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内科实习护士

篇1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生72人进行研究,实验组38例实习护生,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为(23.1±1.4)岁,文化程度:6例为高中及以下,17例为大专,15例为大学及以上,全部都为女性。对照组34例实习护生,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3.2±1.3)岁,文化程度:4例为高中及以下,16例为大专,14例为大学及以上,全部都为女性。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的方法,实验组给予“511”带教,具体措施如下。

1.2.15个制度

第一阶段为课件审核,自身医护人员对课件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并对带教目标给予进一步明确;第二阶段为入科教育,让带教老师和护士长为实习护生进行心内科的环境地位、行为规范、收治病种、纪律要求和住院过程等方面的介绍;第三阶段为理论授课,将心内科常见的病种资料进行整理,针对实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为:问题的提出、思考与解决,还要使实习护生认真阅读心内科的住院过程管理,以及对急症的护理流程,定期开展专科带教的活动。第四阶段为实际操作,首先对心内科护理操作制定计划,然后带教老师对每个项目进行安排,要及时检查护生对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第五阶段就是双向考评,一般安排在实习结束前,给予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的出科考试,带教老师对学生评分,同时还要接受护生对工作性质评分,进行互评。

1.2.21本手册

将专科护理的方法,每次的考核成绩以及师生互评的内容进行收录、整理,然后护士长要对护生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带教老师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护生操作的规范性。

1.2.31个会议

每周一下午都会有实习生的座谈会,让护生进行上周实习情况的汇报,然后带教老师会给予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然后对本周的学习目标进行安排。

1.3调查和评定方法

实习结束的前一天,要求全组的护生来填写问卷,全部收回,在调查问卷中操作和理论知识各占50分,有差、一般、好三个等级,主要进行综合能力、代缴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分值高,则说明完成的情况好。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42.9±2.7)分,操作成绩(44.8±1.9)分,总分(87.2±4.2)分。对照组护生的理论成绩(35.8±1.4)分,操作成绩(38.2±1.9)分,总分(74.3±3.1)分。实验组护生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带教满意度

实验组中37例好,1例一般,0例差,带教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中22例好,6例一般,6例差,带教满意度为64.71%。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教学点拨教学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1]。OTD教学模式,即以临床观察(Observation)、理论学习(Teaching)、病例讨论(Discussion)为中心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模式[2]。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心血管内科护理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实践性都较强,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实习生的理论学习、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能力,也对临床工作的医疗安全有着间接的影响。本研究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采用点拨教学和OTD教学两种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并比较其教学效果,以便选择更优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2014年10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6人以入科先后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1例,均为女性;3年制大专生;年龄19~23(20.05±2.46)岁。两组选择带教的病例和数量相同,两组年龄、学制、掌握理论知识细分教学前理论、操作和护理查房水平及实习时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每组实习时间为1个月,分别按大纲内容讲述心血管内科各种常见病、危重病的护理常规和操作示范,实习结束时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操作及护理查房考核,将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1)观察组:采用点拨教学方法,即在老师的点拨下预先让护理实习生对即将进行教学的病例读书,引导护理实习生重新认识该疾病,并引导她们思考,进行辨析、理解和消化;引导护理实习生床边实习和操作,让护理实习生充分接触患者,老师在床边讲述并演示护理过程,引导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有真实认知;引导护理实习生陈述,即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护理实习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她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行自我表述,通过切磋、商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引导护理实习生总结;真实的护理操作,即在老师的点拨下,引导护理实习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让她们通过操作、练习,以实现能力的转化,达到理论用于实际[3]。(2)对照组:OTD教学模式见习病例-理论学习-分组讨论:①临床观察(observation)。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并提出若干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布置给护理实习生。请护理实习生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了解心内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原则,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等,心内科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以及护患沟通技巧等。②理论学习(teaching)。根据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理论授课,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操作),加深护理实习生印象,并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使护理实习生有更多的思考,强调护理实习生是学习的主体,带教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充分调动护理实习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削弱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护理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临床观察和理论学习两个步骤之后,要求护理实习生将临床观察阶段所布置的思考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解决,并书写临床病例观察报告。③病例讨论阶段(discussion)。理论学习结束后,及时安排1~2学时的临床思维训练实训课,教研组设计相关病例,课前护理实习生按5~8名一组,教师将病例相关问题布置给护理实习生,并提供课程学习网站,包括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试题库资源,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后,在训练课上以情景模拟形式,或每组推荐1~2人以PPT形式答辩老师的提问,组员也可以反问老师,最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及补充[4]。

1.2.2评价指标

采用三级甲等综合型教学医院学评估的心内科护理实习生出科理论考核试卷、操作评分标准,对护理实习生在教学前后进行理论和操作水平考核通过闭卷考试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分别对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计分评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采取统一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以保证回收率为100%,考卷采取编号填写,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并要求护理实习生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按医院的统一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学生及教师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自行设计满意度评分表。该评分表的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5和0.905。评分表经过5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内容效度论证(Kendall'sWα=0.707,P=0.0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前后测量资料采用前后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对满意度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两组教学前后成绩对比,

3讨论

3.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护理专业实习护理实习生大多已经结束学校期间的基础课程学习,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因此实习期间在各个科室的学习对于其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及将来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6]。而护理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除了要求护理实习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培养起实践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7]。本研究将点拨教学法与OTD教学法引入到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教学,点拨教学法让教与学充分互动,发挥护理实习生的积极主动性,而OTD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灵活性。本研究将两种教学方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效果相对比,结果显示点拨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明显优于OTD教学法。

3.2点拨教学法的特点

点拨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点。(1)激发兴趣,指明方向。预先自读相关知识内容,不但温习了有关的知识,而且经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护理实习生对即将面对的患者充满好奇心和责任心,激发了护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例如,预先告知要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并告知这种病非常危重,护理好可早日康复,护理不好则会死亡,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责任心,学习更加主动。(2)指点迷津,拨散迷雾,茅塞顿开。护理实习生刚从学校走到临床,许多知识对不上号,似懂非懂,一旦被指点,他们便豁然开朗,茅塞顿开。(3)通过自我陈述和总结,更好地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让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讨论和交流,大胆陈述己见,在陈述中可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通过讨论,交换意见,互相提高。(4)实际操作,点拨关键。让护理实习生在临床中实际操作,老师从旁点拨,告诉关键点,在实习中真实提高护理水平。点拨教学法彻底地废弃了以往带教老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注入式,而采取了“诱导式”和“启发式”,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思考的开放性、讨论的自由性、总结的独立性和运用的创造性,因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护理实习生带着问题进入后两周学习,使其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因此学习也更有主动性,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8]。在进行病例讨论的过程中护理实习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彼此学习,相互协作,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护理实习生的团队精神[9]。

3.3点拨教学与OTD教学法的比较

点拨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手段,是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所倡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点拨法”是通过以“思”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方法。其结构是:“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其主要功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品质,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10]。OTD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和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护理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11]。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来院实习的学生分别采用点拨教学法和OTD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经统计分析比较,经过点拨式教学的护理实习生在心血管内科自学能力、教学前与患者沟通能力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明显优于OTD教学组,两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和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理实习带教满意度点拨教学组均优于OTD教学组。点拨性教学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较易被学生和老师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中被采用[12]。点拨教学法有利于临床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点拨教学法成功运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具备深刻的洞察力•251•TODAYNURSE,May,2017,No.5和良好的辨析力,善于从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13];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发现错误,点拨正确方法;老师要善于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控,解除学生心理障碍,要求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提兴趣、排障碍、学知识。整个带教过程中老师也能从护理实习生的提问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促进临床知识的增长,是护理实习生和老师双重受益,达到教学相长[14]。试行点拨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要下一番苦功夫去刻苦钻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蓄满货真价实的“一桶水”,同时还必须深入了解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才能扎实、适时地倒给学生“一杯水”。

4小结

本研究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点拨法和OTD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但研究样本量较少,并且没有对护理实习生家庭-社会-心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期待更大样本量和多因素综合对比的相关研究,以利于明确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家曙,蔡澄清.甘为春泥护花红[J].教育文汇,2014,2:8-10.

[2]AikenLH,CimiottiJP,SloaneDM,etal.Medcare,2011,49(12):1047

[3]陈明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221-222.

[4]赖杏.OTD教学模式在心外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6:113-115.

[5]彭鸿.PBL教学法在综合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2:163-164.

[6]黄金银,程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与临床学习环境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5-18.

[7]刘晓红,李翠萍,黄芳,等.本科护理实习生分段早期临床实习护理认知及实习效能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4,29(12):65-66.

[8]陈明霞.临床先导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118-119.

[9]庄淑梅.以病例为先导的标准化病人的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2):3184-3186.

[10]李淑云.以“锋面系统”为个案,探索“点拨法”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6:70-72.

[11]刘燕南,彭艾莉,周利容,等.外科护理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17-618.

[12]陈晓君,卢锡芝,黄晓晖,等.点拨性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12(25):1257-1258.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8-01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不易控制,经常反复,恢复缓慢。这对病人及其家属不仅造成经济负担,而且使他们的情绪易怒暴躁。在日常护理中,难免会与护士发生冲突,造成误会,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等组合而成。长期的焦虑心理形成应激反应。本文对一所县级市三级医院心内科的14名护士进行调查,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共14人,均为女性。年龄23到35岁之间,大专及以上学历:11人,职称:护士8人,护师6人方法:采用1.2焦虑自评表(SAS)对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14名护士的SAS结果,其中2例为中度焦虑,12例为轻度焦虑。造成焦虑的原因:其中护患关系(8例)工作压力大(3例)抢救病人(2例)医护关系(1例)

2.1 造成焦虑的因素

2.1.1 护患关系:心内科病人心情暴躁,易怒,病人及家属往往会将其恐惧愤怒的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无形中造成护士的焦虑的心理状态

2.1.2 工作压力大:心内科护士的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对护士而言,心理上必然有紧迫感

2.1.3 抢救病人:心内科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必会出现抢救病人的情况发生。抢救过程中,要精神高度集中,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产生焦虑心理

2.1.4 医护关系: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与医生配合不完美引起医生的不满。病人较多时,又因分工合作不明确,与医生发生口角,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焦虑。

3 对策

3.1 与病人建立信任互助的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可以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迁怒自己。自身身体有疾病而造成的不良情绪我们可以理解,平时多听听病人的心声,多帮帮病人,可以达到相互信任的默契,可以缓解焦虑的心理

3.2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修养,改善心里应激能力,可以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剔除自身的焦虑因素

3.3 工作量严重超过个人身体负荷时,可以有护士长向护理部申请借调,请求增援,这样可以分担每位护士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4-01

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基础都有所提升,伴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安逸的生活,同时也带来疾病的困扰。由于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不光需要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这样一来,对护理者的要求就更加严谨。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壮大,护理的模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神经内科相对于其他科系护理难度系数更高,神经内的病人一般治疗时间长,大多数患者都会患有功能,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特点

1.1 焦躁

神经内科疾病成因相对复杂,有一些疾病甚至尚且缺乏治疗方案,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的护理需求,必须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将不良的心理因素从患者心理消除,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神经内科的确诊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往往不能全然顾及患者的内心感受,使患者产生焦躁的心理。有些疾病是突发性的,患者在患病时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更容易紧张激动,加速病情的恶化。面对医护人员的反复检查而产生惧怕的心理,激烈的情绪波动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更有甚者会发生医疗纠纷。

1.2 惧怕

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的病情都是缺乏了解的,这样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患者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也是恐惧感产生的原因之一。加上病痛的折磨会让患者自知能力降低,因而感觉到孤独和抑郁,。

1.3 低迷

神经内科疾病病程较长,药物疗效没有特别显著,又容易反复发作,这将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对此会表现的情绪低迷,甚至不配合治疗。患者治疗信心的丧失,将直接导致病情的严重恶化,影响初期的治疗效果。

2 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神经内科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甚至有智力障碍、走路不稳、偏瘫等疾病,要是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耐心和责任心,就很容易造成患者跌倒。同时也存在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有能力下床,私自下床后却因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而摔倒。

脑疾病很容易致使脑袋产生麻痹,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会进食困难、喝水容易呛水。要是进食方式不对或者速率过快很容易导致窒息。

还有一些老年患者会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对这一类型的患者要是护理不到位,就会有走失等问题出现。

神经内科所使用的药物大多都是具有渗透性的,这样渗透性的药物就会对心脑血管的刺激程度较大,再加上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层次过大,所以产生静脉炎的频率是颇大的。

3 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分析

3.1 护理质量的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人们对护理的服务态度普遍较为看重。精神内科的疾病患者身体和内心同时忍受着巨大煎熬,有不少患者因为不能正视疾病,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悲观等情绪。所以,在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讲解病理,让患者以正确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病症。同时医护人员对待患者时要更加细心,多给患者正能量上的鼓舞。护理过程中的语言也要更加礼貌,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3.2 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病人询问自身病情医护人员无法准确解释,就会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怀疑。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充电,多学习专业上的知识,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让患者安心治疗。

3.3 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在日常护理当中,医护人员应该通过沟通来让患者放松心情。不同文化下,不同年龄的人说话语气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和患者更畅通的沟通,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倾听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抚慰患者焦躁的内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住院的过程中,患者们可能会更加关注病理等问题,所以医护人员在交流的时候应尽量围绕于此进行交流。

3.4 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会给患者营造更加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患者入院前,病房应该及时整理出来,让患者在进病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之情,也会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安抚。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安心、定心,让患者可以感性的去认识自己的疾病,主动的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个人行为,去影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治疗的时候更加轻松。面对越来越多的疾病产生,人们不要产生惧怕的心理,往往就是这种心理,才是最致命的的,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迟迟不肯面对自己的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更加会对家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良好的心态就是我们面对病魔的利刃。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23-0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却在不断增高,近年来,临床上收治的心血管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而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1]。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长期居于疾病统计的首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心血管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模式对于其得到更好的治疗环境和加快康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医院的治疗理念正由"以治疗为核心"向"以患者为核心"转变。临床上对于心血管患者的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我院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舒适性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44人,年龄为52-89,平均年龄67±12.6岁。其中对照组60人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处理,观察组60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处理。治疗结束之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引起患者感觉不舒适的因素做出调整和消除,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感觉舒适为目的[2]。由于舒适没有具体的评判便准,可以认为是患者一种主观的感觉评价,因此在舒适护理的实施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的操作原则是,细致、耐心和为患者为护理的根本。

2.1 预防准备

针对可能造成患者不舒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排查和分析,预先将这些细致的工作妥善安排好,例如房间内的卫生、气味、环境的安静、整洁,患者进入新环境的快速适应,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不适和休息不好等情况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3]。应该预先进行考虑到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安置。

2.2 观察护理

由于舒适性的判断往往都是以患者厄主观意识为标准,因此很多时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这就给舒适性护理的具体工作开展带来了一点的难度。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和患者展开沟通,通过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埋怨来了解给患者带来不适的原因和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的一些动向。主动去采取询问和关心心血管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2.3 护患关系的和谐建立

建立起和谐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互信关系,有利于舒适化护理模式的实现和开展。实施良好的相互支持和理解的沟通渠道,是建立起患者舒适心理环境的重要保障,因为通过沟通,患者可以将对于医院,治疗,医生,护理上的各种自身感到不适的感觉和想法表达出来,内心的宣泄有利于患者的情绪受到一定的调解,同时让患者的心态趋于良好的环境转变,从而提高自身对于环境评价的舒适感[4]。

2.4饮食护理

在饮食护理上,需要严格监督心血管患者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提倡饮食有节制,少油盐,多纤维和补充适当的维生素。调节肠胃和减轻身体的负担。一般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和进行营养的健康卫生指导和培训,让患者了解合理进食的必要性。同时在食谱的设计上也需要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偏好和口味,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的舒适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处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8.6%,相比较对照组的75.4%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4 护理体会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主要面对的工作重点是,针对患者的胸闷、胸痛,气喘、心悸等病症进行观察和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将对患者各种表征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吸氧和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等措施实施到位[5]。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沟通及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心理舒适感。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取了舒适护理之后,患者的个人主观感受上对于护理质量的舒适性有较大的认可,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操作上,采取舒适性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文妍,杨柳枝.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9)

[2]张文娟,石雅泳.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调查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10)

篇6

【中图分类号】R3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18-01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临床医疗、护理、教学及科研价值,也是医疗保险理赔、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的事实依据。因此,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要求,逐年加大特别是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管理力,于2009年5月自行设计并应用心内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以护理表格“护理化”、体现专科特色、避免重复记录、简单易行等原则,结果新的表格式专科护理记录单大大节省了护理记录的时间,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特色,得到了临床护士的认可,但同时也出现护理记录仍然存在专科记录欠缺、遗漏重要护理观察、护理记录欠严谨规范等缺陷。

1 优点

1.1 专科重点内容突出,避免记录避重就轻 将心内科的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护理记录单和手术护理记录单所包括的内容综合设计,记录单的内容均以内科护理常规与心内科专科评估、观察和护理项目相结合。这样不但提醒护士专科疾病的的观察重点项目,遗漏重要护理观察,同时也防范记录时避重就轻的缺陷。

1.2 缩短记录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通过表格填写或标记观察项目,避免文字记录重复,可以大大缩短记录时间。

1.3方便病历管理书写量减少,观察项目有了明确的要求,护士长检查时会缩短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值部门管理更加规范。

2 缺点

2.1由于表格式的固定性,没有涉及的和观察项目,会被遗漏,比如患者骨折,有石膏固定,但护士就会遗漏记录骨折肢体温度颜色。

2.2专科记录欠缺 表格式中有观察项目,但出项阳性体征时,未在病情记录中记录,比如病人下腹疼痛,表格中只显示(+),但护理记录中无疼痛部位性质的记录。

2.3语言描述不恰当护理记录欠严谨规范,语言表述应客观,不该有主观色彩,比如,主动脉球囊反搏病人表述术肢血液循环时,不该描述为“术肢血液循环差”,而应描述为“术肢颜色及温度均正常”。

2.4 书写不规范 病情记录过于简单,不详细,不完整,缺乏医学术语,记录内容公式化,不能反映个性化病情。记录依赖性强,主述多,治疗多而护理本身的职责内容少,体现护理活动少;护理记录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住院情况,护士做了大量工作,可在记录中不能反映,记录内容大多为生命体征、生理情况,而很少记录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3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当前,法制教育在医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证明的重要作用,把对护理记录的重新抄写、内容的增减看作是个人行为,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致使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是我们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我们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仅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医院的公众形象。

3.2 护士的知识水平、自身素质的限制由于传统的教育制度的限制,一些护士缺少护理程序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知识面对窄,以及现有知识的老化,因而影响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使护理记录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不得有效提取,影响了采集病人信息的准确性,造成护理记录形成时的错误。

3.3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护士对《规范》的要求掌握不够准确,对正确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书写记录时粗心大意,缺乏敬业精神,这也是引起记录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整改措施

4.1 加强护理记录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 个人自查―科室质控―护理部质控三环节。

4.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为加强业务学习,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业务学习一次,学习《规范》要求、学习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学习护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使每位护士严格按照规范书写,提高心内科专科护理记录效率和质量。

4.3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加强自我保护 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使护士意识到护理记录不仅可作为法律依据,也反映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7

一、客户信息管理的内容

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是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抽取、迁移、存储、集成、分析和实现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客户信息的收集

客户信息的收集是客户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户信息的收集可以广泛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最为有效的是网络营销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但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方式(例如电话咨询和面对面交谈) 发挥的作用,他们可以作为因特网的有效补充,保证客户信息的全面性。

(二)客户信息的抽取和迁移

客户信息的抽取和迁移也是在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但其不是直接面对客户,而是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 因为各种行业所需的客户信息是千差万别,所以各个企业都占有大量的为本企业所用的客户信息。为了实现信息使用的高效率,有必要在各个行业之间推行一套客户信息的使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取得信息的一致性。

(三)客户信息的存储和集成

客户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技术是客户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客户信息是十分巨大的数据,为了能够实现数据使用的便捷高效,需要对使用的数据库进行慎重选择。建议采用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带有对并行处理、决策查询优化的组件。客户信息在存储过程中应考虑冗余问题,避免浪费大量有效的空间。客户信息的集成是指客户信息数据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序列保存,并进行一定层次的划分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在查询、统计中都使用集成后的数据,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四)客户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客户信息数据库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库。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数据单元,而且客户信息数据库的更新频率较高,数据处理量逐步增大。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可以设计表间关联。这样关于父表和子表的操作将占用系统的开销。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有必要保证合理的冗余水平。

(五)客户信息的分析和实现

客户信息的分析是客户信息数据库的落脚点,是直接为企业开展其他一系列工作服务的。客户信息的分析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该信息主要可以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可以从数据中直接取得,价值量较小,使用范围较小。而间接信息是经过加工获得的较有价值的信息。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分析、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等。基本信息分析是利用客户的基本情况信息,分析本企业或产品的主要客户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资状况、学历、地理位置等等。

二、客户信息管理的实施

网络营销中客户信息管理的实施主要是指客户信息数据库的实现。在当前环境下,客户信息数据库技术中数据仓库技术是企业使用的主流,该技术的实现也表明了当代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走向。以数据仓库系统为核心技术的数据仓库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在技术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又极大影响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使机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制定过程。面向主题是指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按照企业重点关心的数据(即主题) 进行组织,为按主题进行决策的信息过程提供信息;集成是指数据仓库内的信息不是从各个业务系统简单抽取来得,而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全面信息;随时间变化数据仓库内的信息并不是关于企业当时或某一时刻的信息,而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个时刻到目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稳定是指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插入和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比较少。

数据仓库的特点可以描述为主题突出的集成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由源数据、仓库管理和分析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数据源,包括本企业的内部数据,也有来自外部的相关数据。网络营销中源数据主要从开展网络营销的实践中获得,包括企业所关注的关于客户的各类信息。仓库管理是根据信息需求的要求进行数据建模,从数据源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抽取、处理和转换,确定数据存储的物理结构等。这一阶段是进行客户信息管理的基础,因为大量的源数据经过仓库管理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分析工具指完成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检索方法、联机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这一阶段是针对企业的客户群服务的,它直接与客户发生联系,因为企业的产品企划就是在这里完成。

客户信息管理在各个方面的运用,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当今企业以网络营销为支撑来开展业务的情况下,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开展信息管理迫在眉睫。客户信息管理已经也必将会成为企业生存取胜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安全用药以及护理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了2013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用状况以及接受的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结果:在对150 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共发生15 例不规范的护理事件,占总人数的10%,因为所用药物、护理人员、院方以及患者本身因素造成的不规范事件数分别为4 项、7 项、1 项、3 项。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年龄较大,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受到护理工作人员主观因素以及用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1]采用怎样的护理措施和用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改进整个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当今各大医院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选取了2013 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分析并回顾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情况,现将分析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用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 年5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年龄分布在43-77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 岁,其中男性患者有76 例,女性患者有74 例。其中有55 例冠心病患者、59 例高血压患者、36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不会对本的研究工作造成影响,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资料总结和回顾,从根本上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条改进方法和改进措施。通过对资料的回顾和分析,造成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如下:1、护理人员引起的不规范,主要是由于护理过程中很多护士不能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出现的细微变化进行判断,从根本上耽误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2]2、药物,患者在身体状况以及年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身体状况决定用药方式以及用药剂量。 [3]4、院方,患者对医疗费用很容易与患者以及家属产生纠纷,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17.0 软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分析,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共存在15 例不规范的临床护理事项,现将相关结果绘制如表1。

3 讨论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主要受到药物、患者、护理工作人员以及院方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结合实际状况,从这四方方面做好相关的改进工作,才能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内科护理以及用药安全。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设置一定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工作计划。[5] 护理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采取饮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出现的正常疼痛进行干预,医务工作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学习,对患者所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患者要多参与有氧的、缓慢的体育锻炼,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免疫力,减少焦虑以及紧张的负面情绪。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食物,当病情出现好转时,依然要积极接受治疗,按时服药,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时,要积极与义务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做好治疗配合工作。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资料过程中将会耗费大量的费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将具体的收费名录以及收费单据转告给患者以及家属,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从根本避免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韩国枝. 浅谈临床心血管内科用药的观察及护理[J]. 医药前沿,2013(10).

[2] 齐银芝, 李小玲.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2(01).

篇9

当代已步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日益忙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日益增多。且该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症状复杂多变,病程延续时间长,表现出缓慢特点,护士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或与其接触过于密切时对身体健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该科护士具备较大的职业风险,此风险对于护士的身体状况影响很大。那么护士面临这种风险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可采用何种方式避免。现笔者将对此问题进行相关探究。

1、护士潜在风险之具体表现

1.1、病毒细菌的感染

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相对其它疾病的患者来说,其传染性较强,因为在该类患者的大便、小便、口中呕吐物、血液以及引流液中的各种病毒细菌的含量都较其它疾病要高。而该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无法避免和患者接触,尤其是和该类患者的以上污染排出物接触的机会很多,此时如果护士自身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被患者污染排出物中的各种病毒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1.2、针扎感染

护士在工作中经常要运用针头注射药品,稍不注意可能被针刺伤,而针头上往往带有各类疾病患者留下的病菌,因此护士是针扎感染的高危人群。在英国每年有近四十万护理人员被针刺伤;该国二00六年至二00九年一共有五十六名护士被HIV感染,十四名护士可能感染HIV。截止二00一年底在英国已经可以确定在二十四名被感染HIV的护士中有二十名是因为在使用注射针头时皮肤被刺伤感染的,占感染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点四。而消化科护士被针扎感染的几率较其它护士要高,因为该科患者血液的病毒细菌含量都较其它疾病患者要高。

1.3、治疗药物及治疗仪器的负面影响

治疗消化疾病药物的气味如长期弥漫在空气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化学类药物对人体健康伤害更大。而消化科护士整天都在病房中,无法避免这些药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将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此外一些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测仪器对护士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影响,譬如对患者的进行胃肠镜检查后一般都要运胶醛、碘酊以及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而这些消毒物质对护士的皮肤及眼睛将会造成很大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不良影响,可谓百害无益。此外,在当前各医院消化科往往有较多的监护系统,监护系统中的射线将会使人体的免疫力大为下降。而该科护士因为工作需要无法避免和上述物质接触,因此身体会大为受损。

1.4、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日趋增多的压力

在前言中已阐述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此外,该类患者被抢救的情况较为常见。因而导致该科护士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较大。而心理压力的增大致使不少护士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从而增加了与患者之间发生口角或矛盾的机率,最终导致负性情绪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使人疲惫不堪。

2、潜在风险因素探析

2.1、病毒细菌过于集中

消化科护士感染病毒细菌的几率之所以相对其它科室较高,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该科患者有不少都带有肝炎病毒;在对细菌性感染胃肠道患者的大小便以及呕吐物进行处理时出现失误;和患者含有病毒的待检血液接触时间过长。

2.2、职业技能及经验匮乏

在上文中已阐述消化科护士的工作量繁重,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况,工作时容易分神,从而导致在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发生针刺事件。而针刺事件的发生和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被刺的护士都是性格上急于求成,工作态度马虎且职业技能、经验匮乏的。而相比之下,那些专业技能较高,经验丰富,性情缓和,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护士在治疗中被针刺伤的机率很低。

2.3、连续工作导致身心俱疲

当前消化系统患者日益增多,而护士却非常缺乏,且患者的要求不断增加,二者融为一体令广大护士疲惫不堪,从而导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经常在无意之中因为一句不当言辞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更有甚者导致严重的纠纷矛盾,这些因素在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应对措施

3.1、防止病毒细菌感染

鉴于当前消化疾病患者携带的病毒细菌较多,可实施严格的防病毒细菌措施,建立必要的病毒细菌监控网。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科室的防病毒细菌感染制度。此外,医院还须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技能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培训,采取积极措施净化病房内外的环境,对传染性极强的消化疾病患者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护士在护理病人前须对不同患者的状况进行合理估计,严格按照安全程序操作,譬如对肝昏迷且又极不配合的患者进行救治时一定要戴上消毒手套以及口罩,防止被细菌病毒感染。

3.2、不断提高护士对危害的警惕意识

消化科护士在护理患者时,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各种危害,对此须增强防范意识。譬如上文中提到的针刺伤对护士的健康危害性较大。因此护士在治疗中使用针头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倘若被含有病菌的针头刺伤须及时进行处理,把伤口处的血尽量挤出,再用碘酊对伤口反复消毒,最后进行包扎。条件如果允许的话,可进行血液检测,以防万一。护士在处理含有病毒的针头时,一定要放在硬性防水盒中,并作标记。使用针头一定要用单手套入针帽,让针尖和身体方向相背离,在治疗中操作时不要求快,过于急躁,而应沉着冷静,以避免针刺事件的发生;丢弃针头时也不能过于大意,防止意外针刺。在科室内部还可建立针刺登记报告制度。

3.3、防止化学药品的影响

因为不少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都是化学药品,对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刺激很大。因而,护士在接触到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和呼吸系统受到刺激。同时还应提高使用药物的技巧,防止化学药物四处弥漫及喷射,条件允许的话科室还可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另外,护士还应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营养,以此提高身体抗击病毒的免疫力。

3.4、学会放松

该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应学会放松自己,劳逸结合,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医院还应鼓励广大护士参与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在工作中能从容面对各种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篇10

恶心与呕吐是消化内科疾病的两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造成患者不适的两种主要症状。在临床消化内科的护理中,应给予患者恶心、呕吐的针对性护理,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感,提高治疗预后。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探究针对于恶心、呕吐症状有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5~73岁,平均(38.74±4.69)岁;消化性溃疡14例、急性肠炎12例、痢疾8例、胃炎6例、其它4例;学历:高中以下17例、高中以上27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5~71岁,平均(37.64±4.57)岁;消化性溃疡13例、急性肠炎11例、痢疾10例、胃炎6例、其它5例;学历:高中以下18例、高中以上26例。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症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药物护理,均按照常规的消化内科护理流程、模式、方法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于恶心、呕吐症状的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时,向患者强调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疾病的正常症状,接受相应的治疗均可消除症状,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提高治疗信心;②健康教育:采用资料与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原因及治疗方式;向患者说明治疗恶心、呕吐的常规用药及用法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病情观察护理: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分析呕吐物质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观察患者心跳、呼吸、血压、脉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④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良好通风,清洁空气,温度控制在26°C以上,患者呕吐后及时清理呕吐物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定期更换、消毒患者的床上用品。⑤护理:在呕吐时指导患者采取侧身、弯腰的姿势,并在呕吐后指导患者清洁、消毒口腔;休息时采取侧卧位并靠近床沿,方便患者及时呕吐的同时避免呕吐物误吸。⑥饮食护理:患者在呕吐后,给予其适当的盐水饮用,清洁肠胃;饮食采用少量的方式,以易消化、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⑦用药护理:如为活动无耐力患者则给予其适量的止吐药;如患者为体液不足则给予患者体液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如为进食困难患者则给予其营养液口服,保持患身体机能。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均由通一组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呕吐发生次数、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对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的形式表示呕吐次数等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以%的形式表示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P

2 结果

2.1症状消失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消失情况及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呕吐次数、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满意12例、基本满意24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率为81.82%;观察组满意14例、基本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5.45%。两组护理满意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

3 讨论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频繁的恶心、呕吐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紧张、恐惧,还会带来呕吐物误吸、肺炎等的威胁,影响患者的临床康复[1-2]。因此,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除了要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之外,还有对于与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患者恶心、呕吐的不适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针对于出现恶心、呕吐消化症状的内科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环境、、饮食、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3]。对性心理护理,针对于患者对于恶心、呕吐症状的紧张、焦虑,帮助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临床治疗;环境护理则以舒适、安全为主,及时清除呕吐物,避免细菌的滋生;饮食护理则以保护患者的肠胃粘膜,避免肠胃道不良反应为主;护理,指导患者争取的呕吐姿势,避免在呕吐过程中出现危险事件,同时也缓解患者呕吐时带来的不适感;药物护理,针对于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给予其相应的营养液、止吐药等的对症治疗,实现止吐的目的[4]。针对于恶心、呕吐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以止吐、改善患者肠胃道功能为目的给予其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获取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认同。开展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护理,有利于加强患者临床护理细节的控制,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呕吐次数(5.81±1.31)次、呕吐消失时间(3.23±1.15)d、恶心消失时间(4.02±1.08)d及住院时间(5.21±0.66)d均少于对照组的(7.43±1.24)次、(4.62±1.20)d、(5.34±1.15)d、(6.83±0.83)d,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恶心与呕吐患者开展消化内科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芳菲,李真.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199-200.

篇11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51-02

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可累及所有的消化系统器官如消化道、胃、肝、脾等,恶心与呕吐是其临床主要症状之一,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发,若处理不及时可致使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剧烈其物理牵动还可能使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针对恶心、呕吐的消化内科护理是常规的护理内容,常在保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病情得以遏制的基础上行纠正水电质平衡、酸碱平衡措施。本次研究就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18至69岁,平均(39.2±3.7)岁;病症类型:急性腹痛9例,急性胃炎19例,消化道溃疡38例,急性肠炎22例,其它12例。排除标准:急性危重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有其它各类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的疾病如脑溢血引发的消化道出血等。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2]。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以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为目的,并无统一的临床护理路径。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全面动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病情进展、治疗状况、病情症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症状制定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主要措施包括:①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需住院接受后续治疗时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情况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有肠鸣等,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抑郁、疲乏症状,以评价患者治疗及护理耐受情况,对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验判断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开展做准备;②监控患者呕吐、恶心症状发生的频率,特别是对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质进行准确评价,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改变护理内容,如急性胃炎患者稍重者,护理以纠正酸碱平衡、输液维持为主,待患者症状稍轻可进行饮食护理;③待患者病情稳定行后续治疗时,以合理用药为指导原则给予治疗护理,加强用药监管,若患者呕吐剧烈及时服用口服补液,进行针对性的用药以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④护理全程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干预,阶段性行心理状态评估,对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以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如多数患者需自我补充体液,不能仅依靠护理人员监督,对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要求较高[3]。

1.3观察指标:患者住院时间、研究开始时呕吐频率及呕吐量、患者呕吐持续时间。

1.4判定指标:疗效评价:痊愈,患者恶心、呕吐症状1日内消失,治疗效果达到预期;显效,3日后患者呕吐频率、日呕吐量为首日1/2以下,症状在2日内消失;有效,3日后患者呕吐频率、日呕吐量为首日1/2至3/4,症状在5日内消失;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患者主症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而恶化。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和率(%)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痊愈比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行后续治疗期间,若不能及时控制,会严重影响治疗与康复效果[4]。在护理过程中恶心与呕吐不宜作为单独症状单纯采用解除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措施行护理干预,而应据患者病情与生理状况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以全面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同时采取抗恶心、呕吐措施[5]。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大多在1日间得到控制,患者生理、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治疗与康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高玮.恶心与呕吐患者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分析和建议[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21(8):803-804.

[2]陈绳武.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J].家庭医学:上半月,2010,4(18):6-7.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从而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过程中,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可使病人得到更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从而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1.2运用沟通技巧实现与患者的有效交流,进而收集到更多有关病情的信息、资料,以确立正确的护理诊断,提高中以安慰,有些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减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属的态度和行为是治好患者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照顾,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其隐私权。对于隐私内容,无论患者有没有向护士提出保密要求,护士在行为上都有保密的义务。严格履行这种义务是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积极乐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2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重视情志护理

中医十分重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因而特别强调情志护理,也就是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患者因住院,突然脱离了工作,打乱了其正常的生活规律,骤然转入一个的陌生环境。特别是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与家属见面、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在床上解决等使患者对住院生活在各方面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故患者入院后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变化。张明园等4报道人群中抑郁发生率15.1%~22.5%。在与患者交谈中,注意观察其神态、举止、语言特征等,据此作出心理评估,弄清不同患者可能影响治疗的不良心理因素。另外脑卒中患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病迅速,致瘫痪率高,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烦躁,这些不良情绪刺激使患者思想上消极,失去锻炼信心,导致内分泌紊乱。护士运用中医暴喜伤心,怒则伤肝,忧则伤脾等七情致病理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产生主要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耐心疏导,如对抑郁、情绪低落者,就在耐心解释疾病性质,治疗过程和愈后评估同时,告之其忧思伤脾,易致抑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医学常识,多予安慰,鼓励;对慢性肝病等情绪易激怒,性情暴躁的患者,则先耐心倾听其诉说,让其充分表达苦闷的心境,再给患者讲明怒则伤肝,肝火旺则反克脾土,加重肝损害,出现腹胀纳差的医学知识,劝导患者慎怒,慎思,以免加重病情。这样既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患者在被尊重的氛围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达到怡情,养神,疗病的配合治疗状态,以利患者身心和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就是用科学的护理手段,调整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健身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功能性护理模式5

急性脑梗死大多数情况下有血栓形成,从而造成脑供血供氧不足,神经细胞坏死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从而造成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负担。为了在康复黄金时段内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中风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在进行一般护理外并积极加强肢体康复训炼、言语功能训练、营养改善以及传统中医针灸等康复手段,通过积极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有积极作用6。因此,急性脑卒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康复护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4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中西结合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增加了与患者的接触交往,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缩短了住院日,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的愿望,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由于医患、护患关系融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增加了其成就感,也使其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值有所提高。

通过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也是护士日益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洁,马桂英,李菲,龙兆英.护理研究,2009,23(2):139

[2]张春玉,谢桂荣.100例癌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89,24(6):348-349

[3]施卫星,杨廷忠.护士应如何看待病人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2-3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