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10:19: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这样有利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扬长补短。(工业分布的原因见活动p23)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
的国家。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上游流经山区,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图7.28p31)
第三节印度
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注:印度地形图7.34,找出印度所在经纬度、临海,地形的分布特点,主要邻国及方位,主要城市: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为抵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
4、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增长很快。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对照图7.34、7.41、7.42,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的关系。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对照俄罗斯地形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周边国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区的位置及分界。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应提高动手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创新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生物复习教学中,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优化教学效益,对生物学科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整理思路的一种方法,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具有独特的特征:(1)焦点集中,主干发散。焦点在中央图形上,呈现树状结构,从中央向四周放射。(2)形式多样,直观易懂。在文字之外引入图形、颜色、线条,从而使零散琐碎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3)内容简洁,层次分明。树干的分支由一个个关键词所构成,内容要点简洁,导图是按照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层加工。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工具,将其运用在教学上,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地复习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1.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学习整体状况来看,多数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迫记忆大量的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思维导图对于迅速整理大量零碎的知识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通过运用图形、线条甚至色彩等形式对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联想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单纯罗列知识点,沉闷、枯燥乏味的复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进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有了兴趣,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符号、图形,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的个性,并大胆质疑,积极进行阅读、思考,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学生掌握这一思维方法,就一定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画图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内容整理
将思维导图用于章节复习,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区别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大思维导图下进行学习,标记出重难点、易混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复习“被子植物一生”一章时,教师把本章的要点进行罗列、串联。被子植物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再到开花结果有三部分内容,接着再由三部分内容展开,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细化知识点内容,种子的萌发包括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萌发的过程;植株的生长包括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开花结果包括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注意不同分支使用不同的颜色,同一个分支最好使用同一种颜色,如此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被子植物一生”这章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生物复习课是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传统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参考资料中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记忆,再结合相关习题练习巩固。八年级生物总复习时,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内容多,涵盖七下整本书,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知识,常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何梳理生物圈中人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为本专题复习的关键。因此,今年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我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复习所得的精髓用直观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复习课上,先引出话题: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怎样才能构成人体?人体包括哪些系统?再顺着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怎样获得?又是怎样输送到身体的组织细胞利用的?哪些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回答,由此及彼,边听学生的答案边整理思维导图,学生回答完,不同章节的系统也就串联完成了(见上图)。这样从思维导图出发,理出各大系统要点,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挖掘、拓展延伸,进行专题拓展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将不同系统内容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这样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并完善了原有的体系构架。总之,思维导图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问题中心,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积累指明了学习方向,还易学易懂。形象直观的图示展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实现将几十页的书本知识内容压缩在几张图中,将繁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用词汇、线条、符号和图像等,把一些枯燥繁琐的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生动有趣的图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鼓励并发展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再对知识进行情境化、问题化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从而巩固其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66.
[2]邵贵瑜.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81.
[3]葛丽侠.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68.
[4]林小云.提升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福建教育,2015.09.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任何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而这个“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缺乏学生思考和探索过程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是无效的。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动脑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归纳、总结,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头脑风暴”、“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等环节,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层层分析。如:我在七年级下册《日本》这一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我眼中的日本”,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再布置学生看“日本地图”、“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思考通过这些图片可以获取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分析出日本的领土组成、位置、地形、城市、海岸线曲折等一些基础的知识。接着让学生议一议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岛国、海岸线曲折、多山的地形对日本有什么影响,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震减灾,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是练一练,让学生在Flas上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在空白的日本地图上掌握日本的四大岛屿、地形、城市等一些基础知识。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出来的结论要容易记住,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
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所谓的老师就是一群喜欢自言自语的人所从事之职业,老师是不会关心学生的感受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听公开课,若课堂上学生能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这节课存在瑕疵,我也会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凡是沉闷无声、学生不会讲的课堂,哪怕教师讲得再到位,分析得再透彻,我也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后者,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没有学生语言的表达,哪来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语言这种最直接、最便捷的交流方式,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学生能讲,会讲,并非一日之功,是要常常“修炼”的,在地理教学时,教师一要注意等一等,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过于急躁,看学生答不出,就替学生回答,否则学生的口就很难动起来。二要注意说一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多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的环节,如我在上人教版七下《美国》这一课时,先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自己制作的Flash,伴随着悠扬英文歌曲的是一些与美国相关的图片,包括建筑、风俗、城市、NBA球星、奥巴马、自然风光等。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七嘴八舌说美国”这一环节,我问学生:“谈谈你所知道与美国相关的事情。”学生七嘴八舌地讲着,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个“说一说”的环节,往往是用在学生比较熟悉或是比较容易的知识点上,太难了,学生很难说,在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三要注意议一议。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地理知识,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学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全班交流,这样的地理课堂,既有师生的对话,又有生生的对话,学生的口比较自由,长此以往,学生的“嘴上功夫”一定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从繁重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在课堂上,书上的基础知识、地图、图片,要让学生自己看,在课后,更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如在讲到《自然资源》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内找一找有哪些自然资源。在讲到中国交通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状况等。地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可以说,每一节地理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让学生把地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注意观察,观察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用好地理的必要条件。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记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地理课上,基础的知识,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课外补充的知识点,要让学生记一记;地图上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标一标;重要地名,要让学生在空白的地图上填一填……让学生的手充分动起来。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写、标、记、填,还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如七年级学生学完经纬网后,可以让学生利用乒乓球、铅丝、塑料泡沫、圆规等材料和仪器制作一个地球仪,比一比谁做得更好。八年级学生学完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买中国行政区的拼图来一次拼图比赛。七年级分析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后,让学生画一画世界地图的简图,然后填上相关地名。学生通过写、记、标、填、做、拼、画,能培养动手能力,脑、手、眼联合起来,发挥更好的功效。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地理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书本,要让学生的知识超越书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社会。一是可以多让学生讲讲地理小故事,如极光、奇岛面面观、百慕大三角之谜、袖珍国等有趣的地理故事,都可以在课上讲一讲。二是可以说说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要闻,如在讲天气和气候时,可以引用2011年冬季欧洲天气极端恶劣,冻死200多人;在天气预报中冬季常听到寒潮警报,夏季常听到台风警报,是怎么回事?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也就更感兴趣。三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查一查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商场里有哪些日本的电器?有哪些品牌?学生家乡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怎样?思考应如何治理,和学生一起分析本地的自然经济概况,讨论应如何发展本地的经济,等等。尽管不少知识书上没有,但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身在课堂,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大有益处。
近年来,温州市中学高级职称评审以及其他一些教学评比,课堂教学考核经常上复习课。虽然平时数学课堂复习课也十分普遍,但是大部分老师很少重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对实现高效的复习课也缺乏深度的研究。上学期,我校教学研讨会就以“初中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为主题,开设几堂精彩的复习课,本人也积极参与复习课的研究,并不断反思教学策略,深有感触与启发。下面就实现高效复习课谈几点策略。
一、梳理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
传统的复习课,常用罗列式梳理知识,老师喜欢将数学概念、定义、公式、法则,通过简单的回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加以大量的练习巩固。实际上,这样的复习,往往等于炒新课的冷饭,学生兴趣不高。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新题型,对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与能力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试题不拘泥于基础知识,解决这类题,就要对概念理解透彻,并能灵活运用。
案例一:《勾股定理》复习。
(一)开放式导入
教师出示图1,问关于这张图,你知道多少?
生1:赵爽弦图;
生2:用它能证明勾股定理;
生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 ,斜边为 ,则有 ;
……
(二)定理表述
请你根据图2(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三)尝试证明
以图2(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可以构造出以 为底,以 为高的直角梯形(如图2(2)),请你利用图2(1),验证勾股定理。
(四)知识拓展
利用图1(2)中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证明 < ,
证明步骤如下:因为BC= ,所以AD=。
又因为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 AD(填大小关系),即。
所以 < 。
分析:上述的教学流程,将勾股定理的形成与论证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定理的本质,学会用面积法论证数学结论的思路,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勾股定理提供思路。
二、挖掘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课上,除了梳理知识点,达到优化复习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将知识系统化。通俗地说,就是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的过程。研究表明,结构良好,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不仅能通过组块减少记忆项目的个数,而且能促使信息有序地团长到长期记忆中,从而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案例二: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时,我选用了以下问题串,从分析图象特征入手,引导学生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图形变换等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1、如图3,直线 经过A(-2,-1)和B(-3,0)则不等式组
分析:此题可以由点A、B的坐标求出k与b的值,再将原不等式化为不等式组解决,便根据图象的性质,可以更直观地得到结论,画出3条直线 , , 即x轴(如图4所示)如要满足不等式, 图象在 图象上面图象在 图象下面,只有取AB之间部分,所以-3
2、若直线 与直线 (m为常数)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整数m的值为()。
A、-3,-2,-1,0B、-2,-1,0,1 C、-1,0,1,2 D、0,1,2,3
分析:此题虽然是考查求两一次函数交点的坐标,但是具体操作为解含m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x,y,再利用第四象限点的符号特征解不等式组,它巧妙地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给(不等式组)结合了起来。
3、如图4,直线与 轴、 轴分别交于A(-1,0)、B(0,2)两点.
(1)将直线AB绕原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直线 .
请在图中画出直线 ,此时直线AB与 的
位置关系为 (填“平行”或“垂直”)
(2)求(1)中的直线AB 和直线的交点C的坐标
思维拓展:分别求直线AB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的函数解析式,并探求直线 : ( )关于x轴、y轴及原点对称的函数解析式。
此题及其引申的思维拓展部分很好地融合了几何变换知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再将直线 ( )的上、下平移规律加以回顾,则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三种图形变换知识点与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最后由学生进行小结,板出知识关联图
=0
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网络,将相关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养成对知识进行联系、构建的习惯,这样能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思维水平。
三、设置变式题,激发学生思维
1、设置连续性的变式问题
进行复习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因题生题,最好能让学生在一个开发的载体中,尽可能多地回顾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与归纳性思维,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在教学上,可以设置连续性的变式问题。
在“反比例函数”复习课上,教师出示如下问题:
在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上有两点(3, ),(4,b),试比较a与b的大小。
(学生通过直接求值、利用函数图象、利用增减性3种方法进行比较)
变式1:在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有两点(-3,a),(4,b),试比较a与b的大小。
变式2,在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有两点(-3,a),(4,b),(5,c), 试比较a、b、c的大小。
变式3:若点(-3,a),(4,b),(5,c)在 图象上,试比较a、b、c的大小。
分析:教师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进行一连串的变式,降低思维起点。通过变式1和变式2比较不同会支点函数值大小,通过变式3,学生认清问题本质,考虑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解决问题。设置变式4,使学生融会贯通。另外,通过多种方法的讲解与提炼,学生掌握了直接求值,利用图象,利用函数增减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设置了“阶梯式”变式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变换设问方式进行变式
复习课上,教师地选题十分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针对性的选题,不出偏题,怪题。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从习题中进行改编,以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七下“分式”复习课
教师可以对第170页作业题5进行改编。
原题:现有甲、乙、丙三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什锦糖50千克,其中各种糖果的重量和单价如表1所示
表1
甲种糖果 乙种糖果 丙种糖果
千克数 10 20 20
单价(元/千克) 25 20 15
商店以糖果的平均价作为什锦糖的单价,若要使什锦糖的单价提高1元/千克。问需要加入多少甲种糖果?
答案:10千克
改编1:现有甲、乙、丙三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什锦糖50千克,其中各种糖果的重量和单价如表2所示
甲种糖果 乙种糖果 丙种糖果
千克数 20 20 10
单价(元/千克) 15 18 24
商店以糖果的平均价作为什锦糖的单价,若要使什锦糖的单价提高1元/千克。计划从甲、乙、丙三种糖果中再加入一种糖果,问需要加入的糖果是哪一种?试求出需加入该种糖果的重量。
解析:由于什锦糖的单价是 ,所以只能加入单价高于18元/千克的丙种糖果。
设需要加入丙种糖果x千克,则 ,解得x=10
改编2:七下“分式”第165页探究活动:商店通常以下方法来确定两种糖混合而成的什锦糖的价格:设A种糖的单价为a元/千克,B种糖的单价为b元/千克,则m千克A种糖果和n千克B种糖果混合而成的的什锦糖的单价为 (平均价)现有甲、乙两种什锦糖,均由A、B两种糖混合而成,其中甲种什锦糖由10千克A种糖果和10千克B种糖混合而成,乙种什锦糖由100元A种糖和100元B种糖混合而成,你认为哪一种什锦糖的单价较高?为什么?
解:甲种什锦糖的单价是 (元/千克)
乙种什锦糖的单价是: (元/千克)
因为 - ≥0
所以 ≥
所以,若 ,则甲种什锦糖单价较高,若 ,则甲、乙两种什锦糖的单位相同。
分析:改编1与原题比,数据变化了,原题求得什锦单价为19元/千克,现在是18/千克;现在对加入的糖果是哪一种要做出选择;因为提价前什锦糖的单价为18元/千克,所以加入的糖果单价应高于18元/千克。改编2则从具体数据计算到抽象的字母简化,从平均价的计算到分式比较大小。
实践证明,运用变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式教学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变多,这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矛盾上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思维僵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迁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由于它的形成特性,数学思想方法要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有意义。所以在复习课上,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而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断想方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高度概括的思想,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勾股定理》复习
如图,在RtACB中,∠C=90°,D是边BC上一点,AD=BD,若AB=8,BD=5,则CD=
解法一:设CD为X
在RtACB中,
在RtACD中,
得CD=
解法二:
AC=
CD=
说明:此题构图简单,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是利用勾股定理或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都不能直接求出结果,此题主要考查方程思想的应用。而方程思想也是初中数学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三角形问题中,经常利用勾股定理或等积构造方程,尤其在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有着较广的应用。复习课上,只要涉及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与复习中,去不断感悟与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然,实现高效复习的策略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设置阶梯式的问题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抓开放式的载体,为学生的知识重组提供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总,抓复习的节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只要策略得当,总结规律,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定然会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