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9: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软件项目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软件项目总结

篇1

软件系统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测试进度控制。项目的测试进度主要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的,完全按照项目组计划要求完成测试任务、提交测试类相关文档,包括测试案例的完善、制定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缺陷跟踪以及BUG回归测试等。协调项目的内部测试工作,本此项目中测试小组一共组织了四轮次系统全面测试工作,认真配合项目工作,共同保证项目质量。项目测试的问题跟踪及处理采用每日进行修改问题回归测试工作,每日同步更新问题跟踪单的模式,按照规划时间完成系统更新测试。

二、项目组内部成员关系处理。在项目工作的这几个月里大家相处融洽,项目组内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各模块负责人学习模块功能处理方式,向业务人员了解系统中涉及的业务知识点,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功能测试。鉴于之前辖内对公交易系统和中行对公项目的经验,也向项目组提出了一些完善性意见。

三、协调用户测试方面。用户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验收阶段的最终把关阶段,业务人员结合日常业务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的尝试性使用过程。本次项目客户测试方面也是我个人觉得不够安全感一个主要方面,客户测试介入力度太小,尽管我们已经很多次电话催促业务人员测试,每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测试,他们来到项目组开发现场测试,也仅仅一两个小时时间,简单的进行验证操作即可。xx银行利用两批系统培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分行集中测试,也算给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测试,从中也暴露出不少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组均已解决。[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

四、个人得失方面。作为此次项目测试的负责人,对于日常的测试流程、测试任务分配、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协调内部测试及协调客户测试方面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理清了项目整个过程中测试小组的工作过程以及后期的项目移交工作。同时也对各子系统相应的业务知识有了更进一步认知。相关业务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测试技能及测试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习。更好的吸收项目经验,做好以后的补丁测试工作及其他项目的测试工作。

篇2

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实验性极强的特点,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许多方面,而且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源源不断涌现[1]。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编码能力、工程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打下良好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基础。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院校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应属于引入案例教学[2]。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一个实际项目的运作为主线,讲授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讲解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工具、方法、技巧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实用性培养,同时重点培养管理和设计能力,在理论上有的放矢,强调理论的适用和适度[3]。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软件工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教学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1、软件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虽然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开发过程讲解仍然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学生仅仅是项目开发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学生很难真正体会相关理论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转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

1.2案例选择不合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把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使学生从个案的分析、比较中,更深入地了解软件系统开发与管理过程,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不足反思与对策研究文/田怀凤最终达到技术和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案例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4]。项目太大涵盖的内容太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把握。项目太小又很难全面包含把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有的项目算法相对密集,性能要求高,而功能需求简单,也很难用工程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开发过程加以促进。甚至有的教材或者教师仍然以C/S模式的软件为开发案例,不符合目前对软件B/S结构或者安卓开发的需求,使得学生学完软件工程课程之后,感觉课程的理论与现实需要脱节,影响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1.3不能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期望

软件工程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半学期,这时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差别很大。有些学生经过C++,JAVA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方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软件开发的经验,他们往往希望能深层次、系统的参与软件开发,培养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还有些学生由于自身主动性及能力的原因,动手能力还很弱,案例教学对他们而言更像“纸上谈兵”,往往只能记住一些理论、方法,不能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4实践课时不足

为了配合案例教学,软件工程课程一般会设置实践课时,供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实训。但是,由于实践课时较少,(一般8课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往往只能完成项目的分析和设计的文档,其他工作要由学生课后完成,因为缺乏监督,难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1.5对最新的项目实训工具介绍不足

随着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软件项目实训的工具也在不断涌现,比如CASE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等。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讲解案例项目的开发过程理论,很少涉及这些工具的使用介绍,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来表示分析设计的结果,也不清楚数据库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相关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

1.6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后学习兴趣

采用平时30%+考试70%的考核方式,考核的重点还在理论知识的“纸上谈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课后的努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措施

为了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我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改进。

2.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的“教”变为项目的“引导”,学生的“听”变为项目的“开发”。把案例教学,变为项目驱动教学[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感受软件工程的理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由教师对相应理论进行指导总结。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有选择性的分组分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期望在课程学习之初,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课程学习期望进行调研,选择专业技能较强或者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的的几名同学担任组长,再由组长以自愿的结合的方式招募组员,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左右一组的几个项目小组。组长担任项目经理,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根据能力分别担任编码、测试、数据库、美工等角色。这种分组方式,既防止了随机组合时的各组学生专业能力不均衡,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角色期望,自愿组合又利于团队融洽和交流。(2)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产生项目案例在案例项目的选择方面,也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个开发小组自行选题。一般来说,功能需求较多,流程复杂而实现技术难度较小又为大家所熟悉的题目最适合。为了确保每组都能选到适合的题目,教师进行了引导,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选择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项目案例。比如“大学生社团管理系统”,“校园二手图书交易系统”等。(3)教师走下讲台,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课堂教学不再是结合案例的理论讲授,而是根据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进行项目开发,并在开发的过程中,总结软件工程的理论。比如在需求分析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项目的需求,再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汇报,每一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成员都成为用户角色,提出新问题,直到确认项目的需求。然后由教师总结需求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MicrosoftVisio和RationalRose进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撰写。软件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先由学生小组自行主动学习开发,再由教师组织交流讨论,总结方法,引导学生使用相关项目开发的工具,一步一步完成项目开发。在这个过程中,由各小组的组长分配任务,协调安排人员,因为组长们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开发技能,保证了项目能顺利进行。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4)成果汇报,总结经验在实践课时,安排所有学生进实验室,集中完成项目开发。由于各小组学生的能力有差异,项目进度各不相同,集中开发,有利于各小组的交流学习,教师也能随时指导。等所有小组的项目开发任务完成后,由小组组长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充当评委,指出得失成败,总结经验。教师从项目实践中让学生感受文档、规范编码、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重要概念。这种“学生自学找出不足-交流汇报找出解决办法-教师总结理论经验”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项目开发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总结者。

2.2以项目开发为驱动设置教学内容

在以项目开发为驱动的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精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和项目开发任务结合起来,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实践和理论的指导。每个阶段开始之前,提前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实训工具进行介绍,比如软件分析与设计的工具MicrosoftVisio,面向对象设计工具RationalRose,数据模型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软件集成编码开发工具VisualStudio等,让学生们掌握最先进的工具,更方便他们进行项目的开发。

2.3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项目开发为驱动的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我们采用“项目发过程50%+项目文档20%+开卷考试30%”的方式进行考核。项目开发过程成绩=团队对软件工程的执行情况+团队的分工与协调情况+软件的复杂程度和最终实现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既要求学生小组不折不扣地完成项目过程开发,又充分强调了项目文档的重要性,再通过开卷考试强化软件工程重要的理论概念,将理论和实践充分集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开发为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的角色从受众变成主动者,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全面深入体验软件工程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开发过程,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接下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或者与企业合作,选择最新的、为企业生产应用所需要的项目作为开发案例,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还可以将好的项目案例形成案例库[6],供后面的学生参考选择开发。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以及教学实践的不断尝试和反馈。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王辰尹.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教该关键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

[3]李峰.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计算机教育.2013

[4]吕云翔.《软件工程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篇3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信息化变化的挑战就必须高度重视软件的开发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一、项目软件管理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二、项目软件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项目软件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策略: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策略: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没能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解决策略: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

篇4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信息化变化的挑战就必须高度重视软件的开发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一、项目软件管理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二、项目软件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项目软件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策略: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策略: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没能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解决策略: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

篇5

二、三元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特点,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并发挥其优点是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进行分解,每一个子项目对应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每个子项目按以下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项目分解,确定每一个子项目的工作任务

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限制、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子项目,不同的子项目对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分解为“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信息查询”四个子项目,且每个子项目对应不同的工作任务。把工作任务独立、花费时间少的称为小任务;反之,工作任务需要多个教学单元经过综合实践才能完成的,称为大任务。在教学中又可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通过分析总结,最终使学生能掌握自上而下逐步求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讲解,案例演示

教师结合案例演示,讲解子项目中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真实理解工作过程中这个子项目到底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知识是未知的,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学生分组讨论,协同合作

根据学生兴趣、成绩、实践动手能力将学生分成4到5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轮换担当不同的角色,使其能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的职责与任务,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又发挥了各自特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各自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项目分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结合教师的案例演示进行工作任务的模拟练习,让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总结工作任务成果,评审验收

首先,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子项目进行展示、总结,哪些完成,哪些没有完成,原因在什么地方;其次,教师对每个团队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将各团队工作成果与案例演示中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总结规律和技巧,使团队中的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得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知识需要完善,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6.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性学习能力

在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对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兴趣高、实践能力强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跟老师一起参加项目研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跟踪软件开发新技术发展趋势,更加深入了解软件工程精髓,进而培养自己创新性学习能力。

篇6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二、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一)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像其他的产品那样,用户都希望拥有最好的。

(二)独创性: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根据用户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每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都是不同的,具有独创性。

(三)高科技: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单是提供一个设备,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设计、开发和调试,需要很多高科技技术法能完成的。

系统集成具有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有机组合、完整性、灵活性和性能,对其复杂性进行简化,有着为用户提供全面、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计算机系统集成管理问题略析

(一)问题的出现

在这个项目上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是从项目招投标开始接收组织项目进展的,当时接到项目任务后,随后立即召集了商务部、售前技术部、销售部、客服部和质量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项目内部启动说明会,并把各自的分工和进度计划进行了部署。

然而,在投标前三天进行投标文件评审时,发现技术方案中所配置的设备在以前项目使用中是有问题的,必须更换。我和方案编制人员经过加班加点,终于修改完成。到了正式评标会上,又遇到了一点麻烦,原来授权代表声明和投标方案中写的不一致,影响了评标分数。不过还好,项目最终拿了下来,并和用户确定了合同。根据公司流程,我把项目移交给了售后实施部门,由他们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和验收。

实施部门接手项目后,另外一个工程人员被任命为实施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他由于项目前期自己没有尽早介入,许多项目前期的事情都不很清楚,而导致后续跟进速度较慢,影响项目的进度。同时,设计方案时,售前工程师没有很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也没有书面的需求分析调研报告。在接手项目后,必须重新开始了解用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

等到这一切理出了头绪,在商务下单订货过程中,又发现由于商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少采购了几台设备,并且设备模块配置功能错误而不能符合要求。

而在我们公司中,由于售后和售前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在项目执行中,特别是项目执行完毕后,没有一套明确而完善的项目总结和闭环的问题分析和关闭流程,导致许多项目中重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错误或失误,进而导致投标失败、项目成本较高、项目执行中困难重重、用户满意度较低等诸多风险。

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一天。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二)项目总结

经过这个项目完整结束后,我认识到了做好项目总结工作是其中的关键之处。与项目成员沟通后,我发现要做好项目总结的工作,首先就应该在项目启动时将其加以明确规定,比如项目评价的标准、总结的方式以及参加人员(如项目办公室、商务部、售前部、市场部、储运部等)等。

事实上,项目总结工作应作为现有项目或将来项目持续改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对项目合同、设计方案内容与目标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犯同样的错误、评估项目团队、为绩效考核积累数据以及考察是否达到阶段性目标等。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也会对其他项目和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和项目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完善的项目汇报和总结体系对项目的延续性是很重要的,例如项目完成后项目的售后维护、设备保修等。特别是项目收尾时的项目总结,项目管理机构应在项目结束前对项目进行正式评审,其重点是确保能够为其它项目提供可利用的经验,另外还有可能引申出用户新的需求而进一步拓展市场。

四、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篇7

一、航天器研制项目管理的阶段与要素

航天器研制项目管理(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贯穿于航天器研制从立项到运行的全过程。按照国家军用标准规定,航天器研制一般划分为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和在轨运行5个阶段。因此其项目管理也相应地划分为上述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项目管理及其要素管理的要求、目标、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

现代项目管理与传统的系统工程管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按组成项目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管理。根据航天器研制的特点,项目管理可分解为以下13个要素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包括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制定,技术状态控制基线的确定,技术状态更改的审批、记录与控制,技术状态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进度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计划的制定,各项活动的定义,计划流程的编制,进度计划的执行,进度控制,进度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标准化管理,工艺管理,仪器设备计量管理,质量管理总结与评价等。

费用管理:包括经费管理计划的制定,经费基线的确定,成本分解结构的编制,经费的控制与审计,经费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可靠性、安全性管理: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管理计划的制定,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分配,关键项目识别与控制,可靠性、安全性试验的组织,故障模式与对策的制定及实施,可靠性、安全性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制定,项目各成员职责定位,项目办成员的选聘,业绩评估、考核与奖惩,项目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各要素管理团队的建设,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物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管理计划的制定,元器件、原材料、机电产品、单机设备等物资的采购和质量保证,采购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软件管理:包括软件管理计划的制定,项目的策划、开发、审查、验证与测试,软件配置规范化,软件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管理计划的制定,项目文件编制、审批和分发,文件版本的控制、归档,文件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信息沟通管理:包括信息沟通管理计划的制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沟通方式、方法的确定,信息传递网络的建立和信息传递,信息沟通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集成管理:包括集成管理计划的制定,管理思路、决策权限、研制目标、里程碑的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系统工作重点的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确定,综合变更控制,进度、费用、规模指标的协调,项目的总结与评价等。

范围管理:包括范围管理计划的制定,大型试验项目的确定,上天和地面各种产品范围的确定,工作分解结构的编制,工作范围变更的控制与核实,范围管理的总结与评价等。

由项目管理分解成的13个要素管理并不完全独立,要素管理之间不少是有交集的。例如,安全性、可靠性管理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之间工作内容有交叉;软件管理、文件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是综合性的,不能不涉及其它各要素的管理。所以,需要增加顶层的集成管理和范围管理以便综合协调。

二、项目管理的成熟度

在传统的航天器研制中,对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往往是模糊的、定性的。现代项目管理的创新点之一是对管理能力与水平的评价进行量化,并提出一个“成熟度”的概念。项目管理成熟度是指项目管理所达到的完成与熟练的程度,它是对航天器研制项目管理能力强弱与管理水平高低的度量。

1. 要素管理成熟度项目管理是按要素管理来实

施的,因此,项目管理成熟度是各要素管理成熟度的综合结果。各要素管理成熟度是评估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基础。

2. 成熟度等级及判别准则如同产品成熟度分级那样,

可以将要素管理成熟度从低到高划分为5级:不成熟、半成熟、基本成熟、成熟和高度成熟。5个等级的判别准则如下:

♦不成熟。管理人员对该要素管理的目标、要求、内容等只有大致的了解,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计划,尚未建立管理标准,主要凭管理者的个人知识与经验进行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不成熟的管理可称为“经验型管理”。

♦半成熟。已制定了该要素的管理计划,编制了部分管理标准与规范,管理人员开始按管理计划和部分已制定的管理标准执行,管理初步走上正轨。半成熟的管理可称为“初步管理”。

♦基本成熟。制定了该要素的详细管理计划,管理标准与规范基本配套,管理人员遵照管理标准与规范执行,并参与要素管理的评估及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关键决策。基本成熟的管理可称为“规范管理”。

♦成熟。该要素管理的所有活动及过程均已标准化,并全部按计划、按标准实施管理,对要素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实现了量化评价。成熟的管理可称为“全面管理”。

♦高度成熟。对某要素的管理过程不仅达到“成熟”的要求,而且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新问题,经过改进、解决,并反馈到管理技术、方法中,不断提升该要素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高度成熟管理可称为“优化管理”。

对于不同的管理要素,可根据各自的工作目标、内容、性质制定具体的成熟度判别准则。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论述现代项目管理的著作给出了不同要素管理成熟度的准则,现以质量管理和软件管理成熟度等级判别准则为例引述如下。

3.要素管理成熟度等级举例

(1)质量管理成熟度等级

♦ A级。管理层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需要并考虑如何定义“质量”,但并没有建立起关于质量管理的实践或标准。

♦ B级。组织已经采用了基本的质量政策,管理层鼓励在各种大型复杂项目中使用质量管理政策。管理层对项目中质量增加所需的时间是支持的(但缺乏一贯性),例如在项目中定义并实施质量控制衡量指标。组织的质量政策用来阐述组织的质量目标、组织接受的质量水平,以及组织成员执行质量政策与保证质量的角色/责任。为了保证质量标准在大多数项目中有人负责并应用,管理层在这方面扮演着一个积极的角色。

♦ C级。质量过程都被系统地制成文档并成为组织级的标准,且大多数的项目都遵守这个标准。管理层签署批准所有项目的质量计划和最终测试结果,并经常参与质量评估。管理层支持质量部门的发展,并指定专人负责组织的项目质量标准。

♦ D级。组织的管理层要求所有项目都要遵守质量计划标准过程。几乎所有项目都在使用这些过程。产品的质量在相同环境中所有其他产品/系统的对照下被评估,并评估其达到商务目标的程度。组织中有建立好的质量办公室,负责所有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过程。

♦ E级。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将各种改进反馈到过程本身的各种技术/方法/指导。质量过程侧重于衡量指标的使用,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有效与高效的决策以及产品质量的最终决策。

(2)软件管理成熟度等级

♦ A级(初始级)。处于该级软件过程的特征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几乎没有什么过程经过定义,基本上没有健全的软件管理制度,项目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能力。

♦ B级(可重复级)。在这一级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和必要的过程规范,可以重复所取得的经验或成果。

♦ C级(已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活动的软件过程已经文档化和标准化,并且已经集成到整个组织的软件过程中,项目使用文档化的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 D级(已管理级)。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质量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通过这些详细的质量数据能够定量地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产品。

♦ E级(优化级、持续改进级)。通过定量的反馈能够实现持续的过程改进。软件能力的成熟度模型体现了软件开发过程组织、管理能力的几种典型状况。项目管理组可以根据已有基础实事求是地确定一个可行的过程控制模型,同时按照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照模型的要求,找出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过程控制能力。

这里的A、B、C、D、E各级即相当于不成熟、半成熟、基本成熟、成熟和高度成熟。

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项目管理在过程(时间)上分为可行性、方案、初样、正样和运行5个阶段,在管理要素上分为技术状态、进度等13个,在成熟度上划分为不成熟、半成熟、基本成熟、成熟、高度成熟5级。

因此,可建立以“阶段”和“要素”为自变量,“成熟度”为应变量的三维模型(见图1)。任务研制阶段中,任一管理要素的成熟度均可在三维模型中找到。

2. 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

图1的三维模型表示,在航天器研制的任一阶段,对每一个管理要素都可做出对成熟度的评估。

设定在某一研制阶段,对各要素管理成熟度按照判别准则进行评估。

令第i个要素的管理成熟度为(见图2),不成熟到高度成熟的5级管理成熟度(M)可以分别用1~2、3〜4、5〜6、7~8、9~10五种分值定量表不;第i个要素管理成熟度对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贡献用权重表示,则项目管理成熟度M*用公式(1)表示。

                          

i=l,2,3,……,13;M一,几了之,赫,……,M13分别表示技术状态、进度等13个要素的管理成熟度;W:3分别表示技术状态等13个要素的权重。针对不同的航天器型号和不同的研制阶段,

式(l)中的13个要素管理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裁剪的。

     三、项目管理成熟度与企业管理成熟度的关系

篇8

1.前言

1.1 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工程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众多工作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应用,一方面使社会对软件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产品在投入使用过程中,软件程序在运行时发现错误要设法改正;用户有了新的需求时要对程序做相应的修改;硬件系统或系统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的更新修改程序发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上种种工作都对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提出要规范化工程化工作,

1.2 规范化工程化的目标

特别是软件生产及维护进入规范化工程化的软件工程时代,任何参加这些软件工程的人员,要在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和技术规范的约束下开展工作。组织实施软件工程项目,从技术各管理上采取了措施使在软件开发达到以下主要的目标:生产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达标、软件性能较好、软件易于移植、维护费用低、按时完成开发工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特别要重视文字资料工作即软件文档。

1.3 软件文档的概念

软件文档(document)也称文件,通常指的是一些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媒体,它具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可被人和计算机阅读。。软件文档是与软件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文字材料,如技术文档、设计文档、版本说明文档等,它和计算机程序共同构成了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

2.软件文档的作用

2.1 提高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透明度,为项目管理提供了依据

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软件产品不像生产其它产品看得见,摸得着。故在软件的开发生产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我们知道,硬件产品和产品资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有形可见的,软件生产则有很大不同,文档本身就是软件产品。

软件文档详细记录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将通常“不可见的”软件开发进程转换成“可见的”文字资料,使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能见度、透明度提高了,是项目的管理的依据。软件产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了解开发进度、存在的问题和预期目标。每一阶段计划安排的定期报告提供了项目的可见性。定期报告还提醒各级管理者注意该部门对项目承担的责任以及该部门效率的重要性。开发文档规定若干个检查点和进度表,使管理者可以评定项目的进度,如果软件文档有遗漏,不完善,或内容陈旧,则管理者将失去跟踪和控制项目的重要依据。

2.2 跟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使项目质量得到保证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有必须完成的文档。那些负责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估系统性能的人员需要程序规格说明、测试和评估计划、测试该系统用的各种质量标准以及关于期望系统完成什么功能和系统怎样实现这些功能的清晰说明;必须制订测试计划和测试规程,并报告测试结果;他们还必须说明和评估完全、控制、计算、检验例行程序及其他控制技术。这样完成对软件项目的过程进行跟踪,满足质量保证人员和审查人员上述工作的需要。

每一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该阶段据所完成的文档或程序进行评审或测试,以便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及时改正错误。有了软件文档的跟踪,可及时审查软件项目,保证软件质量。

2.3 便于各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各任务之间联系的凭证

软件文档在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用户以及计算机之间的多种桥梁作用。使系统管理员、操作员、用户、管理者和其他有关人员了解系统如何工作,以及为了达到他们的各自的目的,如何使用系统。

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通常被划分成若干个任务,并由不同的小组(下转第74页)(上接第17页)去完成。项目小组内部、项目平行开发的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联系是通过软件文档。大多数系统开发方法为任务的联系规定了一些正式文档学科方面的专家建立项目;分析员阐述系统需求,向设计员提供正式需求规格说明;设计员制定总体设计,向程序员提供正式设计规格说明;程序员编制详细的程序代码;质量保证专家和审查员评价整个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完整性;负责维护的程序员改进各种操作或增强某些功能。各种人员需要的互相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是通过文档资料的复制、分发和引用而实现的。

2.4 支持软件项目使用时的维护,发挥软件的最大效率

软件文档提供系统开发的全部必要技术资料。可以帮助维护保熟悉系统,顺利完成软件的安装。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及时排除,及时处理,帮助客户使用软件操作顺利地利用软件进行工作。软件运行过程找出并修正错误,改进系统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或适应系统环境的变化,开展维护工作,延长软件的生存周期,使软件的效率发到最大化。

2.5 记录软件的历史,为今后的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软件文档作为“记录软件历史的语言”,软件文档可用作以后项目的一种资源,软件项目的一种借鉴。通常文档记载系统的开发历史,可使有关系统结构的基本思想为以后的项目利用。系统开发人员通过审阅以前的系统以查明什么部分已试验过了,什么部分运行得很好,什么部分因某种原因难以运行而被排除。系统文档有助于完成软件的移植或将软件转移到各种新的系统环境中。

软件文档中还包含着“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自我总结的部分,有的项目负责人对这些文件往往不大在意,其实在这些文件中除了有关的软件项目的数据外,对项目的过程的进行了总结,优、缺点尽在其中,学习和借鉴这些文件对今后的工程管理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总结

在软件工程时代,正确的使用软件文档对软件产品按质按量的交付使用,对于充分发挥软件产品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故在软件开发中要重视软件文档的编写。

参考文献

篇9

1前言

2015年6月,作者参与了“XXXX”软件项目(以下简称为S软件)主管一职,任务来源于航天系统外部客户,XXXX应用于航天XX卫星载荷分系统导航任务处理机计算机模块S,主要目的设计支持应用程序的上载和重构功能。由于本软件应用于航天卫星系统,对软件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本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国军标GJB5000A能力成熟度模型三级的框架要求(相当于CMMI三级要求),以及软件工程学的质量保证策略进行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S软件类型为新研类项目,使用C语言编码。软件的生存周期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软件验收交付7个阶段,由于S软件应用于航天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的评审和审查,所以整个阶段采用瀑布模型进行软件的研发。2016年1月,S软件已随卫星发射,目前卫星在轨运行,本软件运行正常。

2软件开发平台下的质量保障

下面作者以此软件开发平台项目为背景,论述了如何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大环境下,进行项目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项论软件工程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文/许琴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大环境下,进行项目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总结了如何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遵循和灵活运用组织级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提升项目的质量绩效,论述了质量保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总结了项目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摘要目质量管理工作。

2.1项目初始阶段,对组织级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剪裁,制定项目的已定义过程

作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科研研究所,我所已经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通过了国军标GJB5000A能力成熟度模型三级认证。我所具有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包含了质量管理体系。我所制订了相关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落实了质量责任。按照我所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启动后需要对组织的质量管理过程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剪裁,剪裁过程依据我所制定的过程剪裁指南执行。为保证用户需求不被遗漏、蔓延,为项目制定了需求双向跟踪矩阵,并根据体系文件《需求管理过程剪裁指南》,将需求双向跟踪矩阵包含在《需求规格说明》中;根据《工程过程域剪裁指南》将《概要设计说明》和《详细设计说明》合并为《设计说明》;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工作产品输出为:质量保证计划、不符合项记录、产品评价记录单、过程评价记录单、软件质量保证报告。剪裁完毕后,形成本项目的已定义过程,之后我作为项目经理组织了同行评审,邀请项目组成员、相关专家、以及所EPG组成员参与,经过评审通过后,作为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指导。并将已定义过程写入开发计划的一个章节,作为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输入之一。

2.2项目计划实施阶段,制定质量计划、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在完成项目管理的剪裁和开发计划后,作者领导和组织质量保证人员开始制定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在质量管理计划中,明确了组织和资源,人员的分工;明确了质量目标;明确了质量保证活动和进度安排、以及使用的工具;明确了质量控制过程、进度安排、以及使用的工具;明确了工作产品和过程不符合项的解决和处理途径,软件BUG的管理。作者和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明确了质量对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如何做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使大家对于如何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充满了信心。使大家就以下内容达成了一致:(1)项目的质量是靠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人员对项目的监管,而不是单靠测试保证的;(2)要十分重视项目的质量成本,越在项目早期发现的错误,纠正的成本越低。(3)项目质量目标的达成需要全体项目成员的参与,而不是个别人的事,质量保证人员在对过程和产品评价过程中指出的问题,项目组所有成员都应予以配合,及时纠正。根据规划,在项目实施期间,质量保证人员对软件工作产品和工作过程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依据组织级过程检查单,对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包含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实现过程、软件测试过程、需求管理过程、配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同行评审过程、测量分析过程的评价。除配置管理过程由事件促发评价外,其他过程评价每周一次,生成不符合项记录和质量趋势评价报告,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产品完成后两天内由质量保证人员完成审核,然后开展同行评审。对质量保证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形成不符合项纪录,及时通报给相关责任人,遇到质量保证人员和责任人意见不一致则逐级上报,先汇报给作为项目经理的作者,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汇报给部门领导。考虑到本软件应用于航天系统,对质量要求较高。对本软件的源代码由测试组人员开展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测试组人员设计了相关的测试用例,单元测试语句和分支覆盖率均达到100%;在集成测试中,制定了模块设计和集成测试用例的双向跟踪举证;在配置项测试中,根据《需求规格说明》,制定了需求和配置项测试用例的双向跟踪举证。除开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外,增加了代码走查,由每个模块的二岗设计师按照《航天软件C语言安全子集》要求对代码进行代码走查,形成走查报告,及时发现问题,修改代码直至符合要求;对关键模块代码进行代码开展同行评审;并请专业测评机构对软件开展第三方测评。对所有工作产品进行同行评审,对需求规格说明和配置项测试报告开展了用户参与外部评审,形成评审报告,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质量保证人员跟踪验证,直至问题关闭。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BUG,使用TestDirector进行BUG的跟踪、管理,直至问题关闭。对软件源代码和相关技术文档使用SVN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工作产品经过评审并对评审问题经质量保证人员验证关闭后进入配置管理系统,对交付用户的工作产品,待验收通过后需入产品库,再交付用户,保证了软件版本的有序性和正确性。

2.3项目收尾阶段,总结经验教训,丰富组织过程资产

篇10

二、三元整合的教学思维

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介绍了软件问题定义、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维护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市场调查、观摩学习、讲座、校企合作,发现软件行业在软件设计、软件维护、软件测试三方面就业岗位多,人才缺口大。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参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确定软件工程[5],培养人才方向岗位定位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三个岗位,因此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软件设计、软件维护、软件测试上。文中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为载体,将项目开发过程中用到的各项工作技能按照工作过程分解任务,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的子案例,以任务分解的方式完成技能的案例教学,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岗位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不同的职业能力,知识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为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相适应,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在设计教学项目案例上做到项目难度适中、易理解、易操作、易掌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包含上述三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相关知识,最终达到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也能进一步理解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三、三元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特点,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并发挥其优点是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进行分解,每一个子项目对应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对每个子项目按以下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项目分解,确定每一个子项目的工作任务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限制、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子项目,不同的子项目对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分解为“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信息查询”四个子项目,且每个子项目对应不同的工作任务。把工作任务独立、花费时间少的称为小任务;反之,工作任务需要多个教学单元经过综合实践才能完成的,称为大任务。在教学中又可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通过分析总结,最终使学生能掌握自上而下逐步求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讲解,案例演示教师结合案例演示,讲解子项目中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真实理解工作过程中这个子项目到底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哪些知识是已知的,哪些知识是未知的,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学生分组讨论,协同合作根据学生兴趣、成绩、实践动手能力将学生分成4到5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轮换担当不同的角色,使其能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的职责与任务,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又发挥了各自特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各自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分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结合教师的案例演示进行工作任务的模拟练习,让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总结工作任务成果,评审验收首先,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子项目进行展示、总结,哪些完成,哪些没有完成,原因在什么地方;其次,教师对每个团队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将各团队工作成果与案例演示中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总结规律和技巧,使团队中的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得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知识需要完善,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6.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性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对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兴趣高、实践能力强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跟老师一起参加项目研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跟踪软件开发新技术发展趋势,更加深入了解软件工程精髓,进而培养自己创新性学习能力。

篇11

2CDIO教学法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及其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1总体设计

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安排共计54学时,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整个教学周期内,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并结合CDIO、案例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法,设计理论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活动,配合对应的课程项目实施活动加以有效组织与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结合项目开发活动的进展与深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团队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我们事先制定的规范撰写并维护项目文档。具体解决方案是:第一,正式课程教学的1~6周,设计项目描述和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别标识实体对象、边界对象和控制对象;将用例映射成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交互;标识关联、聚集和属性;对单一对象状态依赖行为的建模;对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建模;对本阶段的分析对象模型进行评审;基于分析对象模型标识出设计目标,进行子系统分解和标识;将子系统映射到系统构件元素上;标识并存储持久性数据;设计访问控制策略;设计全局控制流;标识服务;标识边界条件;对系统设计进行评审。第二,7~14周,设计对象设计与实现中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软件复用和设计模式,并在详细设计中加以应用;对对象之间的接口进行说明,涉及标识遗漏的属性和操作、说明接口类型、签名与可见性,说明接口中相关方法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式等。第三,15~16周,设计测试阶段中的活动。第四,17周,进行相关的总结活动,包括项目文档的静态检查和验收,以及课程项目的动态演示与现场回答问题。

2.2设计课程项目

在设计课程项目中,将考虑提供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项目描述,为此我们将选择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的实例很多,可以由教师设定或者由学生自选,如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的需要设定一类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以方便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做项目时的沟通。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网游软件开发,或者选择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总之,相关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项目描述或问题定义。为了开发这类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教师需要指定项目使用的环境和工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界面开发工具等,另一类是项目管理工具。这一阶段设计的活动属于CDIO中的构思阶段。

2.3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

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第3版的SWEBOK标准(2013),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在SWEBOK2013版中的17个知识点中(其中2个为候补知识点),我们选择了其中10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融合到“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可有效地体现着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如软件需求体现了CDIO的构思,软件设计体现了CDIO的设计,软件构造和软件测试体现了CDIO的实现,软件维护体现了CDIO的运作等。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一方面,以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相关知识体系及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术语、理论和技术基础,并通过团队方式共同学习、讨论和完成作业,并以团队形式参加全体同学的各种讨论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围绕着项目描述或者待解决的问题描述,完成团队组建、工具选择、项目计划制定,并开始执行需求工程中的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设计活动,这些阶段的工作结论需要学生加以记录,特别是需求获取与分析的结论和总体设计结论更要以文档形式加以记录。第三,结合案例/项目驱动教学,进一步完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引入小型案例,另一方面引入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并在项目描述、需求获取和分析活动、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中,将该项目的具体情景或者可行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引入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些基于场景的案例,将需求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中涉及的重点知识、术语、过程与步骤等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构思阶段。

2.4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解决软件项目中的问题或实现软件项目中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活动,并在整个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贯彻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即让学生能够对软件项目中的任务完成进行构思,获取与软件项目相对应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系统约束,并以文档方式进行描述;接着,通过设计手段来完成项目任务,用系统来对应将来要完成的任务,并在该系统设计中落实项目的各项要求,这需要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环节来达到,并将设计结论记录在软件设计文档中;在前面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用编程的方式实现该系统,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注意在实现过程中,同样要将相关结论以文档的形式加以记录,以备维护之需;在系统实现后,通过部署和运行等方式,让该软件系统(可以看成是本项目的解决方案)呈现出价值。在这一完整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项目驱动下的团队活动过程,体验到软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维护)所经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设计、实现阶段。

2.5项目总结与项目验收过程教学设计

项目总结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教师主要验收和检查相应的项目总结报告和学生学习心得。项目验收过程的核心是开展两阶段验收活动,即在学期的15~18周中,选择第15周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第18周再进行一次期终项目验收。全体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一个答辩小组(一般为4人),他们事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现场点名以确认学生的有效身份并结合点名宣布学生团队的答辩顺序,保证答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评分标准细节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本次验收活动的标准。

3实践活动

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活动中,共有45位学生(组成了15个团队)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现在仅就验收答辩环节进行说明。整个答辩所耗时间共计7个多小时;答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最低底线是学生必须完成项目要求的最基本功能),充分肯定了学生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开发成果,同时建议相关学生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进一步完成或完善该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时修改设计上的缺陷。在本次教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需要在理论基础教学上过硬,还需要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既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给出实实在在的课程项目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指导。

篇12

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更好的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正确把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突出能力培养,使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切实具备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但该课程内容抽象,总结性的内容多,条条框框较多,不太容易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内容空洞、枯燥乏味、难学。

因此要想将该课程真的讲得通俗,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实际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依据培养对象,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在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

2.按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合

现有的《软件工程》教材中对具体方法的介绍一般以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为重点,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UML和ROSE发展很快。讲授时对课程中纯理论部分适当简略,注重与有关课程的有机结合,重点介绍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的主要步骤、方法,并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软件开发的每一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法,分组完成一个实用的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针对学生实际应用了解较少的特点,可将有关典型应用(如学校信息系统、ERP)等内容有机的插入相应的章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有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继续提高打下基础。

3.贯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

《软件工程》属于基于项目的课程,模拟工业界典型项目,以小组作业、口头报告、正式评审等形式,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构筑立体化的互动教学平台。将真实系统和项目作为学习案例,从软件工程的基础入手,让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模拟案例提出相应阶段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这种带着明确的实践任务,按照阶段划分、强调文档等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础性、共性知识,又掌握实际开发方法的应用。

4.培养研究性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各方面客观原因,本课程要求的学生知识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条件等往往达不到理想程度,给教学带来不便。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老师给学生一些方向性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高。鼓励学生用多种开发工具,不仅有助于项目的开展,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求每个成员的个人能力,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的组合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按排。并试着选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就类似于项目经理。要求组员们既服从组长的领导又主动发挥个人积极性。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任课教师给予指点、协调。这样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教师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指导,经常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同时多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在总结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单一的讲授外,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演示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实践教学的组织

课程设计或项目开发的项目可以由任课教师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题,经老师同意可列为项目。在系统开发环境选择上,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地选择他(她)们所熟悉的一种开发工具,如:VB、VC++或JAVA等。

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评价等各环节,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文档,并进行检查和交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求严格控制。检查、交流与指导工作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进行,各组汇报进展、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提问和给出帮建议等。特别是做同样项目的小组会针对性很强地提出实际问题或从中得出的有益的启发,老师在最后提一些建议和要求。

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答辩。可以让小组长对他们的项目的功能及基本情况作一个陈述,然后让每个同学说明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完成的任务,老师可针对每个同学的实际负责的部分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同学掌握知识,又有助于了解每个同学所完成的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之后,除递交系统和文档外,每个同学还必须进行总结,说出个人在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自己在总结中学习知识。

6.学习效果评定

针对本课程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思索

从专业教学整体和软件开发技术发展来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与前期课程的配合,特别是学生对流行的开发工具的了解和应用。

2.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添置教学所需的软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工具软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