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六步教学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
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
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回到本文目录)
“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几经思考后,我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便在班级里验证它的实效性,掀开它美丽的面纱。然而,连续的几堂课告诉我:有限的时间无法完成流程,尚幼的学生无法全面解读教材!为什么美丽中总是带有一丝缺陷?为什么追求中总附有一些艰难?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足?在连续的几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心难以宁静,墙壁洁白,亮得出奇;室门殷红,艳得耀眼,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穿过门缝传进耳朵里,校园里独特的喧闹让我再一次想起我的理想。我不甘心,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我想。什么是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中哪些环节不属于我的教学风格?我进一步去想。再次细读资料后,只觉得高效课堂使学生思维积极,忙碌地运输知识,使学生思维碰撞,细致地分割、组装、合成知识。它是快速的、深刻的。而自主高效六步教学法就蕴含了自主学习、转教他人的高效理念,承载了严谨缜密、系统完整的高效流程,它摒弃先教后学,宣扬先学——后教——再学,鼓励学中发现疑难,然后听取讲解,最后归入头脑中。模式没有错,也许是与我的教学习惯相顶撞。当我这样一步步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时,我的心灵又萌生出一种渴求。
从那以后,我便时时思考它,或在课堂上,或在下课之时,让我一次次在课堂实践后反思,在反思总结后印证课堂,渐渐地,我走进难以忘记的初衷。
这一环节做到了让学生整节课目标明确,有事可做,而且好学生可以配合老师往目标上靠,免得一节课看似热闹却所学偏差。定向时要结合课标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由学生定,可以由师生共同定,我现在采取的是生定师改和补充,课前研究好教材和学生实际,上课时就抛给学生,学生能够认真动脑。
第二步:自学
“六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不但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第三步:交流
分组汇报可以检查各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及情况。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如果汇报人的汇报过程不太清晰,以后可以逐堂改善,指导组长选择汇报人要定期更换,让组员全部得到锻炼。另外,帮助汇报人完善汇报内容的过程就是大家动脑共同思考的过程。
第四步:质疑
讨论交流完之后,让学生看书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五步:自测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自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按目标提问,找学生回答,可深可浅,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会使学生逐步走向热爱学习,我们再进一步指导他们如何围绕目标按重点出题,逐步提高要求。
如果自测环节很顺利,则作业也很顺利,鼓励学生完成多样化分层次的作业,有个性,学生很喜欢。但有一点,教师务必要确保每个人都交作业,后进生可以只写两道简单的题目,写来写去习惯了,教师就可以启发谈话了:“您看您都已经写得这么好了,可不可以加点量呀?”这样慢慢地我们会改造很多后进生。
第六步:小结
“六步”教学法是对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的突破,它主要是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六步教学法”,首先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请学生、教师各抒己见,最后在全班讨论和教师讲解下完成教学。下面结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这一课内容,讲一下“六步”教学法的六个基本环节,即准备练习提出问题自学课本学生讲解、讨论教师讲解巩固练习。
第一步,准备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给出练习题,练习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功能,起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如该节课的练习题可出示:
①价格和供求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③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应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里应注意的是,所提问题不宜过难,要循序渐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渴望获取新知识的状态下去读书,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该节课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示以下问题:
①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三方面?
②这三个作用运用的经济原理是什么?
③这三个作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下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第三步,自学课本。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学习三个作用,学生边自学边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此过程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促使他们进入主动参与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步,学生讲解、讨论。自学以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到前面做老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小老师在解答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有不同意见,可上台讨论或辩论。这样,通过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统一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私有制商品经济相同点、不同点的认识。
第五步,教师讲解。学生的讲解只是教材内容的概括的总结,不一定有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讲解。教师讲的内容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如本课,教师就应该着重讲一下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另一方面,对那些学生认识比较模糊的、现实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要着重讲,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上,教师应对下列问题重点讲解:为什么社会主义竞争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和优胜劣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私有制价值规律的第一作用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第六步,巩固练习。到这一步本节课的内容已基本接近尾声,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能力提高,可出示几道课后作业题,此次题型的难度要有所提高,既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同时又要体现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练习题如下:
①近几年,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宣告破产,这一事实说明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问题?
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提高他们的内在素质,请用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说明。
上述六个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根据课堂教学有模式但又不唯模式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其具体环节还可以做灵活安排,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六步”教学法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六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剖析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对热点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使他们即使在没有教师讲课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的学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的职业技术知识并增强动手能力,我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概括为:激发兴趣—入门介绍—师生互动—分题实作—综合训练—归纳总结的六步教学法。
一、激发兴趣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人的兴趣和动机所引起,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与其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车工操作技能这门课程,首先是激发起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习车削加工有没有前途,这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要生存总离不开创造物质和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机器。然而,任何复杂的机器大都由各种轴类、盘类、套类、齿轮类等零件装配而成,这些不同种类的零件又是由不同的工种加工出来的。我们所学的“车工”就是这些工种中的一类,所以,车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运用得非常普遍。据介绍,车削加工占金属切削加工总量的60%—80%,车床占机床总数的30%—50%。因而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习车削加工,不仅有前途而且大有作为。
2.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求生存、图发展,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具有竞争力。这个竟争就是产品质量的竟争,而产品质量的竟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工工艺水平的竟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竟争。如果自己没有熟练掌握车削加工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以及技能技巧,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不具备竞争力,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
我还向学生介绍: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0—2011》的报告中瑞士蝉联榜首。这个缺少耕地和自然资源的国家,靠什么做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三?“靠人才”,瑞士人这样骄傲的回答。在瑞士,职业教育不是“后进生的归宿”,而是国家经济建设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所以,经济腾飞最终需要一大批技术素质极高的建设者。作为一名建设者,应该知道历史赋予的史命和重任,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也为了体现个人价值,就要刻苦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经过耐心的启发、引导,同学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入门介绍
培养了学生学习车工的兴趣,紧接着就是引导学生“入门”即在实训场地利用车床,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车床的外部结构到车床的内部传动路线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了解车床的加工范围及安全规程等。
1.向学生讲解车床铭牌上各个字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铭牌了解该车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和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车床铭牌的认识,会给我们在车床的选用、使用、管理、装配和维修工作上带来很大便利。
2.向学生讲解并演示车床的传动路线:挂轮箱动力传递过程—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链条的调整—交换齿轮箱变速机构和变向机构—进给箱离合器、纵向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安全离合器、开合螺母机构。
3.向学生讲解车削的加工范围:车端面、外圆、内孔、锥度、沟槽、螺纹、特型面、绕弹簧。
4.向学生讲解及演示在生产场地的安全规程,穿紧口工作服,禁止穿拖鞋,禁止穿背心,禁止打闹。女生要戴安全帽。在操作机床的过程中禁止戴手套,操作中站立位置,站立姿式等。
三、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入门”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了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在开始加工零件前,加工操作的步骤必须向学生示范及讲解。(1)先识图纸、看懂工艺;(2)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刀具、量具、夹具;(3)刃磨车刀;(4)安装车刀;(5)安装工件;(6)选择切削用量;(7)试切削;(8)加工零件;(9)零件检验。学生按照我的示范和讲解练习以后,对零件加工的程序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更具有规律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原则贯穿始终,如:加工零件为粗加工工序或精加工工序时,理论结合实践,运用有关粗加工或精加工的特点指导学生加工零件;粗加工的目的是去除零件多余金属,而精加工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知道切削用量的选取、刀具几何参数的选取。我选取了不同切削用量、刀具不同几何参数,进行了分别示范教学,其加工零件的效果显然不同。结合理论上的选择原则,切削用量选择顺序为ap-f-vc,(1)为了适应粗加工特点,刀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考虑选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及根据刀具材料合理选用切削速度。刀具应刃磨出较小的前角、后角。(2)为了适应精加工特点,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刀具应锋利,应考虑选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以及根据刀具材料合理选用切削速度。刀具应刃磨出较大的前角、后角,运用砂轮机给学生进行刀具刃磨的示范讲解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演示转变成了一种正确的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在示范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对容易产生废品的零件加工方法和关键技术的演示,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加深印象,避免今后发生过高的废品率。
一、具体地讲,“六步教学法”包含下列步骤
①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
②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③讨论:若干名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
④答题:每组同学回答一部分问题,其余由老师作答。
⑤自测:由学生自拟测验题,学生自己回答,自己评价。
⑥自结:每个学生自我总结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
“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哲学常识中的一个重点。在经过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运用“六步教学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板书课题后向学生呈现教学目的(懂得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重点(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二步:学生根据重点自学教材,把不能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同时老师把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第三步:分组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而后老师把讨论中没有解决或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加以归类、集中,留待下一步集中解决。
第四步:从每组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提出一个自己不理解或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同学或老师回答,回答不满意的作为课后思考题。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孙老师执教的《》,“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实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马老师在让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懂前两句诗,再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紧接着就放手让自学第二句古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的进行概括和提升。孙老师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不断深入实践和总结,整理出一套较为理想的英语教学方法,归纳为“六步教学法”,即介绍、练习、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六步教学法。核心思想是强调“知识和趣味的结合、记忆和思维的结合”。具体做法采用图画、教具等实物介绍,借助动作、猜迷等活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游戏、扮演教材不同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顾问,随时提供协助,学生可用母语自由交谈,教师提供翻译上的协助,同时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达到既富教于乐,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欢快、活跃的氛围中接受教学知识。
在“六步教学法”中,特别要注重教师在教学法中的作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生搬硬套,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英语教学是一门知识性、广义性十分丰富的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结合, 充分运用趣味性、感受性较强的方法和实例来表达教学内容,因为实际操练环节能够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的欲望。
二是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实践和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难题的能力。
三是开放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原则。英语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设计上,教师应主动营造出一种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富于创造性、活泼性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求知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各种互动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3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书法艺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而软笔书法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练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练习当中,我总结出了小学软笔书法艺术课堂的“六步教学法”。
一、画
软笔书法的学习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练习握笔的姿势以及坐姿。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胆画字,笔画的粗细、字体的正斜都不用管它。因为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握笔的力量也较弱,所以一年级只能让学生去熟悉毛笔的特点,感知软笔的灵动。每天练习的内容为基本笔画或比较简单的独体字,时间最少10分钟,不要画得太多,每节课多数时间要用在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和练习后的整理过程上,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摹
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摹写字帖了。摹写实际上就是我们传统的习字法――描红。因为描红的例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书法入门。描红所选字帖一般为楷书,如从颜真卿的《多宝塔》中选字。字帖中所举的例字要能够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学汉字同步,体现识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的一致性。描红前要求学生先读帖,看准笔形,记住笔路,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后再提笔写字。写字时要一气呵成,不可写一笔看一笔。描红要求笔画基本正确即可,不必苛求绝对吻合,只要黑色笔画不过粗、过细,就算完成任务。熟能生巧,学生只要多练习就可以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到的“手感”,潜移默化地迁移成自己的书写能力。
三、临
摹写了一年,学生到三年级就可以临帖了。所谓临,就是看着字帖上的字,在练习本上照着样子写,边看边写,边写边看。先是看一笔写一笔,练的时间长了也可以看一字写一字。临帖不仅要求笔画写得像,字的结构大小也要像,做到形似;接着就是领会字的笔意;最后达到神似就算是临的最高境界了。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练习书法的方法,一般要临摹结合。临摹前要多读帖,仔细琢磨例字的点画形状,字体结构,章法布局,做到每一次动笔都有收获。小学生主要以临摹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的作品为主。
四、背
四年级的学生要背字帖,争取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原模原样写出来,力求形神皆备。背帖,就是要背熟所要学习的碑帖,可以背中临、练中背,可以通背通记,也可以分页背、分页记。记其内容,记其势态,记字的大小比例,记字与字,行与行的揖让关系等。这样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写了此画,想到彼画,写完了上边的字便想到下边的字,为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赏
五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了。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符号,把它用毛笔表现出来,就使得汉字的点画线条更具无限的表现力。好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名家名作更不用说。如“颜筋柳骨”就是对书法家作品特点最简洁的评价。小学生的书法知识十分有限,但也应该多去欣赏一些书法名作,去感受书法的魅力、书法的美。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六、创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常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初习创作,要心平气和,不能急,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不宜太高。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更要善于把握和使用基本功。书法创作需要有灵感,这种灵感实际上源于创作时的心态。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序》与《丧乱帖》同样出于王羲之之手,但其风格特征却迥然不同。前者秀逸流畅、遒丽圆融;后者酣畅雄健、奔放跌宕。而这种风格各异的书法,就是由于书法家当时的创作心态有别引起的。因此,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就能挥洒自如。
一、研究有效教学设计 力求把教案变学案
我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把握知识点,设计技能训练题,实施层级教学,让各类学生都吃“饱”、吃“好”。其做法是:1、把握知识点,为训练储备资料。第一、设计创设性、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学习过程,运用“双基”习得学习方法。同时,依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抓住“基础知识”(字、词)、阅读知识(句、段、篇)、写作知识(表达思想、写作特点)等普遍规律来学习,以问题方式为主。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设计了悬疑式的问题:你认为这场斗争是打个平手吗?是赵国占了上风还是秦国呢?让学生在疑中生疑,迫使思维跟踪,借以触动灵感,诱发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论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独来独往”、“冲破束缚”,鼓励学生“集思广益”、“求异创新”。这一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第二,还给学生广阔的自主空间,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魏书生把莱辛的一句话抄给学生——“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他让学生领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体验自我学习的收获与快乐。那么,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提供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呢?例如:在教学《桥》一课时,我依据教学内容围绕目标,把握知识点,由学习字、词过渡到句、段、篇。完全遵循以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为主的教学原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能绝对放手,采取“学生点菜下厨”的方式,让他们在互动、研讨交流中获得知识信息。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一动作,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坚持下去,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设计好训练题,为各类学生发展创造条件。训练题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第一,训练题的设计注重“四要素”。即“点的突破”、“巧的探究”、“度的控制”、“量的适度”,一节课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较大容量的训练,分层要求,善待每位学生。讲究技巧,达到精练、巧练的目的;第二,课堂训练题的设计,还要注重“四性”。即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实效性;目的性:就是针对所学内容编拟训练题,体现意图,明确训练目标;层次性:训练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层层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练习中掌握知识;多样性:训练内容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实践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效性:训练内容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率。要突破“以偏概全”、“面面俱到”现象,要在教学设计中反复斟酌、商讨,真正把“教案”变为“学案”,让教案有适用价值、有操作性,让训练过程呈现完整的自学过程,让学生都掌握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将“教案”转为“学案”,将原来的单一的基本课堂教学,转化为开放式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告别了昨天的备课花架子、时间空耗、资源浪费的种种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迎来了师生共同使用学案的美好时光。
二、 创设有效导学课堂 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1、提供自主空间,营造有效氛围
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要为学生提供自读自悟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鼓励学生大胆地试着讲,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精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我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个场景最令你感动;2)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学生通过读、思、画、圈、批、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学,主动地寻求知识,培养能力。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三环六步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Windows7的磁盘维护》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环节(预习)
在课前我仔细研读、分析教材,设计好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根据本课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A、B两个思考题,同时要求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阅读资料、回答思考题,使他们认识到磁盘维护和清理的重要性。
2.课中环节(学习)
(1)导入新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利用Windows7自带的系统工具中的磁盘清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清理。②利用系统工具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磁盘碎片清理。(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与同组同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检查小组学习情况。(3)练测拓展、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先完成两个任务“利用磁盘清理工具对其他分区进行磁盘清理”以及“利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各个分区进行磁盘碎片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最终明确“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好先进行“磁盘清理”。(4)展示评价,达成目标。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各自的思考进行总结,明确收获与问题。
3.课后环节(跟踪记录)
(1)填写好上机记录。(2)完成导学案。
一“品”:品词悟句,激发兴趣。
低段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式和段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品味,来了解句子和段落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精妙。《找春天》一课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学生非常喜欢。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比喻句的生动性,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二“说”:给予拐杖,引发表达。
接下来教师可提问: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课文的句型,说一说春天里其他景物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富有创造力的想象,造出了五彩缤纷的句子。
生:长长的柳枝软软地垂下来,那是春姑娘美丽的头发吧?
生:又细又密的春雨沙沙地落下了,那是春姑娘高兴的眼泪吧?
生: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叽叽喳喳的,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生: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那是春天透明的腰带吧?
生:又暖又轻的春风从我身上慢慢地拂过,那是春天悦耳的歌曲吧?
生:粉红粉红的桃花从树枝上绽放开来,那是春姑娘的笑脸吧?
三“议”:锤炼语言,文从句顺。
在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找出“好、中、差”三种典型,让学生讨论: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到位等,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本领。如有位学生说:“小草从地下长出来了,那是春天的头发吧?”教师问: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头发”。“春天的小草”是稀稀疏疏的,就像刚长出来的头发一样,这个比喻贴切准确。教师也可以就此句中的“长”字,让学生来议一议:“长”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生说还可以换成“探”或“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刚长出的头发吧?” “小草从地下悄悄地钻出来了,那是春姑娘的头发吧?”再比较“长”和“探”“钻”,哪个词用在这儿最生动。学生都说“探”字用在此比较好,“探”写小草从地底下长出来,像小孩子似的探头探脑,把小草写活了。
四“写”:分层要求,自由表达。
低段的写话要循序渐进,从仿到创,可以从模仿说写一句话开始,然后到写三五句话,再到写一段话。学生写话时不要有太多要求,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在这节课写话要求可以分三个层次:基础较差的孩子写一句话,中等的孩子写几句话,优秀的孩子写一段话。因为有了前面比较充分的说和评,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写话支架,把同学说的几句精彩的话记下来,写三五句话应该是不难的。如果能加上一个开头(例如“找啊找,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你看――”)或结尾(例如“家乡的春天真美丽啊!”),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了。
五“评”:点评指导,激励为主。
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起步阶段的练笔尤其如此。写话的讲评应以肯定优点为主,让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思考与修改自己的不足。评价的重点在于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明确。教师一定要学会使用“优点放大镜”,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习作的成功和进步,当众表扬学生。例如,用红色波浪线画出好句子、好词语;把写得好的句子当众读给小朋友听;观察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的句子可打上“优+”或者“优”,总之,通过点评,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话动力。
六“改”:多就少改,授之以渔。