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小组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07 20:00: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微课小组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微课小组总结

篇1

第一步:微课学习。学生课前登录天云平台进行微课学习,并完成自学导案。 

第二步:小组讨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提出一个问题。 

第三步:难点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并整理板书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第四步:巩固练习。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新授课知识,利用天云微课平台向学生终端练习,教师实时监控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这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着重分析。 

第五步:总结提升。教师组织总结本节新课的知识,学生内化提升。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以《三角形的分类》为例 

环节一:微课学习 

1. 教师在天云微课平台微课,以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两种情况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进行微课学习,较为前面地了解本节的知识和脉络,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思考,对于学困生来说,可以观看多次直至明白为止。 

2.  学生独自完成学习自学导案。 

设计意图:在自学导案的完成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在看微课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起到归纳梳理的作用。 

环节二:小组讨论 

1. 教师利用展示台板演学生自学导案,学生自行校对。 

2. 教师出示讨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一:三角形按角分就只能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吗?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问题二: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问题三: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讲学生在本节的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同时每个小组可以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或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一个问题,符合了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环节三:难点讲授 

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内容组织课堂(板书)。 

问题一:三角形按角分再没有其他情况,并利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等边三角形是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三:教师解答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请部分小组的学生针对刚才讨论的问题进行回答,对于不同的意见给予关注,循序渐进得出正确的问题结果,同时在黑板上对难点进行板书。 

环节四:巩固练习 

1. 学生利用交互白板终端进行三角形(按角分与按边分)的练习。 

2. 完成天云平台的课堂作业检测。 

设计意图:第一个练习培养了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第二个题目则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选择题设计,教师针对天云平台统计得出是正确率对部分题目做重点的讲解,对于答对率低的学生课后可以多给予帮助。 

环节五:总结提升 

篇2

当前,在轰轰烈烈的中国教改大潮中,“微课”与“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中最跳跃、最闪亮的浪花。如何利用微n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二者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该如何开展?下面,我通过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介绍在微课的支持下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一些思考。

一、翻转课堂之“先学”

要达到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目的,须在“先学”阶段进行以下工作,为“后教”奠定基础。

1.设计微课视频

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有了这种载体,才能更好地达成“先学”目标,也为“后教”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便答疑解惑和总结提升。首先要围绕自学任务单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微课教案与讲稿,再利用录屏软件或PPT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微课时,要配合视频用生动的语调、合适的语速讲解,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使学生在看微课时进行思考,切忌将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平铺直叙。对重、难、疑点的关键词,要善用字幕的形式加以补充。每一个知识点的结束要有简短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设计自学任务单

自学任务单是教师以表单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完成的任务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新课并且反馈自主学习效果,设计自学任务单时其内容应与微课内容及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3.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完成自学任务单

教师把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学校服务器,让学生在家下载后进行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学任务单和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暂停或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在上课前还要批阅自学任务单,了解学生对微课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4.创建合作学习小组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帮互助来提高学习的 效果,这就需要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编排学习小组,做好角色分工,并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有效的评价制度。

二、翻转课堂之“后教”

待“先学”阶段顺利进行之后,教师就要在“后教”阶段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达到知识的内化。我的翻转课堂"后教"阶段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2.小组交流,互查纠错

小组成员交流前置学习收获,互相检查自学任务单进行纠错,对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展开交流。期间教师根据自学任务单反馈的信息,在巡视时重点关注对知识点有疑惑的学生,并进行答疑解惑。

3.小组汇报,明晰重点

各小组成员上台汇报,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有的小组还准备了学具,边操作边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只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掌握知识。

4.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后测。前测在自学报告单中已先行让学生练习,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放在课堂上完成,后测课后完成。教师要在学生练习时巡视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帮教作用。由于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更长,辅导面更广,因此能带来教学效率的更优化。

三、翻转课堂之“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因学生的不可控情况及实施的难度而被部分人认为是“昙花一现”的课型。笔者通过边实践边反思得出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虽然在教学观念、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带来深刻的改革,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因为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微课,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课堂,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为前提的,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意愿有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弱或自学意愿不强,不肯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或为留守儿童,没有电脑、手机等设备,无法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这些因素都为实施翻转课堂带来了困难。这时,老师们可设计成AB式的课内翻转课堂,即将整节课按时间划分为A、B课堂。在A课堂中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在B课堂中根据自学报告单小组讨论汇报,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作为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已得以大力推广。因为微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体验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加高效。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此轮教改中来,努力为学生乐学、好学创造可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篇3

1.1设计教学目标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计划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面向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公司组织,具有良好自学能力,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1.2计算机教学的设备要求

传统课堂的计算机要求封闭式电脑网络。翻转课堂要求的是开放式电脑网络。计算机的摆放不拘泥于这种形式。它们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参考以下网络连接形式的组合。以一个教室五到十个这样的网络组合。网络小组之间可以断开成为独立的局域网,可相互连接。便于学习小组分组学习。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制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2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设计教案,项目。3根据教案制作微课。教师可以用Camtasia Studio录制并剪辑教学视频,进行微课制作。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4设计教学项目指导并启发学生有步骤的完成。5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到的知识,并应用知识。6组织小组阐述并操作完成项目要求。给各参赛小组评分。7评价学生并总结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出错误并纠正。

三、学生角色的定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主演,是课堂的主要展示者,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提高。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以4人角色为例进行说明。不同的同学应该轮换扮演A,B,C,D各种不同角色。

学生角色说明:这里以A,B,C,D四位学生为例

学生角色A:负责收集材料,写论文

学生角色B:负责课堂阐述

学生角色C:负责课堂操作展示

学生角色D:负责制作微课材料,多媒体电子材料。

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

前期学生小组分别观看微课视频,并从中得到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分归纳总结观点。促进观点形成。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问题,并修改解决方案。直到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要跟课堂上的项目联系起来,可以改动一点条件要求,务必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与实际想结合,要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我所用。

六、教师总结的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要切中要害,要总结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抓住重点,如何突破难点。

七、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篇5

引言:

自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课堂逐渐构建完成。尤其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微课,更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不仅是国外学者,也包括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尤其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更需要探索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构建微课程运用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微课程改革简述研究

微课程,需要从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入手。

1.1微课程内涵: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一种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做出的短小精悍、集中解决问题的在线视频课程。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进一步把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1.2微课程特点:

微课程,顾名思义,是微型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时间方面,都是有一定限制的。(1)时间短:一般而言微课程是控制在10分钟之内,大多微课程在6、7分钟上下,相对于普通课程而言,是时间偏短的。(2)重难点突出:微课程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而进行的课程片段,因此相对而言其重难点比较突出,更为对症下药,效果也更为鲜明。

2高中政治教学的微课程改革方法

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而言,微课程改革应该坚持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重点突破。

2.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

(1)“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为本,尤其是政治课程,更是主要运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述政治知识,很少跟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太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也与微课程相悖离。因此,高中政治微课程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将时间交给小组,让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就某个点进行讨论,并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合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时又能够准确把握所学政治知识。如,在市场经济的相关教学单元,教师开展了“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微课,在微课中就市场秩序和市场竞争规则进行了探讨。在微课程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没有直接教学,传授知识点,而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就“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进行讨论,并且进行互动。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内派出代表总结本组的意见,进行总结陈述。对于小组的总结内容,教师应该委婉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对于小组讨论的正确部分,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2)“知识中心”转向“素质中心”:

微课程应该涵盖什么内容?是课本上固定的知识点、定义、法律条文呢,还是案例、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笔者以为,高中政治微课程应该抛开固定的知识点,寻求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方法。如何在微课程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发散思维,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一段时间的微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提高相关的素质与能力。

2.2加强教学重点突破:

由于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来进行的课程展示,而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开展微课程时,教师需要从突出知识要点和进行重点讲解两个方面着手。

(1)突出知识要点:

微课时间较短,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突出知识要点。例如,教学《神奇的货币》时,由于这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可以重点突出货币的意义、货币的兑换、汇率等内容,利用形式新颖、内容突出的微课程,达到突出知识要点的作用。

(2)进行重点讲解:

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学习《神奇的货币》时,微课视频播放完之后,学生对于货币的本质和发行了解得并不是特别清晰。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国家能不能想发行多少纸币就发行多少纸币?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总结,重点讲解,突破重难点。

3高中政治教学中微课教学的难点

对于教学改革而言,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尝试和革新,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但是由于产生时间并不长,微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经验方面的欠缺和资源方面的不合理。比如,很多教师并不擅长运用微课,也不擅长选取资源,就会导致微课处于尴尬境地。对于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推广更是功不可没。微课程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副产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中间过程肯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微课程也是如此。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还需要在坚定微课信念的同时,加强对微课的研究和对高中学生的研究,以及加强对高中政治学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与交融,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篇6

近年来,许多数学教师在高效课堂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究和深入地实践,我们发现微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微课教学,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张扬,探究学习的精神已初步形成。老师们也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笔者作为该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教学心得,现结合实际,谈一下微课在数学高效课堂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微课

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认识也进行过多次修正,他最新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家厚教授的观点是:“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微课结合导学案、任务单在不同课型中的使用

导学案、任务单是指导着学生,让学生明确在每一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项任务。课堂教学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借助导学案任务单、微课、云平台来完成教学内容,其实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学生先学后教,课前学习、课中辅导,快速检测反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完成的效果如何,可以借助云平台一目了然。下面,结合不同课型讲解一下。

(一)新授课

如,执教四年级的“图形与几何”课,先制作含有含“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图片,其中“角的度量”包括5块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2块,“三角形”有3块,其余两个各有一块内容。而在这些标题下又分成若干个部分。不管是进行小学阶段总复习、某一册内容学期复习、某个单元的复习或是某一章、甚至某一节内容的复习,教师和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类型进行回忆、总结。数学主要还是依靠平时的练习为主,所以“思维导图”主要用于内容回顾、概念记忆,帮助学生总体上掌握知识脉络。这种方法也可引入到其他学科。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框架后,我们便可以进行微课的设计了。由于微课强调的是“微”,所以选择的知识点一定要小。

(二)复习课

数学复习课,我们基本采用三环节六小步的模式:

第一环节:梳理全章知识点,构建全章知识结构图。我们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本章或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自己总结出知识点,并画出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思维导图的形式。在画的过程中对前面的知识有困难,可以到前面找到对应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画,本身大脑里就已经对这部分知识建立起了一个体系,特别是这些形式都是孩子么喜欢的。知识树涂上颜色,非常漂亮。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枯燥数学课五颜六色,丰富多彩。

第二环节:回顾相关概念,展示典型题例、典型错例。这里也是孩子们提前自己在家找好了,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把自己的重点难点录制下来,教师把好关再传上去。老师是提前把典型题例错例找出来,录制下来。关键找出问题,因为哪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好,回去加强那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重点学习该部分微课,以便做到查漏补缺。

第三环节:强化练习与收获提高,反馈检测与分层作业。这里学生在云平台根据自己的事情况选择不一样的检测题。

(三)讲评课

讲评课借助微课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阅卷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制成微课,不仅要讲评这个题目的解法,而且要告诉学生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要想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应该对应前面那个微课来补习。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学生的漏洞也是不一样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补不同的漏洞,这样微课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哪个题目出现了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开对应的微课学习。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用任务单借助于微课、云平台来进行试卷的讲评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工录制成微课,放到云平台中,用任务单的形式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有题,可以学习哪个微课,也可以告诉他你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可以到前面找出那节课对应的微课再学习,学会了再来解决本次考试的题目。这样就相当于给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名教师,给每一位学生把他有问题的知识点重新讲解一遍,而且还不厌其烦。

三、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微课”

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微课”主要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课堂中使用的微课与前者并不相同。这里以一节课的开头、中间环节及结尾三个部分来谈微课的使用情况――开始:导入;课中:过程演示闯关联系;结尾:总结、知识拓展。

微课可以用故事、动画片、足球赛等视频的片段作导入,也可自制微课作为导入环节,主要用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课堂教学使用的微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并不相同,因为课前使用的微课一般都是包括“提出问题”并“说明答案”,而这里强调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答案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也可由教师讲解,但不需要由微课来说明。课程中间可采取微课进行过程演示,如遇到几何、空间图形等相对较抽象的问题时,可制作微课来演示,学生更容易掌握;也可制作闯关练习,同时加入故事情节,如解救某个动画片中受孩子喜欢的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开展竞赛,活跃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结尾部分,可利用微课进行总结,整理出知识框架,供学生复习;还可进行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2“微课”体系的特点

2.1短小精悍

“微课”的录制一般不超过十分钟,集中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学习.

2.2因材施教

“微课”的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还可以反复回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并控制学习进度,克服了班级授课“一刀切”的弊端,实现因材施教.

2.3循序渐进

一般来说,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经历观察、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实践等认知环节,那么在“微课”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其循序渐进的特点,有计划的设计和展现教学资源,避免资源“轰炸”导致学生的认知失衡.

2.4知行合一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构建“微课”体系的时候,教师要体现其知行合一的特点,将知识讲解、物理现象呈现、讨论探究、动手实践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3“微课”体系的构建

3.1搭建平台

“微课”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众多物理学习资源的积累,而是有效学习资源的整合,需要实现教学的可控性、实用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技术平台:

(1)管理功能

“微课”体系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管理功能,方便教师管理教学资源、掌控教学进度、实现师生互动.例如,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来完成任务.此时,教师需要利用管理功能,对学生实行网络分组,并发放小组任务.

(2)监控功能

在教学界面,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处理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知习惯、知识结构等信息进行跟踪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程.例如,教师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监控功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并进行监督与指导.

(3)交互功能

师生需要通过互动平台,完成讨论、交流、合作功能教学环节,实现课堂互动、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利用交互功能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4)检索功能

“微课”体系需要具备较强的检索功能,方便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学习.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电磁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够详尽,希望通过“微课”进行继续学习,那么就需要发挥“微课”体系的检索功能,帮助学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要的视频资源,并进行自主学习.

3.2功能交叉

在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对于“微课”教学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在构建“微课”教学体系的时候,教师既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微课”教学的功能有所侧重,又要根据物理教学的整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微课”教学的功能交叉融合,确保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1)知识阐述

物理中有一些概念、公式等陈述性知识,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预习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了解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他们在个性知识中探索共性规律,在共性知识中寻求个性创新.

(2)实验展示

物理中一些实验受器材、环境、技术、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或操作,教师就可以发挥“微课”的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并引发学生思考.

(3)逻辑推演

物理中一些结论或规律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来的,了解逻辑推演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录播功能,展示逻辑推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探究拓展

探究和实践是物理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微课”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3完善系统

高中物理“微课”系统的核心是视频,但不仅限于视频.教师需要围绕视频内容,用背景知识、配套练习、课外活动、物理实验等配套资源来完善整个“微课”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微课”体系内部,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既要研发“微课”视频,对相关知识点做精辟讲解,也需要上传章节练习题、实验现象等配套教学资源,并鼓励学生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利用之前所学知识以及现有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和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改革理念

任何一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都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因此,在构建“微课”体系的时候,需要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微课”教学的帮助下,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时候: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及规律;在课上,教师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并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将“微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微课”教学,完善“微课”体系.

篇8

现今社会为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终身学习,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更加有效率的学习及培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泛在学习、翻转课堂、课前微课等手段应运而生。培养人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人们的学习能力,以及为人们总结更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研究的着眼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翻转课堂等手段值得借鉴。

1.泛在学习的定义及意义

1.1泛在学习的定义

广义上讲,获取知识的行为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无处不在被称为“泛在”,获取知识的泛在又分为学习本身的泛在、学习兴趣的泛在、学习资源的泛在。具体体现为,学习道路是求学者积极主动追求的,是积极的,也是在不自觉的生活实践中慢慢体会得到的,一个被设定好的教育过程并不是必要的。获取知识的行为无意识且循序渐进,因为获取知识的需求伴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出现,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断遇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克服困难,人们获取新的知识及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事物更替日新月异,故终身学习各种知识是必然要求,也是必备技能。现今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资源广泛,各种知识不仅仅贮存在人的脑海中、各类专科书籍中,还广泛分布在任何人类所到之处。

虽然获取知识是广义的,但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是有选择的、狭义的。在狭义上,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指以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中国电化教育》曾对泛在学习给出过具体定义:泛在学习,是在普适计算环境下的一种未来学习方式,旨在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可以随时获取各种所需信息,是提供给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随意使用可以获取的科技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3A学习。3A的含义是:Anywhere,Anytime,Anydevice。泛在学习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特点鲜明,除了具有3A特点外,更包含主动性、及时性、长期性、易获得性、适应性、协作性、交互性及教学场景的融入等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主动性:求学者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为之做出学习行为。及时性:在求学者需要获取知识的当下就可以获得知识,而不受限制于时间安排。长期性:求学者可以记录保存学习进度,从而保证学习的延续性、长期性。易获得性:求学者可以以简单易得的方式获取学习资料从而进行学习,比如:电子文档、音频、视频、课件等形式。适应性:泛在学习可适用于任何有求学需求的人,方式简单便捷,使求学者更有效率地获得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协作性:在泛在学习过程中,求学者可以完成社会知识构建达成对社会的认知,这种构建和认知建立在以泛在协作学习为前提的情景下,泛在协作学习(Ubiquitous CSCL)。交互性:求学者可以不受限的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分享,除了家人伙伴外,还有求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借此交流可扩大进步空间,更好更准确地学习专业知识。教学场景的融入,是把学习与场景模拟或真实场景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注意力,使知识更加生动灵活地融入记忆中,并更好地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1.2泛在学习的意义

泛在学习在现代社会意义重大,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需要人们不嘌习、不断进步,这时获取知识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泛在学习能促使人不断自主学习,并且这种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依靠手边现有的电子设备进行,这种学习过程经过设计后融入场景,使知识生动灵活便于理解,更使与专业学者沟通变得可能。

2.泛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的设计

2.1课前微课设计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以专科知识或求学者所学知识的重点知识等部分的内容进行选择、编排、摄录及制作为基础,形成简短而完整的新型便捷教学模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设计微课的时候一般从时间、语言、结构、内容进行考量,进行一段微课的设计时,首先要正确地选择符合讲解重点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处理,其次要选择适合的微课类型,再次要构建完整、言简意赅的教学结构,最后要进行微课的制作,务求实用。其中,微课的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制作方法:

2.1.1使用DV录制教学视频

工具:DV机、黑板、粉笔等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方法:针对微课主讲内容进行内容详尽的教学设计,制订完整的教案。使用黑板、粉笔进行授课并且用DV机摄录下来,最后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

2.1.2使用手机与白纸进行授课

工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适量的白纸、不同颜色的笔。

方法:此方法与DV方法相似,用纸笔进行预先准备好的讲解,并用手机摄录下来。务求画面稳定,语音清晰,最后进行视频的编辑和美化。

2.1.3使用录屏软件

工具:电脑,耳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PPT软件。

方法:针对事先制定的英语教学主题搜集足够的资料和素材,制作成精美的PPT软件;授课者戴好耳机话筒调整好常规设定用准备好的PPT进行授课并用录屏软件记录下来;对录制完成的视频进行编辑和美化。

2.2微课的任务设计

2.2.1课前设计模块

翻转课堂的知识传递一般由微课教学视频完成,微课视频或者是优秀的主讲教师亲自原创录制,或采用网络上丰富的名校资源。麻省理工学院曾有过开放课件运动,自此之后,世界上许多高校或者富于才华的个人开展了资源的共享和建设,既节约了大量的教育成本,又达成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就算是同一授课内容,由于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导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不完全相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既有成熟的视频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使之与对应学生所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词汇和语法外,最难掌握且受忽视的就是学生对语境的理解,制作课前微课视频时,首先要将词汇、语法归纳总结清楚,便于学生记忆,再将这些基础知识带入实际运用中,可以以小对话的形式展开。

学生对于课前视频的吸收程度一般取决于视频视觉效果、时间长度及情景带入产生的互动效果。如果视觉效果不够精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时间过短就不能充分展开应掌握的知识,过长则会让人疲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故教学视频应小而精,每次缩小知识点的范围而进行充分的讲解,并且视频制作的质量要高,视觉效果要好。另外,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参加视频课程的初期会埋头记笔记导致没有真正融入学习中,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应对对应课程提供文字版本,以免学生上课过程中浪费精力。

2.2.2课前针对性练习

教师在一段视频教学之后要设置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的模块,在提出问题之后敦促学生做出回答,并将不能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并发现没有理解的问题。对于课前的针对性练习,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分析交流,并对多数人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回顾讲解,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盲点,以及反思微课视频是否存在不足,及时改良。

2.3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2.3.1确定问题

通过课前视频所学的课程内容和课前视频之后设计的问答模式,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课堂中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分派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模式,探讨问题题目的选择可以根据教师的判断进行针对性指导。比如:通过一种时态的语法发散到全部时态语法的总结,组内可再分工,分工要明确,如果问题较大,就可以在小组中继续划分更明确方向的小组,一般小组不要超^十个人。问题较简单,可以指导小组中成员每人做一份答案之后再汇总对比。学生收集知识查找资料的能力将得到训练,并通过自行寻找答案这一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

2.3.2协作解决问题

协作是充分沟通研究问题,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模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活动,指导翻转课堂小组活动的教师要保证小组活动的有秩序开展。协作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协作活动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面对分歧时尊重他人的见解。因此,协作是翻转课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学习课堂的知识,还充分体现了交互性。

2.3.3成果交流

学生完成协作学习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果展示,比如:将充分讨论后得到的正确且规律的英语语法总结下来制定成册,并作为高效精华的整理笔记发送到网上以供传阅。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教师进行讲解、交流,并让没有参与的同学进行疑惑提问反馈,扮演教师的同学连同其小组负责讲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结语

本文结合泛在学习、翻转课堂及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讨论了课堂活动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课堂活动,以期大学生通过新型教育模模式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5,42(11):117-118.

篇9

面对新的教学工具,也迎来化学教学的变化。如果仍按平常教学模式上课,平板仅能作为课件展示平台,与现在的电子白板功能无异。怎样改进化学教学方式,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测验、作业练习;以及怎样运用平板,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查找搜集信息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这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平板将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入化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为例,提出基于平板新型化学教学模式。

一、 课前准备

基于平板,依托“翻转课堂”理论,笔者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制作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对应的微课,制作或收集相关视频,同时设计相应的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学生通过平板观看学习知识点,完成自学报告单,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疑问。观看微课时,已经看懂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快进,如果看了一遍还不是很理解,可以多看几遍,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节奏。从而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构建知识,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

1.微课制作与收集

微课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传递知识的效果。微课内容应包括教师对重点、难点、例题的讲解。每个微课在15分钟以内为宜。以《元素周期律》为例,笔者制作了两个微课。第一个微课主要讲授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第二个微课主要讲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以及强弱判断方法。第二个微课中的钠、镁、铝与冷水反应的实验是事先录制剪辑好的。

2.自学报告单设计

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但这些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中仍需要教师做一些指导。自学报告单孕育而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微课,同时将还未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以《元素周期律》为例,将自学报告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明确要求。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3个问题。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哪些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这些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何变化规律。简单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第二部分自主检测。在@一部分,选择3个典型的例题,通过自主练习,发现疑问。第三部分,上传疑问。第三部分是自学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提出一些在自学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平板上传给教师。教师在平板上收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电子层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较大吗?稀有气体原子的半径为什么不进行比较呢?盐酸比碳酸强,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比碳强吗?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那怎么比较氮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呢?最强的酸和最强的碱是什么呢?等等。

二、 课堂设计

课前,学生已通过平板,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这不同于普通的自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课堂不再是教师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是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课堂的主要任务,变成帮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课前疑惑,总结解题技巧,在线完成练习巩固知识。以《元素周期律》为例,笔者将课堂设置为4个环节。

1.知识整理

学生分组汇报自学报告单上“知识梳理”内容,形成板书主体。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课前学生疑问解答

笔者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学生问题,如钠离子和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那半径怎么比较呢?最强的酸是什么?最强的碱是什么?盐酸比碳酸强,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比碳强吗?最高价和最低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是什么关系呢?等等。通过平板推送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完后,在班级内分享小组的成果。鼓励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发生碰撞,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脉络越来越清晰。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等学生不再提出新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出场了。笔者在本节课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电子层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呢?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增加,半径增加呢?能不能总结微粒比较半径的方法?

(2)能不能总结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3)为什么电子层相同时,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增强。能不能从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

三个问题是对之前学习知识的深化,同样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各抒己见,质疑,反驳,最终得到统一意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真正把舞台让位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在线练习,巩固提高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3-02

1 背景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2007年起源于美国高中,两名化学教师用录屏软件,将化学课程的一个个知识点录制成仅有PP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的微视频,视频的时长大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在家里自学补课,取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后来,这两位教师尝试让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在课堂解决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并达到了更优的学习效果[1]。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逐渐在美国受到同行的关注和效仿,直至 2011 年可汗学院掀起了微课网络教学的浪潮,翻转课堂这种在网络时代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和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了全国首次翻转课堂教学观摩会,特别是近一年,各级教育学校的不少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可以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翻转课堂正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和教育机构都对“翻转课堂”一词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视频,初步自学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利用课堂之内的时间面对面解答学生自学中的困惑,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应用与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外的网络学习与课堂中的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尽量弥补两者的不足,最终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优化。我们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

2.1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

1)微课开发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中的学生课外的视频教学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为最佳。翻转课堂的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视频,且发生在课外,如果视频过长,学习者容易感到疲劳与枯燥,我们知道微课是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它以知识点为单元呈现给观众,这样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的教学视频,更有利于学习者专心高效地学习,所以教学视频的开发应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为最佳。教师在开发微课时,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好以下三个环节。①分析环节:包括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需要、学习效果等的分析;②设计环节:根据对知识点的分析,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需要学习帮助。③开发环节:即按照对知识点的设计,准备PPT课件,录制微课视频,然后将录制好微课和配套的辅助资源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关于微课视频的制作,我们团队使用的是录频软件ViewletCam对课程进行了原创微课视频的制作,视频录制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讲解清楚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特定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关于配套的测试题的开发,我们大都设计为单选题,系统能自动判断是否正确,给出总分及正确答案,测试题应重点突出,题量与难易程度适中,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与检测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过程主要依托于网络课程中的微课和在线测试,需要学生在课外独自进行。教师首先要编写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以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按照教师推荐的学习过程以及布置的任务观看网络课程中的微课视频,再配合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在线测试进行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随时可以暂停视频,还可以在课程网站中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观看笔记,以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心得,可随时在学习空间中提问,让在线的教师或同学回答,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同学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作为学生网络上的掌控者,利用课程网站的后台管理平台,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轨迹,查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分析全班学生在线测试的统计分析报告,查看并筛选在线答疑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总结出学生集中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出下一环节中的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3)课上提升

学生经过课前微课自学过程,对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拓展、应用、创新与升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先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进行,先让学生针对教师之前的学习任务,通过课前自学阶段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分享观点,接着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说出小组成员的学习困惑,引导其它小组成员针对学习中的困难踊跃发表观点,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学生不能相互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讲解,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化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4)总结评价

学生将完成的任务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全班性的评价,并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概括性总结,对全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与汇报。总结评价既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提高,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总结与评价。总结评价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提升,对学习形为与学习方法的反思与提升。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在线测试与练习,从而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一环节的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都由学生本人掌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观看微课视频,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已掌握的内容可以粗看或跳过不看,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或重点内容可以重复地观看,学习过程中如仍有不解的问题,还可以在课程网站上随时发贴与同学、老师讨论。回到课堂上,又能参与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们共同研讨,教师也会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指导,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主要在课堂内通过教师讲授,获取知识与技能,在课后完成配套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课堂内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教师整体指导、个性化辅导等环节,但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以教师的控制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堂之外,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自主地、能动地安排自己的知识学习、任务完成、问题解决等活动,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的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2]。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有利于学习加强互动性学习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以及教师答疑与总结评价,相比于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理解、启发、补充、探讨等学习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和理念,共享彼此的观点、见解和思路,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提供场所。

4翻转课堂教学举例

学习课题:国防科技大学2014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编莫平、黄瑞国等)中第三章“文字处理与编辑――Word2010软件操作”,第一节“用Word2010制作产品介绍”。

试验班级:14会计电算化3班

微课开发:教师将本节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分解成十二个知识点,它们分别是: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设置、插入艺术字并设置艺术字格式、绘制文本框并设置格式、插入图片并设置格式、插入形状并设置格式、页面设置及插入页眉页脚,将以上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院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网址:)中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微课教学栏目。

课前自学:学生按教师要求,课前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在网站的课程资源栏目中下载视频中所涉及的教学素材,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尝试在课外初步完成任务1 “制作产品介绍”。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笔记,写总结,在班级聊天室中提出学习疑问,完成本节任务的在线测试与练习。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站资源学习的历程与学习所花总时间,教师均可以在网站班级管理的后台中查阅得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管理后台及时追踪每个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状况。

课上提升: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尝试解答,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成员在用Word2010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进行依依解答后,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进一步修改 教材中“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并加进自己独有的设计想法,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达到图文排版的更优化和个性化。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中,仅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原有的“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没有进一步的个性化设计与修改,学生在个性化设计中,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在完成个性化设计中不断地尝试应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的各种工具,在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翻转课堂所花课内时间比传统教学还少了一个课时。

总结评价:展示学生完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制作产品介绍”,师生共同总结任务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教师最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表扬那些在“制作产品介绍”的排版中有创意的作品。

5结束语

我们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资源,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实践表明,在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是可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以提升,相对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占用太多学生课外时间、学校免费开放的机房有限、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的等情况。毕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是做了有益的教学尝试,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篇11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全名“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视频”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上活动、实验展示、合作探究、课后答疑、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具体化、支持课上、课下不限时间,自学、小组探究、集中学习不限方式的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同时必须具备完整的辅教学材料,包括与该节课有关的教学设计、课上展示的课件、视频音频素材、实验影音、随堂测试、课后作业以及学生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材料等,这些资源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沿一条主线,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简明又完整的教学资源结合体。

“微课”要真的做到“微”,每个“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什么“微课”的有如此要求呢,除了体现它本身的特点,节省时间、简短灵活之外,从生物学的角度也得到了印证?根据国内外生物学上有关人脑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成年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在10钟左右。所以对于只是接近成年人高中生来说,每个“微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超过1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就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大脑对视频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记忆、理解和掌握。“微课程”是采取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知识讲解、重难点归纳、学生互动、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的媒体,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需求,采用实物教具、演示实验、挂图、图片、ppt、文字等格式的资源,不一定局限在影音视频格式。

二、“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但目前从中学实验室的硬件上来看,无论是药品、还是实验的设备都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很多危险的、有毒的、对设备要求高的(包括高温高压、真空)的实验都无法完成,再加上《物质结构》一书,研究的都是微观世界,十分抽象,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能是说实验、想结构,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微课”走进课堂,不仅补充了高、难化学实验的空白,还把抽象的微观粒子世界真实的以影音、动画的形式真实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找到了支点。

三、“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的必然

(一)“微课”真正实现了“教”和“学”的高效性,常规的高中化学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平均一个老师一要教4个班,每节课40分钟或者45分钟,所以每节课一样的知识点教师要重复4遍,老师不仅觉得累、而且不断的重复会让老师感觉心烦、枯燥无味,而且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像机器一样在相同的时间来学习相同的知识,这就会出现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会感觉很简单、在浪费时间,无聊;而基础差一点或者偶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又感觉没听明白,闹心。“微课”的出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避免了老师重复的无效劳动、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打破了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束缚,真正的做到了素质教育推动下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材施教”。

(二)“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它本身的知识却是研究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世界、它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挂图去和学生一起想象粒子的变化过程,遇到实验现象,只能靠描述实验现象,偶尔做过的实验,也不能重复去做,只能靠回忆实验现象来讲解,而微课的引入,可以把所有的挂图做成影像,连续播放、把实验视频按需要进行剪辑,随时安排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避免了靠老师一张嘴来讲,靠学生靠一颗心冥思空想,“微课”使学生随时随地的能看到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让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活灵活现的展现学生的面前。可以说“微课”把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魅力带给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微课”使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原因就是化学中好多知识零碎、出现的无规律、但有很重要,例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特点、有机物的结构、化学反应类型等。所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化学学科需要背的东西多而杂。“微课”在这点上显现了它的独特的优势。如: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化合物”这一模块,书上每节都有不同的元素介绍、每种元素又有多种相关的重要的化合物,教科书上的黑白插图模糊不清,所以可以在网站上找到更清晰的图片,或者到实验室照些真实的照片做成元素化合物赏析集锦的微课,不仅让学生看的更清新、而且图片之间的对比更明显,记忆更深刻。如碳酸钠的粉末状和碳酸氢钠的细小颗粒,碘化银的黄色和溴化银的浅黄的区别。另外,当整个元素化合物模块学完时,可把元素化合物在树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分类,特殊颜色、状态、及特殊反应可以制作一个“特别专题”微课、学生还可以按元素分组制作每种元素总结篇,在对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所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之而生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学生群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差异性,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微课”的出现,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制成片段,各小组放在一起制成合集在课上展示、探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的环节,实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同时,缩短了很多时间,大幅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在流于形式,真正的融入了教学。例如:总结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按照反应类型、或者元素种类,进行分组,完成后再采取分组展示,经过自评、互评、师评确认准确后,做成微课实现分享,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的同时,更享受合作带来收获的乐趣。

(五)“微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节精彩的微课完成,需要老师精心的策划,授课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教师要准确的把课前预习、课中讲解、重难点分析、学生活动、ppt、各种形式的文字、影像资料、准确的合理的穿插、排序,录制成每个微课视频,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重难点和教学技能熟练掌握、还要求教师掌握ppt的制作、各种图片处理、影音的录制的多媒体技术。

微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缩短时间的同时不能减少内容。微课从设计制作到应用,是一个不断研究、反思、提升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自己观看后的反思、同行之间的交流,会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存在的漏洞,从而无形中加速了教师个人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微课”要正确的使用,适时、适度,切勿流于形式

F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课型”,“赶潮流”,每节课都上“微课”,流于形式,微课的制作毫无设计、选题毫无要求,造成“劳民伤财”,最后事倍功半。微课作为新生事物,优势明显,但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它对课堂的实际选题、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以及学校的配套软硬件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提高才能把微课做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课堂改革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31-02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及其应用已经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1600多所高校参与,引领全国高校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浪[1]。笔者通过课前、课后问卷调查,论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行动研究法,提出了微课应用于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微课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调查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课前,笔者对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发放了《大学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3份,结果显示81%学生来自农村,67%学生暂时没有电脑,94%学生能登陆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93%学生能熟练从网络下载学习资源,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多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提高网络化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阶段,笔者发放了课程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7%以上学生认为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各个章节知识点中60%学生认为EXCEL2010较难掌握;在关于希望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的调查中,69%学生选择课堂主讲型,51%倾向课堂讨论型,42%选择案例分析型,15%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在对学习课程过程中,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调查中,选择最多的包括在线视频、电子教材、课件下载以及网络讨论。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重视本课程,并且具备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能力,渴望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线微课视频。可见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具备可行性。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中文“微课”一词最早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提出,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内涵研究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第二种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微课程;第三种认为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笔者较为同意第二种观点。微课具有以下特点:①短。指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5min,可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②少。指教学内容少,一般选取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③小。指资源容量小,可以灵活下载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④微课本身应该先是“课”。包括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的教学服务[2]。综上所述,微课短小精悍、目标明确,能够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各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制作微课

依据笔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笔者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网络应用五个单元,再对每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例如在Word2010单元再分解成Word2010的界面及组成、Word文档的创建及保存、简单文档排版———制作“通知”、Word表格的制作———制作“个人简历表”、Word图文混排———制作“海报”、Word排版技术———“毕业论文排版”等子单元,再将分解后的子单元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操作型课程,制作微课的方法多采用录屏的方式,一种是运用CamtasiaStudio8录屏软件来录制操作过程,另一种方式是运用PowerPoint2013自带的录屏功能完成操作过程录制。对于知识点讲授的课程可采用PowerPoint2013+耳麦、Videoscribe、Focusky、思维导图ImindMap7等软件制作。后期编辑特效可采用Edius6.01或AECS4软件完成。

(二)微课应用策略

基于微课的教学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其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才能保证微课教学模式下和谐学习环境的建构和再生。微课教学应用主要分为三大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应用主要体现在翻转课堂教学;课中微课视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运用微课视频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微课视频主要是供学生课下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促进知识的内化。1.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目前,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已经很多,以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金燕老师的研究为例,主要是在课前给学生列出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按照任务单安排学习,并在课前完成相应的微练习,课上对学生在做微练习中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对操作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并解决,再根据微单元的知识目标,组织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开展协作探究问题、成果展示与交流等。笔者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运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在课前课前学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微练习,开设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观看完微视频后,提出本节的疑点、难点,供师生共同讨论。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安排如下内容:①根据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及讨论区热点问题,教师组织讨论,给予疑点解答;②布置小组任务,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验证学生课下微课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内化;③重点、难点操作示范;④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设置课后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从而补充课程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助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了学生课上课下学习脱节的情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课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手机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云班课学习的经验值也是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有效依据。2.微课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以微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微课视频观看、布置小组或学生操作任务、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和总结等过程。首先,教师将新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告知学生,并导入新课内容。接下来是微课视频观看过程,微课内容一般为10-15分钟,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阐释,又能够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统领,决定着整个课堂的走向。之后是小组或学生操作任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学生在机房上课时间有限,迫切需要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能动手操作练习,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个人操作任务或小组作品。接着是学生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可以采用组内轮流汇报的形式进行汇报,避免有些学生缺乏汇报机会而产生讨论时的懈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能够纠正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的错误、弥补同学们认识的不足等,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重难点知识的认知程度。3.微课应用于课后学习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将微课资源及课程其他资源上传至在线课程平台或云班课平台,学生在课后可以运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对学生课后学习过程实行跟踪和评价,设置课后学习任务,适时监督和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微课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可行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都得以提升。教学改革之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随着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其他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

[2]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3]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