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产养殖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我国高校水产养殖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口头讲授,课件展示,讲授内容大多偏重于书本知识,冗长生硬,对学生来说空洞乏味。虽然多借用多媒体技术,但不可避免还有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难以激起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讲,一般在睡眠或在手机玩耍中度过,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信心和动力,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巩固,已成为很多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学非所用、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全面展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科,其课程设置不乏多门与室外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课堂授课大多以理论为主,对于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点难以深入介绍,即使结合具体的图片,学生也只能略懂皮毛,对于具体的操作印象不深。由于受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与实践相关的基础内容无法一一安排室外现场实习。缺乏形象的实物演绎与理解,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进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开发,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视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多媒体教学素材,高清图片、动画模拟、视频教程等多种教学元素已逐渐融入当代教学环境中。其中,视频教学图文并茂、动感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已逐渐成为传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视频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动课堂积极性
目前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大多以板书和文字讲解为主,大学生每天接受不同课程的学习,头脑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概念与符号,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疲劳与枯燥之感。视频材料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画面、文字、声音等直观的视听信息,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具体操作的过程和细节。此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而将视频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观看视频,从视频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二)视频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教学手段难以清楚地讲解知识,如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者是普通教学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的技术过程利用视频技术会让该部分知识难点变得直观形象,显著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思考。如在讲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最基本的人工催产操作技术,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借助教材的文字描述以及相关图片的剖析讲解,尽管教师讲得鲜明生动,大部分学生仍难以明白整个过程的原理操作,或是难以把各部分的技术操作相互衔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部分水产养殖学课程需要通过视频展示才能有效突出课程亮点
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了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仅仅依靠教材的讲解,学生大多数只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对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技术内容无法全面了解。此外,文字是单调的,许多简单的原理现象以及技术流程若转化为文字性描述会占用较多的内容篇幅,需要花费较长的讲解时间才得以把问题阐述清楚,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会让教学陷入沉闷的境地。虽然室外实地观察可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每次上课专门进行室外教学也不现实。且多数实践内容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一一开展。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大多数实践内容跟繁殖有关,而鱼类的繁殖习性受季节和温度影响较大,繁殖时期一般在3~6月份,倘若授课时间未逢其时,或课程安排于下半年,这方面的实验以及实地观察就无法开展;又如水产动物疾病学,病害的爆发都具有不确定性,受养殖品种、温度、水体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也限制了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利用视频进行教学
视频教学在实践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并非万能。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也不能一味依赖视频教学的模式,毕竟视频技术只是作为教学工作中的辅助手段,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视频材料,与传统文字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视频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能过多依赖视频教学方式
视频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中可以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说明今后的教学方式一律采用视频教学代替传统教学,而是应该重视视频技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过多依赖视频材料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让学生习惯了上课观看视频,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主题。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做笔记,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水产养殖专业虽然许多课程内容与室外实践相关,但也有绝大部分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点,例如专业性的概念,原理,发生机制等等,必须以文字讲授为主,以巩固学生头脑中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与概念,对于那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实践型的技术操作流程和实验等需要通过视频材料才能直观形象讲解的内容,合理性的引入视频材料,结合文字讲解,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二)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提前准备视频材料
在进行每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授课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制定教学大纲,整理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确定授课方式,确定需要应用视频材料的章节和内容,提前准备与此相对应的视频材料。此外,对于每个视频,任课老师在课前必须认真观看一遍,理清讲解思路,保证课堂中能够有条理讲解视频的内容,进而引出该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在众多视频材料中应择优而取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种类越来越丰富,来源也越来越广泛,琳琅满目的视频资料在互联网上都能获得。对于众多的视频材料,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课程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筛选,选取合适的视频资料作为授课素材。如有关鱼类受精卵发育过程的视频网络上就有十多个,但是选用的鱼类材料,视频时间长短,拍摄手段等各有差异,而有关鱼类增养殖技术方面的视频更是多不胜数,任课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用视频。
(四)原创性实拍视频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力
互联网上的视频五花八门,许多视频学生只要上网也能轻易获得。可能教师上课中播放的视频部分学生之前甚至很久以前就在网上看过,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倘若条件允许,教师最好多收集第一手的原创实拍视频应用于教学上。譬如任课教师与校外的试验基地,实习企业,研究单位合作交流,获得相关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操作实拍视频,或者自身参与相关室外实践和技术交流的同时,在现场进行拍摄获得第一手实拍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149-02
Discussion on Aquaculture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Yang Shiping, Liu Huiling, Liu Zhigang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part in aquaculture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ffec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ncrease their overall quality,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aquaculture; production practice; experiment teaching
生产实习是指学生在修完专业课后,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等身份,在教师和技术工人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将相应专业课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理工科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都要安排一次或多次生产实习。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生产实习内容、方式、次数、时间不尽相同。
水产养殖学为一级学科,隶属于农学,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在开展水产养殖专业各种生产实习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产活动,并通过教学指导和技术内容总结,实现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全面掌握各种生产技能呢?广东海洋大学一直注重“三能”(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培养能扎根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农村基层的敬业奉献精神,能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的磨练,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并善于开拓的能力[1]。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质量,广东海洋大学从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平台的建立、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解决生产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就如何做好水产养殖专业增养殖生产实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生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生产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并能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增养殖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课后,对有代表性的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进行生产实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巩固课堂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生产操作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实习,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育苗方法及关键技术,学会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服务。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才会围绕这件事情积极地思考起来[3]。水产养殖专业增养殖生产实习内容包括养殖池的清洗、养殖设施的维护、池水更换、饲料投喂、拉网采捕、苗种转移等生产操作,具有如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难苦和实习时间长且无节假日等特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后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个别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无心实习。
因此,实习之前开实习动员会议,由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向学生全面介绍实习中各个生产流程、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先查找好相关资料,做到有备而去。并布置一些与生产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生产中去体会、理解。同时,讲解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让他们了解专业的优势地位,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深刻地体会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
3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生产实践的难得机会,那里有丰富的试验材料和优良的试验条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提供的生物研究需要的各种常规仪器和药品,在实习基地设置临时实验室,并对学生自由开放。在那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通过提交实习计划,通过实习指导老师或学校“导师制”的导师审批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实习相关内容或导师的相关项目进行验证或探索试验。整个研究工作由一个或多个学生设计和完成,教师负责对学生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并指导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导师也可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讲授的知识多为抽象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框架。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通用型知识的讲授,具有较强的教条性,学生掌握的知识生硬呆板,且容易记错和混淆[4]。通过生产实习,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使理论知识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不只是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还须及时向学生讲解其相应的理论知识。如对虾育苗过程中常使用的虾片,一般教科书上会列出一个投放标准,实际生产过程中虾片投放量却变化很大,往往虾苗量与饵料投放量不成正比,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必须让学生明白,虾片的投喂量与虾片的种类、是否配合其他饵料以及水质状况等条件有关,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实践教学与生产运营相结合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而实习经费有限,导致部分生产企业不愿意接收本科生进行生产实习,从而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因此,许多学校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好并投入使用后,才发现生产实习耗资较大,出现一些实习经费上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
一是人员分流。大多院校都实行了“导师制”[5-6],“导师制”中的导师可利用拥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且实习期往往为生产旺季,企业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少量的实习人员不但不会给企业造成额外经费支出,还可以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互惠互利,这样就分流了一部分实习人员,减轻实习经费的压力。
二是实践教学按生产运营模式进行。目前,学生在学校自己投资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时,生产实习运营方式大多是纯教学性质的,与生产运营脱离,实习生产的产品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如果生产实习按照生产运营的模式进行,将实习生产的鱼、虾苗投入市场,虽然量少,但也可以收回部分实习经费,缓解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生产运营的了解。
6 实习管理
由于生产实习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学生较为分散,且经常需要连续工作,指导老师很难及时详细地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清楚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这样就需要每班选配多名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担任实习小组长,作为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指导和调整实习方案。指导老师要不定期到车间了解学生到岗情况、操作记录情况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理解差异造成的误操作。同时,指导老师要经常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向学生提问,以促使学生学习和思考。
通过生产实践实习,学生能够掌握实际生产过程的全部流程,并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了解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水产养殖的信心,提高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真.肩负海洋使命培养“三能”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10-22(6).
[2]王俊,安晓萍,张玉,等.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J].华北农学报,2007,22(专辑):155-156.
[3]张欣.浅析生物实验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31-132.
水产养殖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生产管理、水产物流等行业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相关知识。此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掌握专业外语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紧缺。水产养殖英语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水产养殖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进行科技交流和业务洽谈的重要工具。它对收集国内外有关科研信息、拓宽学术思想、增强科研创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型、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水产养殖专业外语一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院级限选课来进行组织教学,计2个学分,32个标准学时,与作为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相比,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改善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对提高水产领域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并可为水产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一、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从1990年起,水产品的产量连续10年均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渔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日益频繁,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1]。目前,水产养殖业正经历时代的变革,从过去粗放型靠天吃饭到如今工厂化、集约化,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质量逐渐提高,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模式以及对外贸易,无一不需要英语,这就使得英语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地位达到历史空前高度。而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就依赖于高校的培养,这就意味着高校水产专业需要将专业英语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从而适应当今世界行业的要求。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身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相关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水产类高校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二)行业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自产自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国内现有养殖品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除产量不足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外水产品也越来越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2]。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仍然处于落后的生产模式,养殖技术也不够先进,粗放的管理导致养殖产量遇到瓶颈,再加之近年来养殖环境恶化,养殖产量迟迟不能提高,面对国内日益庞大的市场,显得乏力。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群众也不再满足于国内的种种水产品,把目光瞄准于国外的许多水产品品种,例如三文鱼,金枪鱼,龙虾等。目前,国内一些高素质水产养殖从业者以及专家教授已经把目光放长远,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技术,引进国外养殖品种,或者进行贸易进口或展开合作进行养殖。这一情况就使得新时代的从业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与国外从业者展开对话和合作,并提高自身实力,逐步改善国内养殖状况。因此高校开设水产类专业英语符合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是水产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高校的大学生们对自己要求也逐渐提高,渴望探索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和知识。在信息如此膨胀的今天,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相较于上个世纪已经取得进步,但是相比较于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还有差距,而且专业英语方面更是还有很大不足,所以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全国农业院校积极参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在农林专业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这无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动力与机遇。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时综合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因此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提升自我素养,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砝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现状
(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水产相关的高等院校没有统一的水产养殖专业外语教材。已出版发行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相关教材和辅助书籍主要有王吉桥主编的《FisheryEnglish》和《EnglishforAquaculture》、自编教材以及其他辅助工具书等[3]。且这些教材的编写素材主要来源于专业文献、官方报告(如FAO渔业报告等)和外文书籍。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主要以教师的自编教材为主,将自己较为擅长或熟悉领域的专业文献及书刊中的文章整理汇编形成授课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方式。然而,这类自编教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容更新不及时、系统性与连贯较差、在科普与专业之间难以做到良好的平衡,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水产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难以做到由浅入深、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讲解,更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这类自编教材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书面语言,课堂及课后练习主要以专业词汇、词组和英汉互译等传统练习方式为主。这就导致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效果,学生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枯燥
目前,水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如句型分析、阅读翻译、词汇讲解等,课堂容量大,但授课方式枯燥,缺乏基于专业知识的听说综合训练,教与学难以开展频繁有效的互动,这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课堂气氛也较为松散[4]。同时由于专业原因,该课程也比较枯燥,这就导致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较低,与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而且,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文献的讲解为主,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也较为单一,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单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权衡[5]。此外,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单调的考试题型和不科学的考核方式,都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三)师资力量不足
据统计,目前从事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英语专业教师和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或英语水平很高的非英语专业教师[6]。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以扩充和阅读理解为主,具备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但在英语发音、口语等基本功方面存在瑕疵,难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析长短句和难句。英语专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学基础,在语言和语法讲解相对专业,但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在专业问题进行拓展和分析,在专业词汇的讲解上也会存在偏差,以至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会差强人意。
三、提升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和工具,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和素材,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7]。因此,水产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制和课程性质进行调整。多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师来组建水产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联盟,或者引入国外经典水产专业的英语教材加以消化吸收。以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为目的,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可读性、全面性以及专业性的原则来开展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应该系统地整合水产领域的各个学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应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对于比较枯燥难懂而又不可回避的学科或领域,应多选择科普性或专业性不强的文章,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现状相适应,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Sci-ence》、《Nature》、《Aquaculture》等权威期刊一些难度适中的期刊论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
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具有多样性,使学生能力的培养能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即兴演讲、外文文献检索、讲故事等多样形式,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动的情形和氛围,让课堂活动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契机,组织国外专家讲座、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动,多与国外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视频交流和互动等。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利用留学生及交换生的资源,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互动,中英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MOOC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加方便的找到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水产相关的学习期刊资源和网站资源,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接触前沿性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微博等不定期的更新专业英语资料,把握相关专业研究前沿,让学生们根据内容多互动,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这个培养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且对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的结构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8]。首先,对多数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从普通教师向水产专业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通过深造和加强学习来适应新的要求与挑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教学所涉及的水产专业知识,这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其次,专业的教师同样也需要角色定位,即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和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特点,还需要熟练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较好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在水产养殖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大趋势下,应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并对专业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训,例如输送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老师到国外有水产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或者在职学习等,让他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来尽快胜任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上的需要。再次,可以引进海归等高水平英语人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使现有教师产生危机感,从而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明俊超,蒋高中,袁新华.高校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58-160.
[2]张玉秀.“参与型”课型在高职水产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06,04:43-44.
[3]王迎宾,王征.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11-212.
[4]王迎宾,王征.水产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0:69-70.
[5]张艳.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效应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张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水产养殖技术
协同育人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12月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从以上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成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应突破传统模式,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下同)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建设的重点工程,予以大力实施。
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水产养殖场、饲料或渔药生产等相关企业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专科层次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近几年,在各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拥有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2个校内实训基地,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2+1的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脱节,无法进行充分融合。(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无行业工作经验,导致无法从社会需求开发科研项目。(3)学生顶岗岗位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创业意识。
2校企协同育人实施途径
2.1校企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技术服务岗位工作,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的制定,基于企业行业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来开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课题体系[2]。整合企业资源,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秋雪湖现代渔业示范园、上海农场、海辰集团等,参照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饲料化验检验员等国家职业标准,把《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检测与保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融为一体,重新排序,基于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例如鱼类、虾类、贝类的品种鉴定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就是水产生物发育与鉴别,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同时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交替式教学来达到理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3]。介于水产行业的特殊性,4~8月份是水产行业生产的主要季节,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了暑假时间,打破了传统2+1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采用交替式教学,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循环学习,不断融入行业新动态,更新课本内容,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与课堂设计。在高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行业提供的生产现场图片以及视频,为校内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科立体感,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企业文化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的生产过程。同时,通过与企业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2校企协同育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市场对于渔业养殖人才的需求,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联手开展“雄鹰人才计划”,分成育鹰、展翅、搏击、翱翔四个阶段。育鹰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企业文化渗透阶段。大一的第二学期,在每年的3月份建立40人左右的校企合作“通威班”,学员在校期间的4~6月份、次年9~1月份,与学校的课程衔接,企业的讲师、外聘专家每月至学校讲授行业动态、管理、专业技术类等课程。每年的7~8月份,利用暑假时间,大一“通威班”的学员经公司培训后到企业生产一线跟班实践,学习饲料生产工艺,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饲料生产工艺、销售、品质管理等基本流程;对于未来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展翅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基地学习阶段。大二的第二学期,水产科技系学生按实践的安排,4~9月份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到公司的养殖基地统一培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测水、投喂、用药巡塘等水产专业技能;带队的专业老师也能从企业流程中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改进在校教学,使之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联合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研究,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开拓专业。搏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生产实习阶段。根据校方与企业的协议,企业可以直接留用优秀毕业生。根据大学三年的培养及发展,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胜任不同部门工作。翱翔阶段:这一阶段其实就是一次质的飞跃。经过3~5年的时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3校企协同育人在产学研用中的应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手段之一[4],也是对创新驱动和“一路一带”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的新型校园环境,师生通过企业资源能够使得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对于高职学生,产学研用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个合作企业在校园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激发了其社会参与感。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快速提升高职学生技能,使之成为企业所需的有用人才。例如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研制的悬浮式增氧曝气盘获得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产学研用同样是高效地对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高职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经验,通过产学研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长江口甲鱼仿野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就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为教师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做好背景技术储备,而且将专业知识融入产品研发中,深入推进了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的步伐。
3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后的成效
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本专业建立了由水产养殖场、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及渔药公司、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营销等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是进行专业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建设等内容的研讨。通过专任教师带队进工厂,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等方式,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将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与学生培养过程紧密联系,师生以及企业都同时收益,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市周边地区水产企业以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企业满意度90%以上,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达到82%。充分证明了该专业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刘革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58-61.
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看完了上面的描述,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大学生活有了一种别样的兴趣呢?当然,我们不能只关心水产养殖在学校的情况,我们还应该关心这个专业毕业后到底能做些什么。据以往的就业方向来看,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走向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若你商业头脑敏锐,你可以从事水产品的销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员。水产品的销售涉及收购商、采购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终端以及电商等,这都是你大显身手的商业领域。
目前的水产养殖大多是粗放型的,以小农小户为主,今后将会向资源集约化、绿色环保原生态养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新世纪技术型人才。所以,你可以进入一些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当研究员或到有关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除了水产行业的主体产业链之外,还有很多与水产相关的产业或者工作岗位,就业方向十分广泛。如进入生产螺旋藻、海马、海参等保健品或药品行业;到一些报道水产资讯的杂志、报纸等媒体行业当记者;海关部门会招聘水产养殖专业的人员检查水产品;政府海洋与渔业局等跟水产相关的部门会招聘水产专业的公务员;目前兴起的农家乐等休闲渔业场所或者称之为观光渔业,也需要大量的水产专业人员;女生可以辅修会计相关专业进入水产企业做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到渔业行政机关、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监督管理站、动物检疫部门、名优特水产品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加工厂、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公司等工作。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眼花了呢?
水产养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进入生产一线。能够从事从事内陆水域和浅海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水产药物、水产动物饲料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就业特点
1.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迅速发展及蓝色海洋经济的快速开发,辽西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
2.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稳定性不强
通过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要在水产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困难。但水产养殖属于条件较艰苦的行业,水产养殖基地距城市繁华中心较偏远,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产期间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另外,育苗场及养殖场的工作及食宿条件较差。由于学生对自我、水产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了解不充分,很多同学在选择就业时没有准确定位。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后发现,从事水产行业基层工作很辛苦、很枯燥,没能很好地看到岗位的发展前景,许多同学产生失落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特别是城市长大的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工作排斥性更强。另外,学生在对选择的岗位失望后,会产生换工作的想法,频频更换企业和岗位,就业稳定性不强。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稳定性不强,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损失,给学校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水产养殖专业就业解决对策
1.树立正确的水产就业观念
通过多年的学生专业思想工作调查发现,在学生中对水产养殖专业认识中存在误区,认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去从事育苗和养殖工作,导致很多学生感觉毕业后就业道路非常狭窄。学生入学初始,通过往届毕业生事迹宣传、知名企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其实学生应树立大水产的观念,水产行业给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是两类,一是技术型的,如水产动物的育苗、养殖和病害防治等;另一类是水产业务型,如水产饲料业务、水产药物业务等。这就要根据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别指导。
2.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是就业环境差,压力大、强度强,要在水产行业能有所发展,就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校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目标是是培养适应水产养殖生产一线,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校企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
一、慕课的内涵及其特点
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统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在线视屏的形式,能够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其出现大大提高了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慕课一词最早出现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提出[1]。随后,慕课在美国快速崛起,并引起了教育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大讨论,并在美国及世界各国快速传播,由此《纽约时报》把2012年定义为“慕课元年”,许多教育者认为慕课的出现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与革新[2]。随着慕课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我国从2013年起也开启了对慕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首先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它们于2013年加入了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加盟该教育平台的亚洲六大名校之一。随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先后签约了Coursera在线课程,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此,慕课在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一股新的讨论和实践热潮[3]。慕课的主要特点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即反转课堂。这一特点彻底的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模式,通过将课程资源切割成多个小的知识单元,以视频的方式为主要载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此外,每个视频把知识点讲清楚以后,会接一系列的小测试,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检测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了解学生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够及时检测出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另外,慕课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可以帮助在线学生及时相互沟通交流,同时教师也能够参与互动,这一模式能显著地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4]。因此,慕课这种方式对当代的高等教育来说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二、水产养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水产养殖课程主要包括六大核心课程,即养殖水化学、水生生物与饵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鱼类增养殖学及水产养殖工程与管理,而与此相对应的各种能力也是水产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5]。然而,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多媒体开展,而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上很难集中,难免会走神开小差,甚至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个别教师上课没有新意外,更多的还是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因此许多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就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了。其次,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作为应用型专业,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大多数高校现行的教育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所占比例较少,这与专业的性质不符,而实践课程的开展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只是片面的,目前大多数实践操作课程还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视频教学不多。我校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创新教学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目前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6]。最后,网络课程的建设不足。传统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主要以上课所录的视频为主,效果较差,导致学生到网上观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这也是现行的网络课程建设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慕课在水产养殖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慕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翻转课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目前的时代特点,将新媒体与教学完美的融合,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其创新的模式特点对于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视频录制方面的优势。结合水产养殖核心课程,把繁杂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视频就每个知识点做具体讲解,并且一门课程的内容可以由多个教师负责讲解。一方面,能够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视频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师讲解视频能够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专业的公司制作能够显著性的提高课件的美观质量,具有较高的可观赏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次,主体转变方面的转换。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慕课的翻转课堂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答疑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回归到教育的本源,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其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7]。再次,教学改革方面的优势。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课程改革要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课程改革要突出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要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慕课的改革就是将重点知识突出,理论知识的重点讲解及实例解析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最后,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慕课的建设维护简单,操作方便,且能与现代的电子产品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能够将学生的手机转换为学习的工具,能够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出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新事物对我们提高教学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不能盲目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用创造性的思维,将它们的优势积聚于一体,在教学改革中取长补短,大胆尝试,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慕课的出现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水产养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2]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J].中国教育报,2013,(7):19.
[3]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95-1099.
[4]陈吉荣.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18-127.
[5]覃川杰,齐泽民,岳兴建,等.二本院校水产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234-237.
程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是基于我国北方地区渔业生产季节特点、鱼类生长特点及渔业生产特点而实施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即从每年四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带领下,到校外水产养殖生产实践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亲鱼培养、鱼苗繁育、鱼种培育、成鱼饲养、鱼类越冬全过程养鱼生产实习[2]。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校园“舒适”的环境,如环境卫生的物业管理、品种多样的食堂餐食、外卖洗衣房的方便快捷等等,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生活区域及生产区域卫生保洁、衣服被褥清洗、餐具自行清理等各种日常生活安排。这是很好的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习惯养成培养期。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方案,结合实习项目和任务,划分实习小组、分配居住寝室、落实生活及生产区域值日制度,制定与个人实习成绩挂钩的寝室及生产场所卫生检查标准,以“大家长”的身份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的同时,一步一步指导学生什么时间进行寝室通风、被褥晾晒、洗衣做饭(有时会安排学生帮厨)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看到劳动成果的快乐、体味到在校学习时后勤服务人员的辛苦和家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一份付出的辛勤。半年实习下来,学生们变得勤快了、眼睛里有“活”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尊重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的人们,自立自强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2坚持将生产劳动教育与养鱼生产全过程实
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渔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在池塘养鱼实习过程中,都要面临着劳动关,即与养鱼生产紧密相连的劳动关,如打伏草、肥水发塘、池塘清淤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用劳动获取养鱼丰产丰收的喜悦。打伏草是在池塘养鱼生产中,由于池塘周边杂草翻生,即容易藏匿敌害,又影响池塘通风。为了避免用药除草后因降雨将残留药物淋溶到池塘而破坏养鱼水质,所以常常采用三伏天晴天中午气温最高时用镰刀沿杂草根部去除,即可有效遏制杂草再生。同学们在老师及渔场师傅的示教下,顶着烈日,弯着腰、流着汗,手上磨出了水泡,但为了实习小组集体荣誉和自己负责池塘的养殖产量提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晒黑的脸庞、长成了老茧的手掌,相互帮助后的喜悦,都将这份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融入到了养鱼生产实习的成果中,由衷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又如在养鱼生产实习中有个“发塘”环节,即将1cm左右的小鱼苗(俗称水花)通过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经15d~20d长成3cm左右小鱼种(俗称夏花)的生产过程,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就是通过施粪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刚开始,同学们抵触情绪很大,粪肥往往大味又脏,谁都不愿意去做,甚至认为生产企业应该直接购买“开口饵料”或渔场工人施肥进行天然饵料的培养,不是实习应该完成的任务。在指导教师认真讲解肥水发塘高效环保又节约成本的专业知识原理和亲身示范下,原来带着手套口罩“全副武装”的同学们,看到一车车基肥被渔场其他池塘养鱼工人拉走的时候着了急,撸起了袖子、甩开了膀子,“抢”了起来,并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粪肥中加入1%的生石灰,即杀菌消毒又提温促进发酵,使投放到池塘中的粪肥短时间内培养出天然饵料,看到投放的小鱼苗吃着可口的食物长得快又不得病,给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用劳动获得了渔场师傅、企业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肯定,真切体会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和用生物技术进行养殖生产的安全、生态与高效的环保意识提升[3]。
3坚持将志愿服务性劳动教育与养鱼生产全
过程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懂得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在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中,在带队实习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鱼病防治、水质调节、投饲技术等志愿服务小组,在实习之余为当地及周边水产养殖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服务。周围渔场交通不便,自愿服务队小组或徒步,或骑自行车、乘坐三轮车等往返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采集水样检测分析、收集病鱼样本进行解剖镜检、鱼池实地踏勘等,提出水质改良方案、饵料投喂方法和鱼病防治措施,常常一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来不及换装就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池水好了、鱼吃料了、病鱼少了,鱼户亲切称他们为鱼大夫时,那份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志愿服务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4结语
通过师生共同参加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实践,深刻体会劳动教育特征具有: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是最光荣的,重点是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4];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认识世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5]。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翟秀梅.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提升学生服务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9,(4):6-10.
[2]刘畅.《水产品营养与烹饪》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水产,2021,40(3):38-41.
[3]朱世荣,颜相君.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J].黑龙江水产,2019,(4):34-35.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水产养殖专业存在着培训方面的不足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等各种新情况,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改革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水产养殖的从业人员中,真正接受过水产专业教育的大、中专人才很少,特别是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员素质低,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量很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水产养殖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初步确定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极具地区特色服务的,能从事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养殖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的,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应用技能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中国对虾,河蟹的养殖技术原理及应用技术熟练应用河蟹工厂化育苗及土地孵化的原理及技术熟练掌握海、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及原理,熟练掌握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基本掌握渔业水质常规指标的分析技术,基本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分分析及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从事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技能,具有一定英语,计算机及应用文写作技能。最终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生产第一线较为艰苦的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渔业水质采样、监测、分析,能够独立进行与养殖有关的水生生物常见物种的鉴定,能够独立进行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养殖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够对各种养殖用饲料进行成分分析及配制等。最后是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养殖需要设计相应的水质监测检验,对养殖所需苗种,土地,规模及进行水质调控,按规划使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对虾、蟹、贝能够进行整体投入,操作及对策规划,具有参与管理和生产第一线的指导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课时超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目前,普遍存在着把实践性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实践课都是在理论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
2、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实验课一般是由老师先讲解,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准备好的材料以及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机械式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养成了惰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实验的内容不加思考地学习,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了限制。
3、教师实践能力欠佳。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学工作量增加,教师埋头于上课,因而没有精力去探索实践性教学的模式,尤其是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之重要性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对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进行了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1、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性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比如我们所进行的《鱼病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利用了实习的机会,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结合鱼病的具体病例教学,将教学范围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实际生产单位,把学生分成5~6人一组,每天清晨进行各自范围的巡塘,寻找病鱼,并将每种首次发现的鱼病带入课堂,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症状观察和确疹、设计并实施治疗方案,且要求观察其疗效。
2、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的特点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鱼病学》课程,以学校附近的鱼病专业防治诊所作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加鱼病的实际诊断的活动过程中,从对专业知识、鱼病诊治现状等中获得了生动、具体且较为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尤其能够将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3.、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实验。实验课是训练学生阅读资料、调试和操作仪器设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我们在《鱼病学》课中进行漂白粉有效含氯量的测定的实验时,仅提供该实验所需的材料与物品,整个实验工作均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去完成,我们只提示给学生实验中的重点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导学生观察滴定时颜色的变化,终了则根据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来进行评定实验效果。这样既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27-02
水产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农业项目,关系着我国渔业的发展规模。而且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大专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水产养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实践锻炼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在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面还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资源创建学生的就业实践平台,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得不到相应的实践锻炼,导致专业知识的不稳固,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没有经过实践经验的培训条件下,很难激发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专业发展成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由于各种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对本科院校教学方案的压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缺乏专业上的创新。
2.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
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除了海洋类的大学以外,还包括综合类的、师范类的、理工类的都相应的设置了水产养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各个院校的师资力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科研实力的不同,很多具有丰富水产经验的教师都聚集在重点院校或者相应的科研院所,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展来说,专业教师的人才队伍还是十分匮乏,教师对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对当前的企业生产实际并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锻炼,不利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3.缺乏对学生专业理念的培养
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探究能力,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水产养殖的生产实践中去。另外,对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精神意志也是一项很大的考验,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锻炼中具有热爱水产专业、不怕吃苦、勇于献身水产事业的毅力。而当前的水产养殖专业缺乏对学生在专业理念上的意识培养,没有从最初的专业认识上,使学生养成不怕吃苦、热爱水产养殖专业的奉献精神。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过于重视水产养殖专业技能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应对未来岗位的变化时,对专业变化的适应力较差。
4.水产养殖专业学科的发展困境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上存在误解,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水产养殖事业。导致水产养殖专业在每年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家也在不断关注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前景,其专业面逐渐从传统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转向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使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规模逐级扩大。另外,由于水产养殖专业与农学专业比较相近,其生源质量也并不占优势,据调查,国内水产养殖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还不到30%,很多在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或者是补录进来的,对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在学科发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5.学生与企业对养殖专业兴趣不高
水产养殖在当今社会是一门冷门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以及兴趣不高。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作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应该协助学校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企业热情不高的现状。随着水产养殖基础知识的传承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在最终的就业中,其实际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端丽能力,从最直接的就业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补充相应的知识,改善学校人才培养良莠不齐的现象。另外,政府对于校企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还存在很多欠缺,需要政府更加关注校企人才培养的物质和经费问题,促进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建立。
二、校企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构建
1.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在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上的教学模式形成双方的协作意见,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全过程都由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并且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企业可以提供困难学生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以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学校也可以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通过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加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增加恶露就业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才的引入,实现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2.在企业中实践,增加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将知识熟练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培训基地,可以实现水产养殖全过程的实习培养模式。通过在实践中展示水产养殖的全过程培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水产养殖技术。
(二)校企人才培养的策略
1.学校提供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专业基本技能的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知识结构体系。水产养殖专业的内涵已经从以往的淡水鱼、虾、蟹的人工繁殖发展到了多样化的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学校提供的专业知识学习应该更加全面化,加强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涉及到名特优和高附加值养殖品种的开发以及养殖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全方位了解,增加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另外在大力推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学校还可以增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更早的接触到科研工作,帮助其提高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企业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重点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群体中稍微处于弱势,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共同培养水产养殖专业人才,这样的培养条件可以增加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实力。
3.企业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通过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和锻炼,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文化和组织建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所以企业可以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优选,学生也能从实践中得到企业本身的素质熏陶,可以直接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就业协议。由于毕业生之前的实习经验,在正式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校企人才模式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企业更快的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良好发展模式。
结束语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面对我国职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结合学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锻炼,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共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自身能力。尤其是对水产养殖专业来说,顶岗实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顶岗实习既可以向学生完整地展现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了解企业情境和岗位要求,不断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在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增强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以及合作创新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获得健康、全面的人格发展。
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面对艰苦的顶岗实习条件,心理不适应
现在的孩子多在“温室”中长大,学校读书、生活中的一切费用都由家里提供,从没有经济上的危机感,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优越的学校生活同顶岗实习育苗生产一线的条件可谓有天壤之别。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吃住在工厂,实行轮班等工作制度。从没吃过苦的学生心理极易产生波动,厌倦情绪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面对顶岗实习中的繁重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育苗场工作环境艰苦,所用的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相对就较大,有时遇上休班的人员还得连轴转,时间上、体力上消耗都很大,导致学生身体及精神上吃不消,自然而然产生倦怠情绪。
3.实习期间工资低,心理不平衡
学生在育苗顶岗实习期间,承担了工厂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任务,付出一样的劳动,但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比正式员工少,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也不平衡,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学生刚踏入社会,在人际交往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并且年轻气盛,有时一意孤行,爱钻牛角尖,很容易得罪人。尤其在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工作中我行我素,这容易使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关系紧张。
三、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1.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一,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一个过渡,是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过程。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性,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岗位责任意识。
第二,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教育。
第三,进行岗前指导,让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帮助并指导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协调能力。
第四,进行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升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五,进行学生安全和法纪教育,保证学生实习安全。
2.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第一,安全教育意识的强化。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工厂的安全规程和育苗操作技术。尤其是值夜班时,育苗池的边沿较窄,在夜间换水、喂饵、巡池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第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要保持与学生、企业的联系,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实习中必然会出现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困惑。指导老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说服及与工厂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