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9 02:41: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绩效审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绩效审计论文

篇1

2A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前文中,我们针对绩效管理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A企业来讲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如下所示:

2.1A企业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首先,A企业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呈现出了一种相对单一性并且相对平面化的局面,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缺乏相对比较严谨的数据分析模式,缺乏科学而又严谨的指标体系系统,不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行业上进行专门性的综合评价,更谈不上立体式的评价模式。其次,针对投入环节的评价工作的重视,比较注重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以及资金的到位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比较容易忽视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外部影响的评价。这主要包括忽视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公众的满意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等等。最后,针对绩效审计评价的结果而言,现在的绩效审计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处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结果对于很多单位和部门来讲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目的性,他们在接受了项目绩效的评价报告之后仅仅作为项目的相关档案或者是对项目管理的一个借鉴来处理,对于项目所表现出来的责任以及成绩和问题都没有做具体的约束和思考。

2.2在引入第三方的评价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首先,针对第三方评价的专家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问题,实际的工作中,专家的资质以及专家的相关的身体素质、工作经验、年龄以及态度等等甚至专家与考评单位的沟通和专家的构成比例结构等的问题都是比较难以掌控的问题。专家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投资项目整体情况以及相关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进行选择,所以,审计专家既要懂得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对相关部门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审计专家库,是有很大难度的。其次是审计专家发挥作用的问题,如何发挥审计专家的实际作用,如何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使其独立、公证并且客观的展开绩效的评价工作,逐步减少项目单位以及项目的主管单位进行自我评价的项目,加强第三方的审计专家进行独立审计评价的比例,最终成为一种完全由第三方的审计专家进行独立审计评价的局面,引导第三方恪守这项工作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高其绩效评价的业务水平,这对于第三方的评价方和现在的主管部门以及被评价的客体来讲,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3A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

3.1财务角度下的指标

针对财务角度下的指标的选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投资项目资产报酬率的选择,进一步稳定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资产的负债,所以,从财务角度下设定了以下的三个指标:(1)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其中的息税前利润就是净利润和所得税以及利息的支出总和。(2)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度营业收入-上年度的收入)\上年度的营业收入(%)从上述的公式上可见,营业收入的增长率的高低将取决于本年度的营业收入以及上年度的营业收入。(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主要的就是受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金融决策的影响。

3.2顾客角度下的指标

A企业的顾客角度下的指标就是在买方市场的角度下,针对市场中顾客的角度下企业投资的角度进行审计分析。在此指标下,投资项目的顾客保持率以及投资项目的顾客满意程度将直接决定顾客角度下的审计评价指标。

篇2

中小企业规模小,责任体制不够完善,企业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甚至物资保管员都由同一人担任,管理权与经营权过分集中,缺乏岗位间的制约性。此外财物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信息的真实性不高,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困难。有些企业表面上虽然设立了监事会等内部监督机构,但害怕自己的权利会受到限制,对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赋予真正的权力,造成管理者的独断专行,是增加风险的内部原因。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审计是一项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审计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审计结论。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态度也不够谨慎,缺乏独立性,他们也不能及时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状况,及时更新知识,做出的审计意见缺乏可信度。另一方面低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现压低审计成本、违规收费的行为,造成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使审计风险明显增加。

(三)信息需求程度不高

中小企业审计只是想得到好的审计结果,没有认识到审计在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它们多数会选择成本低、速度快、程序简单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信誉等核心价值,即使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会及时解决。银行作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贷款条件要求低,经常出现违规给企业贷款的现象,使审计风险加大。

(四)外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对国家审计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像大企业一样,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也不够重视,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应付部门检查,要求财务负责人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国家审计监督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往往对地区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审计风险日益凸显。

二、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要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尽量做到人员的合理分工,做到经营权与管理权有效分离,避免一个人担任相互制约的多个岗位,合理实施内部分工,降低管理者的绝对控制权,避免家族式的管理。赋予内部监督部门真正的权力,真正实现对管理者监督、检查,而且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环境,建立奖惩责任机制,对企业有积极作用的员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倡导每个人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能认真执行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根本对策。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

审计人员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执业规范和理论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减少失误。其次要提高自身道德和风险意识,不被金钱诱惑,保持独立性,做出公正合理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合理预算出必要资金,用于定期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强、道德品质高、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采用的方法要根据时展不断改善,不再只是以财务数据为依据,而是采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审计,由原来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向事前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建设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

(三)严格规范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被审计”观念为“要审计”,认识到高质量的审计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从最初的会计数据到财务报表要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清查,不只以得到审计结果为目的,而是更注重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要严格控制贷款业务。规范信息质量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篇3

企业发展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资金,资金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精确性,有助于找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避免信息失真现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正确决策。

2.会计审计工作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审计工作是对企业资金管理状况实施的审核,通过有效的审计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企业领导者明确企业建设实际,从而根据审计数据做出准确的决策,减少浪费,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3.会计审计工作影响企业的整体实力会计审计工作是经济监管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弥补企业财务工作存在的漏洞,完善管理措施。随着企业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及企业经济行为的多样化发展,其经济活动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加强审计效率能够从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会计审计工作精确性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对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它对企业经济管理以及资金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提高企业职工对会计审计工作的认识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就要完善企业全体职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具体而言,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职工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好教育。企业领导者更是要积极了解审计工作的情况,做好上行下效的工作,让企业所有人员对审计行为和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发挥全体员工的功效。

2.拓宽会计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

由于企业工作内容的逐步增多以及管理事项的多样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需要管理的项目愈加多样,以往的会计审计工作不够全面,审计内容不健全。对此,企业审计部门一定要不断扩宽审计工作的内容,完善监管环节,细化审计的各个方面,从而细化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3.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单独的审计部门众所周知,审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手段。为了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企业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建立单独的会计审计部门,不能将审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分开进行,形成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完善设备建设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审计设施,发挥科学审计。

4.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审计职工是提高企业审计精确性,减少资金浪费的基础。企业一定要做好员工选拔工作,选取具有较好审计能力的职工进入企业,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体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监管。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做好会计审计人员道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对岗位的热爱之情,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保障。

篇4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企业就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而绩效评价又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目前在管理经验方面我国的企业和国外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衡量现在企业的综合绩效,只有按照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才是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Performance一词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文有效绩、业绩的意思。依据《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中的说明,绩效的意思是:(l)正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活动;(2)重大的成就或者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就是说,绩效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绩效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收集、分析、考核、评价和传递有关这个人的工作结果方面和工作行为表现的信息情况的过程。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绩效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它评价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结果及其对组织贡献的大小,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着绩效考评,只是这些绩效考评可能不是表面上的。不论他们能否有认识地进步了本身的绩效审核程度,但他们都在设法比拟合理地权衡所有员工的绩效。因为组织是由其全体员工运转的,因而对每一个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审核评价,根据此次评价鼓励、表彰进步、,鞭笞有错误的。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得到重视,绩效考评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在治理员工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机能。从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角度来看,企业绩效评价是指依据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运用运筹学原理和数理统计的原理,评价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剖析方法选择定量定性的对比方法,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处理企业的运营效益和运营者的业绩。同时我国企业信息治理需要企业绩效评价,ERP中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是特指目的是评价其资源治理项目,具体施行的是效益和整个企业使用ERP后的结果,但是它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绩效评价是两个概念。

2、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质

实质上讲,我国当前是以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来实施企业绩效评价的,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之下,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不断变化着,这主要是随着运用市场经济原则间接管理的方向导致的。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绩效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这问题。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最基本的工作,正是在国有企业监管中有序的开展企业绩效评价行为,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结合了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一同来实施对子公司的评价工作。进而提高企业集团内部的加强经营管理,监管能力。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是财政部按照规定的时间来进行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的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方式都有所联系,是互相影响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逐步的有机的结合,成为了国企管理人员业绩考评的有效参考依据。当前我们中介机构正在逐步进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中来,以国家对重点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及国有企业集团自身对其所属子公司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为主要工作任务。企业绩效评价即便是政府的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方式之一,但政府部门在日后的主要职责却需要侧重于指定评价规则、评价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价质量等,具体的评价事务应该让中介机构组织完成。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使监管部门着重着眼于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决策上,况且社会中介机构有丰富的专业经验的原因,可以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公正性。在国外。聘请民间审计执行对企业的经营绩效的评价,也是一种普遍的做法。社会中介机构年度报表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也是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凭证下进行的,所以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和会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业务,为社会更加有效的服务。

3、开展企业绩效评价的过程

受托评价的中介机构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搜集审核被评价单元数据材料,进行定量评价,参加定性评价,评价需要遵循《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规定的权数、指标、标准和操作方法,进行定量指标的打分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出来的数据撰写评价报告草稿。评价进程中碰到问题应实时与委托单元进行交流,并在规则的期间内完成委托评价工作。整个评价进程中,中介机构应遵守自力、客观、公平的准则,标准操作,确保评价后果的真实、合理,并对其评价结论承当响应的司法责任。中介机构的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绩效业务,保证提供高效、优质、创新的服务,同时进一步探索中介机构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影响。对工作中获得的商业机密守口如瓶,中介机构不可以在评价组织机构和企业的不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对外披露评价的结果。企业绩效评价是一项政府委托评价行为,要遵守职业道德,不搞公关,在评价工作中不以任何方式和手段向企业收费。

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企业运营业绩评价系统向来是一种以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数据为中心。1992年,国务院生产办等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审核目标系统,这其中包括6个指标。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10项指标。1997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完善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将6项指标调整为7项。1999年,国家经贸委等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基本指标8项、修正指标16项和评议指标8项。虽然这个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心是资本运作效益,采用的方法是深层次的指标系统和接纳多要素逐项批改的办法,以一致的评价规范值作基准,运用运筹学、系统论和数理统计的学科原理,剖析方法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剖析方法,最终达到的标准性、科学性、公平性较以前相比都避免了评价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然则却因为其选择的中心目标并没有改变,还是净资产收益率,因而,实际上它并未改动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以净利润和在净利润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的目标为主的首要特点。依据现代财政理论学说,企业运营治理的中心并不是利润,也不是企业价值的表现。企业的利润实质上就是会计学权责发生制的结果。它是依照现行的会计原则,将规定时期的悉数收入与悉数成本费用配比的产物。因而,这些指标难以客观、公平、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营效果和运营者的业绩,否则只会歪曲企业绩效情况。财务部为了使企业绩效评价行为具有规范化,于2002年2月22日,加强了评价后果的客观和公平性,督促建立合适的的鼓励与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资本保伞的意识,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对原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系统作出了修订,并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以下简称修订本)。修订本规则,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由反映资产营运情况、企业财政效益情况、偿债能力情况和开发能力情况的修改指标、基本指标和评议目标三个条理共由28项指标组成。其悉数执行百分制,指标的权数使用专家意见法。包括:80%的计量指标权重,20%的非计量指标权重,在实践操作进程中,为了方便计算,三个层次的指标权数都先设定成百分制,然后按权重复原。评价规范包括了评议指标评价参考规范和计量指标评价规范。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使用功效系数法来计分,它可以用于计分计量指标的评价;综合分析判断法是辅助计分方法,可用于评价计分评议指标。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层次结构,企业绩效评价的计分方法分为修正指标计分方法、基本指标计分方法、评议指标计分方法和定量与定性结合计分方法。而企业效绩评价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企业给出的评价年度跨系决算报表等资料,修订本为了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真实,合理,还规定:在详细评价之前必须要核实评价基础数据,确认有关数据的口径。修订本规定以评价得分和评价类型加评价级别表示评价结果并据此编制评价报告。这个法规体现了规范性、科学陛和公正性,在会计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自从建国以后,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在不断讨论企业绩效的评价问题,一直以来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以前,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执行严格的方案管理,对企业的绩效评价考核主要有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内容。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体系体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权限,确认了企业的经济利润额度。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说,也由较单一的财务绩效评价转向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目标。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从而企业治理的重心也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管理方面发展,进而暴露出来绩效评价指标中的财务指标的弱点。如它仅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表现企业过去发生的的经营成果,会容易诱导企业的短期行为等问题,结果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1999年6月,根据财务指标的局限性,四部委协同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细则》并做了相应的修改,还于2002年2月又修改了其中的指标。在指标设置方面,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最具体的绩教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该《规则》,它改进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是《规则》侧重的是财务指标,占据了80%的权数,占了20%的非财务指标,而且这些非财务指标都是以定性指标的方式呈现,按照专家评议计算出指标分数,这肯定会影响在评价中的指标客观性。另外《规则》设计的指导思想偏重于政府管理要求,忽视了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它以企业过去绩效的评价为中心,很难表现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甚至不能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需求构造、技能更新等的变化速度也大大加快了,然后使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了。以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依据企业内外部情况的发展转变状况,取得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总体经营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企业才制定了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经济运转规则,经过一系列特定的指标和规范,运用科学的经济计量模型,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利用其有限资源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必备的前提,并作出客观、真实、公正的评判。企业战略缋效评价体系是衔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两种活动,它能使战略目标变得具体化,一方面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促进组织内部目标达到一致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各种因素的转变,及时调整战略。根据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定义和作用可以看出,解决的两大问题主要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综台评价方法。

四、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出现的问题

1、忽略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有联系,互相影响,而关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配处理,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上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假如企业公告的净收益为零,人们一定会认为补偿所有的资本。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赔偿。明显地,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尽管公司仍要交纳所得税,假如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和公司真的盈利一样,实际上它已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不算成本,为所欲为地运用这个资本,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关注资本的有效使用,容易极大的浪费股权资本,甚至不断的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较低效益等不契合企业长期利益的计划行为。实际上,所有的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例如: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具有成本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假如一个企业的股权资本没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后果是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再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企业账面成本就会脱离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如果一家企业在社会上的平均报酬率为10%,只能达到资产报酬率为8%,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看,就应该是2%幅度的亏损,而不是8%的盈利。

2、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不够准确

一般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是净利润额,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而在损益表中现行的会计准则,费用支出并未涉及到股权资本的成本,深层含义是企业使用股权资本的时候是免费的。因而,用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会使企业绩效状况发生了扭曲。同时也有可能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通过生产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就是真实的价值;而不应是扣除了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况且,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和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当弹性,在某种水平上使得会计利润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表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而单凭报表来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有欠稳健。最后,对企业过去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得到的是会计收益,本期利润达到最大才是经营的目的,与企业长期经济利益间的联系不多,能够形成企业管理不重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综上所述,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以账面财务数据为中心的考评制度,这样的制度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因此,要杜绝上述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五、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解决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要完善,否则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影响。国家为企业创造出了一个既自由、宽松又有法律可遵循的市场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开展绩效评价,是要建立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提高,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提高政府对时局的掌控能力。然则,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诸多问题。

1、提高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如今高新科技发展势头日新月异,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入市场的速度都很快,企业中的核心生产要素由知识取代了资本,因此,以高科技知识为基石着眼于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是企业在高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林的法宝。而在这其中,人是知识的承载体,人力资源已大大提高了在企业要素中的地位,企业的经营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充分发扬员工的能动性和智力,大力进步企业的研讨开发新产品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根据一下的方面来反映:员工素质;员工创新能力;员工教育投入;技术投入。

(1)员工素质

反映员工素质的重要指标主要有:员工的工作经历、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技术人员比例和员工的平均年龄,受教育程度可分为研究生以上,本科,大专以下这3个等级员工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其从事该工作的时间来反映技术人员比例=具有专业技术本领的人数/员工总人数}100%,员工的平均年龄=全体员工年龄总和/员工总人数。

(2)员工创新能力

反映员工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新产品创新率、市场中的新产品比重、新产品创新量,新产品创新率=通过试验的新产品数目/投入开发的新产品数目•lOO%新产品创新数量=通过试验的新产品数量,新产品比重=新产品销售额/悉数产品销售额+100%。

(3)员工教育投入

员工教育投入可以通过以下指标反映,员工教育投入=每年员工招聘、培训等费用/销售收入•100%

(4)技术投入

反映技术投入水平的具体指标主要有:技术资金投入的强度、技术人员的强度和非技术投入的强度。技术资金投入强度=技术资金的投入额/销售总额•10%,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从事开发研究的员工人数/员工总数•100%,非技术投入强度=(技术引进经费+技术改造经费)/销售收入+lOO%。

2、增加社会绩效指标

1924年,美国的谢尔顿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同时也是由他组成了社会经济活动。一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需要为社会所做到的。即:不仅要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谋求资本保值增值,还要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主要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下,在卖方市场的转变,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中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因此,企业如果希望能长期的在竞争中站稳优势的地位,就必须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而这种良好的形象不仅仅是在客户中保持良好的信誉度,更要吧焦点放在帮助或善待出客户之外的某些社会群体上,因为这类人群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企业的声誉和合作的关系,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在企业处理好也他们关系的条件之下,就能够使企业增加潜在的客户,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利润。可见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形象的评价不能仅仅定格在搜集企业社会形象信息的基础之上,还要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在合理方法的使用下,针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获利能力和社会形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企业实施的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但考虑到一些企业社会形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光靠着企业的年度灰机结算报表是远远不足进行评价的,所以,很好的调查材料和搜集资料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社会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深社会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最大限度的节约耗费的基础上,真实,全面,完整的收集可用信息,以达到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再者,我们也要设定企业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它成了我们队社会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从社会贡献能力指标和公众影响力这两个角度来对社会绩效指标进行定量的分析。社会贡献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为国家及社会所提供的经济资源总和。公众影响力指标则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在社会中公共形象的总体评价。通常来讲,评价标准,评价计分方法和评价结果也是社会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会对其进行科学,全面,具体的设定。

3、增加环境绩效指标

社会的经济在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却在遭受破坏,并且有在日益严重的趋势,发展和经济不能达到一致的局面就发生了,人类在以牺牲自然环境而谋求一时的经济发展,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最终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深入,我国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和准则,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以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废弃物,公司也将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指标的设定,目的是引导企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发展和扩大企业及其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良生循环。以波特为代表的修正学派认为,—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因素是环境绩效,由于它能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促进报废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够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因环境责任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并能有效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然后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是要用到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并且还会触及到很多的非财务信息。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的环境绩效:资源利用率,企业环保意识及环保经费投入。这几个方面可以分别从实际行动上,意识形态上和经费投入上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

4、增加地区(行业)绩效评价

由城市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行业状况的不同,国家的资金和政策也不同。有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其财务绩效评价后果很好,但实际上其资产的管理效率,能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而有些处于劣势处境的企业,即使其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并不出色,但其对资产的管理效率,能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却很高,这证明只凭财务绩效是不能够完全反映企业总体绩效的,还要充分的思考企业地区,行业的区别,制定地区,行业效率评价,完成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地区、行业绩效评价应该大体上设定政府支持意识指标和政府协助程度指标来反映。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所在地区、行业的优势或劣势隋况,协助企业更好的剖析出企业真正的自身价值。

六、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新体系

1、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的目的是反映已经发生的可以计量的经济效果。获取利益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典型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通常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联系在一超的。因此,本文在此设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经济增加值的财务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悉数利润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的不便水平和能否有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只能起源于用比对手更低的成本、更进步的技术、更佳的质量以及更快的速度与更高的效率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具有强大竞争潜力的差别化产品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假如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主要是由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支净额甚至于补贴收益构成,证明企业经营是不正常的。

(2)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能多方面权衡企业运用悉数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举债经营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经营状况优越的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其债务成本率。

(3)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利润,是一段时间的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投人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Kw•NA。其中:Kw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NA是企业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假如EVA为正.则表明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人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为负,则表明股东减少了财富。该指标将经营绩效评价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然后有利于企业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有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作出评述:“EVA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只不过是对经济学家的‘剩余收益’概念的发展。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2、非财务评价指标

之所以选取非财务绩效评价,是因为弥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这是如今信息时代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要求,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越来越重要,许多世界级的厂商都开始将其融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去。美国企业很流行的综合平衡记分卡就是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的一个绩效评价体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绩效评价的非财务指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

(1)评价企业的经营过程

1.1品质评价指标

品质因素的多方面的。不单单指处于产品制造阶段合乎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来的标准,更包括其在被购买之后多表现达到的标准。一个产品的品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的灵魂,对他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标准:首先是供应过程中的品质标准的评价。就是对原材料的购进的评价。他们可细分为材料类别和厂家计算残次品率对材料或者供货商进行质量测评。再者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以生产阶段建立控制点的方式,通过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审计制度等措施来对其加以实现。三者是从销售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也就是商品的品质评价,这就要看顾客对其使用产品的态度和看法成为最终评价,可通过索赔顾客数量和为不合格所支付的修理费等方面体现。

1.2交货效率

企业的可信赖程度是企业能否对客户的订货按期及时发货的体现。倘若企业无法按时发货,这不仅会使企业失去这笔交易,失去这个客户,更有可能导致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对交货效率评价能够用及时发货次数百分百这一计量指标来反映,也就是及时发货次数和总发货次数的比值,观看循环的时间来考察。生产时间、待料时间、检测时间和搬运时间组成了生产循环时间。其中,生产时间是唯一能增加价值的。其他的时间活动都丝毫没有增值活动。而想要缩短生产循环时间,就要把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时间降至最短,这样就可以利用生产循环效率指标来有效的控制。生产时间/f生产时间+待料时间+检测时间+搬运时间)=生产循环效率。而这套公式的最理想状态就是1,也就是说,除了生产时间外,其他时间没有耽误循环效率

1.3敏感性与应变能力

国外很多企业把敏感性看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倘若敏感性很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将会失去很多客户。这可以通过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效率来体现。这段时间越短,说明企业的敏感度越高,对企业的应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生产调整准备着以角度来进行的。所谓生产调整准备时问是企业由一批产品改成另一批产品时.需要调整机器设备来组织生产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来讲,企业生产应变能力和时间成反比的。

(2)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2.1客户

客户在企业者的眼里是利益的象征,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企业营业利润的源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户。对企业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市场占有率。它是指企业某主导产品的销量占整个行业同种产品销量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了公司市场运营上的绩效.表明企业在现实状况下及将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实力的主要表现。二是从客户那里可以获得利润。企业不只要评价同客户做成的买卖量,还要评价这种交易是否有利可图.可否长时间获利成为决定保留或排除该客户的关键因素。有些新客户就目前看来无利可图,但是对于未来看要是有潜力的,就仍然是很重要的。所以现有的和潜在的可得利润都是评价这个指标需要考虑的。三是客户满意度。评价客户满意度就是要确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满足了客户多少程度的欲望和要求。光满足客户的需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试着不断地超越客户的满意程度,尽力做到最好。评价客户的满意度可采用邮寄调查、深入访问和电话询问客户本人的方式.也可通过企业考察客户留住率来评价。在这里.客户留住率可用已有客户继续保持交易关系的部分占企业全部客户的比重来权衡。

2.2企业员工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最大的依靠,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智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传统业绩评价方法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及培训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针对这几个方面的解释如下:一是员工劳动生产率。这是评价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项指标.包括了员工对内部生产过程改进能力有没有符合客户要求等。一般考虑生产产品的员工和数量同其创造的价值,即用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生产产品的员工比率来体现。二是员工流动率.指那些流入流出的员工人数对平均雇用的人数的比率。这一比率高,说明企业员工思想不稳定,对企业没有信心.所以企业应依据这一指标的变化。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向上发展的趋势。

3.对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3.1技术创新投入指标

指企业在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需要投入的技术,能够反映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主要有:创新投入年增长率、创新投入占销售额比率、创新人员占企业总员工比率和创新人员年增长率。

3.2技术创新能力指标

篇5

内部审计部门(以下简称“内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非正常消极因素,而且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个健康有效的内审部门可以在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时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得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通常简单地使用审计计划完成情况、审计的及时性、时效性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指标,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还常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充当评价主体等。这种考核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1、指标过于简单,考核面窄。内部审计作用主要是确认和咨询,现行考核指标多偏重于确认职能的考查,对咨询职能的考核不足,不利于体现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这些正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体现其未来效能的地方;

2、指标体系缺乏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内审部门在不同时期,因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而适时转换的工作重心,也不具备对内部审计未来工作重心定位的指导作用;

3、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如采取360度打分原则,由被审计部门充当评价主体,易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可操作性差。许多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业务,随机性很大,内审部门很难用计划控制。又如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目的等,都决定了每次审计有不同的特征,及时性、时效性等指标就缺乏涵盖度,也难以制定明确的操作指导标准;

5、考核与内审部门前后的工作环节衔接不好,许多企业未将绩效考核放在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忽略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既不利于客观反映内审部门工作的得失,也不利于指引内审部门的业务重心定位,甚至会扭曲内审部门的形象。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业绩评价模式,既是正确评价内审部门功过得失的前提,也是引导内审工作重心的重要工具。

二、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困难

内审部门的诸多特征导致评价其绩效会面临许多困难:

1、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客观性特征强弱的影响,而这些特性强弱多由企业的内部控制架构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

2、内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一致的标准;

3、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考核时很难兼顾各周期之间的联系,无法全面评估长期性业绩;

4、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去计量,而用定性的方法又显得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

5、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如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内审部门只能提出建议,具体操作在各业务部门,这些建议的作用发挥,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作业单位采取的具体行动,所以也很难客观地评价这些咨询服务的质量;

6、缺乏成功先例可鉴,正如前文所提,由于企业内外的环境有别,如果完全引进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将出现水土不服,而把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实践还很少。

三、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几个建议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内审部门的工作业绩?何以解决存在于其中的现实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关注方法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评价指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把握评价原则和评价思想的内涵,以保证指标的有用性;

2、指标计量结果的获取应具有规范可靠的基础,以保证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指标体系应是能有效反映内审部门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衡量参数,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考核不能面面俱到;

4、进行层层分解,即按照内部审计组织的层级,逐层传递下去,形成逻辑严密且层次分明的系统;

5、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定量指标部分应包括服务/运作指标,定性指标应包括与部门职责及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软性参数;

6、总体把握指标的数量和权重,指标不宜太多,并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对指标进行科学统一的记分测量打好基础。

(二)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首先将内部审计作业进行细化,再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防卫性作业着重考核内审部门完成任务的效率和程度;建设性作业着重考核获取效益的评估、增进利益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一般性作业着重考核审计报告的质量、后续审计的及时性等。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三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纬度,设置内审部门的短、中、长期考核指标:供短期考核的经济性指标,如投资项目经审计后的实际投入与审计前的预期投入的对比结果;供中期考核的效果性指标,如被审计单位经过采纳审计建议改进工作后的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的对比结果;供长期考核的效率指标,如经审计后的实际产出与前期已审计过的实际投入的对比结果等。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做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其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三)评价的标准和实施

理论上讲,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有预算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规模标准和区域标准等。由于内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结果属于企业秘密,是不要求公开和企业不愿公开的,这样,无论是选择行业标准、规模标准,还是区域标准都很难操作,预算标准和历史标准成为企业最具操作性、最现实的选择。

篇6

张岷胜(2010)对企业销售收款循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企业从获取销售机会点开始,通过合同谈判签订、组织销售与发货等环节,实现收回贷款并完成合同的一系列业务。陆珏(2012)指出企业在进行销售收款循环错弊审计的过程中,应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从而降低错弊事件发生的概率。常灿(2012)将销售收款循环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客户项目机会的发掘到合同的执行、从销售订单的建立到销售收入的确认、从开发票收款到项目关闭。

1.2有关企业销售收款循环错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戚少云(2013)以XYZ公司销售收款循环舞弊案例作为背景,分析了企业销售收款循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内部环境控制不力、风险识别评估不得当、没有执行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分离控制、没有加强对销售收入款项的控制等。石光(2010)则以青岛H集团为例,分析了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归纳为:销售返利计算不准确、统购分销政策执行不到位、优惠促销政策执行不合理、销售退回制度执行不力。上述问题是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销售收款循环错弊审计活动的一般性反映。

1.3有关企业销售收款循环错弊审计优化对策的研究

赵成良(2010)认为:企业只有加强销售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够避免错弊问题的发生。同时,合理的销售收款内部控制对企业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维护资产安全完整性等方面,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扈军(2013)则探究了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流程与要点,指出:企业内部在进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时,应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包括了解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现状、测试内部审计的执行情况、审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核查的标记等;而实质性测试则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营业费用实质性测试、应收款项实质性测试等。他认为上述测试环节是降低销售收款循环错弊事件发生的主要策略。吴晓芸(2013)给出了房地产企业销售收款循环审计的优化建议,例如:对财务活动中风险较大的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

篇7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审计认识不清,很多企业认为审计是给别人看的,找个声誉好的会计事务所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就行;审计了财务就会带来更多的税务支出;内部审计就是个形式,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有可无;加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没有良好的贯彻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多为由企业所有者的近亲担任,审计会增加内部不信任感甚至导致矛盾;审计就是在生产经营中增加一个不必要的流程,增加经营成本和人力资本;更有甚者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让员工去找老板的麻烦;部分审计人员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重要,走个过场就行,别给自己和单位找不痛快。

(二)审计无保障,工作开展难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不是独立部门,没有制度依据和工作支持,审计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没有保障;有的企业审计设立在财务部门之中,人员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抽调,应负场面,审计变成了自己查账;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审计资质或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审计工作无法达目的;审计结果和出具的报告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问题,更提不出改进建议,失去审计的意义,不为企业所有者信任;有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审计所需的真实、完善信息,导致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结果本身不具备公信力,导致审计工作既不能服务于企业的融资需要,又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咨询;尴尬的处境和不明确的作用是中小企业审计难以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内部审计工作局限在对财务数据的查证上,缺乏事前了解、调查经济活动的前沿,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管理过程,难以发现问题;当涉及下属单位的绩效考核、年薪兑现等切身利益时,就淡化管理审计,使工作具有片面性。

(三)制度不健全,作用难发挥

在建立审计单位或设立了审计岗位的中小企业中,很多单位在审计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审计的参与度不高,很多部门和员工不配合审计工作;领导层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以审计促管理的目的;发现问题不是设法推诿、掩盖,就是“炒鱿鱼”了事;没有从根本上分析症结,完善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全员参与

从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内审工作,端正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正确认识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明确内审的职责;改变错误认知,真正把内审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过程监督、风险控制、决策咨询服务、效率评价作用。全员参与不是大家都来审计,而是全员支持审计工作,为之提供全面、完善、详实的资料和信息;主动咨询,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实现流程改进、效率提升、管理优化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具备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管理素养,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者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促使全体员工主动关注、融入企业,与企业共成长。

(二)建立机制,保证良好运行

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之直接隶属最高决策层。比如董事会,直接对其负责;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独立、公正、客观;同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奖惩,最好与经营绩效挂钩;促使全体人员配合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本着查漏补缺、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原则认真分析原因、冷静处理,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依据未定性的结论做出有碍内部和谐的决定,更不能借机生事。

(三)提升从业者素质,实现提升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对审计有很大的影响,是其履职的保证。就当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业技能人才——注册会计师,这是内部审计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要培养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他们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审计成果、深入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分析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促进企业完善管理,提升竞争力的保证。

(四)引进企业内审工作外包机制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内审员确有难度。由于企业的规模、发展状态(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区间)等原因,许多企业不能拥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和团队,又要保证内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审外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首选,它解决了中小企业成立内审团队的经费、人员、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小企业带来了便利的内审服务;甚至延伸合作,为企业出具具有高诚信度的审计报告,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篇8

二、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主要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通过成立产业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校办企业;二是学校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进行管理。为规范校办产业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来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规避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层都与校办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联系。学校以投入到国有资产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对或极少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高校管理层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方式是承包制,每年企业与学校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考核企业及其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但由于目标制定缺乏科学合理依据,考核指标单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脱节,使得制定的目标任务不合理。另外,校办企业固定资产账户上往往只反映用学校投入资金或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某些企业对学校提供的厂房、办公室及设备等实体都不列入实收固定资产入账,变成学校无偿支付和提供。学校和企业在产权上界限不清、投入的资金状况不明、资产账物不符,极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与流失。

(二)校办产业对国有资产负有的保值增值的责任认识不清

校办企业大部分以学校投资为主,学校管理企业模式主要由学校委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行政计划色彩。当学校完成对一个企业实施投资以后,企业就应当对学校的国有资产承担着保值增值的责任。但目前有的企业只享用对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甚至一些经营人员把企业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考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最终结果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高校对企业绩效考评多采用上交利润或占用资源费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某些企业负责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只考虑短期行为,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企业资产长期投资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降低,发展缺乏后劲。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科技产业为主高校的校办产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涉及经营范围包括科研、工业、贸易和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不规范、成本核算和财务数据不准确、收入分配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未能建立有效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虽然也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督不力,对资产疏于管理,财务控制不力,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

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每年仅通过数次召开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是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高校管理者虽然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所以也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校办企业财务过于独立,“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未建立年度财务报告备案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对一些重大经济决策未能实施备案审批制度,导致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一)加强财务审计,促进国有资产增值

学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人,直接拥有选择和考核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收益分配等权利。目前各高校相继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是出于对国家资产负责的重任,代表学校行使股东的权利,负责监督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通过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做到校企分开,有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校企应按《公司法》等相关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领导层决策制度等。为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加强内部审计。利用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或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随着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了进行传统的财务审计,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外,还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等方面。其中经营过程产生的利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取得的最终成果,涉及到学校、企业及其它所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对利润的审计也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由此可见,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到校企资产的监督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校企发展提供支持。

(二)开展审计监督,明晰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清晰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关系。为避免学校对企业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学校通过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资产经营公司在财产、机构、财务核算、管理人员等方面与学校分开。资产经营公司不再是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经营实体的企业,只是其所经营的是股权和资产,代表学校对所投资的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承担学校校办产业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关注企业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对学校股东的投资回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避免因为企业不规范运行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可以从根本上明确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权界限。资产经营公司对学校投入到企业的资产享有资产增值受益、经营重大决策审核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确立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地位。在校办企业中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灵活运转的组织机构。校办企业在高校相关机构的监督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篇9

一、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1.复杂性。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中小企业

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H常事务,其

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

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

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完善,企业的规模、经营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现

代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

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性质,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确

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制度规范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相关的业务情况直接报告给审计委员会,行政上的事务直接汇报给经理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就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审计的对象针对的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大多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账面资料上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就会显得不容易入手。所以,审计人员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来,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相应转换工作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的上作角色转变,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可以促进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其职能空间。

3.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大

篇10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2.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3.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诸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

篇11

三、积极稳妥地探索 网络 远程审计和 计算 机审计

1.善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高速公路经营 企业 经济 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已无法适应其 发展 要求。如今,计算机己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物资供应商、 金融 机构、税务部门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网络”空间。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如果没有 现代 化的科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et进入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尽可能减少、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积累经验,积极攻关,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lw881.com

远程审计是利用审计数据接口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被审单位的原始数据,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审计软件分析判断,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或在网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 会计 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②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

目前,能够适用高速公路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均不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如何对那些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推动 交通 内审信息化建设,笔者建议,吸收全行业既有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又有内审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活动,对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 总结 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专家经验等,势在必行。

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内审部门多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篇12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16]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02)

[17]屈耀辉,时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评估(一)--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严德俊.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钟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9]李威.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范钦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鲍国明等编着.审计环境[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7]廖洪着.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