标。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安排好预算盘子,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5、增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加大初卫生保健和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巩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目标,深化“三为主”的各项要求,切实推进两个转变,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乡共落实四术239例,其中二女扎13例,双查率达99%以上,帮扶率98%。积极贯彻实施《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进一步强化乡服务职能,规范及归并设置乡党政事业机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实施“进百乡、入千村、到万户”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化创安工作,在19个村开展了创建治安模范村活动,新型防范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严打整治斗争、禁毒、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社会安定稳定。按照要求,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基层工作的连贯性。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做好抗灾防汛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桑美”台风之后,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启动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预案,坚持一手抓防台减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乡已修复倒塌房屋8座30间,抢修受损房屋220间,安置受灾群众352人,春节前,将全部搬入新居。水、电、路和通讯设施基本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篇6

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公路秩序管控能力和水平,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全乡不发生一起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全乡公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确保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二组织机构

成立乡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领导小组

三整治时间和整治重点

(一)整治时间:集中整治时间为期三月,自年8月1日起至年11月1日止。

(二)整治重点:

1重点路段:乡境内县道乡村公路。

2整治内容:

⑴占用公路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⑵占用公路晒谷打场的行为;

⑶占用公路堆放建筑物料及其它物品的行为;

⑷在公路上拴系牲畜的行为;

⑸在公路上设置障碍物的行为。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8月1日至8月11日)

各单位要针对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重点行为,开展宣传发动,采取发送宣传单悬挂横(条)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形式,为集中整治行动营造声势,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深入人心。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8月12日至10月25日)

配合县公路局交通局交警大队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开展3次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行动时间另行确定),对影响公路通行秩序的重点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各村场单位要组织召开会议,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

集中整治行动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全乡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本次集中整治工作将直接纳入“年全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畴。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公路通行秩序整治的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工作重点,切实搞好这次整治行动,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篇7

我县今年山洪灾害的特点为:单点暴雨和地震波及影响导致山地灾突出,各项基础设施和作物损失严重。5月中、下旬开始全县普降中到大雨,造成部分乡镇山地洪涝灾害,房屋、沟渠、交通农田不同程度受损毁。特别是进入8月中旬后,由于单点暴雨造成山洪泛滥,山体崩塌地震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1人死亡,各类作物、民房、交通、集镇重点饮水工程、沟渠等基础设施损毁较为严重。加之受盈江8·21地震响沟渠、饮水工程等设施受到不同程损毁。

一、降雨情况

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我县的降雨量为2210.9mm,比去年多624mm,比历年多73.2mm。1—4月30日全县降雨234.8mm,比去年同期多109.9mm,比历年同期多60.9mm, 5月中旬进入雨季。到10月31日止实际总降雨量为1964.2mm,比去年同期相比少67.1mm,比历年同期少70.7mm,平均气温17.1℃,与去年同期相比高0.5℃,与历年同期高0.4℃。雨季持续时间长、单点暴雨突出,大雨主要过程为5月、6月、7月、8月、9月5个月份。

二、洪涝灾害

(一)主要洪涝灾害情况

今年,是“前旱后涝”,于5月14日进入汛期。汛期造成全县1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突出,农田冲毁、河道漫堤、决堤,渠道、交通、房屋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死亡1人,总经济损失达4734万元。5月14至19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造成部分乡镇出现山地灾害。碧寨乡因连续降雨,村、社出现部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洪涝灾害,稻田冲毁掩埋11.4亩,包谷受灾163.5亩,甘蔗57亩,损失12万元;民房12间,部分家具被毁,直接经济损失0.58万元;杨梅田村岔河施工队被泥石流掩埋施工用具及生活必需品90多件,碧寨村冲毁挡墙25米,沟渠25米,全乡村级公路冲毁2.1公里,损失12.95万元。6月27日上午9时至中午12时,勐糯镇持续突降大暴雨,导致勐糯海沟洪水猛涨,流量超过4.5立方米每秒,造成大寨村70多户的1000多亩稻田被洪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7月25日至26日凌晨,木城乡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安定大沟麦地垭口倒虹吸溢流陡坡槽坍塌,导致溢流槽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到整条安定大沟的正常通水,对花椒、老满坡、木城、鱼塘垭口4个村群众生产生活用造成严重影响。7月26至29日,碧寨、龙江、镇安、勐糯等乡镇受不同程度暴雨袭击成灾,房屋受损14户,包谷、甘蔗受灾1220亩,其中绝收50亩,烤烟受灾98亩,乡村公路不同程度出现坍塌,损失达36.8万元。8月9日晚10时至10日凌晨,我县长时间降雨,造成龙山、勐糯、象达等乡镇出现洪涝、滑坡等灾害,稻田受灾250亩,其中砂埋50亩,龙河公路中断,房屋受损5户,需要转移1户,损失26.5万元。8月10日晚11时至11日8日11时,平达、勐糯两乡镇连续12小时强降雨,早7时至11时出现单点大暴雨,降雨集中在平达小河村一带,大体范围东至沟心寨,南至下小河、大跌水,西至蛮引河,北至懒板登。由于降雨强度大,历时长,土壤水量已饱和,内摩擦力降低,形成大范围大面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面积约30平方公里,平达包谷受灾750亩,绝收667亩,经济损失40.5亩,茶园受灾658亩,绝收360亩,甘蔗绝收25亩,水稻受灾1289亩,绝收570亩,农作物受灾合计2722亩,绝收合计1622亩,损失177万元,乡村公路、沟渠坍塌严重约30公里,平达村下大寨村民蒋香芹36岁采茶被滑坡掩埋死亡。勐糯的生命线河尾大沟严重坍塌总长5974米,坍方量45756立方米,冲毁渠道17段428米,排洪槽250米,山洪卷8座,集镇人畜饮水主管pe225管冲毁690米,总经济损失157.9万元。勐糯镇甘蔗、水稻、包谷5000多亩受灾,山林60亩,苗木40冲毁掩埋,损失394.315亩。 同日,碧寨损毁房屋26间。腊勐烤烟受灾299亩,包谷89.2亩,甘蔗受灾30亩,民房受损3间,乡村道路坍塌中断,沟渠水毁1000米,人饮2件,损失87.53万元。8月16至17象达、碧寨两乡遭受暴风雨灾害,包谷、甘蔗等受灾432亩,其中绝收122亩,民房受损6户21间,沟渠坍塌11米,乡村公路中断8.4千米,18.3万元。9月24至31日,由于全县长时期连续降雨,局部暴雨,造成全县龙山、龙江、镇安、碧寨、木城等8个乡镇出现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基础设施和各类作物损失严重,甘蔗受灾2534亩,成灾1072亩,绝收190亩,损失36.98万元,香料烟受灾4547平方米,损失2.8万元。早春豌豆受灾1440亩,成灾850亩,绝收500亩,损失11万元,包谷受灾1100亩,29吨,损失5.8万元。成熟水稻无法收获出芽5610亩,469.2吨,损失93.84万元。水利水电损失:渠道水毁311米,损失14.6万元。人畜饮水1件,0.5万元。电杆1棵,损失0.1万元。保龙高迅公路因山体大面积滑坡中断。段家坝至木城公路、木城至中山至芒市公路、半斤坝至木城公路、__至河头公路等5条中断,坍方约14万立方米,冲毁损坏挡墙2道,砌体400立方米,损失78万元。民房不同程度受损,进水,地基开裂等46户,47间,学校受损一所,经济损失24.8万元。有4户农户需要搬迁。森林毁灭17亩,草果4亩。这次灾害总经济损失达294.42万元。

至10月31日

统计资料:全县受灾人口5.36万人,房屋倒塌受损594间,农作物受灾2.163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1.799万亩,绝收0.233万亩,减产粮食1500吨,淡水养殖面积0.07万亩,损失0.014万吨,公路中断17条次,171公里,输电线路0.8公里,渠道1466处,41公里,桥涵毁坏294座,水毁公路9582处113.51万立方米,水毁挡墙89处1.12万立方米,洪涝灾害损失0.4734万元。

(二)、加强领导,组织有力,协调到位,及时抗灾救灾,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每次灾害发生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防洪成员单位十分重视并认真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抗灾救灾第一线。特别是 “8·11”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救灾,搜救疏散人员及时召开防汛救灾工作会议,认真安排部署抢险工作,及时启动防洪应急预案,8月15日,主管农林水的副县长在勐糯召集平达、勐糯两乡镇和县相关职能部门灾后恢复协调会,筹措资金,灾后恢复生产等进行协调,共筹集抢险资金60万元。

1、认真部署,抓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

未雨绸缪,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为认真做好今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把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层层落实防洪安全责任制、行政首长和业主负责制,汛前与10个乡镇、水库管理单位签订了防洪安全责任书,同时,对各防汛责任人进行公告。二是认真组织成员单位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前后开展安全大检查4次,消除安全隐患81余处。三是修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制订防汛应急预案。四是及时调整充实县、乡(镇)防洪组织领导机构,组建了14支、420人的抗洪抢险队伍。

2、精心组织,全力抓好山洪防御救灾工作。

为了以防洪安全促进平安奥运,我县结合县情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认真安排部署,一是在2月份就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县汛期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5月初下发了《关于做好水库及人饮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5月中旬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县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做好了防汛抗灾工作安排部署,以确保安全度汛;二是加强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县乡两级落实安排防汛值班人员,确保上下信息随时畅通,及时处置山洪灾情。三是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对在建、重点项目、矿山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职能部门发出书面通知并送达到业主手中,要求进行停工整改,不消除隐患决不开工。四是组织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做好受灾群众救灾救济和安抚工作。五是认真组织开展恢复重建成和生产自救。组织受灾群众充分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全县今年共投入防汛捡险人力2.64万人次,资金160万元,木材10立方米,投入编织袋0.2万条,出动机动车27辆,推土机械863125台班,民工1.5万人次,共挽回粮食50吨,财产51万元。

四、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经验主要是:

〈一〉领导重视,加强对基层防汛工作督促指导,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我县在今年的山洪灾害工作防御中,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传真精神,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将防洪救灾工作列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对山洪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工作,动员全县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工作,帮助群众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二是落实防汛责任人上岗位到位,责任到人,对防汛工作做到了“早动手、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三是县、乡两级在汛前调整充实防洪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抢险队伍;四是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长同10个乡镇签订《防洪安全责任书》;五是制定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及相关工作预案。

〈二〉加强汛前安全检查,落实物资储备。汛前组织安全检查组到各乡(镇)的重点河道、沟渠、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进行汛前安全检查2次,并将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制定好应对措施,同时,存储防汛物资编织袋2万条,铁丝0.5吨,木桩20__棵。

〈三〉利用冬春时节对主要河道进行清淤除障,修复水毁工程,确保了今年河道行洪安全。

〈四〉落实了抢险队伍。根据《__县防洪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每个乡镇组建了一支不少于30人的抢险队伍。

存在问题:

〈一〉经费不足。主要是经费不足制约着山洪灾害应急支出和毁复生产、水毁修复等,

〈二〉监测手段难。山洪灾害因突发性强,来势迅猛,加之近年来气候变暧,单点暴雨多发,沟河洪峰为“尖瘦形”,破坏力较强,往往防不胜防。

〈三〉地理位置特殊。__县为山区县,沟河众多,山高谷深,地质结构疏松,加之__为地震多发区、人类活动区域扩大,多数水工程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工程老化,水毁工程严重,且修复难度、投资大,有的修复后还不牢固。

〈四〉区域贫困。__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较为困难,山区人民生活还十分困难,一旦出现灾害,将是雪上加霜。

五、二九年工作计划

〈一〉今冬明春,利用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对主要河道进行清淤除障,同时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和抓好水毁修复工作。

〈二〉加大山洪灾害相关安全知识宣传。春节后,将结合相关宣传治动,向山区人民进行山洪灾害、法律、法规宣传,使群众能掌握相关防御常识,当灾害发生时,能及时避险,确保人民群众生 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安全检查。今年的防汛工作结束也是明年防汛工作的开始,我县将对全县重点工程、河道、渠道、滑坡易发区域进行大排查、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整改,及时排除存在安全隐患,并制定应急措施,以确保来年防汛工作安全。

篇8

二、主要抗旱措施

针对各地出现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20日即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抗旱对策,及早动员部署。一是适时启动抗旱预案,落实抗旱各项措施。要求各地认真分析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按照抗旱预案规程和“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生产用水关系,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尤其要强化水库调度,正确处理人饮、发电、灌溉及工业用水的关系,把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二是确保重点,科学实施水源调度。要求各地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水量科学调度,确保重点对象的用水需求,尤其要以确保夏收夏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重点工业用水和“三夏”农业生产用水放在突出位置。水源有困难的地方,广泛动员发动群众,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措施解决水源总量;水源严重短缺的地方,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选用耐旱地优良品种,推广旱作农业、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抗旱能力和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各尽其责,协同做好抗旱工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基层防旱抗旱工作的指导,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群众提供帮助。气象、水利、防汛部门要及时分析判断气象、水文态势及旱情发展趋势,为领导防旱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抗旱的技术指导和重要经济作物的重点保护,加强水肥管理,采取覆盖遮阴等措施,保墒抗旱;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资源,指导各地加快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灌区、渠道、灌溉设施配套改造,加大山地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开展节水灌溉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造林保苗工作,认真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严格野外火源管理,遏制森林火险发生;渔业部门要做好海、淡水种苗场的保种工作,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经贸、电力部门要做好用电协调工作,合理安排全县用电。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信息交流,做好优质服务,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开展。

三、抗旱工作情况及效益 四、主要经验或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

五、抗旱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2009年,全县共投入抗旱保苗专项经费68万元,其中:县级以上拨款20万元;县级财政拨款10万元;群众自筹38万元。主要用于购fa旱地龙及抗旱设备和抗旱水源点建设。

六、抗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旱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二是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三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四是产水供水时间不一致;五是蓄水工程老化失修,病险水库多,蓄水严重不足;六是引水工程存在渠系不配套,造成引水渠倒塌淤积严重,水量浪费严重;七是抽水设备设施部份被盗,毁坏严重;八是水利工程及水源点工程建设滞后;九是水毁工程修复经费不足等。十是抗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七、对今后抗旱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篇9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我自上任以来,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相关精神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深刻理解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我时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经常上网关注全天实时新闻,这些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政治敏锐性和党的自觉性,坚定了个人的政治信仰,对党和国家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坚持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担任村官工作,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认识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不主动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平时除了看书读报,我还深入群众,向群众虚心学习,认真讨教。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高。

二、注重实践,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基层工作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工作机会,不断锤炼自己,以日常工作为中心,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1、主动参加“两委”会,做好村“软件”工作,整理村里的党支部会议、村委会议等会议记录;做好全村文字性的工作。

2、做好基层组织创建工作并指导其它村的软件台帐资料;坚持不懈的做好远程教育组织管理工作。

3、全程参与村“两委”换届及人大换届工作,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充当好“宣传员”、“指导员”、组织员”、“监督员”四种角色,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应有的作用。

4、协助村“两委”做好防汛抗旱、血防项目协调、“新农合”基金收缴、矛盾纠纷调处、司法及民政等工作。

三、工作体会

篇10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我自上任以来,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相关精神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深刻理解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本质。我时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经常上网关注全天实时新闻,这些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政治敏锐性和党的自觉性,坚定了个人的政治信仰,对党和国家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坚持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担任村官工作,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认识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不主动学习,将会被社会淘汰。平时除了看书读报,我还深入群众,向群众虚心学习,认真讨教。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提高。

二、注重实践,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基层工作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工作机会,不断锤炼自己,以日常工作为中心,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1、主动参加“两委”会,做好村“软件”工作,整理村里的党支部会议、村委会议等会议记录;做好全村文字性的工作。

2、做好基层组织创建工作并指导其它村的软件台帐资料;坚持不懈的做好远程教育组织管理工作。

3、全程参与村“两委”换届及人大换届工作,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充当好“宣传员”、“指导员”、组织员”、“监督员”四种角色,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应有的作用。

4、协助村“两委”做好防汛抗旱、血防项目协调、“新农合”基金收缴、矛盾纠纷调处、司法及民政等工作。

三、工作体会

篇11

【正文】

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注重部署落实,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两手抓”确保“两战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农业生产,确保疫情期间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任务要求不变,节点要求不变的原则,做到早预判、早谋划、早发动、早落实,不断强化农业专班的功能,强势推进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等工作。自2月中旬以来,相继出台《海曙区疫情期间农业指导性十条意见》《海曙区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工作方案》等指导文件,平稳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省市的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确保我区在省、市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中始终位于省市前列。今年,我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2万亩,完成市任务数的113.3%,总产量1.513亿斤,完成市任务数的115.0%。5月、6月、7月农业专班推进体系评价排名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和第二名,9月份粮食专班又名列前茅。

2.注重突出亮点,全面抓好产业发展。一是落实“4566”产业发展工作。围绕宁波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海曙区高质量推进“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借力各类平台,积极推介我区农产品和农业文化,今年,我区成功举办“2020年海曙区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发挥古林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试点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我区数字农业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今年,我区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二是加快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三区六园建设,三区六园总投资7亿元,六个园区进展顺利,完成投资额的70%以上,其中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2个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全面完成,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44554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5%。龙观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8个项目已有2个项目全面完成,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7.5%。鄞江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高分通过省农业“两区”办现场验收。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发掘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建设工作,6个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点,已于10月份完成验收,产量达100公斤/亩,超出预期产量100%,成效显著。加大浙贝母产业振兴,召开以“助力振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浙贝母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省市区相关领导、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一流专家学者参加,浙贝IP形象“贝贝”助推海曙浙贝母产业发展。与浙东大竹海、西凤竹业合作社商讨竹产业发展,确定竹笋精品园示范基地、竹林认养、竹林下经济、竹笋加工及与竹海旅游结合等发展模式。推进樱花茶园建设项目和樱花茶试制,开展樱花快繁技术研究,加快我区樱花品种结构调整。四是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它山堰”品牌持续发力,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约455吨,其中名优茶生产约15吨,共计包装“它山堰”系列茶5.2吨。打造 “禾西悠”、“共享乡村”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杖锡山樱花+图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工作;组织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黄古林凉席)、宁波梁桥米业有限公司(KKK大米)和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它山堰茶叶)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方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1家(宁波安和达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

3.注重打牢根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目标要求,一是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对照创建目标,按照“整合力量抓典型、集中资源出精品”思路,深化连片成景,开展乡镇全域环境整治,筛选确定了章水镇作为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风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对象,选定古林镇仲一村等41个村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对象。加快推进2019年度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续建项目建设,目前集士港镇美丽乡村示范镇、风景线和示范村基本建设完成。前三季度共完成省新时代精品村14个,达标村41个的自查验收工作,完成3个浙江省特色精品村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作为工作核心,依托农村工作指导员、网格员、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四支队伍,将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庭院堤坝、村间道路、溪河两岸等五大区域作为整治重点,全面做到路面无垃圾、田面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乱放、河面无漂浮物,推动村容村貌提升。

4.注重强村富民,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我区继续巩固消除全区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及以下现象,实现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0346元增长到目前的37199元,增长22.6%,为全市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一是全面压实责任,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15家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强化各级责任人主动抓发展的责任意识。二是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针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2020年,章水镇、横街镇、龙观乡的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均完成竣工并取得验收通过。在确保兜底补助3700余万的基础上,再安排4000余万资金用于经济相对薄弱村产业发展。将全区2016-2018年三年平均经营性收入少于90万元的行政村列入补助范围,按30万元(含)以下、30万元-60万元(含)、60万元-90万元(含)三档,分别给予每村每年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经费补助。我区村级集体资产已具规模,总收入稳中有升。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采用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增收、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等模式,对全区范围内经民政部门调查认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包括农村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精准扶持。已有宁波兴溪田农场有限公司等9家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规范化(示范性)示范点创建,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整村连片帮带),切实提高农户收入。10个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项目实现带动就业60余万元,帮助购销各类农副产品金额50万元。

5.注重增强活力,全力推进改革。一是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曙,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金网银收付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村级集体资金便捷收款业务,作为试点的古林镇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开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二维码,村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直接缴纳租金、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资金直接存入村基本存款账户,能够有效预防现金坐支甚至挪用的现象,属于我区加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亮点。三是推进高桥镇整镇美丽田园建设,对全镇农棚田舍进行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统一拆除、统一建造,打造“整洁田园”;流转100余亩农田,规划建设“农景之窗”,打造“美丽田园”;结合新村建设,整理多余土地,谋划田园综合体建设。

(二)明年工作思路

1.守牢底线,着力做好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和生猪增产的保障工作。确保明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0亩的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8.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能力达到4万头,加强方兴食品服务和管理。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

2.全面实施区“35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一是着力推进平台建设,持续做好“三区六园”、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条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重点做好以鄞江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园区建设升级行动,力争再创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强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做好贝母、毛竹、水稻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土地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领域产品等措施来改造传统贝母产业;通过展开优质高产技术攻关、稻渔共养模式等“稻下经济”来提升水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来改造传统毛竹产业。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力争明年再打造1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注重发挥园区和城郊十园作用,发展农旅项目和康养项目。四是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继续试点“手掌农业”“众筹农业”“直播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五是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增设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教育实训基地,谋划一批博士工作站,加强跟袁隆平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3.补齐短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一是做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一批体现江南水乡韵味和浙东民俗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促进村庄建设有机更新。三是强化经营村庄建设,以村为单位,优化村庄空间,整合内外要素资源,社会化运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村庄。四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集中优势资源,多主体共建,培育5条特色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五是全力推进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推动全域美丽田园建设,争取能在我区召开省、市农业乡村振兴现场会。

4.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是争取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打造样板,为全域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引进开发项目,探索创新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利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将闲置资源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或信息平台。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三是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继续大力推广章水、横街“镇村联建统营”等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物业项目”“服务项目”“联合项目”等。争取明年全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达到90%,四是启动“共享乡村”试点,重点推动乡村优质农产品、农耕文化要素与城区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双向连通。

二、水利工作

(一)今年工作总结

1.抢抓时间紧盯目标,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程。今年我区共有建设项目8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前期项目2个(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完工项目4个(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今年,我区计划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2亿,其中省“百项千亿”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5亿,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完成3.8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市局考核任务的87%。一是抓牢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我局积极克服疫情和“超长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续建项目建设,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总投资3.5亿,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92%。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工程中, Ⅰ标段正在开展防洪墙及塘堰闸施工,Ⅱ标段已完成600米防洪墙及红卫碶水闸上部结构施工,Ⅲ标段施工招标公告已,Ⅳ标段完成施工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部组建。二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备案工作,正在进行Ⅴ标段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及施工、监理招标准备工作。樟溪河干流整治工程(龙王溪段)年度考核任务为0.3亿元,已完成投资0.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56.7%,目前2号桥下游挡墙压顶、部分青石栏杆完成施工,2号桥上游南岸挡墙基本完成,1号桥、3号桥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廊桥主体及屋顶浇筑完成。二是抓好前期规划,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方案经数次易稿,精益求精。目前,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一期(横街镇-大西坝段)和沿江泵排工程群建设项目正开展规划选址工作。三是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完工项目顺利验收。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剡江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风棚碶泵闸工程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抓紧开展审计相关工作,确保后续竣工验收工作顺利推进。风棚碶泵闸工程已于今年9月30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开展大禹奖申报工作,奉化江堤防整治工程农村段计划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2.查漏补缺真抓实干,确保安全度汛。一是靠前部署,落实主动防御的决策。今年,我区按照主动防御的决策部署,提前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检查工作,完善山洪防御监测预警机制。抽调12个检查组进行专项抽查,并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落实整改。对山区村落再次进行疏理排查,划定防御区域,厘清防御对象清单,对全区相关防汛安全责任人进行再落实再明确,于汛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全区64个水雨情遥测站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维护,认真贯彻每二周一次实地巡查、每日网上数据巡检、故障2小时响应的常态运维机制,落实防汛物资长效管理机制,对柴油发电机、铲车、冲锋舟等应急动力设备进行集中维护保养,每月试运行一次,确保所有应急抢险设备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提前与市局河道中心、皎口及周公宅水库进行对接,确保预判及联合调度渠道和机制畅通,开展溪下水库预泄方案研究,配合做好皎口水库下游有关测站接入,提高预泄预排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推进水文“5+1”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文基础感知能力。我区持续推进海曙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及2020年水文“5+1”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今年,我区完成基础感知任务22项,布局视频点位25个,新建水位站10个,改建水位站11个,实现重要小(二)型以上水库和1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雨量站广覆盖。实施的4个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中,洪水湾流量站项目和溪下水库出库流量站配套堰坝工程已经完工,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完工验收,水文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验收通过。

3.保障民生提前部署,有序开展面上水利工作。一是完成水利规划编制,出台水利有关政策。今年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前,已基本完成《宁波市海曙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宁波市海曙区水利综合规划》重点工程征地范围线初步划定和土地面积测算工作,《海曙区水利管护及防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涉水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二是抓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我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共计15个,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09万元,完成率达87%。续建项目中,横街镇水官口山塘等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其余项目正在有序建设;新开工项目中,4个工程已开工,其余2个工程完成招标后即可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提标工作。2020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收官之年,今年我区已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500万元,完成30座高山单村独立水站的建设改造,完成受益人口0.99万人任务目标,完成率超过100%,全面完成19968人的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总任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覆盖率达100%,顺利完成农饮水销号工作。11个村级水站改造和2个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在95%以上、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95.4%。水费收缴工作按“完工一个,收缴一个”原则推进,我区农饮水工程水费收缴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100%。水表安装率100%,水费收缴率100%。四是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督查、安全生产万里行及安全生产月、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活动,摸排和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力争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零伤亡。

4.科学谋划强化监管,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一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检查专项行动。今年,对全区81座村级独立水站水源地卫生状况、水源类型、标识牌设立情况、水源保护公约制订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完成全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公布、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和警示标志设置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美丽河湖建设。结合我区河道现状,科学谋划河道治理,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文化融入、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今年投资3000万元古林镇照天港河—千丈镜河—里龙港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增游步道7公里,绿化6万平方;农村河道清淤工作持续推进,已完成33公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量达到12万方;“美丽河湖”创建扎实有力,樟溪河美丽河湖创建在10月20日通过了市级验收、省级复核。三是强化河道日常监管。开展“无违建河道”回头看行动,以2018年和2019年创建的17条市区级河道(总共167.34公里)为基础进行全面回头看,重点排查是否有新增违建。已完成6条河道(集士港河、西洋港河、南新塘河、西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共计70.07公里的排查工作,完成率41.9%,未发现有新增违建现象。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遏新增、清存量,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四是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科技管控。今年,我局成立八支督查组,在7-9月集中对9个镇(乡)街道集中开展河道及溪坑保洁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专项检查行动,强化落实“一河一策一档案”管理,对河道保洁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治理,巩固了保洁成效。同时,我局积极将“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日常的监管融合,我局“5G无人船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探索了“5G+水利监管”的新模式,该项目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我区建设的南塘河、西塘河标准化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区级农村河道及独立水站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已完成验收。

(二)明年工作思路

1.补齐短板,提升水利能级。一是补齐防洪安全短板。从推进新建在建工程建设、谋划项目储备等方面入手来补齐短板。二是补齐环境整治短板。明年我局计划在区全范围内复制、推广集士港水循环模式,通过实施水体调活工程,提升河水自净能力。三是补齐“重建轻管”短板。推进物业化管理,充实一线管理力量,加强对水库山塘、堤防闸站日常监管,使各类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有效管理状态。

篇12

1水利基础设施保证能力全面提升

比“十五”期间增加8.437亿元,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市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投资达11亿元。水利基础设施保证能力全面提升。

2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综合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和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堤防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乡村防洪工程、县中潢圩堤局部竣工验收。基本完成全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市局部地区水旱灾害严重,十一五”期间。全市四年累计损失达116亿元。同时,防灾减灾也取得显著成果,防洪减灾效益达107亿元。最大水平地减轻了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3民生水利取得重大进展

共建成饮水平安工程7036处,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效果显著。完成投资7533万元,解决约17.47万农村人口饮水平安问题;至2010年底可完成硬石岭、五湖等19座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水利血防项目建设,县、市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序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节水示范项目建设有序展开,完成了县白塔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恢复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完成中型机电泵站更新改造4座。

4水利服务绿色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平方公里,水土坚持生态建设卓有效果。十一五”期间。实施水土坚持生态修复115平方公里,实施了国家水土坚持重点建设工程、鄱阳湖生态区水土坚持重点治理工程。

水资源质量监测工作全面开展。全市4个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公布了全市工业和乡村生活用水定额。完成了全市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农村水电迈上新台阶。全市新增农村水电装机近2万千瓦。

5水利改革不时深化

至2009年7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全市有改革任务的2个县(市、区)10个国有水管单位均通过省级验收。水务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区成立了水务局,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职能逐步得到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市共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99个,农民参与用水管理灌溉面积6余万亩。

6行业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了全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水利规划体系不时完善。编制完成了流域综合规划、全市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等40余项水利规划;水法制建设不时加强,制定《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暂行方法》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地方性配套水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继公布,水利法制体系日臻完善;防汛抗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更加完善,36个乡镇成立防汛指挥部及其办公室,353座中小型水库设立了平安管理员,开展巡查报汛工作;水行政管理不时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及涉水事务管理等水行政执法不时加强,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二)存在主要问题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不完善。

无控制性防洪工程。二是堤防工程防洪能力缺乏。市城区总体防洪能力仍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防洪平安保证水平不高。一是区内无流域控制性工程。主要河流中。各县(市、区)重要城镇防洪设施普遍存在规范低、病险工程多等问题,防洪能力整体较低;大多堤防工程防洪规范不到10年一遇。三是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四是乡村和主要易涝区排涝能力缺乏。五是防洪抗旱基础设施较为单薄,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平安事件能力还不强。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单薄。

农村饮水平安问题仍较突出。污染水、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不同水平存在全市预计还有约39余万人的饮水平安尚未得到解决。

规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单薄。现有灌溉工程绝大多数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兴建。不少工程带病运行,效益衰减,特别是近年来呈现的水旱灾情,凸显水源工程供水能力缺乏,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十分单薄。目前,全市还有约15.7万亩农田没有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且现有灌溉面积中大多灌溉保证率不高,抗旱能力缺乏。农田排水设施条件也很差,排涝能力缺乏,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任务繁重。

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仍然较重。全市有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和196座病险水库亟待除险加固。

3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

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市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配置能力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加上现有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基础设施单薄,工程型缺水普遍存在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难以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

4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78平方公里;现有崩岗1000余处,据最新遥感资料统计。崩岗面积400多公顷,515以上坡耕地面积34平方公里。同时,由于修路、采矿、乡村新区、工业园区等开发建设活动和陡坡开荒、顺坡耕作等不当的农业开发活动,以及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致使全市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1.6万亩左右,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现象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湖泊行蓄洪能力明显降低,汛期经常呈现“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大灾情”进一步加剧了水患灾害。

5水利投入缺乏。

制约了水利的发展。一是至今没有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市及市以下各级财政的水利投入缺乏。近年来财政预算内用于水利的投入增长缓慢,水利项目地方配套少;二是水利融资平台缺乏,投资渠道有限,融资数量少;

6水利改革和管理有待完善。

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资源紧缺状况还不相适应。基层水管单位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缺乏,水利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待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还不到位。管理设施新鲜落后,基层水利发展后劲缺乏。

二、十二五”工作布置

(一)总体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坚持统筹兼顾。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证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坚持人水和谐。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坚持生态优先。把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坚持改革创新。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6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发展目标

市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维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证体系、水利管理和运行保证体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水资源的可继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市区、市区、县城和重点地区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规范,防洪除涝:基本建成信江段防洪减灾体系。即市区防洪规范50年一遇、市区、县城防洪工程及县中潢圩堤堤防2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堤堤防10年一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基本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市区排涝规范达到20年一遇,市区、县城、重点低洼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排涝规范得到提高,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洪涝灾害损失率(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占同期GDP比重)降至1.0%以下。

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抗旱:重点地区、重要乡村、粮食主产区的抗旱能力逐步提高。发生中等干旱时。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重大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发生特大干旱时,保证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平安。

2民生水利目标

并解决新增农饮规划内人口饮水平安问题。农村饮水平安:解决规划内28.69万人农村饮水平安问题。

继续实施以小型水库为主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开展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使病险水库(闸)比例进一步降低。

加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力度,农田水利:加快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步伐。逐步完善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以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保证国家粮食平安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以上。

农田灌排条件有明显改善。机电泵站改造:加快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步伐。

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水电:积极发展农村水电。解决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重点维护区的小水电代燃料问题,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

3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有效改善。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供水平安保证体系。

提高供水平安保证水平;启动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乡村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全市新增总供水能力约1.2亿立方米,其中城镇供水能力0.2亿立方米。

4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目标

推行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节约:贯彻落实江西省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市水量分配细化方案》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至2015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0立方米,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乡村供水管网平均漏失率控制在15%以下。

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维护,水资源维护: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平安,重点地区河段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2015年,依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全面实施水域排污总量控制,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应达到100%其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应在85%以上。

5水土坚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

逐步构建河湖及地下水生态维护体系,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水土坚持:切实搞好水土坚持生态建设。加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

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加强水生态修复。保证水资源平安,生态修复面积85平方公里。

6水利法制建设目标

水行政、执法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加强,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以抗旱、水资源利用与维护等为重点的水法规配套体系建设基本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法制化水平不时提升。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加强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坚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提高防汛抗旱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水利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水利科研技术手段和能力。加强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保证能力建设。

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水利科学研究和科技效果推广,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为水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8水利改革和管理目标

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和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水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水利管理:强化水利管理。加强农村水电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水能资源开发行为,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保证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建设和管理作为财政预算布置的优先领域。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方法,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特别是老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融资力度,拓展水利投资渠道,做到政府投入与市场融资偏重。

2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体系。

法规体系框架内,强化依法治水。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顺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管理和高效运作机制,加大政府对涉水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工程平安、资金平安等,提高水利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

3加强人才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