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语文课外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确定活动目的。
在举办活动时,我们要确定办活动的目的,不要变成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我们第一次组织阳光心理运动会时,我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是锻炼我们实习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目的比较明确,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锻炼了自己,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增强了我们小队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对活动有准确的定位
在组织活动时,我们应考虑各种条件来确定活动的规模,因为我们举行阳光心理运动会为的是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且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所以我们在确定活动的规模时,决定用体育课时间对班里一部分学生进行活动,时间确定为一节课,这是从自身能力出发,也是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
三、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当活动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时,必须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方案。详细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四点: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活动现场的分工、活动后期的收尾工作以及可行性分析和备选方案。
(一)、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
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最繁琐、最费时,也是最需要精心准备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活动完成的顺利与否。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如下要素:
1、明确活动的整体信息。包括活动时间、主题、参与人员等等。
2、根据活动性质确定活动地点以及活动流程。
3、制定准备工作进度表,详细列出各项工作,并明确相关工作负责人。
4、注意节点: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记住几个主要的节点,例如活动流程、注意事项等。
(二)、活动现场的工作分配
1、提前进行沟通,明确自己现场工作职责、熟悉同伴的工作职责,知道发生问题了应该询问那些人员。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能够活跃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语言文本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推进语文课的课堂形态的进化,实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者们都指出,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它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谢辉也明确肯定高中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同时语文活动课程打破了常规的教室限制,可以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大自然和社会之中,那么“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加深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组织活动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之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深远意义,文中陈述:“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性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未来语文课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黄卫华便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强调:“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建议,学者们研究的较多,包括依托于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来阐释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步骤等,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例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注重活动课的研究性,还要保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有效管理,等等。许多学者对于活动课组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贴合实际的重要实施意见。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要放在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上。活动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中点出“:真正重视每次活动总结,提升活动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最后进行的活动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出来,延伸这次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强调:“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这也是对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还在文中创设性地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不能够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这种不均衡性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在活动准备时就尽量地解决,如分组时让每组的实力均衡,每组的组员搭配平衡,使每小组的任务多样化等。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94-02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把教材理解为:它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的契机和缘由。“生活处处皆教材”,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仅是浩如烟海的语文体系中的一瓢水,语文教材只是沧海一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大语文教育,在信息社会中、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提高语文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的:
1 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1教室是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更具便捷性和实用性
我们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除学校统一布置外,还精心设计了“资料袋袋裤”、“生物角”、“佳作欣赏园”、“名人名言榜”等特色角,让学生目光所能到达之处,都是一道熔美感与知识于一炉,集欣赏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风景线,学生时时刻刻在这美丽的课程中成长着。
“资料袋袋裤”中的知识来源于学生,受益于学生。组织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介绍,韵语编辑,向学生介绍百科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小的资料库中蕴藏着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更方便的是随着课程的进度,或学生兴趣的转移,或新鲜事物的产生,可随时更换内容,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相对拓宽。在定期的更换中,也提升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筛选能力,对特色角的布局能力。当积累成了习惯,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就将产生质的飞跃,就能转变为一种触类旁通的语文学习能力。
特色角还有很多,它们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随时都能和学生交流,就像给学生插上了飞出低谷的翅膀,让孩子们带着希望在海阔地天空飞翔。
黑板报是班级精神的导航船,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园地,因此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点。它的设计与安排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有别于教师的想象力,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知识,加以适当的艺术处理,也成了极佳的课程资源。
1.2图书阅览室是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的巨大宝库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我校图书馆藏有上万册图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安全文明等,为方便学生阅览,特设有阅览室,阅览室四壁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整洁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使这一校内课程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我每周安排两次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读书,通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虽然时间有限但它却是个绝好的引发读书热潮的契机,加上适当点拨,学生对各类图书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标志着这一课程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
1.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校内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潜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如拔河比赛、班级歌手大赛、节日(活动)诗歌大比拼等。均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更广阔的求知空间,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了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我将一些时间短、收效快的活动定为短期活动。如“节日(活动)诗歌大比拼”,以某个节日(植树节、母亲节、国庆节等)或班级内某段时间内流行的小游戏为契机,展开诗歌创作。因为语文学习本身就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游戏,这些游戏是他们了解最多、感触最深、最喜欢做的事情,当然就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了。起初,孩子们语言虽能做到简练,但内容缺憾,通过长期的坚持,孩子们的小诗不仅言简意赅,还声情并茂。让我又一次感到,只要教师留心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教师用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无疑将受益无穷,取得优秀的实际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0-0056-04
文学社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中学文学社团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文学社团栏目工作,形成了一些思考,并于2013年和东台市实验中学合作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本的初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梳理了学界同人撰写的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本文拟从“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特性与基本内容研究”“中学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中学文学社团对素质教育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和“中学文学社团的推进策略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学文学社团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
一、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特性与基本内容研究
(一)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特性
有两篇文章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邹国春的《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认为,校园文学社团应遵循四项原则:组织性原则――保障开放性原则――前提活动性原则――根本整体性原则――目的[1]。丁春锁的《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则指出,“文学社团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课外活动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即“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群体性”[2]。其他文章或多或少也有论述,但基本没有超出上述范畴。
(二)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基本内容
较为集中地对此进行论述的依然是邹国春的《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他认为文学社活动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基本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举办文学讲座2.指导课外阅读,并提出要组织一年一度的文学采风活动,举办文学晚会、辩论会,鼓励学生参加影评、征文比赛[3]。
其他文章则多是以某所特定学校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概述总结,例如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以该校“俊园文学社”为例,将活动总结为定期编印社刊,每季度举办现场作文竞赛,小记者采访,每学期组织一次课本剧展演,组织系列讲座,走出学校服务社区等[4];杨建秋、沈根元的《加强文学教育,区域性推进中学文学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则以浙江桐乡中学文学社为例,指出文学社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出社刊”“踊跃向外投稿”“向学生推荐不少于10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等[5]。
二、中学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文学社团要求参与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读多写多说,因而与语文教学形成了密切的联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重要补充。
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文学社团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发挥学生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6],因而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深受学生欢迎、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主要探讨了构建高效益的初中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模式,认为文学社必须在语文教研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所有语文教师都兼任文学社的辅导教师,语文教学与文学社团活动都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7]。
潘进福的《文学社――语文教学的良师益友》则指出,文学社是语文先驱者的摇篮,是语文与生活的结晶,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走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8],对语文教学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不难看出,论述者均注意到了文学社团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影响,认为文学社团是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方面。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有义务有责任对文学社团建设予以更多重视。
三、中学文学社团对素质教育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并能逐步积淀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素质[9];丁春锁的《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认为,文学社的活动是学生自愿参与的,因而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这有助于他们增强信心,重新认识自我”[10];陈光明的《中学生文学社――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指出,文学社活动能让一些差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起自身的内动力,对学习充满希望和自信,积极向上,改变落后面貌[11]。
(二)创新功能
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参观访问、调查采访、听文学讲座鉴赏名著名篇、写作中的字斟句酌等,都激励着创新意识,“学生获得某种成功之后,会体验到创新的欢乐,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变得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创新习惯”[12];周国正、夏雨娟、夏小娟的《学生社团建设: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则指出,社团是“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13]。
(三)美育功能
李秀明的《校园文学活动的作用及发展对策》指出,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活动中,学生参加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评论、创作及演出实践,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文学活动本身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抒感缓和焦虑情绪、转移苦闷心情的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周围环境中就有许多美的事物,崇高的人物,能够真正启发他们对身边现实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德育和美育之目的[14];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审美品格的功能,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审美活动过程,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逐步地既形成一种审美的能力,又积淀成一种审美的品格素质[15]。
此外,李秀明的《校园文学活动的作用及发展对策》则指出,教师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应从中提取信息,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16],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中学文学社团的推进策略研究
研究者对中学文学社团推进策略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争取各方支持
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指出,领导重视是社团的坚强后盾,优化队伍是社团的有力保障[17];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提到,文学社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赢得校领导支持,教师群体(特别是同组教师)支持,家长、学生支持,此外,还要争取名家指点[18];王霜玲的《浅探学生文学社组织的指导》认为,配备常务指导老师是提高文学社活动质量的必经途径[19]。
(二)规范组织形式
王霜玲的《浅探学生文学社组织的指导》提出,要办好校园文学社团,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只有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文学社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出成果[20];胡秀芳的《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指出,文学社团建设要“规范制度,明确导向”[21];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认为,文学社要建立一个完整而富有弹性的文学活动体系[22],使文学社活动有章可循;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则提到,规范有序是社团的坚实基础[23]。
(三)丰富活动平台
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指出,文学社的活动除举办写作专题讲座、写作欣赏与会诊等常规活动外,还可开展读书心得会、朗诵会、名著(或影视)研讨会、演讲会、名家书法赏析、小品演出、采访、与作家见面等等活动,并争取发表园地[24];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认为,文学社团活动要注重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要面向生活、面向校园、面向社会,多实践、多动笔,寓教于乐[25]。
(四)培育文学骨干
胡秀芳的《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指出,文学社团不仅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时空,还要对社团骨干加强指导,要创设条件,培养骨干[26];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认为,文学社团要凸显主体,培养骨干,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27];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则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学社干部的作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使其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8]。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界对中学文学社团的研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除了单篇论文外,也有几篇硕士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例如刘欣荣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学社建设》对文学社团的管理形式、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康辉的《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探讨了文学社团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但总体而言,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度依旧不高,直接以中学文学社团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篇,其余多是对高校文学社团或其他种类社团的研究。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章中,和初中文学社团相关的研究几乎缺失。
二是大多数研究文章或以某校或某一地的文学社团为样本,在对其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概括提升,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意义;或泛泛而谈理论,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导致研究层次不高。这意味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大多数研究者还未找到契合点。
三是对文学社团活动的研究还显得不足,活动开发尚缺乏体系性、层次性,从而制约了文学社团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影响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是研究视野还未打开,例如,文学社团与地域文化、校本文化的关联,文学社团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文学社团中教师的作用等,都是可以研究而且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相关文章对此几乎未作关注。
以上种种,应该成为未来中学文学社团研究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3]邹国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2][10]丁春锁.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4][17][23][27]郭志贤.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建秋,沈根元.加强文学教育,区域性推进中学文学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12A).
[6][18][24]邵天伟.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08(1).
[7][22][25][28]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8]潘进福.文学社――语文教学的良师益友[J].教学与管理,2002(5).
[9][12][15]赵冰.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学语文,2001(3).
[11]陈光明.中学生文学社――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6).
[13]周国正,夏雨娟,夏小娟.学生社团建设: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