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1 16:2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业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业管理

篇1

但事实上,根据美国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对小企业的调查发现:管理问题是造成经营失败的首要原因。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正是缺乏管理能力和技巧,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不当。

与成熟企业的管理者不同,创业者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不确定性问题,需要从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大公司更多是用资源换资源,采用流程化管理,而创业企业,要的则是扁平化、灵活和速度,“尤其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更多要强调的是创新和速度。社会变化要求管理模式创新,这对创业型企业而言,更为突出。”南开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说。看来创业中,不但很需要管理,而且需要独特性的管理。

看似不能管理的创业管理

也许让人惊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种大企业通行的职能管理,以及稳定性连续生产的专业化管理,新创建企业绝不能照搬,否则必死无疑。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创业型企业诞生之初,是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的,而且事实上,也必须没有。因为控制系统的建立自然会加大成本,创业企业通常很难承受。而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会降低效率,让企业失去活力。而这正是创业企业最初最为关键的竞争力。

但是,企业总是需要掌控的,怎么办?用信任关系来代替控制系统。这种信任或者来自血缘关系,或者要靠创业者发挥个人魅力来在团队之中建立。

同样的,和成熟企业更该鼓励授权相反,创业企业反而并不适合尽快授权,“因为在没有控制系统的情况下,授权容易导致失控,甚至导致创业失败。”张玉利说。在他看来,也正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方式,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个人创业而言,团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很多的原因。因为团队创业能够整合资源,包括信息的获取,而且团队当中的资源和技能可以产生互补的作用。比如:创业团队中有人擅长技术,有人擅长市场,二者结合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看上去似乎是个悖论,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必须进行管理的规范化。“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掉?他把大量的事务当成例外来管理。”张玉利说。他认为,创业型企业的一个最常见问题莫过于老板成了“一支笔”。任何决策都要他一个人签字,曾经作为推动企业创业和发展动力的创始人,最后往往变成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往往成也萧何,败也箫何。因此,如何针对新创企业建立成本低廉、具有灵活性而且有效的控制系统,就成为创业企业特别需要关注的管理问题。

“老手”创业的利弊

创业的那种痛并快乐着的魅力,常常无可阻挡。不少创业者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往往身不由己地倾注到又一次创业中。这些人的优势自不必说,首先他已经拥有了声誉,这种声誉可能建立在无形资产的基础上,比如:对市场的了解,以及社会网络等。这显然更有助于其进行融资,以及雇用到熟练员工。而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外部网络关系,这种创业老手发现和识别机会的能力通常也更强。当被问到那种从一个创业团队分离出来,又自己开始新创业的人,是不是在吸引风投上会加分时,乾龙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查立直白地反问:“为什么不?”

“简单地说,创业过程其实就是两大部分,一个是机会识别,一个是机会开发。”张玉利说,“有关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创业机会其实是以前工作的一种改进和改善,大多数创业者是在做别人也在做,但他们能做得更好的事情。”

不过,与此同时,“创业老手”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这类创业者可能会对以前模式的依赖比较大,他可能会盲目的坚持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反过来就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机会和环境的变化。”张玉利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创业者对创业企业的内在特点和独特性把握不好。越是经历过多次创业的人,越可能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更强。

张玉利进一步解释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一般规律型的学习不同,创业者一般是通过一件一件事来学习的,更多是行到知的过程。这种学习其实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正如一位达人所说,你生第一个漂亮孩子需要怀胎10个月,并不意味着生第二个就只要1个月就可以了。此前的创业经历一定有助于新一次创业,但并不是完全的复制。

从创业经历到创业技能

也正因此,使得大多数创业者经过挫折之后依然还会碰壁,而只有多次碰壁之后,才可能把它积累成一种知识、变成一种技能。“这里本质上涉及的是创业经历和经验怎么转换成创业技能的过程。”张玉利说。

篇2

二、工作意义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乡村两级干部中进一步深化“四百”活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延伸服务内涵。我乡创业就业工作也是以“四百”活动宗旨为依托,以用工招聘会、创业就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乡村居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机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本领。

创业是富民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现下我乡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就业创业,如何让群众能在家安居更能在家乐业,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我们创业就业工作的重心。提供更为完善的创业就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汇集更多的创业、招工信息,让群众在家乡就能实现自己创业、就业的梦想。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在全乡倡导“创业光荣、创业致富、创业是更好的就业”的理念,营造勇于创业、扶持创业和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2012年力争全乡组织本地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26人以上,劳动力技能培训60人次,组织200人次参加企业用工招聘会,带动创业就业100人以上。在4月上旬利用清明节外出人员返乡时机,召开一次外出创业人员座谈会,以促进创业就业,带动全乡社会经济发展。

四、扶持政策

(一)创业扶持对象。指在我乡创业非国家限制企业或者个体工商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本区户籍城乡劳动力。重点放在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

(二)税费优惠。创业扶持对象按照国发〔〕5号和政〔〕18号文件的规定可享受国家及省、市税费减免政策的,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

(三)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中关于创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把已经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能有效促进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确实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简化担保贷款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方便创业人员申请贷款。

(四)开展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创业培训和实训基地,整合利用好政府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办学力量的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训。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引导,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五)开展创业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个体私营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一批有资金、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与有创业意愿人员进行结对帮扶活动。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构。一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创业工程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二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社会保障所所长为副组长的创业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开展有关创业就业中心的宣传、咨询、培训、开业指导、落实政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工作。并在余坊村中心点村部墙面设立一块5平方的大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企业招工用工信息,更好的开展创业就业服务。

(二)建立创业人员动态管理台帐。对本乡户籍劳动力进行创业意愿及能力调查登记,分级分类建立数据库,实施动态信息管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跟踪服务。

篇3

1创业中的项目管理相关概念定义与特点

1.1创业中的项目管理定义:创业中的项目管理是专门针对创业阶段人士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活动的管理,即整体指导与管控监测。1.2创业中的项目管理特点:创业中的项目管理与一般的项目管理相比,既是被包含的关系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它最大的特点是工作是持续性和重复性的,且注重综合性管理。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创业中的项目管理的针对的对象是主要是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与创业活动;创业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创业中的项目管理体制是一种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其要点是提供一种针对于年轻人创业的指导思想,使得创业项目有顺利进行的环境。

2创业中的项目管理范围

创业中的项目管理的范围是创业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创业项目周期范围由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搭建执行以及运营维护四个阶段构成。概括来说,项目的对象就是对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所面临问题解决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以保证创业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有着不同的阶段性管理任务,但主要任务的范围以下五个方面:项目建立;费用支出;进度控制;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

3创业中的项目管理主要流程

依照项目管理基础理论和前沿管理技术、方法,结合来自一线项目管理工程师的建议,基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与应用范围,创业中的项目管理主要流程拟确定从项目与项目管理、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和项目结束六个方面作为管理流程。

4创业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成本核算式管理方法、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方法、工程价值应用法、结构化方法。

5创业中的项目管理原则

以下是对“首要原则”的的总结,它们是在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中被建立并广泛使用的。所有的原则都产生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是关于项目环境的文化氛围的,它鼓励并维持了团队合作和真诚。5.1承担义务原则。创业时,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可行的执行计划过程中投资者即资源提供者与创业执行人之间要有一个公平的约束。资源的提供者为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或者工具和服务,创业团队则需要承担起设计合适的策略,制定目标计划和管理项目进程的责任,有必要将资源转化成成效以达到预期结果。一个公平健康的约束意味着资方和创业团队都应该承担起创业过程中所关联风险的能力,并且也有意愿承担起这种挑战的后果。5.2成功风险原则。创业项目并不是百分百能成功,除了对创业过程有专业化的监测管控之外,对于其完成的程度应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作为创业项目管理中决策和项目预评估时的标准,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的度量都应该在创业项目初期就有明确定义。5.3项目管理原则。高效的项目计划和执行程序必须符合创业项目的指导思想和项目中承担义务的准则。管理原则确定了项目如何执行,由谁来执行。好的管理指导着清晰的角色承担和职权分配以及时间配给和成本控制等过程,同样包括了管理整个产品或工作范围中的变更。

6创业中的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结合大学生创业趋势以及项目管理近年来的发展过程,显著的变化是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做创业项目不再是仅凭着热血与梦想贪大求全的埋头苦干而是更为理性的去寻求更有把握、更有行业深度以及更科学的方法去发展执行计划,而在项目管理运用到的知识体系方面,其包括的知识内容有了较大的丰富,如增加了项目管理类别的范围、风险管控和沟通管理等内容;项目管理的概念也拓宽了,如提出了全新的基于创业型项目的管理。基于此,项目管理的应用层面已不再是传统的建筑和工程建设部而是拓宽普及到了各行业的各个领域。

7结论

创业中的项目管理是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得到的针对创业项目的管理办法。它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进行的顺序,综合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将创业过程有理论依据的按照进度分割为可以被监测、管控的阶段,以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明晰局势与处境。为了让大学生有胆识去创业,有能力将创业成果守住并逐渐成长、壮大,就有必要就创业、守业等重要环节所需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以及科学的实施方法,综合做成《创业中的项目管理》专题,在此基础上,邀请有阅历、资历的一线创业者、管理者录制微课,最终建设成慕课,供学生在线学习将是《创业中的项目管理》最终模式。

作者:谢金言 张伟杰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篇4

一、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创业投资,是指创业投资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投资者(机构或个人)筹集创业资本,然后将创业资本投向创业企业,主动地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增值服务,做大做强创业企业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撤出资本,取得投资回报,并将收回的投资投入到下一个创业企业的商业投资行为和资本运作方式。据清科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已有本土风险投资机构达498家,管理着约80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资本。

创业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推进器。从这个角度讲,创业风险投资也是属于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在税收或者在其他政策上给予优惠,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实践的一种做法。

1999年,在全球新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在国内“科教兴国”战略的鼓舞下,我国曾掀起过一次短暂的创业投资热潮。从1985年重新开始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当时成立的中创公司是我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风险企业。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也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步伐还是比较慢的。

2000年,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的支撑,我国的创业投资业很快进入寒冬。从2001年到2004年,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创业投资资本数量几乎是持续性地负增长。

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创投企业管理办法》),不仅为创业投资基金提供了特别法律保护,而且为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它有比较好的退出机制,现在,我们资本市场中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还是比较单一,所以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不光是涉及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还有国家从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支撑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风险投资需要税收的特别关照,主要表现为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能降低风险投资的成本,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对高新企业投资者采用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能体现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意图,是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有效工具。

二、我国创业投资中的税收政策

对于创业投资,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税收政策。199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指出:“有关部门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创办风险投资公司”。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中指出,对经认定的开发区中外企业实行包括增值税、产品税、奖金税、建筑税等多项税收优惠。国务院于1996年的《关于“九五”期间科级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发展风险投资,一些部门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国家经贸委2002年《关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

2003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以正式立法形式首次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治理机制等作出了规定,其中不乏对风险投资企业税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就规定:“创投企业应当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依法申报纳税。对非法人制创投企业,可以由投资各方依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分别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由非法人制创投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依照税法规定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该《办法》为创司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奠定了基础的公司规范。

遵照国务院领导“要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的批示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参与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和反复修改,终于在2007年2月1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税收政策通知》作为《创投企业管理办法》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必将对我国创业投资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项重要激励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创业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迎来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期,创投行业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以上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上我国《公司法》、《税法》、《合伙企业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初步构成我国风险投资中税收政策的法律规范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已运行多年,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法律调节手段,对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对照国外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先进而完备的有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漏洞,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应有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国外有益做法借鉴

运用税收政策激励创业投资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规模经济日益让位于系统经济,创业型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现,以至于管理学泰斗德鲁克在1984年就指出:现代经济正在从大型公司主宰的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

创业投资作为“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通过培育和扶持创业型企业,对于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创业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扩大社会就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社会效益,并不能内化为创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由于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规模不经济性,在其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后还往往处于权利义务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将社会资本转化为创业投资资本往往要面临市场失灵问题。针对创业投资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问题,不少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在种类繁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中,税收激励政策已经被证明为效率最高而且不会导致创业投资基金治理机制扭曲的扶持政策之一。

(一)美国

在创业投资业最为发达的美国,虽然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早在1946年就设立了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但是其后13年里无人模仿设立第二家创业投资公司。

1958年,联邦政府推出“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通过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支持民间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后,专门投资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才得以发展起来,并促进了整个创业投资行业迅速起步。但是,由于美国在1969年将资本利得税率从25%提高到49%,结果严重阻碍了美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将资本利得税率降低至28%,1981年进一步降低至20%,创业投资才又得以迅速复苏。到1986年美国创业资本额达241亿美元,是税制改革前的10倍。特别是为了鼓励不发达地区创业投资业的发展,联邦政府还于2000年推出《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对投资低收入地区的“社区发展基金”满7年的,可从联邦所得税中获得相当于投资额39%的税收抵免。

近年来,美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创业投资业之所以迅速起步,还得益于不少州政府出台了比联邦政府更有力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在印地安那州、佛蒙特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州,合格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可按其对基金投资额的20%到30%申请所得税抵免。在路易斯安那州,为吸引保险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对投资于合格创业投资公司的保险公司,可按投资额的100%~120%提供公司税抵免。在科罗拉多、佛罗里达、密苏里、纽约和威斯康星等州也都有类似税收政策。

(二)英国

英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国,其创业投资规模几乎占整个欧洲的一半,居遥遥领先地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1年英国针对处于起步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虽然名列第四位,但包括管理层并购在内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却名列前茅,远远超过美国。其重要经验是先后出台了三项针对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计划。例如,为鼓励个人通过创业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业投资,1995年出台了“创业投资信托计划”,对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投资信托”(本质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给予三方面税收优惠:(1)创业投资公司免缴资本利得税;(2)个人投资者从创业投资公司的所得(包括红利收益所得和处置创业投资公司股权的资本利得)免缴所得税;(3)对于持有创业投资公司股份超过3年的个人投资者,可以按其投资金额的20%,抵免个人所得税。为鼓励大型实业类公司从事创业投资,2000年出台了“公司创业投资计划”。

该计划规定,开展创业投资业务的实业公司可获得以下税收优惠:(1)如果投资于小型加工贸易类企业并持股3年以上,公司可获得相当于投资额20%的公司税抵免;(2)如果将投资所得再投资,公司可延迟缴税;(3)如果在处理创业投资计划时出现损失,公司可以从其公司收入中扣除损失,以减少税基。

(三)加拿大

加拿大是创业投资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以后,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其创业投资业才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到2001年,加拿大针对处于起步期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已列居世界第二。为拓宽创业资本的来源,鼓励雇员依托工会组织,投资设立“劳工创业投资公司”,联邦政府对投资者实行相当于投资额15%的税收抵免。此外,一些省政府还另外对“劳工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者实行地方税收抵免。

例如,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省,还对投资者按相当于投资额的15%提供省政府税收抵免。为改善区域内起步期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少省份对其他类型创业投资公司也制订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持有注册创业投资公司股份的当地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当于投资额30%的个人或公司税抵免。

(四)韩国

韩国的创业投资业在1990年代早期几乎为空白。1998年,韩国政府通过税收激励等政策,大力促进创业投资业发展。到2001年,韩国针对处于起步期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在OECD成员国中已名列第三。其重要经验是对创业投资实行双重激励:

一是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凡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的公司和个人,如果持有份额满5年,都可获得相当于投资额15%的合并所得税抵扣。

四、完善我国创业投资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的途径

(一)完善现有税收政策

从在现行税制及相关环境框架内的政策选择分析,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作为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即使国家工商总局能够顺利推出《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制企业实质上也已经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因此单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并不能避免重复课税。因此,在此情况下针对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应顺应税制改革方向,采用法人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判断标准。一是按税制改革方向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

按照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作为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无论创业投资机构是否采用合伙制,都不能避免重复课税。但如果税制改革方向是朝着以法人为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确定纳税主体的方向发展,则创业投资机构采用有限合伙制就可以避免重复课税问题,因为在这种税收体制的框架下,凡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都归入公司所得税课税范围,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归入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在以上原则下,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机构就不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重复课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二是对最终投资者的税收政策:(1)当最终投资者是企业的情况下,应采取投资分红不计入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2)当最终投资者是个人的情况下,应免除其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股息分红和退出时的资本增值,比照国家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处理,鼓励出资人进入创业投资。

(二)改革企业所得税中研发费用的扣除办法

研发费用是指用作为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生产经验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符合条件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就是比上年实际增长达10%以上的盈利。然而,初创的风险企业很可能出现亏损,亏损的风险企业就无法享受到该项扣除。最好的办法是将研发费用的扣除直接和投资者的利益结合起来,采取向投资者退税的办法,即允许创业企业以当年产生的研发费用按投资者的投入比例直接去抵扣投资者的其他收益,特别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允许他们用分摊到的研发费用去抵扣他们的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他们的个人所得税,而如果该项目是由投资基金所组建,那么研发费用可以用来扣除他们投资其他风险企业得到的收益。

(三)创新观念,改进相关税收政策

可以更多地借鉴经济学分析和国际创业投资的实践经验,在现有观念上进行突破,将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个“融资中介”,而不是按照现行的做法当作一个普通的企业来看待,在解决困扰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环节上,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一是创业投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发达国家在对创业投资的税收制度安排上,一般将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种“透明组织”或“投资管道”投资收益按照协议全部分配给出资人。如果我们可以把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个与“投资管道”相类似的“融资中介”,那么创投企业本身就不应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而是由出资人在取得收益后按照自身性质缴纳所得税。这种做法既能够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创投业的重复课税问题,又有利于创业投资机构吸纳投资,特别是具有免税资格的投资主体(如养老基金等)的资金。

二是利用税收抵免引导出资人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对高科技企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为了鼓励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到创业投资行业之中,应采取大力度的倾斜性政策。从境外的做法看,英国和台湾所采取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值得借鉴。在投资税收抵免制度下,创业投资行业的最终投资人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抵免其从其他经营项目中取得的应税所得。

另外,无论是在创新型税收政策建议下还是在改进型税收政策建议下,都可以考虑取消对创业投资和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和咨询费收入征收营业税及其附加。但对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的其他各项收入,应照章征收营业税。具体来讲,凡是创业投资管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都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及其附加的政策,但对于其“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则应照章征收营业税及其附加。因为从提高创业投资行业的运行效率,以及提高投资质量的角度出发,应鼓励设立独立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但按照现行税制,这会造成营业税负担的增加。一些创业投资机构为了规避对管理费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其附加,采取将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合并的方法。但这对于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其结果是,国家的税收被规避,而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得都.关于我国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析[J].经济管理,2006,(4).

[2]徐冠华.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N].经济日报,2006-1-9.

[3]程小文.我国创业投资税收政策创新探讨[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4]顾奇志.自主创新从增加科技投入做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11-14.

[5]邓正红.关于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4).

篇5

我是第一届创业管理双专业班的班长-李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创业管理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关心我们的老师和领导,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有人说,大学是让人成长最快的几年,的却如此。我很庆幸,我的母校是一个创业氛围如此开放,资源如此丰富,老师如此令人尊敬的可爱校园。在温大,在创业学院,我结识了一群思想睿智,热衷创业的有志青年,他们每一个人都如此优秀,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炙热的光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光芒会照亮更高更远的地方,他们感动的不止你我。

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如今我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庆幸的是我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为我新的人生路护航,我要将这一切归功于创业学院和各位在座的可爱老师和同学们。我还记得,进创业管理班的第一堂课刘洋老师就说过,创业其实不仅仅是你自己去开一个公司,发明一项新的技术,你也可以选择找一份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你的梦想。是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对前者很狂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心智还够成熟,所以我选择了工作,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很多都和我一样选择了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梦想,放弃创业,我们只是选择以退为进。黄院长说过,我们创业学院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精英!同学们,我们可不能让院长丢脸啊!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就是我们班举行的那一次唯一的班会,我还记得我们在桌子上随意的吃着瓜子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唱着《爱情买卖》,每次回想起来心里都很温暖,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我们应当好好珍藏。同学们,创业学院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中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我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是创业学院的骄傲,我们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最后祝愿母校越走越辉煌,祝愿创业学院越办越红火,祝愿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温大首届创业管理班班长 李芳

温大首届创业管理班部分学员致谢语

沈宏楠:通过几个月辛勤的写作,本文终于完成了,但这也意味着我即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迈入一个新的环境。回顾在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就读的将近二年时间感慨良多,不敢说成就有多大,但至少是问心无愧,凡事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就像这次的论文写作,也是倾注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以及指导老师刘洋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撰写初期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遇到某些自己不明确的观点,比如温州文化的发展状况,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也都得到了学校各位老师的指点和教育。在此要另感谢孙启声老师,在百忙之中还抽空给我解答问题。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到完成,刘老师都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可以说这次论文的完成跟刘老师的指导帮助是离不开的,在这里衷心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所以的任课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细心的教导才使我在学校里学到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又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支持和动力。

孔明:在本次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向几位老师深深鞠躬,感谢他们在我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首先,我要感谢此次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肖文旺教授--正是肖老师从我学习创业管理双专业课程开始,耐心授予我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以及拓展自己的商业视野,使得我能够在处事沟通、学习工作等方面有长足进步,让我感觉到大学生活更具有充实感。感谢他在我此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倾注的大量心血,并详细地指导我如何修改开题报告和论文正稿,肖文旺老师所具备的专业的教学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衷心感谢张瑶琴老师,由担任我们创业管理班的班主任开始到身兼两个班级班主任的她对我们班级的工作依旧负责认真,丝毫没有偏袒任何一个班级,对我们每位同学更是无微不至,正是在张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才能获得这次毕业论文相关的部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感谢所有在此次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朋友和专业老师们,感谢您们的宝贵意见。最后,我再次衷心地感谢肖文旺老师,感谢张瑶琴老师,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在此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篇6

作为内部创新典范的松下电器公司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为了给企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松下从2000年底就开始建立起鼓励员工创业的支援和激励机制,公司为此设立了金额高达100亿日元的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培养创业人才,力图通过这一措施,既为立志于创业的松下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企业开拓更广泛的事业领域,为松下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增添活力。

创业基金培养“内部创新者”

“2000年底,当我听说松下用来支援员工创业的‘Panasonic Spin Up Fund’(PSUF:松下创业基金)已开始启动时,要不要申请,我还真犹豫了好一阵子。”依靠PSUF成功创业并已是“松下员工学习系统”社长的大山章博直率地吐露了当时的心情。在这之前,他在松下电器的人才开发公司任职,主要从事松下员工的内部进修工作。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断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企业和大学的电子学习系统市场将不断扩大。但原有的工作岗位局限于公司内部的服务性质,不能向外自由拓展。

正当大山先生想着“要是能够把自己多年累积的知识本领拿到市场上实现价值就好了”的时候,松下推出了PSUF实施制度。在松下的人才开发公司也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不要冒险另外创建一个培训公司?大山先生犹豫了一段时间。促使他下决心冒险一试的是PSUF周到的员工创业支援制度。

支持:百亿基金提供长期呵护

确实,与其他公司类似的制度相比,松下为鼓励员工独立创业提供了十分优厚的条件。

松下从一开始就拿出了100亿日元资金设立松下创业基金,明确表示用于支援松下员工的创业。在这基础上,松下提出在未来的3年内,将每年进行3次员工创业计划的征集活动,从资金上保证公司内部创业家的培养和支援。

在这方面,松下吸取了日本其他大企业的教训。日本曾有许多建立鼓励员工创业制度的企业,当在公司内征得有发展潜力的创业计划时便全力出资提携,但一旦遇到挫折便失去扶持热情,最后不了了之。而松下建立鼓励员工独立创业制度的根本宗旨,在于激发有创业志向的员工的创业热情,为松下本身的发展注入活力。“设立100亿日元的基金,全心全意地鼓励员工创业,是社长的真情实意打消了我的顾虑。”大山先生忆及当时报名时自己的心情说。

准备:半年培训吸纳各方养分

松下公司除了设立创业基金以示支持,还为立志创业的员工准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训计划,意在消除创业者存在的“我有创业的点子,但我真的能成为企业家吗”这一顾虑。松下员工如果有创业的意愿,从报名申请PSUF到实际创业,可以有半年以上的准备期。比如通过了书面审查和第一次面试的候选人,要学习成为经营者最起码的基础知识。他们必须连续3个星期,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进修包括了经营学、会计学、企业案例等内容的名为“顶尖MBA训练”的课程,随后进行为时一个月的名为“Brush-Up”创业计划修炼作业。其实在学习“顶尖MBA训练”课程期间,晚上就已开始进行“Brush-Up”的活动,所以,完善创业计划的时间实际上要花费一个半月。

为培养出出色的创业家,松下公司还注意利用社会的专业力量。从报名员工的资格审查到“顶尖MBA训练”、“Brush-up”活动,整个过程都有日本权威的智囊组织“日本综合研究所”资深专家全面协助介入,最后还要请多名来自公司外的风险企业经营人士以风险经营者的眼光严格审视候选人经过不断修改完成的创业计划。

成果:创业果实利益共享

松下公司规定,对于员工创建的独立企业,本人的出资比例可在30%以下,松下公司出资在51%以上。以后如果事业进展顺利,可通过股票上市或者从松下公司购回股份获得回报。而且,从新公司建立后的5年内,根据事业的成果,创业者还可获得松下公司的特别奖金。因此,如果从一开始事业发展就很顺利的话,员工创业家可以有双重的获利。

后路:安全网还原员工身份

为彻底解除有创业意向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将自己优秀的创业计划变成现实,松下公司还建立了一个“安全网”。通过审查,并被认可创业的员工,创建新公司以后,可以仍是松下公司员工的身份,领取基本工资等待遇都不变,当然,也可以辞职后成为合同员工(企业家员工)。选择合同员工后,5年后根据事业的发展情况,如果本人提出希望,仍可恢复成为松下公司的正式员工,这就为创业的员工万一失败留下了退路――大不了今后仍是一个松下的普通员工。

上面提到的大山先生现在事业搞得颇为红火,他正致力于用于高速宽带互动性网络学习教材的软件制作和销售推广,他说:“创业的感觉真好,我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当然要让新公司成功的压力也是不小的,但我有成功的信心,它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强。”

与大山一起创业的另两名松下员工是创办数字影像制作公司“革新映画”的石井英范先生和创办为设于室外或商店内的影像显示终端提供信息发送服务的“PDC”公司的菅原淳之先生。

石井先生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他在16岁时就被作为日本奥运游泳选手培养对象送到美国训练,并连续7年保持100米自由泳日本纪录。大学毕业回国后进入JVC公司,参加过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摄制工作。以后由于JVC公司的影像制作事业不断萎缩,他才转而投身松下电器公司。但没多久松下公司也将收购来的美国MCA股份卖掉了,再加上游戏机“3DO”事业连连受挫,松下开始谨慎对待软件事业。到现在,事实上“软件事业”一词在松下内部已成了人人忌讳提起的“禁语”。其结果是,石井先生所在部门只能接到制作费仅两三千万日元的业务订单,而且都只是摄影业务。他进公司时想好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只能束之高阁。

“我需要百分之百全身心投入影像软件的制作。”对于无法施展拳脚的石井来说,松下公司推出的PSUF无疑是“雪中送炭”。

菅原淳之在申请PSUF之前,也是松下公司从事室外大型影像装置业务一个能干的业务员。正因为对市场的熟悉,他对松下公司仅仅销售影像硬件设备感到不满足。

“对于设置了显示终端的用户来说,他们肯定需要能同时提供影像信息传送的服务,两者一起做无疑能获得相乘的效果。”菅原淳之说。但是,菅原淳之当时的地位决定了他没有决策的权力。随着高速宽带网的普及,为网络终端提供廉价的动画信息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完善,这个市场稍具专业知识的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所以当松下公司启动PSUF之后,菅原淳之就感到创业的时机来了。

创新人才激发企业活力

从松下的第一批创业员工的创业动机中,我们不难发现松下公司在其经营中其实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如何在经济不景气中让被称为已“沉滞呆重”的组织恢复活力是松下的燃眉之急。为此,把埋没在公司里的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发掘出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当然不能是一个、两个,而是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毫无疑问,有创业志向的员工不断地提出他们的创业设想,公司内部的那种只顾及脸面,拘泥于传统工作方式的企业风气就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松下公司才会提出这么多让其他公司看来简直要宠坏员工的各种鼓励内部创业的优厚待遇,由此我们也明白松下公司推出PSUF的苦心所在。如果松下提出的鼓励创业条件同其他企业不相上下的话,像石井、菅原这样的员工也许仍会响应,但如果是像大山这样地位的人就未必会“脱颖而出”。也就是说,松下公司的决策层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周全、优厚的鼓励创业机制,就无法让众多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脱离松下电器公司这个像“温吞水”似的舒适环境。

篇7

在西方,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第一,富有的个人资本;第二,机构投资者资金,包括养老准备金、大学后备基金以及各种非获利基金;第三,大公司资本,出于战略考虑,大公司通常投资于与自己战略利益有关的风险企业,以合资或联营方式向这些公司注资;第四,政府和金融机构。

我国目前的风险资本来源大多依靠政府和银行信贷支持,不能适应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资本经营”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建立以政府资金引导的,社会资金多方参与的以权益性资金为主的。融资渠道体系。

以上所说的是资金来源。我们面临的另一问题是:这些资金以何种方式组织起来。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

1、创业基金。从基金类型看,创业基金可以分为独立型创业基金(独立代表投资者系统管理基金),附属基金(附属于一些机构)和半附属基金。根据投资企业资产周期,创业基金又可分为种子基金(用于新产品开发),创立基金(用于新企业创立),成长基金(市场推广和技术完善)和美化基金(美化财务报表)等。创业基金可以私募和公募方式设立。其中公募设立的基金直接向社会公众发行而且可以上市,这类基金一般为封闭型的,可以自由转让。

2、创业投资公司。此类公司一般为有限合伙制。合伙人包括两种,即有限合伙人和主要合伙人。其中有限合伙人只提供资金不负责具体经营;主要合伙人在投入资金的同时,负责统管投资公司的业务,由于主要合伙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将从有限合伙人的净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报酬。

创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有时往往混为一谈而不作区别,在私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二、投资组合结构

投资组合包括投资方式的组合和投资量的组合。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投资通常是采取股权或债权投资及其两者兼有的投资方式,具体包括股票、债券、可转换投资等等。英国的3I集团在其投资组合中,往往包含了较高的债权式投资,而英国的小型企业资本基金则更强调长期的资本性收益。相比之下,债务式投资风险较小,收益也较小;权益式则反之。

由于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只有权益性资本投入才能有效地把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拧成一股绳,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故权益性资本投入是投资方式中的最优选择。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在《创业投资与创新》研究报告中认为,创业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这一概念体现了股权资本在创业投资中的绝对地位。但从规避风险起见,适量利用债权式或混合式投资方式,又是必要的补充。

从投资量的组合看,创业投资机构不应把大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投资到一个创业企业,而应把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创业企业,实行分散的投资组合原则来化解投资风险。现实的结果是,不同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不同的创业企业,形成了一个释放风险的良好网络或机制。

三、创业投资体系中经营方式的组台

在创业投资体系中,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均有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种方式,而且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其中创业投资机构以资本经营为主,以辅助创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为辅。而创业企业主要是通过生产经营来提高业绩,并配合创业投资机构搞好资本经营以达到上市筹资的目的。资本经营是创业投资机构存在的根本动力,创业投资的目的不在于从企业不断获得股息或红利,而在于当投资对方的市场评价较高时,通过股权转让等资本经营,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创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创业投资体系中真实的收益源泉,没有创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创业投资机构和一般投资者的回报均难以得到保证。只有二者相互结合和渗透,才可能使创业投资体系的总体收益最大化。

四、收益实现和资本退出及其结构优化

创业投资的收益实现的具体途径有:(1)股息和红利;(2)股份转让;(3)公开上市;(4)清算企业。其中股份上市是收益实现和资本退出的最佳途径。股息和红利虽然能取得稳定的收益,但创业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资本利得。股份转让和公开上市是取得资本利得的最好选择。其中股份转让的形式包括:(1)股份回购,即将股份出售给创业企业或创业家本人;(2)出售给其他投资者。国外统计表明,由于通过股份上市的方法需要较长的周期,因而采取这种股份转让方式的数量要比公开上市的多。但在收益率上股份转让方式仅为公开上市的1/5。由于公开上市带来的高收益率,不仅为创业资本收益实现和资本退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良好条件,而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创业资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和社会保护体系

(一)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如前所述,公开上市是创业资本收益实现和退出的最佳选择。但依现有的市场环境,能够争取上市的创业企业是极为有限的。这有待于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本文所讨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指与创业投资不同阶段要求相适应的以股票为主要对象的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按我国第一板市场的规定条件,只有创业活动进入第四(产业化)阶段中后期或第五(市场化)阶段以后才能达到。如果简单以第一板市场的条件来支持创业投资,将难以支持“创业”过程的最重要部分(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展开,其结果将是金融支持的“创业”过程的最重要环节仍然虚置。较好的选择是,建立与第一板市场相对立的,主要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服务第二板市场。它主要解决的是,创业过程中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同时在二板市场之外逐步安排场外市场,它主要解决的是,创业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

第二板市场与第一板市场共同构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上升阶梯看,经过场外市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在有关条件满足第二板市场规定的前提下,可转入第二板市场;同样第二板市场可依同样的程序转入第一板市场。从下降阶梯看,己进入第一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当经营状况下降或其他条件不能满足第一板市场要求时,可退入第二板市场;第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同样也可退入场外。

(二)继续优化政策保护和法律保护体系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业投资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主要从事创业投资的企业组织。

前款所称创业投资,系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前款所称创业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但不含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凡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接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投资运作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享受政策扶持。未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不享受政策扶持。

第四条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部门分国务院管理部门和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两级。国务院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管理部门备案后履行相应的备案管理职责,并在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务院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享受本办法给予创业投资企业的相关政策扶持。

第二章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备案

第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设立。

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委托人和人的法律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申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依法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第八条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国务院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在省级及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第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经营范围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三)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

(四)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所有投资者应当以货币形式出资。

(五)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投资管理责任。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的,管理顾问机构必须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其承担投资管理责任。

前款所称“高级管理人员”,系指担任副经理及以上职务或相当职务的管理人员。

第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章程等规范创业投资企业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投资者名单、承诺出资额和已缴出资额的证明。

(四)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由管理顾问机构受托其投资管理业务的,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管理顾问机构的公司章程等规范其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管理顾问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管理顾问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四)委托管理协议。

第十一条管理部门在收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备案申请文件是否齐全,并决定是否受理其备案申请。在受理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备案条件,并向其发出“已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对“不予备案”的,应当在书面通知中说明理由。

第三章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

第十二条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限于:

(一)创业投资业务。

(二)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

(三)创业投资咨询业务。

(四)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业务。

(五)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

第十三条创业投资企业不得从事担保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但是购买自用房地产除外。

第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其中,对企业的投资,仅限于未上市企业。但是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

第十五条经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股权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第十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

第十七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章程、委托管理协议等法律文件中,明确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机构的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建立管理成本约束机制。

第十八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从已实现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的业绩报酬,建立业绩激励机制。

第十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确定有限的存续期限,但是最短不得短于7年。

第二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

第二十一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

第二十二条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

第五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管

第二十五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遵循本办法第二、第三章各条款的规定进行投资运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

第二十六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向管理部门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与业务报告,并及时报告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前款所称重大事件,系指:

(一)修改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文件。

(二)增减资本。

(三)分立与合并。

(四)高级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变更。

(五)清算与结业。

第二十七条管理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5个月内,对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是否遵守第二、第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年度检查。在必要时,可在第二、第三章相关条款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投资运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对未遵守第二、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应当取消备案,并在自取消备案之日起的3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备案申请。

篇9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020-02

随着创业企业获得初步成功,企业必须尽快实施管理创新,以促进和支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产品与技术升级

(一)必要性

新企业的发展须臾不能离开创新。追求发展的新企业不应停留在既有的产品或服务上,而应去改进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拓展出新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产品(或服务)自身具有生命周期,一个产品会经历引入、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因此,一种产品(或服务)不可能总被市场接受;另一方面,这一周期的长短受到竞争对手产品和技术的影响,竞争对手的模仿与创新,会加速企业既有产品的淘汰。新创企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只有一两种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客户也比较有限,一旦市场出现新的竞争者,或者新的替代品,市场需求萎缩,就会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和生存困境。从发展的角度考察,创业企业更应该开发新产品。新创企业的新技术可以将同质产品变成异质产品,使得客户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从而接受企业的产品;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可以加强企业的成本优势,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得系统经济效益。此外,由于新企业比大企业相对决策快、效率高,能将新产品尽快投入市场进而获得先动优势。

(二)创新的市场化观念

创新首先表现为市场化观念的创新。企业首先要掌握市场和销售的规律,然后才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有市场效果,这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新创企业在技术创新时,不仅要考虑技术概念、技术可行性,更重要的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技术创新的目标与效果。埃弗里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通过5 000多个案例研究,观察到80%新产品失败是由于缺乏顾客接受,为此他创建了ACCTO标准。

(三)技术升级的策略

技术创新战略是对企业的技术发展进行指导的长远政策。技术发展战略可概括为技术领先战略、技术引进战略、技术模仿战略以及市场细分战略。

一般来讲,在企业初期,往往采用市场细分战略,将基本技术专门用于为少数特定需求服务。而随着企业发展,企业将会采用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通过消化吸收和学习,可以减少自己开发的成本和时间,抓住市场机会,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可以进一步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取得风险投资支持的知识型企业家,可以直接获得领先技术,实施率先创新,确立先动者优势,树立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技术领先战略风险大、成本高,但一旦成功则可以取得行业主导地位,而技术模仿战略则风险小、成本低,但往往需要被动适应率先创新者的种种规定,受到进入壁垒的制约。

在整个技术升级过程中,关键是要加快创新速度,创新的根本是如何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去创新。在企业还没有达到很大的规模以前,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唯有依赖于创新的速度。

二、人力资源升级与管理创新

(一)必要性

对创业企业来说,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客户的认同决定了其生死存亡。创业企业若想继续发展,其产品或服务就必须被打造成“品牌”。对于产品或服务来讲,技术能力只是塑造品牌的一个基础,必须通过管理的升级才能建立其品牌的效应。

对于企业的品牌打造来讲,广告、人员推销等方式的宣传只能树立其知名度,但如果知名度没有转化为顾客口碑相传的美誉度,那么这一品牌将是短命的。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只有通过细致的、不断革新的管理,才能确保其质量和美誉度。对创业企业来说,只有把产品或服务打造成品牌,才能取得持续的发展动力。首先,要有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品牌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后,企业的发展则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方面需要更为强大的团队来支持;其次,随着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营销队伍、技术队伍和整个企业成员不断扩大,过去的管理方式将难以适应,创业企业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进行管理的升级。事实上,在管理问题解决之前,技术创新的贡献是有限的,过低的管理水平会使技术创新的效益大部分被侵蚀,比技术创新更为关键的是管理创新。

(二)职业化的人力资源升级

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人力资源的数量,尤其是质量急需提升,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新的冲突不可避免。许多新创企业在初始阶段的团队成员多是家庭成员或者朋友熟人,这种团队构成的好处是团队成员的利益相对一致,信息沟通便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同时,由于受到血缘、亲缘、地缘等方面的影响,创业企业家与团队成员更加相互信任,团队成员对创业企业家更为忠诚,成本较小。应该说这种模式是比较适应企业创建之初的,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员却可能由于能力素质的限制而难当重任。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正规化的需要也要求回避亲情的干预,事实上,随着企业收益的扩大,利益的分歧不可避免,巨大的利益可能会冲击既有的和谐与忠诚。总之,团队成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职业化不可避免。此外,某些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限制也可能需要“空降兵”的帮助。尽管引入职业经理人(以及高级技术人才)会带来潜在的成本,但却可以带来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运用带来的高收益,只要这个预期收益高于成本,引入职业经理人就是必要的。

在理论层面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现实操作时却需要一个过程,只有那些能够意识到人员升级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妥善处理过去团队的利益问题的企业家,才能看好时机并实现人员“吐故纳新”的转型。新创企业人力资源的升级关键的还不是具体的得到某些优秀人才,而是创造一个不断催生新人才的机制。这一机制既依赖于企业的发展愿景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激励,又依靠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激励。人力资源的升级本身就是管理升级,并为整体的管理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升级与创新的几个关键方面

企业家不单是企业的创建者,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还要持续地进行着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完善和变革。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随着企业人员的扩大,企业家需要通过授权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委托――链条的不断延长。这要求企业家设计一套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即发挥调动每一个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利益的共赢,又保证企业家控制权的有效性。企业的团队生产力最终取决于所有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相互协作程度。

其次,企业必须树立高标准、精细化的质量观念。正是微小的质量差异把企业区分开来。企业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过程,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远大目标。

再次,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观念,进行管理创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放慢观念更新的步伐,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优秀的企业家永远具有危机感。想建立一家长寿的企业,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创业中企业家不能取得一定成就就志得意满,要有永远的忧患意识,在变革之前作出变革,不断地自我革命,赢得新的胜利。管理创新重在塑造员工的行为,建立让员工主动合作、学习与创新的企业氛围,创业企业要始终保持创业意识,居危思进,不断进行组织的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

三、创业企业扩张

篇10

人们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也开始从对创业类型与创业范式的研究转向了对创业机会与创业范式的研究。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越来越认同将创业看作是信息社会中不均衡分布的结果。因此,组织和学者也逐渐将对企业创业管理的焦点转向对企业创业活动、企业的组织绩效与企业的第三方变量这一范式中去。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重要特征,企业创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之前对理论进行研究的范围内,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与研究空间。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企业创业管理的重点现如今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思考上,具有雄厚发展实力的大公司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对企业的高灵活性、高适应性的创业精神进行培养。

(二)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两者的比较

创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创业管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同并接受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观点。而这一现象之所以存在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企业创业管理理论本身就存在着理论上的漏洞,而这正好为战略管理领域对其合理性、可接受性与贡献提供了把柄。而战略管理理论的许多相关研究也在隐秘的向人们传达着企业创业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这样的思想,并且企业的创业管理发展历史也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说法。因此,许多学者已经开始逐渐认同了创业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这样的说法。例如美国的管理学会就认为:企业的创业分支实质上就是经营政策和战略分支的一个副产品。从研究的对象上看,两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既有组织;从研究方法上看,两个领域内的研究者都将公司绩效作为主要的因变量。表1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两者的比较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创业管理研究对象从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型企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案例研究少主要内容内外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内为环境因素如何激发和保持创业激情核心竞争优势创新成长目标进行合理的决策,选择合适的行动,获得竞争优势寻找和利用机会,创新创造维度外部环境,内部过程创新冒险先动性

二、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联性研究

(一)在资源上的关联性

作为企业创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资源学派对虽然对企业的资源组成、资源获取与建立等问题都进行了阐释,但是企业的创业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却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并最终给出了不同的结论。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中被客户肯定的并且独一无二的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所在,利用杠杆作用对企业的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出巨大的核心效能是企业进行有效扩展并获得最终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中,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企业将培育、构建核心能力及其相应的配套资产以建立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看作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然而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机制而言,企业的中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等并不是企业资源的核心内容,更不足以决定企业创业的成功,企业的信息,社会资本、创业经验与创业能力等资源才是企业创业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且,企业为了保障企业创业管理能够在短期内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定与对机会的长期把握,那么企业就必须建立起结构化的资源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创业管理所建立的结构化资源基础不同模式的研究就成为了创业管理课题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网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在企业战略管理者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一资源,人们往往将网络这一资源看作是帮助企业实现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功的一个有力工具。而在企业创业管理者的眼里,网络是帮助企业获得更为丰富生产要素资源、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和拓展销售渠道与为企业培养声誉、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并且企业的创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对网络这一资源的有效运用与及时维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创业组织的生存与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而无论是企业的创业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网络资源进行维护这一问题上,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技能缺陷。在这一问题上企业创业管理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中的企业家要想建立起完善的个人社会网络,就需要其要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准确的感知能力、快速的适应能力等,而一个人身上同时拥有这些能力是十分不易的。而且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由于在实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共同分享财富创造成果时往往会吃亏。因此,许多企业的创业管理人员也正在积极努力地为提高网络共享时财富分配的公平性而进行不懈的研究。

(二)在成长上的关联性

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两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成长,然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对于成长这一问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确是有所差异的。而造成侧重点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成长模式不一,第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两种模式在提炼通用上的成长难度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而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往往会将收购与兼并作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首要战略选择。随着世界性收购与兼并浪潮的掀起,对兼并收购对象的评价选择、兼并收购过程的管理、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及企业之间的组织融合都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而对于创业管理来说,企业进一步成长的机会主要是来自于下面两大方面:首先是社会经济、政治与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其次是现行市场中存在的技术壁垒与信息不对称等无效率现状。而要想更好的抓住这一企业创业的成长机会,就需要企业努力寻求新产品的研发、介绍、生产与组织和市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的前提条件。而企业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并帮助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著名的学习曲线、波士顿矩阵以及Porter的行业竞争力量模型等也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理念的提出而并广泛实践和应用的。而Chandler成长道路模型的提出以及Porter通用战略模型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都为这一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在国际化上的关联

为了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都会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而由于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在特性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它们在对待国际化这一问题时也是有所不同的。战略管理研究对国际化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应的研究上。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国际化的进出口、跨国经营与兼并、跨国战略联盟等模式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与财富创造能力的显著增强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所谓的国际性创业主要指的是那些利用跨国组织方式来对价值创造与创新性活动进行追求的做法。国际性创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能够被国际性创业所采用的发展模式。第二,对于一个创新性捕捉市场机会的组织而言,战略经营能力往往超过管理控制能力。如何驾驭分散的市场/组织实体是企业的现实问题,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第三,实施国际化创业的企业需要具备在复杂、跨国组织内部传播、扩散知识的能力以及快速应对由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的能力。

(四)在高层管理团队与治理上的关联性

“高层管理团队”这一角色在创业管理领域担负着与战略管理领域不完全相同的责任。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人们往往将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看作是配置企业非常规能源资源与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来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威胁的主体,高层管理团队肩负着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以及竞争优势的最终建立的责任。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企业创业管理中对网络进行维系的关键性人物,其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以及企业发展的成败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在高层管理团队这一命题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治理问题不同造成的。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来说,治理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否满足相关利益群体期望的问题;而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而言,治理的最大问题却是在企业原有利益相关者与新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上。例如,创业投资和其他投资者会更多倾向于与高层管理团队保持距离的独立的董事会,而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创建者和企业家却偏好弱化的董事会。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创业水平的竞争,而对于如何做好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文化教育,并带动大学生的积极创业始终是我国教育行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伴随着当前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和创业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提升和创新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伴随着创业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创业教育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的提升而言,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极大保障,并和我国制定的基本战略取向有着一定的吻合度。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变革的必然方向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将当前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加以解决,同时也将国民的素质水平全面提高,对就业压力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变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将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同时也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保证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现阶段,做好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就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具体做起:

(一)更新科学的创业教育观念

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提升的过程中,就要对科学的创业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将高校管理者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并顺应时展的需求,将大学生主体的创业教育观念进行转变,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基础的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充分认识。

(二)加强高校先进的创业文化建设

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就要对先进的高校创业文化进行建设,构建有利于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舆论氛围,并创新创业的基本发展观念,对创业发展机制进行优化,对创业发展氛围进行营造,保证创业文化的培育和当前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呼应,并对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加以把握,进而实现创业文化教育的最终价值。

(三)保证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合理性

创建合理性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就要做好基础教学管理,首先就要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并对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进行组建。其次就要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并对多样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形式进行探索。最后就要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做好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工作,并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的相结合,将大学生的创业愿景激发,对学生的创业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

(四)对良好的创业教育扶持体系打造

打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教育扶持体系,政府就要做好相关的扶持工作,对创业教育环境进行改善,提供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并提供一定的便利供大学生创业实践,对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进行建立,在大学生的校园周边将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建立,对良好的创业物理环境进行建设,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全面落实。社会就要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环境进行完善,加强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帮助大学生实行实践性的创业教育。高校就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综合管理,对大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并保证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五)将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完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同时,就要做好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估,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制定,并对创业活动进行模拟,将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有机的相连接,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并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高度显著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科学有效的模式积极的探索。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的提升和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往往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参与,并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将大学生创业兴趣激发,对其创业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进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始终是当前时代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要不断的提升大学生创业文化管理能力,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创业,不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志明.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经济导刊,2011,(2):66-67.

[2] 李飞标,陈剑启. 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的构建 [J]. 继续教育研究,2012,(10):99-101.

篇12

摘 要:技术复杂快变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业活动在全世界范围飞速发展。在我国,管理控制在优化局部环境、提高企业成活率等方面的良好功能也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创业导向作为引导企业施行创业行为的战略构念,是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管理控制作为影响在企业成长进而导致绩效差异的重要外部因素,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在此基础上,分析创业导向对管理控制的影响,如:创业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创业导向对员工创新的影响、创业导向促进开放心智、创业导向对企业创新柔性的影响,提出创业导向背景下管理控制的策略,如拓宽关系网络、激活组织成员学习潜力、培养企业内部创新气氛、塑造学习导向文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创业导向;管理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84-02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WQ2013-07,面上项目2014WM08。

作者简介:唐文萍(1980-),女,吉林省榆树人。讲师,研究方向是战略管理、财务与金融管理。裴芳琪(199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一、创业导向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创业导向的源起

创业导向的概念最早是从战略管理文献中将战略制定视为组织战略活动或战略决策过程的思想中发展而来。初期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导向这一概念。Mintzberg于1973年提出了创业模式这一术语,并将其特点归纳为:“积极寻求新机会”以及“对不确定性认识的飞跃”,这可能是最早涉及创业导向内涵的概念。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创业导向构念的理论构建及理论检验做出了贡献,例如:从个人或企业层次分析视角,企业创业战略姿态视角,企业战略选择视角,新创企业战略绩效视角等。根据战略选择理论,Miller年认为可以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三个维度来研究创业型企业,这是从企业层面的视角来研究创业导向的开端。

(二)创业导向的内涵

90年代之前,国外学者对创业导向使用的术语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则采用创业姿态、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等术语。尽管术语不尽相同,但表达的内涵却大同小异,研究的焦点都是已建公司创业或开创新事业过程中所表现的关键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认识到创业导向内涵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澄清术语的混淆。Slevln首先对创业姿态与创业导向进行了区分,他们指出创业姿态是指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风险承担,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以及积极竞争的管理风格。

二、创业导向对管理控制影响分析

(一)创业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备行动的动机”,可见创新自我效能感是产生员工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重要基础。Tierney和Farmer基于Gist和Mitchell理论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创新行为和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在领导者的创新倾向、探索倾向和风险承担倾向有利于企业形成鼓励创新、积极探索、包容失败和开放共享的创新氛围,这种氛围下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于获取创新成果的信念(即增强员工创新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员工对待新知识、新挑战和新事物的态度,强化彼此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意愿,进而促进员工的技术创新行为并带来创新绩效的提升。创新绩效的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员工创新的自我效能感和企业领导的创业导向,由此形成“创业导向驱动—员工自我效能感增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良性循环。

(二)创业导向对员工创新的影响

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理论界对创新氛围的理解一般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观点,前者将创新氛围看作是组织工作场所中与创造力或创新有关的客观环境因素,后者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是指个体主观感知到的与组织创新相关的工作环境。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下的创新氛围涵义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客观环境因素”的存在是产生“主观感知”的前提条件,而“主观感知”则是“客观环境因素”对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过程,本文中“员工创新的组织支持感”的概念事实上是对主观层面创新氛围涵义的进一步明晰,强调的是组织创新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能够通过影响员工个体对于组织创新支持的感知情况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

(三)创业导向促进开放心智

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是组织学习内涵的两个重要构成维度。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Stata和Mabey等指出组织学习是组织维持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March认为组织学习能够增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过程。实证研究表明,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作用,并在市场导向和组织创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探索领导风格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现,组织学习在领导风格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表明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有着重要影响。Zahra指出创业导向能够促进企业职能部门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个层级间的相互学习。

(四)创业导向对企业创新柔性的影响

领导者的创新和探索倾向要求企业通过追求新奇性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以获得竞争优势。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能够强化企业的创新战略导向、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关注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资源的识别、获取和环境扫描活动,通过对己有资源的重(下转105页)(上接84页)新定义与组合来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带来企业创新绩效和创新柔性的同步增长。

三、创业导向背景下管理控制的策略

(一)拓宽关系网络

个人网络是个体在社会系统中一系列直接联系的总和,是主体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结构。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精英们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接受者和整合者,也是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关键枢纽点。因为由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精英们组成的网络使企业精英们易于接近机会,易于得到信息和资源,从而对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由于网络内成员从事的是相近的活动或者成员间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员更加易于相互学习,所以网络使企业精英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容易发现机会,并且迅速得到企业当前阶段所需的信息、资源与知识。

(二)激活组织成员学习潜力

企业家作为中小企业的灵魂人物,是企业进行知识学习的“第一推动力”。尤其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是中小企业的学习人,他们从外界带给企业资源和知识。我们已经知晓组织中个体是创业精神的源泉,组织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培育创业精神的基础。因此,企业家学习不仅为了增加个人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主动承担企业学习的人,作为桥梁联结内外部知识源并激活组织的知识存量,使企业原来与外界环境的弱联系进一步发展成为强联系。

(三)培养企业内部创新气氛

具体而言,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培育深远的战略眼光、企业要具备能够认识到组织所有成员都具有创新潜力的人力资源投资哲学和企业要多从自己已有的市场外去考虑需求。一个创业导向驱动型的公司,它会鼓励他的员工去问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其他的市场可以为我们的产品所用?”,或者是“在我们拥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能生产什么样独特的新产品”。此外,还要经常向企业已有的传统价值系统挑战。一般而言,企业价值体系反映了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模式、思想,或者更一般的认知结构。这些共同的认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组织成员的历史经验。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价值体系将带领一个企业和它的员工持续地搜集和过滤信息以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新思想,并处理那些会为企业带来更大获利能力的创新。通过定期地质疑现存的价值体系,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培育具有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精神的过程。

(四)塑造学习导向文化

企业要塑造有利于组织学习的评价、激励与资源分配制度,从而培养组织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通过对知识贡献激励的设计,使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精英们愿意扩大网络,愿意从网络中获取企业所需的资源和知识进而把关键知识贡献出来,传递到企业内部,经过与其他员工个体的共同分享,这种关键知识会通过知识的明晰化处理为员工员工共同分享,进而上升到群体与组织层面。要实现这一点,不但要有知识学习的激励制度和资源分配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宽松、信任、创新和友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理念,将企业视为一个有生命可进化的学习型组织,创造适合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文化,视员工为知识传导与共享的主体,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特征都不一样,决定了人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江明.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2,(4):37.

[2] 李辉.西方市场导向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2,(6):423.

[3] 赵海涛.企业战略导向的选择[J].科技发展.2013,(7):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