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和香蕉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5: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芭蕉和香蕉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芭蕉和香蕉的区别

篇1

颜色,香蕉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表皮是青绿色,熟后变成黄色,并会带有褐色斑点,内里果肉为黄白色,芭蕉熟后的表皮是灰黄色表皮上也无斑点,内里的果肉颜色为乳白色,口感较香蕉

味道,香蕉在表皮就能闻到有一股浓郁的香味,口感香软好吃,而芭蕉的味道很淡基本闻不到,在口感上虽然有些甜,但甜里会感到带着一股酸味

营养价值,芭蕉与香蕉的营养价值差不多,从中医角度来说都有润肠通便功效,香蕉性凉,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对老年人来说宜吃芭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芭蕉的果实与香蕉很相似。芭蕉和香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其色、香、味、形均很相近,是一个家族中的两个品种。要区别它们,得从外形、颜色和味道上着手。从外形看,香蕉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果皮上有3个棱。芭蕉是果肉质,熟食黄色,有多数种子。

芭蕉分布于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上海、湖南、浙江、湖北、贵州、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广西等。芭蕉原产东亚热带。

芭蕉不仅做水果可食,还有药用价值,而且,芭蕉的叶,花,根都是很好的药材。

自古以来,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但蕉叶却碧翠似绢,玲珑入画,兼有北方人之粗豪和南方人之精细。芭蕉果实长在同一根圆茎上,一挂一挂地紧挨在一起,所以,有的民族将芭蕉看作团结、友谊。芭蕉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理疗吧

1. 芭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作用。

2. 芭蕉还可治热病,热毒。

3. 芭蕉还可以治疗中暑,脚气,烫伤。

4. 芭蕉外用可以消痈疽。

5. 芭蕉的皮及叶敷蜂、虻刺伤处,可止痛,并有止血作用。

6. 芭蕉对高脂血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7. 芭蕉对甲状腺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8. 芭蕉对骨科、外科疾病,皮肤性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9. 芭蕉对糖尿病也有治疗作用。

安全吧

篇3

突然,小陈跑过来说:“发现了新奇的东西,快快跑过去看!”嘿!那是什么新奇玩意儿?过去看看。过去一看,发现一块地里种着一些奇怪的水果,它们叫做“字母西瓜”。这些西瓜形状都是长成字母一样的,而且味道还有区别。味道是以二十六个字母在单词里用的次数多少来区别的,用得却多,味道就更好吃;用得少,味道就不好。你看看这个字母是“Z”的瓜,用得哪里多啊,尝起来又干又涩,非常难吃。这种瓜只适合特别的人。你再瞧瞧这个字母是“A”的瓜,尝起来又香又甜,受到大家的喜爱。吃这种字母瓜,挑选是很重要的,在这里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诀:尽量挑是五个元音字母的瓜,因为这些元音是出现得最多的!

篇4

1.2 香蕉PHS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香蕉PHS蛋白氨基酸序列基本理化性质采用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二级结构采用在线SOPMA程序(http://npsa-pbil.ibcp.fr/cgi-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_sopmahtml)分析,所有参数均为默认值。利用在线工具GreenPhyl V4分析不同物种中PHS蛋白中的数量(http:///cgi-bin/family.cgi?p=id&family_id=1325#tab-famcomp)。通过NCBI CDD(http://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预测PHS蛋白的保守结构域。

1.3 香蕉PHS基因结构分析

将从香蕉全基因组数据库得到的香蕉PHS基因序列和cDNA序列, 利用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 (http:///index.php)分析基因结构。

1.4 香蕉PHS进化树构建

将香蕉PHS蛋白和拟南芥、水稻、玉米、高粱蛋白通过Clustalx 1.83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采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参数设置:使用neighbor-joining法则的P-距离(P-distance)模型构建,选择了成对删除(paiwise deletion)空位(gap)的选项, Bootstrap method取值1 000。

1.5 香蕉PHS蛋白的结构和保守基序查找与注释

蛋白的保守基序采用MEME4.0 (http:///meme/)分析, 基序的最大数目设置为10, 基序长度设为6~200个氨基酸。对得到的保守基序运用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在线工具进行功能注释。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PHS蛋白家族成员的鉴定

根据香蕉全基因组数据库以及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其他植物中淀粉磷酸化酶基因序列信息,从香蕉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个 PHS 淀粉磷酸化酶家族成员(表 1),其登录号分别为GSMUA_Achr4G32600_

001和GSMUA_Achr6G33840_001。通过PFAM及 NCBI-CDD工具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2个香蕉PHS蛋白均含有α-葡聚糖磷酸化酶特征结构域(图1)。其中,GSMUA_Achr4G32600_001与拟南芥AtPHS1(AT3G29320)同源,命名为MaPHS1;GSMUA_ Achr6G33840_001与拟南芥AtPHS2(AT3G46970)同源,命名为MaPHS2。MaPHS1定位于4号染色体,基因方向为反向;该基因全长7 906 bp,开放读码框长度2 784 bp,编码92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4.8 ku。MaPHS2定位于6号染色体,基因方向为正向;该基因全长7 888 bp,开放读码框长度2 517 bp,编码83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5.09 ku。MaPHS1和MaPHS2的等电点分别为6.59和6.09,偏酸性。不稳定指数分析发现2个MaPHS蛋白不稳定指数均大于40,为不稳定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2个MaPHS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利用在线工具GreenPhyl V4分析发现在37个物种中PHS蛋白的数量为265个(图2)。由保守区预测(图1)显示,MaPHS具有保守的糖基磷酸化催化区,由功能区预测显示,MaPHS1和MaPHS2蛋白分别在765~777及675~689处有1个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EASGTSNMKFA(S)M(L)N。

分析MaPHS蛋白二级结构(表2)表明,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扩展链结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形式组成,其百分比大小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扩展链结构>β-转角。利用Plant-mPLoc对MaPHS基因家族的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均定位于叶绿体中。

2.2 香蕉PHS家族基因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

利用GSDS软件构建MaPHS基因结构(图3),MaPHS1由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组成;MaPHS2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为研究MaP5CS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利用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和单子叶水稻、玉米、高粱的P5CS蛋白序列为参考,利用MEGA软件对香蕉基因组中的PHS蛋白采用邻接法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如图4所示。

2.3 PHS蛋白的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

通过MEME软件预测PHS蛋白结构结果如图5所示。利用SMART软件对预测的保守基序进行命名结果见表3所示。结果表明,香蕉PHS蛋白均含有8个基序(基序1~7,9),不包含基序8和10。AtPHS1含有9个基序,相比PHS2多了基序8,长度为80个氨基酸。进一步通过SMART在线工具对基序命名,基序1~7为磷酸化酶保守结构域。

3 小结与讨论

淀粉磷酸化酶在淀粉代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有2种不同的类型,即PHS1和PHS2[13],根据对糖原亲和程度不同分为低亲和型与高亲和型,PHS1为低亲和型,PHS2为高亲和型[15]。PHS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禾本科植物中高度保守,大多为2个PHS蛋白。袁亚芳[4]对水稻额淀粉磷酸化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2个不同类型PHS基因的表达特性,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该基因导入植株体内,从而改良稻米品质。刘世才[18]在盐藻中克隆了PHS1,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淀粉是香蕉果实中的主要成分,在香蕉采后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淀粉大量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在达到最佳食用期时果实淀粉含量只有1%。正是由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淀粉的降解转化使得果实具有独特的口感、适宜的硬度及丰富的营养[19]。而淀粉磷酸化酶在淀粉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研究淀粉磷酸化酶的功能对了解果实发育成熟机理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香蕉PHS基因家族进行了初步分析, 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表达调控、结构和功能等提供参考数据,通过调控其表达来达到提高香蕉果实成熟中淀粉降解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香蕉果实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SCHNEIDER E M,BECKER J,VOLKMANN 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tato phosphorylase change with its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as revealed by immunological methods[J].Planta,1981,151(2):124-134.

[2] DAS A,PRADHAN S,SHARMA S G. Starch phosphorylase enzyme is over-expressed in submerged rice(Oryza sativa L) plant[J].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06, 15(1):51-53.

[3] NAKAMURA Y,ONO M,UTSUMI C,et al. Fun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plastidial starch phosphorylase and starch branching enzymes from rice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branched maltodextrins[J].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2012,53(5):869-878.

[4] 袁亚芳.水稻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表达及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7.

[5] FUKUI T,SHIMOMURA S,NAKANO K.Potato and rabbit muscle phosphorylases: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regulatory and nonregulatory enzymes[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1982,42(3):129-144.

[6] STEUP M. Starch degradation[J]. The Biochemistry of Plants, 1988,14:255-296.

[7] KUMAR A. Starch phosphorylase in plants[J]. Journa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1989,48(12):568-576.

[8] BRISSON N,GIROUX H,ZOLLINGER M,et al. Maturation and subcellular compartmentation of potato starch phosphorylase[J].The Plant Cell,1989,1(5):559-566.

[9] LIN C,YEH K,LEE P,et al.Primary structure of sweet potato starch phosphorylase deduced from its cDNA sequence[J]. Plant Physiology,1991,95(4):1250-1253.

[10] KUMAR A,SANWAL G G. Starch phosphorylase from tapioca (Manihot utilissima) tuber: Isolation and som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J]. Indian J Biochem Biophys,1984,21:241-247.

[11] CASPAR T,LIN T,KAKEFUDA G,et al. Mutants of Arabidopsis with altered regulation of starch degradation[J].Plant Physiology,1991,95(4):1181-1188.

[12] SPILATRO S R,PREISS J. Regulation of starch synthesis in the bundle sheath and mesophyll of Zea mays L. Intercellular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enzymes of starch metabolism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s[J]. Plant Physiology,1987,83(3):621-627.

[13] STEUP M,LATZKO E.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phosphorylases in spinach and pea leaves[J].Planta,1979,145(1):69-75.

[14] SHIMOMURA S, NAGAI M, FUKUI T. Comparative glucan specificities of two types of spinach leaf phosphorylase[J]. Journal of Biochemistry,1982,91(2):703-717.

[15] NAKANO K,MORI H,FUKUI T. Molecular cloning of cDNA encoding potato amyloplast A-glucan phosphorylase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transit peptide[J]. Journal of Biochemistry,1989,106(4):691-695.

[16] KLECZKOWSKI L A. Glucose activation and metabolism through 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plants[J].Phytochemistry,1994,37(6):1507-1515.

[17] 金志强.香蕉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篇5

听说我是《食品与生活》的记者,餐厅经理马里奥和大厨冈萨雷斯饶有兴趣地坐下来和我聊开了。马里奥说:“古巴的菜肴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我国著名诗人尼古拉斯・纪廉所写的‘混血、混血,一切都被同化……’。色香味俱全的古巴烹饪像古巴民族的形成一样,可谓集大成而又自成一派。”

原来加勒比海地区的传统菜肴和它的移民史有很深远的渊源,被称为克里奥尔(Creole),意即“混合”。由于早期在加勒比海地区各岛屿定居下来的都是一些欧洲富有的种植园主,而他们带来的烹调方法又经过当地厨师的改良。因此古巴菜肴带有鲜明的法国菜和西班牙菜的色彩。

“欧亚非拉各大洲的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的勤劳双手把古巴的烹饪发展成最可口的美食文化。西班牙伊比利亚文化的小锅汤,非洲的佐料与冷拌苋菜、马齿苋和糖萝卜,中国菜中的糖醋鱼、糖醋排骨和糯米风味小吃都成为了古巴美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自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大厨冈萨雷斯补充说道。冈萨雷斯对中国菜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对上海菜糖醋排骨情有独钟,据他说口味像极了古巴菜。

随意翻了翻桌上的菜谱,这里的菜肴品种丰富,色彩大多艳丽诱人,充满着异域风情。但光看菜名,想真正了解古巴菜的特色还真有些困难。一旁的冈萨雷斯主动帮我概括起了“古巴人家”餐厅的特色:“讲究菜肴的调味及色彩,注重菜肴与水果的搭配,口味以甜酸为主;主食以米饭类为主,菜肴原料选用牛肉、羊肉、猪肉、鱼类、海鲜、禽类及蛋品等,常用的蔬菜有胡萝卜、南瓜、西红柿、青椒、青豆、洋葱、芋头、土豆等,常用的调料有番红花、胡椒面、奶油、橄榄油、醋、芫荽、大蒜、咖喱粉、丁香、桂皮粉、千里香等,主要的烹调方法为烤、煎、炸等;常备不断的酒水是朗姆酒、古巴啤酒、鸡尾酒、葡萄酒、香槟酒等。”

谈及古巴的烟酒,马里奥指着身后酒架上的朗姆酒如数家珍道:“朗姆酒是古巴人的一种传统饮料,也是世界名酒。它是以甘蔗、蜜糖等为原料,先制成甘蔗烧酒,然后装进白色的橡木桶经过多年的精心酿制,使其产生一股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口味和使人愉悦的芳香。”

“据说,古巴文化深深地扎根于醉人的烟草香味之中。这闻名于世的古巴雪茄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我的问题让古巴朋友们个个举手抢答:“其实全世界的雪茄有很多种,现存品牌有35个,品种则达500多种。除了古巴,很多欧洲国家也产雪茄,但品质都没有古巴的好。我们管雪茄叫做tobaccos。同一个品牌的雪茄,也会有大小、包装等区别。最大的雪茄有一把尺子那么长,直径达1厘米粗;最小的雪茄则比香烟还要瘦小一半,称作puritos。”“大部分雪茄都是手工卷制的,一般分三层,以保证其上乘的质量。一些雪茄厂只做某些特定香味的雪茄,而有些厂则只做某些特定型号的雪茄。总体来说,古巴雪茄属于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要知道,一根中等大小、中等品质的雪茄就需5~10美金。还有一种超长雪茄专为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制造,卡斯特罗曾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外国的外交官和达官显贵。”“吸烟有害身体”,我还是说出来了。阿尔弗雷德见我对雪茄不屑一顾的样子,急忙辩解道:“真正会品尝古巴雪茄美味的人,不把烟吸下去的。在嘴里品尝后,再把烟缓缓地吐出,吐出的烟逐渐形成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心醉神迷地望着吐出的烟雾冉冉飘忽,白色、蓝色、灰色的烟或三色俱有的烟,使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阿尔弗雷德还兴致勃勃地谈起迷人的古巴风情:“古巴真正的灵魂不是雪茄,不是朗姆酒,也不是蔗糖,而是音乐和舞蹈。由于早期受西班牙殖民地统治,从非洲喀麦隆、贝南、刚果等地运来了大量的奴隶。他们长期从事着蔗糖、烟草的耕作,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传统非洲的风俗、宗教与文化艺术等元素,这些都已经融入到了古巴人的生活中,在音乐与舞蹈中渐渐显现出来。古巴音乐秉承了西班牙和非洲的传统,并将两种基调融合成古巴所独有的音乐风格,即‘以非洲节奏为骨架,欧洲旋律加上押了韵的歌词为血肉的加勒比海特有的热情’,真是不同凡响。大多数拉丁舞起源于古巴,如伦巴也叫古巴伦巴。四五百年前,非洲黑人被白种人送至美洲,沦为奴隶。他们远离家园,生活困苦,产生出哀伤的民歌,在古巴的非洲人随着这种音乐起舞,借以抒发心中郁闷的情绪,因而形成伦巴舞。古巴音乐和舞蹈上的多元性和热彩,同样也体现在饮食上。”

不一会儿,大厨冈萨雷斯就端出了他精心烹制的古巴大餐。小点心有牛肉丸、蒜蓉烤香蕉以及一种脆脆的plantain薄片(由芭蕉油炸制而成)。正餐则是一份叫“旧衣服”的菜,典型的“克里奥尔菜”,很奇怪的名字,它是把经过腌制的牛里脊撕成很碎、很细的丝,浇上以番茄为主要原料的克里奥尔红汁,旁边搭配的是古巴黑豆米饭和土豆泥。这种古巴黑豆米饭尝一口就难忘其美味――因为不是简单地把黑豆混合在米饭中,而是用猪肉的高汤先炒米,加入热带调料和培根碎、洋葱碎,直至汤收得差不多了,然后入烤箱烤熟。

那份“手撕牛肉”看着红艳艳的,怕辣的我有些犯难,冈萨雷斯在一旁解释到:“古巴菜是取辣香而少辣味的,所以尽管放辣椒,但都不是很辣。而且还喜欢用西红柿、牛油果、辣椒等为新鲜的海产品、肉类甚至甜品调味。所以,古巴菜入口时还带着一点甜。”菜肴的甜味立刻点醒了我的味蕾,怎么我也有了“上海菜”的错觉?饮料是专调的古巴鸡尾酒,由薄荷叶、柠檬汁、糖、白朗姆酒和梳打水等调和成。调酒师定是看我不善饮酒,因此调了杯如此淡雅爽口的鸡尾酒。边吃边聊中,扩音器里传来了脍炙人口的古巴歌曲《鸽子》。

一顿古巴餐,虽然价格不菲,了解一点古巴的风土人情,感受一下加勒比海的赤诚浪漫,想来还是物有所值的。

“古巴人家”小贴士: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267号

分店地址:上海市虹梅路3896号

篇6

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小镇,第一次到城市,因此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广州,我呆的第一个单位是在郊外专门生产耐克鞋的工厂。厂里的食堂老是做一道广东菜――炒鱿鱼,别的同事因为这道菜很不吉利而拒绝吃,只有我吃得津津有味。不仅对广东菜,还对街上的植物、当地的水果以及风俗民情,我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木棉花开的时候,我曾经守在一棵树下看半天;芭蕉成熟的季节,我曾经自告奋勇去帮果农收获芭蕉,目的只是弄明白芭蕉和香蕉的区别。这些在湖南老家看不到的事物,在我的眼里都非常有趣。

到广州的头一年,我就像一块海绵丢进水里,拼命地吸收周围的水分,不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去读夜大,给很多报刊写文章。那时的我,活像开足马力的机器,浑身都透着一股劲。

这股劲很快给我带来了机会。第二年,我进入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社做编辑。因为职业的转换,我开始有很多机会走进广州的大街小巷,去采访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日子也因此过得充实极了。

可惜快乐的感觉只维持了短短两三年。转眼到了1996年,到广州的第四个年头,我开始感觉到不对劲:工作还是以前的工作,可干起来已经没有了激情,编辑部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交稿子,什么时候要校对,这些都成了了然于胸的程序,熟悉,已经不再新鲜。那段时间,我就像高速运转了两年的机器突然停了下来,感觉到心力交瘁,干什么都没劲。编辑部开会的时候,看到新来的大学生激情满怀地发言,我竟没来由地觉得心虚。

工作如此,对广州这个城市也不例外。呆了四年,心里自然有了集美食、购物、娱乐、交通于一体的地图,哪里能吃到正宗的湘菜,哪个馆子的叉烧肠粉最有味道,哪个酒吧有我喜欢的DJ,哪条街上能淘到适合我穿的衣服……我心里全有谱,也许是太熟悉了,对这座城市也就没有了探索的欲望。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沉溺着,困惑着,不知道为什么工资越来越高,自己却越来越不快乐。直到那个6月的来临。

那年6月,我的生活发生了三件事情。首先是男朋友明从云南来到广州,并打定主意要和我在广州安家。因为明的到来,结婚买房被提上了我的议事日程。那天,我和一个同事去看房子,同事把我带到天河的一个小区,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售楼小姐居然算出60多万元的天价。当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天哪,要在广州买套房子,恐怕得不吃不喝干上20年吧。来广州的时候,我没感觉到自己和这座城市有距离,可一旦考虑买房安家,就看到这座城市和我之间原来有道鸿沟。这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几天后,广州又给了我一闷棍。那天中午,我到杂志社附近的快餐店吃午饭,店里人很少,我随手将坤包搁在一旁的椅子上,谁知只不过是低头吃了个鸡蛋的工夫,坤包就不见了。坤包里有刚发的工资,有身份证、BP机、钥匙和通信录,站在熙来攘往的街上,我两手空空、头脑一片空白。

这次被偷,使我对广州的好感消失了一大半。也是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才知道,广州的治安实在太差了:有个同事一年之内丢了六辆自行车;有个邻居逛街时遭遇飞车党,被抢走了项链;有个朋友早上醒来发现放在床头的裤子不见了――小偷趁他熟睡,从窗户伸进一个钩子,把他的裤子以及装在裤兜里的钱包钩跑了。

那段时间,我经常问自己:你还要继续生活在这座城市吗?在这座城市,走在路上得随时保持一级警戒状态;不吃不喝干上2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就算买了房子也感觉不到安全,谁知道哪天回到家里坐着一个小偷……我的回答是“不要”――不要又累又不安全的生活。我只要快乐的、轻松的、高品质的生活。

勇敢舍弃,我尝到了更换城市的甜头

1996年6月,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很意外地得到一个回长沙工作的机会。长沙一家杂志社的老总找到我说:“你回来吧,你想要什么?房子、职位、户口,我们全给你!”可以想象得到,在我和明极其需要安定的时候,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有多大的诱惑。

只要答应换个城市生活,盼望的一切就全都有了。况且长沙是我的老家,我非常熟悉的地方!我和明选择了回去。

那家杂志社很守信用,在我回长沙的一年内,兑现了给我的所有承诺。杂志社领导费尽周折,把我的户口从小镇迁到长沙市,并且分给我一套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所处的地段很好,附近有商场和体育馆。我和明把那个小家布置得很温馨,闲时就去游泳、打羽毛球,周日就回小镇看望父母,小日子过得优游自在。

只是换了个城市,我在广州梦寐以求的生活一下子就成为了现实,而且一切还来得不费吹灰之力,我和明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因此总结出一条经验:做人不能死脑筋,得多看看、多比较,才知道哪座城市的性价比最高。

我和明打定主意要在长沙呆下去,因此回长沙的第三年,我们又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有了一个更宽敞舒服的家。当我们搬进这套不到20万元的大房子,想起广州那套60多万元的小两居室,两人都忍不住笑了。

可是,到了第四年,我又笑不出来了――在广州得的“城市怠倦症”复发了,再次感觉到闷,经常烦躁不安。也难怪,接连在一个单位上了好几年班,新人走了一批又一批,看门的老头都换了几个,而我始终在这里。在长沙,杂志行业远不如广州成熟,要想学一些新东西很难。我觉得自己像扔在岸上的鱼,缺氧,浑身不舒服。为了调整状态,我借休假的机会去湘西凤凰透透气。

在凤凰,我偶遇几个前来调查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情况的广东同行,大家相约一块去最贫穷的苗寨采访。

那个苗寨坐落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不通任何车。沿途都是半米高的石阶,旁边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峭壁。我们四个敢死队员徒步爬行了三小时,到达那里已是傍晚,采访过后,又一人一个手电筒沿着原路返回。途中,听到远方有狼嚎,不知名的夜鸟发出令人恐怖的怪叫,有人脚下一滑,半节身子晃出了悬崖,幸亏大家眼疾手快,把他拽了回来……那个夜里经历的惊心动魄,比我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经历过的所有惊险都要多。当双脚终于踏上平坦的大地时,四个人不论男女,均以拥抱庆祝彼此活着。

也是在那个夜里,在征服了一路的险山恶水之后,我发现体内多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告诉我: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要有力量,走吧,趁着年轻,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去过一种丰富的、精彩的生活!

从凤凰回来后,我在心里悄悄作了一个决定,只要有机会,就离开长沙。已经呆了四年,这座城市的营养已经被我吸收完毕,我应该离开,去新的城市吸收新的营养。

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从武汉某知名杂志社伸过来的橄榄枝。那家杂志社想办一本新刊,约我到武汉面谈。

那次洽谈点燃了我心中日趋暗淡的事业之火。但当我站在武汉陌生的街上给明打电话,告诉他我想到武汉时,他只说了三个字:“你疯了!”

那时候,我们的新家刚好买了最后一件家具,而明也刚刚担任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主管,他不舍得离开长沙,不舍得离开燕子衔泥般筑建起来的家。我们遇到了相爱以来最大的矛盾。我想离开,而他想留下。怎么办?

为了取得明的支持,我向他不断灌输“四年换座城市生活”的理念。我对他说:“长沙的确很好,很安逸,适合养老。但我们现在还年轻,如果主动离开,去一些视野更开阔的城市,不仅可以加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在很多不同城市生活的经验,这样的人生丰富有趣。反正我们在长沙有房子有事业基础,随时都可以再回来。”一席话,把他心里不安分的因子点燃了。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我先去武汉干半年,如果我的事业发展得比他的好,他就去武汉发展;如果半年后我的事业发展不如他的,我就乖乖地回长沙,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从此了断非分之想。

天天精彩,十三年换了四座城市

有了这个“协议”,我放心地离开了长沙,跑到完全陌生的武汉。

老实说,刚到武汉的生活并不顺利。单位没有宿舍,我只好租房子住。房子是明帮我租的,奇差,一间小平房,我住进去之前是房东的诊所,床上的被褥带着血迹,看了就不舒服(后来才知道,明为了让我尽快回长沙,故意租个差房子,想制造客观环境把我逼回去)。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很快适应了新单位的环境。我所在的杂志社竞争之激烈在全国是有名的,但我的业绩一直稳稳地排在前三名。半年一晃就过去了,明见我在武汉干得风生水起,也就主动投降,到了武汉。

在武汉的前两年,我们再次爆发出“白手起家”的巨大干劲。明很快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立足,我的工作也越做越顺,当上编辑部主任。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就听懂了武汉话,习惯了吃热干面和鸭脖子,知道逛街要去江汉路,散步要去东湖或江边。不久,我们在武汉买了一套房子,正式融入武汉。

因为有了“逃离”广州和长沙的“前案”,这一次,我们谁也没说要在武汉长呆的话,只是静静地享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好处:物价便宜,大量的出差机会,好的工作平台,等等。至于这座城市的缺点,我们都忽略不计。反正又不在这里养老,计较那么多干什么?也许是因为端正了心态,在武汉的日子里,我们过得很快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甚至有闲情逸致去攀岩和爬山,或者看着浩瀚的东湖发呆。

我没想到会和明那么快就离开武汉,而且是明强烈要求离开的。2003年冬天,明到北京出差,看到北京的房地产广告如火如荼,当即动了到北京发展的念头。回武汉后,他立即辞了职,对我说:“老规矩,给我半年时间,我混好了你来北京,我没混好回来投奔你。”

在北京,明很快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工资“呼啦”比我高了一大截。2004年6月,他在北京打电话给我:“你还犹豫什么啊?这边机会大把的,你想抱着那套房子养老吗?”那口气,跟我当年劝他离开长沙一模一样。

如今,我已经跟武汉的单位达成协议,成了武汉总部的驻京工作人员。北京真的是浩瀚的城市。我和明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视野也因此变得开阔。北京的人文景观奇多,我和明约定每个月去看一个,一点一点地去了解这座古都。

篇7

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是西非的一个国家,刚果最边远的一个省去年发生过内战,联合国维和部队去了以后战争就停了。这次我们去主要是考察三个省。

刚果跟中国的时差相差七个小时,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往刚果飞,你就会年轻七个小时,回到过去。我们是晚上10点在广州起飞,早上8点到达埃塞俄比亚转机,在机场停了三个小时。在埃塞俄比亚转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体验到非洲的热情。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空姐服务不错。下了飞机以后,我们发现黑人的英语讲得真难听,仿佛广州人讲普通话,连带去的翻译都没法听懂。

我们提前一小时落地,下了飞机才发现下错了――到的不是刚果金,而是刚果布。因为刚果布和刚果金是两个国家,中间只隔着一条河,极容易混淆。大家那个急啊,打电话给接待方,才知道下错飞机了。正在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遇到一个浙江人,他也是下错飞机,因为中国人都分不清刚果布和刚果金的区别,都以为刚果就是一个国家。后来我们被安排改乘另一趟飞机。这个过程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

入境刚果金是一件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刚果金的机场官员很黑,喜欢随便找点理由刁难一些外国旅客特别是中国人。到了刚果金的首都金沙萨,刚下飞机人家就把我们的护照给扣下了。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布朗将军,一个退役军人,以前是在总统卫队服役,职务是保卫总统儿子的。他负责协调刚果中国友好合作中心的事务。我们的护照被扣,布朗将军就把我们领到贵宾室,说是贵宾室,其实就是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子,里面摆着几个破沙发,我们买了几瓶矿泉水喝着解渴,那里的天气真热啊。在停车场等了半个小时,我们才把护照拿回来。你要问扣护照的理由是什么?没别的,就是想要点小费。要小费的现象在这个国家非常普遍,全国人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要小费。刚果整个国家工资都很低,我问了一个陪同的上尉(这个上尉是布朗将军以前的部下),他的工资折合人民币一个月也才2000块钱,跟中国国内公务员的待遇相差太远。在当地有这个收入算是中上层,但是就消费水平而言,这个收入就很低。

去森林

我们在刚果的第一站是去森林。首先是在金沙萨旁边的个省办手续,花了将近2000美元。在刚果有一条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得进入森林。要想进入森林必须从官方途径得到许可,但是也要给小费。中国过去扶贫,开施工证、许可证也要小费。这已经成为一种小费文化。我们都猜想这种风气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在欧洲,随便去一个餐厅吃饭买单都要给服务生小费。

办进入森林的手续就花了三天的时间。手续一办妥,就兴师动众地出发了。我们租了两台车,一台是尼桑,另一台是三菱。三菱车在一路上老是出问题。后来只能合并为一辆,一共载了八个人,拉着大米、炊具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在森林边上慢腾腾地走。森林的温差很大,蚊子很多。一路上我们吃自己带的干粮,连锅碗瓢盆都是自己带上的。喝了很多矿泉水,耗水量大啊。我们还买了一些法国长面包,抹上鸡蛋酱,吃起来味道还行。

我们基本上是在森林边上走,走一段路就看到一个村庄,小的村庄只有一两户人家,规模大点的有七八户。最大的一个村落有二三十户人家。进入他们的村子,首先就是要拜见村长。村长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头,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戴着帽子,很有威望的样子。黑人村长跟我们要了一盒治疟疾的药,作为交换,他送给我们一只鸡。

从森林回来我们是走水路,用了八个小时,坐着一条独木舟。所谓的独木舟,就是把一棵大树横放着,中间挖空,装上了马达,只有一个板凳宽,但是很长。晃晃悠悠的,仿佛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当我们坐着船穿过属于刚果布的河流领域时,全副武装的快艇很快开过来问话了。例行公事地喊了几句话,就放行了。上岸到了海关,我们被领到一个破房子里面,拿护照,做登记。做登记那个官员一直在我们屁股后面跟着――要小费。

金沙萨印象

首都金沙萨给人的印象很不好,路很破,城市里面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点都不像一个国家的首都。人很多,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黑人。我们从飞机上一下来出来,就感慨,非洲为什么会这么穷,完全是因为人多。挤在马路边上的全是人,都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黄皮肤的中国人。集市上全部都是卖木薯粉之类农产品的。在刚果,农村人惟一的收入就是在地里挖出木薯,留一部分给自己吃,剩下的捣成木薯粉拿到城市里面去卖。他们很喜欢吃大米,但是大米在这个国家超贵,5千克一袋大米折合人民币75元。我们都觉得在那里钱都不值钱了。超市里一袋大米卖7.5万刚郎,放在桌子上有这么一大沓,这情形让人想起旧中国时期的通货膨胀。在刚果,政府办事用美元,民间流通的是刚郎。刚郎很小,拿一小叠美元可以换一大堆刚郎。现在刚果的现状,就跟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一样。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刚果是中国的过去时。我们在路上看到过一座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有飞起的屋檐,还以为回到中国了,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座总统官邸,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支援建起来的,现在已经报废了。

金沙萨的马路上小商铺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倒闭的。马路两旁都是矮房子,还有油漆的可口可乐广告。路上的车两极分化,有的破得不行,铁皮都生锈了。但是一看那边,全是奔驰宝马,不过以二手车居多。

整个金沙萨的城市面貌就是破烂不堪,没有什么高楼,最高的楼也才十二三层高,是法国人盖的。有一间美国人开的五星级酒店。所谓的五星级,其实跟中国国内的三星级差不多,但是贵得很,一个房间住一个晚上的话要花35。美元。马路上没有红绿灯,只有交通岗,交警站在那里用手指挥。这里惟一便宜的是电很多地方24小时开着空调,门都不关。刚果河水量充沛,建有发电站,发电量很大。刚果政府鼓励用电。但是在农村没有架线,农民用不了电。

这里的女人都很大块头,我们也有疑问:“难道你们认为这样的女人才美吗?”总统的弟弟回答说:“不,我们也觉得中国人身材苗条好看。”在刚果,极少见到有黑人女孩像中国女孩那样身材苗条的。年轻的女孩穿得跟中国女孩一样,低腰牛仔裤扎个腰带之类的。这些新潮服装都是中国制造的。岁数大一点的人穿着当地的传统服装,像个麻袋剪个洞套上去似的。在广州白马服装城里面卖10元人民币左右的衣服,在那里大概可以卖到七八十元人民币。我们接触到的富人的女朋友,穿的都是欧洲牌子的二手货。整个首都金沙萨都是又烂又脏的,但是很多人都西装革

履,收拾得很干净。

在这里打车很难,出租车很烂。城市里面才有公交车。公交车像个大卡车改装过的,门在后面,下车以后给钱,司机站在门口收钱。

这次去刚果,我们都觉得自己成了大人物,几个当兵的全程陪同,我们去饭店吃饭,当兵的在门口站岗。这次刚果中国友好合作中心赞助了刚果奥运队,刚果全国上下都知道。布朗将军穿着中国赞助的奥运服,去政府替我们办事。在刚果,可以收到一个中文的电视台。刚果学中文的人不多,但是很多人会讲几句中文,“这个”、“那个”,全都是跟中国商人买卖东西的时候学到的。还会说“你好”,说得很别扭,有非洲口音。刚果教育落后,金沙萨有一所大学,能上得起大学的全都是富人。

吃在刚果

我们的第一餐饭是当地人常吃的木薯。刚果人吃饭有点类似吃西餐,一人一个盘子,食物分着吃。他们把木薯从叶子到根全当成粮食吃了――木薯叶是菜,加点印度香料、咖喱之类的调味品,煮出来就是浓汤浓汁,类似中国东北的乱炖菜。他们把木薯粉做成两种:一种是黄色的,用开水一烫,和成一坨一坨的,吃的时候一人捏一块。他们把菜和汁舀到盘子里,再捏一大块木薯粉,蘸着菜汁吃。还有一种是把木薯粉做成像白色的年糕一样,形状是一条一条的,黏度增加了,用芭蕉叶包着,当地人称之为“光噶”。

那里的超市是给身份尊贵的上层人开的。超市里面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进口的,我们一开始以为非洲应该是盛产水果的地方,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除了数量很少的野生菠萝和香蕉,根本看不到其他的水果。他们那里买东西付钱的时候要到价格总表那里对号入座,任何一种商品一查就是几万刚郎。青菜一斤折合人民币40多元,令人咋舌。

金沙萨的有钱人喜欢吃鸡,鸡倒是不贵,折合人民币一只鸡卖30多元。但是同样的一只鸡在中国的超市里只卖七八元。他们通常是把木薯叶子加点调料和鸡炖在一起,吃起来味道还不错。

去森林之前,我们请布朗将军一行人吃了一顿饭。那顿饭花了170美元。饭馆类似于西方的餐馆,点着蜡烛,放着音乐,顾客都是西装革履,收拾得非常整洁。我们一共才点了四个菜,喝了两瓶啤酒,就花了170美元。说起来好笑,在这里,中国人所谓的涵养和文雅都派不上用场了,四个菜一端上来,我们几个还在那里客气地谦让着呢,黑人伙计们都抢着舀呢,一眨眼的功夫菜都没了。布朗将军反应过来,叽里呱啦说了―通话,意思大概是说中国客人来了要客气一点,他们才把盘子端过来。你要是不吭气,动作不快点,盘子里就只有一坨米饭了。

奇怪的国家

刚果的土地十分肥沃。19世纪的非洲还处于殖民地时代,种植业很发达,20世纪60年代刚果获得独立,欧洲人把技术带走了,种植业开始衰落。但是黑人很懒,不想动手干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