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

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如何上好数学课是我们教师迫切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搞好课堂教学

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1、从思想工作着手。

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2、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教与学是双长的,教的技巧怎样高,也需要学的配合,对于现代中专生学习基础较差,怎样让他们以更好的学来配教,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二、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担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这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篇2

一、倡导“分层推进”

1.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千差万别,这就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成为我们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递进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2.“分层推进”教学策略的实施

(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

(2)备课、讲课分层进行

①备课分层

②教学分层

(3)作业、练习分层,量化检测

(4)单元考核、评价分层

(5)在分层推进教学中组建学习集体

①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②组间交流

我们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精华所在。实践证明,分层推进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基础知识、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的班级,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兴趣是效果的保证

1.兴趣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

教师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和具有典型数学特性的教学情境,以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做好中学数学的兴趣教育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和之前轻松欢快的小学相比,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增加了,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刚入学的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甚至抽象与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方法进行推理,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课本上的数学问题。没有兴趣为前提的教学,数学学习必然枯燥无味。

2.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通过直接形式培养,亦可通过间接的途径培养。如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数学竞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让学生展开讨论,在班级里树立榜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教师施行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致,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学习情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

学习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学习情境的好坏,也就是说,学习情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新的知识的了解,都和学习情境与学习精神如影随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乐于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顺利地开发数学方面的智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拥有高素质的数学创造能力。关于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掌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参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教师通过学生的动手,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与验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生活和学习就相互结合了,学习就不至于枯燥。

四、利用好多媒体,掌握方法与教学原则

多媒体对教学来说不可或缺,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如虎添翼,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讲究原则,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形式服务于教学的内容,要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要追求省时高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艺术性,因为艺术性提高了趣味性就会增强,就能够营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要更新观念,同时也不能亦步亦趋,仍然需要保持教学个性;要勤于收集教学信息,让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力争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五、引领学生注重实践

学生没有实践,就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就不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只有注重实践,才会对知识增进理解,才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同时才能够具备准确应用的能力。亲身体验能帮助记忆,很多终生难忘的知识都得益于实践的功劳。脱离了实践,知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慧人慧语》中的“在教室外吸到的空气,总要比教室内的新鲜;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要比课本中的丰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58-01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全国的推广和实施,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总结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和看法,笔者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和谐的课堂和良好的师生情感之上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反之,如果我们绷着脸,或情绪冷漠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使学生心理闭锁,容易阻碍新信息的输入。事实上,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是互动的,学生的快乐情绪又会影响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快乐情绪,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快乐的教学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我问学生:“把零比作炸弹,任何数与零相乘都会发生爆炸,结果会怎样?”学生自然回答:“都会炸得一干二净,变为没有了。”显然这样的比喻幽默生动,使教学变得形象化,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

二、重视数学中的符号学习

初中数学中,代数占据了数学内容的大部分,代数中的数学符号的学习是整个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在人们进行数学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数学符号通常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最形象、最简单的抽象符号来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便于人们进行各种不同的数学交流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概念、定理和法则本身与表示它们的数学符号是相脱节的,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如:代数式6n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n表示一件衣服的价钱,6n可以表示6件衣服的价钱;当n表示正七边形的边长时,6n可以表示正七边形的周长;6n也可以表示一只羊的体重是一只鹅的体重的6倍;又如,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表示长方形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初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字母和数学符号感到厌烦,认为数学是单调的、无味繁杂的计算式推理,但是他们对于生产、军事或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实际问题却比较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单纯的字母及数学符号问题转化为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在讲解“三角形”一节时,我提出“不过河能否求出河宽?”“不到敌人的阵地能否求出我军距敌军的距离?”“能不能在地面上测出敌机距地面的高度?”等问题;讲“方程”部分的内容时,我提出 “不知人,不知银的分银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比如要教体积的问题之前,老师可以拿出一瓶饮料,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杯子,然后告诉学生说老师需要把饮料倒到其中的一个杯子当中,但是倒到哪一个才不会满出来呢?接着就请求学生的帮助,并提示学生解决的方法就在下一课的内容中。之后,告诉给学生杯子的长宽高,让他们回去通过预习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并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自学欲望,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种“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维、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优化的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19-01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因为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排斥数学,这对学生们的成长是不利的。从老师的角度讲,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我们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从学科入手,增强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科目本身的魅力;二是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入手,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局限,对于体育教学要针对自然条件灵活合理地安排。我就从事体育教学谈谈体会

1.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教师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就会百听不厌、回味无穷;教师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呆若木鸡、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1 语言幽默,态度和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去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启迪思维,巧设提问。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例如,在讲指数时,我让学生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将有多厚?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3 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讲数轴前,我先介绍温度计的读数,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多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

1.4 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试一试"、"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能力。如"勾股定理"中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画图中介绍"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高斯十七等份圆周。事实证明,趣味教学穿插于课堂,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数学基础知识要扎实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理解又是记忆的先决条件,所谓理解就是把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知道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何关联,又在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遗忘规律加以克服,目前最新的说法学习就是记忆,记忆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一连串的记忆储存上,记忆本身就是学习的体现,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为解决难题打好基础,要知道所谓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础组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明确数学解题思路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真正做到把老师所教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去应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正是许多同学反应的情况:上课是听懂了,可做题时还是不会,所以这就要求做题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数量。就是同学们平时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往往是不够的,还要选一本到两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认真练习后,对答案进行批改,并在错题处做好记录,是哪个知识点没弄清楚,题型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是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保证质量。就是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理解题意,从已知条件中找出隐含的一些重要信息,解决问题将用到哪些基础知识,完成解题后又从题中得到哪些规律,我建议大家平时多看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例题中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课后再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实践,效果往往很好。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7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和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那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把握和创新呢?笔者就这些问题结合亲身实践做了一些思考与分析。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 “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轮流“发表演说”。

二、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几点

1. 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好教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在“引导”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在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后,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3.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教师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水平。

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篇6

1.做好课前准备

许多初中教师在意识里还是认为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只要做好了备课工作就是做好了课前准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笔者对于这种思想是不认同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课堂要讲的内容以外,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心情,要让教师积极、阳光、向上的课堂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拥有一个好的状态来进行数学内容的学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调整好心态,在意识里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了以上要求,还需要准备一份教学创意,所谓教学创意就是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创新的方法来表现课堂所讲的内容,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有限的45分钟发挥无限的效力.

2.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而这种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则依赖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魅力.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师生互动的程度.初中数学说难也不难,但也不容易,做到课堂气氛活跃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毕竟数学不像化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也不像历史课,有许多好听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则需要数学教师多多动脑子,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之中无形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多多鼓励学生发言,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抓好课后活动

仅仅做好了课堂前准备和课堂中的工作,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来说还远远不够,毕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制力,也没有较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仍旧较高.所以,要抓好课后活动,教师在课堂之余可以建立一些数学方面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不一定非得以教学内容作为划分依据.比如,数学方程兴趣小组,就可以把那些喜欢解方程,对方程知识较感兴趣的同学集中到一起,让他们来讨论交流各自对于方程这一章节学习的心得;建立平面几何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交流平行线、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心得.除了兴趣小组以外,还可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所谓结对帮扶就是把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结对,在学生的一帮一扶过程中,不仅增进了数学教学效果,还加深了同窗之情.对于这些兴趣小组所交流的学习心得,都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宝贵的经验,数学教师要合理加以利用,认真审视这些学习心得,也许这些学习心得更适合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班里的学生集中进行学习.

篇7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44-01

随着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新工具。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尤其要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新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和变革,主动跟紧形势,以信息技术来科学武装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谈谈个人一些经验与心得。

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的原则

(1)保持学生的主体性。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前提就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才是新时期教学的重点。过去我们一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虽然不少教师嘴上说以学生为主,但其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做到。一方面,教师在年龄上与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按照学生的兴趣与节奏去开展课堂,久而久之,学生便慢慢产生厌恶心理,逐渐放弃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轨迹来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实施数学课堂教学。

(2)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自然学科,初中数学自身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抽象性、科学性和广泛性。可以说,不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来教数学,都要积极体现和反映出数学的这几个特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客观事物中构建出数学的模型,经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发辅助教学,可以将那些抽象的数学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需要扬长避短,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3)结合实践应用原则。由于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钟情与依赖,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习惯性地加大电化教学的比重,长此以往,便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被弱化。而被信息技术整合的课程显得有些花哨,学生看得有趣却学不到什么实质的东西。因此,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应用性的实现。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一种图文并茂的互动交往方式,并且及时反馈到数学教学中来。这种交互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力。众所周知,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点名几位学生上台演练,然后再由教师讲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将实现人机交互的另一片天地。比如在多媒体技术的习题训练软件中,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练习,输入答案。弱答对则窗口马上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棒!”,若错了,则窗口显示“Sorry!你答错了,请再做一次!”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跟随,同时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快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2)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这和主宰者,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来说,这些都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模式里,学生被动地参与其中。而优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自己学习的层次基础和兴趣所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尊重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迅速提升。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各种需要的素材,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都是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机会的媒介,通过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多角度综合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进行“图形镶嵌”一课的讲解时,可先通过投影放映出镶嵌的魅力世界,将学生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图色世界,然后伺机探索各种问题。通过把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图片运用计算机做一些平面的镶嵌图案,然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后期的对比和归纳,将数学课堂学习的气氛带向。这期间学生的许多创新图案,都是很有创意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另一大成功。

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同时克服现代化教学设备对自身教学的影响,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整合教学的最佳组合。从材料整理到课件设计,每一步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知识的传授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行进在预期的既定轨道上,实现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文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革新,2011,(09).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37-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感情,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此,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的探索心得和同仁们做――交流。

一、数学知识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1、课前深人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在上数学课前,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练习,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综合练习,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购物算账,不但获得了有关“方程”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方程概念的必要性。

2、新课改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发现他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作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接受式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得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所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只有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自觉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教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例如,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对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要重视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样本的有关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

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坚持每节一后记、每周一反思、每期一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反思中不但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更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在自己不断反思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年,我只注意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往往不理想,后来我提出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69-01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稚气,进入人生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数学学习思维,不仪仅能够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其实,新时期的我们很幸运,科技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始普及到寻常教室。我们教师要重视这个契机,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查阅相关文献,就如何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整合,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新技术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提高知识的获取能力

新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外部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的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以及进步,这就促使我国的信息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它也开始逐渐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外部刺激是人体的各种感受器官的综合刺激,具体来讲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刺激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甚至有些还能够利用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综合刺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有这个优点,它更重要的优势就是信息量比较大,能够将各种知识具体化以及形象化。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而不再只是感受数学理论知识,最终能够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

二、新技术教学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单调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枯燥复杂的数学课堂变得气氛轻松,活泼有趣。以往的教学需要教师把习题抄在黑板上,需要画图的也是当堂画,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今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上所需材料编辑入多媒体课件之中,什么时候需要,随时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也往往注重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制作演示课件的时候,习题的呈现是最普遍的,这时笔者尽可能采用动画的形式,因为学生似乎对这些运动的文字更加容易产生兴趣,更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当然,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各种动态效果的变换,这样学生反而只是看热闹,而迷失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呈现课堂知识的时候除了形式要每节课翻新,教师的语言也要经常变化,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引导性、鼓励性,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注视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以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媒体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地方。

三、新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数学知识以其严谨的逻辑性著称。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偏弱,对于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理解不深。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崛起,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初中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如果使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就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中的无形化为有形。初中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中理性的相关知识比较多,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或者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缺少感性图形的运用,与此同时也没有给初中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探究环境,这就使得初中数学这门课程只能够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或者相关数学老师的课堂讲解。在教学中还可以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在初中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难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这些同学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只能够通过数学老师的讲解或者阐述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记忆力死记硬背一些共性或者本质的特征。不过新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个现象,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也就变得积极了。

篇1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究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获得了一些教育心得,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是个‘棋痴’,非常迷恋下棋,而且棋艺水平确实很高,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长此以往,作为‘常胜将军’的国王便自觉无趣,想找个能够打败他的真正的高手。为此,国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高手,并许下承诺:若是谁能胜得了国王,那么,国王将满足他的任何一个要求。后来,有一个僧人胜了国王。僧人对国王所提的要求是:他要的只是棋盘上的麦粒。规则是,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第五格放16粒,依此类推,一共要放满64格。国王听了,马上满口答应,心中暗笑僧人真傻。但是,结果却是国库中的所有库存的麦粒都不够放满这64个格……”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然后,教师继续说:“同学们,如果每100粒米的重量是1克的话,那么,64个格子里所能放的米粒的重量是近1800亿吨……”学生听到这样的结论,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对此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适时导入新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有理数的乘方”埋下了伏笔。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愉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巨变。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概率的意义”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手里有一枚硬币,现在请同学们来随意做一下抛掷,请问‘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反正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位同学说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即各占一半,大家是不是也都这样认为?……那么,同学们的直觉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试验’……”教师说完这一席话,可以当场布置“试验”任务,指导学生亲自实践,进行合作探究。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要求各个学习小组亲自动手实践后,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然后,教师对各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在全班进行总结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的不确定性及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的规律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的放矢的,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创造各种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尽量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等,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强大内驱力。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好教案,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动员学生搜集一些他们所喜欢的剪纸、图画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美丽图案的基本构成,并在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设计出更具个性与特色的美丽图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杜绝“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手段,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1

一、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理念,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的责任也在课程改革下发生了改变,不论是数学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都要与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就是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对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往往都是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的接触到实用数学,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对数学的认识。第二,初中数学教学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中最可行的操作就是“兴趣教学”。初中生在面对陌生和抽象的课程内容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初中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由此可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也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式单一

凡事有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新课改要求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取,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借助初中生易养成学习习惯的这个特点,在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水平上多思考和总结,力图使初中生产生对应于学习的浓厚兴趣。但是,目前大多数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者虽然有意识,但意识不够强烈。此外,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单一,往往是教师口头讲述,而很少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负数”这一概念时,很多老师就是从定义开始讲起,然而学生对这个陌生的概念一时很难接受和理解,很可能因为失去兴趣而不愿意接触数学;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范例引入,“2-1=1”,那么“1-2=?”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同学的接受。因此,提高初中生数学的教学质量应注重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不够

初中生刚刚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习数学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初中生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用这种方式把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传达给初中生,让他们懂得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且还要让初中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都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一部分初中老师还是八零后,他们往往是独生子女,缺乏与非同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往往在课堂传授完课程之后,在课下缺乏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

三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 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初中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首先提高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卡通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初中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初中教师应该与初中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初中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初中生交流数学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初中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其中的重要保证手段就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在学习领会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进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探索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3 教师应注重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及对于中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中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的传授,更应该重视中学生养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强. 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6)

篇12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往往为确保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只重视传授知识和训练解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到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养.

一、教学现状

提到数学,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会头疼,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又艰深难懂,造成偏科两极分化严重并最终影响学业和前途. 这一现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调查了解不难发现,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观原因上存在一定比例的教师或多或少受家庭和自身的影响,对教学工作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以致教学方法老化,使得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主动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定理、公式等应用并布置大量习题作业反复训练,忽视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客观原因中因受限于考试分数的要求和课时少,教师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索,阻碍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优化方略

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三者缺一不可.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新型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以外也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一视同仁,鼓励为主,不要讽刺歧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不要刻意施加压力体现教师威严,只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学习. 师生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是像朋友一样,有着平等合作相互关心的特点,这不仅仅适用于数学教学,在其他教学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学本就是一个互动,如果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即便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也难以施展.

(二)深化教学策略

1. 课前准备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有着相应的任务需要做到,对学生而言就是预习为主,提前熟悉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先自主探索,如果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记下来在教师传授时聚焦重点扫除知识障碍.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而言受益匪浅,学生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将预习的方式做相应的改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应用能力.

对教师而言就是备课为主,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即将传授的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深刻认识,分析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自身特点,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主体,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如果这一点得不到重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失控,降低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针对这点可以提出三种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纸上谈兵终觉浅,立足于实际,结合实际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面对书本上那些数字和公式,学生们往往会觉得枯燥,如果能设置情境,例如针对一些计算题模拟开店,让学生们各自扮演商家和顾客等角色进行寓教于乐那就再好不过了.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商家去了解商品的售价和成本形成的利润,不再是单纯地面对一张纸进行机械计算.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乐趣调动兴趣,有兴趣就会不畏艰难激流勇进.

(2)组织合作,促进学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升能力. 组织合作对促进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小组讨论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教师要起到作用是分辨学生之间的差异,将相对薄弱的和较好的学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而且组织人数也要适宜.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组织纪律,保障交流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多媒体现代化教学

传统教学是偌大的黑板由教师亲自画图并书写需要教授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文字、声音、图形等的处理,把抽象变具象增加直观性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加教学容量,借此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后反思

除了课前要准备充足,课中要确保质量,课后的反思也尤为重要. 对教师而言可以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学会自我反思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时常反思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对传统教学观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机会;学生要自我检测是否真的理解课堂上的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询问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如果确定自己能完全理解也不可麻痹大意,要对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在课后反思上,教师和学生要做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结 语

数学源自人类早期生产活动,其基本要素分别是共性和个性、分析和推理以及逻辑和直观. 而数学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应用数学和纯粹数学,初中数学课本中所介绍的概率论、微积分、几何、代数知识就属于纯粹数学. 学好数学可以提高大脑灵活性,开拓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中是一个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