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9: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篇1

岱山县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人口约20万,是一个祥和而又热闹的小城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几年来,岱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岱山的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环境的状况,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一、调查人员:宓则含、刘珂铭

二、调查的对象、时间和方式

2019年8月11日至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实地调查,其中调查的对象有:水资源、白色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库

我们先观察了长河路的水,长河路的水呈黑绿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许多泡泡,象一个隐形人在河里洗泡泡浴,虽然它能映出周围的树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纸、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脏了。海水是泥黄色的,海水里也有一些木头、饮料瓶和纸头。我们还实地观察了摩星山水库、枫树水库和洛沙湾水库,水库都还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没有漂着什么东西,但我们下来时顺便看了与枫树水库相连的长河以及与摩星山相连的长河,长河两边虽然都绿化了,但河面上还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杂物,还有很多人在长河里洗东西、钓鱼等。

(二)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最严重,不自觉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自从有了限塑令后人门还是不会自觉地用环保袋,还是以塑料袋为主。我们到小菜场门口去调查了一下,数了30人,每个人都拎着好几个塑料袋,没有一个人带篮子。因为菜场还在供应塑料袋。我们又到三江超市调查一下,观察了其中两个收银台,共统计了二十个人,十三个年轻人,四个学生,三个老年人。其中十一个年轻人和二个学生购买了塑料袋,另二个学生没有装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几位都是带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带环保袋。

(三)噪音

我们岱山的噪音污染还是比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设工地工作的机器的噪音,在新区的建设工地上,来回拉石头的汽车发出的喇叭声,挖土机的声音,打桩机的声音很响。在城区道路改造的机器也有很多声音,来回汽车鸣喇叭的声音也很响。晚上比较安静,但空调机发出的声音和来回汽车的喇叭声还是有些吵人。

四、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环境污染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厂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

2、生活污水的排放。

3、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五、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是社会的主人,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3、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

4、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019年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篇2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看过报告后,无可否认,我们的家乡有美丽的地方,也有不美丽的地方。看到不美丽的东西,我们何不携起手来,爱护保护它们,让它们美丽起来。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二调查人:

单位:

调查时间:20XX年2月10日 2月25日

调查对象:杨家杖子松北社区主街道;主河流

前言:今年寒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个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因为今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的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主要目的:

;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

;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

;在周围邻里间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环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月10日 25日卫生情况调查:

(1);首先 ,我们在家乡的主大街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且进行了适当的记录。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没及时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随手乱扔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家乡主街道的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市容。

(2);然后,对一个主要河流深入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边,使得主河流被众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废弃塑料,生活废品,污水,严重影响了河道卫生与清洁。我们也调查了解到由于家周边没有较大型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所以一些居民为了贪图方便,便把垃圾丢到河里,使河中许多地方淤塞,河水也变色了。

月10日 25日,在街区我们制作了一部分传单,对居民进行一些环保问卷调查。

;调查针对人群:15 65岁街区居民

;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如下:选择题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 b.保护生物多样性(10%) 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 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需要(18%)

(2)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饮用水,空气质量(10%) 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 c.环境改善(16%) d.粮食蔬菜安全(14%) e.脱贫致富(16%)

(3)你对乱丢垃圾行为有何看法?

a.无所谓(5%) b.值得批评(89%) c.不关我事(6%)

(4)您觉得您周围环境怎样?

a.很好(9%) b.感觉还可以(31%) c.比较差(52%) 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问题不是很关心。与此同时,我们向其讲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一些环境保护对自身及自己周边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

由于我们环保小队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向当地有关环保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

政府及相应机构应在全民中开展整体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风气,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大力宣传污染的危害性。

多推广环保活动,调动全民共创和谐美丽武冈。

(小结)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

环保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公民缺一不可。

团队精神,共同合作 尤为重要。

预先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篇3

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

篇4

1 开展乡土环境调研

乡土地理的内容涉及家乡自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和“乡土气息”,有非常鲜明的现时性和实践性。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联系乡土实际,分析乡土环境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责任感的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几年来,我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学校附近的县城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实践活动。如考察县城的工业布局、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写调查报告,重点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在讨论会上,大家用调查取得的素材,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大大扩展了学生发挥能力的空间。其中一组同学的调查报告这样写道:我们的县城是一座美丽的小山城,向来食品加工业发达。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电子装配工业的迅速发展,县城的人口不断增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值呈几十倍增长。但不少塑料加工厂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加上一些主要领导干部环境意识淡薄,环保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城区工业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在一起,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致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差;有的工厂将排污口建在县城河流的上游,造成饮用水受污染;还有的工厂建在县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工厂产生的烟尘、废气随风飘扬,造成较严重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民环境保护的教育,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科学规划工业区,同时加强监管力度,认真处理工业“三废”……通过调查、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使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感情上更加尊重自然、关心环境、热爱环境,既提高了环境意识,又强化了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 举办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为了确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环境教育质量,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作有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利用课余时间多次邀请环保局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作《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及防治》、《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等专题讲座。通过此活动,专家把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通过讨论与问答,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张俊林同学的听后感这样写道: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对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有了深切的认识。首先,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共同战略,是人类求得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明智选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在日益增加,大气、江河、农田污染严重,渔业资源也在衰退,公民的健康也受到了危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人类活动与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对未来发展持积极负责态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6

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强化资源国情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底,如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草场面积世界第二,但不容乐观的是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其有限。由此,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而后深入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在《水资源》的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紧缺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不同成因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用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教师亦可及时补充,最后把缓解水资源紧缺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节约水资源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保和环保问题,树立良好的环保觉悟,养成文明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环保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环保技能、环保心理和环保素质的教育活动。

养成环保意识是环保教育的核心内容。环保意识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人们对以往人类活动违背生态规律引发环境危害的反思:源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源于对未来人类发展必将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关注和忧患;源于对全人类及子孙后代的责任感。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保意识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保教育应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三、挖掘教材环保内容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以处于自然社会科学结合部为特色的一门课程”。为此,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明确提出了其教学内容:“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点。”同时规定:“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使自然美和环境美相协调。”教学课程的这一规定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初中地理课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规已经很多,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可是滥砍滥伐滥捕现象时有发生,滥排废气、废水现象屡禁不止,这是极为令人痛心的。因此行为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做环境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帮助周围居民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在地理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森林、气候、沙漠、矿产、人口等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进行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结合教材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篇7

“以人为本”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参加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来。例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三亚火炬传递活动,班上同学办了以奥运会为主题的板报。在同学们设计的板报上,笔者看到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标及其含义,于是让同学们说说历届奥运会的会徽及其设计含义。 “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纷纷说起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举办城市、会徽及其意义、会徽设计的优缺点等。看到他们兴趣盎然,笔者心想:“为什么不开展一次‘奥运会会徽设计 ’的主题设计活动,让他们深入认识徽章的设计呢?”于是就问他们:“想不想自己把历届奥运会会徽设计做个综合分析与评价?”学生们非常高兴,喊道:“想!”这样,“奥运会会徽设计”的主题就产生了。这一主题设计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笔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引导,让学生乐意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主题设计要强化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它强调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在社区服务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协助交警搞好交通疏导工作,为老、弱、病、残、孤寡、军烈属提供服务,扶贫帮困,保护环境,家庭教育,导游宣传等。学校可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共同组织评选“社区服务优秀学生”等活动。

在社会实践方面,可组织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高科技工农业园区、现代化科技成果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党风廉政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星期一的例会上,学校通告了对几位深夜外出上网的同学的处分决定。笔者以此为契机,首先在班会上让同学们围绕“上网利与弊”展开激烈的争论,然后开展了“中学生上网利弊谈”主题活动。活动计划为:辩论会――“我怎样上网”,讨论会――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威胁(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如何避免上网带来的弊端》。按照上面的活动过程设计,学生们开展了对附近网吧的实地调查,制作了关于上网的问卷,并在广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一些上网“瘾君子”进行了采访,得出了很多具体的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这种通过个体或小组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为透彻地认识社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三)主题设计要紧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向的是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所设置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和前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下面就案例“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来谈谈如何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主题: ①观摩三亚兰花种植培育基地。要求:个人活动必须有三次以上;每次活动都要整理出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后都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写观察、感受小结;每次活动后,尽量保证有采访、调查对象的签名。②进行三亚兰花销售的市场调研。要求:从三亚兰花的销路范围、销售价格、市场运作、市场前景、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中要本着锻炼自己的意识,宣传本地特产,扩大兰花品牌知名度,为培育兰花新品种和扩大兰花销售市场出谋划策。③组织班会课:“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④组织举办一次小型的花展,感受兰花的美丽。⑤装扮校园:体验兰花种植与管理活动。⑥撰写调查报告:关于兰花栽培技术以及兰花销售市场的调查报告。三亚地处热带,适宜于兰花栽培。三亚兰花品种繁多,闻名中外。三亚兰花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恰逢高中学生正好学习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内容,确定这样一个主题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从更宽广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对三亚的热爱之情!

(四)主题设计要关注社会,走进自然

篇8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本土化要求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出发,教育内容上应体现出地方特色。作为地理教师,要利用本学科优势,针对本地区特点,从乡土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和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等社会环境进行课题研究,还可以适当增加乡土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重点探究当地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经济特点以及与当地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探究资源开发、农业生产、山区交通状况、旅游等问题。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自主、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将来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时,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找出一些源于自然环境、生产技术领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创设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1.结合实际,科学选题。

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地理高考大纲中新增设的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可作为选题参考。教师可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他们自选的课题必须经教师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审批学生的选题时必须结合实际,如学校软硬件条件、资料的来源、学生的素质、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等。

学生的选题和课题报告、论文写作都需要教师的辅导。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上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受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学生选题的一个通病就是选题过大,这使得接下来的研究难以具体操作,无法深入展开,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选题要强调贴近当地实际生活,如: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农村能源改造、家乡河流的治理、超市经营探讨、城乡道路规划、煤矿资源开发现状、农村秸秆利用调查、城市交通拥挤现状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2.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

以下是根据四川省米易县当地地理环境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

(1)课题: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特色农业生产

第一,学生设计一张“气候与农作物类型调查表”,以小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和到气象局进行气候调查,从气温、积温、降水量等方面了解米易不同地方(海拔差异)的气候特点。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根据积温不同、降水量的差异将米易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气候带。实际调查出来的内容反映的是三个不同地区的气候,根据海拔高低将其分为:安宁河谷及雅砻江河谷(海拔1400m以下,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季风气候)、低山区(海拔1400m~2000m,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山区(海拔2000m以上,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第三,学生通过获得的气候资料、海拔高度研究分析气候、地形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气候差异使三个地区农作物的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其气候成因及气候对农作物的限制因素。

第四,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农业区位,结合本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因素综合分析当地发展立体农业或特色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乡土实际情况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

(2)课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第一,学生设计了“米易县旅游经济调查问卷表”,以小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了解米易县旅游资源种类及旅游业现状。

第二,选择具体的旅游景点――国家AA级风景区米易龙潭溶洞,从游客分布、游客量、宣传力度、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旅游价位、游客对米易龙潭溶洞旅游业前景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最终发现米易龙潭溶洞旅游景点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第三,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米易县旅游业现状及其优势与劣势。许多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

第一,学生通过对米易县矿产及矿山、加工厂现状调查,初步了解到全县主要的矿产资源,利用已学知识简单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地质背景。

第二,通过实地调查,明确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认识,提出本地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资源。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通过对矿山、加工厂现状实地调查,了解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土壤环境、农业生产、植物生态的影响)方面来研究,提出保护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最初可以由教师提出若干可行性研究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逐步发展到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设计方案。

问题提出后,要认真分析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设计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日程、调查对象、成果要求等项目。

3.实施并调整方案,汇总成果。

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让学生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材料。材料来源有两种形式,一种可通过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第二手材料;另一种则需要通过实地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获得第一手材料。

4.成果交流。

篇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笔者发现,乡土地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非常突出。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重点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和“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从下面初中学校升上来的学生良莠不齐,有的学生以前地理学得很好,对地理很有兴趣,高一地理刚开始的宇宙环境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且理解起来很省力。但相对于那些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开设或者是开而不学的学生来讲,刚一开始学习地理,感到无所适从,有点茫然不知所顾的感觉。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补充,或者是精心设计浅显易懂的教案,来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时,研究性学习的介入刚好为地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缓解的平台,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加深对地理的了解,逐渐理解地理,认识地理,喜欢地理。那么在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过程里面,乡土地理适时的介入,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舞台背景。

一、乡土地理的“亲和力”

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学习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刚刚开设研究课的学校,这是一个摆在首位的任务。不光学生,连有的教师也感到有点棘手。这个时候,不妨从学生、老师都很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如组织学生调查周围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等自然地理状况,也可以研究本地农业、工业、旅游业,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情况,其他诸如语言的变迁,人民的风俗,社会治安,老年人口的安置等,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我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每天早晨上学时,天是否亮了,冬天和夏天有无不同,来分析北半球夏天和冬天日出时间的变化。一位同学主动起来说:“冬天早晨上学还是满天星,而夏天时候太阳已经很高了。”这个知识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而我也发现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再比如,在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知识点时,我就让学生回忆邳州冬季和夏季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相互补充,这样学生就得出了冬季干冷夏季湿热的气候特点。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身边的环境,让学生在自己一直以来生活的环境里面,土生的乡土里面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地理的乐趣,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二、乡土地理的“全员参与”

目前很多教育界的专家提出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有很多都强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乡土地理有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适当的启发,合理的分组,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我在讲述“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问题产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学生很感兴趣,周末好多同学进行了实地考察,都如期上交了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小组就结合邳州徐塘电厂的例子,首先介绍徐塘电厂处在邳州市西北方向,位于京杭运河东岸,城区河流的上游河段,然后分析指出电厂的位置不合理,并且说明布局不合理的理由:处在冬季风的上风向,会造成大气污染;处在河流上游,对水体也造成一定的污染。课堂上,我点评这篇报告还表扬了这个小组。我就通过带着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种联系身边的地理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乡土地理的“泥土气息”

研究性学习体现的是让学生面向整个生活和整个世界,“自然即课程”,说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打破教室的局限,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去亲近大自然,去体会泥土的芬芳,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在讲述“农业生产”时,我就结合邳州银杏和大蒜种植,引导学生分析其区位优势。身边熟知地理事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地徜徉,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乡土地理的“泥土气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的学习,每一课都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

四、乡土地理研究性课题举例

1.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问题产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如何?

3.调查家乡一片荒废的土地,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意见。

4.观察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有没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5.找两幅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面积、人口等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篇10

必须增加环保内容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落后的科技管理以及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青年学生是社会各级人才的后备军,因此,在化学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非常必要了。但目前,这方面的教育相当薄弱,据调查发现将环境教育列入化学课内容来抓的只占21%(边远地区的情况更让人担忧),学生掌握环境常识不尽如人意,有近1/3的学生连初步的环境常识都不具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依然盛行,某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环境保护教育的进行,也降抵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一些地区的多数教师缺乏环保方面的知识,没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当作任务来完成;三是部分地区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尽如人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难以完成。

二、化学教育中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1.分析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人口众多、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生存危机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语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污染严重时期。从国家环保局近年来的中国环境公报可以看出,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农村蔓延。具体表现在:

(1)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以燃煤为主,由于我国煤热能利用率不高,除尘脱硫率又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燃煤就使得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造成我国许多地区降酸性雨的现象,不少城市酸雨次数占降雨次数的一半以上。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与副局长王心芳分别向新闻界透露: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碳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多亿元人民币;酸雨覆盖区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其中最严重的是重庆和贵阳两市),雨水使土壤酸化,破坏植物生长,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破坏水生系统,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乡镇企业在给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目前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40%,其中重度污染的有10%。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并在粮食和植物中残留,给人和牲畜造成潜在危害。

(2)沙漠化蔓延。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同时,沙漠化土地每年还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四千多万吨化肥,接近目前全国化肥的年产量。全国约有60%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弥漫的生态脆弱带。

(3)水污染加剧。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大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需氧有机物(糖、脂肪等),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物质),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和石油、酚类、氯化物、氟化物、无机盐类污染物、农药等。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竟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城市河段有78%超过三类标准,据初步统计,全国已约有70%的淡水资源因遭受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4)臭氧层破坏严重。近3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er等人发现从1975年以来,南极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总臭氧浓度的减少超过30%,如此惊人的臭氧减弱引起了全世界极大的震动。进一步的测量表明,在过去的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5%的臭氧被破坏,形成比美国国土面积还要大的臭氧空洞。1997年至今,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臭氧空洞发生的时间在提前,持续时间在延长,面积在扩大。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层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而且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他中纬度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臭氧层的破坏令人胆战心惊: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进一步对大气组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要能减退和抵抗能力下降。这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本来就不好的健康状况更如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甚至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风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

2.掌握环境保护技能,保护生态平衡。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最大代价莫过于环境污染。当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纷繁复杂,影响污染物作用的因素也很多。就污染物本身而言,其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在有机物知识的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污染物的化学知识逐步介绍给学生。例如,从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看,以碳氢化合物为例,大原子个数越多毒性越大,不饱和程度越大,毒性越大;氢被卤族元素取代越多,毒性越大。从污染物的物理性质看,污染物的溶解度越大,越易被吸收,危害性就越大;分散度、挥发性越大,中毒的危害性也越大。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看,一般来说,经呼吸道吸入的蒸气毒性大;相对来说,口服毒性较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之后,对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之中正确合理使用化学产品、合理地利用资源、控制化学污染物、防止污染都将具有帮助作用,从而起到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3.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面对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将“三废”资源化,自觉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甲醇”这一部分内容会涉及到甲醇的用途及毒副作用,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呼吸;而且甲醇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严重者可致癌甚至当即死亡;而调查发现,装饰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甲醇浓度竟为室外的46倍。这些有效渗透能启发学生思考:装修房屋适可而止,研制新一代环保型装璜装饰材料,实现装璜的环保化、绿色化。

三、化学教学中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

1. 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国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学校、教师应根据化学教材较多章节都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情况,充分地加以利用。如在“空气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讲述大气的污染状况和有效防治措施,结合金属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结合1998年夏季洪灾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人为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实际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分析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发展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认识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现象造成的环境恶化和防治措施。

3. 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仅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课外阅读、课外参观、化学专题报告会、化学晚会、化学展览、竞赛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内容,力争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工厂的矿物冶炼情况进行调查,如附近沿河有几家工厂向河内排污?排出的污水有哪些有害物质?对附近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当地的环保部门有哪些要求?草原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当地主要工厂的生产原理是什么?它对大气、土壤、水流有哪些危害?最后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讲演。

(2)联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例如讲空气的组成提到空气污染和防治,教师可选附近典型的大气污染工厂,用事实说明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繁衍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指出,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完全有办法使有害气体得到控制并加以利用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讲完水这一部分内容,可组织参观污水和处理、进行水质分析或污染源控制讨论,让学生知道污水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才能排到江河中及如何进行污水处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见不到的。因此,化学只有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才能学得更生动灵活。

篇11

基础教育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改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探索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1]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内涵

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一种课程类型,也可以看做是以知识与经验并重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综合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义,既有学习的内容,又有课程的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性教育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预测交流结果。”[2]

二、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指家乡的地理知识,它的内容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地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中的几个要素,开展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环境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身边可触可及的熟悉事物,展开实地调查简单易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状况,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改善家乡面貌激情。[4]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生活,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分析调查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环境、经济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改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一手材料,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面对环境污染,引发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

3、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造力

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内容多种多样,课题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应用。例如,对水污染的研究,还要用到化学知识,网络计算机知识。研究性学习中,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交融,学生多渠道获

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乡土地理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是家乡自然和人文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等,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具体过程是

1、确定课题和制定方案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第一步,课题的确定,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自然、环境、经济、旅游各方面。确定研究课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考虑研究的创新性的价值性,课题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课题确定后,要认真制定课题方案。考查课题背景,设计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确定研究分工,预算研究经费,考虑研究规划,预设研究结果

2、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

制定好课题方案以后,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具体实施的课题方案,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取舍,整理归类,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证据,通过判断推理、归纳演绎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图表。[6]

3、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对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7]写作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开展辩论会、建立研究型学习网站等。也可以把研究得出的建设性结论提交给政府的相关部门。[8]

总之,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加强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9]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0]

参考文献:

[1]尹后庆,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11

[2]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

[3]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4]王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5]李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6]杨光生,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育有效整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06-01

[7]李宣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华中师范大学,2012-05-01,

篇12

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为中心来开展的,这就造成了教育的片面性,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实事的了解,学生的敏锐度不够。受应试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是对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延续的重要意义。环保教育对于学校的整体工作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插曲。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和学校对于环保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如何从小学生开始,正确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合格公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当今时代赋予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任。

小学阶段,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统筹规划,有机整合,深化管理,积极探索,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继承中国梦思想,把环保意识、环保行动确立为梦想,植入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当中。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我校现状,我校提出了通过参与“绿色梦想”的研究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开展环保教育的切入点是学生参与“绿色梦想”,即让小学生通过参与主题为“我是绿色小种子”的绿色梦想研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以在此过程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此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能力,亲自发现与“绿色梦想”相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解决问}、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体验去影响他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开展“绿色梦想”的三个主题:我的绿色校园梦、我的绿色家乡梦、我的绿色世界梦。

一、学校是开展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学生开展环保活动的第一阵地,因此对于学生的环保教育要从校园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抓起。近几年来,我校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因为学生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学校环境不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有些恶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发展过快,学校的管理工作繁重,在环境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二是学生对于校园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针对这些情况,我提倡全校组织学生开展“绿色梦想”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改善我校的校园环境。

首先,制定环境卫生的检查制度,把卫生检查列入班级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监察制度,落实到人,全面督察学生乱丢垃圾、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对于主动维护校园环境的学生提出奖励制度,使学生形成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去保护环境。为此,我校邀请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进行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良好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初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再次,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来维护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美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卫生方面,还应该体现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我校有很多的温馨提示牌,比如“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别踩她,她会哭哦”“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这些优美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说教,能使学生从心底自然流露出对环境的怜爱之心。另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今年就进行了一次“告别不良行为,净化校园环境”的全校师生签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为推进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我们可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学科教材,把它们整合成综合实践课,渗透环保教育,如《矿产资源还能开采多久》《生态系统》《饮用水的小常识》《垃圾处理方法种种》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资源并不是用之不竭的,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才能长远发展,只有我们齐动手、善动脑,才能使环境更美好。

二、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我校开展了“我的绿色家乡梦”主题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去看看校园以外的天地,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参与“爱我家乡,建设我家乡”的征文活动,从而意识到了自己周围环境的日渐恶化,坚定改善家乡环境的决心。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做了一些调查问卷,并总结出调查报告,参与活动的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感触颇深,大家都对我们的环境现状感到担忧,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