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20:1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研究性学习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一、 选题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叫选题。选题也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目的是要回答“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及“有无研究可能”等问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明确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内容等环节。概括起来说,这些环节要围绕两项任务展开,那就是提出问题和确立课题。
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教师、研究时间
二、 设计
经过选题阶段,明确了“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接下来就是通过研究方案的设计回答“怎样研究”的问题。是对研究内容的推敲和界定;是对研究过程的分析和设计;是对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预测和防范。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法、试验法、观察法、资料研究等等)。明确任务分工和活动步骤
三、 过程
注意事项:
避免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先验论,头脑里先有一个铁定的结论,调查知识为了搜集符合结论的材料。另一种倾向是指罗列现象,写了一大堆庞杂的材料,但没有分析归纳,这样的报告毫无意义。收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成果是多样的,所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了。可以是宣读论文、展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发明、课本剧等。
多用数字图表,少用模糊语言。能量化的量化,尽量用图表显示,给人清晰、明确的印象。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的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73-02
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在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但就算到今天,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到底有多高,也还是个问题。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我早有耳闻,也在实际教学中用过其中的一些方法,如分组学习、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但真正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在一次继续教育的远程网络课程中。从那之后,我试着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融入到自己所教的实际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意在分享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研究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实际是[2]“学生中心说”理论的一种教育实践。因为在学生中心说主张: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正好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
1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是一块重要的内容。我承担的“网页美工设计”课程主要讲解网站的界面设计,是一门必修主干课。由于我校正在进行项目课改,即通过项目的方式来学习相关软件的知识和技能。我精心选取了几类在界面设计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典型网站作为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来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这里我将以网上商城这个项目为例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因为网上商城跟电子商务专业结合最为紧密,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网上商城这类电子商务网站的页面布局和配色要点,掌握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利用网络等各种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探索和创新,用指定的内容素材设计出某网上商城的网站界面,包括网站的主页、一级页面、二级页面。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和方法可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或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来进行阐述。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见表1[3])。
3参与者特征分析
参与的学生处于高中年龄阶段,对电脑、网络使用普遍比较熟练,能较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收集资料和信息。由于这是本课程的第二个项目,学生之前已经做过一个简单的项目,对Photoshop软件有一定的基础。由于这个项目内容较多,学生之间又有个性差异,因此最好分组完成,分组时要注意均衡搭配,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4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标:
1)了解网上商城的界面特点(从内容、格局、配色等方面)。
2)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出某网上商城的网页界面,要求界面整齐、美观、大方、内容充实完整,首页和子页在设计风格上协调统一配套。
为了达成以上的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研究内容:
1)指导学生分别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浏览室等途径收集具网上商城界面,经过类比、总结出这类电子商务网站的界面特点;
2)以自由组合和调配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完成网上商城的界面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老师加以指导和监督。
5资源准备
1)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资料室、图书室。
2)软件:部分同类型的网站界面、Photoshop、ACDSee、Word、PPT等。
6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为了更加明确、有条理地表现该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我将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活动内容见表3:
7总结与反思
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我在1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网页美工课程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心得体会:
1)在本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己查阅、搜集资料,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充分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使大部分学生由被动的“等老师教”向主动的“自己学”成功转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较好,与专业非常对口,加强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了解。
3)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4)本项目给定了网站的内容(即大家都必须将同样的内容放到网站上),增强了可比性,为最后的评价奠定了好的基础;但本项目并没有给定样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不同的版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并将其纳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这是新课改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它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化学实验搬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构建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亟待运用到化学教学中。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教育资源。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要求我们学会整合学校图书馆、化学实验室的资源。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员和化学教师共同组成研究小组,以化学教师为中心,多方向地展开探究。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内容要在教材和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探究的方法和地点必须确保安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大部分的探究过程应该由学生亲自完成,但是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评价者,学生应该大胆地与教师交流探究的心得,并听从老师的建议和指导。
3.探究的课题要具有实践性。一切的科学探究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因此,学生在选择探究的课题时必须是化学课本的重难点,是值得学生去花时间探究的,必须使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课本精心挖掘出来,不可滥用,必须考虑时间和效率的比值。
二、构建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因此,创设情景,诱发探究欲望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探究学习情境:①通过化学实验来创造探究学习情境。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实验的顺序、改变反应物、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来创造探究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通过日常的生活实例或小故事来创造探究情境,激励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吃过了的苹果为什么会“生锈”呢?开水壶结垢了,可以用什么来除垢呢?豆腐为什么不能和菠菜一起煮呢?食盐放久了为什么会结块呢?③通过学生有存疑的问题来创造探究情境。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就是探究的最初阶段,遇到了问题,学生自然会产生释疑的动力。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创造问题的方法。这种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转贴于
2、建立科学的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对学生实行科学的管理也能促进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我们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以探究为基础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首先,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开放式或试探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多用鼓励的语言树立学生探究的信心。例如“这位同学说得就很不错,但是答案肯定不止一种,还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说错了也没关系”等等。其次,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课堂的管理中,教师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通过对他们的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本人才是课堂的管理者。
3、设置探究性学习的激励制度
在化学探究性活动中,我们应该设置一定的激励制度,例如设置探究创新奖等。教师可以在每章内容教完以后,给学生布置研究课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次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实行奖励的制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一个组织者和评价者,充分体现其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探究课题,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让他们在收获了劳动的成果。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是适应新世纪对学校教改的迫切要求。各个学校要注重探究式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生活中,注重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谢泽琛 钱扬义 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年,10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1–004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是人教版化学选修教材《化学与生活》第二节的内容[1],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体验合作研究性学习过程。
1 设计思路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也是一种体验学习,强调“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是一种探究学习,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必须面向生活、走出课堂、全员参与、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超越。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师成功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下,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又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受动者[2]。
合作研究性学习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种,即可以实现与信息化教学的整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部分。说明部分用于提出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任务部分罗列出学习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文章、书籍和网上资源;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定的调查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调查活动,得出分组的调查报告;评价部分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评定;结论部分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并将调查结果编成网页供大家浏览。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课题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紧密相连,是一个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课题:(1)学生、教师可以在网上获得大量有关资料,也可以实地考察有关情况。(2)可以将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学生对这些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3)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
高二学生已初步经历过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电子演讲稿制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设计方案
2.1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腐蚀的现状及危害,学习关注社会,建立资源意识。
(2)理解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3)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
(4)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5)学会合作学习。
2.2 实施过程
初步了解课题制订学习方案学习、研究过程学习结果学生评价。
2.2.1 初步了解课题
教师简单介绍金属腐蚀和防护的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1)调查并收集有关金属腐蚀的资料,可以包括录像、图片、数据、表格、文字等等。分析资料,发表意见。
(2)了解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设计实验研究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3)调查并收集有关金属保护的资料,对金属的保护提出你的看法。
(4)设计实验对金属的保护进行研究。
(5)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原电池或拆开常用的一种电池,弄清它的构造。
说明:其中(1)和(3);(2)、(4)、(5)中选择一项。
2.2.2 制订学习方案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题的基础上,制订学习方案。教师将方案类似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小组讨论,得出小组方案。
2.2.3 学习、研究过程
(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从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设计小课题、动手实验。课堂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及讨论。
(2)教师对小组计划及实施给予指导,协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启发他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2.2.4 学习结果
(1)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制作成电子演讲稿(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结论、发现的问题等等),全班交流、讨论,并由此得出对金属腐蚀和原电池的正确认识。(有关设计见2.2.6)
(2)整合各小组的成果,编辑一个校园主题网页。可以将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帖在网络上,征询解答。
2.2.5 学生评价
(1)查阅、筛选资料的情况。
(2)小课题的研究情况,电子演讲稿的制作质量。
(3)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的次数和质量。
2.2.6 课堂交流讨论的设计
(1)播放图片、录像,创设教学情景,提出课题。
(2)根据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选择一些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金属的腐蚀情况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学习关注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了解以下几点:金属腐蚀的危害、金属腐蚀的应用等。
(3)选择一些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研究,并组织学生对每一组实验进行讨论或参与,从而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2.7 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实验小课题
(1)比较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中铁生锈的速度。
(2)比较纯水环境和盐水环境铁生锈的速度。
(3)比较盐水环境和食醋环境铁生锈的速度。
(4)比较单独铁和铁铜接触铁生锈的速度。
(5)制作番茄电池。
(6)了解普通干电池、纽扣电池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利用TI探头测量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
(8)利用万用表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动势。
(以上活动中,课堂交流讨论需两个课时,其余活动均在课外完成。)
3 教学过程及效果
按计划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后,各小组开始了以下活动。
3.1 资料的查询和小课题的确立
当学生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时,才发现有关金属腐蚀和保护的资料非常之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的网页,可供利用的资料却并不多。学生马上面临着如何在纷繁的资料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这正是网络时代必须学习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更应提醒他们其实书籍包括教科书也是资料的一种。同时,也发现由于语言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在利用英特网资源上都受到了制约。
学生提出的课题基本上在预计的范围之内。但课题的确立一开始是模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知识很陌生,缺乏认识,随着他们通过资料的查询和学习,逐渐明朗起来。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研究过程缺乏了解,使得他们提出的课题设计过于抽象或简单。教师的及时指导非常重要。
3.2 学习、研究过程
学习、研究过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实践性、操作性、探索性。学生在其中获得了多种的经历和体验,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不仅仅是学科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还有身心的锻炼。
有一个小组的课题是制作番茄电池,他们原先的设计是利用番茄电池使收音机响起来,但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们发现一只番茄制作的电池并不能使哪怕一只最小的二极管发亮。他们因此对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重新进行了设计,经过了反复多次,在损失了不少番茄后,他们的课题研究已经相当的科学了:首先用灵敏电压计测量出同一组电极、不同的水果时的电压,挑选出最好的水果,结果还是番茄,但意义已经不同。接着又测量了不同的电极组合,比较哪一种效果最好,结果他们选择了镁和铜。他们对实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甚至注意到每次测量时电极之间的距离及插入的深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他们用了15只番茄串联起来终于使最小的二极管发出了亮光,小组成员兴奋地欢呼起来。这种最真实的体验和快乐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课堂展示时,全班同学倾听了他们的制作过程,然后关上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那微弱的光亮,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另一个小组的课题是观察比较铁片在不同环境中生锈的情况,他们选择了盐酸和盐水。据他们对腐蚀的认识,预计铁片应该在盐酸这样的酸性环境中更容易腐蚀。他们每天去观察铁片生锈的情况,两天后,发现食盐水中的铁片已经锈蚀的相当严重时,盐酸中的铁片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让他们感到非常诧异,一时无法解释。但这更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再一次去研究查阅的材料,试图对实验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提醒他们继续观察铁片,就在他们还没有找到答案之前,第三天,铁片又发生了变化,盐酸中的铁片开始了严重的锈蚀,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盐水中。同学们用相机如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并编辑到小组的电子演讲稿中,同时还有他们的疑惑。自主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常常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如“金属的保护方法”课题组的研究是这样设计的:取三块同样的纯铁片,一块缠上铜丝,一块缠上铝丝,还有一块做对照。将以上材料都浸在盐水中观察现象。他们很快发现第一块铁最先生锈,第二块一直没有明显改变。他们认为实验已经完成,准备拆除装置了。这时教师提醒他们再耐心等待下一步还可能有什么变化,果然过了几天,第二块铁片上缠绕的铝丝完全变成了一堆白色的粉末,而铁片在以后慢慢也出现了锈迹。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他们对问题又有了更加感性和深入的认识。
教师还鼓励一些学生运用手持技术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课题设计之后,小组的成员将面临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实验材料的准备,有些设备,比如灵敏电流、电压计必须自己去借,番茄、二极管必须自己去买,请老师或别班的同学帮助拍照作为多媒体制作的材料。在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他们培养了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课堂讨论的组织
课堂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各小组展示电子演讲稿,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和探究。所以学生的演讲稿不必追求是完美的、正确的,可以存在缺陷甚至是错误,或是发现的问题尚未解决。
如在对金属腐蚀现状的认识中,大多学生谈到的都是腐蚀的危害,但却有学生提出了腐蚀其实也可以被人们利用。
对盐酸和食盐水中铁片腐蚀情况的比较,这一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解释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什么是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铁片腐蚀是否一定表现为生锈呢?生锈的可能反应有哪些?而这些问题正是有关金属腐蚀的较为深入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目标中必须解决的。
在铁片生锈情况的观察、水果电池的制作、电动势的测定、金属保护的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学生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相互得到了验证,如“电动势的测定”小组通过不同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电极材料、不同电解质溶液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得出了与“水果电池的制作”小组极为相近的结论。这就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讨论要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从别人身上获取生动的间接经验,这也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4 几点思考
(1)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适时的引导。
(2)相信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指导中所要把握的是学生研究方向或方法的科学性,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指多媒体技术,而还应包括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获得信息的其他手段,如万用表、手持技术等。信息技术也不应只是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应是教师学生都可以使用,并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再将学习、研究的成果编成网页,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特点和共享性。使学生体验在信息社会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提高低段待优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项目于2015年1月经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评审同意立项。
课题负责人:祁敏
课题编号:125ywx2354
二、选题背景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子女特别多。再加之本校借读生多为外地民工子女,这些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导致部分子女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性,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课堂教学节奏,成了课堂上名副其实的"听众",而课堂也成了他们心头的难言之痛,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和钻研精神了,长此下去,他们就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教好每一个孩子是我们所有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也是我们所有一线教育的共同心愿,并且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学习兴趣降低是待优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思想与行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沟通者。教师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研究的价值和目标
研究价值:新课改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些特优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重视对待优生的关爱与帮扶,唤醒待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五、研究内容
关注待优生群体,而不是一个人,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研究,争取找出成功的方法,进行归类,抓典型跟踪研究,解决待优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难题,并形成研究成果。
1、消除待优生的心理疑惧。
班级中的待优生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会轻视自己、厌烦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学生会嘲笑或歧视自己,往往较敏感、有戒心甚至对老师有敌意。为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我将怀着深厚的感情去主动和他们亲近,想尽一切办法去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地关心帮助他们,从而消除这种疑惧。
2、保护待优生的自尊。
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和别人尊重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当这些学生做了错事时,老师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要大声训斥,而应细致地去开导他们,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3、发现学生的闪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应戴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应加倍珍惜,这样使待优生觉得自己也能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这样老师也能博得学生的信任,这些学生也能向好的方向转变。
4、 培养待优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他们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了,就不会想入非非,而且会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待优生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进行理伦学习。
2、调查问卷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班内待优生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课堂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兴趣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4、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5、个案研究法。有目的地观察几个待优生的课堂听讲、小组交流、完成作业方面的表现,然后寻找原因,找出对策,并做好记录。
6、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七、研究过程 我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论证阶段(2015年1月)——调查分析、制定方案
1、弄清待优生的涵义。
2、弄清国内外研究待优生课题,目前研究的情况如何?
3、调查摸底,了解待优生的基本情况。
4、选择培养待优生的对象及制定相应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开展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
2、待优生分类建档。
3、实践探索总结待优生助学策略,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4、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第三阶段:汇总阶段(2015年6月 底)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市、区教育局及学校的领导对本次微型课题研究非常重视,给与充分督导。
一、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进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大部分是经过应试考试选拔来的,习惯于依赖父母,自主、自立能力相对不足的他们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适应。
二、适应心理变化
我们知道,如果人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发展能和学习活动协调同步,十分有利于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课程的改变,初中和高中学习方法存在差异。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
问题发现
在例行的为期三个月的新生适应训练之后,某高一班的班主任发现在新生中有一个男生小A好像还没能适应高中的新生活。小A是一个很特别的男生,在刚刚入校的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上课、集合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开学三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刚开始老师觉得可能是普遍的新生适应不良,但经过三个月后,他还是没什么改变,有时反而更严重了,所以老师觉得去弄清楚问题的情况。
过程
初步调查:
数学老师以聊天的形式分别对小A的父母、室友、周边的同学及小A自身进行访谈。
调查结果:
1、通过小A的父母可以了解到:原先在初中时,他的数学就不是很好。初三以后非常认真,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做题,后来中考勉强考进了这个重点高中,全家都是蛮高兴的,他还曾说过,在高中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2、通过室友可以了解到:小A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军训期间搞内务卫生时,他总是很认真,在他的感染下,寝室的每一块瓷砖、每一块玻璃都是被擦了又擦,毛巾叠了又叠,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所在的寝室被评为了文明寝室。渐渐的,他们发现小A越来越沉默了,学习也不怎么努力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了,问他为什么也不说。
3、通过其他同学(同桌等周边同学)还了解到:在刚开始训练的两天,小A曾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大家受到他的鼓舞,经过一周的努力,班级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但自从上次数学单元考之后,小A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孤僻了,也不怎么参加集体活动了。
重新认识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知道,小A是一个勤劳、努力的学生,所以排除他懒惰、不愿学习、没上进心等原因,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本基础不好,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上课听不懂,缺少学习成就感,产生厌学情绪,对高中生活失去信心。主要是还没度过“过渡期”,教师应帮助他矫正偏离的学习情态。
做明确的计划:
目标:
总目标: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子目标:1、帮助他确立正确的目标。
2、寻找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措施:
课堂上给予积极关注,主动提供他表现的机会,课下关注他的接受情况。
实施:在课堂上尽量去关注小A的听课动向、听课效果,及时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尽量将情感因素渗透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下课后对于他还不懂的地方及时给予解决,做到当天事当天完成。
观察:每天能尽量完成作业,虽然有些还不会做,但都会尽量去完成。常看到他下课后问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问题。
反思:通过教师用自己的热心、诚心、耐心反复课下、课上引导学生,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寂寞感及失落感,以保证集中精力于学习中,尽快确立新的目标,进入正常轨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高中学习和初中毕竟是不同,单单通过题海战术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措施:通过谈心与沟通,结合别人的学习经验,一起得出一条适合小A的学习方法。
实施: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不大相同,高中学习更注重自学,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先由数学老师出预习提纲,并给予指导列提纲的方法,学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使他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然后老师取消预习提纲,转而批阅学生自我消化的预习提纲,使学生从模仿到自我设计取得良性飞跃,最终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上课“全神贯注”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采用“诱发式提问法”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认知困惑,形成“问题意识”,并使这种困惑和意识转化为学习动机。3、学会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审题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中关键的字、句;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理解题中隐含条件。
观察:一段时间后,小A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有了一定得提高,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能自己独立完成了。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长期以来,学校在学生学业水平动态化评价方面,尤其是在指标体系、命题(或问卷)结构、工具研制、超大型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数据解读以及评价过程质量监控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科学数据支撑下的有效反馈、指导手段和专业力量更是不足。针对我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拟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堂教学研究,思考和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动态评价与提升研究项目。
2.基于学校的学情定位
学校地处老城区,受青岛市政建设的影响,新市民子女所占比例较大,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优越,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学生受家庭条件的制约,对学校教育的依赖相比一般学校更大,学校需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业评价来满足本学区学生的需要。
3.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局限性
我们希望能建立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来改变课堂结构,那些教师没讲的问题可以通过题目附带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对于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平台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供学生选取,既可以找同类型的进一步巩固,也可以选取综合性强的进行拓展提升。这样的平台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上都有收获,通过系统提供适切性的练习,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进行个性化学习。
研究内容
1.课题界定
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业水平个性化动态评价与提升研究”是指依托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构建的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如“高效新课堂”和“阅卷易”等技术平台),通过对平台功能、资源的合理设计和开发,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2.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铺路搭桥。课堂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个性化培养。课下借助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展开专属化学习,通过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智能计算,选择推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应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师生、生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真正达到会学、乐学。
(3)通过研究,使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得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提升了办学品位,增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框架
(1)依托高效新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基于学校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为系统框图。
(2)依托阅卷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学生学业水平个性化动态评测系统。图2为系统框图。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本校研究对象的班级进行调查,对实验初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
2.对比法
研究对象的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对比;对研究对象班级的初、中、后期的情况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3.分析法
按实验要点、内容,做好学科分析。例如,分析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业水平的影响等。
4.其他
在实验中可随机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文献法等。
创新之处
1.我校“高效新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1)教学起点弹性化。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设置弹性化的教学起点,实施个性化教学。
(2)学习进程个性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相应层次的练习,实现课堂学习的个性化。
(3)教师指导具体化。根据数据反馈,确定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的策略,让课堂练习和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4)课后学习兴趣化。系统设置闯关练习和奖励积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借助“高效新课堂”平台,提炼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的四环节,即微课助学、合作互学、重点导学、评价促学。
2.我校“阅卷易”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1)试题命制精准化。每道题配备的考点分析,促进教师深度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试卷的命制。
(2)问题诊断具体化。学生可以清楚地找出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
(3)查漏补缺个性化。每题配备巩固练习,学生学习后再根据个人弱点完成配套的补充练习,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检验。让每次测试都能达到清理知识死角、解决遗留知识漏洞的目的。
(4)知识构建系统化。追踪学生日常及模拟考试等相关学习数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学业水平。
借助“阅卷易”平台,我们提炼形成了我校课后自学巩固的四环节,即精准命题、科学诊断、深度分析、巩固提升。
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个性化学习初见成效
在课堂上,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个性化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观看微视频,可以查看自己的错题集,也可以查看自己的错题解析,利用电子书包将教具变为学生的学具。课下借助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学生可随时随地展开专属化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对大数据的智能计算,选择推送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应问题,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颠倒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发生的情境,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真正达到会学、乐学。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8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 ;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 ,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 :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 ,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 ,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 ,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