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技创新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心的战略决策,是省委的重大部署,省农科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全力服务三农”为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一、确立农业科技创新的新目标。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省农科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发展主题、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一方面要实现科技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防灾减灾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无害化生产、加工增值、储运保鲜、食品安全等环节发挥新优势,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进精准农业发展等技术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要抓好科技服务。着重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架起与“三农”对接的桥梁,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实际效果,把“三农”的科技需求,作为科研重点、服务内容和主攻方向。
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创建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工作环境,通过学习培训、岗位锻炼、完善评价办法和奖励制度等途径,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宽容失败、民主和谐,团结协作和运行高效的工作氛围,努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指导实践人才、经营治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二是树立用人导向是第一导向的理念。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提供更广阔的工作空间;为那些善于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敢于负责的人,提供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为那些不图虚名、真抓实干、勤于奋进的人,提供更需要的工作环境。三是树立群众利益是第一利益的理念。从全力服务“三农”这个根本方向入手,为服务对象中的困难群体解决难题,努力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实效。
三、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整体优势。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知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技术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方法,产品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物化成果,并使其相互支撑、递进发展;加强对项目、设备等创新资源要素的治理,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衔接,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效益。在人力资源治理上,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增强科研文化魅力,促进和谐农科院建设,使全院工作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势头。在项目资源治理上,更加重视对已有项目的执行落实和监督检查、良种良法配套和加工增值技术的开发示范、前瞻性科技成果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科技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研发与开发良性互动,科研与产业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有限资源节约利用上,围绕节本增效,通过对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油、节电、节药、节膜、节工、节力等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提高耕地产出率、成本收益率、水资源利用率、良种覆盖率、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机械作业率、加工增值率和降低灾难损失率,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四、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一是统筹规划。按照各项工作有机统一、全面有序推进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宽广的胸怀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安排,在推进重点工作的同时,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循序渐进。二是遵循规律。善于不断发现、熟悉和利用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在深化对客观规律熟悉的基础上,敢于对某些环节或过程实施跨越,进而迅速缩短与先进的差距,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三是注重质量。不仅要重视市场调查、把握市场需求、提高选题质量,而且要重视创新过程的把关,使创新成果实现质量与效率相统一;不仅要重视科技成果研究与创新,而且要重视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使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更强。四是重点突破。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好范文尽在$文秘站$使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成为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使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推动新发展的过程。
二、制定创新方案,用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
在开展技术攻关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又要注重降低成本。我厂生产的货车用弹性旁承当时在国内使用的全部是一模二腔模具(也就是一套模具,硫化60分钟可加工2个产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职工工作室组织开发一模4腔的模具,经过多次设计、制作和改造。模具加工后经验收,产品符合标准,可以投入生产使用。目前我厂所使用的旁承4腔模具,在国内属于领先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模四腔模具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随之带来了职工拆模的困难。模具小块夹在产品中很难取出,拆模方法是一人抱住140℃以上的工件,另一人用铜棒砸出模具小块,一套模具拆模用时大约15分钟。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而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厂技术人员设计制造了货车用弹性旁承体拆模工装。一套模具拆模用时大约5分钟。使用目前的旁承模具。按照现在的生产模式,八小时两班生产,单机每日可增加产量10模40件产品,产量翻翻,每日可增加产值0.648万元,每年增加效益可达到142万元。
三、开展立项攻关,用技术革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我厂生产的转向架用轴向橡胶垫起模一直沿用人工用锤砸卸模。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用撬棍拆开3层模具。然后用手锤逐一砸下9件产品,拆除一套模具用时在20分钟以上,而且由于硫化后模具温度在140度以上,很容易造成烫伤或砸伤,职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生产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现场观查,经反复论证:经过几个月的设计、加工制造,制作了橡胶垫拆模工装车。此车拆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用齿轮千斤顶装置将三层模具拆分,第二步拆中模产品层,用第二套顶出装置将9件产品同时顶出。经过现场使用证明拆模装置使用性能良好,省时、省力,杜绝了过去拆模时产品损坏的现象,因为拆模造成的产品损伤率为零,保证了产品质量。拆模用时仅5分钟,比手工拆模少用时节约时间50%,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每班生产增加产品2模,按照现生产模式,每日增加36件,每日增加产值0.1296万元,年创效益30万余元。同时杜绝了安全隐患。该项革新被评为路局技术革新3等奖,段技术革新2等奖。
四、完善运行制度,用技术革新为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健全完善工作室创建的各项活动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室创建方案》、《工作室技改推进计划》、《工作室工作写实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对创建过程、活动内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写实,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展开。橡胶厂创新工作室针对560型开炼机按照原厂设计急停安全开关安装位置不合理,开炼机操作时由于橡胶作业原料粘度较大,操作时身部很容易与橡胶接触,如有橡胶粘连身体部位有可能把手臂及人体带入开炼机滚筒,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该机虽有急停装置,但是距离操作者有1.5m。如果发生粘连需要停车时,操作者因为距离远而无法在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按钮,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根据这一问题,工作室针对开炼机急停开关系统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设计出改造方案。在开炼机滚筒两侧构架中心安装两根立柱,用螺栓与构架固定,将急停开关安装于左侧立柱两侧位置。用¢20㎜无缝钢管制作操作架拉杆。一旦发生紧急设备故障或危及人身时,开炼机两侧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按下拉杆,急停开关起作用,设备急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工作者操作近6个月来,期间遇有两次(一次2014年4月16日早班,一次8月13日中班)卡胶,改造后急停装置起到急停效果,确保了人身和设备安全。杜绝了重大安全隐患。随后对4台压胶机进行全部改造。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建立适应当代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了适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深圳大学医学部秉承“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科研”的教育理念,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展探索性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科研活动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和协作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构建的背景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构建一方面在于我校大力倡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针对本科生的基金项目,如“大学生开放基金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校级项目”,学生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较强。2012以来,临床医学本科生累计承担开放基金项目236项,挑战杯项目129项。科研项目的支撑为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实施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学部本科生早接触科研的教育理念。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本科生采用双导师制培养,分别为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生导师。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很早接触了导师的科研团队,有很固定的科研场所,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此背景环境下,2012年适逢我校医学部进行系统器官课程整合。在系统器官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也将基础实验课程进行梳理,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整合为机能实验课,将部分机能实验学时减少,增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36学时,最终实现了基础医学实验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开设。
2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开设对象为二年级的临床学生。教师于放寒暑假前布置创新实验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感兴趣的课题或导师自主选题在假期内进行文献检索和实验设计,开学提交项目申请书并进行开题报告课堂讨论,确定方案后进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并进行进展答辩。获取数据后,独立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进行结题答辩,并最终提交实验论文。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性实验课程开展的时间贯穿一个学期,业余时间实验室均向学生开放。
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担任主编和编委,将学生的实验论文编集成册,论文集内容包含:领导寄语、优秀开题报告、优秀中期报告、优秀结题报告、学生感想、花絮、学生论文展示和教师总结。论文集的制作目的在于展示学生的科研成果,实验教学的优秀成果可以期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此外,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能力,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继续有目标地培养,并组织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
3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答辩结合论文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论文写作规范性。成绩评定包括开题报告成绩(20%)、中期报告成绩(20%)、结题报告成绩(30%)和平时表现(30%)。
1)开题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20%),评分参考标准:立项依据(20分);研究内容(20分);技术路线与可行性(20分);创新性(20分);总体规范性(20分)。
2)中期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20%),评分参考标准:实验进展(60分);回答问题(20分);ppt格式和质量(20分)。
3)结题报告(总分100分,占总成绩30%),评分参考标准:答辩内容(60分);回答问题(20分);ppt格式和质量(20分)。
4)平时表现(总分100分,占总成绩30%),评分参考标准: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度、团队合作,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效果分析
现阶段,医学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通过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医学文献的查阅方法,能够自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以及一些医学相关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提高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扭转了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的被动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时难免遇到困难和失败,学生必须不畏失败、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将来在岗位上克服困难、不骄不躁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是行之有效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途径。
5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学生的科研活动在导师科研实验室完成,学生能否有效参与基础医学创新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支持。多数导师都很乐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科研场地限制,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导师的科研空间进行了挤占,部分导师对本科生动手参与实验并不十分支持,导致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只是配合研究生完成实验。为此,我们需要建设独立的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以保证学生能够全天候自由开展实验。此外,由于创新课程以2-3人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科研兴趣,部分学生参与度少,但却很难监管。
1 促进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在于提高人才的素质。医院科研机构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人才培养做起,必须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家型人才,形成一支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力量。
1.1 认识到医院科研工作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 科研人员为某一方面的问题经常要通宵达旦,会有很多挫折、失败,这与行政干部的职责要求不尽一致。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前瞻的眼光,包容挫败的心理,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使人为我所用。
1.2 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培养责任制 成立有主官和专家教授参加的领导小组,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科研骨干。领导小组与有关培养对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包括发展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年度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必需的科研条件等。领导小组对培养工作负责,培养对象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和进修情况。2001年起我院实行了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对全院相对较重要的19个科室20多名科研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现全为各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很好地完成了新老交替任务。
1.3 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培养对象参加高层次的科研实践 凡列入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尽可能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单位参加有关的研修班或做访问学者,学习高新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我院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培养经费,选派60余名科研技术骨干出国进行短期技术交流、10余名骨干出国进行1~2年留学。
1.4 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创造有利的成才环境 优先安排进修、外语培训和计算机训练;对担任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保证科研资源配置和改善科研条件等,扶持他们早日成才。在职务晋升方面,对优秀中青年骨干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脱颖而出。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员实施重奖,并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 促进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要在强化科研管理干部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医院科研管理干部应具备良好的工作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并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除了要不断更新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产权、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注意掌握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态势,了解相关的国内外科研机构情况,只有这样,医院科研管理干部才能涉足科研的信息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等方面,才能从容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与矛盾。
2.2 医院科研管理干部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当前医院的科研管理,经常只能做些上传下达的工作,充当“中转站”的角色,维持常规的管理工作,难以把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细致化。科研管理工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科研管理干部就必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要根据本医院情况,为单位进行全局性、长远性、议程性的宏观管理,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健全、完善、创新各种管理办法;在学科队伍培养、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公正的科研氛围,使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让科研工作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2.3 医院科研管理干部要增强组织协调、对外开拓的能力 在制定科研工作目标后,医院的科研管理干部需组织研究人员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随着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单凭科研人员个人的力量已难以完成一些综合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因此,医院的科研管理干部应增强组织协调意识,把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找准切入点,协作攻关,争取多立项目,多出成果。医院科研管理干部还应加强与训练科、干部科、财务科等部门的业务联系,以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总之,医院科研管理干部必须善于从实际出发,依靠集体智慧,在遵循科研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围绕卫生需求、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想办法,实施新举措,提高医院科研水平。
3 促进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重点要在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上谋发展
政策和措施是促进管理机制奏效的重要保障。深化医院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合理可行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是医院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关键。
3.1 创造有利于医院医学研究发展的软环境 首先,要使科研人员树立起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医院各学科中,大部分科研人员还存在着坐等上级给项目、给经费的现象,存在着科学研究与临床需求脱节、凭个人喜好搞科研、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卫生政策要求。存在这些问题,是科研人员思维惯性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科研管理和卫生研究的软环境问题。因此,对医院的科研人员,最好以承担项目的种类、成果水平和档次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体系。想方设法筹措经费购置更加先进的、精良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1999年以来,我院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加强了医学信息(科技查新站、电子图书馆等)、医学实验动物和实验室(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向全院开放的开放性实验室、消化内科专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部分重点科室实验室)三大支撑条件的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通过努力,目前共获国家、军队(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获资助经费1000余万元,结合临床开展特色技术50余项,无疑对我院科研成果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