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8: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生态绿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
二、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三、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绿化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至今仍有很多人把城市绿化作为观赏和装点城市为目的,城市绿化工作者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内涵,而不是形式,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最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这一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斗争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城市是人类聚居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的生存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人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在的制约因素。以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现代文明,对于城市来说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问题。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人们迫切地需要改变工作、生活的条件,以充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使城市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罕见的变化、极大的繁荣和对未来的希望。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要性
一场由环境污染、人炸、资源破坏引发的城市生态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人类从工业化社会转向更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营造绿色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模式和目标。园林绿化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法,对人类回归自然和改造城市生态环境有着巨大作用。
3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在城市建设中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要进行合理的保护,要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为的大拆大建和大砍大造。而且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实质上也是一个根据人的生理功能和自然生存规律的要求对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再创造的过程,而新的人工环境必须顺应自然、符合生态规律,可为子孙后代持续利用,从国外许多成功例子可以看出,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越大,城市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园林绿化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大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基础之一,大力开展植树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城市增加自然因素,是最根本、最积极的措施,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净化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基本途径。发展绿地广植树木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最积极、最稳定、最长效、最经济的手段。21世纪将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世纪,因而,大力保护自然和绿满全球将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4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对策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复杂而周期漫长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努力。
4.1 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环境指导思想
人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体,也是城市生态的最大受益者。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就要求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园林绿化,必须以为人服务为根本原则,针对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根本目的,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通过科学的设计,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4.2 注重规划,依法治绿,加强园林行业管理
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的参与。城市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绿化,尊重自然法则,防止毁坏原有绿地及水系,把城市的人工绿地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相结合,使园林绿化在最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4.3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科学、合理,注重物种多样性
坚持科学绿化,还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的不同功能和用途,进行科学的选配。注意常绿与落叶树种配比,注重植物色彩变化。不仅使植物形体上美感,视角色彩上也应保证有美的享受,以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根据不同地区和小区的污染气体种类,分别选择抗污染的植物。
4.4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单靠城市维护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实现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必须贯彻“人民园林人民办,园林绿化人民建”的方针,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多方筹资,共同创建。各社会单位密切配合、努力完成各项绿化建设任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城市绿化、人人支持城市绿化的新风气。
5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是与城市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工业的发展引发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包括城镇人口剧增、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和生态受到严重威胁等等。人类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形势下,必须改变现存环境,需要主动地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是体现多功能、持久的综合功效的事业,对环境的生态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城市各方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未来的城市将是持续地良好运行的“生态园林化城市”。城镇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分析考察现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变迁,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绿园林化工作者在设计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顺应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在规模地改造原有城市、建设新的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化在形成现代城市新景观和改善城市环境质地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在科学理性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 林培勋.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J].北方园艺.2009,(4).
[2] 周剑平.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环境[J]. 健康人居环境2011,(1).
[3] 吴之光.园林绿化建筑、市政设施与城市环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5).
恩施的环境污染指数与宜昌等周边城市相比较居于高位。进入21世纪以来,恩施市以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加强绿化建设,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营造了“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城市园林风貌,注重水景观与小区域生态环境的恰当融和,促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5年以来,恩施市先后编制出台《恩施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恩施市城区山体绿化景观节点概念规划》等,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以路、桥、休闲广场等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底,随着风雨桥、橡胶坝、凤凰大桥、凤凰山隧道、施州大桥等众多大型市政工程和城市景观的相继建成,恩施城区基本形成滨江河绿化空间和群山环抱的绿色人居环境,五大公园镶嵌的城市中央清江生态轴;自然山区林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串连的中心城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生态体系,营造了“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城市园林风貌。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建路扩绿、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在全市开展了以片区、道路绿化为骨干,包括凤凰山公园、亲水走廊、单位、小区和城市防护林等在内的点、线、面全面推进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地布局日趋合理,园林绿化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二、当前城市生态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效能不高。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不够丰富,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另外,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但是城市绿量还是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
(二)绿化维护成本高。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城市绿化大量依靠外来植物的引种。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
(三)城市“大树进城”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城市的绿化不仅追求绿化覆盖率与绿量,而且在加速绿化景观上花大力气。特别是“大树进城”的现象特别普遍。而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而且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而一些专家学者早就对这种违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指出了其危害性。
(四)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三、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措施
(一)绿化规划要有新高度,城市绿化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条块园林城市的模式,从单一的园林绿化,扩大到区域性生态系统的建设,既提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乡一体的复合社会系统,实现自然――空间――人类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化规划要有新思路,城市绿化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地扩展和增加,而是逐步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品种绿化、区域绿化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渡,要强调生物多样性原则和生态性原理,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人们休闲、生活的需求,追求绿化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而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同自然同生共存的美好愿望。
(三)做好城市的绿化规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区要有几条纵横交错的绿化带,使城乡既分隔、又联系在一起。市区各主要区域应有与本区域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区域园林,包括公园、广场绿地、街心花园或游乐园等等。
(四)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工作,其绿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绿化率。从规划角度而言,要在居住区周围搞绿化带(圈),即一个区是一个小绿环,一个大居住区就是一个大的绿化环。
城市是人类聚居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的生存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人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在的制约因素。以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1]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现代文明,对于城市来说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问题。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人们迫切地需要改变工作、生活的条件,以充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使城市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罕见的变化、极大的繁荣和对未来的希望。 [3]
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要性
一场由环境污染、人炸、资源破坏引发的城市生态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人类从工业化社会转向更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营造绿色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模式和目标。 [5]园林绿化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法,对人类回归自然和改造城市生态环境有着巨大作用。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在城市建设中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要进行合理的保护,要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为的大拆大建和大砍大造。而且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实质上也是一个根据人的生理功能和自然生存规律的要求对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再创造的过程,而新的人工环境必须顺应自然、符合生态规律,可为子孙后代持续利用,从国外许多成功例子可以看出,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越大,城市的发展前景就越大。
园林绿化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大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基础之一,大力开展植树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为城市增加自然因素,是最根本、最积极的措施,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净化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基本途径。发展绿地广植树木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最积极、最稳定、最长效、最经济的手段。[8]21世纪将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世纪,因而,大力保护自然和绿满全球将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对策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复杂而周期漫长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进行努力。
第一、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环境指导思想
人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体,也是城市生态的最大受益者。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就要求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园林绿化,必须以为人服务为根本原则,针对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根本目的,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通过科学的设计,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第二、注重规划,依法治绿,加强园林行业管理
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的参与。城市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绿化,尊重自然法则,防止毁坏原有绿地及水系,把城市的人工绿地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相结合,使园林绿化在最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第三、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要科学、合理,注重物种多样性
坚持科学绿化,还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的不同功能和用途,进行科学的选配。注意常绿与落叶树种配比,注重植物色彩变化。不仅使植物形体上美感,视角色彩上也应保证有美的享受,以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根据不同地区和小区的污染气体种类,分别选择抗污染的植物。[10]
第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单靠城市维护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实现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必须贯彻“人民园林人民办,园林绿化人民建”的方针,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多方筹资,共同创建。各社会单位密切配合、努力完成各项绿化建设任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城市绿化、人人支持城市绿化的新风气。
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考察现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变迁,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绿园林化工作者在设计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顺应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11]在规模地改造原有城市、建设新的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化在形成现代城市新景观和改善城市环境质地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在科学理性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7][10]林培勋.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J].北方园艺.2005.(4):46、47、47
[2]周剑平.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环境[J]. 健康人居环境2005.(1):151
[3][6][11]吴之光.园林绿化建筑、市政设施与城市环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1):1、2、3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 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转贴于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 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while people enjoy the high quality of lif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roles of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meeting the people yearning for the nature from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lso one of the main symbols of the urban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green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二、园林绿化建设的必要性
园林绿化是生态城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园林绿化除了具有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外,还具有净化空气,促进人体健康,降温调湿,减弱噪音的作用。可见,园林绿化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提稿城市免疫力。因此,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生态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资源,使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
三、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要具有协调性,即各个景观要素之间要做到具有整体协调性。把园林景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注意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 也要注意植物与硬质景观以及植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绿地与人的关系。
2.可持续原则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在这种思想的导向下,人们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但在大自然的报复面前,人类很快重新认识到了与自然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界引起了高度重视。因此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注重长远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原则
现代生态园林绿化要求实现整体综合功能的优化完备性,局部上也要考虑到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园林要素的作用,使之相辅相成;生态系统中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这在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意味着从整体上全方位进行考虑,追求整体功能完善。
4.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
现代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应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需要,使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在建设中要通过植物材料的选择努力模拟适地的自然环境,同时协调与人文景观的关系,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城市主要是由密集的建筑物构成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建筑面积的急剧增加,建筑能耗将更加巨大,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多,“城市热岛”现象将更为严重。建筑用地与居住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屋顶花园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城市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同时,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
二、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屋顶绿化的主角是绿色植物,它具有生态学、心理学、物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够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它散发的气体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同时它对建筑物还具有隔热保温、隔声减噪以及保护防水层和屋盖结构等多种作用,被誉为是“有生命的建筑材料”。
(一)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所谓“城市热岛”现象,主要指城市聚热能力,来自于建设城市的钢筋水泥、土木砖瓦以及纵横交织的道路网,它们取代了原本能降低城市温度的树木和草地,让城市接受更多太阳的热量,同时又散发和反射出巨大的辐射热能,在太阳能和各种辐射热能的烘烤下城市的气温越来越高。也就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它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城市热岛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来得更为明显。
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对于降低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作用十分明显。有关资料表明,没有屋顶绿化覆盖的平屋顶,夏季由于阳光的照射,屋面温度比气温高得多。不同结构、不同颜色和材料的屋顶温度升高幅度不同,最高可达80℃以上,如图所示。
减少热容量的地面面积, 增加绿化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城区缺少土地,屋顶绿化解决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提高绿地效率这个问题。日本利用番薯进行屋顶绿化预防热岛现象,将屋顶表面温度从未绿化时的55℃降低到最高不到30℃,效果十分明显。日本东京的研究材料表明:东京市在20世纪年平均温度上升了3℃,如果东京城市的一半屋顶被绿化,夏季的最高日温可以下降0.84℃,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气温每降低1℃,建筑物顶部的内部空调容量可降低6%,每天节省的空调费达100万美元。因此,降温而导致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其环境效益则是不可估量的。减少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譬如,在美国,夏季日常大城市市区的气温比周围郊区高3.3―4.4℃,仅在洛杉矶市,约15%的耗电量被用于抵消“热岛效应”所带来的市区升温,而美国为抵消“热岛效应”而多生产能源的成本每年竟达100亿美元之巨。
(二)可有效缓解城市绿化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
解决建筑用地与园林绿化用地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在新建或已建的各类房屋本身寻找出路。建筑物垂直绿化,特别是屋顶绿化几乎能够以同等面积偿还支撑建筑物所占的地面,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漂亮,也开拓了城市的空间。
利用低、多层建筑屋顶作为绿化空间,可以使城市绿化面积大量增加,节省大量拆迁建绿地(广场)的资金,使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大大提高,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城市人口密集、绿地少的矛盾效果明显。以济南为例,现有多、低层建筑屋顶面积约1100万m2,其中住宅占500多万m2,如果有50%的屋顶进行绿化改造,可使城市绿化面积增加近600万m2,如果屋顶绿化率达到80―90%,则绿化面积将更高。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2008年上海屋顶的绿化率仅0.19%,与发达国家的15―30%相差甚远,如将屋顶的绿化率提高到1%甚至更高,上海市将增加多少绿地面积是不言而喻的。
(三)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差,空气中有害的物质越来越多,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氟化氢、氯气和氨气等等。而屋顶绿化中的绿色植物具有生产氧气、吸滞烟尘、吸收有害气体、杀灭细菌、改善气候等功能,被誉为“环境的自然保护者”,它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和监测有着巨大的作用。
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 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要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可维持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据测算,一株百年的毛山榉,每小时吸收2352g二氧化碳,释放1712g氧气,超过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量。一年中,1公顷落叶林释放16吨、1公顷常绿阔叶林释放20―35吨氧气。可见,大自然的绿色植物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空气。
2、 吸滞大气中的烟尘
绿色植物,特别是树木,叶片表面往往都生长着绒毛,有褶皱或分泌粘液,对各种尘埃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大气中的灰尘。据测定,一个缺林少树的城镇,每天的降尘量在850mg/m2以上,而城郊有树木的地区,每天的降尘量不足100mg/m2。
3、 吸收有害气体
许多植物对不同有害、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吸收、同化作用。据试验得知,氟化氢气体通过40m宽的刺槐林后,其浓度的降低比相同宽度的空旷地快50%左右。一条宽15m的悬铃木林带后面一侧的二氧化硫浓度,比林带前面一侧的低一半左右。可见,绿色植物对有害气体的阻挡、吸收是十分明显的。
4、 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植物的某些分泌物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从而可以减轻大气中的细菌污染。南京植物研究所1994年在当地测得,就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目而言,绿化差的中华门火车站为49700个,没有绿化的公路上为44050个,有绿化的公路上为24480个,柏树林中只有747个,而松树林中仅有589个。可见闹市区街道和没有绿化的公路上空气中的细菌要比绿化地区高很多倍,这首先因为绿色植物能杀灭空气中散布着的各种细菌,其次,绿化地区灰尘少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缺乏依附物质。
因此,城镇中的各类绿色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作用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对城市中的屋顶进行绿化改造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各类绿色植物,是值得人们重视和改善现在日渐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三、结论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了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如各类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有条件的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棚架绿化等,对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立体绿化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立体绿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美感。绿色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紧张和疲劳的心情得到缓和,使激动不安的人们恢复平静,绿色将成为人与环境对话的切入点,人们推开门窗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走上阳台就可以享受大自然恬静的生活,其乐无穷。
第二,立体绿化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合理的立体绿化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外温度和湿度,减少外界空间与围护面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三,立体绿化对建筑物还有隐丑蔽乱的作用。建筑物的外墙面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长期受到日晒雨淋,不可避免会产生风化作用,导致开裂、褪色,而立体绿化中的植物就像一面绿色保护网,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墙面不再直接受到风吹、日晒和雨淋。
2 立体绿化的类型
立体绿化的类型主要有附壁式、篱垣式等以下几种。
2.1 附壁式
附壁式为最常见的立体绿化形式,依附物为建筑物或土坡等的立面,如各种建筑物的墙面、断崖悬壁、挡土墙、大块裸岩等。附壁式绿化能利用攀援植物打破墙面呆板的线条,吸收夏季太阳的强烈反光,柔化建筑物的外观。附壁式以吸附类攀援植物为主,爬山虎、凌霄、扶芳藤、常春藤等立体绿化的材料。附壁式在配置时应注意植物材料与被绿化物的色彩、形态、质感的协调,较粗糙的表面,可选择枝叶较粗大的种类,如具有吸盘的爬山虎,有气生根的凌霄等。而表面光滑、细密的墙面,则宜先用枝叶较小、吸附能力强的种类,如小叶扶芳藤、常春藤等。建筑物的正面绿化时,还应注意植物与门窗的距离,并在生长过程中,通过修剪调整攀援方向,防止枝叶覆盖门窗。
2.2 篱垣式
利用攀援植物把篱架、短墙、护拦、铁丝网等硬盘性单调的土木构件变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绿色围护,即美化环境,又隔音避尘,还能形成令人感到亲切安静的封闭空间。篱垣式通常以卷须类及缠绕类植物为主,不同的篱垣应选择不同适宜材料。在庭院和居民区,应充分考虑攀援植物的经济价值,尽量选用可供食用或药用的种类,如丝瓜、苦瓜及金银花等。如果栅栏起分隔空间或遮挡视线之用,则应选择枝叶茂密的木本种类,包括花朵繁茂、艳丽的种类,将栅栏完全遮挡,形成绿篱或花篱。临街的砖墙,如用蔷薇、凌霄、爬山虎等混植绿化,既可衬托道路绿化景观,又可延长观赏期形成春季蔷薇姹紫嫣红、夏季凌霄红花怒放、秋季爬山虎红叶似锦的优美景色。
2.3 棚架式
棚架式的依附物为花架、长廊等。此种形式多用于人动较多的场所,可供居民休息和谈心。在廊架下乘凉的同时,又可欣赏这些植物的花果之美。棚架式攀援植物一般选择卷须类和缠绕类,木本的如紫藤、葡萄等。
3 常用立体绿化植物
常用立体绿化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藤本月季等。
3.1 藤本月季
蔷薇科落叶灌木,呈藤状或蔓状,姿态各异,可塑性强。其茎上有疏密不同的尖刺。藤本月季的藤长一般可达2.5-5米,两年生间节发芽全身开花,花头众多,花色艳丽、奔放,花期持久。利用藤本月季和其它绿化品种完美结合的立体绿化,能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及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是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体现。
3.2 爬山虎
葡萄科落叶大藤本,卷须短而多分枝,枝端有吸盘。单叶,在花枝上对生,在营养枝上互生,常裂,叶缘疏生锯齿,叶密色翠,秋季叶变红色或橙色。攀缘能力强,是立体绿化最佳材料,多用于建筑物及墙面绿化。
3.3 紫藤
豆科紫藤属,为大型缠绕性落叶木质藤本。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状披针形,全缘。花紫色,有芳香,先叶开放,干茎钩连缠绕,浓荫满架,藤花烂漫,适用于棚架、绿廊垂直绿化。在草坪、门庭入口两旁孤植、整修成灌丛状,别具风姿。在湖边池畔中,攀绕点缀或绕缝,直泻水面,更具幽趣。若配置假山石旁,扭干曲枝,尤具独特风格。紫藤对二氧化硫、氯气抗性强,可用于厂矿垂直绿化。
3.4 金银花
忍冬科,缠绕藤本。茎细长中空。叶对生。双花单生叶腋,花清香,初开为白色,后变黄色,故名“金银花”。藤蔓缭绕,冬叶微红。适于篱墙栏杆、门架、花廊配置;在假山和岩石坡隙缝间点缀,攀绕及顶,蔓条下垂,更为别致。
3.5 常春藤
五加科,常绿攀缘藤本。茎具气根,嫩枝被鳞片状柔毛。叶革质,深绿色,有长柄,营养枝上的叶三角状卵形,花枝上的叶卵形至菱形。蔓枝密叶,是垂直绿化主要材料。常春藤生长速度快,如果加强管理,两到三年即可获得绿荫满壁、枝繁叶茂的效果。占地面积小,能见缝插绿,就可栽植,易于扩大绿化面积。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易于管理。终年不见阳光也能生长;叶子春、夏、秋冬、都为碧绿色.除观叶外,还可观果,黄色的果皮和红色的种子冬天不落与白雪相映,别有韵致。
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钢筋水泥建筑侵占这城市环境的每一寸土地,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城市环境缺少生机――绿色,解决好建筑面积和绿色面积的矛盾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问题,立体绿化可以通过向空间发展以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相信立体绿化这一形式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可接受,解决城市拥挤的绿化问题,最终达到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绿化在城市建设的作用愈来愈引起普遍的关注,而且特别强调保留天然森林和自然景观,大力营造片林,并强调乡土树种选择及其合理配置;在天然森林已不存在的地方,模拟原来的天然森林进行恢复和重建。
1.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草坪轻乔木
由于受草坪热的影响,绿化时人们多采用大面积草坪。不少单位只重视草坪,轻视乔木,忽略绿化层次美,造成绿量不足,消音、滤尘、防风效果很低,遮荫、降温效果差,使人们夏季漫步时无处纳凉,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1.2 重绿化轻美化
园林绿化既要体现生态效益,又要具有韵味美、内容美、形式美、色彩美,同时还要突出个性和特色。但不少单位只注重了做了绿化,忽略美化效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植物选择上只注重绿色植物的选择,而忽视了开花植物的搭配,造成一年四季均无花开;二是规划不科学,或照搬照抄,或杂乱无章,没有突出一个主题。
1.3 重平面绿化轻垂直绿化
平面绿化是面广、量大的平地绿化,垂直绿化是指与地面相垂直进行自下而上的绿化,包括屋顶、花架、墙壁等的绿化,它是利用较小土地而获得较大绿化面积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能丰富绿化层次和形式[1]。
1.4 重常绿轻落叶
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要尽量使用品种不同的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年四季树常绿、花常开,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景。但不少人却因为落叶类花木冬季要落叶而忽略它,在选择植物材料时只局限于常绿植物的范围内,导致许多落叶花木如芙蓉、紫荆、梅花等无用武之地。
1.5 重种植轻管理
不少单位对绿化工作重视不够,绿化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组织的检查或者验收,或赶时髦。植物栽后就忽略了管理,造成成活率低,树形杂乱,杂草丛生,病虫害发生严重,苗木生长衰弱,绿化效果差[1]。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误解
做好生物多样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特别要重视生态系统和景观尺度上的多样性。目前,在实施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不合理做法,许多研究集中在统计物种的变化,并把它与濒危物种的保护等同起来,而在城市又常常把它与物种丰富度等同起来,这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运用是错误的。
2.1 生物多样性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运用中存在一种倾向,就是特别重视物种的多样性。许多城市都把城市绿化植物中使用了多少种植物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倾向于统计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增加了多少。当然,不能否定这些植物种类的增加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营造了丰富的景观效果,但如果把城市绿化建设的核心都放在植物种类上就是错误的。因为物种丰富度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指标,它还包括物种的优势度和均匀度,这两点是十分主要的。
2.2 物种多样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
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绿化植物配置是经常做的一项工作。许多设计都很重视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尽可能多的搭配,达到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也期望获得稳定高效的生态功能。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是靠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协调关系来维持的,物种多样性只是一个方面。物种的多样性不一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赵惠勋,1990;何芳良,1998)。人工搭配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人工植物搭配最大的弱点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因此这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和生态功能的强弱。
2.3 重视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而轻视了动物的多样性
运用生物多样性与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并不矛盾,城市园林绿化好了自然会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现在有些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中,仅仅倾向于运用了多少种植物,增加了多少个配置模式,建设出来的植物种类比其所处的地带性植被的组成类型要多得多,忽略了对当地动物的多样性,忽视了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功能这个核心问题。因此,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以乡土树种为主而形成的植被类型。
2.4 生物多样性高不是人为拼凑的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人工植被的比重大。许多城市通过引种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也建设了许多组合模式,使物种的丰富度显著提高了,但许多植物和配置模式的保持都必须靠人力来实现,有时死亡率很大,因此会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生物多样性应该主要通过生态系统的内部调节来维持,而人为拼凑出来的较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和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有差别的。
3. 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运用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包含三个层次的含意: (1) 遗传多样性,即指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含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内; (2) 物种多样性,即生命机体的变化和多样化; (3)生态系统多样性,即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内生态过程的多样化[2~4 ] 。
3.1 以生物多样性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功能对物种的需求
所谓城市绿化,是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的一个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的生态体系,因此绿化种植中首先要考虑功能的需要[5]。在城郊过渡带,特别是在特大城市和风沙侵害严重的城市周围,应建立较大的防护隔离地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两旁,宜种植灌、乔复合结构的降噪林;在重工业区应多种植针叶树以及白桦、橡树和洋槐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在居民区应以圆柏、法国梧桐为主,以杀菌抑菌,有利于人类健康,雪松还有消灭苍蝇、白蛉子、蟑螂等能力,为居民生活排除困扰[6]。
3.2 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
城市园林绿化中应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作为核心问题予以关注,应注重依附于植物的动物在维护绿地系统稳定性中发挥的作用。面对病虫害,若喷洒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及害虫的再猖獗。从生态学观点来讲,利用生物链调控才是治本之法。况且动物对植物群落还能起到传授花粉的作用,大量鸟粪与昆虫残体还是哺育植物的优质肥料。据统计,1只灰喜鹊一年能吃15000 条害虫,可保护1~2亩树木免遭虫害; 1只杜鹃一个夏天能消灭31500条松毛虫,可控制40 亩杨树不被虫蛀。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城市绿地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为鸟类和昆虫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7]。
3.3 以生物多样性构建优良群落
城市园林绿化中要注重群落垂直结构,即成层性,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能缓解植物之间争夺空气、水分、阳光和矿物质的矛盾,而且确保了植物对单位空间资源的最佳利用,提高了同化功能的效率和强度。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建立“草坪―灌木―乔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结构[8],既可提高物种丰富度,又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我们不可忽视楼顶、阳台、外墙壁,窗沿及桥墩等城市绿化的“特殊空间”。
在平面上,主要特征就是镶嵌性,这是由于土壤、地形、水分、 阳光等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布局要因地制宜,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遵循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应用“基底―廊道―斑块”理论[9],在各生境岛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廊道”,减少城市生物迁移、生存和分布的阻力,以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给生物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偏于系统的稳定。
3.4 以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环境绿化树种
我们首先应重视乡土树种的种植,乡土树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抗病虫,抗逆境胁迫能力强,而且低成本,易管理,易繁殖。多用乡土树种,还可以体现本土特色,使生物群落更趋稳定。面对物种单一现象,城市可结合当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等生态因子,开展园林植物引种工作,这是弥补城市绿化物种单调,丰富城市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3.5 合理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现在城市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商业区域,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要从整个区域的角度着手,把城市的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规划,扩大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着力保护和发展自然、近自然林模式,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必须通过充实、调整、重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建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城市。城市生物多样性运用是整个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重视。城市生态园林为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新的机会。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完善与否的一个指标,而且也是整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如何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体现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宗旨,如何将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大国,尤其又处在城市化进程加剧的当代,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雅娟,赵桂芬,刘绪军,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2003,54(1):54-55.
[2] McNeely J A, Miller K R et al. Conserving the world’s biological diversity.Gland,Switzerland,1990
[3] Soule M E. Conservation:tactics for a constant crisis. Science,1991,253:744-750
[4] NA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 Conserving biodiversity:a research agenda for development agencies.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2
[5]吴慧,周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环境绿化[J].生物学教学,2006,31(3):2-3
[6]王清淮.城市绿化功能及树种选择[J].城市问题,2001,(6):67-69
[7]王民中.浅谈城市绿化,益鸟保护与招引[J].绿化与生活,1994, (6):21-22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许多城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其中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因此要科学管理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加强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的科学理念,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1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a)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随着人口的增加,氧气消耗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因此需要绿色植物维持上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绿色植物可吸收有害气体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如:银杏、石榴可吸收SO2;丁香、侧柏可分泌杀菌物质;
c)减弱噪声:植物的叶与枝条能吸收声波,降低噪音分贝;
d)改善城市小气候:绿树可遮挡太阳辐射热,降低城市气温;
e)美化城市环境:通过合理布局,配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可形成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的自然美。
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2.1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城市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互惠共生结构,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地球文明与人类文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相比较传统城市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等特点,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其建设过程大致需要经历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整合、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五个阶段。同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2.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在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特别要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完善与稳定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鲜明的园林绿化特色,越来越和谐的人类与环境发展。
2.3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和功能
一个景观优美,生态协调稳定的城市园林能够极大地调节、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从景观上来说,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消除疲劳,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从社会功能来说,可为社会提供休闲游憩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等;从经济功能来说城市园林绿化可极大地促进城市发展,如:房地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功能也促进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园林绿化将是未来潜力较大的新兴行业。
3南宁园林绿化现状及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3.1园林绿化现状的总结
(1)在“点”的绿化上,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园林作品
南宁市的广场绿地和游园绿地越有100多处,均是根据其的位置和功能定位来设计和建设的,如::朝阳广场处,人口较为密集,人们大多用于休息和游憩,因此广场改建保留了原有的大树;民族广场作为政治活动中心,草坪、鲜花遍地种植,并且视野开阔,建设简约而庄严。街头根据地形、地势的不同建设手法和
表现风格也迥然不同,形成了“街头荫生园”的独特景观。
公园建设立足自身实际,在营造优美的景观的同时又彰显了公园特色。如:人民公园汇集了许多荫生植物和棕搁科植物,同时根据热带雨林特有植物生长形式,营造了极具热带风情的园林景观。以种植大树著称的南湖公园以树多、树奇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游客。
风景区建设以生态环境相结合为主,从园林植物造景、生态造园的角度,对部分山林进行了生态改造。如:全国最大的“苏铁园”; 大明山风景区春岚、夏瀑、秋云、冬雪的奇特景观;五象岭风景区等。
南宁市具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路让树、房让树的例子屡见不鲜,市民保护古树、抢救古树的报道也很常见,成了绿城不可或缺的优异的风景,这些措施在扩大南宁市绿化面积的同时,体现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2)在“线”的绿化上,塑造具有亚热带风貌的生态型绿化带
南宁市通过街道绿化搭建市区绿化骨架,较好的反映了亚热带园林景观和南国风光。同时南宁市将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窗口如:“果树上街”、 “道路彩化”等独特的园林景观。目前为了彰显城市的生态之美、景观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南宁市进行了城市景观改造:民族大道、大学路等街道绿化中,综合考虑了人行道、左右侧分带及人行道后排的园林绿化因素,实行了乔、灌、地被的多层次合理搭配。树种多选用高大、常绿植物:芒果、小叶榕、大王椰等。同时为彰显南方的园林景观特色,选择了观花、观色、闻香等特点的植物进行了配置。如:民族大道街道植物配植品种多达150多种,街道绿地率达到45%左右。
南宁市依据地理特点,以山、河为依托,在邕江两岸建设了具有防洪、交通、园林景观等多项功能的综合园林。通过综合治理朝阳溪,将“臭水沟” 变成了绿化带,再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3)在“面”的绿化上,营造生态环境体系
通过综合考虑人群分布、城镇建设,南宁市力求绿化地域特色明显,绿地分布均衡,实现绿化一体化,和谐发展。并且全市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步伐,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城乡绿化衔接自然,绿化资源利用充分,城市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1)增加绿量,确保绿得壮观,突出“中国绿城”特色
南宁市目前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均在全国达到中上水平,但仍需采取有力的措施,增加城市绿量。只有足够的绿量,绿色景观,才能凸显城市的壮观、大气。因此南宁应继续实施1000万株树木种植工程,并切实的开展下去。
(2)重视以生态学原理指导的城市绿化规划
园林绿化不仅要考虑城市的美化和绿化,还要强调和突出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城市中出现的因景观不佳、绿地分布不均、绿化与交通矛盾等问题而进行绿化改造的例子,都是因为缺乏规划或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因此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并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前瞻性、超前性、系统性、和均衡性。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本文分析个人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议如下:园林绿化建设应该在市政府的主导下科学进行;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和人本位理念;尽可能的体现城市特色;适度改造和努力提高现有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园林绿化建设要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城市绿化布局,充分利用绿化资源,实现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一个城市发展的如何不仅要看城市的经济状况如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如何。改善目前恶劣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的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园林绿化的社会作用
1、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目前的城市园林都是以空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环境设计艺术。与过去传统的造园方式相比,现代的园林更追求自然环境美观。强调以主景突出,客景衬托花草树木的配置和其固有的形态。现代城市园林更讲究每个布景的曲直、疏密、参差等等这几方面的应用。例如在很多城市景观中,利用园林植物婀娜多姿、美丽的外形去丰富空间的各种变化:树的品种多种多样,树的形状千奇百怪,每个树干的高低不同,错落有致,树冠的大小也不一致,这样的设计往往会让城市的建筑物变得有朝气、有精神、给人生动、活泼之感。城市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也得以体现。城市的生活品位亦得到提升。同时,每一种园林植物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季相色彩,进而丰富了城市的色彩。这不仅体现出大自然的美,还能反映出园林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艺术美。当植物枝繁叶茂的时候,总会引来不少的鸟兽,让城市处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人们看到此番美景就会心情舒畅,产生美感。因此,园林绿化会使城市变得更加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真正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2、医疗保健的作用
如今,人们虽然生活水平好了,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人的健康状态越来越差。人们生活在一个遭受污染的环境里极易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是死亡,根据国外权威数据的统计,每年都有几百万人是死于环境污染的。园林绿化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城市的园林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自然、艺术、娱乐、休闲的空间。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大多都具有优雅、宁静、景色怡人、空气清新的特点,因此,小区的绿化广场、游乐园、各式各样的公园等等都已经成为人类放松压力、享受轻松、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场所。另外,纯天然化是城市园林绿化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特点。园林植物所释放出来的空气负离子和植物精气会使人感到神清气爽,人们在这样的舒适、优美环境下会感到心情愉悦,精神抖擞,长此以往,延年益寿,对改善人类目前健康状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城市的园林绿化具有医疗保健之功效。
3、休闲娱乐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节奏不断加快,各种物价不断的上涨,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承受的巨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现在年轻的80后、90后很多人都感到身心疲惫。假如一个城市没有给人放松、休息的场所,那么就无法满足人们想释放压力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往往会影响到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而景色怡人的生态园林恰好能满足人类的愿望。因此一些生态园林就成为节假日的旅游热门之地。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下,人们不仅能观赏到优美的景色,而且还能通过游玩、健身等多种活动帮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放松,生活、工作状态也能得到及时调整。并且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下,进行各种有趣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同时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趣乐无穷。因此,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人类的健康状态,还起到了休闲娱乐的作用。
4、激发人类热爱大自然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从一个城市的绿化情况就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品位和人类的素养。城市园林绿化能够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拥有浓厚历史特点的园林绿化可以使人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使人在精神需求方面得到满足,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
5、防灾减灾的作用
城市的园林绿化还要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防灾、减灾作用。首先,绿化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涵养水源、减滞地表径流,有研究表明,降雨落到树木上,有25%的降水会被吸收储存,有20%的降水会被消耗掉,有20%渗入到泥土中,剩下的则被树冠和树干蒸发,大大减少了汇入城市河流的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洪涝灾害发生的有效作用。其次,很多的植物都有防风、防火的作用,很多的园林绿化树木都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其防火功能也极强。例如比较常见的银杏树、珊瑚树、树、海桐、冬青等等。这些树的水分代谢功能极强,是普通树木的好几倍,并且它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如果遇到高温大火,叶子上的水份马上蒸腾出来,其所形成的气流发出响声,使地面的灰尘飞舞,即使是叶子全部烧焦也不会引起火焰。另外很多的树木和草地植被都能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的、风沙等一系列灾害的发生。因此,园林绿化的防灾减灾作用切不可忽视。
二、园林绿化的生态作用
园林绿化不仅有美化城市景观、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激发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防灾减灾的作用,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更是起到绝对性的作用。
1、调节周围环境的气候的作用
由于植物都有一个强大的蒸腾作用,能够不停的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汽,因此能够对周围有限环境的气温和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对改善城市周围环境的气候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结论已经得到前人的证实。有资料显示,夏季时,城市的气温如果是30摄氏度,那么草坪的表面的温度则一般是23~24摄氏度之间。会比地表气温低6~7摄氏度。比水泥路路面低10到~20摄氏度。冬季则跟夏季相反,草坪的温度会比城市地表温度高出4摄氏度。并且,绿地周围的空气湿度要比非绿化地的空气湿度要高出两倍。之所以在江边、湖边种植植物目的就在于将江边湖边的气流引入城市,降低城市的地表温度,为炎炎夏日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
2、减少二氧化碳对城市的污染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的提高,现在有车一族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因此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而且人类本身每天都呼出不少二氧化碳气体。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气体,长期吸入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研究表明,树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的树木都被非法砍伐,如果不加强园林绿化的调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越来越多,极大的破坏生态系统。如果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能拥10m2森林面积,那么就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变成可利用资源。
3、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
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很多,例如前面提到的二氧化碳、二氧化钠等等,这些有害的气体不仅破坏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过多的吸入,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园林植物则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园林植物尤其是各种树木,它利用自己巨大叶子和茂盛的树干吸收空气中各种有害的气体,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这些绿色的植物都是净化空气的特殊装备,能够大量的消耗二氧化碳,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根据权威调查表明,一公顷的树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达到上百万吨,其后又产生几乎等量的氧气。还有香樟树等能够较好的吸收臭氧,合欢、紫荆等则能够吸收Cl2。另外,还有不少的植物能够吸收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的物体。所以说,进行园林绿化对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吸收有害粉尘的作用
城市中的粉尘非常的多,人类过多的吸入有害粉尘,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而园林植物特别是一些树冠较大的树木,它的叶子能够分泌出粘性非常强的油脂,能够把城市中有害的粉尘粘住,阻挡粉尘对人类的伤害。并且还能把有害粉尘进行过滤和吸附。从而能够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因此,园林绿化有着吸收有害粉尘的强大作用。
5、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评价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该城市的生物种类多不多。在城市里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加上环境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就得加强城市园林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就是需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且生物的种类增多,每个生物种类群的结构、以及其本身生态分化的结构也就更复杂。这就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能力就会越大。
三、总结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优美、没有污染的环境中,这创造这一切的就是园林绿化。园林绿化不但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的品质如何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各界人士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打造一个舒适、优美、无污染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在文化领域中缘文化早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的及地方的特色,成为当前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是完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的。
二、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绿化的指导思想
100余年前(英)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文,该文是作者在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对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为了人民必须城乡协调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和农村要给予人民社会的爱和自然的爱。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即大都市圈的规划构思;认为城市各分支系统一住宅、工厂、道路、绿地、学校等通过重新有序组合,更能自我完善,自我生存,更具活力;城乡应视为一个整体,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是其支撑系统,它们的土地分配比例应为1:5,城市为1,农村为5.由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参照上述思想,使农村在绿地建设面积上、数量上大于城市数倍才能同样成为城市的支撑系统,同时在城市或城镇以永久性绿带来隔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展,而城市中央应有大型的绿地,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伦敦中心自然公园等思想。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有实用价值,也对绿化的规划有直接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网为缓解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别是热岛效应。
发挥城乡绿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功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应以绿色廊道(简称“绿廊”)建设为主体。绿廊指的是从农村开始,经过城市的中心区穿越热岛再进入农村;沿途将“园”(指块状绿地)、“楔”(指楔形绿地)、“环”(指环状绿带)、“廊”(指绿色廊道)连接成生态绿网。绿廊的宽度不小于50m,其中可包括建筑物(但不含成群的高层建筑)、道路和河流;绿廊应以常缘阔叶树种为主、有建筑物处应有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屋顶的及垂直的绿化),使之成为高绿量的绿带,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廊间距以2~3km为宜;绿廊的布设原则,一是整体性指城乡一体化,二是方向性绿廊应顺应本地区盛行的风向设置;三是针对性一方面绿廊应把现实的和规划的大型绿地(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穿过城市生态环境负荷重、热岛效应严重及旧区改造等地区,使之真正担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四是可行性绿廊布设应沿河沿路,可操作性强且可水绿结合推动河道及道路的整治。
通过绿廊纵横布设形成的生态绿同才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系统的功能,达到以绿制热、以绿净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落实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在外环线以内的绿廊布局,其方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交织成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绿廊各9条,主干绿廊共6条,内环线以内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一致,应首先实施。绿廊纵横于城乡、浦西浦东、环内环外,绿廊相互交织成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的生态绿网,它们的建成将把郊区和海上的冷湿空气带进城市,又能对城区热中心进行分割疏解。
四、区系结构和群落结构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再现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长期存在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谁都能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但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是人居于自然之上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和自然关系很和谐呢?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植物生长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有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中国的植物分布(简称植挪就可分成温带、暖湿带、亚热带、热带……等八个植被区划,我国各个城市均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地区范围之内。所选用的植物应该尊重其具有地带性的特性。然而在城市绿化的历史上却常常发生跨越地带的错误,大量引种最后遭到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并不少见。以上海为例,大规模引种了适应在较高纬度的华北地区生长好的加拿大杨及二次引种适应在低纬度华南地区生长的检树,结果均全军覆灭。事实上,上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根据前几年对上海城市绿化最常见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调查,前者有68种,后者有105种,上海可用于绿化的植物材料都是很丰富的,当前应该深入到江、浙一带属本地带的区域去挖掘、去发现,先引到城市环境中来种植,成功的就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上海城市绿化的特色。
植物在城市绿化的立地条件中发挥其功能,还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必须应用地带性植物;二是指必须适应城市特殊立地条件的植物种。这里重点指后者。如行道树先要按地带性原则选定树种,再要它在立地条件最差环境生长发育,但对它的功能要求却最高。人们常强调后者,而不注意创造有利于行道树生长发育人工可以改善的立地条件,对于因此而生长欠佳的树种又不能用两分法评价,而是一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所以,在一些城市存在着随便更换行道树种的问题,如在上海的一条道路,解放以来换的树种就达十余种之多,甚至连世界著名行道树种之一的法国梧桐,也因其“冠”“法国”两字在五十年代末被认为是崇洋了,曾一度被否定,当时外省市公。郑付情地大批运走,在那里发挥了良好的绿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种从南到北不少城市几乎都以“四大件”当家,即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香樟,使城市绿化面貌显得很单调,而长成大规格的行道树却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对城市特殊立地环境及养护管理稍加改善,在一般的城市中,可以选种的行道树种至少有十余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绿化功能。再有,从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上也很难看到各地‘曙二自然“的特色。近年来;建筑业的欧陆风刮到了城市绿化中来,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风行从国外进口草种大铺草坪,在有的地方甚至拔掉大树铺草坪,在人们心目中城市绿化的现代化就等于铺设草坪。我们不否认城市需要一定数量的草坪创造开敞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多的草坪不仅因其生态效益小于同面积上种植的树木,而且投入和以后的管护工作量均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多种乔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还要在主要景点移栽些大规格的乔木以显示大城市美丽的形象,也是需要的。但是,大规格甚至特大规格的乔木是在自然界人。十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将其移栽到城市的特殊环境中来,要求保证成活而且还要求保持原来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树冠的外形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技术措施和足够的资金。因此,根据我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应该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再次刮风。
当前,有些城市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个口号更加贴近‘自然“,更易被城市的人们所接受。”森林“不是一株株大树的机械总和;而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它们与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和有机的整体。这种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占用土地少,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自然资源(如光、热量、水分、矿物质等),在同样的空间叶面积指数最多、绿量最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在人多地少的大城市中是最适宜的。
如何实施把“森林引进城市”的措施呢?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来,而是应该到属本地带的自然界去调查植物群落的种间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再在城市内调查保留有15年以上历史的人工或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项极群落原理的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逐步形成以稳定的、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有本区域41植物地带性的特征,而且,绿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又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植的场所,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还为城市中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