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4: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本科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科教学论文

篇1

2本科生实行导师制

学生选好专业后,学院应及时为每个大学生配备导师。负责对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指导工作。导师制由15世纪初英国“新学院”的创办者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新生一入校学院就根据其所选专业为他指定一位导师,负责指导他的学习和品行。导师和学生每周必须进行谈话,由导师指定阅读书目,学生汇报读书心得,师生一起进行研讨。在导学时,主要是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并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同时,导师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他们的生活、交友、做人、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通过朝夕相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学校、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博导、硕导、教授担任大学生导师。每年学院和学校对大学生导师进行评选,对培养出优秀人才者,给予奖励和表彰。

3教学计划的修订

目前大学的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性质,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部分。在总学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越来越少,大多数专业课在30学时左右。造成了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没有掌握。为此建议:各专业根据需要,减少基础课时,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直接删除,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专业课在70—80学时左右,专业课在50—60学时左右。由于基础课程的减少,有些是考研的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建议学校对有需要的学生开设强化班,帮助其考研。

4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针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坚持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评价的原则;坚持按不同学科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教学督导和同行以及教学委员会共同评价的原则;坚持激励和引导的原则,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网上教学效果评价、听课、问卷、座谈会和集中评议的方式进行,可分学生评价、教学督导与同行评价、教学委员会评价等三个方面。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为调动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效果,学院以学年为单位,可将学院教学业绩津贴总额的20%用于对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奖励。

(2)对教学质量不合格的教师提出整改要求,并继续追踪考察,若连续两学期不合格,则停止教学一学期,限期整改并参加培训。培训结束经学院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承担授课任务,否则调离教学岗位。

(3)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晋升职务以及优秀教学奖评选的基本依据。

(4)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学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当年一切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

(5)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教师,推荐参加学校及省部级的“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

5鼓励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法

研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并不是把某一教学模式做到了极致,而是每位教师都寻找到了适合的教学模式。只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即使在同一门课程,允许课堂教学有多种模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法研究,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有无限可能,学校需要勇敢尝试和科学创新。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生根发芽。

篇2

在很多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都使要和当地比较知名的一些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的,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都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来承担,环境卫生学通常是学校自己来承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为培养现如今仍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学校在预防专业改革之后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收货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这次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巩固,以便更好的对突发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

2.1合理调整和设置

相关课程和教学阶段新一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新的定位,对于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新的组合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精简或浓缩部分传统课程,从而形成了新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大量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交叉,也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专业课程虽然在学院开设,但有2/5的教学任务南疾控中心的教师承担;理顺授课顺序,如卫生毒理学提前开设;开设科研方法学类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临床课程和实习更具针对性,现场实习时间从第期的11月提前到9月且增加2周时间;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确定导师。

2.2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修定教学计划,同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教学大纲,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学类课程增加软件实习比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突出重点又融人大量信息,既便于课堂学习又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突出应用性实验教学

开设综合性实验预防医学本身属于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至关重要。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并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方式。借助学院实验中心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实验,突出现代先进技术和学科前沿技术,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3

二评估材料的特点

评估材料既是为评估专家准备的考察学校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自我办学思路、办学成效的梳理与总结.因此,在评估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态性、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精炼性等几个原则.

1客观性

本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理念是强调替国家把关,更强调为学校服务,为参评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真心实意为学校服务,并要求学校以平常心和正常态来迎接评估.如果学校不能保证评估材料的真实客观,甚至弄虚作假,必将失去评估的真正意义,也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原态性

本轮合格评估一改水平评估的弊病,提倡“三静”,即强调评估过程安静、评估作风干净、评估专家非常敬业,受人尊敬.整个评估过程尽可能不干扰正常的校园教学秩序,各部门要保持正常状态.因此,学校提供的评估材料要尽可能保持其原始性和常态性,丢失的材料不要刻意弥补,必要时可向专家如实说明.

3针对性

评估专家考察学校的法定依据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由学校自行提供,带有很大的自评成分,专家只是将其作为整体参考,并不是学校能否通过的法定依据,专家进校后还要对有疑虑的观测点进行访谈、相关资料核实等考察行为.因此,评估材料一定要针对指标体系内涵要求精心准备,支撑到位

4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包括评估材料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评估材料内容要求紧扣指标体系内涵要求,详略得当,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分类清楚,内容之间的关联度高.评估材料的形式规范则要求外在设计美观,纸张样式统一,文档格式规范,装订整齐,归档、保管、移交都要符合统一的要求.

5时效性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学校准备近3年的教学工作情况材料.评估材料要根据指标体系中观测点的具体时限要求和指标内涵要求分学年或年度进行准备,材料时间外延不易太宽泛.如师生获奖情况,不要提供3年以前或时间更远的材料.

6精炼性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大弊病就是部分参评院校,整理出浩如烟海的评估材料,动辄装几百盒,甚至上千盒,一二十个档案柜.这样的材料不仅繁琐,浪费了专家大量时间,而且也劳民伤财,耗费了师生的巨大精力和时间.因此,学校评估材料要进行加工提炼,去伪存真,在能够满足观测点要求和充分说明问题的情况下,越少、越精越好,以够用、好用为宜.

三评估材料建档思路

由于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参评学校报送的材料有明确要求,故本文主要以评估指标体系支撑材料和佐证材料为例,阐述其材料建档思路.

1支撑材料建设思路

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39个观测点.通过对39个观测点内涵的研读,笔者发现,评估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体现为学校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效果3个方面.第一个一级指标主要是反映学校工作思路,第二至第六个一级指标主要反映工作过程和措施,第七个一级指标主要体现的是工作效果.当然,在每个一级指标里大多也包含上述3个方面,如二级指标中的观测点“教师培养培训”要求“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类似观测点还有“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等.这就为评建材料的收集整理提供了一条思路,使我们在整理材料时有所侧重.

篇4

2体系结构与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对评估支撑材料进行管理和共享,在功能实现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的要求,切合兰州城市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任务分解,具有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所有的支撑材料都具有确定的目录和编号,一级和二级指标采用下拉列表框的形式进行选择,并根据一、二级指标进行材料目录形式的编号,这样材料的存放位置都很精准,不会发生材料混乱的问题。鉴于此,本系统主要有用户管理和材料管理两大块,具体如图1所示。在用户管理中,系统管理员是本系统的管理者,可以对整个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增加、删除用户,设置模块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权限,审核上传模块支撑材料、下载支撑材料、打印支撑材料、预览支撑材料等,如图2所示。而模块管理员是本系统的主要使用者,在登录后可以对自己所属模块进行所有操作,而对其他模块只有部分操作权限,

3数据库设计

依据系统开发技术的选择,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设计,建立了一个数据库(pgxt.myd),库中总共有4张表:登录表(admin):存储用户登录的相关信息。用户类型表(usertype):用来记录用户登录身份数据,即系统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普通用户。审核表(checked):用来记录有关审核的具体信息数据,主要是针对材料编号,给出是否通过的结果。登录表、用户类型表对应功能结构中的用户管理.上传支撑材料表(upload):用来记录上传的支撑材料信息数据,主要有上传支撑材料编号、文件名、文件路径;上传支撑文件的时间、上传支撑材料的用户编号;一级指标编号、二级指标编号、三级指标编号、审核状态等。上传支撑材料表和审核表对应功能结构中的材料管理。

4系统实现

本系统设有三个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普通用户,模块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不同的用户经过登录后,所进入的主界面也不相同,登录界面用AdobeDreamweaver来设计完成(创建Struts2.xml文件),登陆的实现使用Struts2里的Action类里的ActiongSupport类中定义的方法,不同用户都可以查看和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但是由于账号是实行系统管理员分配,所以不允许进行二次修改。在预览中,系统会根据上传的文件选择不同的预览方式,并同时实现了下载功能和数据库进行连接。

篇5

二、应用SPSS软件的基本统分析

教学材料第二、三章内容为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结合教学内容SPSS上机实验课应设置基本统计分析课程,该部分包括数据汇总报告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基本统计分析可通过菜单栏的分析(Analyze)窗口进入,点击分析栏之后,鼠标放置数据汇总报告(Reports)栏,即可显示分层报告(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数据汇总(CasesSummarize)、行汇总报告(ReportSummariesinRows)、列汇总报告选项(ReportSummariesinColumns)。其中分层报告主要用于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偏度系数等统计描述;数据汇总可用于对编辑窗口中的数据在结果窗口中罗列出来,以便浏览和打印,同时也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行汇总报告可罗列原始数据,其格式是以观察单位和统计量为行标目,以报告变量为列标目;列汇总报告主要用来生成按列显示统计量计算结果的报告,同时也可以完成许多统计计算。当鼠标放置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Statistics)位置后,选中响应的功能即可进入频数分析(Frequen-cies)、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s)、探索性分析(Ex-plore)、多维交叉表分析(Crosstabs)、比值分析(Ratio)窗口从而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响应的数据分析。

三、应用SPSS软件的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熟悉之后,在随后在课堂教学中会开始进行统计推断和方差分析部分的内容。SPSS实验课在此部分结合课堂教学相应的设置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上机内容。均值比较可通过菜单栏的分析(Analyze)窗口进入,点击分析栏之后,鼠标放置数据均值比较(Com-pareMeans)上即可显示相应分析栏:平均数基本分(Means)可用于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按分组变量计算因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值,如均值、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度等统计量,并显示结果;单样本T-test(One-SampleTTest)单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样本平均数和已知总体平均数的比较;独立样本T-tes(tInde-pendent-SamplesTTest)可用于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test(Paired-SamplesTTest)用于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检验配对样本差值的总体均数与0的差异有无显著意义,以及配对样本是否相关方差分析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单向方差分析(One-WayANOVA)可通过均值比较(CompareMeans)进入,其用于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和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也可进行多个处理组与一个对照组的比较。多因素方差分析可通过分析栏里的多因素方差分析(GeneralLinearModel)选项进入,进入之后会设置四个不同要求的选择: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Univariate)可用于一个因变量受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影响的方差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Multivariate)主要用于多个因变量受一个或多个因素变量或协变量影响的方差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Multivariate)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混合效应分析(VarianceCompo-nents)用来估计每个随机因素对因变量方差的贡献。在分析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方差分析。

篇6

二、C语言课程新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首先,我们要选择一本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的教材,该教材不是呆板木讷的传统教科书,我们应该选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的质量。老师要明确C语言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另外,要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除和增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微调。一个对教学内容重新确定,把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编程相结合,以及进行一些有趣的竞赛或者互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本科教学中,C课程语言的教学大多开设在大一,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没有系统的只是结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大脑中都会闪现这样一个念头,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有什么好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应该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学好C语言的好处,比如就业市场上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缺口比较大,学好C语言可以增加就业的砝码,而且C语言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以后还会学习很多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的为学生答疑解惑。C语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简单的语法学习入手,慢慢的积累知识,直到能自己独立的编写程序为止。

(三)C语言教学中学生和老师联系目前的C语言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是课堂学习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麻木不仁的听的刻板画面,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差,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作为本科学生的第一门编写程序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学生上着上着就走神,或者就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心里。另外,在上机实验部分,老师要求学生进行的实践往往是老师课堂上讲过或者是指定的某些课后习题,学生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导致学生遇到困难就放弃,寻找答案,无法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通过案例带动教学,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案例入手,再到一般的案例,最后到综合应用案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并和同学的讨论中,不但可以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还增强了对概念的理解。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余自学以扩展知识面,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投影和现在的板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缺点是每页幻灯片包含的内容有限,不便于学生对前后两页幻灯片知识的联系,还有就是幻灯片变换速度快,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多媒体教学的这个缺点,所以把二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上机操作调试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最终获得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应该以巩固知识点为主线,结合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达到提高自主编程能力的目的。

(四)新的成绩考核制度除了在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的考核外,还应该注意实际编程能力的考核,建立并执行创新鼓励加分制度,对那些在课堂勇于探讨问题,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创新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加分。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间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中心,让学生明白C语言课程的重要作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和编程习惯得到有效的改善,显著的提高了C语言的教学质量。

篇7

(一)学校政策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相抵触

大学里,教师的考评、津贴的发放都是以课时为标准的,课外的工作没法计算为工作量。而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是要老师们付出大量的课外时间,作出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实现的。但是学校并不认可这部分工作量。

(二)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门技能训练

很多年青教师拿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学方法训练,对于课前怎么备课,课堂上选择怎样教学方法等,完全凭自己的理解去做,而他们多选择效仿从前自己作为学生上课时,老一辈教师的上课方法。

具有偏向性大学现在普遍是重视科研而轻教学,重视学术性研究,忽略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考核主要是教学工作量和科研的考核。而职称评定,主要依据是教师是否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多少篇科研论文,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并不做考量。

(四)教师积极性不高

从大学对教师的考核来看,很难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性,缺乏动力。其实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不但能够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而且能够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五)学生对教学方法创新有抵触

对于一些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主要表现为不适应,由不适应到抵触。这主要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自己看的就少,自己花时间越少越好。当教师希望通过少讲而让学生自己更多的去阅读、思考和研究,学生却不愿意了。很多时候老师多布置作业,学生就不高兴了。若老师给点挑战性问题,有的学生还会觉得老师在为难他。所以,如果只是个别的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其他教师延用传统方法,那要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就会十分困难。

二、欧美大学的教学方法

西方高水平大学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到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其间的发展历程也是经历了将近1个世纪的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网上有很多一流大学的免费课堂视频,从美国很多高水平课程的教学方式来看,它将seminor研讨的方式和班级授课的方式结合起来,在班级授课中融入研讨的形式。在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更多的扮演一种导演的角色。学生从配角变成了主角,课堂包括与之相联系的课外活动中,个人的思考和团队的合作讨论成为主要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内容,从教材扩展到与该课程相关的全部知识体系和实践领域。美国很多实践性强的课程多是以项目为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每门课通常分为3-5个相对独立或者逐层深入的项目,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项目背景、设计要求、可求助的资源和进度安排。学生也分为3~5人的小组,经历设计的整个过程:确定分工、查资料、讨论分析、调查统计和定方案等,最后完成项目报告,并在全班及老师面前陈述汇报。美国Michigan大学早在1965年发起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建立教师发展中心(FaultyDevelopmentCenter)。现在美国高校已经逐渐制度化。教师发展中心承担了大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发展中心已成为教师投身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加油站”。该中心采取教学讲座、讨论会、教学咨询、教学档案袋、教学改革实验资助等方式,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

三、结合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自控系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在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自控系很多的课程,尤其是到了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都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以笔者教授的《DSP技术与应用》课程和《数据结构A》为例,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创新的想法。

(一)系统而生动的讲好绪论

课程的概论很重要,课程的第一、二节课通常是概论性质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而应该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介绍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以DSP课程为例,教师首先需要介绍这门课程和学生们已学的专业知识之间关系是怎样,帮助学生们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阐述所授课程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联系,如DSP课程与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之间的关系。比较所授课程与类似课程之间的异同,如DSP课程与《单片机原理》和《嵌入式系统》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讲好了绪论,可以让学生们带有目的性的去听这门课。对于选修课来说,对选修的同学也更有引导性。

(二)将科研项目引入课程

美国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应该贯穿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创立本科生科研计划,为本科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机会。DSP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那么在课程中引入科研项目为基础,结合应用实际引导学生自学和思考非常重要。课程可以以电机控制、音频处理、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项目为基础,将项目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几个阶段,从选片、存储分配、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促进学生去翻阅更多的课外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师生沟通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思考的方式。手机4G通信、电子邮件、音频以及视频会议等网络技术以及新出现的facebook、微博和微信,大大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便捷性。除了课程授课,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可以专门为所授课程开设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共享课程相关的一些知识,课程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讨论课堂上一些教学方式,同时可以获得学生的实时有效反馈。(四)结合实际经验学校或者学院提供一些资金资助,在课堂上引入有项目开发经验或者知识应用实践较为丰富的专业人士到课堂上来,这样可以大大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以DSP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找工作有很大帮助的一门实践性课。学生们会更加关心这门课未来的应用,怎样做才能够增加自己实践能力,怎样提高实践能力。即使笔者做过近十年的DSP开发,但是也不能够说全面的了解DSP,比如DSP的硬件设计这块,可以请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提点学生,给学生做个1-2课时的介绍。

篇8

一、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作者:仇晓洁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篇9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确定必须满足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来讲,应用型本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或理论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实用、实际、实效、综合。因此,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变性和竞争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践探索逐步实现,这是一个实践、自我反思和再实践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善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基础,教师的循循善诱是前提,学生的亲身实践是关键。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理论,从课程特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结合铁路消防管理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课程的特性。在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具有差异性,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如果要塑造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应构建相应的符合课程内在规律的教学模式。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依据其理论丰富、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模式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公安机关的要求;实践性强,而理论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铁路消防管理的内在规律以及铁路公安机关对消防监督管理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铁路公安机关对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审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使得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掌握铁路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具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出色完成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3.教学设计。铁路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建筑消防审核(铁路消防机构承担)、消防监督检查、火灾应急处置、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为治安学专业的学员,他们在进入公安机关后大多在一般治安管理岗位任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监督检查、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随着岗位的转变他们会进一步接触更为复杂的消防监督工作。不同的工作内容对理论需求的广度、深度及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有不同。因此,课程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和系统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又要突出实践性。

(1)模块化根据课程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系统化系统、完整、应用性强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一个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点。这也是由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完成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基础。如燃烧学理论解释了燃烧发生、发展、熄灭的规律,是消防管理工作的依据。燃烧条件决定了防火、灭火措施。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直接影响建(构)筑的防火设计、电气设计、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各类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又是建筑消防审核、监督检查的依据。课程教学虽然采用了模块化的框架,但各个模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实践教学中,对实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析和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是为了使学员加深对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理解,同时也是为学员明确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标准。消防监督检查实训分为建筑、电气、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和法律程序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不同场所如列车、站、场、段的灭火、疏散、逃生则是由该场所火灾规律、防火设计决定的。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还应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实现条件。教学设计的实现还需要各种条件来满足。首先,在总课时确定的情况下既要进行理论教学又要有充分的实践,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实践学时占总学时应不低于25%。理论教学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掌握全部理论知识的需求,需要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构建“学习包”的形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在“学习包”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除对现有实验、实训室(场)改造、完善外,还要新建消防设施设备实训室。铁路环境复杂、多样,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在校内建立模拟实景。因此还需要设计制作与铁路实际环境相同的虚拟真实模型系统(VRML),以弥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铁路针对性不足的缺点。

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与内容对学员学习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应用型本科以“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学生学业成绩构成中,应用能力的考核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框架,且每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应地,教学评价就不能单纯用期末试卷考试而应多元化。教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如试卷测验、论文评价、实践评价、口头问答等,最终给出综合评定。

三、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方面,根据培养铁路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规范执法的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具体到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实践任务选定在实训中选择的对象、环境应该是在实际消防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一定典型性,而且规模不宜过大、过于复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目标,使不同实训小组的任务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实践过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前提出相应实践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任务需求搜集必要的资料信息。这种任务导向能够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自学的积极性。实训任务的完成并不集中在上课的几个课时之内,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避免学生因为困难而失去积极性。

(三)实践结果实训结果除制作实训报告外,可要求学生制作成PPT在课堂演示,然后进行讨论以及教师点评。这种方式能既够给学生压力也能够增加认真对待实训的动力。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能更清楚自己的不足,进一步理解消防监督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

篇10

从教师为主的理论课堂转变为学生为主的实践课堂,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自学能力,通过培养其合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对虚拟公司的仿真实践,达到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认知和增强团队意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不做决定性的引导。以此形成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虚拟

公司作为一个教学平台需要深入到大学的每一个学期中,对课程体系重新设计和编排,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式教学方法。

1.实习阶段

也就是在第一学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熟练。进入虚拟公司,首先对其环境进行熟悉,通过交流了解基本的业务岗位职能。对管理模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类似的现实企业进行了解,利用讲座等形式,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进一步专业性的关注,提升同学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对虚拟公司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成为其正式员工,开始进行各种工作。当学生对所接触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对本专业一些知识领域涉猎的匮乏,会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知识掌握、素质提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中去。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课程的讲授、专业案例的分析、特殊问题的解决等,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竞争阶段

通过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在工商管理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在管理方面也会产生独特的见解,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通过职业规划的形式将自己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中,参与虚拟公司之间的竞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计划,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不断进行改善和发展。在这段时间,课程方面的设置主要以选修和专业课为主,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和技术支持进行公司的组建发展与竞争。

4.过渡阶段从虚拟向现实的过渡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同企业一起组建成一个小组,对虚拟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计划的制定。外来企业也可以根据虚拟公司情况进行人才选择,达到虚拟与现实的接轨。一些同学还可以通过调研和实践等手段对市场进行分析,在社会的支持下,达到创业的目的。

二、学生虚拟公司特点

(一)突出专业性工商管理的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思维开放性、业务能力创新性与商业道德领悟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针对知识进行强逻辑性的传授。虚拟公司实际上是对社会进行校园化的缩影,使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变近,适应市场需求。

(二)强调系统性虚拟公司改变了原有的教学体系

提出了工商管理的第三层发展,是在人才培养和制定培养计划之后的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同时做好了教学的收尾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体现新型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在虚拟公司中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学生通过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毕业后能够达到企业入职的标准,顺利度过应届毕业生的尴尬期。通过学生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提高了自,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

(四)促进教学能力构建

在虚拟公司的创建过程中,不能依靠老师单独的能力,在教学中也要采取团队模式,教师也要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辅导教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学生在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

(五)促进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

学校和社会都给予很大的支持。通过在大学期间对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信心地在创业的道路上发展。

篇11

(一)教育学

简单来说,教育学是通过教育过程中显示的现象,用来反映基础教育的规律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就是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进而解释教学质量管理的特殊的规律,实现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的目的。很明显,教育学的科学理论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向导和管理依据。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子细胞”。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对教学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对教学质量形成特定的管理体系。

(二)管理学

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向管理要收益是一个普遍的管理现象,因此,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之产生一定的收益,就是我们需要在管理学中借鉴相应的知识和理论。在研究型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这种新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还应该对每个环节比如教学,学习等设定一定的标准,评价制度,反馈环节以及改进和提高机制以明确教学的目的,保证教学质量结果符合教学质量的要求,并达到相应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管理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因此,在研究型大学制定其质量管理体系时,要注重因材施教,给学生和教师都留出充分的发挥空间,实行对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控制,培养全面人才。

(三)系统论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热情以及教学设施等因素。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系统论的基本理论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论点,教学过程是系统整体,其他对教学质量进行影响的因素,各因素的特征,相互作用的方式等构成了教学系统的基本骨架,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以及运行产生影响。教学系统理论的形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每个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是不同,所以教学系统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应该联系实际,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定位。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研究型大学在对自身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学校本身的特色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但是,无论具体的情况怎么样,都要严格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研究型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及人员共同努力、作用,才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认为: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主要有学校的管理部门来进行监督和鞭策以达到提高的目的,比如学院的指导员以及学校的教务处和相关的分管教学的部门来管理。但是,现代的教学管理理论认为,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但是却是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不及时改正这种错误的片面思想,就会对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提供错误的导向。

(二)国际化原则

在现代社会,是多个国家接轨,共同发展,繁荣的社会。因此,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与国际化接轨,那么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案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借此来建立和完善有着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帮助研究型学校培养出全面实用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功能型人才。

三、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的建议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正处于探究和摸索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但是从国外的经验和初具模型的院校中,可以归纳出几点建设要求。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要规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学质量体系也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使之的管理能够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制度的制定要避免产生负面效应,要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助益。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测和监督,及时纠正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和偏颇,以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服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篇12

老师:哪个小组先发言?第一小组组长站了起来。他首先作了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老师借此又介绍了班里其他几名学生,让大家猜这些学生是谁。学生给出各自答案。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找出谁是报纸文章里的课堂之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小组其他成员概括课文大意。

进入另外一个主题——《天堂里的朋友》。第二小组组长发表对家里养宠物的班级同学数量的调查结果。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动物的习性。一名学生模仿不同种类动物的动作,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其他小组成员用英语介绍自己之后,参与讨论自己家宠物的习性。老师告诉学生如何与宠物相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操。

老师:你们在考试中作过弊吗?你听说过什么样的作弊方式?你觉得作弊好吗?学生给出自己回答,进而过渡到第三个主题。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讨论如何看待作弊。老师引导学生考试不应该作弊,要求实、求真,做一名诚信的好孩子。

进入《你害羞吗?》主题。第四小组组长宣布对本班谁比较害羞的调查结果,具体有哪些表现。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出主意,帮助他克服害羞的毛病,同时也指出害羞的益处。让一名自以为害羞的男孩在全班同学前唱一首歌,虽然这名学生有些胆小,但是老师鼓励他不要害羞,鼓起勇气。阅读报纸文章,做练习。老师总结。

【夏丽辉点评】

陈雨老师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设置了十多个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选择,使本节阅读课活而不乱,充分发挥了课堂效率。而且,她对所授内容的掌握非常熟练,教学基本功很强,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总体来说,这节课比较生动、有趣。内容安排合理,环节设计清晰。每项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实效性较强。

从教学设计上来看,陈老师的这节课比较合理,能牢牢把握报刊的中心内容,灵活处理材料,在课前明确引导学生做一些调查,使学生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此举既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方面,陈老师的课堂抓住了知识点,即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例如,在学习《班级之星》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先讨论“谁是我们班的明星人物”,然后导入学习的重点:谁是报刊文章里的班级之星?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确了阅读目标。

在教学效果方面,陈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例如,通过讨论报刊上动物的习性,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动物,及在家里养的宠物等。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师生及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新课改理念。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自主阅读,表达思想,在切身体验中完成教师设计的各项任务。同时,小组竞赛的方式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并作出自我评价,使评价具有合理性、激励性。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也得到培养。

但该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尽量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向理想的方向迈进,而不应该说“第四组的同学都挺害羞的”之类的话。还有一点就是,陈雨老师对课堂资源的利用不是很充分,即没有给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机会,这样虽然实现了发言机会均等,保证了课堂时间,但却湮没了学生的个性。这是因为,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整体发展,更应该突出个性化教育,充分调动英语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让他们的才华充分展示,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学生影响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记者感悟】

陈老师的报刊阅读课是该校的一项科研课题,课堂全部采用英语。听课时,有点担心学生是否都能听懂,但很快我发现自己多虑了:课堂的气氛极其活跃,小组成员的发言积极踊跃,自我表现欲都非常强,一些学生甚至做到了“超水平发挥”,真的把课堂当成了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